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期末]吉林省辽源市五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1. 幽门螺杆菌是生活在胃黏膜的螺旋状短杆菌,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原因。下列关于幽门螺杆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具有核糖体,能独立合成蛋白质
B. 幽门螺杆菌生命系统的边界是细胞膜
C. 幽门螺杆菌以二分裂方式进行增殖
D. 幽门螺杆菌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答案】D
【分析】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判断:
(1)“菌”类的判断:凡“菌”字前面有“杆”“球”“弧”及“螺旋”等字的都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而酵母菌、霉菌及食用菌等则为真核生物。
(2)“藻”类的判断:藻类的种类很多,常见的藻类有蓝藻(如念珠藻、颤藻、螺旋藻、发菜等),绿藻(如紫菜、石花菜等),褐藻(如海带、裙带菜等),红藻(如衣藻、水绵、小球藻、团藻等)。其中蓝藻为原核生物,其他藻类为真核生物。
【详解】A、幽门螺杆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能独立合成蛋白质,A正确;
B、幽门螺杆菌有细胞膜,细胞膜是生命系统的边界,B正确;
C、幽门螺杆菌的增殖方式是二分裂,C正确;
D、幽门螺杆菌是生活在胃黏膜的螺旋状短杆菌,其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D错误。
故选D。
2. 关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高倍镜下观察时,用粗准焦螺旋调整焦距
B. 高倍镜下无法观察到花生子叶中被染色的脂肪颗粒
C. 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前,将待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
D. 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显微镜的使用等方面的知识,要求考生能够熟练掌握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掌握显微镜的相关操作;明确高倍显微镜使用过程中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
【详解】在高倍镜下观察时,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调整焦距,A错误;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花生子叶中被染色的脂肪颗粒,B错误;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前,将待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C正确;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D错误。故选C。
3.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科学家研究、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发现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
B. 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C. 德国科学家魏尔肖指出“细胞分裂产生新的细胞”
D. 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答案】C
【详解】A、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A错误;
B、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不属于细胞学说的内容,B错误;
C、魏尔肖指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对细胞学说进行了修正,C正确;
D、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未揭示多样性,D错误。
故选C。
4. 下列各项描述的化合物中元素组成一定相同的是( )
A. 纤维素酶催化的底物,脂肪酶催化的底物
B.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C. 红细胞内运输氧气的物质,HIV的遗传物质
D. 具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具调节功能的有机物
【答案】A
【分析】糖类和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磷脂、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等。
【详解】A、纤维素酶催化的底物是纤维素,脂肪酶催化的底物脂肪,纤维素和脂肪的组成元素都是C、H、O,A正确;
B、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蛋白质,组成元素是C、H、O、N等;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组成元素是C、H、O、N、P,B错误;
C、红细胞内运输氧气的物质是血红蛋白,组成元素有C、H、O、N、Fe;HIV的遗传物质是RNA,组成元素是C、H、O、N、P,C错误;
D、具催化功能的有机物是蛋白质或RNA,具调节功能的有机物是蛋白质、脂质等,两者的组成元素不一定相同,D错误。
故选A。
5. 中国科学家于2016年1月,在广西发现了目前世界上最小的陆地蜗牛,十只蜗牛才能填满一个针眼。下列关于小蜗牛体内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小蜗牛体内的tRNA上的密码子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B. 小蜗牛细胞膜上的脂质包括磷脂、胆固醇等
C. 小蜗牛体内的还原性糖包括葡萄糖、糖原、果糖
D. 小蜗牛体内的氨基酸在细胞中氧化分解的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B
【详解】A、密码子存在于mRNA中,A错误;
B、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动物细胞膜上还有胆固醇,B正确;
C、蜗牛体内糖原不是还原性糖,C错误;
D、氨基酸的代谢终产物还有尿素等含氮的物质,D错误。
故选B。
6. 原产热带非洲地区的光棍树,树形奇特,无刺无叶,它茎干中的白色乳汁可以制取“石油”。光棍树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
A. 水B. 脂质C. 蛋白质D. 糖类
【答案】A
【分析】在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占鲜重百分比:水>蛋白质>脂质>糖类,但在占干重百分比中,蛋白质最多。
【详解】细胞中水的含量大约占85%~90%,蛋白质的含量大约占7%~10%,脂质只占1%~2%,糖类和核酸大约占1%~1.5%,所以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7.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及受精卵发育开始的地点分别是( )
A. 输卵管和子宫B. 都是在子宫
C. 生殖道和输卵管D. 都是在输卵管
【答案】D
【分析】受精(场所:输卵管):顶体反应→穿越放射冠→穿越透明带(透明带反应)→卵细胞膜反应(卵黄膜封闭作用)→卵子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并释放第二极体→雌雄原核的形成、核膜消失,雌、雄原核融合形成合子→第一次卵裂开始。
【详解】(1)精卵结合的场所是输卵管;
(2)受精形成受精卵后就开始胚胎发育,因此受精卵发育开始的地点也是输卵管。
故选D。
8. 下列关于胚胎分割技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被分割的胚胎应该是发育良好的桑椹胚或囊胚
B. 来自同一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C. 可以对胚胎进行任意数目的等分,移植后均可正常发育
D. 胚胎分割是进行动物克隆的方法之一
【答案】C
【详解】A、胚胎分割时一般采用发育良好的桑椹胚或囊胚,故A正确;
B、由于胚胎分割形成的后代,来自同一个受精卵,因此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故B正确;
C、胚胎一般是2等分、4等分或8等分等,目前成功率最高的为2等分,故C错误;
D、胚胎分割繁殖后代的方式属于无性繁殖,即属于克隆,故D正确。
故选C。
9. 下列有关基因表达载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具有复制原点,使目的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扩增
B. 具有启动子,作为多肽链合成的起始信号
C. 具有标记基因,有利于目的基因的初步检测
D. 具有目的基因,以获得特定的基因表达产物
【答案】B
【分析】基因工程是狭义的遗传工程,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是让人们感兴趣的基因(即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稳定高效地表达。为了实现基因工程的目标,通常要有多种工具酶、目的基因、载体和宿主细胞等基本要素,并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操作。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即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是实施基因工程的第二步,也是基因工程的核心。其构建目的是使目的基因能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详解】A、基因表达载体必须使目的基因能够在受体细胞内进行扩增,因此具有复制原点,A正确;
B、基因表达载体必须使目的基因能够在受体细胞内进行表达,具有启动子(启动转录),作为RNA合成的起始信号,B错误;
C、具有标记基因,有利于目的基因的初步检测,如抗生素抗性基因,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在含抗生素的培养基上能生长,C正确;
D、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目的是为了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内高效、稳定地表达,因此具有目的基因,以获得特定的基因表达产物,D正确。
故选B。
10. 基因工程的第四步需要对导入受体细胞的目的基因进行检测和鉴定,其中在分子水平上常使用探针,与探针结合的通常是( )
①转基因生物的DNA②转基因生物的mRNA③转基因生物的抗原④转基因生物产生的蛋白质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
【答案】A
【分析】基因工程是一种DNA操作技术,需要借助限制酶、 DNA 连接酶和载体等工具才能进行。它的基本操作程序包括: 目的基因的筛选与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 导入受体细胞和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详解】对目的基因进行检测和鉴定是,常用分子杂交法,分子杂交法中要用到目的基因作探针。对目的基因进行检测和鉴定时,探针能与目的基因形成杂交分子,也能与目的基因转录出来的mRNA形成杂交分子。因此,用探针检测和鉴定目的基因时,与探针结合的通常是:①转基因生物的DNA、②转基因生物的mRNA,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 下列不属于蛋白质工程成果的是( )
A. 改造酶的结构,提高酶的热稳定性
B. 生产出鼠—人嵌合抗体
C. 将t-PA分子中的天门冬酰胺替换为谷氨酰胺
D. 蛋白酶洗衣粉容易洗掉或除去奶渍、血渍
【答案】D
【分析】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或或生活需要。
【详解】A、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少数酶的本质是RNA,所以改造酶的结构,提高酶的热稳定性,属于蛋白质工程的成果,A正确;
B、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生产出鼠-人嵌合抗体,属于蛋白质工程的成果,B正确;
C、将t-PA分子中的天门冬酰胺替换为谷氨酰胺,属于蛋白质工程的成果,C正确;
D、蛋白酶洗衣粉容易洗掉奶渍、血渍是酶工程的成果,D错误。
故选D。
12. 下列关于胚胎移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胚胎移植实际上是生产胚胎的供体与孕育胚胎的受体共同繁殖后代的过程
B. 繁育良种奶牛时,胚胎移植中的“供体”是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个体
C. 胚胎移植的实质是胚胎在相同生理环境下的转移
D. 应用胚胎移植可大大缩短受体本身的繁殖周期
【答案】D
【分析】胚胎移植是指将雌性动物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它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它雌性动物的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其中提供胚胎的个体称为“供体”,接受胚胎的个体称为“受体”。
【详解】A、胚胎移植实际上是生产胚胎的供体和孕育胚胎的受体共同繁殖后代的过程,A正确;
B、胚胎移植中的“供体”是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个体,B正确;
C、胚胎移植的实质是胚胎在相同生理环境下的转移,C正确;
D、胚胎移植可缩短供体本身的繁殖周期,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潜力,但不能缩短受体本身的繁殖周期,D错误。
故选D。
13. 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引起的伦理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人们现在的伦理道德观念还不能接受克隆人
B. 设计试管婴儿是为了治疗疾病,不会出现负面影响
C. 进行基因检测时,可通过测定基因的表达产物——蛋白质来进行
D. 对于基因歧视现象,可通过正确的科学知识传播、伦理道德教育和立法解决
【答案】B
【详解】人们现在的伦理道德观念还不能接受克隆人;设计试管婴儿是为了治疗疾病,但有可能被滥用,如用于设计婴儿性别等,可能会出现负面影响;进行基因检测时,可通过基因进行检测,也可通过测定基因的表达产物——蛋白质来进行检测;对于基因歧视现象,可通过正确的科学知识传播、伦理道德教育和立法解决。
14. 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的共同之处是( )
A. 培养基的成分相同B. 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C. 均需提供光照D. 均可实现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B
【详解】A、动物细胞培养基与植物组织培养基培养基的成分不同: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液中通常含有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和维生素,另外还有动物血清;植物组织培养所需要的培养基包含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全部营养成分,如矿质元素、蔗糖、维生素、植物激素和有机添加物,没有动物血清,A错误;
B、动物细胞培养是对离体细胞进行培养,植物组织培养是对外植体进行培养,培养对象离开了个体的保护,因此,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都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B正确;
C、利用CO2培养箱培养动物细胞,不需要提供光照,植物组织培养也并非全过程需要光照,C错误;
D、动物细胞培养通常是为了让细胞增殖,得到大量的动物细胞,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植株组织培养往往是为了得到完整的植株,但植物组织培养可根据需要也可停留在愈伤组织阶段、胚状体阶段等,D错误。
故选B。
15. 关于单克隆抗体制备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单克隆抗体制备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基本原理相同
B. 单克隆抗体制备与植物体细胞杂交诱导细胞融合的方法相同
C. 单克隆抗体制备与植物体细胞杂交在细胞融合前处理过程相同
D. 单克隆抗体制备与植物体细胞杂交都需要筛选且筛选目的相同
【答案】D
【详解】A、单克隆抗体制备所用技术手段是动物细胞融合、动物细胞培养,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细胞的增殖,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所用技术手段是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植物组织培养,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
B、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离心、振动)、化学法(聚乙二醇)、生物法(灭活的病毒),而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使用化学方法(聚乙二醇)或物理方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不能用灭活的病毒诱导,B错误;
C、植物细胞有细胞壁,诱导植物细胞融合前要去除细胞壁,诱导动物细胞融合则不需要,C错误;
D、将鼠的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考虑两两融合,形成的杂种细胞有三种,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B淋巴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杂交瘤细胞,需要筛选出能产生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制备单克隆抗体,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形成的杂种细胞也是三种,需要筛选培符合要求的细胞,D正确。
故选D。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1分。
16. 微生物发酵已经广泛应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果酒发酵过程温度控制在30℃,果醋发酵过程温度控制在20℃
B. 制作果醋需要醋酸菌,它是一种严格厌氧的微生物,可将葡萄中的糖分解为醋酸
C. 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的制作,如酵母菌、毛霉、曲霉等
D. 制作泡菜利用的乳酸菌是一种厌氧微生物,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和二氧化碳
【答案】ABD
【分析】发酵是指人们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通过微生物的代谢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人们可以通过传统发酵技术或发酵工程来进行发酵生产。传统发酵以混合菌种的固体发酵和半固体发酵为主。发酵工程一般包括菌种的选育和培养、产物的分离和提纯等环节。
【详解】A、果酒发酵过程温度控制在18-30℃,果醋发酵过程温度控制在30 〜35 ℃,A错误;
B、制作果醋需要醋酸菌,它是一种好氧的微生物,可利用葡萄中的糖(或乙醇)生成醋酸,B错误;
C、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的制作,如酵母菌、毛霉、曲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C正确;
D、制作泡菜利用的乳酸菌是一种厌氧微生物,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菌的无氧呼吸不会产生二氧化碳,D错误。
故选ABD。
17. 狼爪瓦松是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的野生花卉且其细胞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可入药。为满足狼爪瓦松市场化需求,某科研小组利用植物细胞工程等技术手段,进行狼爪瓦松的扩大培养,具体过程如图所示(其中数字序号代表相应的处理过程)。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过程③先在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值高的培养基中培养,再转移至其值低的培养基中
B. 过程④常用射线或化学物质处理即可获得大量所需的突变体植株丙
C. 培育植株丁的过程有利于克服植物体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D. 过程⑥利用愈伤组织分裂能力强、全能性高的特点可大量获得黄酮类化合物
【答案】ABD
【分析】根据图分析,过程①为接种外植体,②为诱导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③为诱导再分化,④为诱变育种,⑤为植物体细胞杂交。
【详解】A、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值高时,利于生根,该值低时利于生芽,过程③需先生芽,再生根,A错误;
B、过程④常用射线或化学物质处理后经筛选,并进一步培养才能获得大量所需的突变体植株丙,B错误;
C、植株丁是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而来的,该过程可以诱导不同植物细胞融合形成杂种植株,有利于克服植物体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C正确;
D、过程⑥利用愈伤组织分裂能力强的特点可大量获得黄酮类化合物,没有培育成相应植株,不能体现其全能性,D错误。
故选ABD。
18. 青枯病是一种严重危害马铃薯的病害,茄子对青枯病具有一定抗病性。研究者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抗青枯病的马铃薯新品种,在获得的90个杂种植株中,有6个具有明显的青枯病抗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以通过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马铃薯与茄子的细胞获得原生质层
B. 杂种细胞中来自茄子的染色体随机丢失可以用来解释并非所有杂种植株均抗病
C. 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杂种植株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D. 茄子和马铃薯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能采用杂交育种的方法来培育抗病马铃薯
【答案】A
【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就是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原生质体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完整植物体的技术。
【详解】A、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可以通过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马铃薯与茄子的细胞获得原生质体,A错误;
B、茄子对青枯病具有一定抗病性,说明其细胞内含有抗该病基因,而且在获得的90个杂种植株中,有6个具有明显的青枯病抗性,说明杂种细胞中来自茄子的染色体随机丢失,而导致并非所有杂种植株均抗病,B正确;
C、植物体细胞杂交首先要使原生质体融合形成杂种细胞,其次要把杂种细胞经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成杂种植株。细胞融合的原理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C正确;
D、茄子和马铃薯属于不同的物种,两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宜采用杂交育种培育抗病马铃薯,D正确。
故选A。
19. 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优点,被广泛用作诊断试剂。下图是医学上常用的定量检测抗原含量的“双抗体夹心法”示意图。将过量的固相抗体固定在某种固相载体表面上,加入抗原,再加入酶标抗体,洗脱未结合的酶标抗体,最后加入无色底物,该底物在酶标抗体上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产物,通过产物(有色)量反映抗原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固相抗体和酶标抗体均能与抗原结合,这是由于两者结构相同
B. 实验过程所加入的抗原、酶标抗体、底物均应过量
C. 反应体系最终呈现的颜色深浅与抗原量呈负相关
D. 加入酶标抗体的目的是通过测定酶促反应产物量来判断待测抗原量
【答案】D
【分析】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
【详解】A、据图可知,固相抗体和酶标抗体分别与抗原的不同部位结合,说明两者的结构不同,A错误;
B、该方法通过产物(有色)量反映抗原量,所以抗原不能过量,B错误;
C、抗原越多,留下的酶标抗体越多,颜色越深,因此反应体系最终呈现的颜色深浅与抗原量呈正相关,C错误;
D、加入酶标抗体的目的是酶催化检测底物反应,可通过测定酶反应产物量来判断待测抗原量,D正确。
故选D。
20. 为了解病原微生物对四种抗生素的敏感程度,某研究小组进行了相关药敏实验,图1为部分实验器材。将四个大小相同的分别含有相同浓度抗生素Ⅰ~Ⅳ的纸片分别贴在长满测试菌的平板上,实验结果如图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为获得长满测试菌的平板,需要使用图1中的器材①③④
B. 不同抗生素在平板上的扩散速度不同会影响实验结果
C. 图2抑菌圈中的菌落是在抗生素Ⅳ作用下产生突变的菌株
D. 图2中形成的抑菌圈大小不同,可能是测试菌对四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图:抑菌圈越大,对抗生素的抗性越强,则对抗生素IV的抗性最强,但其中出现了菌落,可能是发生了突变。
【详解】A、为获得长满测试菌的琼脂平板,需要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该方法需要使用①酒精灯、③培养基和④涂布器,A正确;
B、在平板上扩散速度慢的抗生素,形成的透明圈可能会比实际结果偏小,因此,不同抗生素在平板上的扩散速度不同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B正确;
C、图2抑菌圈中的菌落的形成可能是测试菌发生了突变,但突变株的出现不是在抗生素的作用下产生的,抗生素只能起选择作用,C错误;
D、抑菌圈越大,对抗生素的抗性越强,抑菌圈越小,对抗生素敏感度越弱,图2中形成的抑菌圈大小不同,可能是测试菌对四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D正确。
故选C。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某科研人员对玉米组织、小白鼠组织、T2噬菌体(一种病毒,含有蛋白质和另外一种物质)、乳酸菌等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忘记了贴标签,请你帮他判断正误。
(1)含有水、DNA、RNA、纤维素和蛋白质等成分的生物是______。
(2)含有染色体的生物是______、______。
(3)含有水、DNA、RNA、蛋白质和细胞壁等成分或结构的生物是______、______。
(4)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______;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的生物是______。
【答案】(1)玉米 (2)①. 玉米 ②. 小白鼠
(3)①. 玉米 ②. 乳酸菌
(4)①. T2噬菌体 ②. 乳酸菌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玉米是高等植物,小白鼠是高等动物,两者都属于真核生物,细胞中都含有DNA、RNA、染色体等,且植物细胞含有细胞壁,动物细胞含有糖原;T2噬菌体是一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成分为DNA和蛋白质;乳酸菌是一种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染色体、成形的细胞核等,但是有DNA和RNA。
【小问1详解】
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细菌和真菌虽然都含有细胞壁,但细胞壁的成分不是纤维素,因此含有水、DNA、RNA、纤维素和蛋白质等成分的生物是玉米。
【小问2详解】
染色体存在于真核生物的细胞核中,因此含有染色体的生物是玉米和小白鼠。
【小问3详解】
细胞壁是植物细胞和细菌与真菌的细胞结构的一部分,因此含有水、DNA、RNA、蛋白质和细胞壁等成分或结构的生物是乳酸菌和玉米。
【小问4详解】
T2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乳酸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
22. 据下图所示的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一个多肽化合物的结构图,它是由氨基酸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的,这种反应叫做______。该分子是由______种氨基酸脱去______分子水形成,造成氨基酸种类不同的原因是______。
(2)图2为脱氧核苷酸链,图中④的名称是______,相邻两个含氮碱基通过______相连。
(3)图3所示过程中,有______种核苷酸。
(4)图4中B具有多样性,若从b分析其原因是______。若b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r,通过②反应过程形成m条肽链,经盘曲折叠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e的B,则B分子中肽键的数目是______。
【答案】(1)①. 脱水缩合 ②. 4 ③. 4 ④. R基不同
(2)①. 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②. 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
(3)8 (4)① 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 ②. (e-rm)/(r-18)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图1中物质是多肽,该多肽是由5个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反应产生4个水形成的。氨基酸的不同是因为R基不同造成的,氨基酸的种类由R基决定,分析构成该多肽的5个氨基酸的R基可知,构成该多肽的氨基酸R基有4种,故氨基酸种类有4种。
【小问2详解】
据图2可知,图2为脱氧核苷酸链,图中④含有碱基是G,所以其名称是鸟嘌呤脱氧核苷酸,一条核苷酸链中相邻两个含氮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
【小问3详解】
据图3分析可知,图中结构一条链含有碱基T,该链为DNA链。另一条链含碱基U,该链为RNA链。DNA链含4种碱基,故有4种脱氧核苷酸。RNA链含4种碱基,故有4种核糖核苷酸,所以共有8种核苷酸。
【小问4详解】
据图4可知,B与A构成染色体,B与C构成糖蛋白,故B为蛋白质,b为氨基酸。组成一种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可能成千上万,氨基酸形成肽链时,不同种类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因此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分子量之和-脱去的水分子量之和,设B分子中肽键的数目是X,则有关系式:r(m+X)-18X=e,解得:X= (e-rm)/(r-18)。
23. 研究深海独特的生态环境对于开发海洋资源具有重要意义。近期在“科学号”考察船对中国南海科考中,中国科学家采集了某海域1146米深海冷泉附近沉积物样品,分离、鉴定得到新的微生物菌株并进一步研究了其生物学特性。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者先制备富集培养基,然后采用______法灭菌,冷却后再接入沉积物样品,28℃厌氧培养一段时间后,获得了含拟杆菌的混合培养物,为了获得纯种培养,除了稀释涂布平板法,还可采用______法。据图分析,拟杆菌新菌株在以______为碳源时生长状况最好。
(2)藻类细胞解体后的难降解多糖物质,通常会聚集形成碎屑沉降到深海底部。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考虑,拟杆菌对深海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作用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深海冷泉环境特殊,推测此环境下生存的拟杆菌所分泌的各种多糖降解酶,除具有酶的一般共性外,其特性可能还有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 高压蒸汽灭菌 ②. 平板划线 ③. 纤维素
(2)拟杆菌作为分解者,将沉降到深海底部的难降解多糖物质分解为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有利于碳循环的顺利进行
(3)耐低温
【分析】进行微生物纯种培养物时,人们需要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培养基;还需要防止杂菌污染,无菌技术主要包括消毒和灭菌。获得微生物纯培养物的常用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小问1详解】
培养基通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可以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将单个微生物分散在固体培养基上,经过培养得到单菌落,从而获得纯净培养物。分析图可知,在以纤维素为碳源的培养基中,细胞数量最多,可推知拟杆菌新菌株在以纤维素为碳源时生长状况最好。
【小问2详解】
拟杆菌为异养生物,作为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能将沉降到深海底部的难降解多糖物质分解为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有利于碳循环的顺利进行。
【小问3详解】
深海冷泉温度较低,故生活在其中的拟杆菌所分泌的各种多糖降解酶,应具有耐低温的特性,才能高效降解多糖,保证拟杆菌的正常生命活动所需。
24. HPV45属于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HPV),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L1蛋白是组成HPV病毒衣壳的主要结构蛋白。请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HPV45的单克隆抗体时需首先提取病毒的L1蛋白:间隔多次注射到小鼠体内。一段时间后获取小鼠的______(填细胞名称),并诱导其与骨髓瘤细胞融合。
(2)核苷酸合成有两个途径,如上图所示。已知物质A可以阻断其中的全合成途径。骨髓瘤细胞中缺乏转化酶、激酶,而正常细胞(非骨髓瘤细胞)都含有补救合成途径中所必需的转化酶和激酶。现用加入H、A、T三种物质的“HAT培养基”来筛选未融合细胞,或两两融合后的细胞时,其中______(填细胞名称)会因无法进行图中两个途径而在HAT培养基上不能增殖。杂交瘤细胞在“HAT培养基”上可以通过______途径合成核酸。
(3)能在HAT培养基上大量增殖的细胞其所产生的抗体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能抗HPV,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HPV疫苗是预防宫颈癌的主要手段。为构建重组疫苗,科研人员将衣壳蛋白L1的基因用______酶切割后,构建重组质粒(所用基因及质粒如下图所示)。含有此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能在______的选择性培养基中存活,从而能被准确的筛选出来。
(5)为使衣壳蛋白L1的基因在大肠杆菌成功表达,需要在衣壳蛋白L1的基因的上游添加启动子,启动子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淋巴细胞##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
(2)①. 骨髓瘤细胞和融合的骨髓瘤细胞 ②. 补救合成
(3)①. 不一定 ②. 免疫小鼠体内存在多种B淋巴细胞,但每种B淋巴细胞只产生一种特定抗体
(4)①. BamHⅠ和HindⅢ ②. 有氨苄青霉素,但没有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
(5)驱动衣壳蛋白L1的基因的转录
【分析】由下图可知,L1基因能表达出HPV病毒衣壳蛋白,Bd I酶会破坏质粒上的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和卡那霉素抗性基因,所以不能使用Bd I酶切割目的基因,L1基因两侧和质粒上都含有BamH I酶和Hind Ⅲ酶的切割位点,但质粒上不含有Sau3A I酶的切割位点,故为构建重组疫苗,需要用BamH I酶和Hind Ⅲ酶同时切割L1基因与质粒,然后将HPV病毒衣壳蛋白L1基因与质粒构建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
【小问1详解】
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需要将B淋巴细胞(或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
【小问2详解】
已知物质A可以阻断其中的全合成途径。骨髓瘤细胞中缺乏转化酶、激酶,不能进行补救合成途径,所以在培养基中添加H、A、T三种物质时,只有骨髓瘤细胞和融合的骨髓瘤细胞两种途径都无法进行,所以无法合成核苷酸,从而无法进行有丝分裂增殖。杂交瘤细胞(由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的全合成途径虽然被物质A阻止,但由于其中的B淋巴细胞保留了能利用H、T物质合成核苷酸的补救合成途径,故可以继续增殖。
【小问3详解】
能在HAT培养基上大量增殖的细胞其所产生的抗体不一定能抗HPV,其原因是免疫小鼠体内存在多种B淋巴细胞,但每种B淋巴细胞只产生一种特定抗体。
【小问4详解】
L1基因能表达出HPV病毒衣壳蛋白,Bd I酶会破坏质粒上的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和卡那霉素抗性基因,所以不能使用Bd I酶切割目的基因,L1基因两侧和质粒上都含有BamH I酶和Hind Ⅲ酶的切割位点,但质粒上不含有Sau3A I酶的切割位点,故为构建重组疫苗,需要用BamH I酶和Hind Ⅲ酶同时切割L1基因与质粒,然后将HPV病毒衣壳蛋白L1基因与质粒构建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BamH I酶和Hind Ⅲ酶会破坏质粒上的卡那霉素抗性基因,但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没有破坏。重组质粒具有抗氨苄青霉素基因,可以用添加有氨苄青霉素,但没有卡那霉素(或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筛选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
【小问5详解】
为使衣壳蛋白L1的基因在大肠杆菌成功表达,需要在衣壳蛋白L1的基因的上游添加启动子,启动子的作用是驱动衣壳蛋白L1的基因的转录。
25. 在畜牧生产中,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可以加速家畜遗传改良进程、促进优良畜群繁育。下图是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优质奶牛的简易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乙牛卵巢采集的卵母细胞,应在体外培养到______期,②去核去除的是______。
(2)供体细胞与去核的卵母细胞融合成重组细胞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出优质奶牛的过程,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转基因的克隆动物可以作为____________,生产珍贵的医用蛋白。
【答案】(1)①. MII期 ②. 纺锤体—染色体复合物 (2)一定的流动性
(3)动物体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4)生物反应器
【小问1详解】
从乙牛卵巢采集的卵母细胞,都需要进行体外培养,应在体外培养到MⅡ期,其目的是使卵母细胞成熟。“去核”是去除减数分裂Ⅱ期(MⅡ期)的卵母细胞中的纺锤体—染色体复合物。
【小问2详解】
供体细胞与去核的卵母细胞融合成重组细胞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小问3详解】
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出优质奶牛的过程,原理是动物体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小问4详解】
在医药卫生领域,转基因克隆动物可以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珍贵的医用蛋白。
[生物][期末]天津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期末]天津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期末]吉林省辽源市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期末]吉林省辽源市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试卷(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吉林省辽源市西安区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吉林省辽源市西安区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吉林省辽源市西安区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吉林省辽源市西安区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