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物质的量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物质的量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同位素,课前8min,考点研析,考点1化学基本概念,分子离子,质子数或核电荷数,质子数,质量数,核素原子,新物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答案】 “浓度偏大”: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比理论上计算的浓度高;“浓度偏小”: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比理论上计算的浓度低。误差因素:实验时的俯视与仰视
1. (2023·广东卷)“高山流水觅知音”。下列中国古乐器中,主要由硅酸盐材料制成的是( ) A. 九霄环佩木古琴B. 裴李岗文化骨笛C. 商朝后期陶埙D. 曾侯乙青铜编钟
【解析】 九霄环佩木古琴主要构成是木材,A错误;裴李岗文化骨笛由动物骨骼构成,B错误;曾侯乙青铜编钟主要由合金材料制成,D错误。
2. (2023·江苏卷)我国提出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体现了大国担当。“碳中和”中的“碳”是指( )A. 碳原子 B. 二氧化碳C. 碳元素 D. 含碳物质
3. (2023·浙江卷)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下列材料主要成分属于有机物的是( )A. 石墨烯 B. 不锈钢C. 石英光导纤维 D. 聚酯纤维
【解析】 石墨烯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构成的碳单质,属于无机物,A不选;不锈钢是Fe、Cr、Ni等组成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B不选;石英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为SiO2,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C不选。
4. (2023·全国甲卷)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0.50 ml 异丁烷分子中共价键的数目为6.5NAB. 标准状况下,2.24LSO3中电子的数目为4.00NAC. 1.0LpH=2的H2SO4溶液中H+的数目为0.02NA
1. 物质的组成是指物质所含的________。2. 物质的构成是指构成物质的微粒: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子结构中基本微粒间的关系:(1) 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2) 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3) 质子数=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所带电荷数(4) 质子数=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阴离子所带电荷数
4. 元素、核素、同位素和同素异形体
【解析】 35S的核电荷数是16,A错误;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56C和60C的质量数不同,则中子数不相同,B错误;31P4是单质,与32P不互为同位素,C错误。
1.物理变化(1) 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没有__________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物质不经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2) 物理性质主要有:状态、颜色、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3) 纯净物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
2.化学变化(1) 有__________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2) 化学变化可以看成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核没有被破坏,而是原子间旧的化学键断裂,新的化学键形成。(3) 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未必是化学变化。如:NaCl晶体熔化时破坏了离子键,但没有形成新的化学键,仍属于物理变化。(4) 化学性质主要有: 金属性与非金属性、活泼性与不活泼性、氧化性与还原性、可燃性与不可燃性、酸性、碱性、两性、中性、稳定性与不稳定性等。3.化学变化过程中常常伴随着________变化。
化学用语1. 化学有关专业术语与物质变化的关系
标出下列加点元素的化合价。
绿色化学:核心思想是利用化学原理从__________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最终产物,原子利用率100%。温室效应:由____________、甲烷等引起,可造成气候变暖等。酸雨:pH_________的大气降水,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________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臭氧空洞:人类活动产生的含氯化合物和其他有害气体进入大气层,如氟氯烃、卤代烃等,它们会造成大气臭氧层被破坏和减少的现象。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主要由排放的细颗粒物(PM2.5)造成。重金属污染:指由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有铜、______、铅、镉、铬等。光化学烟雾:由___________________和碳氢化合物等引起。室内污染:由装修材料排放出的________、苯、放射性元素如氡等。
1. 分散系是指一种(或多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被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作分散质,起分散作用的物质叫作________。2.分散系的分类:按照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________。其中,浊液又分为乳浊液和悬浊液。
1.溶解度概念四要素(1) 一定温度;(2) 100 g 溶剂;(3) 饱和溶液; (4) 单位:克(g)。 2. 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比较
3. 溶解度曲线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有的变化不大(如NaCl);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则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及时巩固] (2022·浙江卷1月)下列物质对应的化学式不正确的是( )A. 氯仿:CHCl3B. 黄铜矿的主要成分:Cu2SC. 芒硝:Na2SO4·10H2OD. 铝土矿的主要成分:Al2O3
【解析】 黄铜矿的主要成分是CuFeS2,B错误。
(2020·浙江卷)下列物质对应的组成错误的是( )A. 干冰:CO2B. 熟石灰:CaSO4·2H2OC. 胆矾:CuSO4·5H2OD. 小苏打:NaHCO3
【解析】 熟石灰成分为Ca(OH)2,B错误。
有关物质分类的说明1. 物质的分类方法是多种的,多种分类方法的同时使用,有利于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物质性质。如酸的分类:(1) 根据酸能电离出的氢离子数目可以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等。(2) 根据电离程度不同,酸可以分为强酸、中强酸和弱酸。(3)根据挥发性不同可以将酸分为不挥发性酸(如H2SO4、H3PO4、H2SiO3等)和挥发性酸(如HCl、HNO3、CH3COOH等)。(4) 根据得电子的能力又可以将酸分为氧化性酸(如浓硫酸、浓硝酸、稀硝酸等)和非氧化性酸(如稀盐酸、稀硫酸、H3PO4、H2SiO3等)。
2. 化合物根据其化学键的不同可以分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强碱和大多数盐是离子化合物,酸和大多数有机物是共价化合物。化合物根据其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又可以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是强电解质,弱酸、弱碱和水是弱电解质。
考点3 物质的量的基本概念
6.02×1023ml -1
1.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_______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___________。2. 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
[常考判断]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1) 常温常压下,16 g CH4中所含中子数为10NA( )(2) 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含有NA个CCl4分子( )(3) 标准状况下,2.24 L己烷含有的分子数目为0.1NA( )(4) 2.24 L(标准状况)苯在O2中完全燃烧,得到0.6NA个CO2分子( )(5) 1 L 0.1 ml/L H2O2溶液中含有氧原子总数为 0.2NA( )(6) 标准状况下,11.2 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A( )(7) 3.4 g NH3中含有电子数为0.2NA( )(8) 常温常压下,124 g P4中所含P—P数目为4NA( ) (9) 1 ml S8含有S—S的数目为4NA( )
(10) 4.5 g SiO2晶体中含有的硅氧键数目为0.3NA( )(11) 28 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A( )(12) 常温常压下,1 ml Fe在1 ml Cl2中充分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13) 12 g石墨烯(单层石墨)中含有六元环的个数为0.5NA( )(14) 1 ml Na2O和Na2O2混合物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是3NA( )(15) 1 ml K2Cr2O7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数为6NA( )
[及时巩固] (2023·湛江期末)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向溶质为0.1 ml 的FeI2溶液中通入0.2 ml Cl2,I-和Fe2+均被氧化B. 常温下,0.1 ml/L乙二酸溶液的pH>2,则含H+的数目大于0.01 ml C. 1ml 熔融的AlCl3中含有的离子数目为4NAD. 1ml 带有乙基支链的链状烃中,主链所含有的碳原子数最少为5 ml
【解析】 由于还原性:I->Fe2+,通入Cl2时,I-优先被氧化,通入0.2 ml Cl2时,I-消耗0.1 ml Cl2,剩余的Cl2将Fe2+氧化,A正确;未给出溶液的体积,无法求得H+数目,B错误;AlCl3是共价化合物,熔融时不能电离,C错误;1 ml 带有乙基支链的链状烃中,主链所含碳原子数最少为4 ml,如2-乙基-1-丁烯,D错误。
阿伏加德罗常数(NA)题型常设陷阱如下:1. 22.4 L/ml 的适用条件①若题中出现物质的体积,先看该物质是否是气体,若是气体,再看是否处于标准状况下。②常考的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的有:水、溴单质、苯、SO3、乙醇、四氯化碳、二硫化碳、氯仿等。
2. 了解一些特殊物质中的化学键数目(设NA为阿伏加德常数的值)1ml 石墨烯(单层石墨)中含有六元环的个数为0.5NA。3. 特殊物质的摩尔质量的确定。如D2O、T2O、18O2、14CO2等。 4. 求算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目。如1 ml Na2O2与H2O(或CO2)反应。
1. 主要步骤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冷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摇匀→装瓶贴签(1) 计算:若用固体配制,则计算出所用固体溶质的________;若用液体配制,则计算出所需液体溶质的________。要选用合适规格的容量瓶,如配制850 mL浓度为 0.1 ml/L的碳酸钠溶液,则选用_________mL容量瓶,所需称量的碳酸钠的质量应为_________g。
考点4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及有关计算
(2) 称量:根据计算结果,用天平(或分析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溶质,或用量筒(或移液管)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3) 溶解:将称量好的固体放入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并用玻璃棒搅拌。(4) 转移:待恢复到________后,将溶液转移到__________中。(5) 洗涤:用适量蒸馏水将烧杯及玻璃棒洗涤__________次,将每次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中,并振荡容量瓶。(6) 定容:向容量瓶中缓慢加蒸馏水,等液面距离容量瓶瓶颈刻度线______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若滴加的蒸馏水超过了刻度线,应____________。(7) 摇匀:塞好瓶塞,右手食指顶住瓶塞,左手托住瓶底,反复上下颠倒,使溶液混合均匀。(8) 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贴上标签。
2. 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氯化钠溶液为例
误差分析(以配制0.1 ml/L NaOH溶液为例)
1. 在使用前首先要检查是否漏水。具体操作如下:2. 检查合格后,用蒸馏水洗涤干净。
[常考判断]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 用固体NaCl配制0.5 ml/L的溶液所用的仪器仅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 )(2) 配制0.100 0 ml/L氯化钠溶液时,将液体转移到容量瓶中需用玻璃棒引流( )(3) 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会使溶液浓度偏高( )(4) 分液漏斗、滴定管和容量瓶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5) 为了配制方便,可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在容量瓶(或量筒)中进行溶解(或稀释)( )(6) 若需要量取7.2 mL溶液,应选用10 mL量筒 ( )(7) 将10.6 g Na2CO3·10H2O溶于水配成 1 L 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l/L( )
[及时巩固] 实验室配制0.100 0 ml/L的硫酸溶液,下列图示操作不需要的是( )
【解析】 用浓硫酸配制0.100 0 ml/L的硫酸溶液的操作步骤: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量取浓硫酸时,接近需要体积时,应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在烧杯中稀释浓硫酸,用玻璃棒搅拌,冷却后用玻璃棒向容量瓶中引流,然后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将洗涤液倒入容量瓶中,继续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定容,操作过程中不需要天平,选A。
用固体NaOH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A. 称量时,左盘高,右盘低B. 定容后,轻轻振荡、摇匀、静置,液面下降再加水至刻度线C. 容量瓶使用前未干燥D. 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解析】 若左盘高,右盘低,说明固体的质量少,溶质的物质的量少,则配制的溶液的浓度偏低,A错误;摇匀后见液面下降,再加水至刻度线,导致溶液的浓度偏低,B错误;原容量瓶洗净后未干燥,由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溶液的体积不变,则配制的溶液的浓度也不变,C错误;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则溶液的体积偏小,水加少了,配制的溶液的浓度偏高,D正确。
已知某饱和NaCl溶液的体积为 V mL,密度为ρ g/cm3,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 ml/L,溶液中含NaCl的质量为m g。(1) 用m、V表示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___。(2) 用w、ρ表示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___。(3) 用c、ρ表示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 (4) 用w表示该温度下NaCl的溶解度:________________。
考点5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3)得失电子守恒: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等于氧化剂得电子总数。解题方法:①找出氧化剂、还原剂及相应的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②找准一个原子或离子得失电子数。③根据得失电子相等列出等式。2. 关系式法在多步反应中,把始态的反应物与终态的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的定量关系表示出来,可以简化成一步计算。
热重曲线分析以盐类或碱受热减重为例。计算推导核心:减重全程金属原子的物质的量不变。1. 先计算化合物中的m(金属)、m(H2O),用于判断脱水过程在哪一温度(阶段)结束。2. 脱水后产物继续减重,常伴随CO、CO2等气体的产生。
3. 若为富氧环境,则金属元素或低价非金属元素价态可因氧化而升高。例:在氧气气氛中加热NiCO3·2Ni(OH)2·2H2O,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Ni—59)。(1)500~700 K之间分解产生的气体为________。(2)800K后剩余固体质量略有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iO被氧化成更高价态的镍氧化物
【解析】 (1)取1 ml NiCO3·2Ni(OH)2·2H2O,质量为341 g;当固体质量减少21.1%时减少的质量为72 g,根据化学式可知生成4 ml H2O,500K时固体为NiCO3·2NiO;当固体质量减少34.0%时减少的质量约为116g,根据化学式可知生成4 ml H2O和1 ml CO2,700K时固体为NiO;因此500~700K之间分解产生的气体为CO2。
1. (2023·安徽宣城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我国科学家完成了“CO2到淀粉的人工合成全过程”,淀粉属于多糖,可为人体提供能量B. 超市中售卖的“苏打水”中因添加了碳酸钠而使之呈碱性C. 漂白液、95%的酒精、3%的H2O2溶液均可直接用于病毒的消杀D. 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利用可控核聚变突破100万安培电流,其中核聚变属于化学变化
【解析】 超市中售卖的“苏打水”中因添加了NaHCO3而使之呈碱性,B错误;漂白液、75%的酒精、3%的H2O2溶液均可直接用于病毒的消杀,C错误;核聚变为原子核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D错误。
2. (2023·安徽黄山一模)化学与生活、科技、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卡塔尔世界杯球馆屋顶采用了折叠式PTFE(聚四氟乙烯)板材,该板材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B. 赞美徽派建筑的诗句“白墙黛瓦马头墙”中所使用的砖瓦是用黏土烧制而成,黏土主要成分为含水的铝硅酸盐C. 石墨烯弹性气凝胶制成的轻质“碳海绵”可用作处理海上原油泄漏的吸油材料D. 高铁酸钾(K2FeO4)在水处理过程中涉及的变化过程有:蛋白质的变性、胶体聚沉、盐类水解、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 聚四氟乙烯板材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A错误。
3. (2023·韶关一模)下列关于科技研究所描述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
【解析】 锗是第四周期元素,属于长周期元素,B错误;合金熔点一般比组成合金的纯金属熔点低,C错误;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3He与4He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属于同位素,D错误。
4. (2023·辽宁卷)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的爆炸反应为S+2KNO3+3C===K2S+N2↑+3CO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1.2LCO2含π键数目为NAB. 每生成2.8gN2转移电子数目为NAC. 0.1ml KNO3晶体中含离子数目为0.2NAD. 1L0.1ml/LK2S溶液中含S2-数目为0.1NA
练习1 化学与STSE
1. (2021·全国甲卷)化学与人体健康及环境保护息息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食品加工时不可添加任何防腐剂B. 掩埋废旧电池不会造成环境污染C. 天然气不完全燃烧,会产生有毒气体D. 使用含磷洗涤剂不会造成水体污染
2. (2023·广东六校三模)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考古时,可以用14C来测定文物年代,13C与14C都是碳元素的核素B. 废弃的聚乙烯塑料属于白色垃圾,不可降解,能使溴水褪色C. “歼20”战斗机采用大量先进复合材料、铝锂合金等,铝锂合金属于金属材料D. 22年冬奥会中,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CO2超临界制冰,比氟利昂制冰更加环保
【解析】 聚乙烯不含不饱和键,不能使溴水褪色,B错误。
【解析】 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从而杀菌,不是因为具有氧化性,A错误;磷酸钡属于盐,不属于合金,B错误;石墨烯是碳单质,不属于有机化合物,C错误。
3. (2023·广州二模)化学与生产、生活、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于清洗伤口、杀菌、消毒的医用酒精有强氧化性B. 中国天眼使用的防腐蚀材料磷酸钡属于合金C. 被称为“黑金”的新型纳米材料石墨烯属于有机化合物D. 工业燃煤中加入生石灰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
【解析】 CO2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先通入NH3使溶液显碱性,能够吸收大量CO2气体,所以侯氏制碱法应在饱和食盐水中先通氨气再通二氧化碳,A错误;工业上普遍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钠法制金属钠,常用电解熔融氯化镁的方法制取金属镁,C错误;硅胶、生石灰只能吸水使食品保持干燥,不能防止食品氧化变质,D错误。
4. (2023·广东名校联考)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及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侯氏制碱法应在饱和食盐水中先通二氧化碳再通氨气B. 大气中PM2.5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能吸附许多有毒有害物质C. 工业上用电解熔融氯化钠和熔融氧化镁的方法,来制备金属钠和镁D. 食品包装袋中常有硅胶、生石灰、还原铁粉等,其作用都是防止食品氧化变质
【解析】 爆炸时木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碳元素化合价升高,木炭作还原剂,A正确;二氧化硅为非金属氧化物,B错误;青檀树皮及稻草主要成分为植物纤维,C错误;磁石的主要成分为四氧化三铁,D错误。
5. (2023·广州二模)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解析】 NaOH溶液喷成雾状,可增大反应接触面积,提高CO2吸收率,A正确;环节a为Na2CO3和Ca(OH)2生成CaCO3,需从溶液中过滤出来再高温煅烧,故基本操作不是蒸发结晶,B错误;NaOH和CaO在流程中既有消耗,也有生成,可循环利用,C正确;Na2CO3可以和CO2反应,因此可用Na2CO3溶液代替NaOH溶液,D正确。
6. 中国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利用NaOH溶液喷淋捕捉空气中的CO2,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捕捉室中NaOH溶液喷成雾状有利于吸收CO2B. 环节a中物质分离的基本操作是蒸发结晶C. 反应过程中CaO和NaOH是可循环的物质D. 可用Na2CO3溶液代替NaOH溶液捕捉CO2
【解析】 合成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A错误;烧碱属于碱,C错误;二氧化硫属于非电解质,D错误。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B. 有机玻璃的主要成分属于有机高分子C. 纯碱、烧碱、漂白粉都属于盐类D. 二氧化硫、硫酸、氢氧化钠都属于电解质
【解析】 冰水混合物为纯净物,A错误;HD为单质,B错误;盐酸为混合物,电解质必须为化合物,C错误。
9. 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是( )A. 混合物:水玻璃、漂白粉、冰水混合物B. 化合物:CaCl2、NaOH、HDC. 电解质:明矾、石膏、盐酸D. 同素异形体:C60、金刚石、石墨
【解析】 明矾化学式是KAl(SO4)2·12H2O,A错误;漂白粉主要成分是Ca(ClO)2和CaCl2,B错误;纯碱化学式是Na2CO3,C错误。
10. 下列物质或指定物质的主要成分与化学式对应正确的是( )A. 明矾:Al2(SO4)3·12H2OB. 漂白粉:NaClOC. 纯碱:NaHCO3D. 水煤气:CO、H2
【解析】 NaHSO4属于盐,HNO3属于酸,D错误。
11. 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 NaOH和NH3·H2O都属于碱B. 漂白粉(主要成分次氯酸钙和氯化钙)和盐酸都属于混合物C. Na2O和FeO都属于碱性氧化物D. NaHSO4和HNO3都属于酸
【解析】 盐卤可作为制作豆腐的凝固剂,是盐溶液的加入使得蛋白质发生聚沉,而不是变性,A选。
12. (2023·梅州二模)化学改善人类的生产、生活,创造美好的世界。下列生产、生活情境中涉及的原理不正确的是( )
13. (2023·茂名二模)“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下列关于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
【解析】 氢气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驱动汽车再将电能转化为动能,A错误;纤维素属于多糖,蔗糖属于二糖,B错误;奶油属于油脂,油脂不属于高分子,D错误。
14. (2023·广东二模)生产劳动创美好的生活。下列劳动项目中与所述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
【解析】 用布擦干潮湿的自行车是防止铁和氧气、水在常温下反应生锈,与红热的铁和水蒸气反应生成Fe3O4没有关联,A选。
15. (2023·汕头二模)化学创造美好生活。下列选项中生产活动和化学原理没有关联的是( )
【解析】 用聚乙烯塑料制作食品保鲜膜原因是聚乙烯无毒、无味、无臭,性质稳定,不易分解,易加工,B选。
16. (2023·潮州二模)作为广东文化的代表之一,岭南文化历史悠久。下列岭南文化内容中蕴含的化学知识描述不正确的是( )
【解析】 烟花利用了“焰色试验”原理,焰色试验属于物理变化,D错误。
17. 下列过程不含化学变化的是( )A. 石油分馏B. 从海水中制取镁C. 煤的干馏D. 用SO2漂白纸浆
【解析】 石油分馏为物理变化,A选;从海水中制取镁的过程是化合态镁元素变为游离态,发生了化学反应,B不选;煤的干馏是隔绝空气加强热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C不选;用SO2漂白纸浆是二氧化硫和有色物质形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D不选。
1. (2021·广东卷)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 ml CHCl3含有C—Cl的数目为3NAB. 1L1.0 ml /L盐酸含有阴离子总数为2NAC. 11.2LNO与11.2LO2混合后的分子数目为NAD. 23gNa与足量H2O反应生成的H2分子数目为NA
【解析】 1 L 1.0 ml/L的盐酸中含有的Cl-数目为NA,但H2O也会部分电离出OH-,B错误;气体所处状态未知,无法利用22.4 L/ml 进行计算,C错误;Na与足量H2O反应,根据2Na~H2,23g Na的物质的量为1 ml,可生成0.5 ml H2,即0.5NA,D错误。
2. (2022·广东卷)我国科学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碳循环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淀粉是多糖,在一定条件下能水解成葡萄糖B. 葡萄糖与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都属于烃类C. 1 ml CO中含有6.02×1024个电子D. 22.4L CO2被还原生成1 ml CO
【解析】 葡萄糖与果糖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但因含有O元素,不属于烃类,B错误;1个CO分子含有14个电子,则1 ml CO中约含有14×6.02×1023=8.428×1024个电子,C错误;未指明气体处于标准状况下,不能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D错误。
【解析】 在25℃、101 kPa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不是22.4 L/ml ,28 L H2物质的量不是1.25 ml ,A错误;Al3+在溶液中会发生水解,2.0 L 1.0 ml/L AlCl3溶液中Al3+的数目小于2.0NA,B错误;苯甲酸分子式为C7H6O2,根据碳原子守恒可知,0.2 ml 苯甲酸完全燃烧生成1.4 ml CO2,C正确;电解熔融CuCl2,阴极反应式为Cu2++2e-===Cu,阴极增重6.4 g,即生成0.1 ml Cu,转移0.2 ml 电子,D错误。
3. (2022·全国甲卷)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5℃,101 kPa下,28 L氢气中质子的数目为2.5NAB. 2.0 L 1.0 ml/LAlCl3溶液中,Al3+的数目为2.0NAC. 0.20 ml 苯甲酸完全燃烧,生成CO2的数目为1.4NAD. 电解熔融CuCl2,阴极增重6.4 g,外电路中通过电子的数目为0.10NA
4. (2023·福建泉州质检)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含有NA个分子B. pH=1的乙酸溶液中的氢离子数目为0.1NAC. 常温常压下,7.8 gNa2O2含有0.2NA个阴离子D. 电解足量CuSO4溶液,阴极增重3.2 g,转移电子数为0.1NA
【解析】 标准状况下,CCl4是液态,所以无法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分子数目,A错误;pH=1的乙酸溶液中,c(H+)=0.1 ml/L,溶液的体积未知,所以无法计算溶液中H+的数目,B错误;7.8 g Na2O2的物质的量是0.1 ml ,1个Na2O2中含有1个过氧根离子,所以0.1 ml Na2O2含有0.1NA个阴离子,C错误;电解CuSO4溶液时,阴极上的电极反应是Cu2++2e-===Cu,阴极增重3.2 g,即生成 n(Cu)=0.05 ml ,转移0.1 ml 电子,即转移电子数为0.1NA,D正确。
5. (2023·厦门四检)高铁酸钾净水原理:4K2FeO4+10H2O===4Fe(OH)3(胶体)+3O2↑+8KOH,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9 gH2O含有的σ键数为NAB. 1 ml K2FeO4反应生成的Fe(OH)3胶粒数为NAC. 常温下,生成22.4LO2时转移电子数为4NAD. 25℃时,pH=13的KOH溶液中K+数为0.1NA
【解析】 H2O中含有2个σ键,9 gH2O的物质的量为0.5 ml,含有的σ键数为NA,A正确;氢氧化铁胶粒是多个氢氧化铁的聚集体,故1 ml K2FeO4反应生成的Fe(OH)3胶粒数小于NA,B错误;常温下22.4LO2的物质的量不是1 ml,C错误;未说明pH=13的KOH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溶液中K+数目,D错误。
6. (2023·安徽合肥一模)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32 g甲醇中含有C—H数目为4NAB. 常温常压下,2.0 g D2O中含有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NAC. 1 ml N2和3 ml H2充分反应后的混合气体中原子数小于8NAD. 25℃时,1L pH=12的Ba(OH)2溶液中含有OH-数目为0.02NA
7.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1 ml/LFeCl3溶液中含有的Fe3+数目小于0.1NAB. 25℃,101kPa下,33.6L氢气中质子的数目为3NAC. 100 g 质量分数为64%的CH3OH水溶液中含有的共价键的数目为14NAD. 6.4 g 铜与足量浓硝酸反应,产生气体的分子数目为0.2NA
【解析】 未给溶液体积,无法计算Fe3+的物质的量,A错误;未给标准状况,无法使用22.4L/ml 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B错误;100 g质量分数为64%的CH3OH水溶液中含有64 g CH3OH,物质的量为2 ml,含有共价键数目为10NA,含有水的质量为36 g,物质的量为2 ml,含有共价键数目为4NA,溶液中含有的共价键的数目为14NA,C正确;6.4 g 铜物质的量为0.1 ml ,与足量浓硝酸反应产生0.2 ml NO2,NO2气体中存在反应2NO2N2O4,故气体分子数小于0.2NA,D错误。
8. (2023·武汉武昌模拟)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LNO2所含质子数为23NAB. 1 ml Na2O2与足量CO2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2NAC. 50 mL12 ml/L的盐酸与足量MnO2共热,生成水分子的数目为0.3NAD. 铅酸蓄电池的正极质量增加3.2 g 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0.1NA
9. (2023·河南洛阳六校联考)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室温下,1LpH=13的Ba(OH)2溶液中含OH-的数目为0.2NAB. 电解精炼铜时,当阳极质量减少64 g 时,电路中转移电子数为2NAC. 2.24LCH4和0.5 ml Cl2充分反应所得混合物中氯原子个数为NAD. 4.6 g Na与含0.1 ml CH3COOH的稀醋酸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
【解析】 室温下,1LpH=13的Ba(OH)2溶液中OH-数目为0.1NA,A错误;电解精炼铜,阳极放电物质除了铜还有锌、铁等,阳极质量减少64 g 时,电路中转移电子数无法计算,B错误;氯气与甲烷反应过程中原子个数不变,所以反应后氯原子个数为NA,C正确;4.6 g Na物质的量为0.2 ml ,与含0.1 ml CH3COOH的稀醋酸完全反应,生成0.2 ml Na+,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D错误。
【解析】 AlCl3是共价化合物,熔融状态不含离子,A错误;在该化合物分子中含有2个C—O极性键、4个C—H极性键,共6个极性共价键,34 g 该物质的物质的量是0.5 ml ,则其中含有的极性键的数目为3NA,B错误;常温下1LpH=11的NaClO溶液中c(H+)=10-11 ml/L,由水电离出的c(OH-)=10-3 ml/L,n(OH-)=10-3 ml/L×1L=10-3 ml ,故该溶液中H2O电离出的OH-数目为0.001NA,C正确;未指明气体所处状况,因此无法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也就不能计算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的数目,D错误。
12. (2023·华附、省实、广雅、深中四校联考)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11.2L甲烷含氢原子数目为2NAB. 1L0.1 ml/LNH4Cl溶液中阳离子的总数小于0.1NAC. 1 ml Na2O2与足量的SO2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AD. 1 ml SiO2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2NA
14. (2023·武汉模拟)火箭发射时可用N2H4作燃料,N2O4作氧化剂,其反应为2N2H4+N2O4===3N2+4H2O。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 ml N2H4中含有的π键数为NAB. 9.2 g N2O4中含有的质子数为2.3NAC. 1.8 g H2O中氧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0.4NAD. 当生成6.72LN2时转移电子数为0.8NA
【解析】 N2H4中存在4个N—H单键和1个N—N单键,单键形成σ键,N2H4中不含π键,A错误;N2O4分子中含有46个质子,9.2 g 即0.1 ml N2O4含有的质子数为4.6NA,B错误;氧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则1.8 g 即0.1 ml H2O中氧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0.4NA,C正确;气体所处状况未知,无法计算,D错误。
15. 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 ml Cl2和Fe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3NAB. 标准状况下,1.12 L苯含有C—H的数目为3NAC. 22 g CO2和足量Na2O2反应,产生气体的分子数目为0.25NAD. 0.5 ml 乙酸乙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乙醇的分子数目为NA
【解析】 1 ml Cl2和Fe充分反应,氯元素由0价变化为-1价,转移电子2NA,A错误;标准状况下,苯不是气体,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物质的量,B错误;22 g CO2物质的量为0.5 ml ,由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可知,生成氧气0.25 ml ,分子数目为0.25NA,C正确;在酸性条件下酯类水解为可逆反应,0.5 ml 乙酸乙酯水解生成乙醇的分子数目小于0.5NA,D错误。
16. (2022·惠州模拟)实验室需要0.5 ml /L硫酸溶液480mL。现在用浓硫酸配制该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需要密度为1.84 g/cm3、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________mL。(2)配制溶液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胶头滴管和______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3)在量取浓硫酸后,进行了下列操作:①等稀释的浓硫酸的温度与室温一致后,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②向容量瓶中小心加蒸馏水且边加边振荡均匀,加蒸馏水至液面离容量瓶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使溶液的液面与瓶颈的刻度标线相切。③向盛有一定体积的蒸馏水的烧杯中注入浓硫酸,并用玻璃棒搅动,使其混合均匀。④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注入容量瓶。上述操作中,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4)若实验过程遇到下列情况,对硫酸物质的量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不变”)①容量瓶洗涤,瓶底有少量蒸馏水,未干燥:_______。②定容时俯视观察液面:________。
练习3 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1. (2019·新课标Ⅰ卷)采用热重分析法测定硫酸铁铵晶体[NH4Fe(SO4)2·xH2O]样品所含结晶水数,将样品加热到150℃时,失掉1.5个结晶水,失重5.6%,硫酸铁铵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NH4Fe(SO4)2·12H2O
从滴定管向锥形瓶中滴加KMnO4溶液,摇晃振荡锥形瓶,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至滴加最后半滴KMnO4溶液,锥形瓶中溶液变为红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停止滴加KMnO4溶液,读取剩余KMnO4溶液的体积,记录数据
(2)草酸产品的纯度为________(产品中的杂质不参与反应。写出计算过程)。
3. 控制温度为55℃,向NiSO4溶液中加入适量Na2CO3溶液,有NiCO3·2Ni(OH)2·2H2O沉淀生成和CO2气体放出,过滤。(1)为确定所加Na2CO3的添加量,需测定NiSO4溶液的浓度。准确量取5.00mL溶液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线处;准确量取20.00mL稀释后的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04000 ml /LEDTA (Na2H2Y)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滴定反应为Ni2++H2Y2-===NiY2-+2H+),平行滴定3次,平均消耗EDTA标准溶液31.25mL。计算Ni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写出计算过程)。
(2)生成NiCO3·2Ni(OH)2·2H2O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Na2S2O3可测定含Cr2O废水中Cr元素的含量。量取废水20.00mL,硫酸酸化后加入过量KI溶液,发生反应:6I-+Cr2O+14H+===3I2+2Cr3++7H2O。加入少量淀粉作为指示剂,用0.1000 ml /L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发生反应:I2+2S2O===2I-+S4O。平行滴定3次,平均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24.00mL。(1)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滴入最后半滴Na2S2O3标准溶液时,溶液蓝色恰好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
(2)废水中Cr元素的含量为__________m g /L(Cr—52,写出计算过程)。
5. 实验室制得的透明铁黄(FeOOH)中往往混有氧化铁,可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透明铁黄的含量。已知Fe(SCN)3的吸光度A(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程度)与Fe3+标准溶液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称取3.47 g 样品,用稀硫酸溶解并定容至1L,准确移取该溶液10.00mL,加入足量KSCN溶液,再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测得溶液吸光度A=0.8,计算样品中FeOOH的质量分数(写出主要计算过程)。
6. 为测定xNiCO3·yNi(OH)2·zH2O的组成,进行下列实验:称取干燥沉淀样品3.41 g ,隔绝空气加热,剩余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500~750℃条件下加热,收集到的气体产物只有一种,750℃以上残留固体为NiO)。通过计算确定该样品的化学式(Ni—59,写出计算过程)。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章物质的量第7讲物质的量浓度课件,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单位体积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刻度线,2实验操作步骤,585g,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答案30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物质的量浓度课件,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复习目标,物质的量浓度,考点一,必备知识,易错辨析,专项突破,归纳总结,考点二,使用容量瓶的“五不”,真题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物质的量课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内容,考点三物质的量浓度,n·NA,物质的量计算,物质所含有的粒子数N,物质的量浓度C,物质的量m,气体的体积V,物质的量n,÷Vm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