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二)(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重庆市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二)(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计算题,实验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语句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烈火见真金B.藕断丝连C.春暖花开D.生米做成熟饭
2.“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与该理念不相符的是( )
A.提高废弃塑料的回收利用水平B.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C.尽量驾驶私家车出行D.新能源汽车代替汽油车
3.下列肥料能和草木灰混合使用的复合肥是( )
A.B.C.D.
4.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B.点燃镁条
C.气体干燥D.稀释浓硫酸
5.有关空气中成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过多会加剧温室效应,所以是空气污染物
B.稀有气体制作霓虹灯是利用了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
C.谚语:“雷雨发庄稼”说明氮气经过一系列变化可以转化为氮肥
D.和氧气混合可以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6.将等容积、等质量(含瓶塞、导管、燃烧匙及瓶内少量液体)的两个集气瓶置于天平的左右两盘,并调至平衡,然后同时迅速放入点燃的等质量的白磷和木炭(白磷和木炭均足量),使两者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并且瓶中的所有物质均充分完全反应后打开止水夹,此时的天平指针( )
A.向左偏B.向右偏
C.先向左偏后向右偏D.仍处于标尺中央
7.地瑞那韦(化学式为())是一种抗病毒药物,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和传播来发挥作用。下列关于地瑞那韦说法错误的是( )
A.地瑞那韦是由碳、氢、氮、氧、硫五种元素组成
B.1个地瑞那韦分子中含有75个原子
C.地瑞那韦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8:3
D.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8.小明用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玻璃管A中的现象是固体逐渐从黑色变为红色
B.该实验应先通入再点燃酒精灯a
C.此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
D.导管C处的火焰为蓝色火焰
9.高纯度硅是电脑和手机的“芯片”的主要原材料。其结构与金刚石类似。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单质硅的硬度很大
B.单质硅、石墨、都是原子结构
C.在一定条件下,石墨可以转化为金刚石,该过程是化学变化
D.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可以制作防毒面具
10.甲醛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化工产品中的一种化学物质,具有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特征,在诸多的装修材料中,比如涂料.油漆.胶水中都要加入甲醛,利用催化剂可消除,下图为该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乙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6:15
B.如果没有催化剂则甲乙不能反应
C.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分子个数不变
D.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11.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天然气、乙醇都是不可再生资源
B.用扇子扇灭燃着的蜡烛,是降低温度至蜡烛的着火点以下
C.煤气泄漏,立即开启排气扇
D.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的原理与“釜底抽薪”灭火原理相同
12.下图是氢气和物质X发生化学反应的分子个数变化图,其中氢气和X物质的分子个数变化曲线相同,已知a个氢气分子质量为2克,a个分子质量为20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个分子的质量为克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参加反应的氢气和x的质量为1:19D.t时刻,的质量为克
13.下列各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其中的“→”表示某种物质可一步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甲.乙.丙三种物质不符合对应“转化关系”的是( )
A.AB.BC.CD.D
1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墨书字画长久不变色的原因是由于单质碳在常温下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将PH试纸直接放入水中来检测酸碱性
C.补充微量元素钙可以预防骨质疏松
D.碱能电离生成,所以能电离生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碱
15.下列实验目的通过对应实验操作能达到的是( )
A.AB.BC.CD.D
16.下列图像与实验设计对应正确的有( )
A.1项B.2项C.3项D.4项
二、计算题
17.古代对孔雀石的称谓,其主要成分为,也是铜锈的主要成分。实验室欲测定某铜块锈蚀的程度,取20g部分生锈的铜块于烧杯中,加入100g硫酸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为:恰好将铜锈全部去除,完全反应后溶液和剩余固体质量为117.8g。
请根据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已知: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2
(1)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2)实验室用98%的浓硫酸配制100g该硫酸溶液,需加水克?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三、实验题
18.用集气瓶可完成多种实验.请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装置①中制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按装置②进行实验会产生的不良后果是______。
(2)实验室利用改进后的②装置制取和收集一瓶干燥,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_。
(3)选用装置⑤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_(填序号);
A.密度比空气大B.密度比空气小C.不易溶于水D.不与水反应
(4)装置⑦能完成的实验是______。
A.气体从a端通入,收集甲烷气体
B.气体从a端通入,瓶内装浓硫酸,可以干燥
C.瓶内装有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从b端通入,证明能使石蕊变色
D.在瓶内装满水,b端接量筒,用来测量收集的的体积
19.探究小组同学欲通过实验测定现有聚丙烯样品中碳.氢元素质量比。
【查阅资料】聚丙烯只含C、H两种元素。
【实验设计】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将2.8g样品放在装置④的玻璃管中,样品完全燃烧。
已知装置⑤中盛放的试剂是足量浓硫酸.装置⑥中盛放的试剂是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1)相对于图①、②,装置③的优点:______;
(2)装置⑦可吸收从装置D的气流中带出来的少量水蒸气和空气中的水蒸气,生石灰与水蒸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记录数据】加热前要先打开③装置的活塞,将产生的氧气通入一段时间后,称量装置⑤、⑥的质量(反应前的质量)。再使该样品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氧气一段时间,再称量装置⑤、⑥的质量(反应后的质量)。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结论】
(3)根据表中数据分析,聚丙烯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
聚丙烯中碳.氢两种原子的个数比是______
【实验反思】
(4)实验过程中,将产生的氧气先通入一段时间的作用:______。
(5)有同学建议,为使实验结果更准确,需要在装置③和④之间增加装置⑤,其目的是______。
四、填空题
20.用化学用语填空:
(1)澄清石灰水中含有的主要阳离子______。
(2)画出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
(3)重铬酸钾()是一种有毒的强氧化剂,其中的化合价______。
(4)镁在中燃烧只生成氮化镁,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21.全球首架C919国产大飞机抵达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进行验证飞行,飞机外壳的材质多数是钛合金,回答下列问题。
(1)用钛合金做飞机外壳的优点有____。
A.具有良好的导电性B.耐蚀性好
C.强度高D.重量轻
(2)钛与硫酸反应:,则X化学式为______。若把钛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有红色固体析出,则钛的金属活动性比______(填“强或弱”)。
(3)的工业制法,在高温条件下与发生置换反应的反应方程式______。
22.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在℃时,甲和丙的溶解度______。
(2)℃时,将10g固体甲溶解到50g水中,将此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
(3)将M点80g丙的溶液升温到℃时,析出晶体 质量为______。
(4)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由℃降到℃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
23.甲、乙、丙是初中化学阶段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若乙、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乙具有可燃性且乙可以用于金属冶炼,则丙→乙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2)若甲.乙的组成元素相同,乙是最常用的溶剂,乙→丙转化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若甲是碳酸钠,乙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则丙______(填“易”或“难”)溶于水。
(4)若甲、乙均为黄色溶液,且乙可以与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丙为一种难溶于水的碱类物质,能实现甲→丙转化且生成钠盐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4.稀土金属元素在工业中用途很广,富钇稀土主要含(含有少量的、、)
生产较纯氧化钇的一种工艺如下:
(1)写出一个与过量盐酸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2)滤液Ⅰ中的溶质有______。
(3)当调节滤液Ⅰ的PH=5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4)碳酸钇加热灼烧分解为两种氧化物,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
2.答案:C
解析:
3.答案:C
解析:
4.答案:D
解析:
5.答案:C
解析:
6.答案:D
解析:
7.答案:C
解析:
8.答案:C
解析:
9.答案:B
解析:
10.答案:C
解析:
11.答案:B
解析:
12.答案:D
解析:
13.答案:B
解析:
14.答案:A
解析:
15.答案:C
解析:
16.答案:C
解析:
17.答案:(1)1:40
(2)9
(3)14.7%
解析:(1)1:40
(2)设硫酸质量为y,样品中质量为x,生成质量为z
设配制100g该硫酸溶液须m克98%的浓硫酸,
则,m=10g
所以需加水的质量=100-10=9克
答:所以需加水的质量9克。
(3)质量分数=
答:质量分数为14.7%。
18.答案:(1);生成的气体会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2)
(3)②⑥⑦
(4)CD
解析:
19.答案:(1)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2)
(3)6:1
(4)1:2
(5)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防止干扰对和的测定;吸收中带出的水蒸气,防止干扰水的测定
解析:
20.答案:(1)
(2)
(3)+6
(4)
解析:
21.答案:(1)BCD
(2);强
(3)
解析:
22.答案:(1)相等
(2)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或降温
(3)20克
(4)乙>丙>甲
解析:
23.答案:(1)
(2)
(3)难
(4)
解析:
24.答案:(1)
(2)、、、
(3);复分解
(4)
解析:
选项
甲
乙
丙
A
B
C
D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中的
通过灼热的
B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
向溶液中加入溶液
C
检验和
分别向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
D
除去硝酸钠中的氯化钠
加入过量的硝酸银
图像
实验设计
向未经打磨的铝片中滴加适量稀盐酸
向溶液中滴加溶液
分别向等质量和中加入足量
足量红磷在密闭的集气瓶中燃烧
实验数据
装置⑤质量
装置⑥质量
反应前
110.2g
108.8g
反应后
115.6g
108.8g
氢氧化物
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pH
1.1~3.0
4.2~6.7
4.2~6.7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市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第三次模拟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计算题,实验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综合测试卷(二)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