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上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六上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共6页。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 :联结经验 导入新课一、单元回顾1.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本课选编了三首古诗词,分别是《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三首诗词都写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寄情,是引领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享受美的诗词佳作。《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阅读学习目标中指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因此本课教学主要通过创设情境,想象画面,有感情诵读的方法来指导学生读懂诗词,感受诗词的魅力,从而陶冶审美的情趣、享受审美的乐趣。2.上节课通过学习《丁香结》,阅读了许多古诗词中的诸多意象,如,丁香结、明月、梅花、折柳等,提到这些事物,大家能联想到哪些诗句?出示: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三首古诗词中《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由所读内容想开去。自主阅读诗句,你能想到什么样的画面,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学习任务二:自主阅读,汇报成果1.自主阅读:①能读准字音,能读出节奏。②能借助注释,了解古诗大意。③能结合资料,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2.《宿建德江》自学成果展示。①解诗题,读诗题。(事件:宿;地点:建德江。朗读节奏:宿/建德江。)德dé(美德、德行、品德)多音字:宿 sù(宿舍) xiǔ(一宿) xiù(星宿)②有感情地范读古诗,划分节奏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③关注“移舟泊烟渚”中多音字“泊”读bō,和“渚”的读音zhǔ,意思是:水中间的小块陆地。自由朗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1)理解课题。“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时间:夜里。地点:黄沙道。事情:行。 说说题目的意思:夜间行走在黄沙岭的道路上。 自由朗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要求读通、读顺。 读出节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 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3)路转溪桥忽见”的“见”同“现”,读音xiàn。 学习任务三:理解诗意,想象画面1.能结合资料,了解“客愁新”中新的愁绪具体指什么。“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那么,作者的旧愁是什么?(联系创作背景可知是仕途失意。)作者的新愁又是什么呢?(思乡之愁。)2.能结合资料,了解诗人创作背景,想象作者描绘画面。(1)孟浩然,唐代诗人。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字浩然,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2)“客”是指谁?(诗人)诗人为什么要把自己说成是客呢?(因为此时他身处异乡。)“日暮”是指日落黄昏时分,这时候正是人们结束一天的劳作返回家中的时刻,而独在异乡的诗人却只能在停靠岸边的船上过夜,因此羁旅之情油然而生。(3)“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同学们,此时,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夜幕降临,江中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比树低,月与人亲。)这幅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感觉?(孤独、沧桑、凄凉)3.读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想象画面(1)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2)描写到的景物:明月 惊鹊 鸣蝉 稻花 蛙 星 雨 茅店 社林 桥惊鹊:鹊儿被惊醒 。 鹊què(喜鹊、鹊桥、声名鹊起)鸣蝉:蝉儿鸣叫。 蝉chán(蝉联、金蝉、蝉蜕)社:社庙。 溪桥:溪上的小桥。 (3)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 明月别技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柄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往日的茅屋小店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忽然出现在眼前。 4.思考:你从词中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从中你想到了什么? 看到的:明月、惊鹊、星、雨、茅店 闻到的:稻花香 听到的:蝉鸣、说丰年,蛙声 学习任务四:对比阅读 体会情感1.读《宿建德江》讨论:诗中哪个字眼最触动你的心?(愁)你体会到到了什么?(1)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诗句感受“愁”:人在旅途,漂泊不定,许多诗人都留下满怀惆怅和绵绵愁绪的诗句。(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2)诗人孑然一身途经建德江,面对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满怀的愁绪涌上心头。这愁绪向谁诉说呢?(月亮。)孤人对明月,这画面是何等的苍凉、孤寂。(3)学习了这首古诗,我们已然成为了孟浩然的知己、朋友,体会到了他在日暮时分“人在江中、心随月去”的满怀愁绪。2.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你想到了什么?(1)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闻到的是稻花香:听到的是说丰年,蛙声。 作者闻着飘于黄沙岭的稻花香,想到了丰收时的情景,心里充满了喜悦之情。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让我想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 (2)这时作者是怎样的心情? 天气忽变,诗人一开始可能挺着急的,他疾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过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庙树林的旁边,走过小溪,忽然就看到了,心里又多了一分欣喜。 3.对比阅读,体会情感。 比较《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探究问题:《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结合诗句说一说。(1)聚焦《宿建德江》,体会诗人情感。①《宿建德江》表达诗人情感的信息有:“客愁新”“月近人”②结合资料,深入理解诗句表达的情感。创作背景资料:孟浩然带着多年的准备、多年的希望奔赴长安,而今却只能怀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寻吴越。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对着四野苍苍、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诗人怀着愁绪,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绪似乎寻得了慰藉。(2)聚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体会诗人情感。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诗人情感的信息有:“明月”“惊鹊”“清风”“鸣蝉”“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②想象画面,深入理解诗句表达的情感。明月升上树梢,惊飞了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中,传来蝉鸣声声。天空中繁星若隐若现,山前落下淅淅沥沥的雨滴。体现了诗人闲居乡村时内心的闲逸、喜悦之情。【推荐阅读】过故人庄孟浩然[唐代]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课堂小结:《宿建德江》通过刻画秋江暮色,写出了诗人的羁旅之思,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描写了夏夜的山村风光,表达了作者闲居乡村时内心的宁静、喜悦。突出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自主作业: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选择一项或两项完成。1.配乐朗读古诗,尝试背诵。2.借助本节课学习古诗的方法自读《宿建德江》和《过故人庄》这两首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板书设计: 课 题3 古诗词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学 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背诵《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发挥想象,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学习重难点通过对比阅读、问题驱动、联想和想象,从阅读中想开去,感受月色在不同作者笔下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内心情感的变化。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较好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借助注释及搜集的背景资料理解诗词的大致内容。但是,由于三首古诗词创作年代久远,且学生对诗词的感受力不是很强,因此,学生很难与诗人所描绘的景色共情,从而受到心灵的熏陶。教学时,需要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链接资料等,感受诗词中的美景,进而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教学辅助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自主预习卡。对比阅读相同点不同点《宿建德江》都写了月亮,都借月抒发感情。借月亮抒发诗人旅途寂寞、孤独之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抒发了词人陶醉于黄沙道的美景之中,充满了对丰收的向往,流露出愉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