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期末]山东省枣庄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1. 下列事实或证据不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是( )
A. 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能进行运动和分裂
B. 人体发育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C. 离体的叶绿体在一定条件下能释放氧气
D. 用手抓握物体需要一系列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的协调配合
【答案】C
【分析】除病毒外,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详解】A、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能进行运动和分裂,能够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观点,不符合题意,A错误;
B、人作为多细胞生物,其发育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不符合题意,B错误;
C、叶绿体不是细胞,因此“离体的叶绿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释放氧气”不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观点,符合题意,C正确;
D、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间相互协调和配合,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因此,用手抓握物体需要一系列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的协调配合能够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不符合题意,D错误。
故选C。
2.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下列有关两种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氨基酸仅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就可以形成蛋白质
B. 蛋白质和核酸彻底水解的产物都是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
C. 一种蛋白质的特定功能取决于其特定的空间结构,这一点与基因是不同的
D. 除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蛋白质之外,细胞内的蛋白质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答案】C
【分析】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决定功能多样性,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主要重要组成成分,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有的蛋白质具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调节机体生命活动的功能,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等。
【详解】A、蛋白质具有多样性,由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蛋白质空间结构决定,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肽链,而且肽链之间会通过形成二硫键、氢键进而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A错误;
B、蛋白质彻底水解的产物是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核酸的底水解的产物是五碳糖、碱基和磷酸,不是它的基本单位,B错误;
C、结构决定功能,每一种蛋白质都有其独特的空间结构,是表现其生物学活性所必需的,基因的功能取决于碱基排列顺序,与空间结构无关,C正确;
D、所有的蛋白质的合成场所都是核糖体,D错误。
故选C。
3. 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各个细胞之间的协调要依赖信息交流。下列关于信息交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都与细胞膜上的受体有关
B. 精子与卵细胞之间的识别与结合不需要信号分子参与
C. 仅依赖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多细胞生物细胞间功能的协调便可以实现
D. 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和糖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功能有密切关系
【答案】D
【详解】A、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不一定都需要受体,如高等植物细胞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时,不需要依赖细胞膜上的受体,A错误;
B、精子与卵细胞之间的识别与结合需要细胞膜上的信号分子和识别信号分子的受体,B错误;
C、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各个细胞之间都维持功能的协调,才能使生物体健康地生存。这种协调性的实现不仅依赖于信息的交流,也有赖于物质和能量的交换,C错误;
D、细胞膜的外表面的糖蛋白和糖脂,称作糖被,它们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有密切关系,D正确。
故选D。
4. 溶酶体内pH为4.6左右,溶酶体膜上存在两种H+转运蛋白,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转运蛋白1、2在转运H+时,可能都不需要与H+结合
B. 水分子进出细胞更多是借助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来完成的
C. 溶酶体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中,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
D. 若使用细胞呼吸抑制剂作用于细胞,可能会影响溶酶体的功能
【答案】A
【分析】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水解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能够分解很多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清除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车间”。溶酶体属于生物膜系统,由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分离细胞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
【详解】A、题图可知,H+进入溶酶体是低浓度到高浓度,H+出溶酶体是高浓度到低浓度,可见转运蛋白1转运H+是主动转运,转运蛋白2转运H+是协助扩散,转运蛋白1在转运H+时,需要与H+结合,A错误;
B、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水分子都是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 胞的,但后来的研究表明,水分子更多的是借助细胞膜上 的水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方式进出细胞的,可见水分子进出细胞更多是借助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来完成的,B正确;
C、溶酶体主要分布在 动物细胞中,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 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 胞的病毒或细菌,C正确;
D、由A项分析可知,H+进入溶酶体是主动转运,需要消耗能量,可见若使用细胞呼吸抑制剂作用于细胞,可能会影响溶酶体的功能,D正确。
故选A。
5. 植物细胞发生的质壁分离有凹型质壁分离和凸型质壁分离,分别如图甲、乙所示。有些新鲜的实验材料会出现凹型质壁分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甲、乙细胞此时正在复原,则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B. 凹型质壁分离与凸型质壁分离的细胞膜蛋白种类和数量存在差异
C. 将甲、乙放置于清水中完全复原后,细胞内外的液体将达到相同浓度
D. N中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
【答案】C
【分析】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浓度差越大,细胞失水也多,质壁分离现象越明显。
【详解】A、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则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A正确;
B、甲细胞会出现凹型质壁分离,因此甲细胞的细胞膜与细胞壁可能具有一定的黏连性的蛋白质,所以凹型质壁分离与凸型质壁分离的细胞膜蛋白种类和数量存在差异,B正确;
C、将甲、乙放置于清水中完全复原后,细胞内的液体的浓度大于清水的浓度,C错误;
D、N是液泡,液泡中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 物细胞保持坚挺,D正确。
故选C。
6. 水蛭是我国的传统中药材之一,水蛭中的水蛭素(水蛭蛋白水解产生)具有良好的抗凝血作用。实验小组将提取的水蛭蛋白经甲、乙两种蛋白酶水解后,分析水解产物中的肽含量及其抗凝血活性,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酶的种类、酶解时间
B. 由图2可知4h后酶乙的催化能力明显弱于酶甲
C. 可以用双缩脲试剂检测水解产物中水蛭素的含量
D. 两种酶都可以水解水蛭蛋白,只有酶甲才能使之水解产生水蛭素
【答案】A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
【详解】A、由图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酶的种类、酶解时间,A正确;
B、由图2可知,4h后,酶乙处理组水解得到的肽的抗凝血活性明显低于酶甲处理组水解得到的肽的抗凝血活性,并不能说明酶乙的催化能力明显弱于酶甲,B错误;
C、双缩脲试剂的主要作用是检测蛋白质或多肽分子中肽键的存在,但不能直接用于定量测定肽键或蛋白质的含量,C错误;
D、水蛭素是水蛭蛋白的水解产物,据图可知,两种酶都可以水解水蛭蛋白,都能使之水解产生水蛭素,D错误。
故选A。
7. 研究者把细菌紫膜质(一种光合细菌质膜的光驱动H+泵)和从牛心脏细胞线粒体中纯化出来的ATP合酶一起构建在脂质体上(结构如图所示);接着研究者把ADP和Pi加至培养该脂质体的介质中,形成脂质体悬液;最后把该悬液置于光照下,发现脂质体周围出现ATP。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证明了生物膜具有能量转换作用
B. 细菌紫膜质将H+泵入脂质体需要消耗光能
C. 图示中的脂质体应该是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的
D. 停止光照,ATP合成停止,说明光能可直接转化为ATP中的能量
【答案】D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在光能驱动下,细菌紫膜质将H+逆浓度转入脂质体内,造成脂质体内H+浓度高于脂质体外,形成H+电化学梯度,ATP合成酶利用该电化学梯度催化ADP和Pi合成ATP。
【详解】A、在光能驱动下,细菌紫膜质将H+逆浓度转入脂质体内,造成脂质体内H+浓度高于脂质体外,形成H+电化学梯度,ATP合成酶利用该电化学梯度催化ADP和Pi合成ATP,该实验证明了生物膜具有能量转换作用,实验可以说明电子传递和ATP合成是两个相对独立进行的生化反应,A正确,D错误;
B、细菌紫膜质能利用光能驱动H+运输,将悬液置于光照之下时,细菌紫膜质将H+泵入脂质体消耗光能,B正确;
C、图中的去垢剂可能是在提取紫膜质和ATP合酶时用于破坏细胞脂双层,以便于紫膜质和ATP合酶插入细胞脂双层膜中,脂质体应该是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的,C正确。
故选D。
8. 微生物的纯培养既需要适宜的培养基,又要防止杂菌污染。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浓度越高,对微生物的生长越有利
B. 灭菌是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C. 微生物的纯培养物就是去除代谢废物的微生物培养物
D. 浸在酒精中的涂布器,在火焰上充分灼烧,冷却后才能蘸取菌液进行涂布
【答案】B
【分析】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 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培养基,用以培养、分离、鉴定、保存微生物或积累其代谢物。其中,不含凝固剂(如琼脂)、呈液体状态的培养基为液体培养基,呈固体状态的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琼脂后制成的琼脂固体培养基,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培 养基之一。微生物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 面或内部生长,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详解】A、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浓度过高会导致微生物出现失水过多,甚至出现死亡的现象,对生长不利,A错误;
B、灭菌 则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方法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B正确;
C、微生物的纯培养物是不含杂菌的微生物,而不是不含有代谢废物,C错误;
D、取菌液滴加到培养基表面,将浸在酒精中的涂布器,在火焰上引燃,冷却后进行涂布,D错误。
故选B。
9. 与传统发酵技术相比,发酵工程的产品种类更加丰富,产量和质量明显提高。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A. 发酵工程与传统发酵技术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可以利用微生物来进行发酵
B. 发酵工程选育的菌种都是从自然界中筛选出来的性状优良的菌种
C. 发酵工程的菌种大多是单一菌种,一旦有杂菌污染,可能导致产量大大下降
D. 通过发酵工程可以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单细胞蛋白
【答案】C
【详解】A、发酵工程与传统发酵技术都需要利用微生物来进行发酵,A错误;
B、选育性状优良的菌种不仅能从自然界中筛选出来,还能通过诱变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获得,B错误;
C、发酵工程中所用菌种大多是单一菌种,一旦有杂菌污染,可能导致产量大大下降,所以需要对培养基和发酵设备进行灭菌,C正确;
D、单细胞蛋白是指利用发酵工程获得的大量的微生物菌体,D错误。
故选C。
10. 下图是利用甲(高产)、乙(耐盐)两种植物的各自优势,通过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培育高产、耐盐的杂种植株的实验流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进行a处理时,需要用到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B. b之前的诱导过程除PEG之外还可以使用灭活的病毒
C. b之后得到的愈伤组织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没有细胞壁
D. c是具有耐盐性状的幼芽,c即可直接发育为耐盐植株
【答案】A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培育高产耐盐的杂种植株的培育过程,其中a表示酶解法去除细胞壁,b表示诱导原生质体融合,c为胚状体。
【详解】A、a表示酶解法去除细胞壁,用纤维素酶或果胶酶,A正确;
B、b表示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形成细胞壁得到杂种细胞,不能用灭活的病毒诱导,灭活的病毒只能用于诱导动物细胞的融合,B错误;
C、愈伤组织细胞也有细胞壁,C错误;
D、c表示再分化形成胚状体,选择时,要将植株种在高盐环境中,筛选获得的耐盐植株,D错误。
故选A。
11. 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动物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
B. 培养动物细胞一般使用液体培养基,通常需要加入血清等一些天然成分
C. 为保证环境无菌无毒,需要对培养液和所有培养用具进行灭菌,并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操作
D. 培养瓶中的细胞需定期用胰蛋白酶处理,分瓶后才能继续增殖
【答案】D
【分析】动物细胞培养是指从动物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的技术。一般来说,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满足的条件有:营养;无菌、无毒的环境;适宜的温度、pH和渗透压;气体环境(通常采用培养皿或松盖培养瓶,将它们置于含有95%空气和5%CO2的混合气体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详解】A、动物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培养时需保证无菌、无毒的环境,以防止杂菌污染,A正确;
B、动物细胞培养液中通常含有糖类、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和动物血清,B正确;
C、在体外培养细胞时,必须保证环境是无菌、无毒的,需对培养液、培养用具等进行灭菌处理,C正确;
D、培养瓶中的细胞,一类悬浮在培养液中生长增殖(该类细胞可直接分瓶培养),另一类则贴壁生长,贴壁生长的细胞会出现接触抑制现象,需要定期用胰蛋白酶处理,分瓶后才能继续增殖,D错误。
故选D。
12. 科学家将Oct3/4、Sx2、c—Myc和KLf4基因通过逆转录病毒转入成纤维细胞中,诱导成纤维细胞成为多能干细胞(iPS细胞)。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诱导成纤维细胞成为iPS细胞的过程,类似于植物细胞的脱分化
B. 必须将特定基因导入成纤维细胞中,才能诱导其转化为iPS细胞
C. iPS细胞可以来源于病人自身的体细胞,移植回病人体内后,理论上可以避免免疫排斥反应
D. iPS细胞最初是由成纤维细胞转化而来的,后来发现已分化的T细胞、B细胞等也能被诱导为iPS细胞
【答案】B
【详解】A、诱导成纤维细胞成为iPS细胞的过程,是将高度分化的细胞诱导为未分化状态的细胞,类似于植物细胞的脱分化,A正确;
B、iPS细胞的诱导方法有多种,包括借助载体将特定基因导入细胞中,直接将特定的蛋白导入细胞中或者用小分子化合物等诱导,B错误;
C、iPS细胞可以来源于病人自身的体细胞,免疫系统不会攻击iPS细胞,移植回病人体内后,理论上可以避免免疫排斥反应,C正确;
D、科学家通过体外诱导小鼠成纤维细胞获得了类似于胚胎干细胞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并用iPS细 胞治疗了小鼠的镰状细胞贫血。后续研究发现已分化的T细胞、B细胞等也能被诱导为iPS细胞,D正确。
故选B。
13. 蓝莓酒和蓝莓醋被称为“液体黄金”“口服化妆品”等。下图是以鲜蓝莓为原料天然发酵制作蓝莓酒和蓝莓醋的过程简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去除蓝莓枝梗后及时冲洗干净,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
B. 过程③在氧气不足但糖源充足的条件下可直接发酵为蓝莓醋
C. 在过程④时,榨出的蓝莓汁需经过湿热灭菌后才能密闭发酵
D. 过程⑤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答案】D
【详解】A、榨汁前需将新鲜的蓝莓进行冲洗,然后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蓝莓破损,防止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A错误;
B、过程③是果醋发酵,所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在氧气、糖源充足条件下可直接发酵为蓝莓醋,B错误;
C、过程④果酒制作的菌种的来源于蓝莓皮上野生的酵母菌,所以蓝莓汁不需经过湿热灭菌,C错误;
D、过程⑤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好氧细菌,发酵温度30-35℃,D正确。
故选D。
14. 基因组印记(通过甲基化实现受精卵中来自双亲的两个等位基因一个表达另一个不表达)阻碍了哺乳动物的“孤雌生殖”。某研究团队利用甲基化酶、去甲基化酶和基因编辑技术,改变了小鼠生殖细胞的“基因组印记”,使其“变性”,然后将一个第二极体注入修饰后的次级卵母细胞(类似受精作用),最终创造出“孤雌生殖”的小鼠。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组印记会阻碍次级卵母细胞与精子或第二极体的结合
B. 需对代孕母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后,再进行胚胎移植,受体对移植来的胚胎几乎不发生免疫排斥
C. “孤雌小鼠”的诞生过程没有精子参与,所以其基因型与提供卵母细胞的雌鼠相同
D. 移植后的囊胚进一步扩大,会导致滋养层破裂,胚胎从其中伸展出来,这一过程叫作孵化
【答案】B
【分析】题图分析,从卵泡中取出卵母细胞,再将经过甲基化处理的卵母细胞进行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获得孤雌小鼠。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无法合成相应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
【详解】A、题干难以判断基因组印记是否会阻碍次级卵母细胞与精子或第二极体的结合,A错误;
B、胚胎移植是指将雌性动物的早期胚胎或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的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个体的技术;胚胎移植的实质是早期胚胎在同种生理环境条件下空间位置的转移,为了保证胚胎移植的成功率需对代孕母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后,再进行胚胎移植,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受体对移植来的胚胎几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B正确;
C、“孤雌小鼠”是由修饰后的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第二极体结合后发育形成的,同时由于配子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历减数分裂的基因重组,或发生基因突变,将导致“孤雌小鼠”的基因型不一定与提供卵母细胞的雌鼠相同,C错误;
D、移植后的囊胚进一步扩大,会导致透明带破裂,胚胎从其中伸展出来,这一过程叫作孵化,D错误。
故选B。
15. DNA连接酶是重组DNA技术常用的一种工具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能连接DNA分子双链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B. 能将单个脱氧核苷酸加到DNA链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C. 能连接用不同限制酶切开的两个DNA片段,重新形成磷酸二酯键
D. E.cli DNA连接酶能连接具有互补黏性末端或平末端的DNA片段
【答案】C
【分析】DNA连接酶:(1)根据酶的来源不同分为两类:E.cliDNA连接酶、T4DNA连接酶。这二者都能连接黏性末端,此外T4DNA连接酶还可以连接平末端,但连接平末端时的效率比较低。(2)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3)DNA连接酶和DNA聚合酶的区别:①DNA连接酶是在两个DNA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而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脱氧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上,形成磷酸二酯键;②DNA连接酶是同时连接双链的切口,而DNA聚合酶只是在单链上将一个个脱氧核苷酸连接起来;③DNA连接酶不需要模板,而DNA聚合酶需要模板。
【详解】A、DNA连接酶连接的磷酸二酯键,A错误;
B、DNA聚合酶能将单个脱氧核苷酸加到DNA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B错误;
C、DNA连接酶能连接用同种限制酶切开的两条DNA片段,重新形成磷酸二酯键,C正确;
D、E.cli DNA连接酶能连接具有互补黏性末端的DNA片段,D错误。
故选C。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 内质网可分为粗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其中粗面内质网主要负责膜蛋白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加工,只有正确、充分折叠的蛋白质才能被输送到相应部位,错误折叠的蛋白质被内质网包裹后产生囊泡与某种细胞器融合而被降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光面内质网与粗面内质网的蛋白质成分有差异
B. 分泌蛋白最初形成肽链的过程是在游离的核糖体上完成的
C. 蛋白质被内质网形成的囊泡包裹后,运输的过程中不消耗能量
D. 囊泡不是细胞器,虽然具有膜结构但是不属于生物膜系统
【答案】AB
【分析】内质网是由膜构成的网状结构,分为粗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光面内质网:脂质合成车间,粗面内质网:蛋白质加工场所。内质网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与细胞膜和核膜构成直接联系,并且内质网上能够形成囊泡,该囊泡会与高尔基体融合,与高尔基体形成间接联系。
【详解】A、粗面内质网与光面内质网的功能不同,说明两种内质网的蛋白质组成不同,A正确;
B、分泌蛋白的初期合成过程:先在游离核糖体中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多肽链,当合成了一段肽链后,该肽链与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其合成过程,并且边合成边转移到内质网腔内,B正确;
C、蛋白质被内质网形成的囊泡包裹后,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
D、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其中细胞器膜包括叶绿体膜、线粒体膜、高尔基体膜、内质网膜和溶酶体膜等,囊泡也属于生物膜系统,D错误。
故选AB。
17. 某兴趣小组测得某种子在萌发前后CO2的吸收速率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注:所有测量数据均为一昼夜的测量平均值
A. 种子萌发2天后,植物体不再消耗有机物
B. 小麦种子萌发前6-4天与2-0天CO2释放量增高的主要原因不同
C. 种子萌发早期有机物的含量、种子含有的总能量都有可能增加
D. 种子萌发后第6天,净光合速率为15mL ·g-1·h-1
【答案】AC
【分析】由图分析可知,种子萌发后的第2天CO2的释放速率大于萌发前,萌发前种子只能进行细胞呼吸,且细胞呼吸速率低;萌发后幼苗可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
【详解】A、种子萌发2天后,第二天仍有二氧化碳的释放,但第四天二氧化碳开始有吸收,证明第四天时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而细胞需要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必须要通过分解有机物来实现,所以植物体仍然需要消耗有机物,A错误;
B、小麦种子萌发前6-4天种皮未涨破,种子主要进行无氧呼吸;2-0天种皮涨破后,无氧呼吸逐渐减弱,有氧呼吸逐渐加强,所以CO2释放量增高的主要原因不同,B正确;
C、种子萌发早期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有机物的量会减少,C错误;
D、光照下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反映的就是净光合速率,据图可知,种子萌发后第6天,该种子的净光合速率为15 mL·g-1·h-1,D正确。
故选AC。
18. 如图为“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实验中样品稀释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实验对细菌的稀释倍数越高,统计结果越准确
B. 设置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对照可用于估计实验的误差
C. 5号试管的实验结果表明每克土样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数为1.7×109个
D. 若从4号试管取样0.1mL进行涂布平板计数,统计结果会更加偏小
【答案】CD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5支试管为梯度稀释,最后经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后进行计数。统计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取其平均值,进行计数。计数公式为(C÷V)×M(C为平均菌落数,V为涂布液体积,M为稀释倍数)。
【详解】A、当稀释到一定的程度,统计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上的数据进行计算结果最准确,A错误;
B、要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选择作用,需设置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对照,若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的菌落种类数目多于选择培养基上的菌落类型,则说明起到了选择作用,B错误;
C、5号试管进行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的结果表明每克土壤中的菌株数为(168+175+167)÷3×106÷0.1=1.7×109个,C正确;
D、若从4号试管取样0.1mL进行涂布平板计数,在平板上的菌落数远大于300,导致多个菌落连在一起,统计结果会更加偏小,D正确。
故选CD。
19. 运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可以培育单倍体植株和进行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花药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需要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B. 大多数单倍体植株经染色体加倍后得到的植株的隐性性状容易显现
C. 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主要是利用促进细胞生长的培养条件,提高了单个细胞中次生代谢物的含量
D. 通过细胞产物工厂化生产的次生代谢物,有些不能或难以通过化学合成途径得到
【答案】C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等,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形成完整植株的技术。
【详解】A、用花药需要经过脱分化,再经过再分化,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 所用技术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A正确;
B、大多数单倍体植株的细胞中只含有一套染色体,即一个染色体组,不存在等位基因,因此染色体加倍后得到的植株的 隐性性状容易显现,B正确;
C、由于植物细胞的次生代谢物含量很低,从植物组织提取会大量破坏植物资源,有些产物又不能或难以通过化学合成途径得到,可以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来获得目标产物,这个过程就是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并不是提高单个细胞中次生代谢物的含量,C错误;
D、有些植物的次生代谢物的合成途径没有研究透彻,则通过细胞产物工厂化生产的次生代谢物,有些不能或难以通过化学合成途径得到,D正确。
故选C。
20. 每出生5000名婴儿就有1人患有线粒体有害突变引起的疾病,可通过如下技术培育“三亲婴儿”,实现线粒体替代疗法阻断线粒体病的遗传,但这是一个充满了争议的技术。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技术中的去核,其实是去除纺锤体—染色体复合物
B. 利用该技术培育的“三亲婴儿”绝大多数性状与B个体一致
C. 该“三亲婴儿”技术,婴儿的遗传物质来自三方,因此患遗传病的概率提升了
D. “三亲婴儿”技术涉嫌“设计”,容易引起类似“设计试管婴儿”的争议
【答案】AD
【分析】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是将动物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使这个重新组合的细胞发育成新胚胎,继而发育成动物个体的技术。原理是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详解】A、核移植的受体细胞处于MII期,捐赠者的卵子去核实质是指去掉细胞中的纺锤体染色体复合物,A正确;
B、利用该技术培育的“三亲婴儿”的染色体来自B和C,绝大多数性状与B和C个体一致,B错误;
C、通过培育“三亲婴儿”,实现线粒体替代疗法阻断线粒体病的遗传,则“三亲婴儿”技术,婴儿的遗传物质来自三方,因此患遗传病的概率降低了,C错误;
D、此技术之所以存在较大争议是因为孩子同时拥有自己父亲、母亲,和卵母细胞捐赠者的部分基因的伦理问题,还存在技术尚不完备、仍需要更充足的检验等原因,D正确。
故选A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动物体和植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但细胞结构上存在很多差异。下面为某同学绘制的动物细胞与高等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请找出图1和图2的错误之处是_________(找出两处,用序号说明)。
(2)若图1为浆细胞,抗体在合成与分泌的过程中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是_________(填名称),在整个过程中消耗的能量由________(填名称)结构来提供。
(3)若将图1、图2的细胞放在清水中,两细胞各自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若把图2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与此过程相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_(填序号)。
(4)若图2是菠菜叶肉细胞,提取光合色素时,为防止色素被破坏需加入_________。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⑥、⑨ (2)①.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②. 线粒体
(3)①. 图1动物细胞会吸水涨破,图2植物细胞体积会变大 ②. ⑦⑮
(4)①. 碳酸钙 ②. 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分析】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由于色素存在于细胞内,需要先破碎细胞才能释放出色素。绿叶中的色素不只有一种,它们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但不同的色素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这样,绿 叶中的色素就会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 散而分开。
【小问1详解】
图1为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即⑥;图2为高等的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即⑨。
【小问2详解】
图1为浆细胞,抗体在合成与分泌的过程中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核糖体是抗体合成的场所,内质网对可以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运输,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在整个过程中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
【小问3详解】
若将图1的动物细胞放在清水中,细胞内溶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所以动物细胞会吸水,由于没有细胞壁的束缚,动物细胞会吸水涨破;若将图2的高等植物细胞放在清水中,细胞内溶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所以植物细胞会吸水,但是由于有细胞壁的束缚,细胞体积会变大,但不会涨破。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细胞首先会因渗透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但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可以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导致细胞液浓度逐渐升高,因此之后又会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现象.与之有关的细胞器是⑦液泡和⑮线粒体(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
【小问4详解】
若图2是菠菜叶肉细胞,提取光合色素时,为防止色素被破坏需加入碳酸钙,同时研磨时也可以加入二氧化硅,以便充分研磨。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这样,绿叶中的色素就会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开。
22. 胰脂肪酶是肠道内脂肪水解过程中的关键酶,抑制剂X可抑制胰脂肪酶活性进而影响人体对脂肪的吸收。已知胰脂肪酶的作用机理及抑制剂X对其可能的抑制原理如图1所示。科研人员通过实验探究了抑制剂X对胰脂肪酶活性的影响,部分结果如图2。
(1)图1表明了酶具有_________,该特性是指_________。
(2)原理一抑制酶活性的机制是_________。科研人员的实验结果证明了抑制剂X抑制胰脂肪酶活性的机制是原理二,请将有抑制剂组的实验结果曲线补充在图2中________。
(3)已知板栗壳黄酮也是一种胰脂肪酶的抑制剂,图3是在不同pH条件下加入板栗壳黄酮后所得的实验曲线,据图3结果得出当pH大约为_________时,板栗壳黄酮对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最强,当pH大于7.7时两条曲线重合,据此推测两条曲线重合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答案】(1)①. 专一性 ②. 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2)①. 抑制剂X与胰脂肪酶结合改变其构象,使脂肪无法再与其结合 ②.
(3)①. 7.4 ②. pH达到7.7以后改变了板栗壳黄酮(或胰脂肪酶)的构象,使板栗壳黄酮不能与胰脂肪酶结合
【分析】酶是由活细胞合成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 RNA 。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有:温度、 pH 、底物浓度和酶浓度。
【小问1详解】
酶具有专一性是指酶可以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由题意可知,脂肪与胰脂肪酶活性部位结构互补时,胰脂肪酶才能发挥作用,说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
【小问2详解】
据图可知,原理一抑制酶活性的机制是抑制剂X与胰脂肪酶结合改变其构象,使脂肪无法再与其结合。原理二抑制酶活性的原理是抑制剂X与酶的底物竞争结合催化位点,导致酶的催化活性下降,但是当底物浓度足够高时,酶的催化活性能够达到最高,则实验结果曲线如下:
【小问3详解】
分析图3可知,胰脂肪酶的最适pH约为7.4,在这一条件下,加入板栗壳黄酮,酶活性下降最多,可知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作用效率最高的pH约为7.4。由图3可知,加入板栗壳黄酮后,胰脂肪酶的最适pH变为7.7左右,相比于之前的最适pH值(7.4)变大了,两条曲线重合的原因可能pH达到7.7以后改变了板栗壳黄酮(或胰脂肪酶)的构象,使板栗壳黄酮不能与胰脂肪酶结合。
23. 科学家通过研究拟南芥中的核基因nadk2突变体来研究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相关调节原理。遗传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一个定位于叶绿体(本身含有核糖体)的NAD磷酸激酶,负责催化NAD+生成NADP+。由正常的光强转移到高光条件时,该突变体光系统Ⅱ(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以及光合电子传递速率会显著下降,表现出典型的光抑制现象,而野生型光抑制不明显,机理如图所示。
注:PSI(光系统I)和PSⅡ(光系统Ⅱ)在光反应中发挥作用,两个系统紧密相关
(1)NAD+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__,其是有氧呼吸_________阶段生成NADH的原料。
(2)nadk2基因编码的NAD磷酸激酶合成部位是在叶绿体_________(填写“内”或“外”)
的核糖体上,其催化生成的NADP+与光反应中产生的_________结合生成NADPH。
(3)该突变体由正常光强转移到高光条件下光系统Ⅱ的效率即下降,出现光抑制。光抑制现象会使植株光合速率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据图分析,nadk2突变体在该高光条件下出现光抑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 氧化型辅酶Ⅰ ②. 第一、第二
(2)①. 外 ②. 电子和氢离子
(3)光抑制导致光反应速率下降,产生的NADPH和ATP减少,使得暗反应速率下降,光合速率整体下降
(4)nadk2突变,导致NADP库减小,抑制了PsaA/B的翻译过程,导致PSⅠ减少,PSⅠ与PSⅡ紧密相关,因此PSⅡ的功能受到限制,从而表现出PSⅡ效率下降的光抑制现象
【分析】该生物膜为类囊体薄膜,PSⅠ和PSⅡ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绿叶中的色素包括叶绿素和胡萝卜素,可用于吸收、传递、转化光能。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中H2O分解为O2和H+,同时光反应还产生了NADPH和ATP,用于暗反应C3的还原过程。
【小问1详解】
NAD+的中文名称是氧化型辅酶Ⅰ,有氧呼吸的第一和第二阶段产生NADH,原料是NAD+。
【小问2详解】
nadk2是核基因,所以nadk2基因编码的NAD磷酸激酶合成部位是在叶绿体外的核糖体上进行的。的核糖体上,其催化生成的NADP+与光反应中产生的电子和氢离子结合生成NADPH。
【小问3详解】
光抑制导致光反应速率下降,产生的NADPH和ATP减少,使得暗反应速率下降,光合速率整体下降,所以光抑制现象会使植株光合速率下降。
【小问4详解】
据图分析,nadk2突变体在该高光条件下出现光抑制,其原因是nadk2突变,导致NADP库减小,抑制了PsaA/B的翻译过程,导致PSⅠ减少,PSⅠ与PSⅡ紧密相关,因此PSⅡ的功能受到限制,从而表现出PSⅡ效率下降的光抑制现象。
24. 单克隆抗体是由可以制造这种抗体的免疫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产生的。当其应用于医疗中时,有助于减小副作用。一种抗原往往拥有多个不同的表位,在此杂交瘤技术发明之前,即使将纯化的某抗原注射入动物体内,也会产生可识别不同表位的多种抗体,因此抽取动物血清纯化的抗体也不够纯。
(1)根据题意一种抗原注入动物体内可产生多种抗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A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后,只考虑两两融合,出现的结果有_________种。这些细胞要在_________中,经过培养后得到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的种类是多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C为杂交瘤细胞在多孔培养基中的培养过程,该培养过程的操作是_________,这是分别得到杂交瘤a、杂交瘤b、杂交瘤c的关键。
(4)D过程需要对杂交瘤细胞进行_________检测,就可获得能分泌所需要抗体的细胞。将这些细胞在体外大规模培养从而获取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与传统从动物血清中纯化的抗体相比,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回答两项)。
【答案】(1)一种抗原拥有多个不同表位,不同表位结构不同,可分别引起体液免疫反应,分别产生识别不同表位的抗体
(2)①. 3 ②. 特定的选择培养基 ③. B淋巴细胞有多种
(3)使每一个孔中尽量只接种一个杂交瘤细胞
(4)①. 抗体 ②. 能准确地识别抗原的细微差异(或特异性强)、可以大量制备
【小问1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一种抗原往往拥有多个不同的表位”、“将纯化的某抗原注射入动物体内,也会产生可识别不同表位的多种抗体”得知,一种抗原的不同表位可分别引起体液免疫反应,分别产生不同浆细胞,分别合成不同的抗体,因此会产生可识别不同表位的多种抗体。
【小问2详解】
A细胞为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后,只考虑两两融合,会出现B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杂交瘤细胞、骨髓瘤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三种情况,这些细胞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中选择培养,只有杂交瘤细胞才能生长;因为从动物体内获得的B淋巴细胞有多种,所以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后,经过选择培养得到的杂交瘤细胞有多种。
【小问3详解】
多种杂交瘤细胞在多孔培养基中培养,要使每一个孔中尽量只接种一个杂交瘤细胞,这样由一个杂交瘤细胞分裂而来的细胞群会产生同一种抗体,即单克隆抗体。所以使每一个孔中尽量只接种一个杂交瘤细胞是分别得到杂交瘤a、杂交瘤b、杂交瘤c的关键。
【小问4详解】
D过程需要对每一个孔中的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即用特定的抗原与每个孔中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体进行特异性结合,抗体检测呈阳性的孔内的杂交瘤细胞即为所需的杂交瘤细胞。传统抗体从动物血清中分离,产量低、纯度低、特异性差;单克隆抗体能准确地识别抗原的细微差异,与特定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且可以大量制备。
25. 某动物体内含有研究者感兴趣的目的基因,研究者欲将该基因导入大肠杆菌的质粒中保存和表达。该质粒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R)、LacZ基因及一些酶切位点,其结构和简单的操作步骤如图所示。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用PCR技术获取目的基因,需要知道的信息是_________,依据该信息可合成引物。为确保目的基因能与质粒连接,还需要在引物的_________(填“3′”或“5′”)端额外添加一段序列5′_________3′。
(2)③过程需要加入_________,磷酸二酯键重新形成后,可能形成的产物有_________(回答两种)。
(3)将质粒导入大肠杆菌后,为选择转化成功的大肠杆菌,需要在⑤过程的培养基中添加_________,一段时间后选择_________色菌落,即为导入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 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②. 5' ③. 5′GAATTC3′
(2)①. DNA连接酶 ②. 质粒与质粒连接物、目的基因与目的基因连接物、质粒与目的基因连接物等
(3)①. 青霉素、X-gal ②. 白 ③. 重组质粒含AmpR基因可以抵 抗氨苄青霉素;重组质粒的LacZ基因在插入目的基因时被破坏,不能分解X-gal,只能形成白色菌落
【小问1详解】
利用PCR技术获取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合成一对引物;由于引物的作用是引导子链的延伸,将脱氧核苷酸连接到引物上时,是与3'端相连的,由此确定需要在引物的5'端加上限制性酶切位点,由题意可知,需要额外添加一段序列5′GAATTC3′;
【小问2详解】
③过程是目的基因与质粒连接,需要加入DNA连接酶,磷酸二酯键重新形成后,可能形成的产物有质粒-质粒连接物、目的基因-目的基因连接物、质粒-目的基因连接物等;
【小问3详解】
标记基因AmpR基因可用于检测质粒是否导入了大肠杆菌,一般只有导入了质粒的大肠杆菌才能在添加了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而由于LacZ基因的效应,这些生长的菌落可能出现两种颜色:含有空质粒(没有连接目的基因的质粒)的大肠杆菌菌落呈蓝色;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可以抵抗青霉素,但插入目的基因时破坏了LacZ基因,因此菌落呈白色。根据这种生长差异性,可以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大肠杆菌。因此,第⑤步中,培养基中除了加入大肠杆菌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需要添加青霉素、X-gal,以便筛选导入目的基因的大肠杆菌。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菌落呈白色;因为含AmpR基因可以抵抗氨苄青霉素,同时目的基因的插入破坏了LacZ基因的结构,使其不能正常表达β-半乳糖苷酶,底物X-gal也就不会被分解,进而表现为白色。
[生物][期末]山东省滨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期末]山东省滨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枣庄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枣庄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30页。
山东省枣庄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枣庄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