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2022-2024)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0 遵守规则(原卷版)
展开1.(2024·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下列行为属于遵守规则的是( )
A.演出结束后同学们有序退场B.过马路时闯红灯
C.在图书馆大声喧哗D.在名胜古迹上乱涂乱画
2.(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在交通道路口等公共场所,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警示图标。这告诉我们( )
A.公民的规则意识偏低B.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C.遵守规则主要靠警示D.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3.(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近年来,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热情持续升温。让文明与美景一路相携相伴,是每名游客应该展现出来的文明素养。下列行为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拍照打卡,攀爬文物B.主动礼让,用语文明
C.穿着舒适,不修边幅D.插队购票,乘车霸座
4.(2024·天津·中考真题)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下列与之相对应的名言警句是( )
A.不学礼,无以立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交友投分,切磨箴规D.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5.(2024·天津·中考真题)李某在体育馆观赛时,扰乱比赛秩序,经工作人员多次劝阻无效,被民警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警告处罚。李某的行为属于( )
A.民事违法行为B.行政违法行为C.刑事违法行为D.严重违法行为
6.(2024·新疆·中考真题)预防就是保护,治理也是挽救。针对未成年人犯罪总体呈上升趋势,低龄未成年人犯罪占比上升的这一现象,青少年应该( )
①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②积极见义勇为,用法律制裁违法犯罪
③自觉遵章守法,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④实施社会保护,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7.(2024·云南·中考真题)下列违法行为对应的法律责任正确的是( )
A.谎报险情——刑事责任B.破坏铁路封闭网——民事责任
C.非法出售濒危野生动物——刑事责任D.拾得遗失物拒绝归还——行政责任
8.(2024·江苏扬州·中考真题)下面“?”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A.出售濒危野生动物B.殴打他人成重伤
C.签订合同后拒发货D.破坏铁路封闭网
9.(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所谓小微违法行为,一般指情节轻微,不会即刻对他人合法权益、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造成较大影响的违法行为。如“三无”老年代步车上路、行人闯红灯、在人行道上停车、“飞线”给电动车充电等。对于小微违法行为,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虽是违法行为,但危害不大,以“小”视之即可
②既违背道德,也违反法律,同样要承担法律责任
③我们应依法自律,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④海量的小微违法行为会带来巨大的治理成本和潜在风险,不容小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2024·江苏盐城·中考真题)盐城市某街道组织网格员走进小区,开展禁止电动车入楼消防安全宣传活动,宣讲相关法律法规,维护高层住宅安全。假如你是该小区居民,你应该( )
A.积极参与宪法修订B.合理规划出行路线
C.自觉遵守法律规范D.尊重他人停车行为
11.(2024·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下列适合在“民法典宣传月”中选用的案例是( )
①伪造身份实施网络诈骗,被判处有期徒刑
②将他人丢失的手表据为己有,被法院判令归还
③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发表了其作品,被诉侵权
④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被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处罚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2.(2023·海南·中考真题)下面图组《文明出行》共同告诉我们( )
A.做文明的人要从小事、从细节做起
B.做文明的人。主要靠他人监督、提醒和帮助
C.以礼待人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
D.文明出行与法律无关。但也应严于律己
13.(2023·江苏淮安·中考真题)以下是社会生活剪影,他们的行为引导我们要( )
戴好头盔再出发 公共场所不喧哗 依次排队讲文明
A.自觉遵守规则,坚定维护秩序B.锤炼品德修为,尊重他人隐私
C.改进社会规则,积极建言献策D.学会以礼待人,做到用语文明
14.(2023·江苏南通·中考真题)“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应当负刑事责任。”我国刑法这样规定( )
A.说明未成年人犯罪都要受到法律制裁
B.是因为违法行为都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C.有利于增强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
D.表明未成年人不再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15.(2023·青海西宁·中考真题)回首中学时光,同学、老师和父母是我们成长中重要的陪伴者和见证者。以下处理这些人际关系的做法错误的是( )
A.小鹏帮同学打扫班级卫生B.小程跟老师请教学习问题
C.小万与父母分担家务劳动D.小丽向他人散播朋友隐私
16.(2023·山东青岛·中考真题)山东淄博,因其小炉小饼小葱的“烟火气”、热情好客的真诚态度以及足斤足两的消费信誉,一跃成为流量带动经济的“网红城市”。这说明( )
①网络流量赢得城市信誉 ②诚信经营助力经济复苏
③热情好客凝聚城市温度 ④政府监管护航地方旅游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7.(2022·湖南怀化·中考真题)当发现有人可能正在吸毒或实施涉及毒品的违法犯罪行为时,作为我们中学生应当( )
A.事不关己B.尽快离开,确保安全情况下报警
C.好奇上前去看个究竟D.马上阻止其违法犯罪行为
18.(2023·辽宁阜新·中考真题)“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这表明文明有礼( )
①促进社会和谐 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③体现国家形象 ④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9.(2023·辽宁阜新·中考真题)在社会生活中,“礼让斑马线”“在公共场所不得大声喧哗”“禁止在高铁上吸烟”等规则提醒人们规范自己的行为。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遵守社会规则只需自律
B.违反社会规则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C.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D.建立社会规则的目的是限制自由
20.(2022·云南昆明·中考真题)根据以下图示推断小何的违法行为最有可能是( )
A.擅自离校,旷课逃学B.散播谣言,扰乱秩序
C.殴打他人,致其重伤D.敲咋勒索,数额巨大
21.(2022·湖南怀化·中考真题)《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第二条规定:遵守公共秩序,不喧哗吵闹。排队遵守秩序,不并行挡道,不在公共场所高声交谈。之所以要求公民维护社会秩序,是因为( )
A.社会秩序是靠强制命令来维持的B.违背了社会秩序就要受到法律制裁
C.有了良好的社会秩序,社会才能正常运转D.维护了秩序才能提高公民的个人修养
22.(2022·辽宁阜新·中考真题)李某开车在路边违停,被交警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处以罚款。李某的行为( )
A.违反了行政法律,应承担行政责任B.违反了民事法律,应承担民事责任
C.违反了刑事法律,应承担刑事责任D.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应承担刑事责任
23.(2022·辽宁阜新·中考真题)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尊重他人的是( )
①平等待人 ②换位思考 ③忽视他人 ④欣赏他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4.(2022·山东青岛·中考真题)2021年度“感动青岛”道德模范王仁江为履行战场上的“生死盟约”,毅然承担起照顾12位牺牲战友父母的责任。36年来,他每月寄款,从无间断,替牺牲的战友尽孝。这告诉我们( )
①诚信全靠自觉自愿 ②做事要讲信用守诺言
③所有承诺必须兑现 ④做人要有爱心重情义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5.(2022·山东青岛·中考真题)不学礼,无以立。以下是部分同学的生活片段:
①早晨,在校门口遇到老师和同学,兰兰主动问好。
②课间,凯凯进办公室请教问题,自觉轻轻地敲门。
③下午,龙龙一回到家就躺在沙发上自顾自玩手机,也不和妈妈打招呼。
④晚饭时,菜刚上齐,父母还在收拾厨房,思思就自己先拿起筷子夹菜吃。
上述行为属于文明有礼的是( )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6.(2022·山东滨州·中考真题)2022年3月,上海宝山一家超市老板所在的楼栋因疫情要封控管理,但当时店铺仍可继续营业,于是老板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大门敞开、无人值守、远程监控、自助结账,超市由此进入了自助售货模式。超市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顾客无一人逃单。人们纷纷为疫情之下的这份善良和信任点赞。对此,你的感悟是( )
①诚信促进社会文明与和谐 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③要运用诚信智慧,权衡利弊,尊重他人隐私 ④失信者处处受限,要珍惜个人诚信记录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7.(2022·贵州铜仁·中考真题)12岁的学生肖某原本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结识了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后,他无心学习,经常旷课、打骂同学受到学校纪律处分,甚至因偷窃财物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没有接受教训仍不思悔改,为了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伙同两个“朋友”拦路抢劫,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从肖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案例中警示我们( )
①因为年龄小,违法犯罪不要紧
②凡是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③预防违法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④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依法自律,防患于未然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8.(2022·四川绵阳·中考真题)山东省济宁市退休职工谢立亭因其一生践行“对党忠诚、信守诺言”的先进事迹,入选2021年全国“诚信之星”。评选全国“诚信之星”旨在( )
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助推诚信社会建设
③提升我国公民的生活水平 ④化解各种社会矛盾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9.(2022·湖北襄阳·中考真题)请人指导,要说“赐教”;麻烦别人,要说“打扰”。这些用语启示我们生活中要( )
A.谦虚谨慎B.信守承诺C.关爱他人D.礼貌待人
30.(2022·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王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体育馆 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他们带走。公安机关给予王某等人警告 处罚。王某等人的行为是一种( )
A.行政违法行为B.民事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D.犯罪行为
二、情境探究题
31.(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探究感悟成长】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困惑和烦恼,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积极面对。以下是同学们的三个生活情境,请你为他们答疑解惑。
情境一 小东打算放学后去参观博物馆。放学铃声一响,他就起身准备出发。这时,同学小萌拿着数学试卷过来向他请教一个问题,小东却置之不理,转身离开。
(1)你认为小东的做法妥当吗?
理由:
情境二 考试的时候,小川让我给他递纸条。
(2)作为小川的好朋友,“我”该怎么做?
理由:
情境三 学校要求穿校服。可是,校服的颜色、款式我实在不喜欢。
(3)我该怎么做?
理由:
三、分析说明题
32.(2024·上海·中考真题)技术要有边界学校邀请科学家和法律专家来到学校为同学们做讲座,科学家介绍到:“人工智能代理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科技发展,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但也有可能触犯法律,我时常警觉自己不要犯法(大概这个意思),包括我们同行交流的时候也都会相互提醒…人工智法律专家(大概这个意思)可能会侵犯人身安全权,肖像权,名誉权。不过现在关于这方面的法律还没有完善,国家部门正在逐渐修改完善相关的有关法律规定。
听完两个人的介绍后,同学们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请你从“自律与他律”的视角完成一份150字左右的发言稿。
33.(2023·江苏淮安·中考真题)[青春自护 法律护航]
穿法袍,握法槌。淮安市某中学开展了模拟法庭活动,随着“审判长”庄重的法槌落下,关于“校园欺凌”案件的“庭审”正式开始。
(1)针对本案,有同学认为“将人打伤、拿走财物的行为只是违纪行为,这样处罚是小题大做”。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并说明理由。
(2)作为模拟法庭的旁听者,请你谈一谈该案件对我们青少年的警示。
34.(2023·山东青岛·中考真题)投身社会课堂 提升公民素养
为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某校道德与法治教师布置了一项实践性作业,鼓励学生去发现、思考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他们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生活观察】
每天傍晚放学时,某中学学校门口就被前来接孩子的私家车、电动车堵得水泄不通。这天,一辆接孩子的私家车停在了学校门口的人行横道线上,妨碍了学生的正常通行。值勤老师发现这一情况后,便立刻上前与该车司机进行沟通,希望他把车挪离人行横道线,对方却不予理睬,导致交通秩序更加混乱。
(1)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看待该车司机的行为。
【素养提升】
针对学校门口堵车现象,该校学生做了相关调研后,向全校同学及其家长发出倡议:同学们尽量选择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家长接送孩子尽量距离学校门口100米外停车,即停即走,遵守交通规则,文明驾驶。
在交警部门的指导下,学生还手绘了学校周边停车场和临时停车区示意图,方便家长选择。
(2)该校学生的做法展示了当代青少年怎样的公民素养?
35.(2022·江苏无锡·中考真题)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请你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上述案例中的哪一个行为是犯罪行为?为什么?
(2)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请就我们如何预防犯罪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小何的违法行为)
→
治安管理处罚法
(违反的法律法规)
→
被行政拘留10天
(承担的法律责任)
案件事实
审判结果
王某、张某、冯某是同学,均系未成年人。他们曾经因为琐事发生过矛盾。几天后,王某、张某等4人在校园内强行向冯某索要1500元,但因冯某说要报警作罢。不久后,王某、张某纠集多人围住冯某,将其殴打伤,还拿走其2000多元的财物。事后,冯某的家长果断选择了报警。
判处王某、张某有期徒刑6个月;判处其致他4人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1年。
相关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六条
机动车应当在规定地点停放。禁止在人行道上停放机动车;但是,依照本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施划的停车泊位除外。
在道路上临时停车的,不得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
法律规定
☆我国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应予以处罚。
☆我国刑法规定,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有关案例
①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②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
③吴某某等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支付结算帮助,支付结算金额人民币3亿多元,违法所得人民币195万余元。
专题10 遵守社会规则-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教师卷+学生卷): 这是一份专题10 遵守社会规则-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教师卷+学生卷),文件包含专题10遵守社会规则-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教师卷docx、专题10遵守社会规则-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学生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20和谐与梦想-三年(2022-2024)中考部编版道德与法治真题分类汇编: 这是一份专题20和谐与梦想-三年(2022-2024)中考部编版道德与法治真题分类汇编,共32页。
专题18民主与法治-三年(2022-2024)中考部编版道德与法治真题分类汇编: 这是一份专题18民主与法治-三年(2022-2024)中考部编版道德与法治真题分类汇编,共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