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同步备课(课件+教案+学案+同步测试)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整体感知,新课教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历史课程标准》要求: 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学习目标
本课共三个子目,即:“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和“瓜分中国狂潮”,主要讲述了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过程及影响。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侵华进入以“资本输出”和“瓜分”中国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中国半殖民化的程度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此后,实业救国、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各种救亡图存的抗争活动迅速高涨,中华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甲午中日战争无疑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
知道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时间、背景、过程和影响,了解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表现,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运用史料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影响,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对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通过本课学习,感悟左宝贵、左宗棠、丁汝昌等,挽救民族危亡反对外来侵略的反抗斗争精神。(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重点难点
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门户开放”的实质和影响。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的学习对象是初二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学生显著的心理特征表现为知识面较广,个性普遍突出,因此,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对于刚进入初二的学生对自主学习还不大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另外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本课要提供大量学生感兴趣的资料,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甲午中日战争相关视频,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本课。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出甲午中日战争来进入本课。
【整体感知】
【解读课标 明确目标 培育素养】
【新课教学】
【壹】 甲午中日战争
问题探究1:甲午中日战争是怎样爆发的?(背景)
材料一:
材料二: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史料分析出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制定对外侵略的“大陆政策”,进而分析出日本发动战争是蓄谋已久,而朝鲜东学党起义给日本发动战争提供了契机,成为导火索,学生研读史料,独立思考,完成归纳总结,提高学生分析阅读归纳问题能力,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过渡:以此为借口日本于1894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问题探究2:甲午中日战争的进程如何?(经过)
阅读课本,结合地图,梳理甲午中日战争主要战役,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以及教材内容梳理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了解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通过时间事件梳理,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
素养提升:历史细节——甲午中日战争战争众生相
(设计意图)展示甲午中日战争过程中的民族英雄,学习左宝贵、邓世昌、徐邦道、丁汝昌抗敌事迹,感悟英雄英勇顽强、不畏牺牲、勇于反抗外来侵略、斗争到底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感悟英雄事迹,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
知识延伸:甲午中日战争中,涌现出许多奋勇杀敌的爱国官兵,也拥有近代化的海军力量,为什么还以清政府失败而告终?
材料二:1888年开始,慈禧太后又花费巨款,甚至挪用海军经费公开大规模整修颐和园……自1888年以后,海军就没有再增添一舰。
——吴杰章《中国近代海军史》
材料三:明治天皇于1887年谕令:“朕以为在建国事务中,加强海防是一日也不可放松的事情……兹决定从国库中提取30万日元,聊以资助,望诸大臣深明朕意。”
——外山三郎《日本海军史》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①双方军事实力差距;②清政府消极防御,避战求和;③清政府统治腐败(根本原因)④日本蓄谋已久,重视海军建设,战事准备充分。
(设计意图)学生史料分析讨论归纳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加深对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
过渡:1895年,清政府代表李鸿章和日本代表伊藤博文在马关议和,双方签订《马关条约》。
【贰】《马关条约》的签订
问题探究:《马关条约》内容有哪些?这些条款分别有哪些危害?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地图以及教材,自主阅读课本,梳理归纳《马关条约》内容以及各个条款带来的危害,进而分析出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所产生的危害是最大的,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而联系现实,分析今天中国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的不同,通过分析归纳,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
问题探究:对比前几次不平等条约,分析《马关条约》的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割地、赔款、开放港口、其他等方面的比较,总结出《马关条约》割地增多、赔款增加、深入腹地、新增设厂,进而得出《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并通过史料分析出甲午中日战争后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
问题探究: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事由:三国干涉还辽
(设计意图)图文史料分析三国干涉还辽,了解三国干涉还辽的实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
过渡: 以三国干涉还辽为契机,各国列强掀起了抢夺权利、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的狂潮(手段)。
(设计意图)图文史料分析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表现,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
过渡: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正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顾及侵略中国。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问题探究:门户开放政策的内容和实质
(设计意图)结合图文史料分析门户开发政策的内容和实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
拓展延伸:中国经过30多年的洋务运动,却在甲午战争中惨败给了日本。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的出路在哪里?
(设计意图)结合前后知识,分析面对空前的民族危机,中国的出路,进而分析出,甲午中日战争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决心,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的历史核心素养。
课堂总结
作业设计
从两次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列强都是从海上开始入侵中国的。中国放弃和丧失了制海权,是导致战争失败的主要战略原因,也为后人提供了前车之鉴。请同学们说说加强海洋防卫的重要性。板书设计
壹 甲午中日战争
贰 《马关条约》的签订
叁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课后评价及教学反思
一堂好的历史课首先要让学生爱听,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去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对人的教育。新课程理念提倡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这节课我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本课难在教学方法难以突破,易在学生对这段历史比较感兴趣也比较熟悉。本节课将结合邓世昌等民族英雄突出情感价值观教育。并通过谈话、探索、体验等多种教学方式,创设历史情境,调动学生参与课党积极性、主动性。
这课我主要做了三方面努力: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打破传统对《马关条约》内容和影响重新设计、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同时,也对我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由于木课内容繁多,在个别教学环节上处理不得当。如没有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在对新教材的把握上还有所欠缺。同时,课堂之上师生互动没能自始至终的进行,虎头蛇尾,在课堂后半部分整体氛围略显沉闷。在部分教学环节问题的设置上没能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讲的太多,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导致自主探究学习的目标未能完全达成。
通过课堂实践,真切体会到了反思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指导,对教师成长至关重要。经验+反思=成长。希望自己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积极探索,做一个“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材料一: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兵力对比表
项目
军舰
平均航速
总吨位
总兵力
火炮/速射炮
中
10艘
15.5海里
31366吨
2000余人
173/0
日
12艘
16.4海里
40849吨
3500余人
268/97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新课探究,板书设计,课后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