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声的世界综合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教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声的世界综合训练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创新设计与实验探究题,综合运用与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Ⅰ卷 (选择题 共3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 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演员在演奏时,往往用竹锤有节奏地敲击琴弦,听众能听到悦耳的声音,发出这些声音的物体是( )
A.竹锤 B.空气 C.琴弦 D.琴柱
2.我们可以轻松区分出物理老师和数学老师的声音,主要依据的是他们声音的( )
A.分贝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3.禁止鸣笛可以有效控制噪声对人们学习、休息的影响。下列措施中与禁止鸣笛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道路两旁种植树木
B.给发动机安装消声器
C.教室安装隔音玻璃
D.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4.下列关于声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C.回声的传播速度小于原声的传播速度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温度无关
5.小东用图甲的实验装置将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计算机,观察到计算机上的波形如图乙。下列有关音叉发出声音的说法,与实际不符的是( )
A.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接收器的
B.传播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
C.传播过程中音色保持不变
D.传播过程中响度保持不变
6.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个物体发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丙的音调相同,音色相同
B.甲、乙的音调相同,音色相同
C.甲、丙的响度相同,音色相同
D.乙、丙的音调相同,音色不同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
B.调整二胡两根弦的松紧是为了改变发声的响度
C.声波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D.人耳能听见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
8.向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仅凭声音就能判断出瓶内水位的高低,这是因为( )
A.灌水过程,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B.灌水过程,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C.随着水位上升,音调逐渐变高
D.随着水位上升,音调逐渐变低
9.如图,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
B.“鱼洗”发出嗡嗡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水传入人耳
D.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传播速度
10.古筝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民族乐器,下列对古筝演奏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演奏前需要调弦,绷紧的弦发声的音调高
B.演奏时的声音悦耳动听,细琴弦发声的响度大
C.演奏时用力拨动琴弦,音调升高
D.演奏时拨动琴弦越快,声音传播速度越快
1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甲,按动伸出桌面的钢尺,钢尺振动得越快,音调就越高
B.如图乙,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烛焰会跳动,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C.如图丙,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如图丁,车间工人佩戴耳罩,是在消声环节减弱噪声
12.关于日常生产生活中对声的利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监测和分析次声波,可以预警火山爆发、地震和海啸等自然灾害
B.超声波频率高,在医疗领域常被用于治疗疼痛和医学成像
C.超声波频率高,能量易集中,工业上常被用于金属内部探伤和精密仪器清洗
D.在海洋开发中利用次声波确定潜艇、鱼群位置和测量海水深度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4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23分)
13.晚会上,小辉、小丹合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震撼全场。同学们能辨别出萨克斯的演奏声是由于声音的 不同。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由 传到同学们的耳中。
14.两个女高音唱歌时,这里的“高”指的是 高,观众听到的声音强度不同,是因为声音的 不同,能分辨出不同的歌手,是因为她们的 不同。
15.我国自主研发的一款超声导盲手杖,它可以发射超声波探测周围 5 m 内障碍物的情况,人耳 (选填“能”或“不能”)听见手杖发出的超声波,经过处理成语音信号及时播放出来,从而达到“以听代视”的效果,导盲手杖应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 (选填“能量”或“信息”)。
16.如图所示是用吸管和棉签制作的“鸟鸣器”,从管口吹气,能发出类似鸟叫的声音,鸟鸣器发声是由 振动产生的,拉动棉签可以改变声音的 ,根据声源的差异,鸟鸣器可以与小提琴、笛子、鼓这三种乐器中的 归为一类。
17.二胡是中国的传统乐器。拉二胡时,声音是由 (选填“琴弦”或“空气”)振动产生的;左手按在琴弦上不同的位置,不断改变振动的琴弦长度,这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周末,邻居家传来的二胡声影响了小明学习,他关上窗户,这是在 环节减弱噪声。
18.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 中传播;在相同条件下,声波在水中传播的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钢铁中传播的速度。
19.如图甲所示,用大小相同的力从左向右敲击水瓶琴,其发出的音调将 (选填“升高”或“降低”);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音叉产生声音的 (选填“音调”或“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
20.超声波加湿器能将水滴击打变成小雾滴喷到空气中,增加空气的湿度,这利用了超声波能够传递 ;加湿器工作时,我们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该声音 (选填“是”或“不是”)超声波;睡觉前关闭加湿器,这是在 环节防治噪声。
21.在建造电影院时,为了减少“回声”对观众的干扰,应 (选填“增大”或“减少”)四周墙壁对声音的反射,因此墙面应选用 (选填“柔软多孔”或“坚硬光滑”)的材料。汽车以20 m/s的速度向山崖行驶,司机鸣笛8 s后,听到笛声的回声,则汽车鸣笛时到山崖的距离是 m。(设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22.用大小不同的力分别敲击同一个音叉,图甲为用较大的力敲击音叉时音叉振动的波形图,请在图乙中画出较小的力敲击时音叉振动的大致波形图。
23.如图所示,根据给出的某一声音波形图,请在图中画出响度、音色相同,音调是原来两倍的声音的波形图。
四、创新设计与实验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13分)
24. 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的塑料泡沫上,用抽气筒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注意声音的变化;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注意声音的变化。
(1)实验时将闹钟没有直接放于玻璃罩的底盘上,而是放于泡沫塑料上,这样做的目的是 (选填“减弱”或“增强”)通过底盘传出的声音;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听到的铃声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2)经调整使器件完好后,再次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过程中,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减少,发现听到铃声的音调不变,响度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此实验经过推理得出的结论是声音的传播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介质,真空 (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4)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应用(3)中结论的是 (选填字母代号)。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B.窗户安装双层真空玻璃
C.录音室的墙面上安装吸音材料
25.小明和小亮在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提出下列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1)为了验证上述三个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如表所列各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2)分析第 次实验数据可验证猜想一,并可得出结论:其他条件相同时,琴弦的横截面积越大,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选填“高”或“低”)。
(3)分析第2、3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在琴弦的 相同时,琴弦的 越小,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
(4)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时, (选填“铜”或“钢”)材料制成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较高。
(5)除上述因素外,你认为琴弦发出音调的高低还可能与弦的 有关。
五、综合运用与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过程,只写结果不得分)
26.小明父亲驾车匀速行驶在某直线路段时发现了正前方高山下的隧道。他在距高山1 080 m时鸣笛,6 s后听到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1)求小明父亲驾车鸣笛6 s内声音传播的路程;
(2)求小明父亲驾车匀速行驶时的速度;
(3)小明父亲听到回声后又继续行驶12 s,然后小明父亲第二次鸣笛,求第二次鸣笛到听到回声所用的时间。
27.如图甲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 s;接收到第一次信号后0.4 s发出第二个信号,又用时0.4 s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信号的情况如图乙所示, s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设超声波的速度是340 m/s。
(1)求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距离;
(2)求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多少;
(3)求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
答案
一、1-12 C D B B D C C C A A A D
二、13.音色 空气
14.音调 响度 音色
15.不能 信息
16.空气柱 音调 笛子
17.琴弦 音调 隔声
18.真空 小于
19.升高 响度
20.能量 不是 消声
21.减少 柔软 多孔 1 440
三、22.
23.
四、24.(1)减弱 玻璃罩漏气
(2)变小
(3)需要 不能
(4)B
25.(2)1、2 低
(3)材料和横截面积 长度 高
(4)钢
(5)松紧程度
五、26.解:(1)由v=eq \f(s,t) 可得,小明父亲驾车鸣笛6 s内声音传播的路程:
s声=v声t1=340 m/s×6 s=2 040 m;
(2)因第一次鸣笛时车到高山距离的2倍等于声音传播距离与汽车行驶距离之和,由v=eq \f(s,t) 可得:
2s=v声t1+v车t1,2×1 080 m=2 040 m+v车×6 s,解得v车=20 m/s;
(3)汽车从第一次鸣笛到第二次鸣笛前进的时间:
t2=6 s+12 s=18 s,
由v=eq \f(s,t) 可得,汽车从第一次鸣笛到第二次鸣笛前进的距离:
s2=v车t2=20 m/s×18 s=360 m,
第二次鸣笛处距离山崖的距离:
s3=s-s2=1 080 m-360 m=720 m,
第二次鸣笛时车到高山距离的2倍等于声音传播距离与汽车行驶距离之和,由v=eq \f(s,t) 可得:
2s3=v声t3+v车t3,
2×720 m=340 m/s×t3+20 m/s×t3,
解得:t3=4 s。
27.解:(1)由图知,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
t1=eq \f(1,2)×0.5 s=0.25 s,
由v=eq \f(s,t)可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
s1=v波t1=340 m/s×0.25 s=85 m。
(2)由图知,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
t2=eq \f(1,2)×0.4 s=0.2 s,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
s2=v波t2=340 m/s×0.2 s=68 m,
汽车收到两次信号距离测速仪的距离差:
s=s1-s2=85 m-68 m=17 m;
(3)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了17 m,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 s,则17 m共用时间:
t=Δt-t1+t2=0.9 s-0.25 s+0.2 s=0.85 s,
汽车的速度:v=eq \f(s,t)=eq \f(17 m,0.85 s)=20 m/s。
实验次数
编号
材料
长度/m
横截面积/mm2
振动的频率/Hz
1
A
铜
60
2.89
1 088
2
B
铜
60
1.02
2 088
3
C
铜
80
1.02
1 918
4
D
钢
80
1.02
2 46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教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2章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创新设计与实验探究题,综合运用与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教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创新设计与实验探究题,综合运用与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教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光的世界课后测评,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创新设计与实验探究题,综合运用与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