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1.3《庖丁解牛》(同步学案)-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1.3《庖丁解牛》(原卷版).docx
    • 解析
      1.3《庖丁解牛》(解析版).docx
    1.3《庖丁解牛》(同步学案)-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01
    1.3《庖丁解牛》(同步学案)-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02
    1.3《庖丁解牛》(同步学案)-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03
    1.3《庖丁解牛》(同步学案)-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01
    1.3《庖丁解牛》(同步学案)-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02
    1.3《庖丁解牛》(同步学案)-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03
    还剩3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4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1.3 庖丁解牛优秀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1.3 庖丁解牛优秀导学案,文件包含13《庖丁解牛》原卷版docx、13《庖丁解牛》解析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98页, 欢迎下载使用。


    1、庄子: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战国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老庄”。生活贫苦,学识渊博,善于辩论。其著作《庄子》现存33篇,多寓言,其中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和孟子同时而稍后,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他生活贫困,做过漆园吏,但学识渊博。他对当时统治者攻城占地的做法深恶痛绝,对儒家积极参与政事给予了尖锐的批评,主张“出世”。宋王偃昏庸残暴以致亡国的现实对庄子的思想影响很大,所以他不再出仕(做官)与统治者合作。他性情旷达,追求绝对的自足自得的主观精神境界。
    2、背景:
    中国的先秦是一个属于思想家的时代。在群星璀璨的夜空中,庄子是那最耀眼的星座之一。这个枯瘦的老人家静静的思索自然与人生,悟出了“天道自然,养生全身”的思想精华。庄子的思想被视之为最早的关注人心灵的哲学。
    3、庄子的思想
    一、批判现实社会。他对现实有深入的观察,所以批判起来一针见血,常给予无情的揭露和尖锐的嘲讽,极端蔑视礼法权贵。批判儒家、墨家参与政治,对其“仁义”也加以嘲讽。
    二、向往自由。他不满现实,但又无力改变,非常苦闷,以至消极厌世。为摆脱烦恼,他一方面主张顺应自然,另一方面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幻想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不与现实发生冲突和矛盾,忘掉现实世界,甚至忘掉自己的存在,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
    三、提出辨证法——相对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变化的,甚至认为是非也是相对的,于是由辩证法陷入了相对主义。

    4、庄子的著作
    《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因庄子曾隐居南华山,所以,又称《南华经》,是著名的经典著作。原有52篇,现存33篇,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内篇共7篇,是庄子本人所作,是全书的精华部分,全面阐述了庄子的宇宙观、历史观、人生观、道德论和政治论;外篇15篇,是内篇的补充和发挥,观点阐述的更为明确和具体,对丑恶现实的愤慨表现的更为强烈;杂篇共11篇,是庄子后学对庄子思想的继承和发挥。
    《养生主》选自内篇,是庄子宣扬其养生之道的文章,其中引入了《庖丁解牛》的寓言加以论证:人处世间,只有像庖丁那样,顺应自然,避开一切矛盾,“以无厚入有间”才能“保身” “全生”。这种思想无疑是消极的。
    5、庄子散文的风格
    浪漫主义是其散文的艺术特色,这与先秦各家不同,而独与屈原的楚辞近似,诙诡怪诞,汪洋恣肆。首先,是大量使用寓言。庄子及其后学通过虚构的人物和故事讲自己的哲学观点。其次,庄子寓言想象丰富,有惊人的夸张和奇妙的构思。第三、庄子有很高的语言驾御能力,散文词汇丰富,谴词造句变化多端,描情状物多姿多彩,语言自然流畅又尖锐泼辣,用韵声调铿锵,富有诗意,对后代影响较大。总之,庄子的文章长于说理,想象丰富、妙趣横生,且哲学意味很浓,是“文学的哲学” “哲学的文学”。
    一、通假字
    1.砉然向然(同“响”) 2.技盖至此乎(同“盍”,何、怎么) 3.批大郤(同“隙”,空隙)
    二、一词多义
    1.然
    ①因其固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②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
    ③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连词,但是)
    ④沛公然其计(动词,认为……对)
    2.乎
    ①技盖至此乎(表疑问的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呢”)
    ②依乎天理(介词,相当于“于”)
    ③而况大乎(表反问的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呢”)
    ④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良庖岁更刀(每年) ②族庖月更刀(每月)
    2.形容词作名词
    以无厚入有间(没有厚度,这里形容刀口薄)
    四、古今异义
    1.所见无非牛者 古义:没有不是 今义:只;不外乎
    2.依乎天理 古义:指牛体的自然结构 今义:天然的道理
    3.虽然,每至于族 古义:虽然是这样 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4.视为止,行为迟 古义:动作也因此 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臣之所好者道也(“也”表判断)
    2.省略句
    ①技盖至(于)此乎 ②视为(之)止,行为(之)迟
    3.倒装句
    ①状语后置 新发于硎(即“新于硎发”)
    ②宾语前置 技经肯綮之未尝(即“未尝技经肯綮”)
    1、划分文本的层次关系:
    本文共4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首段):描写庖丁解牛的一个场面,突出庖丁的技术高超。
    第二部分(第2、3段):写庖丁技术之所以高超的原因。
    第三部分(末段):从故事引出养生之道。
    阅读1—2节,思考问题:
    (1)手触——肩倚——足履——膝踦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细致生动,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这一系列的动作连贯流畅,一气呵成,反映了庖丁技艺的高超与动作的娴熟。
    (2)这自然就引出了什么话题?
    明确:(技盖至此乎)
    3、庖丁当过“族庖”“良庖”吗?他是经过哪些阶段才达到这个境界的?
    解牛的三个阶段
    ⑴“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也”
    ⑵“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⑶“方今之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庖丁解牛》的内容层次
    4、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总结:
    其一,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他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
    其二,不懈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
    其三,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
    从庖丁解牛悟出哪些事理?
    明确: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了解规律,掌握规律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抓住本质,用心处事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顺其自然,不强求
    技经肯綮之未尝
    ——避开锋芒,从长计议
    以无厚入有间
    ——以己之利攻彼之弊
    每至于族……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不莽撞,谨慎行事
    善刀而藏之
    —— 收敛锋芒,低调做人
    6、庄子善于讲寓言故事,在感性的形象和有趣的故事中,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深意。在本文中,庄子的本意是要用这个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
    那么,如何理解庄子的养生之道?
    明确:用牛体的复杂结构来比喻社会,用刀来比喻人。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社会中,要像庖丁避开肯綮一样,来避开矛盾,游刃有余地在各种矛盾的缝隙中生存,像保护刀刃一样来保护自己。
    7、书上认为庄子的养生之道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你怎么看?
    明确:它在一定意义上陶冶、培育和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它可教人们忘怀得失,摆脱利害。超脱种种庸俗无聊的现实计较和生活束缚,或高举远慕,或怡然自适,与活泼流动,盎然生意的大自然融为一片,从中获得生活的力量和生命的意趣,从而抚慰人们心灵的创伤和生活的苦难,这也正是中国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在巨大的失败和不幸之后,并没有真正毁灭,而更多的是保存生命,坚持节操却隐逸循世以山水自娱,洁身自好的道理。
    8、这则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明确:
    1、反复实践,不断积累,就能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
    2、面对困难,不应逃避,应勇于面对。
    3、要热爱本职工作。
    4、反复练习,就熟能生巧。
    5、做事要循序渐进。
    ……
    9、有人认为庄子的养生之道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你怎么看?
    明确:有人认为庄子的养生之道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你怎么看?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养生主
    【译文】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度的,而知识是没有限度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就会疲惫不堪了。那么,追求知识的人们,只能(弄得自己)疲惫不堪罢了。 做好事不要追求名声,做坏事不要遭到刑罚。顺其自然之理以为常法,就可以保护生命,保全天性,可以养护身体,可以享尽天年。
    庄周认为,人类社会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要“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寻求解脱,就须像庖丁解牛那样,找出规律,游刃有余,不受损伤,“牛虽多不以伤刃,物虽杂不以累心”,以求保身、全生、养亲、尽年,反映了没落阶级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
    异曲同工“三境界”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人生三境界说: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臣之所好者,道也——不畏艰难,目标高远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三年之后、方今之时——坚定不移,孜孜以求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
    珊处。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千锤百炼,终成正果
    10、有人说,庄子在这篇文章中表达的“避锋芒”的思想是消极的,你怎么看?
    明确:“窃(盗窃)钩(钩环)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中国人没有真理意识,只有效忠于皇帝的“正气”意识,以及权力意识,权力可垄断真理。
    “原(探究)天地之美,达(弄清)万物之理”–––––––事实上,中国人只对“原天地之美”感兴趣,对人世间之外的理没有兴趣。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举世赞誉也不感到得意,举世非议也不感到沮丧)–––––––中国人都给平均化、标准化、中庸化了,很少有像庄子这样的独立特行的人。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境界最高的人不感到自己的存在,神人不追求建功立业,圣人不希求名声)––––––中国人的名利思想极重,所以,有人站出来反对名利。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鹪鹩鸟在深林中筑巢,不过占用一枝之地足矣,何必要拥有整个森林?鼹鼠在河边饮水,不过以喝饱肚子为限,何必要占有整个河流?)–––––––知足,是儒家、道家共同的思想,也是农业社会的反映。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在遥远的姑射山,有神人居住。他肌肤如冰雪洁白,风姿绰约如处女,不食人间五谷,餐风饮露。腾云驾雾,驱驰日月,而奔驰畅游于宇宙之外)–––––––中国社会太黑暗,所以,有同流合污之俗人,也有冰清玉洁之隐士,唯独没有敢于入世、挑战社会、进行抗争的勇士。
    “形(肉体)固可使如槁木(枯木),心固可使如死灰”–––––––避世以至于槁木死灰,如佛教成佛之涅盘,这大概是东方人的悲观主义吧?
    “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对人间之外的事,圣人暂且悬置它而不探讨;对人间之内的事,圣人陈述它但不主观地评判)–––––对于六合之外、世俗之外、形而上的东西,中国人没有探索的欲望,所以,科技离不开眼前的实用,哲学只有世俗主义的思想。
    “昔者庄周梦为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过去,我庄周梦见了蝴蝶,栩栩然飞行的蝴蝶。……但醒来之后,我搞不清是我庄周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我庄周)––––––中国哲学家的思想也模糊如梦,飘飘渺渺,混混顿顿,没有严密的思维。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我们的生命有限,而知识无限,以有限对付无限,必然陷入困境)––––––––庄子也主张“不学”,以保真养神,对付知识的无涯。大概对于中国人所探讨的人际而言,知识也没什么用处,惟有经验足矣。西方人重点探讨的是自然界,这时才能体现出知识的用处,所以,西方名言称:知识就是力量。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做好事不要做得出名,做坏事不要触犯刑律。沿规律窍门而生存。这样,可以永保身体健康,可以保全性命,可以存养亲人,可以享尽天年)–––––––庄子既反对使用谋略,同时他又是大谋略家,也可以说是市侩,精于谋生处世。也许,他的沿窍门生存的思想是现实逼出来的。
    “人皆知有用之用(有用东西的用处),而莫知无用之用(无用东西的用处)也”–––––––庄子发现了无用之用,就是远离官场、名利,崇高自我,同时也放弃社会责任,任由暴政横行。
    “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事之变,命之行也”–––––––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都有强烈的信命思想,因此,以阿Q精神,认同统治者的专制、腐败与自己的贫困、受虐。
    “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经常因循)自然”–––––以天为师,因循自然,保身长命,这是典型的中国思想。庄子也堕入世俗之中
    《庖丁解牛》全文围绕“解牛”事件,阐述一个“道”字,由具体到抽象,条分缕析,环环相扣,将道理说得晓畅透彻。梳理文章思路,完成下表。
    【明确】
    《庖丁解牛》运用了哪些说理方法?试举例进行分析。
    点拨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魏莹与田侯牟①约,田侯牟背之。魏莹怒,将使人刺之。
    犀首②公孙衍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使其君内热发于背③,然后拔其国。忌也出走,然后扶其背,折其脊。”
    季子闻而耻之,曰:“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④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衍,乱人也,不可听也。”
    华子闻而丑之,曰:“善言伐齐者,乱人也;善言勿伐者,亦乱人也;谓伐之与不伐乱人也者,又乱人也。”君曰:“然则若何?”曰:“君求其道而已矣。”
    惠子闻之,而见戴晋人。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然。”“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君曰:“噫!其虚言与?”曰:“臣请为君实之。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穷乎?”君曰:“无穷。”曰:“知游心于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若存若亡乎?”君曰:“然。”曰:“通达之中有魏,于魏中有梁,于梁中有王,王与蛮氏有辩乎?”君曰:“无辩。”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
    客出,惠子见。君曰:“客,大人也,圣人不足以当之。”惠子曰:“夫吹管也,犹有嗃⑤也;吹剑首⑥者,吷⑦而已矣。尧、舜,人之所誉也。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
    (选自《庄子·杂篇·则阳》,有删改)
    【注】①魏莹:魏惠王。田侯牟:疑指齐桓公。②犀首:官名。③内热发于背:内心焦急而病发于背。④胥靡:服役的犯人。⑤嗃:洪亮而悠长的声音。⑥剑首:剑鼻环的小孔。⑦吷:细微的声音。
    (二)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B.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C.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D.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乘,指天子,周制,天子可出兵车万辆,因以“万乘”称天子;也可指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
    B.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亦泛指平民百姓。又可指无学识智谋的人。文中意为无智谋的人。
    C.肯綮,肯,附在骨头上的肉;綮,筋骨结合之处;軱:大骨。
    D.“而”可以作名词、代词、连词和语气词用,“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善刀而藏之”两句中的“而”的用法相同。
    3.下列对文段(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齐国违约,公孙衍主张发动战争为魏王争一口气。
    B.华子既反对主战,也反对反战,但是华子却不愿意明讲,只是让君主寻求道。
    C.面对惠子,魏王盛赞戴晋人才德,认为圣人都比不了他。而惠子表示了否认的态度。
    D.文章一方面指出战国时期诸侯间的战争是为了名利,并对此予以否定;另一方面也宣扬了道家的无为思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游心于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若存若亡乎?
    (2)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5.简析文中戴晋人的游说艺术。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人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上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节选自庄子《庖丁解牛)》)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中《经首》之会 中:合乎。
    B.批大卻,导大窾 批:劈,击。
    C.如土委地 委:卸落,坠下。
    D.技盖至此乎 盖:大概。
    7.下列句子中加点“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官知止而神欲行
    A.提刀而立B.羽化而登仙
    C.朝济而夕设版焉D.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8.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庖丁的解牛刀,“以无厚入有间”,因此刀刃十九年“若新发于硎”。
    B.庖丁解牛能“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主要是因为他“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C.对技术的追求、对规律的尊重、探求和运用是庖丁技艺高超的主要原因。
    D.本文以庖丁解牛喻一个人的养生之道,阐释了庄子顺其自然的处世哲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庖丁解牛
    《庄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肩之所倚 倚:靠着
    B.乃中《经首》之会 会:节奏
    C.庖丁释刀对曰 释:解脱
    D.臣之所好者道也 好:喜爱
    10.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B.视为止,行为迟
    C.为之四顾D.为之踌躇满志
    11.下列对文言文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庖丁解牛能做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主要原因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B.庖丁的解牛刀,“以无厚入有间”,游刃有余,因此刀刃十九年“若新发于硎”。
    C.文中把三年前庖丁用刀的情况跟普通厨工用刀的情况对比,衬托庖丁的超凡技艺。
    D.本文以庖丁解牛比喻人的养生之道,阐释了庄子的处世哲学,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12.请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孝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庖丁释刀对曰 释:擦拭
    B.臣之所好者道也 道:天道,指自然规律
    C.批大郤,导大窾 导:顺着
    D.彼节者有间 间:间隙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吾见其难为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B.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吾尝终日而思矣
    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使工以药淬之
    15.下列句子与“刀刃若新发于硎”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何厌之有B.蚓无爪牙之利C.大王来操何D.青取之于蓝
    16.下列对文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此句是庖丁用自己的技法高超来反衬“良庖”“族庖”的技法拙劣。
    B.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对上文做了总结,揭示了十九年屠牛数千而刀刃锋利如初的根本原因。
    C.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活画出庖丁的神情、举止。“怵然为戒”,显示出他的高度警惕;“视为止”,目不斜视,视线固定;“行为迟”,行动迟缓,足见其细心谨慎。
    D.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这几句写庖丁解牛成功之后怡然自得、心满意足的神态、动作。所谓“四顾”指庖丁解牛成功后四处观望。寥寥数语,一副怡然自得的神态跃然纸上。
    17.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2)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庖丁解牛》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B.手之所触,肩之所倚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C.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以无厚入有间
    19.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技经肯綮之未尝
    A.凌万顷之茫然
    B.惑之不解
    C.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D.月出于东山之上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通过写庖丁解牛动作之优美,奏刀发出的声音之悦耳,暗示了牛在毫无痛苦的情形下被“解”了,说明庖丁的技艺确实出神入化。
    B.作者写文惠君的夸赞,从侧面烘托了庖丁技艺的精湛。并借文惠君的赞叹和提问,引出下文庖丁对于解牛之道的阐述。
    C.文章先后用了三种反差鲜明的对比来进行说理:一为庖丁解牛之初与三年之后的对比,一为庖丁与普通厨工的对比,一是将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
    D.文惠君通过庖丁解牛的故事感悟到了养生之道:人世间充满错综复杂的矛盾,人们应顺其自然,躲避那些可能伤害自己的矛盾,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
    21.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2)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3)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小猪),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节选自《庄子·外物》)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君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节选自《庄子·秋水》)
    2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B.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C.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D.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2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成长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谥号是在皇帝、贵族、大臣等死后,对其一生做的概括性的评价,如惠王、宣王。
    C.“子”是中国古代对老师或有道德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
    D.“侯”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比它高一等的是“伯”,低一等的是“公”。
    2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周撰写的书籍,大都是离言之类。庄周在著书时,善于运用曲笔和叙事寓情的手法:用语一点也不拘束,肆意汪洋,然而都是空话,没有事实。
    B.楚威王听说庄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送给他丰厚的礼物,并请他做宰相。庄周以牺牛为喻,表明了自己不愿为官的立场。
    C.“涸辙之鲋”比喻处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这个寓言故事表达了庄周对监河侯之流不能急人所困的言行的不满。
    D.在楚王派遣两位大臣想请庄周出仕时,庄周说宁愿拖着尾巴生活在烂泥里,也不愿意做死去后珍藏在宗庙里以显示尊贵的神龟。
    2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2)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节选自《庖丁解牛》)
    材料二: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巳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节选自《种树郭橐驼传》)
    26.下面各项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彼节者有间 ②道芷阳间行
    B.①謋然已解 ②隆然伏行
    C.①不抑耗其实而已 ②其实害之
    D.①视为止 ②视驼所种树
    2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指解牛的厨师的名,与《陋室铭》中“往来无白丁”的“丁”意思不同。
    B.肯綮,文中指筋骨相结合的地方,其比喻义与成语“切中肯綮”的“肯綮”意思相同。
    C.名,指名字,与《石钟山记》中“而此独以钟名”的“名”字意思不相同。
    D.生枯,在文中指活着,与《孔雀东南飞》中“便可白公姥”的“公姥”同为偏义复词。
    2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般厨师分解牛时,使用刀具或割或折,刀具的使用寿命很短;庖丁分解牛时,巧妙避开了复杂的筋络和骨头,所以他的刀具使用多年还光亮如新。
    B.橐驼即骆驼,乡人称人为橐驼,原带有玩笑甚至嘲讽意味。但郭橐驼不以为忤,欣然接受,表现了他朴实善良、乐观豁达的个性特点。
    C.他植者暗中观察仿效郭橐驼的种植方法,种出的树却是始终比不上郭橐驼,不是因为他们不够虚心,而是因为他们没学习到郭橐驼种树本领的精髓。
    D.从郭橐驼的种树经验来看,想要让树木孳长茂盛,在树种下去后,就不要惦念它,不要再动它,要顺应树木天性,听任树木自由生长。
    2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2)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30.材料一和材料二探讨的核心问题是人应该如何对待外物。请结合文本,分析两则材料观点的异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庖丁解牛》节选)
    (乙)
    初,匈奴降者言:“月氏故居敦煌、祁连间,为强国。匈奴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余众遁逃远去,怨匈奴,无与共击之。”元朔三年,上募能通使月氏者,汉中张骞以郎应募,出陇西,径匈奴中,单于得之,留骞十余岁。骞得间亡,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为发导译抵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太子为王,既击大夏,分其地而居之,地肥饶,少寇,殊无报胡之心。骞留岁余,竟不能得月氏要领,乃还,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会匈奴国内乱,骞乃与堂邑氏奴甘父逃归。骞初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张骞具为天子言西域诸国风俗。元鼎二年,浑邪王既降汉,汉兵击逐匈奴于幕北,西域道可通。于是张骞建言:“乌孙王昆莫本为匈奴臣,后兵稍强,不肯复朝事匈奴,匈奴攻不胜而远之。今单于新困于汉,而故浑邪地空无人。今诚以此时厚币赂乌孙招以益东居故浑邪之地与汉结昆弟其势宜听听则是断匈奴右臂也 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便,遣之他旁国。骞既至乌孙,昆莫见骞,礼节甚倨。骞谕指曰:“乌孙能东居故地,则汉遣公主为夫人,结为兄弟,共距匈奴,匈奴不足破也。”乌孙自以远汉,未知其大小;素服属匈奴日久,且又近之,其大臣皆畏匈奴,不欲移徙。骞因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大月氏、于阗及诸旁国。是岁骞还,后岁余,骞所遣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域始通于汉矣。乌孙王既不肯东还,汉乃于浑邪王故地置酒泉郡,稍发徙民以充实之。后又分置武威郡,以绝匈奴与羌通之道。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域》)
    31.根据下列甲文中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技盖至此乎 盖:大概B.庖丁释刀 释:放下
    C.批大卻 批:劈、击D.如土委地 委:卸落、散落
    32.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诚以此时厚币赂乌孙/招以益东居/故浑邪之地/与汉结昆弟/其势宜听听/则是断匈奴右臂也/
    B.今诚以此时/厚币赂乌孙/招以益东/居故浑邪之地/与汉结昆弟/其势宜听听/则是断匈奴右臂也/
    C.今诚以此时/厚币赂乌孙/招以益东居/故浑邪之地/与汉结昆弟/其势宜听/听则是断匈奴右臂也/
    D.今诚以此时厚币赂乌孙/招以益东/居故浑邪之地/与汉结昆弟/其势宜听/听则是断匈奴右臂也/
    33.下列对乙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匈奴,古代游牧民族,最初以獯鬻、猃狁、俨狁、恭奴等名称见于典籍,后统称为匈奴,单于为其最高首领,总揽一切军政大权。
    B.祁连,即祁连山。狭义的“祁连山”指河西走廊南部山地最北的一支山岭。“祁连”系匈奴语,匈奴呼天为“祁连”,祁连山即“天山”之意。
    C.元鼎,汉武帝刘彻的第五个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君主发起,由秦始皇首创,始创年号为建元。
    D.中郎将,古代武官名。汉朝武官分将军、中郎将、校尉,因将军不常置,故平时一般武官的最高官职为中郎将,掌管皇家卫队。
    34.下列对乙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经强大的月氏的国王被匈奴杀害,月氏人怨恨匈奴,却无人与其联合抗击匈奴。汉武帝得知这一情况后欲联合月氏夹击匈奴。
    B.张骞以郎官身份应募出使,他从陇西郡出发,经过匈奴所控制的地方,被匈奴单于俘获后扣留了十多年,险些被杀。
    C.张骞到达大月氏后在那里停留一年多,也没弄清月氏人的打算,就回国,在归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又被拘留一年多。
    D.乌孙自认为远离汉,也不知汉朝疆域多大,加之一直臣服于匈奴,邻近匈奴,朝中的大臣都畏惧匈奴,不想向东迁徙。
    35.翻译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2)既击大夏,分其地而居之,地肥饶,少寇,殊无报胡之心。
    36.结合原文内容,简要概括张骞出使西域的收获与影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选自《庄子·养生主》)

    梓庆销木为鐻①,鐻成,见者惊犹鬼神。鲁侯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以为焉?”对曰:“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臣将为鐻,未尝敢以耗气也,必斋以静心。”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当是时也,无公朝②,其巧专而外骨③消。然后入山林,观天性,形躯至矣,然后成见鐻,然后加手焉,不然则已。则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与!”
    (选自《庄子·达生》)
    【注】①“鐻”同“虡”,指悬挂钟鼓的木架,形似虎,上面雕刻有精美生动的图案。②公朝:见君主。③骨:同“滑”,乱之意。
    37.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
    B.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
    C.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
    D.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
    3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也叫《南华经》,是庄子和他的门人及其后学所著。
    B.“谥号”指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对其一生做的概括性评价,如惠王、宣王、太祖。
    C.梓庆,意思是名叫“庆”的木工,先秦古书往往将职业放在人名前,如“庖丁”“师襄”等。
    D.“侯”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比它高一等的是“公”,比它低一等的是“伯”。
    3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庖丁解牛时,手足并用,肩膝同举,写出了庖丁解牛技术的娴熟;“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两句运用了类比,写出了庖丁解牛动作的节奏感。
    B.甲文中,梁惠王由“解牛之道”品悟出“养生之道”:人生在世,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不强行,不妄为,这样才能保全自己。
    C.乙文写了一位专技者梓庆的精修用心的过程,以喻与自然为一的道理,创作者只有达到这种境界,才能创作出出神入化的作品。
    D.两篇选文想象丰富,构思精巧,描写生动,寓哲理于形象之中,体现了庄子散文最主要的艺术特色:采用寓言故事来说理。
    4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2)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庖丁解牛
    《庄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跨,者然向然,奏刀骋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繁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4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莫不中音 中:符合
    B.技盖至此乎 盖:同“盍”,何
    C.因其固然 因:趁着
    D.善刀而藏之 善:揩拭
    4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始臣之解牛之时 异乎三子者之撰
    B.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C.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D.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寄蜉蝣于天地
    4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庖丁解牛时的行为举止以及发出的声响合乎音律,富有节奏,故而引得文惠君对其技艺大加赞赏。
    B.将庖丁与良庖、族庖更换刀具的频率进行对比,充分证明了庖丁“依乎天理”这一做法的正确性。
    C.庖丁技艺虽已炉火纯青,但仍保持戒惧之心,这也是其刀解牛数千头仍完好如初的一个重要原因。
    D.庄子借此文阐明了如下道理:人若想养生,必须对自己的身体结构充分了解,且使行为合乎“道”。
    44.请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45.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足之所履 履:鞋B.技盖至此乎 盖:同“盍”,怎么
    C.臣以神遇 遇:接触D.每至于族 族:交错聚结的地方
    4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手之所触 臣之所好者道也
    B.不以目视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C.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吾见其难为
    D.提刀而立 善刀而藏之
    47.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B.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C.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D.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4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莫不中音 没有不合音律的
    B.进乎技矣 超过技术了
    C.彼节者有间 那牛骨节间有间隙
    D.为之踌躇满志 为此犹豫不决
    4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庖丁解牛的过程如同一场充满美感的乐舞表演。
    B.写文惠君的赞叹,是为了从侧面烘托出庖丁技艺的精湛。
    C.庖丁说明自己追求的是“道”,所以不在乎技术的层面。
    D.成功解牛后,庖丁还要小心地把刀擦拭干净,妥善保藏。
    50.用原文回答下面问题。
    本文中表现庖丁解牛过程中遇到关键部分时,仍保持谨慎态度的语句是: , , ,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庄子《庖丁解牛》节选)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家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迁徙,无不活,且硕茂,蚤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蚤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共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蚤缫而绪,蚤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节选)
    5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B.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C.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D.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5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名周,是春秋时蒙人,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
    B.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桑林》,传说中商汤时的乐曲名;《经首》传说中尧时的乐曲名。
    C.“善哉!技盖至此乎?”中“盖”字的意思与《赤壁赋》“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中“盖”字的意思一致。
    D.飧饔,古时指饭食。其中“飧”指早饭,“饔”是指晚饭。
    5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庖丁解牛》告诉我们,这种“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的无为境界并非原生的、天然的,而是经历了多年实践过程的。
    B.作者描写了庖丁解牛场面时,以动作描写为主,手“触”、肩“倚”、足“履”、膝“踦”,这一系列的艺术化、舞蹈化动作描写,已初见庖丁解牛技术的娴熟。
    C.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种树前后细心呵护所植之树,这是他成功的原因。文章由种树引申到理民,说明作者在有意识地寻求、探讨有关的政治方略。
    D.柳宗元在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刻画上吸取了《庄子》的写作手法。《庄子》所描绘的许多人物,有的具有畸形残疾,有的则具有特异技能。柳宗元把这两种特点都集中在郭橐驼一人身上,他既有残疾,又精于种树。
    5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2)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55.《庖丁解牛》和《种树郭橐驼传》分别蕴含着怎样的“道”,请结合选文内容加以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5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中《经首》之会 中:合乎
    B.技盖至此乎 盖:大概
    C.批大卻,导大窾 批:劈、击
    D.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卸落、散落
    5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庖丁,意思是名为“丁”的厨师,“庖”是职业,“丁”是名字。先秦古书常将职业放在人名前。
    B.“文惠君”为谥号。“谥号”指古代帝王、诸侯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给予的称号。
    C.《桑林》,传说中商汤时代的乐曲名;《经首》相传为尧时乐曲《咸池》中的一章。
    D.肯綮,“肯”指筋骨结合处;“綮”指附在骨上的肉。现在以“肯綮”比喻要害或关键之处。
    5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庖丁的解牛刀,“以无厚入有间”,游刃有余,因此刀刃十九年“若新发于硎”。
    B.庖丁解牛能做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主要原因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C.文章善用对比来说理,如将庖丁解牛之初与三年后、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进行对比。
    D.本文以庖丁解牛喻人的养生之道,阐释了庄子的处世哲学,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5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瓠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选自《庄子·养生主》)
    文本二:
    梓庆削木为鐻①,鐻成,见者惊犹鬼神。鲁侯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以为焉?”对曰:“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臣将为鐻,未尝敢以耗气也,必齐②以静心。”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当是时也,无公朝,其巧专而外骨③消。然后入山林,观天性,形躯至矣,然后成见鐻,然后加手焉,不然则已。则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与!”
    (选自《庄子·达生》)
    【注】①鐻:悬挂钟鼓的木架,形似虎,上面雕刻有精美生动的图案。②齐:同“斋”,斋戒,素食洁身,排除杂念。③骨:同“滑”,乱,扰乱。
    6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
    B.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
    C.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
    D.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
    6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善,文中的意思是揩拭,与《劝学》中“善假于物也”的“善”字意思不同。
    B.《庄子》,是战国中后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学说汇总,又名《道德经》。
    C.梓庆,指名为“庆”的木工,先秦古书常将职业放在人名前,如“弈秋”“师襄”等。
    D.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比它高一等的是“公”,比它低一等的是“伯”。
    6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先后运用了三种鲜明的对比来进行说理:庖丁解牛之初与三年之后的对比;庖丁与普通厨工的对比;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的对比。
    B.文本一中,文惠君由“解牛之道”品悟出“养生之道”:人生在世,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不强行,不妄为,这样才能保全自己。
    C.文本二写了一位专技者梓庆的精修用心的过程,以喻与自然为一的道理,创作者只有达到这种境界,才能创作出出神入化的作品。
    D.两篇选文想象丰富,构思精巧,描写生动,寓哲理于形象之中,体现了庄子散文的主要艺术特色:采用寓言故事来说理。
    6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2)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
    64.两文的构思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庖丁解牛
    《庄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6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盖:大概。
    B.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批:击。
    C.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卸落。
    D.莫不中音 中:合乎。
    6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B.今臣之刀十九年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C.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以无厚人有间
    67.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庖丁解牛》论理深刻透彻,层层相扣,逻辑严密。先说“所好者道也”,提纲挈领;然后具体分述解牛经过的三个阶段;最后,以“怵然为戒”说明要想获得自然之道以达到养生的目的,还必须注意在关键地方小心谨慎,专心致志。
    B.文章的语言精练而富有表现力。“触”“倚”“履”“踦”四个字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庖丁解牛的娴熟技术;比拟庖丁进刀“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有声有色;解牛结束“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的怡然自得神态跃然纸上。
    C.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其一,强调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其二,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其三,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
    D.《庖丁解牛》阐明了庄子的养生之道。其主观意图是宣传消极处世的人生哲学,在人类社会中,人们只有像庖丁那样避开矛盾;客观上却告诉人们,只要反复实践,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6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2)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6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异乎三子者之撰(撰写)
    B.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者)
    C.技盖至此乎(盖:同“盍”,何、怎么)
    D.善刀而藏之(善:揩拭)
    7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B.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C.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D.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7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乘之国:指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春秋时代,战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兵车的数目来计算。春秋时指中等诸侯国。
    B.冠者:成年人,16岁以上的人。古时男子16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
    C.官知,是指感官之知。与“神遇”相对。庄子把认识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官知”属感知阶段,“神遇”属思维阶段。
    D.肯綮,“肯”指附在骨上的肉;“綮”指筋骨结合处。现在以“肯綮”比喻要害或关键之处。
    7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言志”为线索,表达了孔子及其弟子各自的人生志向。孔子对学生循循善诱、和蔼可亲,体现了一个教育家的风范。
    B.整段文字表现出子路的轻率急躁、冉有的谦虚、公西华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宁静,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C.寓言“庖丁解牛”写文惠君的话总共有两句:第一句是文惠君的赞叹,侧面烘托庖丁技艺的精湛;第二句借以点明题旨,说明“解牛”与“养生”的关系。
    D.寓言“秦失吊丧”,表达了庄子的生死观:人虽应时而生,顺依而死,生死之大限是必然,死亡犹如解除倒悬之苦,但是人不应安于天理和常分。
    7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2)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齐桓晋文之事》节选: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材料二
    《庖丁解牛》节选: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材料三
    《烛之武退秦师》节选: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材料四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节选: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74.下列对材料一、二、三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惟救死而恐不赡 赡:足
    B.则盍反其本矣 盍:何,为什么
    C.族庖月更刀 族:众
    D.越国以鄙远 鄙:把……当作边邑
    75.下列每组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无恒产而有恒心者/而刀刃者无厚B.必使仰足以事父母/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始臣之解牛之时/何厌之有D.视为止/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76.下列对前三则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从“王欲行之”到“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为全段的一个层次,正面阐述了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
    B.材料二中庖丁解牛的故事启示我们,技艺的高超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长期反复实践总结的结果。
    C.材料三中烛之武游说秦穆公,富有谋略。他一方面向秦许诺,愿为秦国提供紧缺物资的好处,一方面利用秦晋矛盾实施离间之计。
    D.这三则材料分别出自于诸子散文和史传散文,论事说理、叙事写人都很讲究技巧,值得玩味体会。
    77.下列对文段四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B.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C.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D.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78.把文段四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
    (2)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而狗迓而龁之。
    课程标准/素养目标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一、落实文言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二、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
    三、合作探究鉴赏,注重心灵体悟
    1、了解作者生平、思想和著作情况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翻译文本,掌握课文中重要文言词语
    4、理解庄子的“养生之道”,拓展到庄子的思想。
    1、翻译文本,掌握课文中重要文言词语。
    2.理解庄子的“养生之道”,拓展到庄子的思想。
    解牛场面(表现技艺高超)
    动作:手触 肩倚 足履 膝踦(舞蹈化)
    响声:砉、騞;——莫不中音(音乐化)
    庖丁谈解牛之道:(亦即养生之道)
    所好者道也,进乎技也。(总说)
    解牛的三个境界:所见无非全牛, 目无全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必由之路)
    用刀结果及原因:十九年,解牛数千,刀刃若新发;“以无厚入有间”。(关键)
    虽技艺高超,却不掉以轻心。(态度)
    解牛成功后怡然自得的神情。(结果)
    解牛场面(表现技艺高超)
    动作:①手触 肩倚 足履 膝踦(舞蹈化)
    响声:砉、——莫不中音(音乐化)
    庖丁谈解牛之道(亦即养生之道)
    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总说)
    解牛的三个境界:②所见全牛;未尝见全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必由之路)
    用刀结果及原因:十九年,解牛数千。刀刃若新发;“以无厚入有间”。(关键)
    ③虽技艺高超,却不掉以轻心。(态度)
    解牛成功后怡然自得的神情。(结果)
    说理方法
    举 例
    层层推进
    庄子把庖丁解牛的经历分三个阶段去写,“所见无非牛者”“未尝见全牛也”以及“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把解牛技术逐层提升,“进乎技矣”,进入更高层次的“道”
    善用比喻
    ①庄子以庖丁解牛比喻养生之道
    善用对比
    ②用庖丁解牛前后之技术做对比:初解牛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后“未尝见全牛也”;及十九年,“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从“有形”至“无形”,说明解牛之至高境界
    相关学案

    语文必修 下册1.3 庖丁解牛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下册<a href="/yw/tb_c4001813_t4/?tag_id=42" target="_blank">1.3 庖丁解牛学案设计</a>,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文本解读,素养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思考1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1.3 庖丁解牛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a href="/yw/tb_c4001813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一单元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1.3 庖丁解牛导学案</a>,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敬慕先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3 庖丁解牛优质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3 庖丁解牛优质导学案及答案,共6页。

    语文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