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届高中化学全程复习学案
2025届高中化学全程复习学案全套70创新探究类综合实验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高中化学全程复习学案全套70创新探究类综合实验,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教考衔接,对点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能根据不同情景、不同类型实验特点评价或设计解决问题的简单方案。
2.建立解答探究类综合实验的思维模型。
类型一 探究物质组成、性质类综合实验
1.物质性质探究类实验的类型
(1)根据物质性质设计实验方案
(2)根据物质的结构(或官能团)设计实验方案
2.探究实验中常见操作及原因
【教考衔接】
典例[2023·湖北卷,18]学习小组探究了铜的氧化过程及铜的氧化物的组成。回答下列问题:
(1)铜与浓硝酸反应的装置如下图,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装置B的作用为________。
(2)铜与过量H2O2反应的探究如下:
实验②中Cu溶解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气体为________。比较实验①和②,从氧化还原角度说明H+的作用是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足量NaOH处理实验②新制的溶液得到沉淀X,元素分析表明X为铜的氧化物,提纯干燥后的X在惰性氛围下加热,m g X完全分解为n g黑色氧化物Y,nm=56。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对点演练】
1.[2024·河南开封二模]某小组根据硫元素的化合价,预测SO2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Ⅰ.探究SO2的还原性:向试管中通入足量SO2(尾气处理装置已略),记录如下。
(1)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b所得溶液分成三份,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①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实验②向第二份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再加入新制的氯水,溶液变红。
实验③向第三份溶液中先加入稀盐酸酸化,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上述实验不能证明SO2与Fe3+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探究SO2的氧化性:向试管中通入足量SO2(尾气处理装置已略),记录如下。
已知:ⅰ.水合Cu+既易被氧化也易被还原,因此水溶液中无法生成水合Cu+。
ⅱ.CuCl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可溶于c(Cl-)较大的溶液生成[CuCl3]2-。
(3)证明d所得棕色溶液含有[CuCl3]2-:用滴管吸取少量棕色溶液,滴入蒸馏水中,出现白色沉淀。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c对比,d能发生反应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碱式碳酸钴[Cx(OH)y(CO3)2]可用作电子材料、磁性材料的添加剂,受热时可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为了确定其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
①称取3.65 g样品置于硬质玻璃管内,分别称量乙、丙装置的质量;
②按如图所示装置组装好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③加热甲装置中硬质玻璃管,当乙装置中________________(填实验现象),停止加热;
④打开活塞K,缓缓通入空气数分钟后,称量乙、丙装置的质量;
⑤计算。
(2)步骤④中缓缓通入空气数分钟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认为上述实验装置中存在一个明显缺陷,为解决这一问题,可选用下列装置中的________(填字母)连接在________(填装置连接位置)。
(4)若按正确装置进行实验,测得如下数据:
则该碱式碳酸钴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5)有人认为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两次实验也可以确定碱式碳酸钴的组成。
实验Ⅰ: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置于Y形管a处,加入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足量稀硫酸于Y形管b处,量气管中盛放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而不用蒸馏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填操作),引发反应,测定产生的CO2的体积(假设实验条件是在室温下)。
实验Ⅱ:将实验Ⅰ中反应后的液体和足量的锌粒分别放置在另一个Y形管的a、b中,量气管中盛装蒸馏水,此时引发反应的方式与实验Ⅰ________(填“相同”“不同”或“可相同也可不同”),然后测定产生H2的体积(假设实验条件是在室温下)。
两次实验结束时,读数前,先________,再调节量气管两侧液面持平,然后平视读数;下列实验操作有可能会使y的值偏大的是______(填字母)。
A.实验Ⅰ读数时量气管左侧液面高于右侧液面
B.实验Ⅱ实验结束时,迅速调整两侧液面持平,立即读数
C.实验Ⅱ引发反应时将稀硫酸向锌粒倾斜
类型二 探究反应原理类综合实验
1.解题流程
2.文字表述题的各种答题规范
(1)沉淀洗涤是否完全的检验答题模板
取少许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入少量……溶液(试剂),若……(现象),表示已经洗涤完全。
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四个得分点:取样+试剂+现象+结论。
(2)实验操作的原因、目的、作用的答题要点
(3)实验现象的准确、全面描述
(4)试剂的作用的答题模板
【教考衔接】
典例1 [2023·湖南卷,15]金属Ni对H2有强吸附作用,被广泛用于硝基或羰基等不饱和基团的催化氢化反应。将块状Ni转化成多孔型雷尼Ni后,其催化活性显著提高。
已知:①雷尼Ni暴露在空气中可以自燃,在制备和使用时,需用水或有机溶剂保持其表面“湿润”;
②邻硝基苯胺在极性有机溶剂中更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某实验小组制备雷尼Ni并探究其催化氢化性能的实验如下:
步骤1:雷尼Ni的制备
步骤2:邻硝基苯胺的催化氢化反应
反应的原理和实验装置图如下(夹持装置和搅拌装置略)。装置Ⅰ用于储存H2和监测反应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d)中,判断雷尼Ni被水洗净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e)中,下列溶剂中最有利于步骤2中氢化反应的是________;
A.丙酮 B.四氯化碳
C.乙醇 D.正己烷
(4)向集气管中充入H2时,三通阀的孔路位置如下图所示;发生氢化反应时,集气管向装置Ⅱ供气,此时孔路位置需调节为________;
向集气管中充入H2
集气管向装置Ⅱ供气
(5)仪器M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6)反应前应向装置Ⅱ中通入N2一段时间,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果将三颈瓶N中的导气管口插入液面以下,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判断氢化反应完全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例2 [2022·广东卷,17]食醋是烹饪美食的调味品,有效成分主要为醋酸(用HAc表示)。HAc的应用与其电离平衡密切相关。25 ℃时,HAc的Ka=1.75×10-5=10-4.76。
(1)配制250 mL 0.1 ml·L-1的HAc溶液,需5 ml·L-1HAc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mL。
(2)下列关于250 mL容量瓶的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
(3)某小组研究25 ℃下HAc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
提出假设 稀释HAc溶液或改变Ac-浓度,HAc电离平衡会发生移动。
设计方案并完成实验 用浓度均为0.1 ml·L-1的HAc和NaAc溶液,按下表配制总体积相同的系列溶液;测定pH,记录数据。
①根据表中信息,补充数据:a=________,b=________。
②由实验Ⅰ和Ⅱ可知,稀释HAc溶液,电离平衡________(填“正”或“逆”)向移动;结合表中数据,给出判断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由实验Ⅱ~Ⅷ可知,增大Ac-浓度,HAc电离平衡逆向移动。
实验结论 假设成立。
(4)小组分析上表数据发现:随着nNaAcnHAc的增加,c(H+)的值逐渐接近HAc的Ka。
查阅资料获悉:一定条件下,按nNaAcnHAc=1配制的溶液中,c(H+)的值等于HAc的Ka。
对比数据发现,实验Ⅷ中pH=4.65与资料数据Ka=10-4.76存在一定差异;推测可能由物质浓度准确程度不够引起,故先准确测定HAc溶液的浓度再验证。
①移取20.00 mL HAc溶液,加入2滴酚酞溶液,用0.100 0 ml·L-1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体积为22.08 mL,则该HAc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ml·L-1。画出上述过程的滴定曲线示意图并标注滴定终点。
②用上述HAc溶液和0.100 0 ml·L-1NaOH溶液,配制等物质的量的HAc与NaAc混合溶液,测定pH,结果与资料数据相符。
(5)小组进一步提出:如果只有浓度均约为0.1 ml·L-1的HAc和NaOH溶液,如何准确测定HAc的Ka?小组同学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请完成下表中Ⅱ的内容。
实验总结 得到的结果与资料数据相符,方案可行。
(6)根据Ka可以判断弱酸的酸性强弱。写出一种无机弱酸及其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点演练】
某小组为探究Mg与NH4Cl溶液的反应机理,常温下进行以下实验。实验中所取镁粉质量均为0.5 g,分别加入选取的实验试剂中,资料:①CH3COONH4溶液呈中性。②Cl-对该反应几乎无影响。
(1)经检验实验2中刺激性气味气体为NH3,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产生的气体,经检验小试管中气体为H2。
(2)已知灰白色沉淀中含有Mg2+、OH-。为研究固体成分,进行实验:将生成的灰白色固体洗涤数次,至洗涤液中滴加AgNO3溶液后无明显浑浊。将洗涤后的固体溶于稀HNO3,再滴加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推测沉淀中含有________,灰白色固体可能是________(填化学式)。
(3)甲同学认为实验2比实验1反应剧烈的原因是NH4Cl溶液中c(H+)大,与Mg反应快。用化学用语解释NH4Cl溶液显酸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同学通过实验3证明甲同学的说法不合理。
①X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实验3获取的证据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进一步探究实验2反应剧烈的原因,进行实验4。
依据上述实验,可以得出Mg能与NH4+反应生成H2。乙同学认为该方案不严谨,需要补充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由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请完成课时作业70
第70讲 创新探究类综合实验
类型一
突破·关键能力
教考衔接
典例 解析:(1)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为具支试管;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二氧化氮,其中二氧化氮易溶于水,需要防倒吸,则装置B的作用为防倒吸;
解析:(2)根据实验现象,铜片溶解,溶液变蓝,可知在酸性条件下铜和过氧化氢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铜,离子方程式为:Cu+H2O2+2H+=== Cu2++2H2O;硫酸铜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则产生的气体为O2;在Na2SO4溶液中H2O2不能氧化Cu,在稀H2SO4中能氧化,说明H+使H2O2的氧化性增强;
解析:(3)在该反应中铜的质量m(Cu)=n×6480=4n5,因为nm=56,则m(O)=n×1680+(m-n)=2n5,则X的化学式中铜原子和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Cu)n(O)=4n5×642n5×16=12,则X为CuO2。
答案:(1)具支试管 防倒吸
(2)Cu+H2O2+2H+=== Cu2++2H2O O2 增强H2O2的氧化性
(3)CuO2
对点演练
1.解析:(1)a中溶液的棕黄色褪去,发生的反应为SO2+I2+2H2O===4H++2I-+ SO42-;
(2)b中硫酸铁溶液为棕黄色,通入二氧化硫后被还原,溶液变成浅绿色;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生成Fe2+,能证明有Fe2+的存在,前两个实验结果能证明,第三组只能证明有硫酸根的存在,硫酸铁溶液中阴离子存在硫酸根,无法证明硫酸根为氧化产物,所以答案为实验③;原因为原溶液中含有SO42-;
解析:(3)溶液中存在反应:CuCl(s)+2Cl-(aq)⇌[CuCl3]2-(aq),滴入蒸馏水后离子浓度减小,使得Q>K,反应逆向移动,析出CuCl沉淀;
(4)c和d的区别在于阴离子,硫酸根无明显现象,氯离子产生明显现象,所以从氯离子角度分析,Cl-与Cu+结合成[CuCl3]2-,其氧化性弱于SO2,使Cu能够被SO2氧化。
答案:(1)SO2+I2+2H2O===4H++2I-+SO42-
(2)溶液变为浅绿色 实验③ 原溶液中含有SO42-
(3)棕色溶液滴入蒸馏水后离子浓度减小,使CuCl(s)+2Cl-(aq)⇌[CuCl3]2-(aq) Q>K,反应逆向移动,析出CuCl沉淀
(4)Cl-与Cu+结合成[CuCl3]2-,其氧化性弱于SO2,使Cu能够被SO2氧化
2.解析:(4)n(H2O)=0.36 g18 g·ml-1=0.02 ml,n(CO2)=0.88 g44 g·ml-1=0.02 ml,由C元素守恒知,该样品物质的量为0.01 ml,H元素物质的量为0.04 ml,则y为4,C元素质量为3.65 g-0.04 ml×17 g·ml-1-0.02 ml×60 g·ml-1=1.77 g,C的物质的量为0.03 ml,故碱式碳酸钴的化学式为C3(OH)4(CO3)2。
解析:(5)实验Ⅰ中应该让样品完全反应,所以引发反应时应该将稀硫酸向样品中倾斜;而实验Ⅱ中应该让稀硫酸完全反应,所以引发反应时应该将锌粒向稀硫酸中倾斜。
答案:(1)不再有气泡产生时
(2)将甲装置中产生的CO2和水蒸气全部赶入乙、丙装置中
(3)D 活塞K前(或甲装置前)
(4)C3(OH)4(CO3)2
(5)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会降低CO2的溶解度 将b向a倾斜,使稀硫酸流入a中 不同 恢复至室温 C
类型二
突破·关键能力
教考衔接
典例1 解析:(1)结合图示流程可知,操作(a)为用NaOH溶液处理Ni/Al合金,Al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H)4]和H2,离子方程式为2Al+2OH-+6H2O===2[Al(OH)4]-+3H2↑。(2)水洗的上一步是碱洗,若雷尼Ni被水洗净,则最后一次水洗液中不含碱,加入酚酞溶液不变红。(3)根据题中信息可知,雷尼Ni被广泛用于硝基或羰基等不饱和基团的催化氢化反应,故不能选丙酮,否则会发生副反应,又因为邻硝基苯胺在极性有机溶剂中更有利于反应进行,而CCl4、正己烷均为非极性分子,乙醇为极性分子,所以应选乙醇。
解析:(4)根据向集气管中通入H2时三通阀的孔路位置,可确定集气管向装置Ⅱ中供气时,应保证下侧、右侧孔路通气,故B正确。(6)为了排除装置中空气产生的干扰,反应前应向装置Ⅱ中通入一段时间N2。(7)三颈瓶N中为雷尼Ni的悬浮液,若将导气管插入液面下,雷尼Ni会堵塞导管。(8)氢化反应完全时,装置Ⅱ中不再消耗H2,装置Ⅰ中水准瓶中液面不再发生变化。
答案:(1)2Al+2OH-+6H2O===2[Al(OH)4]-+3H2↑
(2)取最后一次水洗液,加入酚酞,不变红
(3)C (4)B
(5)恒压滴液漏斗 (6)排除空气产生的干扰,防止雷尼Ni自燃
(7)雷尼Ni堵塞导管 (8)水准瓶中液面不再发生变化
典例2 解析:(1)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因此250 mL×0.1 ml·L-1=V×5 ml·L-1,解得V=5.0 mL。
(2)容量瓶使用过程中,不能用手等触碰瓶口,以免污染试剂,故A错误;定容时,视线应与溶液凹液面和刻度线“三线相切”,不能仰视或俯视,故B错误;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需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下端位于刻度线以下,同时玻璃棒不能接触容量瓶瓶口,故C正确;定容完成后,盖上瓶塞,将容量瓶来回颠倒,将溶液摇匀,颠倒过程中,左手食指抵住瓶塞,防止瓶塞脱落,右手扶住容量瓶底部,防止容量瓶从左手掉落,故D错误。
解析:(3)①实验Ⅶ的溶液中n(NaAc)∶n(HAc)=3∶4,V(HAc)=4.00 mL,因此V(NaAc)=3.00 mL,即a=3.00,由实验Ⅰ可知,溶液最终的体积为40.00 mL,因此V(H2O)=40.00 mL-4.00 mL-3.00 mL=33.00 mL,即b=33.00,故答案为:3.00;33.00。
②实验Ⅰ所得溶液的pH=2.86,实验Ⅱ的溶液中c(HAc)为实验Ⅰ的110,稀释过程中,若不考虑电离平衡移动,则实验Ⅱ所得溶液的pH=2.86+1=3.86,但实际溶液的pH=3.36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1章化学综合实验第56讲性质、原理探究型综合实验学案,共21页。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学案10.4化学实验中的综合探究与创新突破(含解析),共31页。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第11章 第71讲 以性质为主的探究类综合实验(含解析),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