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名师教学设计简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名师教学设计简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开展,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结合课文学习,启发学生懂得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的道理。
2.利用写作实践,引导学生学习把握事物特征的方法。
3.联系相关要求,指导学生合理使用多种说明方法。
一、导入新课
我们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仔细观察,大家会发现,即使是同一个人的十根手指,每根手指的指纹也是不一样的。再比如一棵树上的叶子,看上去样子好像都差不多,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一样的。由此我们知道,即使是看起来一样的事物也是有差别的,它们各有各的特点。所以我们写说明文介绍某个事物时,要让人清晰明白,印象深刻,就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抓住事物的特征。
二、教学开展
1.探究活动一:回顾教材,知特征。
◎本单元我们学过的几篇说明文,作者都抓住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并以此为核心展开说明。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五篇文章的说明对象各有怎样的特征?
师小结:所谓“特征”,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介绍事物形状、性质、构成,解说事物的成因、功用、关系等,都必须抓住事物特征。
一般来说,事物的存在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特征也是多层面的,一般表现在其外部形态、内部构造、自然属性、形成原因、发展过程、使用方法、实用功能等方面。因此,要通过自己的介绍说明让别人准确了解事物,必须把它的与众不同之处介绍清楚。
2.探究活动二:作比较,明特征。
◎为什么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说明呢?我们先来看下面的材料,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则材料抓住了小白兔的特征,让你更清楚地了解小白兔呢?
材料一:小白兔全身覆盖着一层雪白的毛,它像别的哺乳动物一样,有嘴,有鼻子,有眼睛,有耳朵,长着四条腿,一条尾巴。
材料二:小白兔长着一身柔软的雪白的毛,两只耳朵很长,一双眼睛又红又亮,嘴巴是三瓣的。
材料三:小白兔,披一身柔软雪白的长毛,蹲着时活像一个雪球。嘴巴尖尖的,嘴唇有三瓣。眼睛像一对红色的玻璃珠,见到阳光微微眯起。耳朵很长,有时直竖,有时抿在颈后,还会微微颤动。前腿短,后腿长,走起来一跳一跳的,尾巴短小。
“材料三”抓住小白兔的外形特征,进行了准确而全面的介绍。而“材料一”是泛泛的介绍,“像别的哺乳动物一样”,便只有共性,缺少个性,看不出“小白兔”的特征;“材料二”的介绍能扣住“小白兔”的特征,但却是静态的,也不够全面。
师小结:“材料三”在说明小白兔时,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介绍,然后抓住各部分的特点,采用准确、翔实的语言加以说明,突出特征,小白兔也就有了“个性”。这就告诉我们,抓不住特征的说明,就是缺乏个性的说明。
3.探究活动三:得要领,抓特征。
◎了解了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的道理,接下来我们就要学习怎样去抓事物的特征。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126,从中我们可以了解抓住事物特征的基本方法。
(1)细致观察,发现特征
①观察须“五官开放”,充分利用眼、耳、口、鼻等感觉器官,对所要说明事物的颜色、形状、大小、长短等进行看、听、尝、嗅、触等,必要时,还可以做实验,以准确、全面地把握事物的特征。
②观察时,不但要看表面,还要看内部,要逐层剖析,仔细研究。比如我们写一座公园,就可以从公园的地理位置、空间范围、历史背景、环境布置等方面反复研究,挖掘出其“优美”“有文化气息”等特点。
③观察还须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或由上到下,或由左到右,或由近及远,或由东到西,或由点到面,或由外及里……,以更全面地把握事物的特征。
(2)学会比较,找出特征
①同中求异。利用事物的形态相似,实质略有区别这一特点,准确地发现同类事物各自的个性特质。
②异中求同。从错综复杂的不同环境中,排除不相干的因素,找出共同的特征。
③横向比较。对多种相关事物进行比较,可以了解同类事物的共性特点。
④纵向比较。比较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形态,从而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
(3)引用资料,丰富特征
①引用丰富翔实的资料,有利于更好地说明事物的特征。相关资料,包括数据、图表、历史文献、研究资料等。
②引用相关资料,能够使对象的特征更具体、准确。
(4)说明方法,突出特征
①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
②作比较:能突出强调说明对象的特征。
③举例子:能具体真切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④分类别:能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⑤打比方:能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⑥列数字:能具体而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⑦摹状貌:通过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能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4.目标活动四:悟方法,理特征。
(1)寻找特征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写作实践”第一题,归纳坎儿井有哪些不同方面的特征,并简要概括其一两个特征。归纳概括后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在班级内分享。
这份资料共8段,分别从坎儿井的建造环境与建造原因、形式与原理、来历、作用、技术难度、地位、今昔对比和现状这些方面进行说明,较为全面地介绍了这种水利工程,体现出坎儿井多方面的特征。从地理位置来看,坎儿井有适合干旱高温的山地、盆地的特征;从构造原理来看,坎儿井有巧妙结合井、渠来利用水资源的特征;从来历与价值来看,坎儿井有古老而环保的特征。
(2)构思写作
◎本次实践要求利用材料整理出一篇说明文,我们该如何整理?大家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认识。
①文体要求写成说明文,即表达以说明为主,写作目的是让人们了解坎儿井的有关知识。
②说明时要突出坎儿井的一两个特征,这就要运用前一节课所讲授的知识。
③利用材料整理文章不等于节录、照抄,要根据自己的思路,整合、组织材料,还要对材料的表述方式做一定程度的调整。
④说明文一般按照“总—分—总”的顺序,只要抓住事物的特征,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向读者介绍清楚就可以,而且教材中提供了材料,不需要做过多的补充。
⑤题目可以直接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拟写。
⑥材料中提供了多方面的知识,写作时要详略得当,不必面面俱到。
(3)快速成文
◎掌握了方法,了解了写作注意事项,请同学们在15分钟内快速成文,然后在组内分享,讨论自己写作中的得失。不能确定的内容,提交班级讨论。
地下智慧水利工程——坎儿井
在我国新疆地区,坎儿井作为一种特殊的灌溉系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坎儿井的出现与新疆地区的自然环境有关。新疆地区多山地、盆地,气候十分干旱,水资源特别稀缺和宝贵。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新疆各族劳动人民创造出了坎儿井这种利用地下水的巧妙方式。
坎儿井创造性地运用井、渠结合的方式:井是用来从地表下取水的装置,渠是人工开凿的水道。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劳动人民依据山势坡度,按引水路线在地面挖出许多竖井,并在地下将这些竖井连通成渠,使深层地下水逐渐转变成浅层地下水,在需要水的地方引出至涝坝,然后引至农田灌溉。
坎儿井的开凿也是需要智慧的。在开挖线上,每隔数十米就要挖一口竖井,竖井愈多,其头道竖井就要愈深。井下渠道开挖靠点油灯作业,非常艰苦,总工程量非常大。而且,并不是付出了力气就能挖成坎儿井,挖井人还需要知道什么地方地下有水,从开挖处到出水处要挖多少竖井,每个竖井需挖多深,这都是学问,需要有丰富的经验。由此,专门从事这份职业的“坎儿匠”深受人们尊重。他们的手艺代代相传,逐渐形成家族性产业。有了坎儿井,水在地下运行,不受地面高温的影响,保持了水量常年稳定;经过地下地层过滤,井水也变得清澈甘甜,在炎热的夏天喝上一口,沁人心脾。这个智慧水利工程,保障了干旱高温地区老百姓的生活和农业用水,是他们生存的基础。
坎儿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留下的珍贵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但是随着科技飞速发展及现代引水工程的建设,坎儿井在灌溉方面的地位不断下降,面临不断干涸消亡的局面。近年来,人们重新认识到坎儿井的独特优势——保护、净化水资源,不消耗其他能源,已全面启动坎儿井抢救工程。
a.以“地下智慧水利工程——坎儿井”为题,紧紧抓住“智慧”一词展开,重点说明坎儿井设计、开凿的智慧,特征突出。
b.文章从教材材料出发,以①②⑤三段为主,兼及④⑥⑧段,对材料进行组合、加工、润色。
c.每一段的第一句概括总说,然后分述,说明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d.语言准确简明,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可读性强。
师小结: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分析交流,我们可以获得写作说明文,特别是抓住说明对象特征的一些技巧:
a.必须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这样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b.合理安排结构,如采用“总—分—总”式,使说明条理清晰。
c.对一些结构较为复杂的事物,要将事物的特征说清楚,应该从多方面加以阐说,使其不同的特征全方位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d.以说明为主,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增强可读性。
三、作业布置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不少物品,比如毛巾、炒锅、电视机、手机、自行车等。选取你最熟悉的一种物品作为写作对象,查阅相关资料,以《我的生活少不了它》为题,写一篇说明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1.观察物品的外形,从中选取反映物品主要特征的内容做重点说明。
2.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说明事物。
3.恰当运用各种说明方法,也可适当运用文学手法,增强说明的效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本课的教学遵循教学的一般规律,先讲清楚什么是说明对象的特征,然后让学生明确怎样去抓说明对象的特征。掌握了方法之后,以教材写作实践训练为中心,先让学生找特征,根据材料练写说明文。这样处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也符合学生认知事物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避免采用灌输式教学,而是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阅读、比较,归纳出相应的技巧,这样,学生的获得感强,印象深,可极大地提升课堂的学习效率。课文
说明对象的特征
《中国石拱桥》
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苏州园林》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纪念碑巍峨、雄伟、庄严
《蝉》
蝉的生活历程丰富多彩又“来之不易”
《梦回繁华》
《清明上河图》内容庞大,结构严谨,写实性强;绘画技法独特,笔法灵动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写作语言要连贯(名师教学设计简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开展,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写作学写传记(名师教学设计简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开展,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名师教学设计简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开展,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