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全国通用)专题13简单机械试题含解析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启瓶器开启瓶盖时,可看作是( )
A.以A为支点的费力杠杆B.以A为支点的省力杠杆
C.以B为支点的费力杠杆D.以B为支点的费力杠杆
2.“节约用水,人人有责”,应养成随手关闭水龙头的好习惯。水龙头手柄可视为如图所示杠杆,O为支点,F为阻力,分别用力沿a、b、c、d方向关闭水龙头,其中用力最小的是( )
A.aB.bC.cD.d
3.如图是常用的一些工具,它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其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核桃夹
B.食品夹
C.园艺剪刀
D.天平
4.学校举行升旗仪式时,旗杆上端的滑轮相当于一个杠杆,下列工具和它是同一类的是( )
A.钓鱼竿B.开瓶器
C.天平D.镊子
5.如图所示,一块厚度、密度均匀的长方形玻璃板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分别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甲、F乙拉在长短不同的两端的中央位置,使该端抬离地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甲>F乙,因为甲方法的动力臂短
B.F甲
D.F甲=F乙,因为动力臂都是阻力臂的2倍
6.关于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动滑轮不能改变施力方向
B.定滑轮不能改变施力方向
C.动滑轮不能省力
D.定滑轮能省一半力
7.如图,甲、乙实验可以得出“定滑轮不能省力”这一结论。小敏想通过一次实验既得出结论,又能直接显示出钩码的重力大小,于是在左侧加上一个相同的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重力不能忽略、绳和滑轮之间摩擦不计)。下列四套装置中能实现的是( )
A.B.C.D.
8.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动滑轮工作特点”的实验中,滑轮第一次受到F1的作用,第二次受到竖直向上F2的作用,物体都被匀速向上提起。已知物体重力为G物。若不计摩擦和绳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只有物重G物和测力计示数F
B.F2=G物
C.F1的力臂为OA
D.F1
A.B.
C.D.
10.如图,重为G的物体在不同简单机械中均处于平衡状态(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拉力F1、F2、F3的的大小关系是( )
A.F3<F1<F2B.F2=F3<F1
C.F2<F3=F1D.F2<F1<F3
二、作图题
11.请在图中画出使杠杆ABC保持平衡的最小动力F1及其力臂l1的示意图。
12.用一根钢棒撬动地面上的一块大石头,如图所示,请你在图中作出最省力时的动力方向F并标出相应支点O的位置。
13.如图所示,要求通过滑轮组用最小的力提升重物,请用笔画线组装滑轮组。
三、实验题
14.如图是小李和小王利用刻度均匀的轻质杠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1)实验前没挂钩码时,杠杆静止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螺母向 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杠杆平衡后,小李在左右两侧分别挂上钩码,如图乙所示,松手后杠杆的 端会下沉;
(3)接着,小李和小王又分别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小李的方案如图丙所示,小王的方案如图丁所示。你认为 的实验方案更好,请说明你的理由 ;
(4)实验中小王发现:如果在杠杆的O点用弹簧测力计施加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在探究实验时是否影响到杠杆的平衡?请说明理由 。
15.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应调节杠杆两端的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图乙所示,在A点悬挂4个钩码,在B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杠杆,使杠杆再次水平平衡,此时测力计示数为 N。
(3)如图丙所示,在杠杆左边C点挂3个钩码,要使杠杆再次水平平衡,应在杠杆右边D点挂 个钩码。(实验中所用钩码均相同)
16.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为方便测量力臂,实验前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之在 位置平衡;
(2)如图-1,此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在杠杆两端各挂一个相同的钩码,杠杆将 (选填“保持平衡”“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
(3)如图-2是一个加宽的杠杆装置,此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只将左侧的钩码改挂到A点正上方的B点,力臂是线段 (选填“OA”“OB”或“AB”),此时杠杆 (选填“仍能”或“不能”)保持平衡。
四、填空题
17.如图甲所示,AB为轻质杠杆,AC为轻质硬棒且与力传感器相连,图乙是物体M从A点开始向右匀速运动过程中力传感器读数大小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则物体M的质量大小为 g;已知OA的长度为30cm,OB足够长,AC能承受的最大弹力大小为15N,若要杆不断,物体从A点开始运动时间最长为 s(g=10N/kg)。
18.杆秤是人类发明的各种衡器中历史最悠久的一种,映射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如图是杆秤的示意图,秤钩上不挂物体,提起秤纽,当秤砣移动到C点时,杆秤刚好水平平衡,C点就是杆秤的 ,杆秤上的刻度是 (选填“均匀”或“不均匀”)的。某标准杆秤的秤砣质量为1kg,秤和秤钩的总质量为0.5kg,O点为提纽悬点,OC=4cm,OD=10cm,要称量真实质量为2.0kg的物体,则秤砣离O点 cm。如因长期使用,秤砣磨损,质量变为0.8kg,再测真实质量2.0kg的物体时,称出来的质量为 kg。
19.如图所示,升旗杆顶部有一个 滑轮(“定”或“动”),使用它 ((选填:“能”、“不能”))省力,它的优点是 .
20.如图所示,小宝同学想把被台风刮倒的甲树拉正,他把绳子的一端系在乙树上,然后绕过甲树用力拉绳子,这样做有 段绳子拉甲树。如果不计绳重和摩擦,甲树受到300牛拉力,则小宝对绳子的拉力为 牛,乙树受到的拉力为 牛。
21.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起重1000N的物体,每个滑轮重100N,拉力F为 N;如果要用275N的拉力提升同一个重物,滑轮组承担重物的绳子的段数应为 段。(不计摩擦和绳重)
22.如图所示,物体A重90N,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物体前进时,若物体A与地面间摩擦力f=30N,不计滑轮重和绳与滑轮间摩擦。则绳子端的拉力F是 N,当绳子自由端向左移动3米时,物体A向左移动 m。如果增大拉力F使物体加速运动,则物体A与地面间摩擦力 (变大、变小、不变)。
23.如图所示,在斜面上将一个物块匀速拉到高处,斜面长1.2m,高0.3m。
(1)沿斜面向上的拉力为10N,物块沿着斜面以10cm/s的速度向上匀速运动,若斜面的机械效率是60%,则物块的重力为 N; 拉力的功率是 W;
(2)如果人手直接把该物块沿斜面的高提升0.3m,则人手做的功是 J,假设该斜面绝对光滑,则拉力F应为 N。
五、计算题
24.如图所示,质量为960kg、底面积为0.5m2的石材A放在水平地面上,利用滑轮组水平拉动A,使其在20s的时间内匀速向墙靠近了4m,水平拉力F=500N,不计绳、滑轮组的质量以及绳与滑轮组之间的摩擦,g取10N/kg。求:
(1)物体A的重力;
(2)物体A的移动速度;
(3)物体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5.用如图所示滑轮组匀速提升重为500N的物体,对绳的拉力为300N,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1)动滑轮重力;
(2)已知人的体重为 600N,拉动过程中绳始终未断裂,他用此滑轮组能提升的最大物重是多少。
参考答案:
1.B
【详解】经验告诉我们,开启瓶盖时,瓶盖中的B点被撬起,故B点是阻力的作用点;在开启的过程中,起瓶器绕A点转动,故A是支点;在整个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故它是省力杠杆,应选B.
2.B
【详解】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动力的力臂最大时,动力最小,所以用力沿b方向关闭水龙头时,动力臂最大,用力最小,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B
【详解】A.核桃夹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A不符合题意;
B.食品夹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故B符合题意;
C.园艺剪刀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C不符合题意;
D.天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是等臂杠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C
【详解】升旗时旗杆上的定滑轮属于等臂杠杆。
A.钓鱼竿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A不符合题意;
B.开瓶器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B不符合题意;
C.天平的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是等臂杠杆,故C符合题意;
D.镊子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D
【详解】两次抬起水泥板杠杆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两种情况下,动力克服的都是水泥板的重力,对于形状规则质地均匀的物体,其重心都在其几何中心上,所以阻力臂都等于动力臂的二分之一,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
所以前后两次所用的力相同,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6.A
【详解】AC.动滑轮的动力臂是阻力臂的2倍的杠杆,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不能改变动力方向,故A正确,C错误;
BD.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是因为定滑轮是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动力就等于阻力,能改变动力方向,故BD错误。
故选A。
7.D
【分析】由于绳和滑轮之间摩擦不计,但弹簧测力计的重力对实验会产生影响,根据定滑轮不能省力的特点,结合“通过一次实验既得出结论,又能直接显示出钩码的重力大小”,逐个分析弹簧测力计的重力对测量结果的产生的影响,然后即可判断。
【详解】AC.在AC两图中,钩码挂在拉环上(即左边测力计倒置使用),因为弹簧测力计本身有重力,所以此时测力计显示的示数等于测力计自身的重力与钩码重力之和,则不能直接显示出钩码的重力大小,故AC项不符合题意;
B.在B图中,钩码挂在挂钩上(即左边测力计正常使用),所以能直接显示出钩码的重力大小,右边的测力计倒置使用,此时右边测力计的示数等于左边测力计的重力与钩码重力之和,而左边测力计的示数等于钩码的重力,所以两边测力计的示数不相等,不能得出正确结论,故B项不符合题意;
D.在D图中,钩码挂在挂钩上(即左边测力计正常使用),所以能直接显示出钩码的重力大小,设两测力计的重力均为G,由于定滑轮上的左边都是钩码和一个测力计在拉绳子,则绳子的拉力为
左边测力计的示数为
手拉右边测力计的挂钩,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右边测力计的示数(即测力计受到向下的拉力)为
所以
能得出正确结论,故D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定滑轮的实质和工作特点,关键是明确测力计的示数是显示作用在测力计挂钩上的力。
8.C
【详解】A.应测出滑轮与物体的总重,故A错误;
B.第二次拉力等于滑轮与物体总重的一半,故B错误;
C.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故C正确;
D.F1力臂小于F2力臂,力较大,故D错误。
故选C。
9.D
【详解】A图中,在机械自重及摩擦均不计的情况下,拉力F1和物体重力G的关系
即
B图中,绳子的股数n=3,所以在机械自重及摩擦均不计的情况下,拉力F2和物体重力G的关系
C图中,在机械自重及摩擦均不计的情况下,拉力F3和物体重力G的关系
D图中,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比值
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
所以
综上所述,力的大小关系为
所以F4最小。
故选D。
10.B
【详解】由题知,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第一幅图中
L1=L2
为等臂杠杆,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
F1=G
第二幅图是滑轮组,承担总重的绳子段数n=3,则
第三幅图是轮轴,此时的
即动力作用在轮上,此时的动力为
由此可知
F2=F3<F1
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1.
【详解】先确定最长的力臂,即连接OA,则最长的动力臂为l1,然后过动力作用点A,做垂直于l1的作用力F1,如图所示:
12.
【详解】由图可知,当杠杆与地面的接触点为支点时,作用在O点的动力力臂最大,此时动力最小为F,力垂直于杠杆向上,如图所示:
13.
【详解】由一个动滑轮和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最多可以由三段绳子承担重物,此时滑轮组用最小的力可以提升重物,如图所示:
14. 右 左 小李 图丙中弹簧测力计的力与力臂垂直,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 见解析
【详解】(1)[1]杠杆右端偏高,平衡螺母应向上翘的右端移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大小,同时消除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2)[2]设杠杆每个格的长度为L,每个钩码的重力为G,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有
4G×2L>2G×3L
左端大,故左端下沉;要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不改变钩码总个数和悬挂点位置,只需要将左侧的钩码去掉一个即可平衡。
(3)[3][4]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在图丙的力与杠杆垂直,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图丁的力不与杠杆垂直,力臂不方便测量,故图丙好。
(4)[5]杠杆在O点施加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过杠杆的支点,力臂为零,这个力在探究杠杆平衡时不会影响到杠杆的平衡。
15. 平衡螺母 2 2
【详解】(1)[1]杠杆在使用之前应该进行调平,此时甲图中杠杆未在水平位置平衡,则需要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2]如图乙,弹簧测力计分度值为0.1N,此时读数为2N。
(3)[3]设每个钩码重力均为G,在D点悬挂n个钩码,则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
3G×lCO=nG×lDO
解得
n=2
即应在杠杆右边D点挂2个钩码。
16. 水平 顺时针转动 OA 仍能
【详解】(1)[1]实验前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以便于测量力臂。
(2)[2]由于左边的力臂小于右边的力臂,加上相同的钩码后,左边力臂与钩码重力之积小于右边力臂与钩码重力之积,故杠杆顺时针转动。
(3)[3][4]力臂仍然为 OA,因为力臂是支点到力臂的作用线的距离,故力臂是OA;由于力臂大小不变,钩码重力不变,右边的力臂和钩码的重力之积不变,故仍然平衡。
17. 1000 12.5
【详解】[1]从图乙可以看到,一开始时,力传感器读数大小是10N,由于AB为轻质杠杆,AC为轻质硬棒,不考虑它们的质量,不考虑它们的重力,那么这个力传感器读数大小就是等于物体M的重力大小,则根据可知,物体M的质量
物体M的质量是1000g。
[2]从图乙可以看到,物体从A点开始运动,到第5s时,力传感器读数大小是零,即A端没有压力,那么物体M就应该是在O点,这时物体M对轻质杠杆AB压力的力臂大小是零,运动时间是5s,这段时间通过的路程
则物体M匀速运动的速度
物体M匀速运动的速度是0.06m/s;
然后继续向右运动,物体M对轻质杠杆AB压力的力臂在变大,直到AC能承受的最大弹力大小为15N,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
其中的F是最大弹力15N,lx是物体M相对于O点往右移动的距离,代入数据解得
那么直到AC能承受的最大弹力大小为15N时,物体M相对于O点往右移动的距离是0.45m,物体M匀速运动的速度是0.06m/s,则物体M相对于O点往右移动的时间
物体M相对于O点往右移动的时间是7.5s,由上述可知,在OA段移动时,需要的时间是5s,则物体从A点开始运动时间最长为
物体从A点开始运动时间最长为12.5s。
18. 0刻度线 均匀 24 2.6
【详解】[1][2]如图所示:
秤钩上不挂物体,提起秤纽,当秤砣移动到C点时,杆秤刚好水平平衡,此时C点就是杆秤的0刻度线,杆秤、秤钩的总自重为G0,重心在A点,不挂重物,秤砣在0刻度线位置时,杆秤在水平位置平衡,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
①
当在秤钩挂重物Gx时,秤砣移动到距离零刻度线l处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
②
由①和②得到
则l与Gx成正比,故此杆秤刻度是均匀的。
[3]秤杆和秤盘的重心为A,当杠杆平衡时秤砣放在C点,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
代入数据可得
经整理可得
使用1kg秤砣(正常情况下),设秤砣到O点的距离L,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
代入数据可知
经整理可知
即秤砣离O点是24cm。
[4]秤砣磨损,质量变为0.8kg,设秤砣到O点的距离L′,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
代入数据可知
经整理可知
此杆秤刻度是均匀的,秤砣离O点是24cm,由于零刻度线在C点,OC=4cm,秤砣离C点是20cm,对应物体的质量是2kg,杆秤1cm对应的质量为
秤砣到O点的距离是30cm,秤砣到C点的距离是26cm,对应的质量为
19. 定 不能 改变动力的方向
【详解】[1]由图可知,升旗杆顶部的滑轮的位置固定不变,属于定滑轮;
[2][3]定滑轮的动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滑轮的半径,所以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20. 2 150 150
【详解】[1]他把绳子的一端系在乙树上,然后绕过甲树用力拉绳子,如图所示,这样相当于一个动滑轮,有2段绳子拉甲树。
[2][3]如果不计绳重和摩擦,甲树受到300牛拉力,由于n=2,则小宝对绳子的拉力为
由于同一根绳子上受到的拉力都相同,所以乙树受到的拉力为
21. 300 5
【详解】[1]不计摩擦和绳重,由图可知,滑轮组由4段绳子承担物重,则拉力大小
[2]如果要用275N的拉力提升同一个重物,滑轮组承担重物的绳子的段数
所以滑轮组承担重物的绳子的段数应为5段。
22. 10 1 不变
【详解】[1]由图知,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n=3,不计滑轮重和绳与滑轮间摩擦,绳端的拉力
[2]绳子自由端向左移动s=3m时,物体A向左移动的距离
[3]增大拉力F使物体加速运动,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物体A与地面间滑动摩擦力不变。
23. 24 1 7.2 6
【详解】(1)[1]根据题意知道,拉力做的总功
W总=Fs=10 N×1.2m=12J
有用功
W有=Gh
斜面的机械效率
由此解得
[2]物块沿着斜面以10cm/s的速度向上匀速运动的时间
由 知道,拉力的功率是
(2)[3]如果人手直接把该物块沿斜面的高提升0.3m,则人手克服重力做的功,即人手做的功是
[4]若斜面绝对光滑,由利用功的原理知道,人做的有用功等于用斜面所做的功
W有=W总=7.2J
即
Gh=Fs
则拉力F应为
24.(1)9.6×103N;(2)0.2m/s;(3)1.92×104Pa
【详解】解:(1)A的重力为
(2)物体A的速度为
(3)A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
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答:(1)物体A的重力为9.6×103N;
(2)物体A的移动速度为0.2m/s;
(3)物体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1.92×104Pa。
25.(1)100N;(2)1100N
【详解】解:(1)如图所示,2段绳子承担重力,即n=2,则动滑轮的重力为
(2)向下拉时,人对绳子的最大拉力等于人的重力,即
此滑轮组能提升的最大物重是
答:(1)动滑轮重力为100N;
(2)此滑轮组能提升的最大物重是1100N。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全国通用)专题20 电与磁试题含解析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全国通用)专题20 电与磁试题含解析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磁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全国通用)专题18 电学试题含解析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全国通用)专题18 电学试题含解析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作图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全国通用)专题02 光现象试题含解析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全国通用)专题02 光现象试题含解析答案,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