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国的气候——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专项训练(含解析)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6083799/0-172416523904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五、中国的气候——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专项训练(含解析)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6083799/0-172416523915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五、中国的气候——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专项训练(含解析)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6083799/0-172416523920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五、中国的气候——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专项训练(含解析)
展开1.我国最容易出现“回南天”的区域是( )
A.珠江三角洲B.江淮平原C.四川盆地D.华北平原
2.可能加强“回南天”现象的天气系统是( )
A.准静止锋B.台风C.冷锋D.副热带高压
3.“回南天”时节,我国( )
A.东北地区多雷雨天气B.江淮地区即将迎来梅雨
C.华北地区多风沙天气D.长江流域即将进入伏旱
气象学上通常把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稳定超过10℃的第一天视为春季的开始。读我国各地平均入春时间等值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4.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入春时间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B.纬度位置C.海陆分布D.大气环流
5.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甲为我国入春最早的地区
B.丁与乙入春时间较晚,且形成原因相同
C.影响丙入春时间的因素有地形和纬度
D.全年皆冬区与全年无冬区都没有春季
2023年11月13—25日我国多地气温开启持续大幅震荡模式,“升-降-升-降”犹如过山车。下图示意某月我国部分城市气温“过山车”的类型。据此完成题。
6.我国各地区气温出现不同“过山车”类型,体现出区域的基本特性是( )
A.整体性B.动态性C.层次性D.差异性
7.导致图中气温“过山车”多次“俯冲”的主要推力是( )
A.蒙古-西伯利亚高压B.夏威夷高压
C.印度低压D.副热带高压
8.下列城市中本轮气温“过山车”“俯冲”时间最晚的是( )
A.哈尔滨B.乌鲁木齐C.重庆D.广州
气象学上把我国华西地区在9-11月出现的,持续时间较长的连续阴雨天气,称为华西秋雨。华西地区秋季夜雨的发生频率约占2/3。图为华西秋雨天气形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如图所示,华西秋雨形成时期,闽粤地区最可能( )
A.因气压骤变而台风频发B.因锋面滞留而阴雨连绵
C.因气流下沉而气温偏高D.因持续降温而发生凌汛
10.下列不属于华西秋雨对区域农业活动造成的影响是( )
A.缓解伏旱天气,提供农田灌溉水源B.积温热量不足,农作物生长期延长
C.增大昼夜温差,有利于作物有机质积累D.长期阴雨,不利于农作物晾晒
下图为天山中段地形剖面图和相关气候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山地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海拔约为( )
A.630米B.2200米C.4200米D.4700米
12.天山南侧( )
A.纬度低,夏季气温比北侧高B.阴雨天气较少,夏季气温比北侧高
C.海拔低,冬季气温比北侧高D.冬季风影响小,冬季气温比北侧高
中国中东部地区雨带推移和雨季的起止具有一定规律性。图为中国多年平均雨季时空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中国( )
A.华南前汛期主要影响长三角地区
B.西南雨季持续时间最长
C.华西雨季开始最早、结束最晚
D.东北雨季比华北雨季开始晚、结束早
14.梅雨是( )
A.由准静止锋带来的长时间降水
B.受热带气旋影响形成的狂风暴雨
C.引发川渝地区特大洪水的主要原因
D.影响皖、赣秋粮晾晒的主要障碍
图示意2023年12月我国东部部分城市气象站最低气温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关于图中甲、乙、丙三地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可能是香港,全年高温B.乙地可能是成都,冬季温和
C.丙地12月中下旬有极夜现象D.三地最低温温差可达65℃以上
16.关于图中现象说法正确的有( )
①12月份我国经历多次寒潮过程
②站点间温差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
③12月15日广州发布寒潮预警
④12月份受寒潮影响最大的是丙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回南天”是在初春时节冷空气退却,暖湿空气迅速增强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结合夏季风开始影响我国的时间等,初春时我国纬度较高的大部分地区仍受冷高压控制,温度较低,不易形成“回南天”,初春时节锋面雨带进入我国珠江三角洲,暖湿气流增强,致使当地气温回升,空气湿度接近饱和,A正确BCD错误。故A正确。
2.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暖湿气流迅速增强,致使当地气温回升,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并在华南地区徘徊,形成准静止锋将使得回南天时间较长,故A正确;初春时北半球海水温度无法达到台风形成的要求,不易形成台风,故B错误;冷锋会使温度降低,故C错误: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不利于水汽凝结,故D错误。故选A。
3.答案:C
解析:“回南天”时应为春季。春季,华北地区多风沙天气,C正确;江淮地区梅雨发生在初夏,为6月份;长江流域伏旱和东北地区多雷雨发生在7、8月份,故ABD错误。故选C。
4.答案:B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我国东部地区入春时间等值线与纬线大致平行,自南向北,纬度越高,温度越低,入春时间越迟,因此影响东部地区入春时间的最主要的因素是纬度位置,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答案:C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南方的无冬区是春季形成最早的地区,甲为四川盆地,其入春较早主要是受地形的影响形成的,A错误;丁城镇入春时间较晚,主要是由于纬度高,气温低,乙城镇位于青藏高原,入春晚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海拔高,因此两地形成原因不相同,B错误;丙镇位于帕米尔高原,海拔高,纬度较高,气温低,因此入春时间较晚,C正确;全年皆冬区说明终年温度较低,没有春季,全年无冬区说明该地没有寒冷的冬季,应该存在春季,因此D错误。故选C。
6.答案:D
解析:气温的“过山车”类型,是指气温在短时间内出现快速上升或下降的现象。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存在显著的差异,导致各地区气温的“过山车”类型也有所不同,因此体现出区域的基本特性是差异性,D正确,并没有体现整体性、动态性、层次性,ABC错误,故选D。
7.答案:A
解析:导致图中气温“过山车”多次“俯冲”的原因是气温迅速下降,依据材料,此时间段是2023年11月13—25日,属于秋末冬初,陆地降温快,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逐渐强盛,属于冷高压,受其影响,我国多地气温快速下降,C正确,印度低压主要形成于夏季,夏威夷高压、副热带高压秋冬季节对我国影响小,且不会造成气温迅速下降,ABD错误,故选C。
8.答案:C
解析:由上题可知,本轮气温“过山车”“俯冲”是受到冷高压南下影响,在哈尔滨、乌鲁木齐、重庆、广州四地中,广州位于我国华南地区,距离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源地最远,因此时间最晚,D正确,ABC错误,故选D。
9.答案:C
解析:如图所示,华西秋雨形成时期,闽粤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气温偏高,天气晴朗,不属于锋面滞留区,B错误,C正确;华西秋雨持续时间较长,形成时期气压较稳定,因气压骤变而台风频发的可能性很小,A错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温高于0°,河流没有结冰,加上闽粤地区没有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流,不会发生凌汛,D错误。故选C。
10.答案:A
解析:伏旱天气主要在7月份,此时是9-11月,并不能缓解伏旱天气,A错误,符合题意;长时间的阴雨天气导致气温下降和光照减少,可能导致成熟的秋粮发芽、霉变和农作物的生长期延长,不利于农作物的晾晒,B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夜雨多对白天光照的影响小,夜雨导致夜晚气温下降,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物质的积累,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答案:B
解析:从图中可知,该山地降水量最大值约为600mm(如图所示),对应的海拔大约为2200m,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答案:D
解析:通过读图可知,天山南坡夏季气温比北坡低,A、B错误。南北两坡的气温比较应对应相同海拔高度,C错误。冬季受天山山脉阻挡,寒冷的冷空气在北坡堆积,导致气温较低,南坡受冬季风影响小,气温高于北坡,D正确。故选D。
13.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华南前汛期,雨带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对长三角地区影响小,A错;西南雨季从5月27日开始,至10月14日止,持续时间最长,B正确;华西雨季开始最晚、结束最晚,C错;东北雨季比华北雨季开始早、结束晚,D错。故选B。
14.答案:A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梅雨是由江淮准静止锋长期控制形成的大范围、长时间的降水,通常出现在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A正确,B错;梅雨主要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长江上游川渝地区的特大洪水无关,C错;梅雨出现于春末夏初,对皖、赣秋粮晾晒没有影响,D错。故选A。
15.答案:D
解析:由图示可知甲地在12月冬季气温较高,变化较小,因此应是我国纬度较低且位于热带地区的城市,A错误;乙地在12月气温较低且在12月15日后出现0℃以下的气温,因此此地不是成都,B错误;丙地位于我国,我国东部地区的纬度没有寒带,因此不可能出现极夜现象,C错误;结合图示可知甲乙丙三地最低温可以从约30℃到-43℃,温差达70℃,未来1月气温还会降低,三地的温差还会变大,D正确。故选D。
16.答案:A
解析:关于图中现象表明12月份我国经历多次寒潮过程,经历气温降低过程,①正确;站点间温差主要影响因素是南北纬度差异较大,12月北方气温较低,南方气温较高,南北温差大,②正确;12月15日广州开始经历降温过程,应该是北方冷空气南下形成寒潮,③正确;④纬度较高,12月气温本身很低,寒潮天气对丙地的影响小,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 BCD错误,故选A。
十一、西北地区、青藏地区——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专项训练(含解析): 这是一份十一、西北地区、青藏地区——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专项训练(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生物防护带引种的植物最可能为,推测公路两侧砾石带的主要作用是,图中的箭头最可能指向,沙产业发展的环境背景中,不包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十、北方地区、南方地区——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专项训练(含解析): 这是一份十、北方地区、南方地区——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专项训练(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示时刻,河北大部分地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八、中国的农业——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专项训练(含解析): 这是一份八、中国的农业——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专项训练(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农产品最可能为,梯田囤水价值最大的季节是,材料中两个时段相比,该村农田中主要粮食作物最可能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