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2.6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第一课时)教案【内含练习】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2.6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第一课时)教案【内含练习】第1页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2.6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第一课时)教案【内含练习】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数学九年级上册6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获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数学九年级上册6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获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讲解,练习巩固,拓展提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课时 几何(行程)问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几何问题、行程问题,并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2.理解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模型的过程,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有关形积(行程)问题.
    难点:如何找出图形的面积、体积问题及行程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问题1:如图,一个长为10 m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 m.梯子顶端下滑1 m时,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大于1 m,那么梯子顶端下滑几米时,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和它相等呢?

    (1) (2)
    解:设梯子顶端下滑x m时,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与顶端下滑的距离相等.由题意得:

    解得x1=0(不符合题意,舍去),x2=2,
    所以梯子顶端下滑2 m时,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与顶端下滑的距离相等.
    问题2:如果梯子长度是13 m,梯子顶端与地面的垂直距离为12 m,那么梯子顶端下滑的距离与梯子的底端滑动的距离可能相等吗?如果相等,那么这个距离是多少?
    解:假设梯子顶端下滑x m时,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与梯子顶端下滑的距离
    相等.
    则,
    解得x1=0(不符合题意,舍去),x2=7,
    所以梯子顶端下滑7 m时,梯子顶端下滑的距离与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相等.
    探究新知
    一、知识讲解
    1.面积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例1 要对一块长60 m,宽40 m的矩形荒地ABCD进行绿化和硬化.设计方案
    如图所示,矩形P,Q为两块绿地,其余为硬化路面,P,Q两块绿地周围的硬化路面宽都相等,并使两块绿地面积的和为矩形ABCD面积的14,求P,Q两块绿地周围的硬化路面的宽.
    解:设P,Q两块绿地周围的硬化路面的宽为x m.
    根据题意,得(60-3x)·(40-2x)=60×40×14,
    解得x1=10,x2=30.
    检验:如果硬化路面的宽为30 m,那么2×30=60>40,所以x2=30不符合题意,舍去,故x=10.
    故P,Q两块绿地周围的硬化路面的宽为10 m.
    2.行程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例2如图,某海军基地位于A处,在其正南方向200 n mile处有一重要目标B,在B的正东方向200 n mile处有一重要目标C.小岛D位于AC的中点,岛上有一补给码头;小岛F位于BC的中点.一艘军舰从A出发,经B到C匀速巡航,一艘补给船同时从D出发,沿南偏西方向匀速直线航行,欲将一批物品送达军舰.
    已知军舰的速度是补给船的2倍,军舰在由B到C的途中与补给船相遇于E处,那么相遇时补给船航行了多少海里?(结果精确到0.1 n mile)
    解:连接DF.∵ AD=CD , BF=CF,
    ∴ DF是△ABC的中位线.
    ∴ DF∥AB,且DF=AB.
    ∵ AB⊥BC,AB=BC=200 n mile,
    ∴ DF⊥BC,DF=100 n mile,BF=100 n mile.
    设相遇时补给船航行了x n mile,那么
    DE=x n mile,AB+ BE=2x n mile,
    EF = AB + BF - (AB + BE) = (300 - 2x)n mile.
    在Rt△DEF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方程
    x2 = 1002+(300-2x)2,
    整理,得3x2-1 200x +100 000 = 0.
    解这个方程,得,(不合题意,舍去).
    所以,相遇时补给船大约航行了118.4 n mile.
    二、练习巩固,拓展提高
    1.从一块正方形的木板上锯掉2 m宽的长方形木条,剩下的面积是48 m2,则原来这块木板的面积是( B )
    A.100 m2 B.64 m2 C.121 m2 D.144 m2
    解析:设原正方形的边长是x m,根据题意可得x(x-2)=48,解得x1=8,x2=-6(不合题意,舍去),所以原来这块木板的面积是64 m2.故选B.
    2.一块矩形菜地的面积是120 m2,如果它的长减少2 m,那么菜地就变成正方形,则原菜地的长是 12 m.
    解析:设矩形菜地的长为x m,则宽为(x-2)m,由题意得x(x-2)=120,解得x1=12,x2=-10(舍去),故原菜地的长为12 m.
    3.如图所示,A,B,C,D为矩形的四个顶点,AB=16 cm,AD=6 cm,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点P以3 cm/s的速度向点B运动,一直到达点B为止,点Q以2 cm/s的速度向点D运动,点P停止运动时点Q也停止运动.
    (1)P,Q两点从出发开始几秒时,四边形PBCQ的面积为33 cm2?
    (2)P,Q两点从出发开始几秒时,点P和点Q的距离第一次是10 cm?
    解:(1)设P,Q两点从出发开始x s时,四边形PBCQ的面积为33 cm2,根据题意得PB=AB-AP=(16-3x) cm,CQ=2x cm.
    故12(2x+16-3x)×6=33,解得x=5.
    故P,Q两点从出发开始5 s时,四边形PBCQ的面积为33 cm2.
    (2)设P,Q两点从出发开始y s时,点P和点Q的距离第一次是10 cm.
    如图,过Q点作QM⊥AB于点M,则BM=CQ=2y cm,故PM=(16-5y) cm.
    在Rt△PMQ中,PM 2+MQ2=PQ2,
    ∴ (16-5y)2+62=102.解得y1=85,y2=245.
    ∵ 所求的是第一次满足条件的时间,∴ y=85.
    故P,Q两点从出发开始85 s时,点P和点Q的距离第一次是10 cm.
    课堂练习
    1.在矩形ABCD中,AB=6 cm,BC=12 cm,点P从点A开始以1 cm/s的速度沿AB边向点B移动,点Q从点B开始以2 cm/s的速度沿BC边向点C移动,如果点P,Q分别从点A,B同时出发,几秒后△PBQ的面积等于8 cm2?
    2.等腰直角△ABC中,AB=BC=8 cm,动点P从A点出发,沿AB向B移动,通过点P引平行于BC,AC的直线与AC,BC分别交于点R,Q.当AP等于多少厘米时,平行四边形PQCR的面积等于16 cm2?
    3.如图所示,一根木棍OE垂直平分柱子AB,AB=200 cm,OE=260 cm,一只老鼠C由柱子底端A点以2 cm/s的速度向顶端B点爬行,同时,另一只老鼠D由O点以3 cm/s的速度沿木棍OE爬行.问:是否存在这样的时刻,使两只老鼠与O点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1 800 cm2?
    参考答案
    1.解:设x s后△PBQ的面积等于8 cm2.
    根据题意,得,
    整理,得x2-6x+8=0,
    解这个方程,得x1=2,x2=4,
    所以2 s或4 s后△PBQ的面积等于8 cm2..
    2.解:设AP=x cm,则PR=x cm,PB=(8-x)cm,
    根据题意得x(8-x)=16,
    整理得x2-8x+16=0,
    解这个方程得x1=x2=4..
    答:当AP=4 cm时,平行四边形PQCR的面积为16 cm2.
    3.解:存在.理由如下:
    (1)当老鼠C在AO上运动时,设两只老鼠同时爬行经过x s,两只老鼠与O点组成的△COD的面积为1 800 cm2,即S△OCD=1 800 cm2,
    则AC=2x cm,OC=(100-2x) cm,OD=3x cm.
    由S△OCD=OC·OD,得(100-2x)·3x=1 800,
    整理,得x2-50x+600=0.解得x1=20,x2=30.
    (2)当老鼠C在OB上运动时,设两只老鼠同时爬行经过y s,两只老鼠与O点组成的△C′OD′的面积为1 800 cm2,即=1 800 cm2.
    则AC′=2y cm,OC′=(2y-100) cm,OD′=3y cm.
    由 =OC′·OD′,得(2y-100)·3y=1 800.
    整理,得y2-50y-600=0,解得y1=60,y2=-10(舍去),
    综合以上两种情况,在20 s,30 s或60 s时,两只老鼠C,D与O点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1 800 cm2.
    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设”,即设未知数,设未知数的方法有直接设未知数和间接设未知数两种;
    (2)“列”,即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3)“解”,即求出所列方程的根;
    (4)“验”,即验证是否符合题意;
    (5)“答”,即回答题目中要解决的问题.
    布置作业
    课本习题2.9
    板书设计
    6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
    第1课时 几何(行程)问题

    相关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6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第3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6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第3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究新知,知识讲解,练习巩固,拓展提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6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6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温故知新,知识讲解,练习巩固,拓展提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6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6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基本目标,重难点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