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地球的公转(教学课件)——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6075626/0-172393468672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3地球的公转(教学课件)——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6075626/0-172393468676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3地球的公转(教学课件)——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6075626/0-172393468678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3地球的公转(教学课件)——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4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6075626/0-1723934686823/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3地球的公转(教学课件)——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5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6075626/0-1723934686854/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3地球的公转(教学课件)——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6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6075626/0-1723934686875/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3地球的公转(教学课件)——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7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6075626/0-1723934686891/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3地球的公转(教学课件)——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8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6075626/0-1723934686921/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2024)七年级上册课件
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二章 地球的运动及其影响第三节 地球的公转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二章 地球的运动及其影响第三节 地球的公转教学课件ppt,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四季更替,地球上的五带,公转的重要特征,演示地球公转,实践活动,昼夜更替,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昼夜长短变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每天伴着日出而升起,随着日落而降下。上面是2023年四个日期的升旗时间。
一年之中,天安门广场的升旗时间 为何有所不同?
通过观察地球公转运动的模型或视频资料,以及进行相关的模拟实验(如模拟昼夜长短变化、季节更替等),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地球的公转运动,增强对地理现象的理解和感知。学生可以参与制作地球公转运动的模型或教具,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地球公转运动的理解。在观察、实验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或困惑。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并验证假设等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地球的公转运动不仅涉及地理学知识,还与天文学、物理学等学科密切相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这些学科的知识,对地球的公转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解。系统分析问题的能力:转运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包括公转方向、周期、轨道形状等多个要素。学生需要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将这些要素联系起来,形成对地球公转运动的整体认识。
通过学习地球的公转运动,学生能够理解季节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等现象,认识到这些自然现象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影响。这有助于学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促进人地关系的和谐。地球公转引起的气候变化和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提醒我们要关注全球环境问题,推动可持续发展。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地球的公转,增强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
通过学习地球的公转运动,学生可以建立起地球作为一个三维空间实体的概念,理解不同地区之间的地理关系。这有助于学生形成地理空间观念,为后续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地球的公转运动导致不同地区的气候、植被、生物等存在差异。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地球的公转,理解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和表现形式,增强对区域差异的认识。
地球总是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而且地轴的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约成66.5°的夹角
1.在教室内辨别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在桌面上正确摆放三球仪。2.在三球仪上指出地球的南北 两极、地轴和赤道。3.利用三球仪演示地球公转,说出公转的方向、周期,观察公转过程中地球的姿势。 4.说出二分二至的大致时间,指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观察二分二至时太阳光照情况。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
夏至日(3月21日前后)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是,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移至23°26′N时为夏至日(6月21日前后),然后太阳直射点又向南移,移至赤道时为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再向南移至23°26′S时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之后太阳直射点再一次向北移动,周而复始。
太阳直射点在23°26′N和23°26′S之间来回移动,这样23°26′N和23°26′S就成了太阳垂直照射位置“回归”的界线,所以把它们称为回归线。
极昼和极夜是南北极及其附近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称为极昼;一天24小时都是黑夜,称为极夜。66°34′S、66°34′N是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所以把这两条纬线称为极圈,66°34′S成为南极圈,66°34′N称为北极圈。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地球公转示意(图中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而言)
北半球昼长夜短,昼变长,夜变短,北极地区极昼范围扩大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北半球昼长夜短,昼变短,夜变长,北极地区极昼范围缩小
北半球昼短夜长,昼变短,夜变长,北极地区极夜范围扩大
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北半球昼短夜长,昼变长,夜变短,北极地区极夜范围缩小大
春分→夏至→秋分(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昼长夜短;秋分→冬至→春分(北半球冬半年),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春分→夏至,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夏至→秋分→冬至北半球昼变短,也边长
“点北北昼长,点南南昼长。”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往北昼夜长,直至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过程,就是北半球白昼变长的过程。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往南昼夜长,直至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的过程,就是南半球白昼变长的过程。
四季更替(以北半球为例)
四季划分(以北半球为例)
夏至日前后的6、7、8月三个月,正午太阳高大,白昼时间长,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多,形成夏季。
冬至日前后的12、1、2月三个月,正午太阳高小,白昼时间短,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少,形成冬季。
春分日前后的3、4、5月三个月和秋分日前后的9、10、11月三个月,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比夏季少,比冬季多,分别形成春季和秋季。
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相反。当北半球是冬季时,南半球是夏季;当北半球是春季时,南半球是秋季。
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叫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最大,为90°。
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正午时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一年中由于太阳高度不同,北半球楼房的影子长短不同,冬季时太阳高度小,楼房的的影子长,同时南侧的楼房比北侧的高,因此挡住了北侧楼房的阳光。
季节变化: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冬季小,夏季大。
一天中不同时间,各地太阳高度的变化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一年中,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一年之中,不同纬度地带获得太阳光热有多有少,冷热就有差别。
划分依据: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这里是寒带地区,有 极昼或极夜现象,地面获 得的热量最少,气候终年寒冷。
这里是温带地区,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这里是热带地区,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热量最多,气候终年炎热。
地球五带与低、中、高纬度地区范围的比较
温馨提示:热带都属于低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都属于温带;寒带都属于高纬度地区。
能力提升: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绕转中心,并能够解释其所产生的季节变换与热量差异现象。能够结合当地季节变换、昼夜长短变化等实例,说明其与地球公转的关系;能够利用地球上的五带图说出五带划分的界线,并能够举例说明各带的特点。
元旦,即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是公历新一年的第一天。元,谓“首”;旦,谓“日”;“元旦”意即“首日”。“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但其含义已经沿用4000多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024年元旦期间,地球运行至图中的( )A.①和②之间B.②和③之间C.③和④之间D.④和①之间
解析:2024年元旦是1月1日,这天在北半球冬至日④(12月22日前后)到春分日①(3月21日前后)之间,此期间地球运行至图中的④和①之间。故选D。
2.2024年元旦期间,我们的祖国——中国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A.昼短夜长B.昼长夜短C.昼夜等长D.出现极夜现象
解析:我国位于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故选A。
3.全球昼夜等长的时刻,地球运行至图中的( )A.①或②B.②或③C.①或③D.③或④
解析: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地球运行至图中的①或③位置。故选C。
下图示意地球的昼与夜,在图上标注了模拟算出的某年1月1日我国四地迎来第一缕阳光的北京时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最早迎来该年第一缕阳光的是( )A.抚远B.北京C.台州D.海马滩
解析:抚远迎来第一缕阳光的时间是6:52,北京迎来第一缕阳光的时间是7:36,台州迎来第一缕阳光的时间是6:45,海马滩迎来第一缕阳光的时间是6:27,所以最早迎来该年第一缕阳光的是海马滩。故选D。
5.以下与1月1日最接近的节气是( )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
解析:北半球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夏至日为6月21日前后,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故与1月1日最接近的节气是冬至。故选D。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商务星球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四章 地球表层的基础自然要素第二节 海陆变迁教学ppt课件,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核心素养,本节知识结构,海陆变迁,大陆漂移,板块运动,海陆变迁的原因,海陆变迁的例证,探究活动,知识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三节 太空探索教学课件ppt,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太空探索,太空探索历程,探月工程,火星探测,空间站建设,PART01,太空探索的历程,天文观测,PART02,PART0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二节 地球的形态教学课件ppt,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PART01,地球的形状,知识拓展,PART02,地球的大小,PART03,地球的圈层结构,上地幔,下地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