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说明:请将答案书写到答题纸中,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
一、积累与运用 (28分)
今年的4月23日是第29个“世界读书日”,学校组织了“阅读启智 书香致远”系列读书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 阅读从识字开始。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字。
蛮横( ) 堕( )落 拾( )级而上
迁xǐ ( ) yíng ( ) 绕 chuān ( ) 流不息
2. 读诗使人灵秀。从(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感悟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博大胸襟;从(2)“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领略诗人乐观豁达的心态;从(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聆听诗人含蓄地求仕之声;从(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感受孙权叱咤纵横的英雄气概。
3. 新闻速递。班级围绕读书节开展了新闻播报活动。同学们撰写的一句话新闻,表达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从2016年起,全国各级妇联组织开展了105万场亲子阅读主题活动,吸引了约3亿多家长儿童积极参与。
B. “重启”后的风入松书店人流络绎不绝,彰显出人们对传统阅读方式的怀念。
C. 在第29个世界读书日里,关于阅读与生态文明、数字阅读、阅读与城市发展、阅读与图书馆等主题讨论持续深入。
D. 202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5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4本。
4. 书店探访。随着读书活动的开展,新华书店引起同学们的关注,同学们搜集到下列材料,请你仔细阅读,回答问题。
材料一:
山东新华书店是一个充满创新、充满惊喜,安静中又带着“不安”的地方。青年夜校、老年大学都在这里开课啦!视频制作、非洲鼓、舞蹈声乐绘画、小儿推拿等等,课程丰富实用。当郦波老师看到这些课程表时发出感叹“都想学!”
材料二:
烟台新华书店与山东工商学院xié手打造公益项目山商书苑,大胆尝试由在校学生进行经营管理,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还能使书店经营更贴近师生需求。
【甲】其中,每周一期的《品读经典》《名师讲堂》《优秀学子》室讲系列活动为固定品牌活动。每年可开展各类文化交流活动200余场次。
材料三:
2017年9月临沂书城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成为全国新华书店系统首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还被评为“山东省最美爱情打卡地”。【乙】在这里,读者不仅可以品味书香,还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浪漫情怀。【丙】临沂书城青年夜校开设的“调香”“手作咖啡”等课程,为年轻人提供了休闲、学习、娱乐一体化的文化空间。
(1)根据拼音写字,给加点字注音。
xié ( ) 手 书苑( )
(2)下列是同学们对材料二、材料三中划线句子的分析,有一位同学的说法不准确,请找出来并改正。
小语:【甲】句中“《品读经典》《名师讲堂》《优秀学子》”书名号运用有误,应改为引号。
小文:【乙】句中由关联词“不仅”“还”可以判断,这是一个递进关系的句子。
小思:【丙】句的主干应该是“ (青年)夜校提供(文化)空间”。
(3)结合语境,说说你对材料一划线句子中“不安”的理解。
(4)小语同学读了三则材料,想用一句话说说自己对当下书店(书城)的认识,请你帮他概括一下吧。
阅世界经典,探名著魅力。
5. 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
选段一:
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
选段二:
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搭尾龟背银带。穿一对磕瓜头朝样皂靴,手中执一把折叠纸西川扇子。那官人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
(1)上面两个选段分别是对_______、_________的外貌描写。
(2)小说中写了上面两个人物的诸多故事。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的一个故事,并说说其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6. 法国作家大仲马说:“追寻是一个修行的过程,态度决定了我们前行的道路和最终的收获。”请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
二、阅读 (42分)
(一)古诗阅读 (4分)
催租行
【南宋】范成大
输租得钞①官更催,踉跄里正②敲门来。
手持文书杂嗔喜:“我亦来营醉归③耳!”
床头悭囊④大如拳,扑破正有三百钱。
“不堪与君成一醉,聊复偿君草鞋费⑤。”
【注】①输租:缴了租。钞:户钞,官府发给缴租户的收据。②里正:即里长,古代乡里小吏,专管催督赋税。③亦:只是,不过。营醉归:图谋一醉以归。营,图求。④悭囊:储蓄零钱的瓦罐。⑤草鞋费:行脚僧人有所谓“草鞋钱”,此指“跑腿费”。
7. 诗歌亦可反映社会现实。细读下面两句诗,说说你的探究结果。
手持文书杂嗔喜:“我亦来营醉归耳!——《催租行》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卖炭翁》
8. 有人曾说:此诗颇似一幕讽刺短剧的脚本。试以诗中一处细节为例,具体分析其“讽刺”性。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乙】
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武阳君①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③可俯而窥也。又有桐花凤③四五百,翔集④其间。此皆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⑤,殊不畏人。闾里⑥间见之,以为异事。此无他,不忮⑦之诚,信于异类也。有野老言:乌雀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扰。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由是观之,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苛政猛于虎,信哉!
——《程氏爱鸟》
【注】①武阳君: 苏轼的母亲。②鷇(kòu):初生的小鸟。③桐花凤: 鸟名。④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停息。⑤训扰:驯服顺从。⑥闾里:乡里人。⑦忮(zhì):恶。
9. 翻译下列加点字。
(1)一食或尽粟一石 ( )
(2)众鸟巢其上 ( )
(3)苛政猛于虎,信哉! ( )
10.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一项是( )
A. 马之千里者 女子之嫁也
B. 其真无马邪 不知其旨也
C. 其殷可俯而窥也 出淤泥而不染
D. 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 以其境过清
11. 翻译下面句子。
(1)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2)闾里间见之,以异事。
12. 读了两篇文章,同学们感受颇多,请参与他们的讨论吧。
小语:我发现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一定的共同点。都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或揭示主旨。
小文:是啊,读了甲文段,我深刻地认识到(1)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思:乙文段中(2)“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点明主旨,发人深省
(三) 现代文阅读Ⅰ (13分)
风云系列气象卫星“面面观”
刘浩
①2016年底,我国第二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A星成功发射,并于次年实现业务运行。为了庆祝风云四号A星取得的巨大突破,2017年9月25日17时——9月28日17时,微信运营商将启动页的背景图更换成了该卫星拍摄的卫星云图。
②风云四号A星只是我国风云系列气象卫星中的一员。截至2024年1月,我国已发射21颗风云卫星,其中9颗在轨运行。它们在高空中日夜坚守、观云相雨,为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立下了汗马功劳。
“如影随形”与“葵花向日”
③有的读者可能会问,这么多风云气象卫星同时“盯”着地球,真的有必要吗?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卫星,高度有别、角度有异,“看到”的风云自然有所差异。
④前文提到的风云四号A星属于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简称静止卫星。静止卫星位于赤道上空,公转方向与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同,并且公转的周期与地球自转的周期一致。所以从地面看,它始终悬在我们的上空一动不动(相对静止),与地球如影随形,这也是静止卫星名称的由来。静止卫星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对同一个区域进行持续监测。
③还有一种卫星叫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简称极轨卫星.这类卫星的轨道平面与太阳始终保持固定的取向。也就是说,在随地球一起绕太阳旋转的过程中,极轨卫星的轨道面与日地连线的夹角始终保持不变。极轨卫星的这个特点与“葵花向日”有异曲同工之妙、利用这一优势,极轨卫星可以监测到全球的天气,尤其是静止卫星难以监测到的两极地区。而且,由于所处轨道比较低,极轨卫星所获资料的空间分辨率会更高。
⑥还有一颗出现时间不太有规律的风云卫星—FY-3G。它是我国首颗低倾角轨道降水测量卫星,能够更高效、更精准地观测地球降水,可针对性地解决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系统强降水监测问题,因此也被称为“降水星”。
()
⑦在小说《西游记》中,有个名叫百眼魔君的妖精,它两胁下有1000只眼,眼中迸放金光,十分厉害。咱们的风云气象卫星也身怀绝技且有多个“法眼”,这些“法眼”便是上面搭载的各种仪器,不同仪器的通道不同、朝向不同,探测对象也不尽相同。
⑧气象卫星的主要监测对象是地球大气系统的温度、湿度和云雨演变等气象要素,通过探测大气系统发射、反射或散射的电磁辐射来实现监测目的。电磁辐射的波长范围很广,包括太阳辐射、地球大气的热辐射和无线电辐射等,从波长10⁻¹¹微米的宇宙射线到波长1010微米的无线电波,都属于电磁辐射的范畴。人眼可以看到的可见光仅属于电磁波谱中的一小段,与人眼相比,气象卫星可以接收的辐射范围要大得多,如地表、云层发出的红外辐射,大气层中气体发射的红外辐射,地面和云体反射的太阳辐射,大气分子、气溶胶等对太阳辐射的散射辐射等,都难逃气象卫星的“法眼”。气象卫星搭载的每个仪器拥有若干个探测通道,通道越多,大气垂直分层探测就越精细,对大气温湿度的分层认知就越精准。
⑨总之,“风云家族”成员“法眼”众多、通道浩繁,可以对地球大气系统的温度、湿度和云雨演变等气象要素进行立体监测,为天气预报、气候预测、灾害监测和环境监测等气象业务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俯瞰风云与防灾减灾
⑩《苏东坡文集》中有一篇《飓风赋》,详细记录了飓风来临的前兆、来临时的情形及影响。“断宽饮海而北指,赤云夹日而南翔”,这是台风外围云系所造成的大气光学现象,对台风的到来有很好的指征作用。这种指征虽然准确但时效性太差,因为“语未卒,庭户肃然,槁叶获获”。话音刚落,台风就已刮入庭院,弄得大家惊慌失措。当晚作者不敢熟睡,多次搬动床铺并占卜飓风停止的时间……
⑪面对飓风,今人不必如此狼狈,因为台风从生成到发展再到消散的全过程都已被“风云家族”看得一清二楚,这为防汛防台工作赢得了宝贵的“提前量”。
⑫与暴雨、沙尘暴、暴雪等灾害性天气不同,台风的生成和发展多在远海,那里一般是海洋气象观测的盲区,因此卫星成为监测台风发生、发展过程的得力助手。经过同化,卫星的监测数据会输入数值预报模式中,从而计算出台风的路径、强度等信息,为预报员提供重要参考。现在,我国台风路径预报的误差已由过去的200千米缩小到70千米,跻身世界先进水平,“风云家族”功不可没。其实,对台风的预报、预警只是“风云家族”对气象服务所做贡献的一个缩影,暴雨、暴雪、强对流、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的气象服务中都少不了它们的参与……
⑬50多年来,我国风云气象卫星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跑的跨越。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灾害性天气呈现出广发、频发、重发、并发的态势,“风云家族”将不断更新“法眼”,增加通道,根据天气、气候形势的变化和科技的发展更新装备,“打怪升级”,持续担负“俯瞰风云变幻,助力防灾减灾”的重任。
(选自《百科知识》2024年4期)
13. 文章第①段提到微信启动页背景图有何作用?
14. 文章以小标题的形式分成三部分,请给第二部分拟写一个小标题。
15. 说说第⑧段划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6. 阅读下面句子,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咱们的风云气象卫星也身怀绝技且有多个“法眼”,这些“法眼”便是上面搭载的各种仪器。(结合具体词语,品析语言特点)
(2)50多年来,我国风云气象卫星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跑的跨越。(品析加点词)
17.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一项是()
A. 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在高空中日夜坚守、观云相雨,为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立下了汗马功劳。
B. 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种类不同,所处的位置不同,观测角度有异,“看到”的风云自然有所差异,监测也会更全面。
C. 从第⑩段引用的苏轼《飓风赋》中的内容可知,古人已具备一定观测飓风来临的前兆的能力,但时效性不足。
D. 台风的生成和发展发生在远海,是海洋气象观测的盲区,卫星就成为监测台风发生、发展过程的得力助手。
(四) 现代文阅读Ⅱ(13分)
大河上下碎碎念
邵丽
①与许多年后写黄河成为我职业生涯的一部分相比,第一次看见黄河简直觉得非常寒碜。
②那一年我只有四五岁的年纪吧,我恍惚记得,车子颠簸着走上黄河桥的时候,我已经蜷在父亲的怀里对外部世界失去了兴致。在半睡半醒之间,父亲摇着我说:“快看快看,我们过黄河大桥了!”我揉揉眼,扭过头去看窗外,在昏暗的天空下,瞧见那大平原一样安静的河道中,几支瘦弱得像快要断气了的水流。偶尔有大片的水鸟掠过,也不能在水里投下影子,那河水细弱得盛不住庞大的鸟儿。因为要看黄河,父亲提前几天教了我几句顺口溜:“黄河绿水三三转,碧海青山六六湾。黄河浊水三三曲,青草流沙六六湾。”这是父亲从哪里得来的,已不可考。反正不管如何,这个样子的黄河突然迎面而来,让我猝不及防,而且与我背的这些东西又有什么关联呢?真让我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失望,抑或是完全不感兴趣。甚至,它远远没有我姥姥家门口的那条河看起来更像一条河。儿时记忆里的每一条河都是清澈见底,水草丰沛,大鱼小虾自由自在地穿梭其间。所以,等我回去见到满脸向往的两个哥哥,只赌气似的说了一句,黄河不好看!反正我就是觉得,河得有河的样子,何况是被父亲大肆渲染的黄河呢!
③第二次看黄河仍然是和父亲一起去的。那年我要去郑州读大学,父亲母亲一起跟车送我。办完入学手续,父亲说,郑州新黄河桥建好了,咱们一起去看看吧!我读书的那个学校,离新黄河桥倒也不甚远,只半个小时的车程。也许因为心情,也许因为天气,那次站在崭新的、刚刚通车的黄河桥上,我痛痛快快地看了一次黄河。真是出乎意料,眼前的黄河虽然河水并未如期望的那么多,但她那阔大的身躯、奔涌的气势和一望无际的辽阔,还真是让我感到了震撼。母亲动情地说:“黄河黄河,水是真黄啊!”父亲也莫名其妙地说了一句:“打破砂锅问到底,跳下黄河洗不清。”我有点替他害羞,哪和哪啊?多年之后查阅,竟然又是一副名人撰下的对联,我着实应该替自己的无知害羞。
④有那么些年,我在豫南城市漯河生活。沙颍河的最大支流沙河自漯河穿城而过,与澶河交汇,故在此称为沙湟河。再往下走,至周口段,又与颍河交汇,改称沙颍河。有一年为了给这个城市写一部传记,我曾经沿着沙河溯流而上,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找到了它的源头。它藏在尧山的半山腰一个凹陷的洞穴里,是个看起来只有拳头粗细的泉眼。如果不是跟前立着一块一人高的牌子,我丝毫也不会觉得这条六百多公里长的大河的源头竟出自这样一个不但谈不上体面,甚至还有点龌龊的地方。
⑤直到很多年后我参加走黄河采风团,一路走过了黄淮平原、关中平原、跨越了壶口和河套平原、银川平原、河湟谷地……走过了九曲十八道弯,在巴颜喀拉山上看到黄河的源头也不过只有碗口般粗细,心里方才有点释然。秦丞相李斯在《谏逐客书》里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由此想来,古人之怀抱胸襟,竟是沿着微尘细流而装得下高山大河的。
⑥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学史上,“颍水”是一个亲昵的名字,相传许由洗耳,便是发生在颍水之滨。不过;与沙颍河比起来,黄河的历史要长得多。在史前时期,一百多万年前就诞生成长。开始的时候,她的名字只有一个字,河。她之所以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那可是自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夏商周三代王朝,都是紧紧地抱着这条母亲河,把根基全部稳稳地扎进黄土里的,甚至一直到宋,中国的历史大部分是沿着黄河筚路蓝缕一路走来的。
⑦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文明都发源于大河,也几乎所有的民族都诞生在诗歌的摇篮里。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篇第一首《关雎》就是写的黄河:“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⑧把黄河作为中华文明的图腾,怎么说都不为过。黄河不仅仅是黄河,更是一条怀抱历史的大河,也是一条孕育文明和文学的大河。
(选自《大河上下碎碎念》,有删改)
18. 通读全文,梳理“我”对黄河的情感变化历程。
19. 联系语境,说说你对第①段中“寒碜”一词的理解。
20. 文章④⑤两段所写内容,有何用意?
21. 文章题为“大河上下碎碎念”,综观全文,简要概括作者“念”了些什么。
22. 阅读本文,激发了同学们对黄河的探究热情。小语同学精心选择了两幅黄河文化的宣传海报。选择你喜欢的一幅,说说其设计内涵。
三、写作(50分)
23. “阅读”是人生中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姿态。你生活中有过哪些让你难忘的“阅读”故事?请选择其中的一次,记录下来吧。题目自拟。
要求:(1)文体不限,言之有物,表达真情实感;(2)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不少于600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五四制)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