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全卷共8页,21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6
温馨提示:
1.全卷共8页,21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用黑色签字笔把答案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班级开展以“光”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吧。
活动一:感受·光
他们是一束束光,让我们追寻他们足迹,汲取他们的力量。请你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相关任务。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qīn pèi________ 迷máng________ (bǎng)________样
2. 给文中加点字“卓”选择正确的读音( )
A. zhuōB. zhuó
3. 根据语境,在(1)—(5)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经典诗文。
4. 请写出两个带“光”字的四字短语,要求结构与示例一致。〈2分)
示例一:五光十色________ 示例二:光彩夺目________
【答案】1. ①. 钦佩 ②. 茫 ③. 榜 2. B
3. (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2)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3)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 ①. (并列结构)湖光山色、流光溢彩、光宗耀祖等 ②. (主谓结构)波光粼粼、目光炯炯、容光焕发等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钦佩(qīn pèi):敬重佩服。
迷茫(mí máng):形容生活或者工作不知道该如何进展,没有方向感;前方道路虚无缥缈。
榜样(bǎng yàng):指具有良好品德、高尚行为或杰出成就,能够成为其他人学习典范的人或事物。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读音。
卓越(zhuó yuè):指非常优秀,超出一般,杰出;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鬓、帖、政、拦、疑、馨”等字词容易写错。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短语类型。
示例一“五光十色”是并列结构,“五光”和“十色”是并列关系。
示例二“光彩夺目”是主谓结构,“光彩”是主语,“夺目”是谓语。
第一空:刀光剑影(湖光山色、刀光血影)
第二空:目光短浅(油光可鉴、春光满面)
活动二:呵护·光
眼睛,是光的感应器。从晨曦到黄昏,我们用各自的视觉,阅读着世界。请你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①“预防孩子近视发生,户外活动是关键。”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视光部主任倪海龙表示,不论室外是晴天、阴天或是雨天,光线亮度都要高于室内。“如果一天内累计户外活动时间超2小时,能有效缓解眼疲劳,并帮助体内分泌多巴胺,抑制眼轴过度增长,预防近视”。
②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主任医师张丰菊看来,眼睛发育作为孩子生长发育过程的重要一环,同样需要膳食营养的平衡。“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预防近视,家长要纠正孩子挑食的不良习惯,改善孩子的饮食结构,每天给孩子补充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
③按照医学标准,近视度数大于600度就是高度近视,高度近视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则会发展为病理性近视,诱发眼睛多种病变,如视网膜脱离、撕裂、裂孔、黄斑出血等,高度近视引发的病理性近视,已成为我国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如果已经高度近视,该怎么补救?对此,长沙爱尔眼科医院副主任医师陈兆认为,可从“减少伤害”和“增加保护”两方面来避免引发高度近视并发症——前者,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做伤害眼睛的运动,如跳水、山地车骑行等。后者,要定期去专业的眼科医疗机构做眼健康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材料四:
①近日,教育部等四部门发出通知,决定开展第8个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
②近些年,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发展态势,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家长、学校和社会各部门要摘掉“近视眼镜”,树立“远视”思维,通过家校社协同预防,共同呵护好孩子们的“心灵之窗”。
③学校在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方面要扎实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此次四部门联合要求,中小学校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学校要打开思路、创新课间活动方式,确保中小学生课间正常活动,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到户外活动,缓解视力疲劳。此外,在数字信息时代,一些学校忽视了传统教学的优势,广泛频繁应用多媒体。这一点也要引起重视,适度、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以最大限度减少儿童青少年的近视发生率。
④家长在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方面要把好第一道关。孩子的近视与家庭的影响、家长的教育密不可分。家长要从孩子身心健康和教育成长的长远角度出发,以身作则,增强体育锻炼,给孩子树立良好的示范。合理规划孩子在学龄前或节假日的作息时间,尤其要严格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长和频率,多陪孩子参加亲子读书、运动、劳动等活动,尽可能减少孩子对“电子保姆”的依赖,营造一个阳光、健康、和谐、良好的家庭环境。
——《中国教育报》
5. 下列有关材料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些年,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需引起家校社各方面重视。
B. 相关医学专家表示,户外活动时间超2小时,能缓解眼疲劳,预防近视。
C. 为避免引发高度近视并发症,高度近视者一方面要避免运动,另一方面还要定期检查。
D. 只要学校、家庭及相关监管部门细化贵任,多方合力,树立“远视”思维,近视问题便不会发生。
6. 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写出你的发现。
7. 请根据材料三、材料四推测,可能有哪些原因会导致孩子近视?
8. 邻居小语最近因视力模糊,被诊断为近视,他妈妈觉得“没啥关系,无非是戴副眼镜而已”。
请结合材料思考并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1)你赞同她妈妈的看法吗?为什么?
(2〉近视之后我们应该怎么做?请给小语或他妈妈提几条建议。(至少两条)
【答案】5. A 6. 我国青少年儿童总体近视率呈下降趋势;各学龄段近视率随学段增长而增长(幼儿园近视率虽然不高,但也要引起重视:高中生近视现象比较严重等)。
7. 户外运动时间过少;饮食结构不合理:信息时代,教学中多媒体使用过于频繁;家庭教育中,过于依赖“电子保姆”…
8. (1)不赞同。妈妈的认识错误,近视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近视不加预防发展成高度近视,高度近视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则会发展为病理性近视,诱发眼睛多种病变,甚至致盲。
(2)建议去专业的眼科医疗机构做眼健康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要积极预防,延缓近视的发展,尽量避免成为高度近视:建议小语减少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看书、使用电子产品等;建议每隔45分钟休息5-10分钟,进行远眺或闭眼休息:建议增加户外活动:每天至少保证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让眼睛得到充分的放松和休息……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辨析。
B.根据材料三第①段“如果一天内累计户外活动时间超2小时,能有效缓解眼疲劳,并帮助体内分泌多巴胺,抑制眼轴过度增长,预防近视”可知,户外活动时间超2小时,能有效缓解眼疲劳,并抑制眼轴过度增长,从而预防近视。本项“能缓解眼疲劳,预防近视”表述过于绝对;
C.根据材料三第③段“如果已经高度近视,该怎么补救?对此,长沙爱尔眼科医院副主任医师陈兆认为,可从‘减少伤害’和‘增加保护’两方面来避免引发高度近视并发症——前者,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做伤害眼睛的运动,如跳水、山地车骑行等。后者,要定期去专业的眼科医疗机构做眼健康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知,高度近视者要避免做伤害眼睛的运动,而不是避免所有运动。本项“高度近视者一方面要避免运动”有误;
D.根据材料四第②段“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家长、学校和社会各部门要摘掉‘近视眼镜’,树立‘远视’思维,通过家校社协同预防,共同呵护好孩子们的‘心灵之窗’”可知,学校、家庭及相关监管部门细化责任,多方合力,树立“远视”思维,能够降低儿童青少年的近视发生率,但不能保证近视问题便不会发生,本项“近视问题便不会发生”表述过于绝对;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根据材料一可知,2022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1.9%,较2021年下降0.7个百分点,与2018年(53.6%)下降1.7个百分点。由此可知,我国青少年儿童总体近视率呈下降趋势;
根据材料二可知,幼儿园儿童近视率为14.30%、小学儿童近视率为35.60%、初中生近视率为71.10%、高中生近视率为80.50%,2020年总体近视率52.7%。由此可知,各学龄段近视率随学段增长而增长。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概括。
根据材料三第①段“如果一天内累计户外活动时间超2小时,能有效缓解眼疲劳,并帮助体内分泌多巴胺,抑制眼轴过度增长,预防近视”可知,户外运动时间过少可能会导致近视;
根据材料三第②段“预防近视,家长要纠正孩子挑食的不良习惯,改善孩子的饮食结构,每天给孩子补充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可知,饮食结构不合理可能会导致近视;
根据材料四第③段“此外,在数字信息时代,一些学校忽视了传统教学的优势,广泛频繁应用多媒体。这一点也要引起重视,适度、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以最大限度减少儿童青少年的近视发生率”可知,信息时代,教学中多媒体使用过于频繁可能会导致近视;
根据材料四第④段“合理规划孩子在学龄前或节假日的作息时间,尤其要严格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长和频率,多陪孩子参加亲子读书、运动、劳动等活动,尽可能减少孩子对‘电子保姆’的依赖,营造一个阳光、健康、和谐、良好的家庭环境”可知,家庭教育中,过于依赖“电子保姆”可能会导致近视。
【8题详解】
(1)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根据材料三第③段“按照医学标准,近视度数大于600度就是高度近视,高度近视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则会发展为病理性近视,诱发眼睛多种病变,如视网膜脱离、撕裂、裂孔、黄斑出血等,高度近视引发的病理性近视,已成为我国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可知,近视不仅仅是戴副眼镜这么简单,如果不加预防,发展成高度近视,会对眼睛造成严重的病变,甚至致盲。小语妈妈认为近视“没啥关系,无非是戴副眼镜而已”,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近视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而高度近视带来的危害更是不容忽视。因此,不赞同小语妈妈的看法。
(2)本题考查提建议。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唯一。
联系材料三第①段“预防孩子近视发生,户外活动是关键”“如果一天内累计户外活动时间超2小时,能有效缓解眼疲劳,并帮助体内分泌多巴胺,抑制眼轴过度增长,预防近视”,可从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方面提建议;
联系材料三第②段“眼睛发育作为孩子生长发育过程的重要一环,同样需要膳食营养的平衡”“预防近视,家长要纠正孩子挑食的不良习惯,改善孩子的饮食结构,每天给孩子补充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可从改善饮食结构方面提建议;
联系材料三第③段“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做伤害眼睛的运动,如跳水、山地车骑行等”,可从养成良好用眼习惯方面提建议;
联系材料三第④段“要定期去专业的眼科医疗机构做眼健康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从定期检查眼睛方面提建议。
示例:①控制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长和频率,避免依赖“电子保姆”。②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有助于眼睛的健康。
活动三:寻求·光
他们,是历史的巨人,也是生活中的普通人。让我们一起寻求身边的光。请你阅读文章,完成相关任务。
黑夜的火车
李朝德
①挂上电话,我立刻就后悔了。
②车窗外,落日失去了最后一抹余晖,远山只剩下黛色的模糊轮廓。
③火车还有一个多小时才经过村里,那时天应该早黑透了吧,那么晚打电话告诉母亲站在路口做什么呢?
④列车在黑夜中呼啸着,载着心事重重的乘客飞驰向前。
⑤那天,我从昆明乘火车去一座叫宣威的小城参加会议,这趟城际列车要穿过村里。我家离铁路并不远,直线距离也就五六百米。
⑥火车黑夜穿过家乡,最熟悉的景致与最亲近的人就在窗外忽闪而过,兴奋与激动转眼间成为远离的失落,那种感觉难于描述。
⑦10多分钟前,我打电话告诉母亲,我要去宣威。母亲知道我要路过村里,很是高兴:“去宣威做什么﹖大概几点钟到?”我一一回答,有些遗憾:“可惜村里没有站,不然可以回家看看。”母亲说:“你忙你的,我身体好好的,不用管。”说完这句,电话里一阵沉默。
⑧我理解这时的沉默。
⑨车过村里,母子相距不过几百米,却不能相见。
⑩母亲沉默,我也沉默。
⑪我打破沉默:“妈,要不火车快到村里时我打电话给你,你去村里铁路口等我,我在7号车厢的门口向你摇手,你就可以看见我,我也可以看见你。”
⑫对这个突然的提议,我自己也觉得有些意外和为难,黑夜中叫母亲在路口等着见我,算怎么一回事?但母亲很高兴。
⑬我们当然知道那个路口,那个叫小米田的路口是连接村庄与田地的一个主要路口。近些年火车多次提速,由单线变成复线后,铁路沿线早在10多年前就全线封闭。小米田路口虽然还在,但早被栅栏完全隔断,要过铁路只能翻越天桥,现在只剩下三四米宽的道口。我坐的这趟火车时速大概120公里。这样的速度通过那个道口要多长时间呢?可能半秒都不到吧!相互能看见?
⑭窗外一片模糊,无边的黑暗包裹着车厢,我计算着时间与路程,却总也看不见熟悉的风景。焦躁中,看见远远的公路上有车流的灯光。我正纳闷儿这是哪条路呢,放着白色光芒的“施家屯收费站”几个字就出现了。我一阵悲凉,“施家屯”是隔壁村庄,火车应该在1分钟前就已驶过松林村,我竟然没有看见我熟悉的村庄和站在路口的母亲。
⑮我颓然打电话告诉母亲:“妈,天太黑了,我没有看见你,火车已经到了施家屯。”
⑯母亲也说:“刚才有趟火车经过,太快了,没有看见你。我想应该就是这趟火车,____________(A.可惜没有看见你。B。知道你在上面就行。)”
⑰我为自己的粗心愧疚不已,说不出话来。年迈的母亲在黑夜的冷风中站着,我在明亮温暖的车厢里坐着。本想让她看见我,我也能看见她,却害得她在路边白白等待,空欢喜一场。
⑱松林村的一草一木,我再熟悉不过,怎么会看不出来呢?
⑲我不甘心地说:“妈,要不明晚我返回时在最近的曲靖站下﹖站上有到村里的汽车,半小时就能到村里,住一晚再回昆明,方便得很。”母亲连忙阻止,固执而又坚定,仿佛我这样做是她的错。我没有办法,自己赌气也是跟母亲赌气:“那就明晚还在这路口,到时候我会站在最后一节车厢的车门旁招手,一定可以看见。”
⑳我又一次要求母亲去铁路口,固执得有些残忍。
㉑我坚定地认为,是我的疏忽,才会没看见站在车窗外的母亲,那么近的距离怎么能看不见?
㉒那晚返程时,我早早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车门旁。黑夜的火车如一条光带在铁轨上飘移,伏在玻璃上,我尽量睁大眼睛,可还是很难看清车窗外的景物。我想起顾城的诗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㉓我的光明在哪里呢?
㉔返程时,我又看见了“施家屯收费站”,心头撞鹿。
㉕内外温差大,车窗内起了一层薄薄的雾,我慌忙用手掌擦亮玻璃,双手罩住眼眶遮挡车内的亮光,让自己也陷入与外面一样的黑夜,在微弱的光线下仔细搜索一景一物。我终于看见被车灯照出几米远模糊的路面轮廓,看见了村庄里萤火般的昏黄灯光。
㉖就在一个路口,我突然看见有束手电筒光在黑暗中照着火车!我刚要寻找并摇手呼喊,火车却过了!
㉗我忙掏出电话,颤抖着告诉母亲:“妈,我看见你在路口啦!”
㉘母亲也说:“我也看见你了。”
㉙两句话说完,车外再没有了村庄,母亲越来越远了。
㉚我在黑夜中的火车里不过是一晃而过的黑点,那个叫小米田的道口,不过三四米宽,而站在道口的母亲,她还没有一米六高……
(选自《阅读》2024年第6期)
9. 请从“我”的角度梳理内容,完成下表。
【赏析·语言】
10. 揣摩下列语句,完成括号里的问题。
(1)窗外一片模糊,无边的黑暗包裹着车厢,我计算着时间与路程,却总也看不见熟悉的风景。(赏析划线句)
(2)我又一次要求母亲去铁路口,固执得有些残忍。(如何理解“固执”和“残忍”的意思?)
【感知·形象】
11. 给文中句子划线处选择合适的语句。括号里A、B两个语句,哪句话更符合母亲形象?请结合文本阅读阐述理由。
文中句子:母亲也说:“刚才有趟火车经过,太快了,没有看见你。我想应该就是这趟火车,_________(A.可惜没有看见你。B.知道你在上面就行。)”
【探究·结局】
12. 文章结尾,为什么“我”和母亲都说看见对方﹖他们确实互相看见了吗?请结合文章说说看法。
【思考·拓展】
13. 为文章结尾续写一段话,抒发“我”对母亲的感情,字数100字左右。
【答案】9 (1)提议母亲路口见面(2)悲凉颓然(3)再次提议路口相见
10. (1)环境描写的作用,运用拟人的修辞写出当时天色已暗,为下文错过见面做铺垫(埋下伏笔)。
(2)“固执”的意思是坚持自己的看法,文中指“我”坚持让母亲在“我”返程时再去道口看“我”,不想让母亲失望;“残忍”有残酷无情的意思,指的是又要让“年迈的母亲在黑夜的冷风中站着”,还有可能让母亲又白白等待。这两个词表现出“我”内心的矛盾,一方面懊悔,不甘,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有点过分。
11. 选择B句,“知道你在上面就行”,从下文母亲阻止我“返程在曲靖下车,回村看她”可以看出,母亲善解人意,体谅我,虽牵挂我却不愿给我添麻烦,不想让孩子奔波劳累,表现出母亲对孩子的理解和关爱。而A句只能表现出母亲没能见到孩子的遗憾。
12. 互相说看见,是表明母子之间的互相牵挂和深爱。依据“我在夜色的火车中,不过是一晃而过的黑点,那个叫做小米田的道口,不过只有三四米宽,而站在道口等我的母亲,她还没有一米六高”可知“我”并不能看见母亲,但“我”看到了手电筒的光,知道母亲站在那儿,表明“我”在黑夜中看到了母亲,看到了故乡,抚慰了我的思乡思亲之情;而母亲在又冷又暗的路口看到的是疾驰而过的火车,接到了电话,知道了“我”就在车上,母亲的看见表明她对在外地工作的儿子的挂念和关爱。
13. 示例:母亲,手电筒后那矮小的身姿,此时在我心中却是高大无比。母亲的爱,坚韧如山,细腻似丝,不管什么时候总能给予我最大的安慰和满足。你包容若儿子不合理的要求,独自在冷风暗夜中等候,只为抚慰儿子的思亲之情。妈妈,我爱你!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及概括。
第一空:第⑪段我打破沉默:“妈,要不火车快到村里时我打电话给你,你去村里铁路口等我,我在7号车厢门口向你摇手,你就可以看见我,我也可以看见你”,第⑫段“我自己也觉得有些意外和为难,黑夜中叫母亲在路口等着见我,算怎么一回事”可知,我向母亲提议到路口见面后,感到后悔忐忑。据此概括为:提议母亲路口见面。
第二空:第⑭段“窗外一片模糊,无边的黑暗包裹着车厢,我计算着时间与路程,却总也看不见熟悉的风景。焦躁中,看见远远的公路上有车流的灯光。我正纳闷儿这是哪条路呢,放着白色光芒的“施家屯收费站”几个字就出现了。我一阵悲凉,“施家屯”是隔壁村庄,火车应该在1分钟前就已驶过松林村,我竟然没有看见我熟悉的村庄和站在路口的母亲”,第⑮段“我颓然打电话告诉母亲:“妈,天太黑了,我没有看见你,火车已经到了施家屯”可知,因为天黑没有看见母亲而感到悲凉颓然。据此概括为:心情是悲凉颓然
第三空:第⑲段“我不甘心地说:‘妈,要不明晚我返回时在最近的曲靖站下?站上有到村里的汽车,半小时就能到村里,住一晚再回昆明,方便得很’”,第⑳段“我又一次要求母亲去铁路口,固执得有些残忍”可知,我不甘心,希望能见到母亲,再次提议路口相见。据此概括为:再次提议路口相见。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赏析。
(1)第⑭段“窗外一片模糊,无边的黑暗包裹着车厢”这句是环境描写。“包裹”一词将黑暗拟人化,赋予黑暗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夜色的浓重和黑暗的强大笼罩力。这样黑暗的环境也暗示了“我”难以看清窗外景象,为下文“我”没能看见熟悉的风景,错过了与母亲相见埋下伏笔,作了铺垫,烘托出一种遗憾失落的氛围。
(2)第⑳段“我又一次要求母亲去铁路口,固执得有些残忍”,“固执”在文中指“我”坚持己见,一定要让母亲在返程时去铁路口与自己相见,这种坚持体现了“我”不想让母亲的期待落空,想要弥补之前错过相见的遗憾。“残忍”则是因为“我”明知道让年迈的母亲在黑夜的冷风中等待可能会让她受苦,可能再次面临白白等待的结果,却依然这样要求,显得有些无情和残酷。这两个词充分展现了“我”内心的矛盾与纠结,既为之前的错过而懊悔和不甘,想要弥补,又清楚这样的要求可能会给母亲带来辛苦和失望,反映出“我”复杂的心理状态。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文中句子:母亲也说:“刚才有趟火车经过,太快了,没有看见你。我想应该就是这趟火车,_________(A.可惜没有看见你。B.知道你在上面就行。)”
从第⑲自然段“我不甘心地说:‘妈,要不明晚我返回时在最近的曲靖站下?站上有到村里的汽车,半小时就能到村里,住一晚再回昆明,方便得很。’母亲连忙阻止,固执而又坚定,仿佛我这样做是她的错。”可以看出,母亲善解人意,体谅“我”,虽牵挂“我”却不愿给“我”添麻烦,不想让孩子奔波劳累。她没有过多地表达没能见到“我”的可惜与遗憾,而是更在意“我”是否安好,只要知道“我”在火车上就行。A 句“可惜没有看见你”更多地只是强调了母亲没见到“我”的遗憾,而B句更能体现母亲对孩子的理解和关爱,更符合母亲的形象特点。
故选择B句。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文章结尾,“我”和母亲都说看见对方,其实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互相看见了。
从第㉚自然段“我在黑夜中的火车里不过是一晃而过的黑点,那个叫小米田的道口,不过三四米宽,而站在道口的母亲,她还没有一米六高……”可以看出,以实际情况来说,“我”是很难看清母亲的。但“我”看到了手电筒的光,就知道母亲站在那儿,这让“我”感受到了母亲的存在,如同看见了母亲,抚慰了“我”的思乡思亲之情。
而母亲在又冷又暗的路口看到的只是疾驰而过的火车,但她接到了“我”的电话,知道了“我”就在车上,这对于母亲来说,就意味着她“看见”了儿子,这种“看见”更多的是母亲对在外地工作的儿子深深的挂念和关爱。所以他们互相说看见,其实是表明母子之间深深的牵挂和深爱。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这段续写应着重展现 “我” 内心复杂而深沉的情感。要基于前文母亲在冷风中等待以及 “我” 的愧疚与遗憾,表达 “我” 对母亲无私之爱的感恩,强调会更加关心和陪伴母亲,让这份亲情更加深厚温暖。语言应真挚感人,富有感染力。
示例:母亲,您在黑夜中的守候,如明灯照亮我前行的路。您的爱温暖而深沉,我满心愧疚。往后的日子,我定会常伴您左右,不再让您孤独等待。我会用行动回报您的爱,让您的生活充满欢笑与温馨。
14. 《骆驼祥子》中老舍塑造了一个被“黑暗社会吞噬了”的祥子形象,其实祥子生活中也曾有过微光,请结合名著阅读说说,下列人物谁是祥子苦难生活中的那束光?
A.曹先生 B.刘四爷 C.小福子
【答案】示例一:曹先生是祥子生活中的那束光。祥子的第一辆车被官兵抢走后,感觉世界一片黑暗,后来遇到了曹先生。曹先生待人和气,拿祥子当人看,为他提供干净的屋子和好的饭菜:祥子做临时工作还可以得到额外的报酬;即使拉车时不小心摔了曹先生,也不受责骂;祥子再次遇到他时。他答应祥子还可以回来拉包月,并同意让小福子也来。曹先生就像一束光,让祥子感受到温暖与尊重。
示例二:刘四爷是祥子生活中的那束光。刘四爷是车厂的老板,祥子第一次买洋车之前,在刘四爷的人和车厂拉了三年洋车,攒的钱全存放在刘四爷那里,可见祥子对他的信任;而且刘四爷对手下的车夫遇到的急事急病,“只需告诉他一声,他不含糊,水里火里他都热心地帮忙”,祥子一会儿拉散客,一会儿拉包月,没有给他任何东西,他还是把祥子留了下来——不能否认,冷酷自私的刘四爷也曾给祥子一些帮助。
示例三:小福子是祥子生活中的那束光。小福子善良坚忍,她热情帮助和关心祥子,面对小福子,祥子可以放松自己,能从小福子身上得到安慰,从她那里感受到“家”的温暖。祥子对小福子既有同情又有一种莫名的好感,是小福子让祥子对新生活有了希望,也是小福子的死,让祥子的美好愿望再次破灭,最终彻底沉沦。所以小福子曾是那微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黑暗社会吞噬”:明确祥子所处的大环境是黑暗的社会,这暗示了他的命运多舛和生活的艰难困苦。“微光”:意味着在祥子苦难的生活中,能给予他希望、温暖、帮助等积极影响的人物或因素。
分析选项人物特点:曹先生:曹先生是一个较为正直和善良的知识分子,他对祥子比较尊重和关心,雇佣祥子拉车时给予祥子相对较好的待遇和尊重,在祥子走投无路时也可能为他提供帮助;刘四爷:车厂老板虽然自私自利,但是对祥子子给予了生存的空间,在他的车厂拉车三年,攒的钱能存放在那里等事;小福子:善良、可怜的女子,与祥子同处社会底层,两人之间有感情纠葛,但小福子的命运也十分悲惨,更多的是与祥子相互慰藉,而非带来真正的希望之光。
示例一:曹先生是一束理性之光。他知书达理,尊重祥子,为祥子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和人性化的待遇。当祥子的车被抢后陷入迷茫时,曹先生的出现给予了他温暖与希望。曹先生的书房成为祥子心灵的慰藉之所,在这里祥子感受到了被尊重的尊严。他为祥子提供额外报酬,即使祥子犯错也不责骂,还同意小福子来工作,让祥子看到了生活的一丝曙光。
示例二:刘四爷是一束现实之光。作为车厂老板,他虽自私冷酷,但在一定程度上也给予了祥子生存的空间。祥子在他的车厂拉车三年,攒的钱能存放在那里,体现了祥子对他的信任。而且刘四爷在车夫遇到急事急病时也会帮忙,他留下祥子继续拉车,为祥子在困境中提供了一份工作,让祥子得以在艰难的生活中继续挣扎。
示例三:小福子是一束情感之光。她善良坚忍,与祥子同处社会底层,彼此理解和关心。小福子的存在让祥子感受到了爱与温暖,她的热情帮助和安慰成为祥子心灵的寄托。祥子对小福子既有同情又有好感,她让祥子对新生活有了希望。虽然小福子的命运悲惨,但她曾经给予祥子的情感支持,是祥子黑暗生活中的一抹亮色。
15. 著名作家、学者张锦江说“《海底两万里》是‘点亮海底之谜的灯光’”,请你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描绘的是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美妙壮观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异国情调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小说不但能激发人们对科学的兴趣,而且赞扬了像尼摩船长等反抗压迫的战士的形象,体现了他们具有社会正义感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作品让人们对神秘广袤的海域有了更深的向往,引世人走向更高的文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
“海底之谜”:思考《海底两万里》中涉及了哪些关于海底的神秘未知之处,如海底的奇妙景观、神秘生物、未知的地理环境等;“灯光”:理解为揭示、照亮的作用。思考《海底两万里》如何像一盏灯一样,照亮了人们对海底世界的认知,为读者展现了怎样的海底奥秘。从作品内容出发,阐述书中对海底世界的具体描绘,体现其揭示海底之谜的方面,可以结合作品的文学价值、科学幻想等角度,说明其在点亮人们对海底世界的好奇与探索欲望方面的作用。
《海底两万里》确实如“点亮海底之谜的灯光”。这部作品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精彩的叙事,为读者揭开了海底世界神秘的面纱。一方面,小说通过对海底奇异景观的细致描绘,如神秘莫测的海底峡谷、绚丽多彩的海底生物、古老而神秘的海底遗迹等,让人们仿佛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了海底世界的奇妙与壮美。它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原本隐藏在黑暗深海中的神秘领域,满足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欲望。另一方面,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为海底之谜增添了人性的光辉。尼摩船长知识渊博、勇敢无畏,他驾驶着“鹦鹉螺号”在海底自由穿梭,探索着海洋的奥秘。他对压迫的反抗以及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展现出了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而阿龙纳斯教授等人对海底世界的科学考察,也激发了读者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这些人物的经历和情感,使海底世界不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自然景观,而是充满了人性的温度和深度。此外,《海底两万里》还引发了人们对于海洋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随着故事的展开,我们看到了海底世界的脆弱和珍贵,意识到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潜在威胁。这盏“灯光”提醒着我们要珍惜和保护这片广袤而神秘的海洋,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丽而富饶的海底世界。总之,《海底两万里》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照亮海底之谜的一盏明灯,引领着读者去探索、去思考、去感悟海洋的奥秘与价值。
示例:《海底两万里》它以精彩的海底奇遇描绘了奇妙的海底世界,激发人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未知的探索欲。尼摩船长等人物形象展现了反抗压迫和人道主义精神。作品让人们向往神秘海域,引领走向更高文明。
活动四:延续·光
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融汇着古人的智慧之花,照亮我们的人生之路。请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
题花山寺壁
【宋】苏舜钦
寺里山因花得名,繁英不见草纵横。
栽培剪伐须勤力,花易凋零草易生。
【材料二】
旦须先读书三五卷,正其用心处,然后可及他事。暮夜见烛亦复然。若遇无事,终日不离几案。苟善于此,一生永不会向下做下等人。汝见吾事,自知不妄。吾二年来目力极昏,看小字甚难,然盛夏帐中亦须读数篇书,至极困乃就枕。不尔,胸次歉然。若有未了事往往睡亦不美况昼日乎?若凌晨便治俗事,或兀然①闲坐,日复一日,与书卷渐远,岂复更思学问﹖如此,不流入庸俗人,则著衣吃饭,一呆子弟耳。况复博奕②饮酒,追逐玩好,寻求交游,任意所欲,有一如此,近二三年,远五六年,未有不丧身破家者。此不待吾言而知也。
——【宋】叶梦得《石林家训》
【注释】①兀然:昏然无知的样子。②博奕:赌博下棋。奕,通弈,下棋。
16. 材料一的诗歌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17. 解释加点字。
(1)汝见吾事 ___________ (2)至极困乃就枕 ___________
(3)则著衣吃饭 ___________ (4)追逐玩好 ___________
18. 用“/”给文中划线句划分停顿,限断2处。
若 有 未 了 事 往 往 睡 亦 不 美 况 昼 日 乎?
19. 下列有关材料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题花山寺壁》语言浅显,却包含着万物生长的一个真理,“花易凋零草易生”,值得深思。
B. 叶梦得认为早上正是读书的好时机,起来要先读书,然后再做其他事。
C. 因为“目力极昏,看小字甚难”,所以往往读几篇文章就犯困了。
D. 家训虽然不是真理,但可以给我们许多启迪。
20. 联系实际,结合上述诗文,谈谈你分别从中获得什么启示。
【答案】16. 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各写一种景观。前一句虚写,后一句实写,构成形象鲜明对比,把花山寺“名”与“实”相离的现状突出了。最后一句“花易凋零草易生”,花“凋零”和草“生”形成对比,是对种花不易的真实感叹,因此“栽培剪伐须勤力”,否则,会助长草势的疯狂。。
17 ①. 汝: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 ②. 就:靠近 ③. 著:穿 ④. 好:喜好
18. 若有未了事/往往睡亦不美/况昼日乎? 19. C
20. 示例:从诗歌后两句可知:“花木”需要精心修剪护养,而“野草”应勤除,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有各种各样的诱惑如杂草一般,我们需要坚定立场,才能朝着既定目标前进;“旦须先读书三五卷”告诉我们一日之计在于晨,读书学习很重要,我们一定要分清主次,一日都不能松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坚持下去,一定学有所成。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结合“寺里山因花得名,繁英不见草纵横”,可知:花山寺是因鲜花繁多、美丽而得名,来到这里才发现,不见鲜花,只见杂草丛生,此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表现花山寺以花出名,但其实际没有花,名不副实。
结合“寺里山因花得名,繁英不见草纵横”,可知:鲜花栽种的培养和修枝很重要,要勤奋努力,要知道,花是很容易凋零的,而杂草却是很容易就蔓延生长的。诗歌通过“花易凋零草易生”的对比,表现了花和草的不同特性。强调了花需要精心栽培剪伐,而草则容易生长,借此表达了对美好事物需要付出努力去维护的道理。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你们看到我的做法。汝: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
(2)句意:直到极度困倦才会去睡觉。就:到,靠近;
(3)句意:也不过是一个只知道穿衣吃饭。著:穿;
(4)句意:追求玩物娱乐。好:喜好。
【18题详解】
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
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本句句意:好像有什么事情没有完成一样,往往睡眠也不好,更何况是在白天不读书呢?“若有未了事”生动形象地描述出没有按时读书时,心里的感受;“往往睡亦不美”指的是假若不读一些书的后果。“况”是“更何况”的意思,作句首词,其前面应该断开。据此断句为:若有未了事/往往睡亦不美/况昼日乎?。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C.结合“然盛夏帐中亦须读数篇书,至极困乃就枕”,意思是在酷热的夏天,我仍然会在蚊帐中读书,即使非常困了也要读几篇书才睡觉。本项“所以往往读几篇文章就犯困了”是错误的理解;
故选C。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谈阅读启示。
结合“材料一”“栽培剪伐须勤力,花易凋零草易生”,可知:“花木”需要精心修剪护养,而“野草”应勤除,剪伐不力会导致花养得不好而凋谢,助长了草势的疯狂。由此可见勤力剪伐是多么重要。生活也是如此,美好的事物需要精心的栽培和维护,不能掉以轻心。
结合“材料二”“旦须先读书三五卷,正其用心处,然后可及他事。暮夜见烛亦复然。若遇无事,终日不离几案”“不流入庸俗人,则著衣吃饭,一呆子弟耳。况复博奕②饮酒,追逐玩好,寻求交游,任意所欲”可知:每天早上都要读一些书,要用心读书学习。如果没有什么事,一整天都要读书,读书对于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读书,只是一个庸俗之人,如果染上不良习惯,很快就会身败名裂。由此可见,我们要珍惜时间,勤奋读书,避免沉迷于无益的娱乐和交际,以免浪费光阴,影响人生发展。
【点睛】参考译文:
早上起来必须先读三五卷书,这才是真正该用心的地方,然后才可以做其他事情。晚上点灯之后也要这样做。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应该整天不离开书桌。如果能这样坚持下去,一生都不会沉沦,不会成为下等人。你们看到我的做法,自然会知道这不是虚言。我这两年视力极度模糊,看小字非常困难,但在酷热的夏天,我仍然会在蚊帐中读书,直到极度困倦才会去睡觉。否则,我会感到心中不安,好像有什么事情没有完成一样,往往睡眠也不好,更何况是在白天不读书呢?如果早晨就开始处理琐碎的事务,或者昏然无知地闲坐着,日复一日,逐渐远离书卷,哪里还能想到学问之事呢?这样一来,即使不变成庸俗之人,也不过是一个只知道穿衣吃饭的愚钝子弟罢了。更何况再去赌博下棋饮酒,追求玩物娱乐,只知交友,随心所欲地行事呢!上述种种行为,只要沾染上一种,少则二三年,多则五六年,没有不身败名裂、家室败亡的。这些道理不需要我多说,你们自然会明白。
活动五:成为·光
2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请以“追光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围绕中心,恰当选材;写人叙事,抓住细节;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要写成诗歌;不少于500字。
【答案】例文:
追光的人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我们每个人都在追寻着属于自己的那束光。那束光,或许是梦想的灯塔,或许是信念的火炬,又或许是爱的暖阳。而那些勇敢追光的人,他们的身影,总是令人心生敬意。
我的邻居张爷爷,就是这样一位追光的人。张爷爷年轻时是一位木匠,手艺精湛,颇受赞誉。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的木匠手艺逐渐被机器生产所取代,张爷爷的生意也日益冷清。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对木匠工艺的热爱。
他把自家的小院改造成了一个小小的工作室,每天都在里面钻研、琢磨。那些被人遗弃的边角木料,在他的手中重新焕发出生命的光彩。他制作的小板凳、小书架,虽然不如机器制造的那般规整,却充满了手工的温度和情感。张爷爷的梦想之光,不仅照亮了他自己的生活,也感染了周围的人。他免费教孩子们木工技巧,让他们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他常说:“这手艺不能丢,得传下去。”他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那是对梦想的执着和追求。
我的同学小李,也是一个追光的人。他的家庭条件不好,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但他从未因此而自卑或放弃。他心中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考上好大学,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每天清晨,他总是第一个来到教室,开始一天的学习。夜晚,当同学们都已离开,他还在教室里埋头苦读。他的书桌上堆满了厚厚的资料和笔记,每一页都写满了他的努力和汗水。虽然过程充满艰辛,但他从未抱怨,从未退缩。终于,在高考中,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理想的大学。那一刻,他眼中的喜悦和自豪,让我明白,只要心中有光,并勇敢地去追寻,就一定能实现梦想。
而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伟大的人物更是追光的典范。比如孔子,他一生都在追求“仁”的境界,周游列国,传道授业,虽历经磨难,却从未停止脚步。他的思想之光,穿越千年,依然照耀着我们前行的道路。
追光的人,他们或许平凡,或许伟大,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心中有坚定的信念和目标,不畏艰难,勇往直前。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人生因追光而精彩,因坚持而绚烂。
让我们也成为追光的人吧,怀揣着梦想,向着那束光奋力奔跑,哪怕道路崎岖,哪怕风雨兼程。因为在追光的旅途中,我们会不断成长,不断超越自我,最终成为那束光,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审题:题目“追光的人”是一个偏正短语,中心词是“人”,“追光”是修饰语。关键词“光”具有象征意义,可以是理想、信念、希望、梦想、善良、正义等美好的事物或品质。“追光”则意味着对这些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立意:文章可以通过讲述追光者的故事,表达对理想、信念等的坚持和追求,展现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可以探讨追光过程中所经历的困难与挫折,以及如何在困境中坚守初心,强调坚韧不拔的精神;还可以思考追光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在追光过程中个人的成长和收获,传达在追求中实现自我价值的主题。
选材构思:可以选择以自己为写作对象,讲述自己为了实现某个梦想而努力奋斗的经历,比如为了在某项比赛中获得好成绩,不断克服困难,坚持训练。开头可以通过描绘自己对梦想的憧憬引出主题。中间详细叙述在追求梦想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如训练的辛苦、外界的质疑等,以及自己如何克服。结尾总结追光过程中的收获和成长,强调梦想的力量;以身边的人为例,比如讲述一位同学为了考上理想的大学,每天刻苦学习,最终实现目标的故事。开篇通过对这位同学日常努力学习的场景描写来设置悬念。接着叙述他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如成绩波动、压力过大等,以及他如何调整心态,继续前行。最后以他成功考上大学,展现坚持和努力的价值;也可以选取名人的事例,如贝多芬在失聪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创作音乐,追逐自己的艺术之光。开头用贝多芬的经典作品引入,引发读者对他的好奇。中间重点讲述贝多芬面对困境时的不屈不挠,以及他如何在黑暗中寻找音乐的灵感。结尾从贝多芬的经历延伸到普通人,强调追光精神的普遍性和重要性。总之,在写作时要围绕“追光”这一主题,通过具体的事例和细节描写展现追光者的精神风貌和成长历程。
自古以来,那些卓越的身影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让我们(qīn pèi)________。人生旅途中,我们时常迷(máng)________,不知所措。然而,这些(bǎng)________样,就像那照亮黑暗的火炬,为我们指引方向,激励我们不断挑战自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1)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展现了金戈铁马的英雄回家后美丽可爱的女儿情态;(2)________,________”(《逢入京使》),万千思念,唯有一声“传语”安慰家人——木兰和岑参,他们告诉我们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之时该如何选择。
顺境时要放眼长远,才能履险如夷:“(3)________,________”(《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困境中往往蕴含希望:“(4)________,________”(《游山西村》)——杨万里和陆游,他们告诉我们如何看待顺境和逆境。
“(5)________,________”〈《陋室铭》),刘禹锡则告诉我们只要品德高尚,身居陋室又何妨?
有人说,心中有光
追光而行
是一个人最美的模样
生活里,总有一个个他们
保持热爱,乘风破浪
一路披荆斩棘,一路奋力成长
——《人民日报》2024.5.4
我们都是清楚途中的赶路人
在追逐光的同时
自己也会染上亮色
愿你我都能成为光
——《人民日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11页。
这是一份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