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届高考地理考点剖析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16份)
专题一0二 区域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25届高考地理考点剖析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一0二 区域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25届高考地理考点剖析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38:水土流失(9-16题,25题)
考点39:森林和湿地的开发与保护(17-24题,27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包兰铁路从包头至兰州,全长900千米,全线有140千米在沙漠中穿行。为防风沙采取了草方格固沙、治沙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据调查,图中宁夏平原南端部分地区的绿洲退化严重。图(左)示意包兰铁路腾格里沙漠段,图(右)为草方格沙障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部分地区绿洲退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大面积毁林开荒,破坏植被
②过度灌溉,土壤盐碱化
③紧邻沙漠,风沙侵蚀严重
④降水较多,水土流失加剧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④
2.关于该地相关事项表述正确的是( )
A. 利用铁路和丰富的沙源,发展建材工业
B. 利用黄河水源,发展特色灌溉农业
C. 当地草方格沙障原料多,工程难度小,成本低
D.沙障与当地主导风向平行,有利于保护包兰铁路
蒙古国是世界上沙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放牧强度增大,加剧了蒙古国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受我国“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启发,蒙古国提出了种植“十亿棵树计划”。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中蒙两国联手实施这项计划,但难度较大。图示意蒙古国土地覆盖类型。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蒙古国生态系统最脆弱的地区是( )
A.河湖区B.荒漠草原区C.草原区D.森林区
4.放牧强度增大对蒙古国牧区土壤的主要影响是( )
①土壤空隙变大,土质疏松
②枯落物减少,土壤养分来源少
③牲畜排泄物补充土壤养分
④地表昼夜温差减小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5.在中蒙两国联手实施种植“十亿棵树计划”中,中国发挥的主要优势有( )
①资金充足
②邻近蒙古国荒漠,水源充足,且输水便利
③科技先进
④乡土树种成活率高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西畴县地处云南省东南部,最南面距中越边境仅10千米,99.9%的面积属于山区,曾因75.4%的土地石漠化被评为“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累计近1/3人口外迁,连续多年是云南省劳务输出第一县。自1990年开始,西畴县逐步摸索出石漠化治理的独特模式,截至2020年底,无石漠化土地已占63%。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西畴县近1/3人口外迁产生的影响是( )
A.改变我国人口分布格局B.促进当地的石漠化治理
C.提高当地居民平均消费水平D.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
7.西畴县治理石漠化的有效措施可能是( )
A.开垦山顶种植经济作物B.异地生态移民
C.山脚营造生态防护林D.陡坡修筑梯田
8.西畴县石漠化治理带来的影响是( )
A.充实边境人口B.气温日较差增大C.经济效益减少D.土壤有机质减少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几十年来我国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坚持不懈的持续治理,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效,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右图为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不属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
A.地势平坦B.土质疏松C.降水集中D.植被稀少
10.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合理措施是( )
A.采用喷灌技术B.陡坡修建梯田
C.退耕还林还草D.设置草方格沙障
11.黄土高原区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后的主要影响是( )
A.黄河上游水质提高B.农业产值增加
C.黄河下游河床升高D.昼夜温差变大
南泥湾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地处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地带,云岩河上游。早期的南泥湾荒无人烟,杂草丛生,充满沼泽地,被称为“烂泥湾”。1941年春,八路军第三五九旅赴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使昔日荒凉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好江南。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当地推广淤地坝,水稻产量大幅提高,后因投入少,加之雨涝山洪,土地又大片撂荒。2019年,南泥湾开发区与北大荒农垦集团达成合作,围绕在田块与上游山涧落差较大处修建较深较宽的截流沟这一关键性工程,建设高标准水利设施,使水稻的产量大幅提高。下图为南泥湾某区域的地形图和南泥湾俯瞰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关于南泥湾极易成为“烂泥湾”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黄土土质疏松,暴雨导致水土流失
B.沟谷较为平坦,泥沙沉积
C.地下水位低
D.雨季排水不畅,极易形成沼泽地
13.关于修建淤地坝和截流沟能提高南泥湾水稻产量原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能形成平地,增加稻田面积
B.截留山坡流失的水土,改善耕作(土壤)条件
C.拦截径流,减少洪水对下游稻田的破坏
D.调节气候,减少旱涝灾害
黄土高原的黄土层曾被认为是古老湖泊底部物质沉积,后因地壳上升、湖泊干涸而形成。后期研究表明,黄土层中夹杂的红色地层是在暖湿的古气候条件下发育而成,其红色是由黄土层中的氧化亚铁进一步氧化而成。下图示意黄土高原区某一土壤剖面,红黄相间的土层中保存着两类蜗牛(一种陆生软体动物)化石。据此完成10~12题。
14.推断黄土高原区黄土层的形成是风力沉积而非流水沉积的依据是( )
①氧化环境②层理构造③生物化石④岩层厚度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15.红黄相间的地层成为地质学家窥探古气候环境的重要窗口,其直接依据是( )
A.蜗牛化石类型B.土层较黄土层薄C.外力风化作用D.与黄土层物源不同
16.黄土高原红色古土壤颜色总体由西北向东南变深(浓),反映了高原内部( )
A.土壤质地差异B.风力侵蚀差异C.降水空间差异D.土壤透水性差异
截至2019年8月22日,亚马孙地区森林大火已持续燃烧了16天,“地球之肺”正面临不能承受之重,欧盟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中心发出警告,这场大火已导致全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明显飙升。下图中黑色部分是热带雨林的主要分布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 )
A.大面积的热带雨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B.大片的热带雨林可以减弱风速
C.植被蒸腾可以增加大气湿度,调节局部气候
D.植被可以涵养水源、抵御风沙
18.热带雨林火灾,会引起局地甚至全球环境的变化,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浓烟增加,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气温大幅降低
B.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加剧
C.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显著增加,从而使降水量增加,大气湿度增大
D.大火燃烧会迅速补充土壤肥力,从而有利于生物多样性
19.巴西政府监测亚马孙地区森林大火火情,主要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B.GNSSC.GISD.数字地球
2024年2月2日是第28个世界湿地日,主题为“湿地与人类福祉”。今年的主题强调了湿地与人类福祉息息相关,人类从湿地生态系统中汲取营养、灵感和复原力,呼吁行动起来保护修复湿地。我国高度重视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图为1980~2015年黄河流域山东段湿地景观斑块化数量变化示意图。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20.下列关于湿地的服务功能搭配不正确的是( )
A.支撑服务——净化水质B.供给服务——提供丰富的水产品
C.调节服务——改善气候D.文化服务——开展水上乐园项目
21.图示区域湿地景观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湿地总面积与湿地斑块数量均增多
B.湿地总面积与湿地斑块数量均减少
C.湿地总面积增多,湿地斑块数量减少
D.湿地总面积减少,湿地斑块数量增多
22.为加快修复该区域湿地,下列做法最合理的是( )
A.种植红树林保护海岸B.适度开垦沼泽和滩涂
C.大力发展旅游业D.退耕还湿和退养还滩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2022年11月7日,鄱阳湖代表站星子站水位退至6.67米,低于原历史最低水位7.11米。下图为鄱阳湖水系及鄱阳湖景观图。
23.专家分析拉尼娜是造成鄱阳湖今年水位持续走低的主要原因,与之相关的地理现象有( )
A.澳大利亚东部容易出现频繁火灾
B.秘鲁渔场鱼类大量死亡
C.东太平洋水温距平上升
D.北半球冬季西太平洋水温与陆地温差较往年更大
24.从2021年1月1日0时起,鄱阳湖区实行全面禁捕,禁捕期暂定实行10年,其主要原因是( )
①湖区鱼类资源趋于枯竭
②水位持续下降导致鱼类栖息空间萎缩
③大量候鸟南迁,捕食鱼类大增
④周边生活和生产污水排放导致鱼类生存环境恶化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25.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库布齐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过去黄沙漫天,生计困难。为了遏制沙漠化扩展,库布齐人实现“南围北堵战术”。“南围”是在沙漠南缘地带营建起乔、灌、草相结合的绿色防风固沙体系;“北堵”是在沙漠北缘、黄河南岸建立起的锁边林带。
材料二:经过多年综合治理,治理和绿化沙漠面积超过1.27万平方公里,该沙漠已有三分之一面积被绿化,带动库布齐及周边群众10.2万人受益。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被确定为联合国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典范。2019年7月第七届库布齐国际沙漠论坛召开,主题为“绿色“一带一路”共建生态文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治理库布齐沙漠经验产生浓厚兴趣。
材料三:下图右为库布齐沙漠位置图,下图左为气候资料图。
(1)指出库布齐沙漠风沙大的季节,并从图中气候因子角度说明判断依据。(6分)
(2)与“南围”相比,分析“北堵”建设锁边林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3)简述“北堵”锁边林的生态效益。(4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枣庄沟流域位于陕西省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属于黄河的三级支流范围,区内年降水量大约为478mm,7~9月的降水量约占年降水量的63%。在1999年退耕以前,该地水土流失严重。调查发现,在退耕15年后,该地植被生长状况良好、覆盖度高,以草本为主,灌木和乔木分布较少。从峁顶到坡下,土壤颗粒逐渐变细,黏粒含量逐渐增多,坡下的生物多样性指数最高,生物量最多。下面左图示意枣庄沟流域位置,右图示意该流域内5个不同部位的位置。
(1)从气候、地形、植被角度分析枣庄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6分)
(2)指出枣庄沟流域水土流失对该地自然环境的影响。(6分)
(3)目前,枣庄沟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还需继续治理。请从下面两个治理方案中任选一个,并阐述其所起的作用。(6分)
方案一:沟中打坝淤地(即建设淤地坝)。
方案二:流域植树造林。
27.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物质流动图
材料二: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巴西美丽山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作为 中国和巴西在能源领域合作的标志性项目,是中国企业积极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典范,美丽山二期工程输电距离长达2538公里,工程建设工期长达三年,成为巴西近年来第一个零环保处罚的大型工程。图示美丽山水电站特高压输电线路。
(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土壤贫瘠的原因。(6分)
(2)分析我国企业建设美丽山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需要克服的不利自然地理条件。(6分)
(3)该工程被誉为“一带一路 ”合作共赢的典范项目,简述该项目对中国的意义。(6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 C
解析:由材料可知,宁夏平原南端部分地区的绿洲退化严重。宁夏位于西北,紧邻腾格里沙漠,风力大,风沙侵蚀严重,以灌溉农业为主,过度灌溉,土壤盐碱化,导致绿洲退化,②③正确;宁夏植被稀疏,难以大面积毁林开荒,①错误;宁夏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较少,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排除ABD。故选C。
2.答案: B
解析:读图联系已学可知,该地近沙漠、沙源多,但沙漠的沙子经长期风化侵蚀粒径过小,不能作为建材使用,A错误;该地邻近黄河,可利用黄河水源,发挥当地光热充足优势,发展特色灌溉农业,B正确;由材料“全线有140千米在沙漠中穿行”可知,当地草方格沙障原料缺乏,且草方格沙障扎制过程中工程量大,成本高,C错误;沙障与当地主导风向垂直,有利于保护包兰铁路,D错误。故选B。
3.答案:B
解析:南部的荒漠草原由于干旱和半干旱的气候特征,生态系统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且难以恢复,B正确;河湖区、草原区、森林地区的水资源相对较丰富一点,且与沙漠之间隔着荒漠草原区更容易变成沙漠,河湖区、草原区、森林区的没有荒漠草原脆弱,A、C、D错误。故选B。
4.答案:D
解析:草原上放牧强度增加会导致草地被牛羊践踏,空隙变小,土质变硬,①错误;放牧强度增加,牛羊增加,牛羊会对地表的草地进行啃食,导致枯枝落叶减少,土壤养分来源少,②正确;放牧强度增加,牛羊的排泄物会增加,排泄物可以补充土壤有机质含量,③正确;放牧强度增加,会减少地表植被覆盖度,甚至导致部分地区土地沙化,难以发挥植被对局地气候的调节气候,使土地的比热容减小,使昼夜温差扩大,④错误。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故选D。
5.答案:C
解析:对比蒙古国,中国经济发达,资金充足能够支持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①正确;中蒙两国之间虽为邻国,但两国之间荒漠广布,气候干燥、降水少,水资源不足,输水条件不便利,②错误,中国林业科技发展较快,在植树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相对成熟的技术,可以对蒙古国进行帮扶,③正确;中蒙两国之间气候差异较大,树种的习6.答案:D
解析:与我国总人口相比,西畴县人口规模小,西畴县近1/3人口外迁不会改变我国人口分布格局,A错误;人口外迁导致当地人口数量减少,土地撂荒,更加没有劳动力进行石漠化治理,B错误;劳动力减少,经济发展水平下降,平均消费水平降低,C错误;当地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环境承载力小,人口迁出减少人口量,可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D正确。故D。
7.答案:B
解析:当地属于山区,地势起伏大,开垦山顶种植经济作物,容易发生水土流失,A错误。山脚地势平坦,因地制宜应适当发展种植业,增加经济收入,生态防护林应种在坡度较陡的地区,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C错误;陡坡不能修建梯田,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梯田应该建在缓坡,D错误。异地生态移民,可以减少生态恶劣区的人地矛盾,B 正确,故选B。
8.答案:A
解析:西畴县石漠化治理后植被覆盖率提升,森林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气温日较差减小,B错误;治理成功后,生态环境好转,有利于产业发展,经济效益提高,C错误;石漠化土层薄会导致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低,经过治理,水土流失减少,土壤有机质增加,D错误,根据材料信息,西畴县地处云南省东南部,最南面距中越边境仅10千米,治理成功后,经济效益增加,吸引人口迁入,充实边境人口,A正确。
9.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主要从地形、气候、土壤、植被等方面描述,包括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地势起伏大;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较低等。符合题干要求的是A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0.答案:C
解析:喷灌技术主要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不适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A错误。陡坡适合植树种草,保持水土;缓坡可修建梯田,B错误。退耕还林还草利于增加植被覆盖率,利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C正确。草方格沙障主要针对土地荒漠化,D错误。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ABD错误,故选C。
11.答案:A
解析:黄土高原区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后,水土流失量减少,黄河整个流域的水质都有所提升,下游河床升高减缓甚至停滞,A正确,C错误。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措施中有退耕还林还草,因此农业产值不会增大,且农业产值并非主要影响,B错误。黄土高原区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后,区域的植被覆盖率增加,调节气候的能力增强,昼夜温差不会变大,D错误。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BCD错误,故选A。
12.答案:C
解析:南泥湾地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加之夏季暴雨导致水土流失,沟谷上游携带的泥沙在沟谷地势相对平坦处沉积,加之排水不畅,极易形成沼泽。该地地下水位高。
13.答案:D
解析:淤地坝能够在沟谷出口处拦截随地表径流流失的水土,使沟谷被流失的水土所填平,有利于形成可供耕作的平地,改善耕作(土壤)条件,满足大面积的种植需要,从而增加稻田面积;淤地坝能够拦截地表径流,增加下渗,使地表径流量减少,汇聚速度减慢,有利于减慢洪水的形成速度,减少对下游稻田的破坏;截流沟一般建设在上游山间,在雨季能够有效排洪;截流沟在截留地表径流的同时,也能够存蓄一部分积水,可供旱季时灌溉使用,提高区域防洪抗旱能力,有利于提高南泥湾水稻产量。但淤地坝和截流沟空间尺度较小,不能调节气候。
14.答案:D
解析:风力沉积形成的环境相对较为干燥,呈现氧化环境,而流水沉积一般是在较为湿润的环境下,①正确;层理构造并不是区分风力沉积和流水沉积的特有依据,②错误;陆生软体动物化石表明当时的环境是陆地环境,而非水生环境,更倾向于风,力沉积,③正确:岩层厚度与沉积方式的关系不是很直接,④错误。所以依据是①③。故选D。
15.答案:A
解析:蜗牛化石类型能反映当时的气候环境,比如不同气候条件下生存的蜗牛种类不同,所以可以通过蜗牛化石类型来窥探古气候环境,A正确;土层较薄不能直接反映古气候环境,B错误;外力风化作用不能明确体现古气候特点,C错误;与黄土层物源不同不能直接说明古气候情况,D错误。故选A。
16.答案:C
解析:红色古土壤颜色总体由西北向东南变深(浓),可能是因为东南地区降水相对较多,气候更为暖湿,氧化作用更强,导致颜色更深,反映了降水空间差异,C正确;土壤质地差异、风力侵蚀差异和土壤透水性差异与颜色变深的关系不紧密,ABD错误。故选C。
17.答案:A
解析: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热带雨林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另外材料中也有提示森林大火导致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明显飙升。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8.答案:B
解析:在火灾时浓烟增加,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气温会降低,火灾结束后浓烟会散去,所以不会导致气温大幅度降低。A错。火灾会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热带雨林区高温多雨,水土流失加剧。B对。热带雨林减少,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热带雨林减少蒸腾减少,降水减少,大气湿度减小。C错。大火燃烧植被会补充土壤有机质,土壤肥力提高,但植被减少了,生物多样性降低。D错,故选B。
19.答案:A
解析:GNSS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导航、定位功能。“获取”是遥感技术的主要功能,利用遥感可以实时监测灾害。而“评估”“分析”“预测”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主要功能所以选A遥感。A正确。故选A。
20.答案:A
解析:改善气候、净化水质是调节服务,A错,C正确;提供丰富的水产品是供给服务,B正确;开展水上乐园项目是文化服务,D正确。依据题意,故选A。
21.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图示区域湿地景观主要包括河渠、湖泊、水库坑塘、滩涂、滩地、沼泽地,各种类型的斑块数量在图示时段均有所下降,说明湿地斑块数量减少。据我国高度重视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分析,湿地总面积应该有所增加。故排除ABD,选C。
22.答案:D
解析:图示区域滩涂湿地面积小,湿地修复的重点是退耕还湿和退耕还林,D正确。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不适合在黄河流域山东段大量种植,A错误。过度开垦沼泽和滩涂会影响湿地恢复进程,这不是区域湿地修复的重点,B错误。大力发展旅游业不利于区域湿地修复,C错误。故选D。
23.答案:D
解析: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东太平洋水温异常升高使得东太平洋水温距平上升,澳大利亚东部盛行下沉气流,容易出现频繁火灾,东部海区水温升高,会使得秘鲁渔场鱼类大量死亡,这些均为厄尔尼诺带来的影响,ABC错误,拉尼娜发生时,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偏冷,使得西太平洋水温距平更高,和陆地冷空气温差更大,D正确。故选D。
24.答案:D
解析:过度捕捞,生活生产污水破坏鱼类的生存环境,鱼类资源趋于枯竭,为保护鱼类资源,鄱阳湖区实行全面禁捕,①④正确;湖泊水位受雨水、河流等补给呈现出动态变化的特征,②错误;候鸟捕食不会导致鱼类资源趋于枯竭,③错误。故选D。
25.答案:(1)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大;春季相对湿度小降水少;土壤干燥易起沙。
(2)邻近黄河,地下水埋藏较浅;多为河漫滩地土层深厚;水土条件较好。
(3)冬春季防风固沙;夏秋季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入黄泥沙
解析:(1)库布齐沙漠地区冬春季节降水少,但春季气温回升,蒸发旺盛,地表干燥相对湿度小,更易起沙。所以库布齐沙漠风沙大的季节应为春季。
(2)根据材料,“北堵”是在沙漠北缘、黄河南岸建立起的锁边林带。而“南围”是在沙漠南缘地带营建起乔、灌、草相结合的绿色防风固沙体系,和“南围”相比,“北堵”离黄河较近,土壤含水量较高,地下水埋藏较浅,且多为河漫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水土条件更好,利于植物存活。
(3)“北堵锁边林带”建立在沙漠北缘、黄河南岸。由于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冬春季节风力大,该锁边林带可防风固沙;夏秋季节该地降水相对较多,黄河流量也较大,该锁边林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流入黄河的泥沙量。
26.答案:(1)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冲刷力强;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势起伏较大(坡度大);植被破坏严重,水土保持能力较差。
(2)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床抬高;地形起伏度加剧,沟壑加深;土壤肥力下降;植被覆盖率降低;气候趋于干旱,温差增大。
(3)方案一:逐级修筑拦土坝,拦截流失的表土,减缓水流的冲刷;使沟谷得到淤积(填),坡沟坡度降低,成为旱作梯田,增加耕地面积。
或方案二:植树后形成垂直群落结构,减轻雨水的侵蚀;枯枝落叶增多,能减缓水流速度,减少水土流失,减轻对坡沟的冲刷;树木根系发达,能有效涵养水源,增强固坡和固沟能力。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区域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冲刷力强,地表以黄土为主,土质疏松,容易被侵蚀;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势起伏较大(坡度大),地表冲刷增强;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较差。
(2)大量泥沙进入河流,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床抬高,容易造成洪涝灾害;水土流失加剧地形起伏,沟壑加深;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植被覆盖率降低,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局部气候趋于干旱,温差增大。
(3)方案一:本区位于黄土高原地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大,水土流失量大,此处地形坡度较大,坡面径流流速较快,在沟谷中打坝淤地需逐级修筑拦土坝,能起到拦截表土流失的作用。同时逐级修筑拦土坝也可大大降低地势起伏,使坡面径流流速减慢,以减少水流的冲刷作用。逐级拦土坝修建后,坡面径流流速相对降低,沟谷沉积量增加,沉积的泥沙使坡沟的坡度进一步降低,便于最终改造成梯田。
或方案二: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作用。本区位于温带季风区,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域植树后形成垂直群落结构,大量的枝干能起到减轻雨水侵蚀的作用,可降低雨水对土壤的冲刷作用。树木根系发达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能够起到固坡固沟的作用,进一步防止水土流失。本区植被以落叶林为主,大量的枯枝落叶也能够减缓坡面径流的流速,可减少对坡沟的冲刷和破坏,进一步减少水土流失。
27.答案:
(1)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全年高温多雨,枯枝落叶等有机质分解快,养分积累少;土壤淋溶作用强烈,养分大量流失;雨林生物循环旺盛,大部分养分储存在植物体内,土壤养分少。
(2)地形起伏较大,施工设备、原料等运输困难;穿越河流,汛期水量大,影响施工建设;经热带雨林区(热带气候区),闷热潮湿,多蚊虫;沿途地区生态环境脆弱。
(3)加快中国产业和技术输出,提升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增加设备、技术出口,增加外汇);树立了大国形象,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中巴友好往来);为国际合作(为生态脆弱地区工程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
解析:
(1)读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物质流动图可知,热带雨林中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生物体内。由所学可知,热带雨林因为纬度低,气温高,微生物分解旺盛,土壤中有机质分解快,土壞养分储量小;雨林地区终年多雨,淋溶作用较强,土壞中的养分遭受淋溶而很快丧失;雨林地区,全年水热充足,生物生长繁殖速度快,生物循环旺盛,大多数养分存在于植物体内、土壤养分含量低,故土壤贫瘠。
(2)读图可知,由于工程线路穿越多种地形,包括山地、高原、丘陵和平原,地形多样性给施工设备、原料等的运输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工程穿越了河流,施工过程中需要建设桥梁或采取其他跨河措施,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汛期水量大,水流湍急,不仅增加了施工难度,还可能对施工安全造成威胁;沿线经热带雨林区,全年高温,降水量大,树木茂密,植被丰富,由于过于潮湿闷热,蚊虫多,易传播疾病,不利于施工;由于沿途雨林地区、山区,生态环境脆弱,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环保措施,如设立动植物救护站、更改线路以减少对森林的破坏等,成为“第一个零环保处罚的大型工程”。
(3)美丽山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作为中国和巴西在能源领域合作的标志性项目,对我国来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了产业链和技术输出,增加了设备、技术出口,增加外汇收入;我国特高压技术已经走向成熟,我国电网技术标准在国际市场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利于树立良好的大国形象,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坚实基础和保障,有利于中外文化的交流;为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工程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促进国际合作。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一0四 区域经济发展—2025届高考地理考点剖析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一0六 中国地理—2025届高考地理考点剖析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7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一0五 世界地理—2025届高考地理考点剖析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