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历史部编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第二单元 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4课 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优质课ppt课件
展开一、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四、丝绸之路与两汉对西域的管辖
瓦当是古代中国建筑中覆盖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特指东汉和西汉时期,用以装饰美化和蔽护建筑物檐头的建筑附件。瓦当上刻有文字、图案,也有用四方之神的"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做图案的, 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为瓦当,瓦面上带著有花纹垂挂圆型的挡片。瓦当的图案设计优美,字体行云流水,极富变化,有云头纹、几何形纹、饕餮纹、文字纹、动物纹等,汉代文字瓦当如“长乐未央”、“长生无极”、“千秋万岁”、“延年益寿”等,为精致的艺术品,属于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遗产。
这个汉并瓦当就是为纪念刘邦战胜西楚霸王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制作生产的。这种瓦当还曾出土于汉武帝时修建的建章宫遗址中。
“汉并天下”瓦当出土于陕西西安汉长城
它能告诉我们汉朝的陶制品生产力水平,也能说明汉朝的和平繁荣。中国的瓦当最早起源于西周时期,而“汉并天下”四个字很霸气,不愧为帝王之家。
汉朝 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405年 。
秦末农民起义,刘邦推翻秦后被封为汉王。公元202年,楚汉争霸,刘邦战胜项羽并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崇尚“无为而治”、“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对农民的剥削,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社会经济得到初步恢复。
文景二帝还重视农业,曾多次下令劝课农桑,根据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人员,并给予他们赏赐,以鼓励农民生产。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解百官关心农桑。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了。
汉文帝、汉景帝推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国策,继续施行惠民措施。这一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开创了"文景之治"。
一、基本建成封建社会制度。二、道家思想登入殿堂。三、为汉武盛世打下坚实的基础。四、废除肉刑,推进中国法制、世界法制进步。五、民主政治的初探。
西汉在秦制的基础上,对地方行政制度进行了调整,以郡县制与分封制并行。刘邦称帝之后,铲除了韩信等异姓诸侯王,加大了同姓诸侯王的分封力度。受封的诸侯王有了治国治民的实权,可以自立法令,设置军队,后来甚至威胁到朝廷的统治。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bi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吴、楚等七国反叛。汉景帝命太尉周亚夫率兵平叛,三个月内平定了“七国之乱”。
在政治上,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
推恩令本质是在郡县制的基础上的改进。这项政令要求由以前的各诸侯所管辖的区域只由其长子继承,改为其长子、次子、三子共同继承,形成直属于中央政权的侯国。按照汉制,推恩令下形成的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后来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
汉文帝时,贾谊鉴于淮南王、济北王的谋逆事件,曾在《治安策》中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
此外,汉武帝还加强了中央集权,确立察举制。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兴办太学。教授《诗》《书》《易》等儒家经典。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a.天和人息息相关,皇帝要依天意办事;b.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C.建太学,以儒学教育。
其特点是以儒学为基础,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具有神学倾向。
4、重农抑商,兴修水利
在经济上,铸币权、盐铁管理权归还中央政府,发行五泰铢。重视农业生产,改进农具,推广牛耕,兴修水利,扩大稻麦种植范围。重视水利建设,治理黄河,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农业生产得到空前发展。继续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富商大贾征收重税。
例如:农耕和农具:二牛一人耕;耧(lóu)车;代田法。 汉武帝兴修水利工程,修治黄河。此外,纺织业:使用提花机;冶炼业:使用煤作燃料。
农业的不断发展,人口增加至西汉初的四倍。
在军事上,汉武帝改变汉初以来的和亲政策,对匈奴展开了数十年的军事进攻。其中,年轻的将军卫青、霍去病,都由武帝亲自训练和提拔。卫青、霍去病率兵与匈奴进行的几次大战,使匈奴遭受重创,被迫迁徙漠北。收服北方和河西走廊广大区域,设六郡,此外,还收服了西南夷和百越。汉武帝命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贸易路线。
P-24 人物描写卫青与霍去病
公元9年,外戚王莽篡夺西汉政权,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王莽推行土地制度、奴婢制度和货币改革(王莽改制),终归失败。
公元17、18年先后爆发绿林、赤眉农民大起义,王莽政权被推翻。公元25年西汉皇族刘秀兼并农民起义并取胜称光武帝,建立东汉王朝,建都洛阳。废除王莽时期苛捐杂税,使得农民恢复自由身,出现了“光武中兴”和明帝、章帝时期的安定局面。派班超出使西域,恢复对西域的统治。
东汉中后期,皇帝大多年幼即位,豪强地主残酷压迫和剥削,宦官、外戚交替把持朝政。他们彼此斗争,谋取私利,政治一片黑暗。土地兼并严重,统治者卖官鬻yu爵,搜刮无度,导致广大农民无衣无食,灾害频仍,民不聊生。184年,张角利用自己创立的太平道组织民众,发动了全国规模的黄巾起义,极大地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中国从此进入了长期分裂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刘秀统一天下后息兵养民,经济恢复,社会安宁,史称"光武中兴"。
古丝绸之路是指西汉(前202年-8年)期间,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穿过河西走廊、经过新疆,通往中亚、西亚、欧洲,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课本P-27丝绸之路示意图)
秦汉之际,匈奴势力强大,西域很多小国受其奴役。生活在祁连山的大月氏人,与匈奴作战失败,被迫西迁。为了联络大月氏人夹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于公元前138年出使西域。
正如“丝绸之路”的名称,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在这条逾7000公里的长路上,丝绸与同样原产中国的瓷器一样,成为当时一个东亚强盛文明的象征。各国元首及贵族曾一度以穿着用腓尼基红染过的中国丝绸,家中使用瓷器为富有荣耀的象征。西域特产的葡萄酒经过历史的发展融入到中国的传统酒文化当中。商队从中国主要运出铁器、金器、银器、镜子和其他豪华制品。
“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海上交通线,进行经常性的贸易往来,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海上丝绸之路从福建、广东、广西等地港口出发,沿海岸线南下,经过南半岛、马来半岛,出马六甲海峡,到孟加拉湾沿岸诸国,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
作用: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意义:丝绸之路是一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是连接中国和西方世界的第一座桥梁。通过这条古道,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为中原和西域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开启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随着时代发展,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中国与西方所有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通道的统称。有西汉张骞开通西域的官方通道“西北丝绸之路”;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进入中亚的“草原丝绸之路”;有长安到成都再到印度的山道崎岖的“西南丝绸之路”。
中职部编高教版(2023)第4课 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中职部编高教版(2023)<a href="/ls/tb_c4037300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4课 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教学ppt课件</a>,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二单元主旨,第4课学习目标,“汉并天下”瓦当,人物扫描刘邦,文景之治,汉初的统治,经济政策,疆域辽阔,东北至乐浪,西至葱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历史部编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第4课 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文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中职历史部编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第4课 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文配套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汉武帝时期西汉的强盛,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东汉的兴衰,两汉的文化,导入新课,两汉时间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历史部编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第二单元 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4课 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文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中职历史部编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第二单元 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4课 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文内容课件ppt,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二汉初,文景之治,惩亡秦孤立之败,四西汉的衰亡,两汉的文化,课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