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七上第7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七上第7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01
    七上第7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02
    七上第7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03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7课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7课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老子和《道德经》,孔子和儒家学说,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材分析
    《百家争鸣》是第二单元第7课,是历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涵盖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文化的繁荣景象。这一时期,由于社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引发了广泛的思想和文化变革,形成了后世所称的“百家争鸣”局面。诸子百家中,以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最为著名,他们的思想观点对中国古代乃至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学目标
    1.了解老子及其思想主张,知道孔子的思想主张及其教育成就。(史料实证)
    2.知道各学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培养社会责任感。(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3.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及其历史影响,认识社会变革与思想发展的关系。(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孔子和儒家学说。
    教学难点:
    难点:理解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其影响。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班级优化大师;视频、导学案
    (二)教学方法
    利用文字资料和视频资料,小组讨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教师成为课堂的促进者和帮助者。
    问题式教学:教师设计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先自主学习。教师出示相关材料,小组合作探究,组长带领学生梳理本课的学习思路,。
    情境式教学: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课堂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利用课本导言的《老子见孔子画像石拓片》导入
    利用课本导言,创设情境,营造课堂氛围,引入本节课课题。




    一、老子和《道德经》
    任务一:阅读课本,填写下列表格。
    任务二:研读《老子》的言论,说说具体蕴含了老子的哪些主张?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①对立双方,相互转化,朴素辩证法
    ②政治思想:无为而治
    ③哲学思想:道为核心,顺应自然
    ④安于柔弱的地位,主张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任务一:阅读课本,填写下列表格。
    2.孔子的思想主张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子贡问仁。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1)核心思想:仁
    ①具有爱心和同情心;
    ②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材料: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其之。”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2)政治主张:提出“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
    2.教育主张
    孔子学生
    出身
    子贡、冉有
    商人
    孟懿子、司马耕、南宫敬叔
    贵族
    子路、伯牛、颜回
    平民
    颜涿聚
    大盗

    孔子创办私学
    (3)教育理念:
    ①主张有教无类,创办私学
    ②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教师过渡: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 ,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材料:198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1985年美国出版了《人民年鉴手册》列出世界十大思想家,孔子便被列为十大思想家之首。
    1988年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发表联合宣言呼吁:“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意义: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对古代政治与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三、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知识拓展:
    战国时期学术思想进一步活跃发展,形成不同的学派……
    诸子百家:“诸子”的“子”,是先秦时期的一种尊称。到春秋末“子”尊称著名的学者和老师。到战国时期,“子”成为一般学者的尊称。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1.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原因有哪些?
    ①政治: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士阶层崛起;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②经济: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使社会生产力发展;
    ③思想:私学兴起,为学术繁荣提供了阵地;学术思想活跃。
    2.主要学派及思想主张:
    阅读课本,填写下列表格。
    任务:3.研读材料,阅读教材,归纳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意义。
    材料: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念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志的理论武器。他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世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意义: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制作老子人物小卡片,学会提取有效历史信息
    研读老子名言,感悟理解其中蕴含的主张
    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学会运用唯物史观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理解这一现象。落实唯物史观核心素养
    研读史料,阅读教材,总结孔子的教育主张,理解其对后世教育的影响
    通过概念阐释、材料研读,理解和认知各派学说的主要观点;通过观点比较和阶级分析法,掌握各派学说观点的差异及其阶级立场;通过表格归纳,整合知识结构;通过选择一家观点批驳其他观点,学会运用知识进行驳论和论证的能力。落实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联系生活,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培养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的意识;学习诸子先贤们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的崇高抱负和理想。
    随堂练习

    1.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意思是百姓之所以难以治理,恰是因为统治者“有为”。这体现的是( C )
    A.法家的“法治”思想 B.儒家的“仁政”思想
    C.道家的“无为”思想 D.墨家的“非攻”思想
    2.为了落实“双减”政策,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某校要求作业设计要体现个性化特征,这一举措与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的主张相似的是( C )
    A.“仁者爱人” B.创办私学
    C.“有教无类”,提出要因材施教 D.以德治国
    3.网上有这样一则“段子”:平时学习不努力,考前又不听圣人“温故而知新”的教诲,他怎么会保佑你及格呢?材料中的“圣人”是指( B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荀子
    4.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B )
    A.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B.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C.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D.出现了儒、道、佛并立局面
    课堂限时练,考察基础知识的掌握,材料题分析与知识运用能力。
    板书设计
    通过思维导图,再次熟悉基础知识,加强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认识。
    相关教案

    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夏商周期时期:奴隶制度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a href="/ls/tb_c404966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二单元 夏商周期时期:奴隶制度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教案设计</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a href="/ls/tb_c404966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设计</a>,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商朝的统治,西周的兴衰,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a href="/ls/tb_c404965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教学设计</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农业的繁荣,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