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全卷分卷Ⅰ、卷Ⅱ,共2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友情提示:请把所有答案填写(涂)在答题卡上,不要错位、越界答题。
卷Ⅰ(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关雎》中想象为淑女敲钟击鼓的句子是“窈窕淑女,________”。
(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________”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成为历代传诵的名句。
(3)杜甫《石壕吏》中“________!妇啼一何苦”两句,形象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
(4)白居易《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到达南门外情景的句子是“牛困人饥日已高,________”。
(5)陆游《卜算子·咏梅》中“________,只有香如故”表现了作者独立不倚、坚持正义的人格。
(6)柳宗元《小石潭记》中间接写出潭水清澈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
(7)《虽有嘉肴》中隐含通过学习或教学实践才能不断发现问题、提升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5月27日,中宣部授予陆军某合成旅“杨根思连”“时代楷模 ① ”称号,褒扬他们是 ② (jiàn)行“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的时代先锋,( )全社会向他们学习。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从抗美援朝到联合国维和部队再到抗洪救灾,“杨根思连”的战士们始终( )着“三个不相信”精神,在一次次的任务中,创造奇迹,令人( )。
英雄是民族的脊 ③ 梁、时代的先锋,既可感可知,更可学可及。这一精神既体现了人民军队在面对强敌时的砥砺前行,又成为了激励党员干部在新时代英勇无畏的思想武器。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号召 秉持 刮目相看B. 号令 秉持 刮目相看
C. 号召 保持 侧目而视D. 号令 保持 侧目而视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一精神不仅体现了人民军队在面对强敌时的砥砺前行,而且成为了激励党员干部在新时代英勇无畏的思想武器。
B. 这一精神不仅体现了人民军队在面对强敌时的英勇无畏,而且成为了激励党员干部在新时代砥砺前行的思想武器。
C. 这一精神因为体现了人民军队在面对强敌时的英勇无畏,所以成为了激励党员干部在新时代砥砺前行的思想武器。
D. 这一精神因为体现了人民军队在面对强敌时的砥砺前行,又成为了激励党员干部在新时代英勇无畏的思想武器。
3. 名著阅读交流。
读起来有一定难度经典作品,科学运用阅读方法(如精读和跳读、圈点与批注、快速阅读、选择性阅读、摘抄和做笔记等)加以整理,有利于普及。请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部,写一段话,分享你整理名著的体验和感受。
《经典常谈》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简·爱》
二、阅读(67分)
(一)(7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上李邕① 李 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②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③,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④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注】①李邕:当时北海太守。②簸却:激起。③殊调:不同流俗的言行。④宣父:指孔子。
4. 请简要概括大鹏在“风起”“风歇”时的不同特点。
5. 本诗如何提出“未可轻年少”的建议?请简要分析。
(二)(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青州城西南皆山,中贯洋水,限为二城。先时跨水植柱为桥,每至六七月间,山水暴涨,水与柱斗,率常坏桥,州以为患。明道中,夏英公守①青,思有以捍之。会得牢城废卒②,有智思叠巨石固其岸取大木数十相贯架为飞桥,无柱。至今五十余年,桥不坏。庆历中,陈希亮守宿③,以汴桥屡坏,率尝损官舟害人,乃命法④青州所作飞桥。至今沿汴皆飞桥,为往来之利,俗曰虹桥。
(节选自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注】①守:管理。②废卒:退休的狱卒。③宿:宿州。④法:效法
6. 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意思。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智思/叠巨石固其岸/取大木数十相贯/架为飞桥
B. 有智思叠巨石/固其岸/取大木数十相贯/架为飞桥
C. 有智思叠巨石/固其岸/取大木数十/相贯架为飞桥
D. 有智思/叠巨石固其岸/取大木数十/相贯架为飞桥
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今五十余年,桥不坏。
(2)为往来之利,俗曰虹桥。
9. 陈希亮为何效法青州架设飞桥?请简要分析。
(三)(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寻找“藤铁”之魂
石华鹏
①走街串巷,进厂入馆,漫步溪边。在山峦环抱中的小镇尚卿,或步履匆忙或闲庭信步地游走几日之后,我想将一个平常又美妙的词献给尚卿,这个词叫“神奇”。何谓神奇?庄子说:“是其所美者为神奇。”令人赞颂和喜爱的事物为神奇,其中暗含神妙奇特之意。
②尚卿是神奇的。
③一个古老小镇,上演着最时尚、最前沿的电商大戏。在电子商务盛行以前,尚卿藤铁工艺家居用品的销售大多走着一条参加展销会、接受订单、制作完成、发货的路子。现在,村镇上的居民用着电脑,连着网线,进入网络“淘宝”,开辟了一条藤铁工艺家居用品销售的“新航路”。尚卿现有各类网店8000多家,年交易额突破10亿元,因此也获得了首批“中国淘宝镇”称号。
④从藤铁产品制作盛景到线上线下销售藤铁的火热境况,一连串的谜团在脑海中升起:为何在尚卿会发生这神妙奇特的一幕?随着脚步深入,我慢慢明了,神奇尚卿的背后,其实是历经半个世纪的传奇尚卿。所谓传奇,是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不寻常的故事。传奇是过程,神奇是存在。
⑤幸运的是,我们寻找到尚卿传奇的制造者,他们是陈清河、廖添财、黄连福、吴全生、谢万年等等。如果继续寻找下去,他们应该是尚卿的每一个人吧。
⑥陈清河,国家级非遗项目安溪竹藤编技艺传承人、尚卿和安溪藤铁工艺业的开创者。无论今日尚卿和安溪藤铁工艺业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有多深远,源头都在陈清河。陈清河将藤编的艺术性推向了极致。几根竹篾被他编织成了艺术品,云锦瓶、鼓盒、菠萝罐等,造型、颜色、精细方面堪称竹编典范,那些作品脱离了竹制材质的限制,变成了令人惊叹的他物。60多年过去,那些作品还熠熠生辉,魅力四射。他将藤铁工艺产品进行了充分的市场化推广,紧紧抓住市场需求,让竹编和藤铁工艺走进了千家万户,走到了亚洲和欧美48个国家和地区。陈清河之后,尚卿藤铁工艺业界的传奇还在上演。
⑦安溪尚卿青洋村南面下草埔的一处山坡上,一片依山势错落而建的遗址保护棚静静而立,木柱青瓦人字脊,在连绵起伏的绿色山脉间十分醒目。保护棚下就是考古发掘出的重要冶铁遗迹。2021年,“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则是泉州申遗的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之一。
⑧整个遗址顺山坡抬升,坡面刚好处于两山之间的豁口处,风从南来,形成一个冶铁所需的天然大鼓风机。公元968—975年,在泉州设置的201处矿冶场务中就有了尚卿青阳冶铁场。北宋咸平二年(999年),官方于尚卿青阳设置专职铁场。到1045年,因“青阳铁冶大发”,泉州专门设置了铁务部门。“青阳铁冶大发”得益于下草埔这个得天独厚的冶铁场所。冶铁场躺在峡谷中,地势北高南低,三面群山环抱,南面缺口清风徐来,形成一个天然的风口,气候相对干燥,便于冶炼。附近分布的丰富的铁矿洞,为冶铁提供充足原料,森林植被丰厚,燃料取之不尽,山道旁水路四通八达,出产的铁块、铁条、铁钉等走西溪水路进入泉州,然后漂洋过海。
⑨如果再来回答最初的那个问题:尚卿为何能变成藤铁工艺的小世界?似乎有了答案,因为千年前的冶铁基地,因为陈清河的传奇创造,让万年的藤与千年前的铁有了缘定的联结;当然从本质上说是因为尚卿人的精神——有智慧、爱创业、能吃苦、讲诚信、专心致志。
⑩从1972年开始,尚卿藤铁工艺业走过了一条“竹编—藤编—藤铁工艺—家居工艺”的蜕变之路,如今新的转型升级在创新中开辟,新材质、新设计、实用性与艺术性并重的工艺产品陆续问世,但“藤编”的灵魂始终都在,那是尚卿的灵魂。
⑪传奇尚卿创造了神奇尚卿,神奇尚卿也正在创造新的传奇。
(《福建日报》2024年5月17日,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引用庄子的话,自然流露出作者对尚卿的赞颂与喜爱。
B. 与《壶口瀑布》一样,本文边记述所见,边表达自己的感受。
C. 下草埔冶铁场所的地势、气候、原料、燃料和水路等条件优越。
D. 自创办起,尚卿藤铁工艺业就开发实用性与艺术性并重的产品。
11. 作者是如何寻找到“藤铁”之魂?请简要概括。
12. 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
(1)冶铁场躺在峡谷中,地势北高南低,三面群山环抱。(赏析加点词语)
(2)陈清河将藤编的艺术性推向了极致。(赏析句子)
13. 第⑦⑧段写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14. 结合全文,品析文末“传奇尚卿创造了神奇尚卿,神奇尚卿也正在创造新传奇”这句话的含意。
(四)(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昆虫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已经被人类记录在案的昆虫约有100万种,占自然界中生物种类的一半以上。蜜蜂、蝶、蛾、蚁、甲虫都是重要的传粉昆虫,大约84%供人类食用的农作物都要依赖它们传粉。研究发现,授粉昆虫的逐渐减少导致一些植物向自花授粉演化,由此造成的后果——植物的叶、花、果实变小了。与二三十年前生长在巴黎地区的三色堇相比,如今生长在同一地区的三色堇花朵小了10%,花蜜产量减少20%,传粉昆虫也更少造访这类植物了。这种情况形成了一种循环,传粉昆虫越来越少导致花蜜减产,花蜜减产又会加剧昆虫数量的下降。
②这种恶性循环有根可寻,农业的集约化是造成昆虫减少的重要原因。最近40年来,农业集约化和气候变暖的叠加,使得全球昆虫丰度减少近50%,物种数量减少27%。例如,农业集约化造成作物的单一化,单一化种植使农田生态系统综合服务功能缩减,造成农田肥力和生产力下降、养分循环失衡、病虫害多发,同时,无法吸引更多的传粉昆虫。
③大量使用农药也是造成昆虫减少的重要原因。即便使用非致命剂量,一种杀虫剂也会将蜜蜂的寿命缩短约50%。现在人工饲养的蜜蜂平均寿命为17.7天,而在20世纪70年代,这一数据为34.3天。作物上某些毒性较强的杀虫剂残余会使蜜蜂在采集花粉时中毒而亡,有些毒素则会使蜜蜂失去辨别方向的能力,无法将花粉带回蜂巢。
④气候变化也会造成昆虫生存困难。与人和其他生物一样,昆虫的生存也需要适宜的温度。一般最适宜昆虫生存的温度是25℃~30℃,低于10℃,昆虫活动减少,高于35℃,昆虫会进入休眠状态甚至死亡。
⑤除了人类的农业行为和气候变化,人类的其他行为也影响着传粉昆虫的数量和多样性。研究人员在河南巩义市境内捕获了18576只传粉昆虫,他们根据干扰指数将人类的活动分为轻度、中度和高强度干扰三种。结果显示,人类活动对不同传粉昆虫有不同的影响。在人类的高强度干扰下,如城市、工业区、商业区的兴建等,所有昆虫都会在多样性和数量上受到抑制。
⑥……以蜜蜂为例,如果人类活动增强导致其食物数量减少,它们就会减少对花蜜的采集,转而摄食其他过去不习惯、次等的食物,这就会造成某些开花植物的繁殖变得更加困难,果实也会减少。这些植物也会向自我授粉的方向演化,正如法国科学家揭示的蜜蜂与三色堇的关系。
(《百科知识》2024年4月第8期,有删改)
15.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③段通过列数字、作比较说明使用杀虫剂对蜜蜂寿命的影响。
B. 第④段画线句中的“一般”“最”起限制作用,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C. 根据干扰指数,城市、工业区、商业区的兴建属于中强度干扰。
D. 文章从传粉昆虫对人类重要性写起,引发对昆虫数量减少的关注思考。
16. 第⑥段中写到的“蜜蜂与三色堇的关系”具体指什么?请结合前文简要分析。
17. 造成昆虫减少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五)(1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央广网2024年5月19日刊登《世遗泉州:遗产保护与文旅经济的双赢样本》报道。近几年,通过“支持泉州古城业态提升”“打造文旅IP”等方向的一系列创新举措,泉州文旅产业正实现从“网红”到“长红”的华丽转身。今年“五一”假期,据测算,泉州市非遗馆接待游客4.80万人次,同比增长314.0%;泉州市博物馆接待游客4.09万人次,同比增长55.2%;海交馆接待游客3.53万人次,同比增长124.8%,文化过节成为假日新风尚。
材料二:
保护非遗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它在人们的奇思妙想下,焕发新的活力。
材料三:
泉州非遗保护与传承档案卡
(以上材料摘编自央广网、中国旅游网、泉州网等)
18.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年“五一”,泉州非遗馆与海交馆游客量显著增长,同比增长均超过100%。
B. 在泉州可经常看到提线木偶戏、梨园戏、南音、高甲戏、特色情景剧等演出。
C. 泉州建立非遗馆、非遗传习所、非遗展示点,让非遗“动”起来、“活”起来。
D. 泉州非遗走进校园,举办南音演唱比赛,购物节、美食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19. 泉州非遗的焕新计划有什么“奇思妙想”?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
20. 泉州遗产保护与文旅经济是如何实现双赢的?请结合以上材料简要概括。
三、作文(60分)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社戏》中婉转悠扬的横笛声,让“我”一直怀念那夜的好戏;《安塞腰鼓》中元气淋漓的后生们,让“我”感受强烈的生命律动;《登勃朗峰》中颠簸的登山经历,让“我”在观光中体验奇人奇事之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长夜沾湿”的景况,让“我”油然而生“大庇天下寒士”的愿望……生活中,总有那声、那人、那事、那景……在不经意间撩拨你的心弦,让你思绪万千。
请以《那 ,让我心动》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文意;不要套作、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填写文字)
青州城西南皆山
关联教材。
皆出酒食 (陶渊明《桃花源记》)
(1)皆:_____________
跨水植柱为桥
关联教材。
亭亭净植 (周敦颐《爱莲说》)
(2)植:_____________
州以为患
查阅词典选择最恰当义项。
患:①担忧;②忧患;③毛病
(3)患:_____________
以汴桥屡坏
根据成语推断词义。
屡战屡败
(3)屡:_____________
泉州非遗 焕新计划
方式
做法
意义
非遗+研学
泉州花灯制作
泉州花灯与研学结合,研学中亲身参与花灯的制作,真切感知到它背后的人文底蕴和教育意义,从而乐意学习花灯的制作技艺,让它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
非遗+演艺
《遇见泉州》实景演出
提线木偶戏、梨园戏、南音、高甲戏、特色情景剧《遇见泉州》等常态演出,充分展现这些非遗的文化精髓,提升我们的审美情趣,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项目
详情
备注(数据、影响)
场馆建设
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建筑面积9000多平方米,展陈面积6500多平方米。
国内最大的非遗馆之一
保护与活化
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非遗“动”起来、“活”起来。
建立了12个非遗馆、166个非遗传习所、1000个非遗展示点
走进校园
南音纳入中小学音乐教育课程,举办南音演唱、演奏比赛。
推动非遗在少年儿童中的传承传播
经济发展
举办购物节、美食节等活动,帮助非遗工坊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健全非遗传承的激励机制
法制体系
出台《泉州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
保护、传承和发展闽南文化遗产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8年级语文1docx、8年级语文2docx、8年级语文1答案docx、8年级语文Ⅱ参考答案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答案docx、语文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