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学案
展开一、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与选择
1.将下列情境与最优的交通运输方式连线。
2.分析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铁矿砂等大宗商品重要中转基地的主要原因。
提示:舟山群岛新区港口航道深、岸线长,有利于大型船舶停泊;长江中下游地区铁矿砂等大宗商品进口量大,多选择水运中转。
二、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1.目的
实现区域运输的合理化,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布局原则
3.发展特点
区域交通运输布局总是处于变化之中,使区域交通运输布局逐渐趋向完善、优化。
三、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
1.在平原地区修建交通线成本一定低吗?
提示:不一定。一般而言成本较低,但像长江中下游地区这样河网密布、有大量农田的平原,则需要建设桥梁,建设成本会增加。
2.增设地铁线路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提示:增设的地铁线路是客流量大即需求量大的线路。所以地铁线路的增设考虑的主要因素为社会经济因素。
[微点拨]
自然因素始终影响甚至制约着交通运输网的建设和发展,但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自然因素对于交通运输布局尤其是交通运输线的阻碍逐渐被打破,社会经济因素已成为决定性因素。
命题视角(一) 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与选择
演绎法学习
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2.交通运输方式的合理选择
(1)客运:人们旅行时对所乘交通工具的选择,大多从运行速度、费用、安全性、舒适度等因素考虑。远距离选乘飞机或火车,近距离选乘汽车;为了欣赏沿河两岸的风景或海上的风光,有时也选乘轮船。
(2)货运:要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进行选择。具体选择如下:
总的来看,公路适合小批量货物、中短途运输,价格较铁路贵,较航空便宜;铁路适合长途运输,价格便宜,速度快,也更安全;航空速度最快,适合高附加值和对时间要求严格的货物;水运价格低、速度慢,且只适用于靠近水的地方,有较大限制;管道多用于运输气体和液体。
命题点全训
当城际出行存在多种交通方式时,不同交通方式之间会存在潜在竞争关系,尤其是长途汽车、高铁和飞机之间相互竞争激烈。下图示意某年我国居民选择不同出行方式的日客流量。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的交通工具是( )
A.高铁、飞机、长途汽车B.长途汽车、高铁、飞机
C.飞机、长途汽车、高铁 D.长途汽车、飞机、高铁
2.城际出行时,长途汽车与高铁的竞争最为激烈,且远超飞机,其原因是( )
①长途汽车比高铁的车票费用低廉 ②长途汽车与飞机的出行距离差异大 ③长途汽车与高铁的交通网络相近 ④高铁与飞机的出行时间成本较接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1.A 2.B 第1题,相对于高铁和飞机,长途汽车的舒适度较差,时间相对较长,所以长途汽车的客运量相对较小,故丙应表示长途汽车。在中长距离范围内高铁竞争力大于飞机,由图可知,甲在600 km内的客流量大于乙,故甲应表示高铁,乙应表示飞机。故选A。第2题,长途汽车与高铁相比,胜在灵活性较强,但是舒适度较差,时间较长。两者的交通网络重合度较高,费用方面两者差异较小;而飞机的速度、出行距离远超长途汽车与高铁,所以长途汽车与之竞争小,②③正确。故选B。
(2023·辽宁高考)物流在商品汽车产销中发挥重要作用。汽车装配厂通常先将商品汽车入库,再依据订单数量及来源地通过铁路、公路、水路运给经销商。目前,铁路部门将汽车装配厂的商品汽车有计划、成规模地运至物流基地(下图中的“中转库”),再依据订单由公路运给周边地区经销商,这种商品汽车物流方式称为“库前移模式”。据此完成3~4 题。
3.建设中转库主要为了发挥( )
A.铁路运输安全快捷优势B.公路铁路联合运输优势
C.铁路运输规模经济优势 D.公路运输灵活便利优势
4.与旧模式相比,“库前移模式”能够提高( )
A.装配厂的汽车生产量 B.经销商的销售时效性
C.装配厂的市场占有率 D.经销商的汽车销售量
解析:3.B 4.B 第3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转库是位于火车站和经销商之间的环节,是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的衔接点,能够发挥公铁联运的优势,更好的为经销商服务。故选B。第4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库前移模式”能够将商品汽车仓储地由汽车装配厂附近转移到中转库,距离经销商更近,能够提高经销商的销售时效性,B正确;对于装配厂的产量、市场占有率影响较小,A、C错误;对于经销商汽车的销售量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B。
命题视角(二) 交通运输线的布局及其影响因素
实践性学习
交通运输线的布局
早在2011年,三峡大坝年货运量就超过了1亿吨的设计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三峡船闸造成的黄金水道“肠梗阻”的状况更加突出。针对超过船闸设计能力的货运“缺口”,宜昌给出了“大分流、小转运”解决方案,架起中部地区开放通道新“立交桥”,全力冲刺国家物流枢纽建设,高效服务于国内、国际双循环各种要素流动。2021年9月28日,三峡翻坝江北高速正式开通,其在画屏般峡江美景里向远方伸展,令人心驰神往。作为三峡翻坝转运体系中一条重要通道,该高速公路的通车,提高了三峡枢纽综合通过能力,发挥水陆综合运输的整体效益,实现南北分流的长期翻坝格局。另外,该高速还是宜昌多式联运项目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通车对联动重庆、武汉、上海三大航运中心,构建三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宜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思考探究]
1.影响三峡翻坝江北高速修建的主要区位因素有哪些?
提示: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
2.三峡翻坝江北高速在修建过程中会受到哪些自然因素的限制?
提示:穿越巫山,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多暴雨、滑坡等灾害;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高。
3.分析三峡翻坝江北高速修建的积极意义。
提示:减轻长江航运的压力,提高航运效率;完善三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带动沿线经济发展;促进宜昌社会经济发展。
一、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分析思路
1.为什么修——决定因素
建设交通线一般是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经济因素是交通建设的决定因素。
2.在哪里修——制约因素
在线路选择时,要尽量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这样可以降低工程造价,保证行车安全,所以要考虑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
3.能不能修——保障因素
有些地区即使自然条件恶劣,也建设了交通运输线,建设过程中技术因素起了重要作用。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了自然条件对线路建设的障碍,并减少其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
二、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原则——“低”“高”“大”“小”
命题点全训
题点(一) 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分析
高速铁路弯道少,弯道半径大,大量采用高架桥梁和隧道,以保证平顺性和缩短距离。西成高速铁路自北向南穿越关中平原、秦岭山区、汉中平原、大巴山区和成都平原,地形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全线桥梁多达48座。据此完成1~2题。
1.西成高铁桥梁多达48座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沿线多高山峡谷,架桥能减小坡度
B.跨越众多河流,架桥能缩短距离
C.沿线多冻土和暴雪,架桥能减少冻土、暴雪的影响
D.减少对沿线耕地的占用
2.秦巴山地对西成高铁建设的影响主要有( )
①多沼泽,增加了高铁的建设成本 ②修建大量的桥梁和隧道,缩短了距离,降低了建设成本 ③地势陡峻,对西城高铁修建的技术要求高,难度大 ④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高铁建设造成威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1.C 2.D 第1题,沿线主要经过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几乎没有冻土,暴雪也较少,故选C。第2题,山地地形,利于排水,一般没有沼泽,①错误;西成高铁穿越秦巴山地,需修建大量的桥梁和隧道,造价高,资金需求量大,②错误。故选D。
(2023·全国新课标卷)近十几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家用汽车普及,我国区域公路干线(国道或省道)在经过平原地区的县城时,一般经历了从穿城到绕城的变化。下图示意经过某县城的国道布局变化,其中新国道建成通车后,旧国道转为城市道路。据此完成3~5题。
3.如图所示旧国道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
A.方便县城对外运输 B.方便县城内部运输
C.促进县城用地扩展 D.吸引县城商业集聚
4.新国道通车前,旧国道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①等级过低 ②线路过长 ③车流量过大
④路口过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推测新国道通车后( )
A.车辆过境速度提高 B.车辆穿城用时增加
C.县城汽车保有量减少 D.县城商业萎缩
解析:3.A 4.C 5.A 第3题,读图可知,旧国道从该县城城区穿过,方便县城对外运输,A正确。旧国道穿城而过,作为县城交通网络的一部分,方便县城内部运输,但不是其布局的主要目的,B错误。促进县城用地扩展和吸引县城商业集聚是旧国道建设后的影响,C、D错误。
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经过平原地区县城的公路干线经历从穿城到绕城的变化,主要是因为经济发展和家用汽车的普及。旧国道从县城内部穿过,与城市内部道路多处相交,路口过多,随着经济发展,车流量增大,道路通畅性降低,③④正确;旧国道与新国道等级相同,①错误;读图可知,新国道线路更长,②错误。故选C。第5题,新国道虽然线路增长,但绕城而过,路口减少,道路通畅性增加,车辆过境速度提高,经过该处的用时缩短,A正确,B错误。该县城道路变化对县城汽车保有量的影响不大,C错误。该县城交通便利,经济应持续发展,县城商业不会萎缩,D错误。
题点(二) 交通运输的合理规划布局
为避免交通事故发生,我国道路交通相关法律法规禁止司机在高速公路上随意停车。山区高速公路某些路段的一侧会设置一种专用车道,该车道通常为长几十米到几百米的斜坡。图1是某高速公路和专用车道景观图,图2是山区某段高速公路示意图。据此完成5~7题。
5.专用车道的主要作用为( )
A.分流交通 B.停车下人
C.中转货物 D.紧急避险
6.设计该专用车道最合理的位置在(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7.在大货车较多的路段,该专用车道应该( )
A.降低坡度 B.铺设沙砾
C.增加长度 D.增加宽度
解析:5.D 6.B 7.C 第5题,山区高速公路坡度较陡,若长时间下坡可能导致车辆刹车失灵,为尽快使车辆停下来,刹车失灵的车辆可以进入专用车道的斜坡(上坡)路段,进行紧急避险;该专用车道一般长几十米到几百米,且车道的一端被山体阻挡,不能通车,故不能分流交通;在高速公路上中转货物或停车下人易引发交通事故。第6题,该专用车道主要是为了车辆紧急停车而设置的,由图可知,②位于高速公路下坡方向的右侧,长时间下坡的车辆刹车易失灵,车辆可紧急向右进入该专用车道使车辆停下来;③位于高速公路上坡方向的右侧,踩刹车时间短,①和④路段较平缓,车辆无需长时间刹车行驶。第7题,大货车质量重,惯性大,减速停车耗时长,为了让大货车安全停车,该专用车道应增加长度或增加坡度(减小大货车上坡速度);铺设沙砾不利于减速刹车;增加该专用车道的宽度和大货车减速停车关系不大。
命题视角(三) 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
演绎法学习
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分析和选址要求
[典例] (2021·浙江6月选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珠江由磨刀门、虎门等八门入海,其中磨刀门是泄洪排沙的主通道,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分别占珠江的28%和33%。下图为珠江三角洲所在区域略图。
材料二 岸线、土地等自然资源是港口建设的基础性资源,港口与城市发展相互依赖,港口的发展加快了关联产业的集聚。下表为珠江口部分城市岸线资源、2019年单位岸线货运量和地区生产总值表。
(1)说明珠江口东岸、大鹏湾和大亚湾易形成深水港的自然条件。
(2)简述珠江口东岸地区港口单位岸线货运量较大的社会经济原因。
(3)从港口建设基础性资源角度,简析珠江口西岸经济发展潜力较大的原因。
[解析] 第(1)题,形成深水港的自然条件可以从岸线、河流输沙量、地形、风浪状况等角度进行分析。第(2)题,影响港口单位岸线货运量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程度、经济腹地、交通通达度等。第(3)题,要注意从港口建设基础性资源角度的要求,就是围绕岸线、土地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进行分析。
[答案] (1)港湾多,波浪小,潮汐作用强;泥沙主要由西岸入海,对东岸影响小;基岩海岸,水下地形稳定。 (2)经济发达,单位岸线承载的地区生产总值大;毗邻香港;陆上交通集散能力强。 (3)未开发和可供开发的岸线资源较多,开发潜力大;土地资源相对丰富;港口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命题点全训
(2023·湖南高考)港口地域组合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的诸多港口长期相互作用,形成具有某种分布格局、结构形式和功能类型的组合。下图示意海岛港口地域组合演变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1~2题。
1.海岛港口地域组合演变阶段的顺序是( )
A.④①③② B.②④③①
C.②④①③ D.④②③①
2.图中④示意的阶段,岛域内港口( )
A.功能尚未出现分化 B.腹地界线较清晰
C.分布格局趋向集中 D.演化出不同等级
解析:1.B 2.D 第1题,由材料可知,港口地域组合是诸多港口长期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具有某种分布格局、结构形式和功能类型的组合,推断其演变应该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无结构格局走向有结构格局。据图可知,②阶段只有一个港口,结构形式最简单,为最初阶段;④阶段出现了两个港口,开始呈现一定的结构形式;③阶段海岛内部出现三个港口,不同海岛之间开始有了联系,结构更加复杂;①阶段的港口与陆域之间搭建了路桥,辐射带动区域更加广泛。故演变阶段的顺序是②④③①,故选B。第2题,题图中④示意的阶段出现了两个港口,且两个港口有大小之分,左侧的港口客货流箭头单向指向右侧的港口,可知该岛域内左侧港口等级更高,即港口演化出不同等级,故选D。
美国民航的航线设置由早期的“点对点模式”逐渐演变为现代的“枢纽模式”,航线通常为“出发地→枢纽机场→目的地”。亚特兰大国际机场是著名的枢纽机场,被称为“世界最繁忙的机场”,2018年客流量达到1.07亿人次。图1示意航线模式,图2示意亚特兰大国际机场和纽约国际机场的位置及内部空间结构。据此完成3~4题。
3.与点对点模式相比,枢纽模式( )
A.航行时间短 B.转机次数少
C.直达航线多 D.航线效率高
4.与亚特兰大机场相比,纽约机场跑道设置的优势是( )
A.受冰雪灾害影响小 B.对风向适应能力强
C.起降航班吨位大 D.可同时起降航班多
解析:3.D 4.B 第3题,由图1可知,与点对点模式相比,枢纽模式航线分布更为合理,减少了不合理运输,航线效率更高,D正确。第4题,由图2可知,亚特兰大机场跑道方向单一,主要为东西方向,纽约机场跑道方向较多样,飞机起飞或者降落时,逆风较为安全,因此纽约机场跑道对风向的适应能力更强,B正确。
[课时跟踪检测]
一、选择题
因纽特人生活在北极地区,世世代代以狩猎为主。因纽特人的水上交通工具为皮划艇,基本上用木头做成框架,然后用几张海豹皮或海象皮覆盖,只有格陵兰岛东部的因纽特人用骨头和动物的筋做框架,船体载重大且轻便,一只帆就能启动。据此完成1~2题。
1.格陵兰岛东部的因纽特人不用木头而使用骨头和动物的筋做船体框架,主要原因是( )
A.缺乏木材 B.动物种类丰富
C.坚固耐用 D.狩猎技术好
2.因纽特人的传统生活以狩猎为主,其船体的特点不包括( )
A.船体狭窄 B.船体宽大
C.操作灵活 D.速度快
解析:1.A 2.B 第1题,格陵兰岛东部以极地苔原气候和极地冰原气候为主,故植被主要为苔原,缺乏木材;气候寒冷,动植物资源不丰富;使用木头做船体框架也很坚固耐用;狩猎技术与船体材料的关系不大。故选A。第2题,因纽特人以狩猎为主,这种船主要用于打猎,用它追逐猎物要求速度快,操作灵活,所以船体应该是狭窄的而不是宽大的。故选B。
中国智轨列车采用纯电动技术,能够实现智能驾驶,可在普通路面专用道上行驶,为城市出行提供了一种兼顾运量和投资的全新选择。目前,全球首条智轨T1线在四川宜宾部分建成并开通运营。据此完成3~5题。
3.作为中等城市的宜宾,选择发展智轨交通而非地铁的主要原因是智轨交通( )
A.建设周期短 B.建设成本低
C.运营成本低 D.乘坐更方便
4.与传统的公交相比,智轨交通的突出优势是( )
A.运费更低 B.维护方便
C.机动灵活 D.安全高效
5.与宜宾智轨交通站点密度关联度最大的要素是( )
A.客运总量 B.经济水平
C.人流密度 D.住宅密度
解析:3.B 4.D 5.C 第3题,由材料可知,智轨列车可在普通路面上行驶,与地铁相比,其建设成本更低,而作为中等城市(地级市)的宜宾选择智轨的主要原因是建设成本低。与建设周期短、运营成本低、乘坐方便等有一定关系,但非主要原因。故选B。第4题,由材料可知,智轨列车能够实现智能运行,因此智轨交通突出优势是安全高效,D正确。第5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智轨交通站点密度主要取决于沿线人流密度;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来看,经济越发达,人口越多,区域之间的联系越多,对交通的需求量越大;因此,智轨交通站点密度关联度最大的要素是人流密度,C正确。
比雷埃夫斯港位于希腊雅典西南8千米的海湾之畔,是我国企业首次在海外接管的整个港口,目前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集装箱港口之一,也是“中欧陆海快线”的重要节点。如图为比雷埃夫斯港及周边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6.比雷埃夫斯港建港的有利条件有( )
①位于国际航线附近,交通位置重要 ②常年受副高控制,风浪较小 ③邻近首都雅典,为港口提供支持
④铁路连接中东欧,经济腹地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中国企业接管比雷埃夫斯港有利于( )
①促进希腊的资金和技术输出 ②促进希腊进出口贸易的增长 ③缩短希腊和欧洲国家联运距离 ④形成中国在欧洲的海运枢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6.C 7.D 第6题,希腊靠近苏伊士运河,位于国际航线附近,交通位置重要,①正确。希腊是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高控制,冬季受西风控制,②错误。其首都雅典距离港口仅8千米,可以为港口建设和运营提供支持,③正确。中欧陆海快线连接港口,经济腹地广阔,④正确。故选C。第7题,中国企业接管有利于促进中国的资金和技术输出,①错误。希腊可通过该港口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增长,②正确。港口建设并不能缩短地理空间距离,③错误。中国在欧洲布局港口,有利于形成中国在欧洲的海运枢纽,④正确。故选D。
(2023·广东高考)进入21世纪,长江下游跨江桥隧建设发展迅速。有研究统计,2000年长江下游公路跨江桥隧通道仅4条,2008年为9条,2016年增至17条。下图示意这三个年份长江下游两岸部分市县距江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的车辆,到达对岸所需平均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8~9题。
8.与2000—2008年相比,2008—2016年长江下游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的缩减量均表现为( )
A.大幅增加 B.保持不变
C.略有增加 D.有所减少
9.由图中信息可判断,长江下游南岸市县比北岸市县( )
A.公路网更完善 B.车流量更大
C.人口更为稠密 D.河网更密集
解析:8.D 9.A 第8题,读图可知,2000—2008年,长江下游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的缩减时间都约为1.5小时,属于大幅减少,2008—2016年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的缩减时间均约为0.5小时,因此与2000—2008年相比,2008—2016年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的缩减量均表现为有所缩减,D正确。第9题,读图可知,长江下游南岸2000年、2008年及2016年距江岸相同距离的平均跨江耗时均比北岸略短。影响车辆跨江耗时的因素有路程、通行速度等。由材料可知,南岸和北岸跨江直线距离相同,南岸跨江耗时比北岸耗时短,可推知跨江耗时的影响因素为通行速度,公路网的完善有利于车辆的快速通行,从而缩短跨江通行时间,A正确。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上帕萨扎地区地处厄瓜多尔东南部,位于亚马孙河上游支流沿岸,人口居住空间分散,地面交通发展滞缓。该地区大多数社区都有可容纳小型飞机的简易机场,部分社区拥有码头,通过机动独木舟运输货物,极少数社区濒临小道,能通过卡车运送物资。下图为该区域主要交通设施分布图。
(1)从自然环境角度,简述厄瓜多尔上帕萨扎地区发展地面交通面临的困难。
(2)比较卡车、独木舟、小型飞机运输线路建设成本,并说明理由。
(3)说明该区域机场、码头密集交错分布的原因。
解析:第(1)题,影响该地区交通运输的自然因素应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方面分析。第(2)题,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地面交通建设阻碍因素多,而卡车需要在热带雨林中开辟公路,面临复杂的下垫面条件,且修筑路程长,所以成本最高;小型飞机仅需建小型机场就可使用,小型机场施工面积较小,所以成本不太高;独木舟依托天然河流,仅需在沿岸修筑简易停放设施,施工量最小,成本最低。第(3)题,从材料“人口居住空间分散,地面交通发展滞缓”可知,社区分布零散,地面交通不便,所以出行主要依靠空运和水运;所以邻近河流的社区多修筑码头,其他内陆社区则修筑机场,因此形成交错分布的格局。
答案:(1)热带雨林茂密,气候湿热,阻碍交通线路建设;沼泽、河流众多,桥梁工程量大;多野生动物,地面交通安全难以保障;雨林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保护压力大。 (2)成本由高到低:卡车、小型飞机、独木舟。理由:卡车需要在热带雨林中开辟公路,面临复杂的下垫面条件,且修筑路程长;小型飞机仅需开辟较小面积的小型机场,清除植被、硬化地面;独木舟可依托天然河流,仅需在沿岸修筑简易停放设施,成本最低。 (3)社区数量较多且分布零散;地面交通不便,出行主要依靠空运和水运;邻近河流的社区多修筑码头,其他社区则修筑机场,形成交错分布的格局。
1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0多年前,云南有了第一条铁路——滇越铁路,这是当时中国第一条国际铁路。虽然在中国近代史上较早拥有了铁路,但由于云南地质条件复杂以及其他一些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云南铁路发展缓慢。下图分别是云南省铁路分布图和云南省地形分布与地形构成图。
(1)在建设云南通往西藏的交通线时,国家坚持了先公路后铁路的原则,分析其原因。
(2)云南省铁路线路的分布东密西疏,分析该省西部铁路线路稀疏的原因。
解析:第(1)题,云南通往西藏的交通线经过的地形复杂,地势较高,多山地,地势起伏大;公路机动灵活,修建方便,适应性强;公路建设的工程造价、技术要求都比铁路低。第(2)题,可以结合材料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答案:(1)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公路对地势起伏的适应性远比铁路强;公路建设的工程造价远比铁路低;公路建设技术要求较低。 (2)西部多高山峡谷,地势起伏大,铁路建设工程量大;处于板块交界地带,地质结构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建设难度大;夏秋季节多暴雨,且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河流众多,修建不便;开发时间晚,经济落后,运输需求量小。
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推动了区域发展,但区域发展不能促进交通运输的进一步发展。(×)
(2)便捷的交通运输使一个区域的经济活动可以辐射附近区域,但不会辐射世界各地。(×)
(3)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其本身不是产业。(×)
(4)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的区域,因资金紧张,交通线和场站的建设相对落后。(√)
2.京沪之间已有京沪高铁,我国为什么还要规划修建京沪高铁二线?
提示:有利于疏解北京和上海的铁路运输压力;京沪高铁二线将使京津唐地区、山东鲁中南地区、淮海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连为有机整体;促进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拉动淮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将铁路枢纽与相应的铁路进行连线。
2.2021年3月23日,巨型货轮“长赐”号在苏伊士运河南段搁浅,造成航道堵塞,使原本就已处于压力之下的全球物资供应进一步陷入混乱。这次运河堵塞事件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会导致海运成本上涨、货物交付延期、石油价格攀升等。
3.湖南株洲、河北石家庄等为什么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
提示:都是因为铁路建设之后,成为铁路枢纽而兴起的城市。
[微点拨]
交通运输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交通运输建设的过程伴随着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和建设,不可避免地出现土地占用、生态环境阻隔等现象。同时在施工建设中场地清理、土石方开挖、隧道开凿和桥梁架设等活动还会改变当地地形,使得河谷消失、植被破坏,加剧了生物生存环境的恶化,造成水土流失和生态系统的崩溃,严重影响区域内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命题视角(一)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演绎法学习
1.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
(1)交通运输需求的变化,促使交通运输布局变化。
(2)区域内的交通需求差异,促使交通运输布局不同。
(3)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增长的特点,决定了区域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特点。例如,改革开放以来,义乌逐渐发展成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小商品生产和销售中心,对航空运输需求快速增长,促使义乌航空港的开通和逐步扩建。
(4)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分布的特点,决定了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特点。例如,非洲长期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西方国家为掠夺这些国家的农矿资源,多建设从内陆地区或矿山通往沿海港口的铁路线,方便农产品出口,并倾销工业制成品。
2.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
命题点全训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指在城市中利用电力使车辆在固定导轨上运行并主要用于城市客运的交通系统,一般包括地铁、轻轨以及有轨电车。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功能也由单一的交通换乘地带转变为兼有购物、娱乐等综合社会活动发生的场所。下图为武汉市主要轨道交通站点换乘线路数量及部分商业中心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现代轨道交通不仅能够有效疏散人流和产业流,还能对城市空间的发展起到有效的支撑和引导作用。该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会( )
A.使城市空间结构紧凑
B.导致人口向农村地区迁移
C.延缓职住分离的趋势
D.加快郊区的商业中心形成
2.图中商业中心服务范围不同,可以推断甲处( )
A.大气环境质量最优 B.换乘线路数量最多
C.常住人口密度最大 D.消费人群分布最广
解析:1.D 2.D 第1题,交通站点功能由单一的交通换乘地带转变为兼有购物、娱乐等综合社会活动发生的场所,人流量增加,会加快郊区的商业中心形成,D正确。第2题,甲处地处城市中心,商业中心的等级最高,服务范围最广,周围消费人群的分布也是最广,D正确。
城市人口覆盖率是指机场地面交通不同时间圈覆盖人口与城市总人口的比率,用以综合反映城市居民航空出行便利性。以2019年12月15日上午10时的路况为例,对北京“一市两场”(“两场”指首都国际机场和大兴国际机场)地面交通空间可达性进行定量评估,得出同等时间内两种模式(驾车出行模式和公共交通模式)下覆盖人口累积曲线图(如下图)。据此完成3~5题。
3.读左图(驾车出行模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兴机场2小时圈覆盖北京市全部人口
B.首都机场对北京市域整体服务效率更高
C.大兴机场修建时间更早,服务设施更齐全
D.耗时4小时驾车出行就能抵达首都机场
4.首都机场公共交通人口覆盖累积曲线整体在大兴机场曲线上方的主要原因是( )
A.首都机场靠近最大的海陆联运枢纽站
B.首都机场历史悠久,可选航空线较多
C.首都机场公共交通辐射能力整体更强
D.首都机场附近务工者多,经济能力差
5.同等时间内北京两机场公共交通出行辐射人口均远小于驾车出行模式的主要原因是( )
A.公共交通运行速度低于汽车
B.公共交通模式换乘更耗时间
C.大兴机场距离居住区更遥远
D.公共交通载客量大、舒适度高
解析:3.B 4.C 5.B 第3题,据图可知,首都机场对北京市域整体服务效率更高,时间更短,提前覆盖所有人口,B正确。其他三项描述均不正确。第4题,首都机场公共交通人口覆盖累积曲线整体在大兴机场曲线上方的主要原因是首都机场公共交通辐射能力整体更强,C正确。第5题,同等时间内北京两机场公共交通出行辐射人口均远小于驾车出行模式的主要原因是公共交通模式换乘更耗时间,需要消耗更多时间才可以辐射同样人口,B正确。
命题视角(二) 交通运输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演绎法学习
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命题点全训
(2023·海南高考)由中国承建运营的蒙内(蒙巴萨至内罗毕)铁路是肯尼亚在近100年间建设的第一条铁路。该铁路的建设为当地创造了约4.6万个工作岗位,对肯尼亚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超过1.5%。下图为非洲部分区域图。据此完成1~3题。
1.从铁路布局推测,图示区域建设铁路的主要目的是( )
A.方便农矿产品输出 B.加速区域城市化
C.加强人员对外交流 D.完善区域铁路网
2.蒙内铁路在建设期间对肯尼亚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促进人口向外流动 B.缩小南北地区差距
C.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D.带动社会经济发展
3.肯尼亚西南部高原比沿海平原更适宜人类居住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气候适宜
B.资源丰富,就业机会更多
C.黑土广布,作物产量高
D.交通便利,对外贸易发达
解析:1.A 2.D 3.A 第1题,非洲很多国家农矿资源丰富,为方便农矿产品出口,并倾销工业制成品,多建设从内陆或矿山通往沿海港口的铁路线。所以铁路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方便农矿产品输出。故选A。第2题,蒙内铁路建设过程中,为当地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社会意义),对肯尼亚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超1.5%(经济意义),说明该铁路建设期间对肯尼亚产生的直接影响是带动社会经济发展。故选D。第3题,由图示信息可知,肯尼亚地处热带地区,气候湿热,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相对凉爽的高原山地。故选A。
马尔代夫由散布在印度洋上的1 000多个珊瑚岛组成,属于发展中国家,国土南北长820千米,东西宽130千米,其首都马累所在的马累岛面积约1.5平方千米。中马友谊大桥(如图)由中国承建,是世界首座建在珊瑚礁上的跨海大桥,它连接马尔代夫首都马累和机场岛。据此完成4~5题。
4.中马友谊大桥修建之前,马尔代夫岛屿之间几乎没有大桥连接的主要原因是 ( )
A.经济落后 B.地壳运动活跃
C.人口稀少 D.科技水平较低
5.大桥建成后对当地的积极影响主要有 ( )
①增强马累岛与其他岛屿之间的陆上联系 ②带动周边岛屿的物流业、旅游业等发展 ③缓解首都马累的交通压力 ④缩短马累和机场岛的空间距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4.A 5.B 第4题,马尔代夫岛屿众多,且岛屿面积较小,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导致马尔代夫岛屿之间几乎没有大桥连接,A正确。第5题,中马友谊大桥将有效缓解马累岛上的交通状况,为马累市的城市功能拓展和经济腾飞奠定基础;修通马累岛连接机场岛的大桥,使马尔代夫主要岛屿的发展空间发生质的飞跃,带动周边岛屿的发展,②③正确,B正确。
命题视角(三) 交通运输对聚落的影响
演绎法学习
1.交通运输方式变化的影响
(1)聚落空间形态沿交通干线扩展
(2)主要交通方式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2.交通运输网联系城市形成大城市带
由高速公路和铁路等运输干线组成的运输网,将各聚落更紧密地联系起来,促使多个城市相互连接,形成沿交通网分布的大城市带。如美国的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大城市带以纽约为中心,北至波士顿,南达华盛顿,区域内大小城市数十个,由主要的高速公路及铁路等运输干线相连。如下图所示:
命题点全训
窑湾古镇西依大运河,东临骆马湖,三面环水。秦汉时,作为军需品烧窑处,周边窑多,故称窑湾。古镇鼎盛于明清时期,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读窑湾古镇地理位置图,回答1~2题。
1.窑湾古镇明清时期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主要得益于( )
A.漕运的兴盛 B.发达的制造业
C.广阔的消费市场 D.丰富的农矿产品
2.当今窑湾古镇难以恢复往日繁荣的景象,主要原因是( )
A.京杭运河泥沙淤积严重
B.受其他交通运输方式冲击
C.古镇青壮年人口大量外迁
D.战乱对古镇的破坏较严重
解析:1.A 2.B 第1题,根据材料,窑湾古镇西依大运河,东临骆马湖,三面环水,地理位置优越,漕运的兴盛带动了窑湾古镇工商业的迅速繁荣,使其逐渐发展成为京杭大运河上的重要码头和商业重镇,成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故选A。第2题,由于近现代以来铁路、公路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大运河沟通南北人流、物流的功能逐步被取代,古镇失去了在交通运输市场上的竞争力,随之衰落,故选B。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交通方式逐渐多元化,深刻地影响着城市的空间结构。读我国某城市交通运输网络图,回答3~5题。
3.城际火车站点和城际公共汽车站点相邻布局的主要原因是( )
A.共用空间节省土地 B.减少建设投资费用
C.方便乘客中转换乘 D.促进运输合理竞争
4.地铁2号线石桥站点最适宜布局的产业活动是( )
A.苗圃和园艺 B.工业园区
C.商业区 D.物流中转站
5.大量地铁线路的修建将( )
A.使市民跨省旅行更加方便
B.使城际交通运输衰落
C.加快郊区城镇化进程
D.导致中心城区衰落
解析:3.C 4.D 5.C 第3题,车站相邻布局便于乘客的中转换乘。第4题,图示石桥紧靠港口,大量货物在港口码头区域装卸中转,因此可作为物流中转站。第5题,地铁不是城市和外省的交通方式,对跨省旅行和城际交通影响不大,但可以促进郊区城镇化进程;大量地铁线路修建,都需要从市中心中转,故不会导致中心城区衰落。
[课时跟踪检测]
一、选择题
江苏省为我国东部沿海省份,拥有900多千米的海岸线,但是沿海几乎没有大型港口。近年来江苏省大力发展沿海港口建设,在规划和新建的港口多采用栈桥式码头(由装卸平台、系船墩、靠船墩等组成,适用于深水线离岸较远的河海港口)供船舶停靠(如图)。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江苏省港口建设的不利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多基岩海岸,海岸陡峭 ②海岸线平直,建港条件差 ③沿岸滩涂面积广阔,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④沿岸泥沙淤积,易淤塞航道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江苏省目前规划和建设的港口多采用栈桥式码头的主要原因是( )
A.减少对沿岸滩涂湿地的破坏
B.避免船舶的拥堵,提高运输效率
C.减少对陆地占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D.改善水深条件,利于大型船舶停靠
3.江苏省大力发展沿海港口建设,有利于( )
A.增加江苏省货物的吞吐量
B.提升江苏省国际国内航运中心的地位
C.促使江苏省人口向东部迁移
D.改善人们日常出行
解析:1.C 2.D 3.A 第1题,多河流流经江苏流入大洋,且江苏地势平坦,淤泥易堆积,使江苏沿海以淤泥质海岸为主,地势平缓,基岩海岸少,故①错误。海岸线平直,避风条件差,建港条件差,②正确。沿岸滩涂湿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意义,应加强保护,③正确。江苏省的海岸以淤泥质海岸为主,泥沙淤积严重,航道水深条件差,非常不利于港口建设,④正确。故选C。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江苏省沿岸多泥沙淤积,港口的水深条件差,航道淤塞,不利于大型船舶的停靠,远离海岸的地区水深条件较好,采用栈桥式码头,离海岸远,水深条件好,利于大型船舶停靠,D正确。第3题,江苏省大力发展沿海港口建设,主要目的是提升运力,增加货物的吞吐量,A正确。
(2022·湖北高考)近年来,河南某县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整合运力资源,推进全域公交,方便群众出行,让生活在偏远山区的群众也能够实现“出门见路、抬脚上车”,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将快递物流与城乡客运有机融合,构建全域公交和货运班车带货下乡、捎农产品进城的双向运营模式。如今,便民惠民、助推发展的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网络正在形成。据此完成4~6题。
4.该县为实现全域老百姓“出门见路、抬脚上车”,需要( )
A.增加公交发车频次 B.完善公交覆盖网络
C.开发移动购票程序 D.实行政府补贴票价
5.公交车带货下乡、捎农产品进城,可以( )
①降低公交运营成本 ②提高公交使用效率
③降低物流运输成本 ④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该县建设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网络主要是为了( )
A.助力乡村振兴 B.促进物流发展
C.提高城镇化率 D.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4.B 5.C 6.A 第4题,增加公交车发车频次只能使交通线附近的居民实现“抬脚上车”,与“出门见路”无关,A错误;完善公交覆盖网络包括增加交通线,能使居民选择多种线路到达目的地,有利于实现百姓“出门见路、抬脚上车”,B正确;开发移动购票程序、实行政府补贴票价与题意不符,C、D错误。第5题,公交车本以客运为主,带货下乡和捎农产品进城使其增加了货运功能,可以提高公交使用效率,②正确;增加客货运输量可以降低单人或单件货物的物流运输成本,③正确;公交运营成本没有降低,也不能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①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第6题,由材料“如今,便民惠民、助推发展的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网络正在形成”可知,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网络的建设主要是为了“便民惠民、助推发展”,满足城乡居民出行需求;相较于个体营运,政府组织营运能够规范城乡客运市场,利于保障运输安全,同时可以加强城乡之间的联系,推动城乡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四个选项相比较而言,其最主要的目的是促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也是其余三个选项的最终归宿与目的所在,A正确,B、C、D错误。
(2024·浙江1月选考)下图为我国某都市圈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形态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甲、乙、丙分别是( )
A.市区地铁、市郊铁路、高速铁路
B.市郊铁路、市区地铁、高速铁路
C.市区地铁、高速铁路、市郊铁路
D.市郊铁路、高速铁路、市区地铁
8.轨道交通发展带来的影响是( )
A.都市圈内部通勤距离缩短
B.近郊产业沿轴线集聚
C.中心城区的环境质量下降
D.远郊空间呈连绵发展
解析:7.A 8.B 第7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轨道交通主要联系中心城区和距离中心城区较近的近郊,且站点密集,应为市区地铁;乙轨道交通主要联系中心城区、近郊和距离中心城区较近的远郊及周边城镇,应为市郊铁路;丙轨道交通站点较少,且延伸距离较远,应为高速铁路,A正确。第8题,轨道交通的发展不能缩短都市圈内部通勤距离,A错误;轨道交通的发展,可以提高近郊地区沿线交通通达度,促进产业沿轴线集聚,B正确;地铁等轨道交通的发展可以减少私家车的出行频次,改善中心城区的环境质量,C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远郊空间呈珠链发展,D错误。
赊店镇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该镇兴起于明清时期,中原、江南数省货物在此集散,商业鼎盛。后因运输枢纽转移,繁荣数百年的商业巨镇逐渐衰落。下图示意赊店古镇位置。据此完成9~11题。
9.明清时期,赊店镇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A.水陆转运便利 B.农业物产丰富
C.人口流动频繁 D.行政中心所在
10.清咸丰时期,该镇商镇集中布局在图中(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11.明清时期,来自江南的大批货物在该镇集散,其中最主要的货物可能是( )
A.柑橘 B.海鲜
C.原木 D.茶叶
解析:9.A 10.B 11.D 第9题,我国古代的运输方式是南方以水运为主,北方以陆运为主,南船北马。赊店镇位于我国南北过渡地带,河流汇合之处是水陆转运的节点,航运起止点,所以南北方货物在此集散,商业繁荣,聚落兴起,A正确。第10题,该镇依托水陆转运兴起,因此商铺多布局在沿河码头附近的乙处,方便货物装卸、集散。故选B。第11题,来自江南的货物主要运往北方,应该是江南生产而北方缺乏的物产,原木在南方和北方都有较多生产,而茶叶则产于江南,北方无法生产,需要大量北运,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金港高速公路是中国和柬埔寨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合作的重点项目。公路起于柬埔寨首都金边,止于最大深水港西哈努克港,沿途经过享誉全球的香米产区(如下图所示)。金港高速采用“建设—经营—移交”模式修建,即由中国企业负责完成从设计到施工的建设全过程,并在公路建成后一段时间内享有经营权,后期再将公路无偿移交给柬埔寨政府。
(1)说明金港高速公路的建设对柬埔寨社会经济的积极影响。
(2)阐释“建设—经营—移交”模式能保证金港高速公路项目顺利达成的理由。
(3)指出金港高速公路的顺利贯通对我国的意义。
解析:第(1)题,从提高金边影响力、促进该国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完善交通网等方面分析。第(2)题,中国企业可以为公路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中国路桥建设经验丰富、技术先进,能保证公路按时完工,同时对品质有保障;而且公路建成后,中国企业利用丰富的管理经验,通过经营获取利润,达到回收建设成本同时实现盈利;移交后公路成为柬埔寨国家的国有资产,可以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经营—移交”的模式同时兼顾多方利益,实现共赢。第(3)题,金港高速公路是中国和柬埔寨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合作的重点项目,金港高速公路的顺利贯通可以推动我国“一带一路”建设进程;同时可以推广中国技术和中国标准,增强我国在基建领域的影响力,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进一步加强了与东南亚国家的交流、协作;为我国的基建相关产业开拓新的消费市场和产业转移目的地;为中国产业与国外合作探索可行模式积累经验。
答案:(1)增强内陆与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联系;扩大首都金边的区域影响力;促进沿线旅游业的发展;促进柬埔寨香米出口;带动建材、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提高当地居民收入;完善“公路—水路运输”的综合运输网,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2)兼顾多方利益,实现共赢;中国企业资金充足;中国路桥建设经验丰富、技术先进,公路能按时完工,品质有保障;公路建成后,中国企业管理经验丰富,通过经营获取利润;回收建设成本并实现盈利;移交后,金港公路成为柬埔寨国家的国有资产,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3)推动我国“一带一路”建设进程;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交流、协作;推广中国技术和中国标准,增强我国在基建领域的影响力;打造品牌(或良好形象);为我国相关产业开拓新的消费市场和产业转移目的地(或实现区际优势互补,或消化过剩产能);为中国产业与国外合作探索可行模式积累经验。
13.(2024年1月·广西高考适应性演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闽江是福建省内最大的河流,全长约570千米,流域面积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二分之一。多年来,受水电站建设等因素影响,闽江基本处于断航状态。2022年底,延平港至闽江口约270千米干流河段全线复航,可通行500吨级船舶。复航以来,闽江航运经济效益初步显现。下图为福建省内闽江流域示意图。
(1)概括图中闽江流域陆路交通网络的分布特征。
(2)说明闽江复航对流域内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3)为进一步提升闽江航运经济效益,从交通运输角度提出可行建议。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闽江流域陆路交通网络空间分布不均匀,西部的路网密度较低,东部、南部和北部的路网密度稍高;铁路、高速公路等陆路交通干线多呈西北—东南走向,与闽江干流流向基本一致,其他走向线路分布较少;高速公路的路网密度、通车里程要高于铁路;该区域陆路交通网大致是以延平港为中心向周围呈放射状延伸;几乎没有贯穿南北的干线,缺少南北向交通干线。第(2)题,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可从加强水运联系、降低运输成本、促进产业分工合作与转移、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回答。第(3)题,本题可从优化交通布局、完善水陆联运、形成水运网络、完善基础设施、引进新能源等方面回答。
答案:(1)交通干线多呈西北—东南走向,与闽江干流流向基本一致;高速公路的里程和密度比铁路大;大致以延平港为中心呈放射状延伸;空间分布不均,流域西部交通网络密度较低,缺南北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干线。
(2)加强了闽江沿岸的水运联系,丰富运输方式的选择;水运成本低、运量大,能扩大流域内的运输规模,降低运输成本;加强闽江上、中、下游的交流,促进产业分工合作与转移;降低闽江流域陆路交通网络的运输压力;带动物流、贸易、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资源开发,优化经济结构,增加就业机会与收入。
(3)优化布局铁路、公路,完善与闽江水运的接驳,实现水陆联运;建设深水航道和良港,实现与海运的衔接;优化闽江流域港口布局,形成有序的港口分工体系;提升闽江支流航道等级,形成水运网络;完善水电站的船闸设施,提高翻坝效率;引进新能源船舶,降低燃料成本。
第三节 全析交通问题的两类考法(创新应用)
考法一 以区位条件为考查重点的传统模式
[典题感悟] (2016·全国卷Ⅲ)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一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下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试对“河上很少有桥”这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解题指导]
[答案] 人口稀少,跨河运输需求小;水网稠密,水运便利;河面宽,水量大,修路搭桥成本高,技术难度大;对雨林环境破坏大。
[思维建模]
1.常见的分析思路
(1)交通运输线、点建设的区位分析
(2)交通运输线、点布局的合理性分析
2.常用的答题术语
[针对训练]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汉堡港是德国第一大港,位于德国北部易北河下游,离北海入口处约100千米,是欧洲重要的货物转运港口,集装箱量为欧洲第二。从20世纪60年代起,港口经济陷入萎缩,老港区的土地闲置。1997年,汉堡启动全欧洲最大规模的旧区改造工程,在港口新城规划建设住宅、写字楼、文化创意、休闲设施、餐饮和零售、科技文化类占主要地位的用地类型,港口新城将产业区与生活区融合在一起。经过改造,老港区活力四射。图1示意汉堡位置,图2示意汉堡港口新城。
(1)从地理位置角度,说明汉堡港作为内陆河港能成为欧洲大港的有利条件。
(2)与资源型的德国鲁尔工业区相比,分析汉堡港更有利于转型发展的原因。
(3)分析港口新城建设中将产业区与生活区融合在一起的主要原因。
解析:第(1)题,从图示信息可知,汉堡地处欧洲西部,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终年不冻,全年可通航;汉堡不是沿海港口,位于陆地内部,是天然避风良港;欧洲西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运输需求量大,经济腹地广阔。第(2)题,汉堡产业转型主要发展高科技、信息产业以及航运融资、海事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具备的有利区位条件应从科技、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和政策等方面分析。第(3)题,港口新城建设中将生活区与产业区融合在一起,可以从产业区影响小以及提供便利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1)位于西风带,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港口终年不冻,全年可通航;汉堡港的内陆位置使其具备货源充沛的天然优势;汉堡位于河流下游入海口附近,兼有海港和河港的功能,海陆交通便利,可实现河海联运;汉堡位于内陆,可以避开北海大风的威胁,靠泊更安全;位于欧洲经济发达地区,运输量大;位于陆上交通的枢纽,位居区域市场中心,成为欧洲重要的中转海港。 (2)发达的港口交通和物流体系可以便于发展新兴临港产业(临海型产业); 汉堡港闲置土地资源较多,利于充分利用;港区的土地利用特点以第三产业(服务业)用地为主,比工业用地更容易改造,有利于空间功能利用改造;港区发展的产业以第三产业(服务业)为主,更便于转型;港区的集聚、辐射功能强,便于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 (3)港口新城产业以高端服务业为主,环境污染小,对生活区的干扰小;融合布局有利就业,便于上下班,利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距离消费市场近,便于居民就近休闲消费。
考法二 以交通新发展为命题背景的创新题型
一、交通运营方式的创新题型
[典题感悟] (2021·全国乙卷)陆港是指在海港以外地区建设的,代表海港行使报关、报检等功能的物流中心。按其距海港距离可分为近海陆港(小于100千米)、远海陆港(一般500千米以上)等。据此完成(1)~(3)题。
(1)建设陆港使海港( )
①扩大承载规模 ②缓解用地紧张 ③增加用地成本 ④提高设备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与近海陆港相比,远海陆港更能使海港( )
A.缓解交通拥堵 B.提高通关效率
C.拓展腹地范围 D.减少环境污染
(3)以下产业中,更宜依托远海陆港发展的是( )
A.服务外包产业 B.高科技产业
C.资源加工产业 D.前瞻性产业
[解析] 第(1)题,陆港是指在海港以外地区建设的,代表海港行使报关、报检等功能的物流中心,提升了港口的服务能力,扩大了承载规模,①正确。在海港以外地区建设不用扩大海港的规模,减少土地使用,缓解用地紧张的问题,用地成本下降,②正确。故选择A项。第(2)题,陆港对交通状况没有影响,A错误。通关效率主要受工作人员的操作能力和管理水平影响,B错误。陆港可以使港口的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拓展腹地范围,C正确。陆港远近与环境污染无关,D错误。第(3)题,远海陆港距离海港远,交通不便,资源加工产业对时间要求不严格,可以依托远海陆港发展,C正确。
[答案] (1)A (2)C (3)C
[知识拓展]
具有综合功能的陆港
陆港是设在内陆经济中心城市铁路、公路交会处,便于货物装卸、暂存的车站,是依照有关国际运输法规、条约和惯例设立的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
1.陆港的特点
(1)地处内陆无水地区。陆港与一般港口的最大区别在于陆港既不靠海,也不靠近内河,它位于内陆无水地区。例如位于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石家庄内陆港,以及距离大连港大窑湾集装箱码头20千米的大连陆港物流基地。
(2)能方便地办理通关手续。大大加强了货物流转效率,降低了相应的运作成本,同时极大地提升了陆港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有利于国际陆港的不断发展壮大。
(3)是沿海港口或沿边口岸功能在内陆的延伸地。在国际陆港内,货主可享受集装箱拆拼箱以及集装箱集散、存储、通关等一系列服务。
(4)与沿海港口或沿边口岸等具有方便快捷的运输通道。一般都有高速公路或铁路与沿海港口或沿边口岸相连,通过公铁联运,比货主直接将货物通过公路送达港口成本更低。
2.陆港的作用
(1)促进物流资源整合和物流产业集聚。国际陆港的建设有利于整合分散的物流资源,使物流资源得以集中,以发挥其协同作用的效应。
(2)有利于实现效率与利益的最大化。通过港口、公路、铁路各种方式和货运枢纽场站的联合布局,可促进货运的“无缝衔接”,提高货运的效率。
(3)实现“一站式”服务。建设陆港后,内陆地区的货物可以实现一站式报关、报验、订舱、集疏运、储运、包装、分送等,实现内陆地区与沿海港口的“无缝对接”,使沿海港口的运输、装卸、物流服务功能进一步延伸至货源腹地。
(4)促进内陆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陆港使内陆城市有了便捷的国际物流通道,减少了进出口货物的中转环节,加快了通关速度,为当地的国际贸易提供了方便的口岸与物流综合服务,提高了内陆城市的对外开放水平。
(5)互利共赢,实现多赢局面。
[针对训练]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国际陆港地处内陆无水地区,与沿海港口、沿边口岸或空港有便利的运输通道,它不再依赖于水和船舶,但具备物流、报关、报检、增值服务等港口元素,它也是具有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节点,是口岸功能在内陆的延伸地。西安市是中国国际陆港的首倡者和实践方,2008年西安成立西安国际港务区(如图),设立中国首个国际陆港,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国际、国内双代码的内陆港,吸引了国内外一大批龙头企业落户。2013年,西安国际港务区开通中欧铁路班列“长安”号,2020年开行突破3 000列,国际运送货物总重超过230.9万吨,连续11个月蝉联中欧班列质量评价指标全国第一,成为全国著名的国际物流通道之一。
(1)与海港相比,国际陆港在交通运输方面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2)说出西安国际陆港建设对陕西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国际陆港以铁路运输为主,运输速度快,时间短;运输距离短;受自然环境制约较小,连续性好,时效性好;运输周转次数少,运输效率较高。第(2)题,结合材料分析,西安国际陆港建设一方面使西安成为位于内陆的“沿海”城市,为陕西省提供了便捷的国际物流通道,减少了企业进出口货物的中转环节,加快了通关速度,为陕西省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方便的口岸与物流综合服务,提高了陕西省的对外开放水平;另一方面吸引了大量外向型产业在陆港周边集聚,扩大了外贸经济的规模。
答案:(1)国际陆港以铁路运输为主,运输受自然环境制约较小;运输速度较快,运输时间较短;时效性好,连续性强;以单项(铁路、公路)运输方式为主,运输周转次数少。
(2)为陕西省提供了便捷的国际物流通道;减少了企业进出口货物的中转环节,加快了通关速度,为陕西省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方便的口岸与物流综合服务;提高了陕西省对外开放的水平;增强了陕西省承接国际和国内产业转移的吸引力,提高了外贸经济总量。
二、交通运输建设技术的创新题型
[典题感悟] 目前,中国高铁建设突飞猛进,运营里程已占全球的2/3,中国的高铁建设正在走向世界。2019年11月,中国拿下了英国560亿英磅的2号高速铁路(HS2)项目订单。HS2项目是欧洲最大的基础建设项目,运营里程550千米,运行速度400千米/时。HS2项目分两期完成,该项目建成后,从伦敦出发到利兹、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城市的时间将比乘坐现有铁路缩短一半。下图示意英国HS2高铁线路。据此完成(1)~(2)题。
(1)中国能够获得英国的HS2项目订单,凭借的是( )
A.企业资金雄厚,施工效率高
B.施工技术先进,施工经验丰富
C.技术力量雄厚,创新意识强
D.国家政策支持,鼓励走出国门
(2)HS2项目工程量大,工期长,主要是由于( )
①沿途崇山峻岭,湿地遍布 ②沿线历史古迹众多,迁移量大 ③冬季严寒,施工难度大 ④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多而复杂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国高铁建设的速度快、效率高,与技术先进和施工经验丰富密切相关。资金、政策和创新意识都不是能够获得英国HS2项目订单的主要原因。故选B。第(2)题,英国大不列颠岛上没有海拔较高的山地,①错误。终年气候温和,③错误。线路经过英国开发历史悠久、经济发达地区,沿线历史古迹的保护与迁移量较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要求较高,②④正确。故选D。
[答案] (1)B (2)D
[知识拓展]
中国高铁的四大优势
[针对训练]
2020年11月28日,我国高铁首次“整体出口”,印尼雅万高铁(如图)将全部采用中国装备,这是中国高铁第一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雅万高铁位于印度尼西亚人口最多的爪哇岛上,连接首都雅加达和重要城市万隆。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高铁能够“整体出口”,成为“国家名片”,前提是( )
A.国内市场优势 B.制造价格的比较优势
C.国外订单充足 D.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2.决定雅万高铁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起伏 B.资金
C.聚落密度 D.水源
解析:1.D 2.C 第1题,我国高铁“整体出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国家名片”,前提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市场优势、国外订单充足和价格的比较优势不是成为“国家名片”的前提。故B正确。第2题,由图可知,雅万高铁连接了多个城市,可推测其线路走向取决于城市分布,即聚落密度,故C正确。
2020年12月23日,国产世界首列货运高速动车组在唐山正式下线,在全球首次实现时速350千米高铁货物快运。据此完成3~5题。
3.相对于航空、公路运输,货运高速动车组( )
①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 ②货运单位重量能耗低 ③运输速度更快 ④灵活性更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货运高速动车组的研制成功,主要得益于( )
A.巨大的市场需求 B.国家政策的支持
C.完整的高铁产业链 D.关键技术的突破
5.货运高速动车组投入运营后,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公路货运逐渐被取代B.外卖范围得到大大拓展
C.与航空货运形成全面竞争D.快递速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解析:3.A 4.D 5.D 第3题,航空运输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大,公路运输受气象、地质灾害等影响大,相比而言,货运高速动车组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同时,航空、公路运输运量相对较小,而货运高速动车组运量大,货运单位重量能耗低,①②正确。航空运输的运输速度更快,公路运输的灵活性更强,③④错。故选A。第4题,货运高速动车组的技术难度大,其研制成功主要得益于关键技术的突破,D正确。第5题,货运高速动车组投入运营后,有利于提高货运的运输量和运输速度,快递速度得到进一步提升,D正确。
[课时跟踪检测]
一、选择题
高温热害是修建川藏铁路隧道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下图为折多山隧道轴向地形地质剖面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
1.折多山隧道多高温热害灾害的原因是( )
A.太阳辐射量大 B.位于板块生长边界
C.地表起伏较大 D.构造活动强烈
2.与乙段比,甲段隧道( )
A.热害更严重 B.岩质较坚硬
C.埋藏深度浅 D.地质不稳定
3.由于川藏铁路无法彻底绕开高温热害区,修建隧道时应( )
A.减少隧道埋深 B.远离断裂地带
C.增加隧道长度 D.选择平缓地区
解析:1.D 2.A 3.A 第1题,折多山隧道高温热害灾害的能量来源为地热能,是该地地质构造活动强烈所致。故选D。第2题,与乙段比,甲段隧道岩石温度更高、热害更严重。甲、乙两处均为花岗岩,岩质差异不大,甲处隧道埋藏深度更深,乙处多断裂发育、地质不稳定。故选A。 第3题,由于川藏铁路无法彻底绕开高温热害区,修建隧道时可减少隧道埋深、尽量沿断裂线走向平行修建,减少隧道长度,地表起伏对隧道修建影响不大。故选A。
无人机物流快递业务是无人机应用向行业领域拓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近年来,某电商企业提出了由干线、支线和末端三级无人机构成的物流体系设想(下图),并在我国陕南、川西等地区试点了末端无人机送货服务。据此完成4~5题。
4.试点末端级物流无人机送货选择陕南、川西等地的可能原因是当地( )
A.大气降水少,飞行限制少
B.地形起伏大,地面交通差
C.土地面积大,运送距离远
D.人口密度大,送货数量多
5.如果支线级物流无人机在该地区投入运营,受冲击最大的运输行业将是( )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内河运输 D.信息通信
解析:4.B 5.A 第4题,陕南地处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貌多,川西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地势起伏大,两者交通都不便,故试点末端级物流无人机送货选择陕南、川西等地的可能原因是当地地形起伏大,地面交通差,B正确。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支线级物流无人机载重量在200千克到2吨之间,服务半径在500千米以内,与之载重量以及服务范围相当的是公路运输,且地面运输受制于地形,故支线级物流无人机具有明显优势,受冲击最大的运输行业将是公路运输,A正确。
(2023·江苏高考)目前,江苏省13个设区市实现了高铁(各类型动车组)市市相通。下图为江苏省高铁线路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6~8题。
6.江苏省高铁选线途经哪些城市,常有多种优选方案,其原因最可能是( )
A.替代交通方式多样 B.城市等级体系完善
C.人口流动方向多变 D.城市发展比较均衡
7.徐州至苏州的高铁线基本与京杭运河走向一致,主要考虑的是( )
A.已有城市分布格局的影响
B.能够避开大型湖泊的影响
C.京杭运河对铁路工程影响
D.利于铁路与京杭运河联运
8.未来构建覆盖更广的江苏全域高铁网,其主要目的是( )
A.降低物流运输成本 B.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C.加快乡村城镇化进程 D.促进区域发展一体化
解析:6.D 7.A 8.D 第6题,江苏省高铁选线常有多种优选方案,说明不同选线差异较小,主要原因是江苏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发展比较均衡,D正确;高铁的替代交通方式较少,A错误;城市等级体系完善不是江苏省高铁选线方案较多的原因,B错误;人口流动方向对于高铁线路选址影响较小,C错误。第7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京杭运河沿岸地区城市较多,交通运输需求量较大,所以徐州至苏州的高铁线基本与京杭运河走向一致,A正确;避开大型湖泊的影响不一定要与京杭运河走向一致,B错误;京杭运河对铁路工程影响较小,C错误;高铁与京杭运河联运程度较低,D错误。第8题,构建覆盖更广的江苏全域高铁网,可以提高江苏省不同区域之间的交通通达度,便于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在省内的流通,能促进区域发展一体化,D正确;高铁一般不承担货运职能,A错误;构建覆盖更广的江苏全域高铁网对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加快乡村城镇化进程影响较小,B、C错误。
二、非选择题
9.(2023·湖北高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四川绵(竹)茂(县)公路属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于2009年9月9日正式动工,2022年12月27日建成通车。公路起于绵竹市汉旺镇,沿绵远河上行,与茂北公路相接,全长56千米。沿线穿越龙门山4条断裂带,岩石破碎,暴雨多发,地质灾害频繁,河道演变剧烈,水文条件复杂,给项目选线、设计和施工建设带来严重影响。图1示意绵茂公路位置,图2示意绵茂公路局部景观。
(1)分析震后绵茂公路沿线河床发生的变化及形成原因。
(2)绵茂公路不可避免地要穿越大熊猫国家公园,工程该如何协调建设与保护的关系?请谈谈你的看法。
(3)该工程攻克了一系列世界级难题,创造了又一个中国奇迹,被新华社评为2021年度“大国工程”。假设你是评委,请你给出推荐理由。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可知,地震导致山体岩石破碎,抗侵蚀能力减弱,流水侵蚀增强,导致河流下切;河流沿线地势起伏增大,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容易诱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碎屑物质在河道中堆积形成堰塞湖,使部分河段河面展宽,河道宽窄交替。第(2)题,要将生态保护作为重点,工程建设要以尽量减少破坏环境为前提。建设前要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缩短在大熊猫国家公园中的线路长度,在不可避免要经过大熊猫国家公园时,提高桥梁、隧道比重,减少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道路建成后修复因道路施工而遭到破坏的环境。第(3)题,可从该工程成功克服了若干选线、设计、工程技术难题,并且在修建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达到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双重目的,为同类型地区基础工程建设提供经验等方面进行阐释。
答案:(1)变化:河床下切,沿线地势起伏变大;多堰塞湖,河道宽窄交替。
原因:地震导致山体岩石破碎,抗侵蚀能力减弱,流水侵蚀增强;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容易形成堰塞湖,局部水位上升,河面展宽,河道宽窄交替。
(2)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缩短在大熊猫国家公园中的线路长度;在经过大熊猫国家公园时,提高桥梁、隧道比重,减少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道路建成后对沿线环境进行一定程度的修复。
(3)攻克了若干选线、设计、工程技术难题;实现了交通建设与生态保护的统筹;为地质条件复杂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提供中国经验;通过保护“国宝”熊猫,展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体现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1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通勤铁路是一种联系市中心商业区与郊区(主城与卫星城)的铁路运输系统,以服务上班、上学为主,乘客众多且集中。非洲某内陆国计划建设首都至最大卫星城之间的通勤铁路(见下图),并对外招商,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关注。该通勤铁路设计全长26千米,设有11个车站。为降低建设成本,大部分线路位于地面。有专家预估,该铁路建成后运行速度较慢,维护成本较高。
(1)简析该通勤铁路吸引众多投资者关注的原因。
(2)推测该通勤铁路建成后运行速度较慢的原因。
(3)分析该通勤铁路运行后维护成本较高的原因。
(4)评价该通勤铁路的建设对图示区域交通规划的影响。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从铁路联通的地理位置可知,联系市中心商业区与郊区,便于上班和上学,乘客多,运输需求量大,该国政府计划建设该铁路并且向外招商,具有政策的支持。第(2)题,结合图与材料可知,该道路线路大多位于地面,而地面有大量的城市道路,拟建的通勤铁路穿越大量城市道路,导致运行速度慢,同时铁路线路全长不长,但是车站众多,使得停站频繁,难以提速。第(3)题,结合材料可知,该铁路线路大部分位于地面,受自然条件影响大,风吹雨打的侵蚀和破坏严重,维护成本较高;该铁路在市中心商业区和郊区之间运行,运输需求量大,运行频繁,维护成本高;地面运行与多种交通方式混合,事故率较高。第(4)题,该铁路的建设有利于完善区域交通布局,缓解城市道路压力;会推动沿线车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但会改变原有区域交通规划,影响周边城市道路的布局。
答案:(1)在地面建设,工程难度较小,技术要求较低;线路较短,工程量较小,投资总成本较低,建设周期短,投产快;首都客流量大且集中,市场广阔,成本回收快。 (2)线路较短,站点多,车站间距较小;地面运行易受其他交通参与者的影响。 (3)客流量较大,使用频率高,损耗较快;地面运行与多种交通方式混合,事故率较高;非洲内陆国,维护材料进口比重大、运费高;维护铁路专业技术人才较少。
(4)丰富城市交通方式,完善城市交通网;大部分线路位于地面,影响后期交通规划建设。
方式
优点
缺点
适合运输的货物
铁路运输
运量大,速度较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大,短途运输成本高
大宗、笨重、需长途运输的货物,如矿石、金属、木材、牲畜等
公路运输
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机动灵活,周转快,装卸方便,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短程、量小的货物
水路运输
河运
历史悠久,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速度慢,灵活性、连续性差,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大宗、远程、时间要求不高的货物,如粮食、矿产等
海运
航空运输
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最快捷
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急需、贵重、运量不大的物品
管道运输
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管理方便,运量大
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等气体或液体状货物
区位因素
影响分析
经济因素
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线路,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铁路线和公路国道线基本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社会因素
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等
区位因素
影响分析
地形
平原
对线路的限制较小,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
山地
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建,尽量避开地质条件复杂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
水文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
地质
注意避开断层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应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过
气候
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恶劣天气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
成本低
山区线路起伏要少,尽量沿等高线修建,尽量减少隧道修建量;平原道路要直,桥梁少
安全性高
山区线路避开陡坡、陡崖、地质条件不稳定区;平原避开沼泽区
经济效益大
地方性公路尽量多经过居民点;国道与高速公路以直达为主
生态破坏小
平原少占好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山区注意植被保护;避开生态保护区与生态脆弱区
项目
港口
汽车站
航空港
自然因素
入港航道要有足够的水深和水域宽度;平原地形对港口设备、建筑和布局有利,但航道往往容易淤积
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但要求地势开阔平坦、位置适宜
受地形、气候、地质、水文等影响较大
社会、经济、技术因素
受腹地条件和城市依托影响较大,腹地范围越广、经济越发达,对港口建设越有利,另外还需完善的配套设施和高效率运作服务
数量、密度、规模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
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以及人流、物流频繁地区最为有利
选址要求
河港要求河宽水深,靠近城市或陆路交通便利的地方;海港要求有背风、避浪、水深的海湾,且靠近交通便利的地方
城市交通干线两侧,与市内干道系统和其他对外交通有方便直接联系的地点
地形开阔平坦,坡度适当,天气较好,地势较高,距城市较远但交通便利的地方
区域
城市
岸线总长度/千米
深水岸线长度/千米
单位岸线货运量/(万吨·千米-1)
地区生产总值/百亿元
东岸地区
广州
99.2
62.0
264.3
228.6
东莞
37.5
33.9
88.2
82.8
深圳
60.1
49.4
73.0
242.2
惠州
86.5
60.5
95.3
41.0
西岸地区
珠海
75.0
42.9
23.9
29.1
中山
15.0
15.0
43.8
36.3
江门
82.3
68.8
0.3
29.0
交通运输需求量
交通运输布局
小
交通线标准低,场站规模小
大
交通线标准高,场站规模大
交通运输需求差异
交通运输布局
运时、运量、运价、运向的差异
要充分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
形成综合性交通运输网
客货运输任务的需求不同
需要的运输方式不同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不仅关注单种运输方式的运速,更关注从起点到终点的运输时效
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影响交通运输布局
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的区域,因资金紧张,交通线和场站的建设相对落后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交通运输布局更加灵活
交通线和站点建设涉及气象、水文、地质、工程、材料、机械等技术领域以及施工水平。交通运输的电气化、快速化、专业化,对各项技术的要求更高。只有区域经济水平提高,才有足够资金推动交通运输建设相关技术水平的提高
对农业的影响
商品农业一般沿交通线分布;乳畜业和园艺业的产品易变质,需要便利的交通运输;自给农业受交通影响小;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会扩大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对工业的影响
交通便利,有利于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沿海、沿江、港口以及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沿线地带,对工业布局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对交通的影响
新建交通站点、交通线,有利于改善区域交通条件,有利于优化区域交通布局,形成合理的交通运输网
对商业的影响
交通便利,有利于商品的集散和人口的流动,促进商品流通和商业的发展,有利于商业网点布局,促进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发展,扩大商品的销售范围
对旅游业的影响
交通便利,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增加游客数量,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对城镇化的影响
交通运输便利,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扩大城市规模,推动城镇化进程,促进城市群的形成
对资源开发的影响
交通便利,有利于扩大资源开发,加快资源利用
对人口的影响
交通便利,人口稠密,有利于人口流动,扩大人口迁移规模
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促进落后地区脱贫致富,促进经济带(区)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促进经济发展
表现
实例
新的交通方式的发展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嘉兴的城市形态随水路和陆路运输的发展而变化
某种交通方式的衰落也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
沿京杭运河分布的城市因运河淤塞、海运发展和京沪铁路建成而发展缓慢,基本保持沿河延伸的空间形态
信息获取
从图文材料中可获取水文和气候等条件:热带雨林地区,水网稠密;内格罗河为东西流向,流经亚马孙河平原地区
信息解读
亚马孙河流域水运便利,河面宽,水量大,修路搭桥成本高,技术难度大,该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区,人口稀少,运输需求量小,经济落后,技术落后,缺乏资金,且修路搭桥会对雨林造成破坏
思考方向
答题术语
自然因素
地形
平原地区(山区沿等高线修建或沿河谷分布),地形相对平坦,施工难度小,工程量小(看是否占用耕地)
水文
避开沼泽地,少跨越河流,工程量小
地质
地质稳定,避开断层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
气候
暴雨、大风出现次数少;多冻土;受风雪影响大
社会经济因素
人口
联系较多的居民点,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适用于地方性道路);经过居民点较少,人口搬迁少
经济
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里程
距离短,工程量小,节省运营时间
社会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加强沿线地区人员、物资、文化交流;带动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利于社会长治久安
环境
少穿过自然保护区(重要文物古迹)和生态环境脆弱区,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技术
解决冻土(高架桥)等技术难题
技术优势
通过对国外高新技术的不断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和提高,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全面掌握高铁完整技术的国家之一,积累了丰富的高铁运营管理经验,能够克服高寒的气候、复杂的地质等不利条件
资金优势
随着亚投行作用的逐渐发挥,英、德、意、法等欧洲技术和经济强国的加入,带动形成了更为完善的金融体系
机制优势
中国政府作为牵头部门,加大了国家的支持力度,放宽了境外投资审批权限,全力推动相关产业“走出去”
成本优势
中国高铁性价比优势来自对整个供应链的控制能力,来自强大的成本管理能力以及批量化工业制造能力。有中国庞大的市场作为支撑,能够实现批量化生产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32讲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32讲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含解析),共2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章区域与区域发展学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章区域与区域发展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多种多样的区域,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0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学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0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学案,共1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