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展开一、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0.0 分)
1. 默写。
(1) 诗歌是表达情感的载体。《关雎》中表达文静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配偶的诗句是 “ — , — ”;《蒹葭》中描绘成语“秋水伊人”意境的句子是“ — , —
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勉励友人收起眼泪,趁青春年少,奋发有为的句子是
(2) 古代诗歌有许多描绘水的诗文,如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承相》中借“ — ,
”;王
”
“
,
”
。
两句,写出了烟波浩渺、水天合一的宏伟气象;《小石潭记》中的“ — , — ”借鱼儿
自由游弋来侧面表现水的清澈见底。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39.0 分)
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老井
刘 强
①旅居异乡,常常怀念故乡, 尤其是老井。 每次返乡, 必定会去看看村里的两口老井,
那是故乡水汪汪的眼睛。
②故乡仅存的两口老井已经严重淤塞,残破不堪,就像两只伤残的眼睛,完全没有童年 时的明净、清澈。故乡仿佛已经老去,曾经明亮的眸子已经凹陷、干瘪、浑浊,甚至即将失
明。
③这两口老井何时挖掘的, 只有村子里最年长的老人才能大致说出它的身世。我们只知 道它像一位德高望重的乡贤,一生都在为全村的父老乡亲奉献深沉的爱,取之不尽,用之不 竭。那些一层一层砌起的青砖,长满绿苔,仍然清晰可见曲迂回环的花纹,这是哪个时代的 青砖,未有考证。井沿井栏是方块条石, 所凿纹脉错落有致,仿佛是古往今来的时光刻度,
是寒暑交替的年轮印迹。
④童年里的老井是全村的恩人, 无私地哺育着全村居民。每天清晨,彻夜未眠的老井已 经为各家各户准备好了甘甜的清液,挑水的担子络绎不绝,你来我往,每家的水缸很快就被
蓄满,然后炊烟四起, 粥饭溢香。
⑤夏天, 它提供清凉沁脾的甘泉,让荷锄归来、 挥汗如雨的村民,痛快地喝上一瓢,顿
时暑气全消,疲劳减退。冬天, 它绝不与冰雪为伍,秉持着不变的体温对抗严寒,吐着白气,
给人们带来温和。在干旱年月,老井还承担着浇灌庄稼的职责,解救干渴的土地。
⑥记得那一年夏天,重病在床的父亲忽然吩咐我去打一罐井水。当我把新鲜清凉的井水 打回来后, 父亲捧起竹罐, 大口“咕咚咕咚”地一饮而尽。母亲知道后, 把我狠狠骂了一顿, 因为那时候的父亲已经病危,身体已经极度虚弱,根本不能喝生冷的井水。多年以后,我似
乎明白了父亲为什么在弥留之际还想喝一口老井水,那是对故土最后的眷恋。
⑦时代不断向前发展,压水并进入了村民们的庭院,这种吸取式抽水机让人们吃水用水 足不出户,更加方便。十多年前,自来水连通了千家万户, 只要拧一下水龙头就能用上干净 卫生的水, 改善了人们的吃水条件,提高了人们的健康水平。而那几口老井, 逐渐地淡出人 们的视线,几乎被遗忘,失去了过去的灵气。有的甚至被废弃填埋,永远深藏于故乡的黄土
地。
⑧这次归乡,我分别来到仅存的两口老井前, 它还是静默地嵌在村子边缘,里面斜插着 树枝竹竿,水面漂浮着各种杂物,它黯然的瞳孔已映射不出一个游子归来的面容。我趴下对 它喊了声“喂”, 它只能短促地回应我, 像是沉重的呻吟。我抚摸着斑驳的井沿,那深浅不
一的勒痕,像是永远的疼痛。我知道, 它们病了, 再也没有那深邃、 明亮的眼神。
⑨我站起身, 瞥了一下村子,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 充满浓郁的现代气息。可故乡的老
井就像已经忘记哭泣的眼睛,只能将一泓浑浊的泪水深藏。或许,老井知道它们已完成了使
命,在垂暮的年华里默默回望无悔的一生,最终有一天它们会失明, 直至安然地闭上眼睛。
(选自《商丘日报》2022 年 12 月 9 日)
(1) 下面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开篇点题,语言质朴,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B.文中插入病危的父亲不忘喝一口老井水的情节,体现父亲对家乡的眷念。
C.而今的老井树竹斜插、杂物漂浮,暗示村民们抛弃老井时的绝情。
D. “老井”这个题目,既点明写作对象,又成了全文的线索。
(2) 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特点 作用或命运
童年的老井 热闹(络绎不绝) ② 恩泽村民(作用)
眼前的老井 ① 干瘪、浑浊 ③ (命运)
(3) 作者说: “童年里的老井是全村的恩人。”请简要概括其原因。
(4)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文字。
我趴下对它喊了声“喂”,它只能短促地回应我,像是沉重的呻吟。
(5) 文章以“老井”为题,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充满现代气息的水龙头和楼房?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刚刚过去的 2022 年,我国天气气候特征明显,出现了多个‘最’。”中国 气象局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肖潺在盘点 2022 年全国天气气候特征
时说。
气温方面,肖潺介绍, 2022 年全国平均高温日数(16.4 天)为 1961 年以来历史最多;全
国平均气温 10.5C,较常年偏高约 0.6C,为 1961 年以来仅次于 2021 年的历史次高。甘肃、
湖北、四川和新疆 4 个省(区)的平均气温均为 1961 年以来历史最高。
据介绍, 2022 年全国平均降水量 606.1毫米,较常年偏少 5.0%,为 2012 年以来最少。
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全国有 11 个省(区、 市)降水量较常年偏多, 其中, 吉林降水量(偏多
35%)为 1961 年以来历史最多, 辽宁降水量(偏多 39%)为第三多; 有 20 个省(区、 市)
降水量较常年偏少。
(选自《科技日报)2023 年 1 月 10 日, 有删改)
材料二:“帮助广大农民从“靠天吃饭 ’到‘知天而作’。 ”有近 40 年气象工作经历的
詹丰兴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加强高标准农田气象保障服务的提案》 。
农业与气象自古密不可分,农民常说种地是“靠天吃饭”的行当。在詹丰兴看来,“收 成的好坏不只‘事在天’, 更要‘谋事在人’, 其中科技助力是关键。”他建议,补齐精细
化气象服务这块短板,用好覆盖乡镇的气象观测站网,有效提升气象助力粮食生产能力。
对农民来说, 产量是硬指标。如何提升产量?“过去靠‘ 口口相传’的经验,而现在可 运用科技让农民按照‘标准’来种地。”詹丰兴向记者介绍了他所就职的省气象局主导研发 的早稻早播技术,“早在 2015 年就启动可行性分析, 在室内试验、大田试验和多点示范跟踪 调查的基础上, 逐步建立了气象服务指标和业务规范,总结提出双季早稻早播早育气象适用
技术。”
去年春耕春播期间,省气象局联合省农业农村厅面向全省 83 个县 93 个示范点开展早稻 早播气象适用技术示范推广。“示范点平均亩产较正常播期田块增产 6.4%,每亩可增收 88.8
元。”詹丰兴告诉记者,全省示范面积超 60 万亩,现场测产显示,增产增效明显。
(选自“人民政协网 ”2023 年 1 月 13 日, 有删改)
材料三: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就是气象灾害来临前最重要的警示灯。
有哪些气象灾害预警?我们从何处获取预警信息?今天,我们带您探秘气象灾害预警及
其背后的故事。
目前,中央气象台根据中国气象局授权发布有 14 类气象灾害预警。近五年,国家预警信 息发布中心平均每年发布 19.5 万条气象预警信息,暴雨、大雾、高温是这五年间发布最多的 气象灾害预警。还包括部分寒潮与霜冻预警。 2007 年中国气象局制定了《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及防御指南》,并不断修订完善,从 2007 年到 2018 年气象灾害预警类型多次更新。
公众如何获取预警信息?便捷、高效、广覆盖的信息获取渠道是“早行动”的前提条件 之一。数据显示,手机短信、广播、电视、互联网或智能终端,都是公众获取预警信息的便
捷渠道。在多渠道发布手段的配合下,预警的公众综合覆盖率可达到 92.7%。
《全国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强化气象灾害全天候、高精度的综合立体监测, 提升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精准度,延长气象灾害预见期。在“十三五”时期,24 小时暴雨预警 信号准确率为 89%,“十四五”目标为提升至 92%;强对流天气预警提前量从 38 分钟,提 升至 45 分钟; 台风路径预报 24 小时误差,由 70 公里缩小至 65 公里。未来,气象灾害预警
将着力提升暴雨、局地突发强对流预警准确率提前量和精细化水平。
(选自 “新华社新媒体 ”2022 年 3 月 23 日,有删改)
(1) 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22 年的全国平均高温日数为 1961 年以来历史最多, 全国平均气温也达到了 1961 年以来
历史最高。
B.2022 年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少,但降水空间分布不均,有 11 个省(区、市)降水量较
常年偏多。
C.利用精细化气象服务,可以改变农民“靠天吃饭”的现状,助力粮食增产,促进农民增收。 D.我国正在强化气象灾害全天候高精度的综合立体监测,使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精准度进一步
提高。
(2) 材料一的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
(3) 结合材料三, 说说我国“气象灾害预警”有哪些特点。
(4) 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 针对 2022 年我国气温、 降水异常等现象, 为我国的气象工作者
提两条应对建议。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6.0 分)
4.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 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 乃大惊, 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 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
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山中问答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①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①窅(yǎ)然:指幽深遥远的样子。
(1)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才通人
②便要还家
③无论魏晋
④问余何意栖碧山
(2)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 《桃花源记》 (节选) 和《山中问答》分别描写了怎样的美景? 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四、作文(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5.0 分)
5.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 按要求作文。
《社戏》中一群小伙伴度过了美好难忘的一天,《安塞腰鼓》里敲响的腰鼓是震撼的一天……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 中写道:“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遇到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
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 ”
我们一定也有这样的一天,那天从早到晚的真切体验和独特感受都值得我们记忆。请以“一
天”为题,联系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
(2)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3)不少于 600 字。
五、其他(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25.0 分)
6. 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问题。
本来呢,从前私塾里,学生入学,是从“四书”读起的。这是那些时代的小学教科书;而且 是统一的标准的小学教科书,因为没有不用的。那时先生不讲解,只让学生背诵,不但得背 正文, 而且得背朱熹的小注。只要囫囵吞枣地念, 囫囵吞枣地背; 不懂不要紧, 将来用得着, 自然会懂的。怎么说将来用得着?那些时候行科举制度。科举是一种竞争的考试制度,考试 的主要科目是八股文,题目都出在“四书”里,而且是朱注的“四书”里。科举分几级,考 中的得着种种出身或资格,凭着这种资格可以建功立业,也可以升官发财;作好作 dǎi,都得 先弄个资格到手。科举几乎是当时读书人惟一的出路。每个学生都先读“四书”,而且读的
是朱注, 便是这个 yuán 故。
(1)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私塾
②囫囵 吞枣
③作好作 dǎi
④yuán 故
(2) 下列词语中与“背诵”的词性相同的一项是
A.领域
B.美丽
C.大约
D.撺掇
(3) 以上文段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 中的《“四书”第七》 ,“四书”指的是《 》
《中庸》《论语》《 》。
(4) 《“四书”第七》 中提到, 《论语》 中蕴含着“君子 ”“仁”“时习 ”“择善 ”等可以让 读者终身受用的学习做人或做学问的道理。请结合《论语》 中的一个句子,谈谈你对其中蕴
含的做学问或做人的道理的体会。
7. 学校举办“低碳生活,保护环境 ”综合实践活动,全校师生积极参加。
(1) 调查组的同学在校内外发放 1000 份关于“不同人群对低碳生活的认识和行为”的调查问 卷,制作了下面的结果统计图。请你任选一个角度,用“因为……所以……”句式,谈谈你
对统计结果的感受。
认识和行为数据不同
人群
认同低碳理念
低碳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习惯
初中学生
85%
65%
50%
上班人员
75%
70%
65%
退休老人
50%
85%
90%
(2) 文学组的同学搜集到下面一则材料,请完成相关问题。
古有愚公移山, 今有“六老汉”治沙。 38 年前, 宁夏古浪县土门镇的六个老汉, 在一份承包 治理沙漠的合同上按下了鲜红的指印。 38 年来,三代治沙人接力治沙,在祖国大西北广袤的 大地上,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演绎着三代“愚公”矢志不移的治沙传
奇。他们累计治沙造林 21.7 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 37.6 万亩, 把黄色荒漠变成了葱茏绿洲,
使不毛之地焕发出盎然生机。 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
造林先进群体“时代楷模”。
①下面是根据材料写的一副对联。依次在下面横线处填入合适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
上联:缚住 , 铭刻峥嵘岁月
下联:铺开绿锦,六老汉书写
A.苍龙 古浪县
B.黄龙 八步沙
C.黄龙 古浪县
D.苍龙 八步沙
璀璨人生
璀璨人生
愚公精神
愚公精神
②材料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你修改。
(3) 志愿组的同学深入社区,宣传垃圾分类的方法。郭小轩同学看见一位老奶奶正准备把两只
废旧电池投入可回收垃圾箱,赶忙上前, 并拿出一张垃圾分类宣传单给老奶奶,并告诉她垃
圾分类的方法,请将郭小轩同学要说的话写下来。
第 8 页,共 17 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小题 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小题 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解析】答案:
(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重点字:窈窕)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重点字:撼)
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 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
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 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 规避识记误区。
2.【答案】 【小题 1】C
【小题 2】明净、清澈
【小题 3】静默
【小题 4】几乎被遗忘
【小题 5】
【解析】 (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
ABD.正确;
C.有误,老井是时代的产物,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老井慢慢退出了时代的舞台,这是时代发展
的必然,而选项中说老井的残破,暗示人们抛弃老井的绝情,过于武断。
故选:C。
(2)本题考查对关键信息的筛选能力。从文中可以看出童年的老井和眼前的老井在特点上是相对 的,因此只要在文中筛选到与之相反的词语即可。结合“这次归乡,我分别来到仅存的两口老井 前,它还是静默地嵌在村子边缘”, ①概括为: 静默; 结合“故乡仅存的两口老井已经严重淤塞, 残破不堪,就像两只伤残的眼睛,完全没有童年时的明净、清澈”,②概括为:明净、清澈;结 合“而那几口老井,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线,几乎被遗忘,失去了过去的灵气”,③概括为:几
乎被遗忘。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根据题目要求,锁定到第④⑤两段,画出相关的语句,在此基础上 进行概括:每天清晨,为村民准备好甘甜的清液; 夏天,为辛劳的村民消暑气、 减疲劳;冬天,
带给人们温和; 干旱年月,灌溉庄稼、解渴土地。
(4)本题考查语句欣赏。“短促地回应 ”将老井拟人化,赋予老井以人的情感,“像是沉重的呻 吟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老井的回声比作沉重的呻吟,联系上下文,可知此处两种修辞形
象生动地写出了老井被时代遗弃后的黯然、落寂,以此表达作者的遗憾和无奈之情。
(5)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理解。作者在文章中写到充满现代气息的水龙头、高楼与老井所代表的年 代、生活方式有明显的反差,这里是为了反衬出老井代表了一种古朴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意在强 调老井也将随着时代的发展慢慢被遗忘而变得落寞。尽管老井在时代发展中落伍了, 但它曾经为 村民无私奉献、坦然离去的精神却深深打动了作者,让其发自内心地敬佩。深挖文本,我们或许 还有一丝忧虑,那些曾经美好的、为人们奉献过的事物,它们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遗忘,这里作
者也在呼吁人们要保护它们。
答案:
(1)C
(2)①静默;②明净、清澈;③几乎被遗忘
(3)每天清晨,为村民准备好甘甜的清液; 夏天,为辛劳的村民消暑气、 减疲劳;冬天, 带给人
们温和; 干旱年月,灌溉庄稼、解渴土地。
(4)运用拟人、 比喻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老井的黯然、落寂,表达了“我”对老井被时代遗
忘的惋惜、无奈。
(5)用水龙头、楼房反衬出老井代表一种古朴的生活方式;突出了老井见证了时代的发展,并随 时代的发展而落寞;强调了老井无私奉献、无怨无悔、安然离去的品格让作者敬佩;引发了作者
的深思,呼吁人们要保护像老井一样曾经奉献一生的美好事物。
本文以“老井”为线索,将童年的老井与眼前的老井作对比,突出了老井也将随着时代的发展慢
慢被遗忘而变得落寞。尽管老井在时代发展中落伍了, 但它曾经为村民无私奉献、坦然离去的精
神却深深打动了作者,让其发自内心地敬佩。那些曾经美好的、为人们奉献过的事物,它们随着
时代的发展而被遗忘,这里作者也在呼吁人们要保护它们。
阅读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命题,难度相对降低。解答此类题,先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找到答案相对 应的内容,再将选项内容与原文比对,通过分析与比对得出答案。解题时一定要注意句中的细微
错误,如一些限定性的词语有没有丢失,使选项的说法过于绝对化等。
3.【答案】 【小题 1】A
【小题 2】
【小题 3】
【小题 4】
【解析】 (1)A.有误,根据原文“全国平均气温 10.5C,较常年偏高约 0.6C,为 1961 年以来仅 次于 2021 年的历史次高”可知,全国平均气温为 1961 年以来仅次于 2021 年的历史次高。“达到
了 1961 年以来历史最高”错误。
BCD.正确。
故选: A。
(2)画线句子“2022 年全国平均降水量 606.1毫米,较常年偏少 5.0%,为 2012 年以来最少 ”列 举 2022 年全国平均降水量的具体数据, 并与常年相比较, 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具
体有力地说明了 2022 年全国平均降水量偏少,降水异常。
(3)根据“目前,中央气象台根据中国气象局授权发布有 14 类气象灾害预警 ”“从 2007 年到 2018 年气象灾害预警类型多次更新 ”“便捷、高效、广覆盖的信息获取渠道是‘早行动 ’的前提 条件之一 ”“预警的公众综合覆盖率可达到 92.7%”“要强化气象灾害全天候、高精度的综合立
体监测,提升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精准度, 延长气象灾害预见期”等内容概括作答即可。
(4)根据“补齐精细化气象服务这块短板,用好覆盖乡镇的气象观测站网,有效提升气象助力粮 食生产能力”“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就是气象灾害来临前最重要的警示灯”等内容, 提出合理建
议即可。
答案:
(1)A
(2)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列举 2022 年全国平均降水量的具体数据,
并与常年相比较, 具体有力地说明了 2022 年全国平均降水量偏少,降水异常。
(3)①发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多类型全。 ②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获取渠道便捷、高效、覆盖广。
③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精准度不断提高,气象灾害预见期逐渐延长。
(4)示例:①补齐精细化气象服务这块短板,用好覆盖乡镇的气象观测站网,使气象更好地服务
于生产。②大力发展“气象灾害预警”系统,有效应对气象灾害。
本题是关于“气象”的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第二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第三
题考查筛选信息,第四题考查理解运用。
要解答好材料阅读题,必须做到: 1、善于运用积累,有效调用知识; 2、仔细揣摩题意,提炼答
题信息; 3、发散多种思维,合理展开想象。
4.【答案】 【小题 1】仅仅,只,同“邀”,邀请,不必说,更不用说,居住
【小题 2】略
【小题 3】略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解释。
①句意为:仅能容一个人通过。才:仅仅,只。
②句意为: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要:同“邀”,邀请。
③句意为: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无论:不必说,更不用说。
④有人问我为什么住在碧山上。栖:居住。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①重要词语有: 阡陌,田间小路;交通, 交错相通; 相闻,互相听到。 整句的意思是: 田间小路
交错相通, 鸡鸣狗叫的声音都可以互相听到。
②重要词语有: 率,带领;妻子,妻子儿女;邑人,乡邻;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整句的意
思是为: 带领自己的妻子、儿女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3)本题考查比较性阅读。 由“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 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可知, 《桃花源记》(节 选) 描写了平阔的土地、 安居乐业的人们、 整齐的房屋等景物,用意是暗示桃花源生活的美好。 由“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可知, 《山中问答》写花随溪水,忽然远逝的景色,却
无一点“流水落花春去也”的衰飒情调,用意是赞美山中的美景,表达对其的喜爱之情。
答案:
(1)①只、仅仅;②同“邀”,邀请;③不必说,更不用说; ④居住。
(2)①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鸡鸣狗叫的声音都可以互相听到。
②带领自己的妻子、儿女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3)《桃花源记》(节选)描写了平阔的土地、安居乐业的人们、整齐的房屋等景物,用意是暗 示桃花源生活的美好。 《山中问答》写花随溪水, 忽然远逝的景色, 却无一点“流水落花春去也”
的衰飒情调,用意是赞美山中的美景,表达对其的喜爱之情。
参考译文:
《桃花源记》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 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渔 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 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了。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 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 耕种劳作的人, 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 老人和
小孩都高高兴兴, 自得其乐。
(桃花源的人) 一见渔人, 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渔人) 细致详尽地回答 了他们,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 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 都 来打听消息。(他们) 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 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 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不再出去了, 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他们问(渔人) 现在是什么朝 代,(他们) 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这个渔人一一的给(桃花源中的人) 详细地诉说他知道的事情,(他们) 听了都很惊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 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渔人居住了几天,告辞离开。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
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 ”
《山中问答》有人问我为什么住在碧山上, 我笑而不答, 心中却闲适自乐。山上的桃花随着流水
悠悠地向远方流去, 这里就像别有天地的桃花源一样,不是凡尘世界所能比拟的。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 可照录
不翻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
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5.调。 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 使译文完全符
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
快。
5.【答案】 一天 阳光明媚,春风和煦。我带着耳机听着歌,欢快地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忽
然,看到前方有个人影,走近一看,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爷爷。
“老爷爷,你一个人在这里干嘛呢,怎么不回家?”“我出来找我的老伴儿,我还带了她最喜欢 的茉莉花。但我走了很长时间,也没看见我老伴,小姑娘,你可以帮帮我吗?”“好!”我爽快
地回答。
我带着老爷爷走了将近半小时的路程,都没有发现老爷爷所说的老伴。忽然,我发现事 情不大对劲:看着老爷爷的动作神情,应该是一个老年痴呆患者。老爷爷的嘴中一直传出“找老 伴儿”的声音。我心想,这可怎么办呀?我忽然看到老爷爷的口袋里有一张卡片儿。我想拿出来 看,可是老爷爷死活都不愿意给我。还说这是我老伴儿留给我的,谁都不能碰。过一会儿,老爷
爷让我送他去某某医院,我很疑惑。但这是老爷爷的意图,我只好带着他去。
到了医院,只见老爷爷走进一间病房,躺在最里面的那张床上。 怀里抱着那束茉莉花。
嘴里念叨着:“老伴,我来了,还带了你最爱的茉莉花,你回来看看我好不好?我真想你呀。” 老爷爷的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看着老爷爷痛苦的表情,我鼻子不禁一酸。这时,我看到那张掉 落的卡片,我悄悄地捡了起来, 才发现到老爷爷的确是一个老年痴呆患者。我按照卡片的电话给
他的家人打了电话,那人来了之后。我才知道,那卡片上的是老爷爷儿子的电话。
他儿子告诉我:“半个月前我母亲因病去世,我爸爸因过度悲伤患了老年痴呆,茉莉花
是我妈妈最爱的花, 那张床也是我母亲住院时的床。谢谢你小妹妹,是你帮助我找到了父亲。”
这是美好的一天,这次我帮助老爷爷的事情真的是让我难忘,难忘老爷爷对老奶奶的真 情, 难忘老奶奶对老爷爷的真情, 难忘两人之间的深情厚谊不会随时间、随生命的流逝而消失。 【解析】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一天”, 限定了具体的时间段。这“一天”是怎样的“一天” 呢? 如提示语中所说, 平静温馨的一天,出人意料的一天, 惊心动魄的一天等。怎样的一天, 决 定了作文的中心和立意。 如:难忘、 快乐、悲伤等等。要抒发这一天“从早到晚的真切体验和独 特感受”。 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瞬间、难忘的瞬间、有意义的瞬间等,就发生在某一天。 或是亲 情, 或是友情, 或是自己成长中的一次经历,或是某次心灵的触动,都可以作为本次作文写作的 内容,把它集中在一天, 具体描写事情的过程, 自己的情感体验,体裁选择记叙文为佳。也可以 写自己某天观看自然景物获得的顿悟,或阅读中得到的启示、获得的力量等,写抒情性散文或议
论文也可。 行文时注意“一天”的时间段限制,写一天之内自己的经历或感悟。
本文写了“我”帮助老爷爷寻找老奶奶的故事, 通过这次帮助让我理解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是不
会随着生命的流逝而消失的,它是永恒存在的,让人难忘的。文章语言描写充满真情实感,让人
落泪。记叙的内容贴近生活,具体真切感人。
6.【答案】 【小题 1】shú,lún,歹,缘
【小题 2】D
【小题 3】大学,孟子
【小题 4】略
【解析】答案:
(1)①shú ②lún ③歹 ④缘
(2)D
(3)大学 孟子
(4)示例:孔子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蕴含着“择善 而从“的道理,告诉我们应该端正学习态度,虚心向别人请教,这样,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遇到
什么人,我们都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从而提升自我。
(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根据积累作答。“塾”写作“shú”;“囵”读作“lún”;“dǎi”写
作“歹”;“yuán”写作“缘”。
(2)本题考查词性知识。“背诵”是动词。
A.名词。
B.形容词。
C.副词。
D.动词。
故选:D。
(3)本题考文化常识。“四书 ”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4)本题考查《论语》阅读探究。《论语》中蕴含着“君子”“仁 ”“时习”“择善”等可以让 读者终身受用的学习做人或做学问的道理。请结合《论语》中的一个句子, 谈谈你对其中蕴含的 做学问或做人的道理的体会。言简意赅,表达清晰。如:温故而知新。这句话告诉我们, 温习旧 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在能力范围以内, 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 已经听闻的知识, 也要定期复习, 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 如此,进则可以
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慧赋予时代的意义。
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因此,平时的学习中
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7.【答案】 【小题 1】B
【小题 2】
【小题 3】
【解析】答案:
(1)示例 1:因为在低碳生活习惯方面,初中学生的比例大大低于做工人员和退休老人,所以初
中学生应该加强低碳生活习惯的养成。
示例 2:因为在低碳理念方面,退休老人的比例大大低于初中学生和做工人员,所以退休老人应
该及时更新低碳理念。
示例 3:因为在低碳生活方式方面,初中学生的比例低于做工人员和退休老人,所以初中学生更
应该养成低碳生活方式。
(2)B
(3)示例: 奶奶, 您好! 废旧电池是有害垃圾, 不能投到可回收垃圾箱。您看这张宣传单, 金属、 报纸、瓶罐、塑料等属于可回收垃圾,应投到可回收垃圾箱;尘土、剩饭、饭盒、果皮等属于不 可回收物,应投到不可回收垃圾箱;电池、化学品、油棉纱、灯管等属于危险废弃物,应投到危
险废弃物箱子里。奶奶,您知道了吗?
(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表达能力。
根据图表内容,认真分析给出的数据,通过不同人群“认识与行为”三方面的数据比较,可以看 出在低碳理念方面,退休老人比例大大低于初中学生和做工人员;低碳生活习惯方面,初中生的 比例大大低于做工人员和退休老人;生活方式上初中生比例大大低于做工人员和退休老人。据此
得出结论,注意用“因为……,所以……”格式作答。
(2)本题考查拟写对联。学生需根据对联的特点,结合材料内容分析作答。
材料讲的是三代人治沙的事,黄沙肆虐,把沙漠比作“黄龙”恰当,而且和下联“绿锦”对仗工 稳。三代人治沙的主人公是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 ②点出主人公的工作单位—— 八步沙林场,而且与下联“六老汉”对仗。根据“峥嵘岁月”“书写 ”的提示,③选“璀璨人生 ”
恰当。
故选:B。
(3)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要求对老奶奶宣传垃圾分类方法。要注意称呼、态度及语气。三种垃圾
分类讲清楚,不要求列举出图上的所有物品, 一两种即可, 但电池必须讲清分类。
对联的特点:字数相同、词性相对、语意相关、平仄相合。
安徽省潜山县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七年级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潜山县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七年级语文试卷,共4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安庆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安庆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其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按要求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0分,成功夺得冠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