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生物][期末]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试卷(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生物][期末]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试卷(解析版)第1页
    [生物][期末]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试卷(解析版)第2页
    [生物][期末]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生物][期末]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期末]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试卷(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第6章、必修2。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细胞周期是一个细胞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并由独特的细胞周期调控系统指导的一系列事件。下列有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事件是( )
    A. 着丝粒分裂和核DNA数目加倍
    B. 中心粒倍增和染色单体形成
    C. DNA复制和染色体数加倍
    D. 赤道板出现和细胞板形成
    【答案】B
    【分析】有丝分裂过程: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着丝粒的分裂发生在后期,核DNA数目由于DNA复制而加倍,发生在间期,A错误;
    B、染色单体的形成和中心粒倍增都发生在间期,B正确;
    C、DNA复制发生在间期,染色体数随着着丝粒的分裂而加倍,发生在后期,C错误;
    D、赤道板是一个假想结构,不会出现,细胞板的形成发生在末期,D错误。
    故选B。
    2. 下表中关于“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步骤与相应试剂或操作对应正确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D
    【分析】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操作步骤:解离: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漂洗: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染色:碱性染料能使染色体着色。制片: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详解】A、染色: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着色,但不能用重铬酸钾染色,A错误;
    B、解离:剪取洋葱根尖2-3mm,立即放入盛入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温室下解离,B错误;
    C、漂洗:解离后用清水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便于染色,C错误;
    D、观察:在低倍镜下先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成高倍镜观察,首先找出分裂中期的细胞,然后再找出前期、后期、末期的细胞,D正确。
    故选D。
    3. 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现象。下列现象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了分化的是( )
    A. 核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B. 能在线粒体内膜合成ATP
    C. 能在叶绿体中合成有机物D. 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答案】C
    【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特点表现为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其实质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的意义表现为: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详解】A、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A错误;
    B、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线粒体内膜上会发生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该阶段产生大量的ATP,细胞呼吸过程的发生不能用于判断细胞是否分化,B错误;
    C、能在叶绿体中合成有机物,说明该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意味着该细胞已经是高度分化的细胞,C正确;
    D、多细胞真核生物体内的细胞无论分化与否,均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除外),因而据此不能判断细胞是否分化,D错误。
    故选C。
    4. 生物体内的自由基可导致细胞衰老。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是氧自由基的自然天敌,能够清除机体内的氧自由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自由基可能导致细胞中呼吸酶的活性下降
    B. SOD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C. 抑制机体内 SOD的产生,能减缓细胞衰老
    D. 细胞衰老后,细胞与细胞核的体积比值减小
    【答案】C
    【分析】细胞衰老自由基学说
    (1)自由基攻击生物膜中的磷脂分子,产生新的自由基,对生物膜损伤较大;
    (2)自由基攻击DNA,可能引起基因突变;
    (3)自由基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
    【详解】A、自由基会攻击蛋白质成分,引起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其功能,而呼吸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据此推测自由基可能导致细胞中呼吸酶的活性下降,A正确;
    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本质为蛋白质(多肽),其基本单位是氨基酸,B正确;
    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是氧自由基的自然天敌,能够清除机体内的氧自由基,而自由基会导致细胞衰老,因此抑制机体内 SOD的产生,则自由基无法被清除,因此,不能减缓细胞衰老,C错误;
    D、细胞衰老后,细胞核体积变大,因此,细胞与细胞核的体积比值减小,D正确。
    故选C。
    5. 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下列哪项不是F2的表型比例出现3:1所必需的条件?( )
    A. 亲本为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
    B. F1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
    C. 形成F2时,雌雄配子要随机结合
    D. F1形成的雌雄配子数量要相等
    【答案】D
    【分析】孟德尔在观察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果断摒弃了前人融合遗传的观点,通过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如下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2)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详解】A、亲本为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F1的遗传因子组成才是杂合子,A正确;
    B、F1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B正确;
    C、形成F2时,雌雄配子要随机结合,即含遗传因子D的配子,既可以与含遗传因子D的配子结合,又可以与含遗传因子d的配子结合,C正确;
    D、F1产生雌雄配子数量不相等,雌配子的数量远少于雄配子的数量,D错误。
    故选D。
    6. 下列有关某哺乳动物卵原细胞(2n=48)的细胞分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I后期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B. 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分裂I中期的染色体排列相同
    C. 卵原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没有发生细胞的均等分裂
    D. 卵原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核DNA的数目最多可以达到96个
    【答案】D
    【分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细胞分裂的重要方式。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亲代细胞相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详解】A、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目是减数分裂I后期的2倍,A错误;
    B、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位置,减数分裂I中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故两种分裂的染色体排列不同,B错误;
    C、在卵原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中,第一极体会均等分裂,C错误;
    D、在有丝分裂间期进行 DNA复制后,核DNA数目最多为96个。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间期DNA复制后核 DNA 数目也为96个,D正确。
    故选D。
    7. 甲、乙为细胞中一对同源染色体,结构如图所示,其中字母表示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理论上,H和h不会出现在同一个配子中
    B. 图中“?”处的基因应为d
    C. 甲、乙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D. 正常情况下,甲、乙在减数分裂Ⅱ后期彼此分离
    【答案】A
    【分析】甲和乙为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理论上,H和h为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分开,不会出现在同一个配子中,A正确;
    B、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基因是相同基因或等位基因,图中“?”处的基因应为d或D,B错误;
    C、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遵循分离定律,C错误;
    D、正常情况下,甲、乙(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彼此分离,D错误。
    故选A。
    8. 下列有关 DNA 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内的DNA 均是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的链状结构
    B. 若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中碱基A约占32%,则碱基U约占18%
    C. DNA 中的每个碱基均连着一个磷酸和一个核糖
    D. 若某生物遗传物质中(A+C)/(T+G)=1,则该生物可能为T2 噬菌体
    【答案】D
    【分析】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少部分病毒遗传物质是RNA。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双链DNA分子中碱基含量遵循卡加夫法则,即A=T,G=C,但A+T不一定等于G+C。
    【详解】A、原核细胞内的DNA是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的环状结构,A错误;
    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为DNA,DNA中不含U,B错误;
    C、DNA 中的碱基和脱氧核糖相连,不和磷酸相连,C错误;
    D、T2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双链DNA,A=T,G=C,因此(A+C)/(T+G)=1,D正确。
    故选D。
    9. 不同生物的DNA复制的具体方式不同,某真核生物的染色体上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如图所示,箭头代表子链的延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的B处为DNA分子复制的起点
    B. DNA复制后的两条子链螺旋在一起
    C. DNA的复制可在多个位点进行
    D. DNA分子复制时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
    【答案】C
    【分析】(1)DNA复制是指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2)DNA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条件。
    (3)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①解旋: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
    ②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以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③形成子代DNA: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形成2个与亲代DNA完全相同的子代DNA分子。
    【详解】A 、DNA复制是多起点的双向复制的,因此 A 处就是 DNA 分子复制的起点,A错误;
    B、DNA复制后的两条子链分别与对应的母链螺旋在一起形成子DNA,B错误;
    C、图中有3个复制起点,可以看出DNA分子复制是从多个起点开始的,C正确;
    D、DNA 分子复制时需要解旋酶、DNA 聚合酶等,转录时需要 RNA 聚合酶,D错误。
    故选C。
    10. 烟草花叶病毒(TMV)和车前草花叶病毒(PIAMV)均能感染烟叶,但被两者感染后,烟叶表现出的病斑性状不同。下列各组实验中可以使烟叶表现出TMV病斑的是( )
    ①TMV+烟叶②PIAMV+烟叶③TMV的蛋白质外壳+PIAMV的RNA+烟叶④PIAMV的蛋白质外壳十TMV的RNA+烟叶
    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
    【答案】C
    【分析】烟草花叶病毒(TMV)和车前草花叶病毒(PIAMV)感染烟叶会产生不同病斑性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核酸(RNA 或 DNA),决定病毒的性状。
    【详解】① TMV + 烟叶,烟叶会感染 TMV,表现出 TMV 病斑,①正确;
    ②PIAMV + 烟叶,烟叶会感染 PIAMV,表现出 PIAMV 病斑,②错误;
    ③TMV的蛋白质外壳 + PIAMV 的 RNA + 烟叶,由于遗传物质是 RNA,所以烟叶会表现出 PIAMV 病斑,③错误;
    ④PIAMV 的蛋白质外壳 + TMV 的 RNA + 烟叶,因为遗传物质是 TMV 的 RNA,所以烟叶会表现出 TMV 病斑,④正确。
    综上①④正确,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1. 研究发现,当大肠杆菌中核糖体蛋白的数量多于 rRNA的数量时,核糖体蛋白可通过结合到自身mRNA分子的核糖体结合位点上而导致翻译抑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肠杆菌rRNA的生成与核仁有关
    B. 翻译时,每条mRNA 只能结合一个核糖体
    C. 合成肽链时,mRNA上的密码子总有 tRNA 与之相对应
    D. 核糖体蛋白通过上述过程使大肠杆菌中核糖体蛋白与rRNA的数量处于动态平衡
    【答案】D
    【分析】基因的表达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主要阶段,其中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A、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核仁,A错误;
    B、一条mRNA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从而合成多条肽链,以提高翻译的速度,B错误;
    C、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没有tRNA与之配对,C错误;
    D、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当大肠杆菌中核糖体蛋白的数量多于 rRNA的数量时,核糖体蛋白可通过结合到自身mRNA分子的核糖体结合位点上而导致翻译抑制,维持了rRNA和核糖体蛋白数量上的平衡,D正确。
    故选D。
    12. 基因可决定生物的性状。下列关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个性状可以受多个基因的影响
    B. 一个基因可以参与多个性状的控制
    C. 基因影响性状可能通过其表达产物实现
    D. 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唯一因素
    【答案】D
    【分析】(1)基因对性状的控制:①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②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2)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与性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多数情况下一个基因控制一个性状,有时一个性状由多个基因控制,一个基因也可以影响多个性状;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精细地调控着生物性状。
    【详解】A、生物与性状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一个性状可以受多个基因的影响,如人的身高是由多个基因决定的,A正确;
    B、生物与性状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一个基因也可以影响多个性状,一个基因可以参与多个性状的控制,B正确;
    C、基因通过其表达产物蛋白质来控制生物性状,或直接控制、或间接控制,C正确;
    D、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的,即生物体的性状不完全由基因决定,D错误。
    故选D。
    13. 遗传病对人类的健康有极大的危害。下列属于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的是( )
    A. 原发性高血压B. 猫叫综合征
    C. 多指D. 唐氏综合征
    【答案】C
    【分析】人类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包括白化病、多指、色盲、伴维生素D佝偻病等,多基因遗传病包括高血压、青少年型糖尿病等,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异常导致的遗传病。
    【详解】原发性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病,猫叫综合征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多指是单基因遗传病,唐氏综合征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故选C。
    14. 生物体某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B. 该变异改变了基因的排列顺序
    C. 该变异增加了基因的数目
    D. 该变异可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答案】C
    【分析】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增添、倒位或易位等改变。
    【详解】A、根据图示,图中可能发生了染色体增添或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A正确;
    B、染色体增添或缺失改变了基因的排列顺序,B正确;
    C、不确定该变异属于缺失还是增添,所以还有可能减少了基因的数目,C错误;
    D、染色体结构变异可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正确。
    故选C。
    15. 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和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化石等证据有力地支持了达尔文的共同由来学说
    B.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生物朝着一定方向进化
    C. 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D. 新物种的形成必须要经过地理隔离
    【答案】D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达尔文的共同由来学说,‌即地球上所有生物都源于一个或几个共同的祖先,‌许化石作为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支持,A正确;
    B、变异是不定向的,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生物朝着一定方向进化,B正确;
    C、可遗传的变异包括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与基因重组,能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C正确;
    D、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骤变可形成多倍体新物种,D错误。
    故选D。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16. 某种自花传粉植物的茎高受3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每个显性基因对该种植物茎高的作用效果相等且有累加效应。甲、乙、丙个体自交,子代数量比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的基因型有3种可能性
    B. 每个显性基因可使茎高增加2cm
    C. 乙的自交后代中,茎高为8cm的个体中纯合子占比为1/2
    D. 子代中茎高相同的个体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答案】C
    【分析】(1)对比三幅图可知,无显性基因个体(基因型为aabbcc)的茎高为4cm,在aabbcc的基础上,每多一个显性基因茎高就增加2cm;
    (2)甲自交的后代一共1+2+1=4种组合方式,说明甲的基因型由2对纯合子和1对杂合子组成;乙自交的后代一共16种组合方式,说明乙的基因型由1对纯合子和2对杂合子组成;丙自交的后代一共64种组合方式,说明丙的基因型由3对杂合子组成,即AaBbCc。
    【详解】A、假设控制植物的茎高的3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为A/a、B/b、C/c。甲自交后代只有三种不同表现型,对比乙丙图的高度分析,甲的后代出现两个显性基因、一个显性基因、无显性基因,且甲的后代一共4种组合方式,则甲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cc、aaBbcc、 aabbCc,即甲的基因型有3种可能,A正确;
    B、对比三幅图可知,无显性基因个体(基因型为aabbcc)的茎高为4cm,在aabbcc的基础上,每多一个显性基因茎高就增加2cm,B正确;
    C、乙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cc、AabbCc、 aaBbCc,假设乙基因型为AaBbcc,乙的子一代中茎高为8cm的个体基因型为1/16AAbbcc、1/16aaBBcc、4/16AaBbcc,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3;同理,假设乙基因型为AabbCc或aaBbCc,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也为1/3,C错误;
    D、子代中茎高相同的个体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AaBBcc的高度与aaBbCC的高度相同,D正确。
    故选C。
    17. 基因型为MmRr的二倍体生物,其体内同一生殖细胞的两个子细胞分裂情况如图甲所示,图乙、丙分别表示该生物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染色体数/核DNA数、染色体和核DNA的数目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细胞Ⅰ的基因异常是由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导致的
    B. 图甲细胞Ⅱ处在图乙cd段时期,该细胞的子代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均不正常
    C. 图乙de段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ef段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或末期
    D. 在图丙中,处于图乙中cd段时期的有②③
    【答案】CD
    【分析】题图分析:
    甲图:细胞Ⅰ、Ⅱ无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为减数分裂Ⅱ后期图,其中细胞Ⅱ含r基因的染色体移向一极,导致该细胞的子代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均不正常;
    乙图:ac段为DNA复制,cd段染色体/核DNA数为0.5,说明此时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为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减数分裂Ⅰ、减数分裂Ⅱ前期和中期;de段染色体/核DNA数由0.5变为1,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导致的,为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Ⅱ后期;ef段染色体/核DNA数为1,为有丝分裂末期、减数分裂Ⅱ末期;
    丙图:①染色体数=核DNA数=4,为有丝分裂的末期,减数分裂Ⅱ后期;②染色体数:核DNA数=4:8,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③染色体数:核DNA数=2:4,有单体,为减数分裂Ⅱ前期和中期;④染色体数:核DNA数=2:2,减数分裂Ⅱ末期。
    【详解】A、图甲细胞Ⅰ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了等位基因,通过细胞中染色体颜色可知,是基因突变引起不是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而来,A错误;
    B、图甲细胞Ⅱ为减数分裂Ⅱ后期,处在图乙ef段时期,该细胞的子代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均不正常,B错误;
    C、图乙de段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ef段染色体/核DNA数为1,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或者末期,C正确;
    D、处于图乙中cd段cd段染色体/核DNA数为0.5,说明此时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为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减数分裂Ⅰ、减数分裂Ⅱ前期和中期,因此在图丙中处于图乙中cd段时期的有②③,D正确。
    故选CD。
    18.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图中亲代噬菌体用35S标记,a、c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含35S的无机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可得到含35S标记的噬菌体
    B. 该亲代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子代噬菌体只有少数具有放射性
    C. 搅拌不充分,可导致离心后试管底部也有一定的放射性
    D. 35S标记的是噬菌体DNA的碱基部分
    【答案】ABD
    【分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
    (2)噬菌体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A、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所以不能将普通噬菌体放在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A错误;
    B、该亲代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原料均来自细菌,而35S标记的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因此子代噬菌体不具有放射性,B错误;
    C、搅拌不充分,35S标记的蛋白质外壳没有与大肠杆菌完全分离会进入沉淀,可导致离心后试管底部也有一定的放射性,C正确;
    D、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D错误。
    故选ABD。
    19. 人体内线粒体DNA(mtDNA)基因表达的相关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tRNA是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单链RNA
    B. 线粒体DNA中的基因突变可引发人类遗传病,可通过基因检测进行产前诊断
    C. 过程①原始RNA的合成方向为5´→3´
    D. 过程②RNA酶能够催化特定脱氧核苷酸之间的化学键断裂
    【答案】ABC
    【分析】①是转录过程,②是对原始RNA进行加工修饰的过程,③是翻译过程。
    【详解】A、tRNA(‌转运核糖核酸)‌是一种单链RNA,‌其结构具有特定的空间构型,tRNA的平面结构呈现为三叶草形状,‌A正确;
    B、线粒体病是一种遗传性的疾病,此病可以通过产前做羊水的基因检测进行排除。一旦发现有相关基因的突变,就可以考虑可能会发生线粒体病,可以对胎儿进行引产避免病儿出生,B正确;
    C、RNA聚合酶都只能催化5′→3′方向的合成,因此过程①原始RNA的合成方向为5'→3',C正确;
    D、过程②是对原始RNA进行加工修饰的过程,RNA酶能够催化特定核糖核苷酸之间的化学键断裂,D错误。
    故选ABC。
    20. 鸡(ZW型)的性反转指鸡受光照、温度等影响而导致生殖类激素分泌改变并由此引起的表型性征变化,该变化不涉及基因及染色体。已知基因型为WW的胚胎会死亡,若一只母鸡性反转成公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性反转公鸡与正常母鸡交配产生的后代的性别比例为公鸡:母鸡=1:2
    B. 由母鸡性反转成公鸡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
    C. 上述性反转现象说明生物的性状可能受环境的影响
    D. 这只公鸡在减数分裂Ⅱ过程中可能含有2条Z染色体
    【答案】ACD
    【分析】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母鸡的染色体组成是ZW,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性反转其实变的只是外观,其染色体是不变的。
    【详解】A、该性反转公鸡(ZW)与正常母鸡(ZW)交配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ZZ:ZW:WW(死亡)=1:2:1,性别比例为公鸡:母鸡=1:2,A正确;
    B、母鸡的性反转是某种环境因素导致生殖类激素分泌改变并由此引起的表型性征变化,该变化不涉及基因及染色体,属于不可遗传变异,B错误;
    C、结合题意可知,鸡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同时也受环境因素(如性激素处理鸡胚)影响,C正确;
    D、这只公鸡在减数分裂Ⅱ后期可能含有2条Z染色体,D正确。
    故选AC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图甲表示某细胞有丝分裂的某个时期的图像(已显示细胞所有染色体),图乙表示细胞周期中相关物质或结构的数量。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表示有丝分裂______期的图像。该细胞为______(填“动物”或“植物”)细胞,从细胞结构方面分析,作出该判断的依据是______(答出2点)。
    (2)图甲细胞所处时期对应图乙中的______(填序号)时期,此时细胞中含______对同源染色体。
    (3)用图乙中的序号和“→”表示细胞周期的完整过程:______。
    【答案】(1)①. 后 ②. 动物 ③. 该细胞含有中心体,但是不含细胞壁
    (2)①. ① ②. 4 (3)③→②→①→③
    【分析】图甲中的细胞含有中心体,但是不含细胞壁,可判断该细胞为动物细胞。且发生着丝粒分裂,说明是有丝分裂后期。图乙中①无染色单体且核DNA数和染色体数均加倍,说明①表示有丝分裂后期,②有染色单体且核DNA数为染色体数目2倍,说明②时期表示有丝分裂前、中期,③无染色单体且核DNA数和染色体数未加倍,说明③时期表示分裂间期未进行DNA复制时或有丝分裂末期完成时。
    (1)图甲的细胞每个着丝粒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向两极移动,细胞膜开始向内出现凹陷,是有丝分裂后期的表现;该细胞含有中心体,但是不含细胞壁,可判断该细胞为动物细胞;
    (2)图甲中的细胞着丝粒已经分裂,染色体移向两极,说明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乙中①无染色单体且核DNA数和染色体数均加倍,说明①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图甲中的细胞和图乙中①对应的时期相同,此时细胞中含4对同源染色体;
    (3)乙图①无染色单体且核DNA数和染色体数均加倍,说明①表示有丝分裂后期,②有染色单体且核DNA数为染色体数目2倍,说明②时期表示有丝分裂前、中期,③无染色单体且核DNA数和染色体数未加倍,说明③时期表示分裂间期未进行DNA复制时或有丝分裂末期完成时。因此用图丙中的序号和“→”表示细胞周期的完整过程:③→②→①→③。
    22. 甲病、乙病与基因的关系如图1所示,其中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图2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已知Ⅲ-12携带b基因。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________(答出1点)。
    (2)Ⅲ-10的基因型与Ⅱ-4的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_,Ⅲ-14的基因型是_________。
    (3)Ⅱ-7和Ⅱ-8生育一个健康后代的概率是________。正常情况下,Ⅱ-3的X染色体上的b基因发生突变是否会导致其生育出患乙病的儿子?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原因是________。
    【答案】(1)一个性状可以受到多个基因的影响;一个基因可以影响多个性状;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①. 2/3 ②. aaXBY或aaXbY
    (3)①. 1/2 ②. 不会 ③. 正常情况下,父亲X染色体上的基因会遗传给其女儿,不会遗传给其儿子(或父亲X染色体上的基因只会遗传给其女儿)
    【分析】分析图1可知,甲病需要A基因表达并且B基因不表达根据题意可知基因型为A-XbXb、A-XbY,乙病需要A基因和B基因同时表达基因型为A-XBX-、A-XBY。
    (1)由图1可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一个性状可以受到多个基因的影响;一个基因可以影响多个性状;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Ⅱ-4患甲病并且后代有不患病的情况,因此基因型为AaXbXb,Ⅲ-10患甲病,基因型为2/3AaXbXb、1/3AAXbXb,因此两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
    (3)Ⅱ-7患乙病并且母亲不患病,因此基因型为AaXBY,Ⅱ-8不患病但是Ⅲ-12携带b基因,因此Ⅱ-8的基因型为aaXBXb,因此两者生育一个健康后代也就是aa基因型个体的概率为1/2。Ⅱ-3为男性,其X染色体上的基因会遗传给其女儿,不会遗传给其儿子,因此X染色体上的b基因发生突变,不会导致其生育出患乙病的儿子。
    23. 某细胞中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如图所示,其中复制叉是指在DNA复制时,DNA双链解旋而形成的“Y”型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复制叉的形成伴随着______键的断裂,该过程离不开______酶的作用,该结构常于DNA上A—T碱基对丰富的位点处形成,原因是______。
    (2)M是DNA链的______(填“3´”或“5´”)端。前导链和滞后链的碱基序列______(填“相同”或“互补”)。
    (3)某实验小组将无放射性的DNA分子放入含H的培养液中,待DNA复制一代后,将所有的DNA解旋成单链,测得含放射性的单链占单链总数的1/2,该结果能否证明DNA是半保留复制,而非全保留复制?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
    【答案】(1)①. 氢 ②. 解旋 ③. A-T碱基对丰富的位点稳定性相对较低
    (2)①. 3' ②. 互补
    (3)①. 不能 ②. 处理成单链后,不管是半保留复制还是全保留复制,含有标记和不含标记的单链均各占 一半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DNA复制的简图,DNA分子复制过程中,2条新生链都只能从5‘端向3’端延伸,前导链连续合成,滞后链分段合成,这些分段合成的新生DNA片段称冈崎片段,DNA连接酶可以将脱氧核苷酸片段连接在一起。
    (1)由题意可知,复制叉是指在DNA复制时,DNA双链解旋而形成的“Y”型结构,因此复制叉的形成伴随着氢键的断裂,该过程离不开解旋酶的作用,该结构常于DNA上A-T碱基对丰富的位点处形成,原因是A-T碱基对间形成二个氢键,而G-C碱基间形成三个碱基对,因此DNA上A-T碱基对丰富的位点稳定性相对较低;
    (2)DNA复制的方向是沿母链的5'到3',因此M是DNA链的3'端,前导链和滞后链的碱基序列互补;
    (3)将普通大肠杆菌转移到含3H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处理成单链后,不管是半保留复制还是全保留复制,含有标记和不含标记的单链均各占 一半,出现的条带位置相同,所以不能证明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而不是全保留复 制。
    24. 研究表明P基因(表达的蛋白质促进细胞凋亡)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我国研究人员发现肝癌细胞(HCC)中的P基因表达和正常肝细胞中的存在差异,机制如图所示。已知启动子与某种酶结合后可开启转录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P基因属于______(填“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推P基因的启动子测启动子是转录过程中与______酶结合的位点。
    (2)HCC中P基因的遗传信息和正常肝细胞中的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3)已知药物A与P基因的甲基化有关,为了探究药物A的治疗作用,研究人员用含不同浓度药物A的培养液培养HCC,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如表所示,其中表中数据代表HCC凋亡率。
    ①表中对照组的处理方式为______,各实验组中P基因的甲基化程度最低的一组所对应的药物A浓度为______。
    ②由表可知,HCC凋亡率与处理时间和药物A浓度的关系是______。
    【答案】(1)①. 抑癌基因 ②. RNA聚合
    (2)相同 (3)①. 用等量的不含药物A的培养液处理 ②. 5μm/L ③. 随着药物A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凋亡率先增加后减小
    【分析】(1)P基因的启动子被高度甲基化导致P基因不能表达,最终形成了肝癌细胞,说明P基因是抑癌基因;P基因的启动子是转录过程中与RNA聚合酶结合的位点。
    (2)由题意可知,正常肝细胞转变为HCC细胞是P基因的启动子被高度甲基化导致P基因不能表达而导致的,DNA的碱基序列没有改变,因此HCC中P基因的遗传信息和正常肝细胞中的相同。
    (3)①为了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对照组应该用不含药物的培养液培养HCC,即用等量的不含药物A的培养液处理;凋亡率与细胞P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程度呈负相关,因此P基因的甲基化程度最低,凋亡率最高,由表格信息可知,各实验组中P基因的甲基化程度最低的一组所对应的药物A浓度为5μm/L。
    ②由表可知,HCC凋亡率与处理时间和药物A浓度的关系是随着药物A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凋亡率先增加后减小,因此药物A的浓度和处理时间影响药物A的效果。
    25. 甲、乙为同种自花传粉植株,其细胞中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基因W、w分别控制高茎、矮茎,基因Y、y分别控制红花、白花,基因B对基因W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在甲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含B片段的配子有75%致死。不考虑突变及染色体互换,回答下列问题:
    (1)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正常的”的染色体互换,该染色体互换与甲中发生的染色体互换的区别是______。
    (2)正常高茎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仅写出相关基因)。可选择______(填“甲”或“乙”)进行自交以验证自由组合定律。
    (3)若将甲、乙进行杂交,则杂交之前应采取______的处理措施,杂交得到的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
    【答案】(1)基因重组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而易位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2)①. bbWW ②. 甲
    (3)①. 套袋 ②. 高茎红花:矮茎白花:高茎白花:矮茎红花=4:1:4:1
    【分析】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其中染色体结构变异又包括增添、缺失、易位、倒位。
    (1)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正常的”的染色体互换,属于基因重组,而甲中发生的染色体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二者的区别是基因重组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而易位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2)已知甲、乙为同种自花传粉植株,且基因W、w分别控制高茎、矮茎,基因B对基因W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所以正常高茎植株的基因型为bbWW。可选择甲进行自交以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甲为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可以根据分离比来判断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3)甲、乙为同种自花传粉植株,所以若将甲、乙进行杂交,则杂交之前应采取套袋的处理措施,甲的基因型为BbWwYy,含B片段的配子有75%致死,甲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1/8WY、(1/8×1/4)Bbwy、1/8Wy、(1/8×1/4)BbwY、1/8bWY、(1/8×1/4)Bwy、1/8bWy、(1/8×1/4)BwY,乙的基因型为bbWWyy,产生的配子为bWy,二者杂交为测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bWWYy:BbbWwyy:bWWyy:BbbWwYy:bbWWYy:BbWwyy:bbWWyy:BbWwYy=4:1:4:1:4:1:4:1,由于基因B对基因W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所以杂交得到的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高茎红花:矮茎白花:高茎白花:矮茎红花=8:2:8:2=4:1:4:1。
    选项
    实验步骤
    试剂或操作
    A
    染色体染色
    重铬酸钾或甲紫溶液
    B
    对根尖进行解离
    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混合液
    C
    漂洗
    染色体染色后用清水进行
    D
    观察有丝分裂过程
    首先找出分裂中期的细胞,然后再找出前期、后期、末期的细胞
    处理时间/d
    对照组
    药物A浓度/(μml·L-1)
    1
    5
    10
    1
    4.2%
    5.8%
    7.8%
    6.0%
    2
    5.3%
    8.9%
    15.4%
    11.2%
    3
    6.3%
    19.2%
    30.4%
    25.6%
    4
    6.5%
    15.4%
    19.5%
    17.3%
    5
    4.4%
    12.1%
    15.3%
    13.5%

    相关试卷

    [生物][期末]河北省邢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期末]河北省邢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试卷(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期末]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期末]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试卷(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期末]吉林省白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期末]吉林省白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试卷(解析版),共22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