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第12课 明朝的兴亡优质课件ppt
展开一、明朝的建立与统治的巩固
二、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
元朝顺帝末年,黄河暴溢,北决白茅堤、金堤(今河南兰考东北)。沿河州郡先遇水灾,又遭旱灾、瘟疫,灾区人民死者过半。黄河决堤后,冲坏山东盐场,严重影响元朝政府的国库收入。元朝下令修治黄河,从各地征发的十几万民夫聚集在安徽等地。由于劳役繁重,引起民夫不满。北方白莲教首领韩山童及其教友刘福通等决定抓住这一时机,发动武装起义。因起义军头裹红巾,故称"红巾军",又因其烧香聚众,亦称"香军"。在红巾军的影响下,全国各地农民纷起响应,从而拉开了元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加剧,社会矛盾激化。1351年红巾军农民起义爆发,多地义军响应建立政权。其中,朱元璋的势力逐渐强大,消灭各方势力,统一了南方大部分地区。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南京),国号大明。朱元璋就是明太祖。同年,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朱元璋是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是继汉高祖刘邦以来第二位平民出身的君主。他和秦始皇一样,给后世留下了严重的“相貌疑云”。不管他长得丑与帅,他的聪慧、胆识和做出的贡献,是我们毋庸置疑的。
姓名:朱元璋(1328--1398)外号:朱重八职业:皇帝,家庭出身:贫农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主要经历:1328—1344年放牛,1344—1347年做和尚,主要工作:讨饭1347—1352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撞钟1352—1368年造反(这个猛)
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凤阳,家庭困苦,从小给地主放牧牛羊。17岁那年,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出家当和尚。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寺庙被战火烧毁,投奔起义军。由于朱元璋足智多谋,作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他率领队伍南征北战,建立了明朝。
明太祖为了加强皇权,废除了自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并且严令子孙永远不许设立宰相。这一举措对以后五百余年的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1380年(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 明成祖(朱棣)设内阁
原因:宰相废除后,皇帝需要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工作压力成倍增加
性质:“内阁”是常设的秘书咨询机构,官员称为大学士,由皇帝选拔的文官组成,在皇宫内的文渊阁值班,充当秘书。
职责: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批红”。明朝中期,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
材料:明初大案—诛杀胡惟庸
丞相胡惟庸,开国老臣,位高权重。因是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常与朱元璋发生“口角”,朱元璋以“谋反”之罪灭其九族,并借此上朝废除丞相,改革行政机构。 思考朱元璋为什么杀宰相胡惟庸?
宦官:宦官(俗称"太监")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君主及其 家族役使的官员。
原因:明朝宦官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以致出现宦官 专权的局面。
机构:司礼监(内廷宦官机构)
权力:①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 ②负责提督特务机构东厂和锦衣卫,对官民的言行 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开始营建北京城。1420年,皇城建成,次年迁都北京。南京为留都,保留中央机构,形成两京十三布政司的行政格局。
④ 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体制
中央置中书省统六部掌行政,御史台掌监察,以大都督府掌军事(相当于元朝枢密院),地方置行省。洪武九年(1376),改行省之名为承宣布政使司。明朝分全国为北京、南京和十三个承 宣布政使司,俗称十三省。地方还设立了掌军事的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和掌司法监察的提刑按察使司,与承宣布政使司合称都、布、按“三司”。三者互不统属,直接面对中央。布政使司之下基本上是以府统县,州则分直属于布政使 的直隶州和隶于府的属州。
明朝在边疆和民族地区保留元朝建立的土司制度。设立乌思藏都指挥使司管理西藏军民事务,设立哈密卫等管理西域。这些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的建立和实施,稳固了明朝的统治。
在中央,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目的),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胡惟庸我是最后一个丞相
思考:行省制度始于什么朝代?丞相设立于什么朝代?
目的:为巩固统治 措施:废丞相,权分六部;废行省,设“三司”。分封皇子,监控地方。
原因: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
为分散兵权(目的),朱元璋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作用)。
朱元璋还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目的:监视臣民。特点: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
东厂,明成祖在北京东厂胡同成立的特务机构,由宦官负责,权力在锦衣卫之上。
在七次航行中,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福州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 ,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远洋航海活动。然而,关于郑和船队的航海目的、航行范围等史实以及对七次航行的评价,仍存在争议。
郑和下西洋的远洋航海活动,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的联系,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十四世纪初叶,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封建诸侯割据,互相攻战,争权夺利。在战争中失败了的一些南朝封建主,就组织武士、商人和浪人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劫烧杀的海盗活动,历史上称之为"倭寇"。
明初开始,倭寇对中国沿海进行侵扰,从辽东、山东到广东漫长的海岸线上,岛寇倭夷,到处剽掠,沿海居民深受其害。嘉靖四十年,倭寇焚掠浙东,戚继光率军在龙山大败倭寇。继之在台州地,扫平浙东。次年率 6000 精兵援闽,捣破倭寇在横屿(今宁德东北)的老巢。嘉靖四十二年再援福建,升总兵官,与刘显、俞大猷分三路进攻平海卫(兴化城东),"斩级二千二百"。次年春,相继败倭于仙游城下,福建倭患遂平。嘉靖四十四年又与俞大猷会师,歼灭广东的倭寇。东南沿海倭患完全解除。倭患平息后,明朝恢复了正常的海外贸易。
三、张居正改革 P-82
张居正: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yi钧开创了“万历新政”。
张居正改革:是在明神宗时期,内阁首辅张居正为挽救明王朝,缓和社会矛盾,在政治、经济、国防等各方面进行的一场变法革新运动。
他针对当时的官场情况,大力打击庸官,制定考成法,用于考核官员的业绩水平,淘汰了一大批不称职水平差的官员,同时加强中央集权,强化内阁的权力,使地方到中央都能有效的贯彻他颁布的命令,使大明朝的吏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官员为官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可以说官员的称职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
明神宗朱翊钧,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垕第三子。隆庆六年(1572年),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朱翊钧在位初之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亲政后,励精图治、生活节俭,有勤勉明君之风范,开创了“万历中兴”局面。期间主持了著名的“万历三大征”,巩固了汉家疆土。
执政后期荒于政事,因无像张居正的人可以督导、国本之争等问题而倦于朝政,自此不上朝,国家运转几乎停摆,强征矿税亦是在位期间被称为一大诟病,使大明王朝逐渐走向衰亡。
1592年,日本已逐渐由纷争割据走向统一,后来,日本关白(宰相)丰臣秀吉战胜其它诸侯,完成了日本的统一,为了满足封建主和商人的要求,丰臣秀吉积极从事海外扩张,发动侵朝战争,并借朝鲜为跳板,企图侵略明朝。明朝派出总兵李如松等将领率军入朝抗击日军,收复汉城。1597年日本再次纠集14万军队入侵,被明朝和朝鲜击败。次年,丰臣秀吉病死。
2、经济上打击地主经济
张居正之前的大明朝土地兼并很严重,张居正针对大地主大量兼并土地的情况,他在全国范围内全面丈量土地,并且实行大名鼎鼎的“一条鞭法”,这是我国赋税制度上的又一大创新,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可以说促进了大明朝的税收水平,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助推明朝的商品经济发展,同时打击了地主豪绅抢占土地的势头,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催生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萌芽。同时也使大明朝的税收大大增加,有利的充实了国库,使国家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张居正时期他重用戚继光,安排他守长城,同时修建防御工事,有利于抵挡鞑靼人入侵,同时还在东南沿海打造战船,防止倭寇的骚扰,在张居正改革的这十年间,大明王朝基本上是国泰民安,而且基本上肃清了多年以来一直困扰明王朝的“南倭北虏”的边患,这是值得我们去给他点赞的。他从政治经济军事这几个方面出发,挽救了大明朝,给大明朝续命。
综上:张居正改革是有贡献的,他的贡献不可泯灭,他的改革使大明朝国力强盛,万国来朝。
四、明朝的衰亡 P-82
“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其石名青叶,少食辄饱,不数日则腹胀下坠而死……民有不甘于食石而死者,始相聚为盗,而一二稍有积贮之民遂为所劫,而抢掠无遗矣”。 ——马懋才《备陈大饥疏》
从马懋才的奏折可以看出受灾的农民处于什么状况?
陕西北部连年大旱,饥民遍野,农民只得吃蓬草、树皮、石块充饥。
不甘于饿死的人,聚众为盗,抢掠他人。
天灾:大旱不断,流民四起
①明代中后期,皇帝大多沉迷享乐,疏于朝政。如右表②皇室内部勾心斗角,纷争不已。③大臣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顾宪成,为东林党的创始人。东林党争爆发,被魏忠贤阉党削官。
魏忠贤,“阉党”首脑,权倾朝野,人称“九千岁”。
他们(东林党)可以在明主的统治下做出一些好事,但在昏君主宰政权时,除了攻击奸党外,再无其他能耐。 ——陈辽《东林党新论》
官员结党营私,争权夺利,宦官专权,统治黑暗
南京一带有的豪富之家占地7万顷
一次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顷计,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
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1/3
①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②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政治腐败是明朝衰亡的根源;土地兼并严重是政治腐败的必然结果;是农业生产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最终导致社会动荡,经济衰败。
3、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起义原因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赋税苛重。(根本原因)②天灾导致农民无以为生,纷纷发动起义,反抗朝廷的统治。(当时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摧征如故。灾难深重的广大农民再也无法忍受下去)(直接原因)
“闯王”李自成陕北起义
1644年,攻入北京,崇祯自缢,明朝276年的统治结束。
1643年,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1)口号:“均田免赋”
措施: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李自成出身于陕西米脂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童年给地主放羊,长大后当过兵。陕西爆发农民起义后,他投奔起义军。由于他英勇善战,被称为“闯将”。后来他成为起义队伍的领袖,人称“李闯王”。
当时流行着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
(1)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2)起义军军纪严明,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3)李自成的政策与明政府政治的腐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中职历史部编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第六单元 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与封建统治危机第12课 明朝的兴亡课堂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中职历史部编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第六单元 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与封建统治危机第12课 明朝的兴亡课堂教学课件ppt,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个人简历,一废除宰相制度,二设立内阁,内阁票拟权,明内阁政治地位演变图,内阁与宰相的异同,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三宦官专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历史部编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第12课 明朝的兴亡示范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中职历史部编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第12课 明朝的兴亡示范课课件ppt,共1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建立内阁,新石器时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历史部编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第12课 明朝的兴亡精品课件ppt: 这是一份中职历史部编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第12课 明朝的兴亡精品课件ppt,文件包含第12课明朝的兴亡课件-中职专用《中国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pptx、第12课明朝的兴亡教学设计-中职专用《中国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docx、第12课明朝的兴亡练习含解析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