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五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学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五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学案01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五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学案02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五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学案03
    还剩4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五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五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学案,共5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生态脆弱区,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原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一、生态脆弱区
    1.概念、分布和表现
    (1)生态脆弱区的含义是什么?
    提示:生态脆弱区是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
    (2)生态脆弱区的分布和发展特点是什么?
    提示: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发展特点: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一旦被打破,土地易退化。
    (3)生态脆弱区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提示:表现为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
    2.我国生态脆弱区
    二、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原因
    1.自然原因
    2.人为原因
    三、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1.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提示:①树立生态脆弱区要以保护、恢复自然环境为第一要务的观念;②综合运用生物、工程、经济、社会等措施解决问题,实现人地和谐发展。
    2.说出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综合治理的措施。
    提示:①优化土地结构;②构筑防护体系;③以地养地,自然恢复;④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⑤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命题视角(一) 荒漠化生态脆弱区
    演绎法学习
    一、我国西北生态脆弱区的形成原因
    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2.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
    二、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典例] (2020·全国卷Ⅲ)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上述景观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湖沼面积减小。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某科研团队调查1万年以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湖沼沉积和风沙沉积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图2为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气温、降水的变化图。
    (1)分别简述图1所示Ⅰ、Ⅱ、Ⅲ三个阶段湖沼面积和风沙活动的变化特征,并归纳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的关系。
    (2)说明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
    (3)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湖沼面积减小,试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4)近些年来,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有人认为“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解题指导]
    [答案] (1)Ⅰ阶段湖沼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Ⅱ阶段湖沼面积达到最大(极盛),风沙活动先弱后强;Ⅲ阶段湖沼面积骤减,风沙活动剧烈波动、增强。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此消彼长。
    (2)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波动增加,有利于当地植被生长,流动沙丘(地)趋于固定。
    (3)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生产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导致蒸发(腾)增加,地表水减少。
    (4)赞同。理由:年降水量已增加到近450毫米,趋向湿润,自然条件改善,流动沙地逐渐固定;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植树造林及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沙地景观最终消失。或反对。理由:沙地是一种自然景观,1万年以来,尽管气候波动变化,这里沙地与湖沼景观共存;目前虽然偏湿润,可能过些年偏干旱;该沙地东南部降水偏多,但西北部降水较少;过度绿化(农业发展和植树造林),蒸腾量大增,会加重区域的干旱程度,导致风沙活动加强。
    命题点全训
    题点(一) 荒漠化脆弱区的成因分析
    下图为我国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地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加剧①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人为原因是( )
    A.气候干旱与异常 B.地表崎岖不平
    C.经济活动过度 D.城镇化进程加快
    2.②地区森林所起的主要环保功效是( )
    A.吸烟除尘 B.防风固沙
    C.净化空气 D.美化环境
    3.形成④⑤两个地区共同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多石质山,土层浅薄 B.海拔较高,热量不足
    C.红壤分布,土质疏松 D.地形崎岖,降水量大
    解析:1.C 2.B 3.D 第1题,A、B两项都是自然原因,排除。①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塔里木盆地周边,过度的经济活动会导致荒漠化,加剧生态环境的脆弱,C正确。第2题,②地区位于我国农牧过渡带,森林所起的主要环保功效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等,B正确。第3题,④⑤两个地区都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地形为丘陵、山地,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土壤侵蚀的主要自然原因是地形崎岖,降水量大,D正确。
    题点(二) 荒漠化脆弱区的治理措施
    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库布齐沙漠表面覆盖着由古代黄河形成的深厚冲积物。在3 000年前,库布齐地区森林葱郁、水草丰美、牛羊遍地,到了明清时期,竟演变成寸草不生的“死亡之海”。库布齐沙漠每年向黄河方向推进数十米,向黄河输入大量泥沙。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截至2017年9月,库布齐地区已修复、绿化沙漠约6 253平方千米,让当地10万左右农牧民脱困。如图示意库布齐沙漠位置。
    材料二 库布齐地区利用光照资源充足的优点,探索出一种治沙新模式——建设光伏产业园区,并实行立体化产业(板上发电、板下种草、板间养殖)模式,实现了光伏产业发展与荒漠化治理的有效融合,综合效益十分显著。
    (1)分析库布齐地区演变成“死亡之海”的主要原因。
    (2)分析库布齐沙漠推进过程中给黄河带来的不利影响。
    (3)指出当地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对防治荒漠化的好处。
    解析:第(1)题,库布齐地区演变成“死亡之海”,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围绕当地的气候变迁及地理位置分析;人为原因主要围绕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分析。第(2)题,库布齐沙漠推进过程中给黄河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从“沙与水的融合”方面考虑,这种融合会直接导致水质变差、河床变浅、河流改道等。第(3)题,当地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对防治荒漠化的好处可从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和光伏发电的特点两个角度作答。
    答案:(1)该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强烈;地表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靠近冬季风的源地,风力强劲;人口迅速增加,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如过度放牧、毁林开荒等),使地表缺少植被的保护,荒漠化迅速蔓延。 (2)大量流沙进入黄河,使黄河含沙量剧增,水质变差;淤塞河床,导致洪涝灾害更加频繁;流沙阻塞河道,可能会导致河流改道;荒漠化面积扩大,植被减少,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气候变得更加干旱,补给黄河的水量减少。 (3)太阳能电池板可以削减风力,阻挡风沙,还可以遮挡阳光,减少蒸发,改善土壤的水分条件,促进植被生长;发展光伏发电能为当地提供清洁能源,有利于保护当地的植被;发展养殖业,可提高农牧民收入,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命题视角(二) 湿地生态脆弱区
    演绎法学习
    1.湿地的概念
    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其共性为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天然湿地有沼泽、河流、湖泊、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等,人工湿地有水库、稻田、池塘等。
    2.湿地的成因
    3.湿地的主要功能
    4.湿地的保护措施
    命题点全训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位于准噶尔盆地西部的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是国家级湿地保护区,由大型咸水湖及周围盐沼和草甸组成,人们在此修建水库,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湿地水库群。近几十年来,因农业垦荒截水,玛纳斯河完全断流,湖区大多已变成干涸的盐地和盐漠。如图为玛纳斯河流域局部示意图。
    (1)简述玛纳斯湿地形成的原因。
    (2)分析巨大的湿地水库群对流域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3)分析玛纳斯湿地面积减少的原因。
    (4)为防止该地湿地水库群萎缩,当地应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第(1)题,湿地是地表长期积水形成的,其形成和地形、气温、水源、降水等因素有关。第(2)题,本题要结合湿地主要功能分析。建成巨大的湿地水库群,在防风固沙、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洪、灌溉、调节气候等方面有
    重要作用。第(3)题,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一般应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做出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蒸发加剧是该地湖泊面积萎缩的自然原因;而大量用水则是该地湖泊面积萎缩的人为原因。第(4)题,生态环境问题的应对措施应结合成因回答,从上题分析可知,该地湖泊面积萎缩既和自然环境变化有关,又和大量用水有关,因此应对措施应主要从减少用水方面入手,可从控制人口增长、发展节水农业、调整农业结构等方面做出回答。
    答案:(1)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春夏季冰雪融水,河水泛滥。
    (2)改善小气候,使温差变小,湿度增大;涵养水源,保证了供水水源,扩大人工灌溉绿洲的面积;蓄水调洪;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能够抵御荒漠化对绿洲的威胁,防止流域内土壤次生盐碱化;保护流域内生物多样性;净化水体。
    (3)全球变暖,蒸发加剧;人口增长快,农业垦荒截水,生产生活过度用水。
    (4)合理利用水资源,采取节水灌溉措施,发展节水农业;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林牧业结构;控制人口增长。
    命题视角(三) 水土流失生态脆弱区
    实践性学习
    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
    2021年8月31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调查规划设计院编制的《偏关县2021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退化林修复工程实施方案》在山西省太原市通过评审。该方案以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为目标,通过平茬复壮、补植补造等综合修复措施,实施退化林修复工程,对于增强退化林的稳定性和抗逆性,提升柠条灌木林的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建立高效稳定的防护林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自1999年开始,黄土高原实施退耕还林,植被覆盖率大面积增加,水土流失明显减轻。由于梁峁和坡地大部分用来植树造林,沟道成为建设耕地的重要资源。随着时间推移,沟道的可利用潜力逐步降低。为了满足当地的土地需求,延安各区县开展了沟道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即治沟造地。治沟造地是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于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下图示意黄土高原地区及柠条灌木林景观。
    [思考探究]
    1.偏关县种植柠条灌木林保持水土属于水土流失治理的哪种措施?其有何功能?
    提示:生物措施。可以减轻雨水对地表的冲刷,减缓水流速度,有效治理水土流失。
    2.推测沟道的可利用潜力降低的原因。
    提示:洪水侵蚀;排水设施滞后。
    3.说明治沟造地对延安市的现实意义。
    提示:水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为逐步实现生态农业打好基础;有效增强抗御旱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为农作物生长和农民生活提供良好环境;土地资源利用率提高,产生了更高的社会经济效益和价值。
    水土流失生态脆弱区治理的分析思路
    1.治理依据——水土流失的成因
    2.为什么治理——水土流失的危害
    3.如何治理——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1)压缩农业用地,提高土地生产力,建设基本农田。
    (2)退耕还林还草,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3)采取打坝淤地、建库等工程措施,保持水土。
    (4)矿区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命题点全训
    题点(一) 水土流失的原因
    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某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示意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1~3题。
    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
    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
    2.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 )
    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
    A.河床 B.沟谷
    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
    解析:1.B 2.B 3.D 第1题,由于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故提高植被覆盖率,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减少。B正确。第2题,洪峰的产生是指短时间内流量增大,从表格数据看,第5次降水历时2天,历时不长,但降水量很大,说明降水强度大,地表径流来不及下渗,就汇聚到河流干流,形成洪峰。第3题,河床、沟谷、裸露坡面受流水的侵蚀作用明显,因此降水强度大、河流径流量大的时候,侵蚀明显,河流含沙量大,但由于前五次降水导致植被覆盖坡面含水量高,导致土壤松动,在洪峰来临时易被水流冲刷。
    题点(二) 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治理
    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以集水面积小于100平方千米的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规划,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根据流域特点采用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坡面上修水平梯田,造林、种草,沟道内建大小淤地坝,使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各尽其能,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下图是我国某小流域治理模式图。
    (1)据图说出该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
    (2)分析该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的必要性。
    (3)经过小流域综合治理后,说明该区域农业结构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解析:第(1)题,据材料可知,小流域治理的措施包括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技术措施等,结合图中的措施类型进行分析。第(2)题,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的必要性可从水土流失对农业、水文、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危害进行综合分析。第(3)题,先要确定小流域治理措施,依据该措施带来的好处,归纳得出对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影响。
    答案:(1)打坝建库;修水平梯田;建峁边保护带、峁顶防护林;草地护坡。(2)水土流失导致耕地表土流失,土层变薄,肥力下降,造成作物单产降低;水土流失造成当地生态恶化,直接或间接诱发自然灾害;大量泥沙入河,淤塞河道,加剧洪涝灾害。(3)变化:种植规模扩大,种类增多。原因:打坝建库,淤积泥沙形成新的土地;水库能保障灌溉用水,农业生态环境趋于稳定,农业生产条件改善。
    [课时跟踪检测]
    一、选择题
    读我国某区域水资源利用空间分布示意图,完成1~2 题。
    1.限制“水资源开发利用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降水
    C.光热 D.土壤
    2.据监测,近年来“生态环境保护区”内的湿地面积呈缩减趋势,主要原因是( )
    A.水源补给减小 B.植物蒸腾减弱
    C.林草面积扩大 D.风沙危害加剧
    解析:1.B 2.A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区”布置有机井,说明该区域水资源短缺,降水较少,限制了农业发展,B正确。第2题,图中的河流流经平原地区,由于农业生产大量引水灌溉,使得流到生态环境保护区的湖泊水量大大减少,导致湖泊周围出现荒漠化,A正确。
    农牧交错带指我国东部农耕区与西部草原牧区相连接的半干旱生态过渡带。下图为我国农牧交错带分布图。据此完成3~5题。
    3.农牧交错带有很强的过渡性,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过渡性表现为( )
    ①高原地形向平原地形过渡 ②半干旱区向半湿润区过渡 ③荒漠景观向草原景观过渡 ④人口稀疏区向密集区过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农牧交错带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表现为( )
    ①耕地减少 ②水土流失 ③土地荒漠化 ④物种多样性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在农牧交错带,宜( )
    A.退耕还牧,扩大载畜量
    B.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退耕还林,大量植树造林
    D.发展草、粮轮作,提高土壤肥力
    解析:3.D 4.B 5.D 第3题,北方农牧交错带位于内蒙古高原向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故①正确;内蒙古高原为半干旱区,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为半湿润区,故②正确;内蒙古高原东部为草原带,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为森林带,所以是森林景观向草原景观的过渡地带,故③错误;该过渡带基本和黑河—腾冲一线重合,是人口稀疏区向密集区的过渡地带,故④正确。第4题,农牧交错带地处半干旱区向半湿润区过渡的地带,人类破坏植被后会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生态问题,故②③正确。第5题,该地地处半干旱区向半湿润区的过渡地带,扩大载畜量、开垦荒地都容易导致植被破坏;当地水分条件较差,大量植树造林会造成当地水资源更加紧缺;发展草、粮轮作,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实现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故D正确。
    砒砂岩(如图),因其“毒害”如砒霜而得名,主要形成于古生代和中生代,集中分布于我国鄂尔多斯高原。砒砂岩成岩程度低,是一种松散的岩层,遇水如泥、遇风成沙,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之一。沙棘是一种叶、果营养丰富的耐旱灌木,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轻工、航天等国民经济领域,是砒砂岩区和荒漠化区生态治理的先锋树种。当地人在裸露平缓的砒砂岩区种植沙棘。据此完成6~8题。
    6.砒砂岩成岩程度低,主要原因在于( )
    A.风化作用强 B.成岩时间短
    C.上覆岩层薄 D.砂砾磨圆度差
    7.砒砂岩的“毒害”表现在( )
    A.含有有毒矿物 B.植被不能生长
    C.土壤质地黏重 D.易起沙、流失
    8.当地人在裸露平缓的砒砂岩区种植沙棘,可以( )
    ①保持水土 ②增加生物多样性 ③加剧土壤侵蚀
    ④放牧牛羊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6.C 7.D 8.A 第6题,风化作用主要发生在岩层表层,而砒砂岩整体成岩程度都较低,说明与风化作用无关,A错误。材料显示其形成于古生代和中生代,成岩时间较早,B错误。砂砾磨圆度差不是砒砂岩成岩程度低的形成原因,D错误。由于上覆岩层较薄,压力小,因此固结成岩程度低,C正确。第7题,根据材料可知,鄂尔多斯砒砂岩是黄河泥沙主要来源之一,遇水如泥,易被流水侵蚀,造成水土流失,且遇风成沙,易被风吹扬,形成沙尘天气,对人类危害大,影响人体健康,因此被形容为“毒害”如砒霜,并不是因为其含有有毒矿物,A错误,D正确。第8题,鄂尔多斯高原位于我国半干旱区,土地荒漠化严重,当地人种植沙棘可以恢复生物链,增加生物的多样性。沙棘果、叶营养丰富,牲畜喜食,属于灌木,植被恢复速度快,有利于放牧牛羊。①②④正确,A正确。
    (2023·辽宁高考)夏季风北边缘线表示夏季风到达的最北边界,其位置随夏季风强弱而移动。毛乌素沙地在距今10 000~8 500年风沙堆积,距今8 500~3 000年土壤发育。下图示意最近几十年夏季风北边缘线的平均位置。据此完成9~10题。
    9.毛乌素沙地10 000年以来的变化过程,反映了夏季风北边缘线( )
    A.持续往东南移动
    B.先向东南再向西北移动
    C.持续往西北移动
    D.先向西北再向东南移动
    10.毛乌素沙地湖沼沉积增强期间,河西走廊中部地区广泛发育( )
    A.森林土 B.草原土
    C.荒漠土 D.高寒土
    解析:9.B 10.B 第9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毛乌素沙地在距今10 000~8 500年风沙堆积,说明该地在此时期降水较少,受夏季风影响较弱,夏季风北边缘线向东南移动;在距今8 500~3 000年土壤发育,说明该地在此时期降水较多,受夏季风影响大,夏季风北边缘线向西北移动,B正确。第10题,毛乌素沙地湖沼沉积增强,说明夏季风增强,降水增多,河流流量增加,流水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加强,夏季风对河西走廊的影响增大,当地气候出现暖湿化趋势,荒漠草原植被逐渐转化为草原植被,草原土会广泛发育,B正确,C错误;河西走廊地处西北内陆,距海遥远,即使夏季风对其影响增强,但其降水量仍不满足森林植被的生长需求,A错误;高寒土一般发育在高山、高原地区,毛乌素沙地海拔较低,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1.读某区域某月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甲地该月平均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的原因。
    (2)描述图中130°经线以东地区气温空间分布的显著特点。
    (3)分析乙地湿地的形成原因,并指出湿地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解析:第(1)题,由图示所示的等温线数值可知,该地表示的是冬季;由图中甲地等温线向北弯曲可知,甲地气温高于同纬度两侧;由图中经纬度可知,甲地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由于海拔较低,气温较高;该地位于山地的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使甲地气温高于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第(2)题,由图中等温线的数值变化可知,气温由东向西递减,气温由南向北递减;由东侧沿海等温线密集,内陆等温线稀疏可知,气温差沿海大于内陆;由图中闭合等温线出现的位置可知,低温中心位于图示区域的东北角。第(3)题,湿地的形成原因主要从补给量、蒸发、下渗等方面来回答。湿地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调节气温和降水,改善局部小气候;可在旱季引水灌溉,雨季蓄水,调节径流;可以净化水中污染物;为水生生物提供了生存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答案:(1)地形以平原为主,海拔较低,气温较高;地处冬季风的背风坡,受冷空气影响小。(2)气温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单位距离内的气温差沿海大于内陆;低温中心位于图示区域的东北角。(3)形成原因:气温低,地表水蒸发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冻土阻隔,水分下渗少,故地面长期潮湿、积水。作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洪抗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
    12.(2023·全国甲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风蚀粗化是风蚀导致地表松散层细颗粒物流失、粗颗粒物所占比例增加的现象,其过程如图1所示。某科研小组通过比较地表松散层表层和浅层的粗、细颗粒物含量,构建了风蚀粗化指数,该指数数值越大,说明表层比浅层粗颗粒物含量越高。图2示意青藏高原南部(针对风蚀)采样点粗化指数的分布。
    (1)说明风蚀粗化过程中地表松散层风蚀强度的变化。
    (2)指出图2所示区域风蚀粗化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解释其原因。
    (3)分析耕作对风蚀和风蚀粗化指数的影响。
    (4)提出图2所示区域因地制宜的风蚀防治措施。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风蚀粗化是风蚀导致地表松散层细颗粒物流失、粗颗粒物所占比例增加的现象。结合图1中的信息,从时间演变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第(2)题,从图中可看出,风蚀粗化指数西部大、东部小,北部大、南部小,其原因可从风力大小和植被覆盖率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对风蚀而言,冬季风力强劲,地表干燥,耕作导致表层和浅层充分混合,因此风蚀强度大。而风蚀粗化指数是表层和浅层粗、细颗粒含量之比,由于耕作导致表层和浅层充分混合,两层粗、细颗粒的含量差别极小,因此耕作的结果是风蚀粗化指数基本不变。第(4)题,因地制宜防治风蚀,首先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破坏的程度进行合理的区域划分,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
    答案:(1)早期细颗粒物所占比例大,地表松散层风蚀强;随着细颗粒物所占比例减少,粗颗粒物所占比例增加,地表松散层风蚀强度逐渐减弱。
    (2)分布特征:西部大,东部小;北部大,南部小。原因:西部、北部风力强劲,植被覆盖度小。
    (3)耕作使表层和浅层充分混合(表层细颗粒物增多),质地疏松,强风蚀季节植被覆盖度小,风蚀强度大;表层和浅层粗颗粒物含量基本一致,风蚀粗化指数基本不变。
    (4)东部、南部:可因地制宜采用砾石覆盖、耕地留茬、免耕、限制放牧等措施,保护地表,减轻风蚀。西部、北部:地表砾石覆盖度高,风蚀强度小,可维持自然状态。
    第二节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一、资源型城市
    1.什么是资源型城市?
    提示:通常把因大规模开采自然资源而兴起,并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称为资源型城市。
    2.读图,完成下表。
    二、资源枯竭型城市
    1.资源枯竭型城市概况(判断正误)
    (1)城市所依托的资源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开采殆尽,或市场对这种资源的需求大幅度减少,城市经济发展趋于缓慢,资源型城市就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2)因大规模开采自然资源而兴起的城市,其早期主导产业也往往与这种资源有关。(√)
    (3)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主导产业不可以转移到其他资源方面。(×)
    2.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目前,国务院确定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有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之路有哪些?
    提示:①延长产业链,提升原有资源的利用价值。有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实施资源深度开发,延长资源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②开发新的资源,培育新的主导产业。有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拓展开发可利用的自然资源类型,甚至延伸到人文资源范畴,培育新的主导产业。
    命题视角(一) 资源型城市的兴衰
    演绎法学习
    1.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共同点
    (1)随着资源枯竭,产业效益下降。
    (2)产业结构单一,资源产业萎缩,替代产业尚未形成。
    (3)经济总量不足,地方财力薄弱。
    (4)大量职工收入低于全国城市居民人均水平。
    (5)由于资源产业与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规律,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兴起—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都面临着如何寻找新出路的问题。
    2.资源型城市资源开发条件评价思路
    命题点全训
    题点(一) 资源枯竭型城市衰落的原因
    鹤岗市(如图)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之一,目前尚有大量煤炭资源有待开发,但其自身发展面临诸多困难。读图,回答1~2题。
    1.鹤岗市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源枯竭,生态破坏严重
    B.产业结构单一,增长方式粗放
    C.位置偏远,交通闭塞
    D.腹地狭小,劳动力素质低
    2.目前,有利于鹤岗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有( )
    ①加大对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投资 ②重点发展高精尖产业 ③打造煤电化工基地 ④打造绿色食品之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1.B 2.D 第1题,结合图文资料可知,鹤岗市目前尚有26亿吨煤炭资源有待开发,因此未出现资源枯竭,A项错。作为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鹤岗市以煤炭开采工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增长方式粗放,B项正确。第2题,加大对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投资,会加剧产业结构单一状况,经济增长缓慢,①错。该地以煤炭开采工业为主,科技力量较弱,不适宜发展高精尖产业,②错。打造煤电化工基地,可以延长产业链,增加煤炭资源的附加值,提高经济收入,③对。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打造绿色食品之乡,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同时改善生态环境,④对。
    题点(二) 资源型城市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铁山区位于湖北省黄石市西部,地因山得名,山因铁盛名,矿石品位高达53.8%,著名的大冶铁矿就位于该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大冶铁矿累计开采矿石4.6亿多吨,形成了大量的高陡边坡、废石废土废渣堆积场地、巨大的露天采坑、深邃的地下采空区以及重金属污染废弃矿山用地。2011年,铁山区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9.4%,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9%,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8.5%,成功创建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黄石国家矿山公园;2006—2011年引进了多个投资过亿的项目,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50.1%,初步实现了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如图是武汉市1小时经济圈示意图。
    (1)说明大冶铁矿开发的优势资源条件。
    (2)分析大冶铁矿资源枯竭后,铁山区能持续发展的自身条件。
    解析:第(1)题,注意,题目要求回答的是“优势资源条件”,所以应该从大冶铁矿储量、品质和开采条件去说明。第(2)题,大冶铁矿资源枯竭后,铁山区能持续发展,说明铁山区及时进行了转型发展,进入了新生期,这和铁山区优越的地理位置、雄厚的工业基础、丰富的劳动力、便利的交通等自身条件是分不开的。
    答案:(1)铁矿资源丰富;品质优;埋藏浅,开采成本低。 (2)距离武汉近,地理位置优越;多条交通线路交会,交通便利;发展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劳动力丰富,素质较高。
    命题视角(二) 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案例法学习
    [把握教考导向]
    一、教材这样学(选自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河南焦作是一个因煤而兴的城市。与大多数资源型城市一样,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该市经济增长乏力、环境污染严重。2008年,焦作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由此开始了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之路。
    焦作明确提出创建新型工业城市、山水旅游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经过多年的发展,焦作逐渐形成了以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等为支柱产业的新型工业体系;另外,焦作以旅游业为突破口,着力打造“太极圣地·山水焦作”城市品牌,实施由“黑色印象”向“绿色主题”的转变,现已成为我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
    [思考探究]
    1.查阅资料,分析焦作因煤而兴的资源条件,并指出其主要的传统产业。
    提示:资源条件:煤炭资源丰富;多优质无烟煤,品质好;开采条件好;交通便利。主要传统工业:煤炭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电力工业等。
    2.焦作打造山水旅游城市有哪些优势条件?
    提示:焦作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有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等名胜风景,具备打造山水旅游城市的资源条件。
    3.焦作产业转型、城市转型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提示:推动工业多元化发展;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二、高考这样考(2021·山东等级考)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山西省大同市是中国大型煤炭能源基地之一,素有“煤都”之称。近年来,大同市多措并举,实现了从“煤都黑”到“大同蓝”的转型。在此过程中,大同市大力发展新能源,把太阳能、风能、煤炭资源富集优势转化为绿色产业优势,打造“新能源产业之都”,并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自2017年以来,大同市相继建设能源改革科技创新产业园和新能源产业城,培育和发展氢能与燃料电池先导、储能蓄能、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光伏全产业链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五大产业集群。下图为大同市新能源产业链示意图。
    (1)指出与太阳能和风能相比,氢能的优点。
    (2)分析发展新能源产业对大同市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
    (3)简述大同市打造“新能源产业之都”对京津冀地区的生态意义。
    [解析] 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氢能原料丰富,有水、煤、化工尾气等,且与太阳能和风能相比,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小;由图中信息可知,氢能的用途有燃料、供热、电力,而太阳能和风能只有电力,说明氢能的用途多样,更广泛。第(2)题,氢能来源多样且利用广泛,氢能属于清洁能源,使用氢能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改善能源结构,构建多元化的能源产业体系,建设新型能源基地。第(3)题,京津冀地区是大同主要的能源消费地,所以有利于京津冀地区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环境质量;减少雾霾的产生,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为京津冀环境质量的提高提供稳定的保障。
    [答案] (1)氢能生产受时空和自然环境限制小;利用方式灵活多样。(2)改变以煤为主的产业结构,构建以新能源为基础的产业体系,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有利于提高研发能力,带动产业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促使产业向低碳、绿色、可循环方向发展。(3)为京津冀地区提供清洁能源(新能源),助力其生态环境的改善;巩固“大同蓝”,持续改善大同市的环境质量,为京津冀的生态安全提供保障。
    [教考导向]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转型是当前的热点问题,也是新教材重点关注的内容。煤炭作为传统能源,消耗量大、污染严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亟待调整。湘教版教材以河南焦作为例,聚焦区位优势及转型发展旅游之路;高考题则以山西大同为例,聚焦新能源发展之路,体现了新教材与新高考的无缝对接。对于此类问题的考查,一般有两个命题视角:一是为什么转型,二是怎样转型。这要求考生在分析此类问题时,一是要善于发现问题,二是要明确怎么办,即措施所在。
    [系统必备知能]
    1.资源型区域面临的问题
    2.资源型区域的应对措施
    3.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途径——开发新能源
    (1)新能源基地建设条件分析(以风能、太阳能为例)
    (2)新能源开发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①有利影响: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状况;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状况,实现可持续发展。
    ②不利影响:新能源往往开发难度较大,且不太稳定,易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如风能、水能、太阳能等具有不稳定性,一般需要配备调蓄电力的设施。生物能源的开发抢占了耕地,可能影响区域粮食安全。
    4.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对我国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启示
    (1)改善投资环境,注意加强软件、硬件设施建设,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提高区域的知名度。
    (2)在培育新产业的同时,应注意加强对原有产业部门的更新改造,减少企业破产、倒闭数量,以便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3)在制定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规划时,应注意原有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的协调。把新兴产业的发展建立在原有传统产业以及区域未来发展的客观要求之上,扬长避短,以求得区域持续稳定的发展。
    (4)加大教育的投资力度,注重下岗职工的转业培训和在职职工的技能提升,以适应未来的新兴产业发展对职工技能的新要求。
    命题点全训
    江苏省徐州市作为全国典型的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枯竭型城市,因煤而兴,也曾因煤而困。过去的徐州以煤起步,形成了“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一城煤灰半城土”是对当时徐州的形象写照。现在的徐州把产业转型作为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根本支撑,不断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据此完成1~3题。
    1.徐州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主要原因有( )
    ①煤炭资源枯竭 ②产业结构单一 ③环境污染严重 ④劳动力短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徐州产业改造升级过程中将着力发展( )
    A.煤发电产业 B.钢铁产业
    C.智能制造业 D.金融服务业
    3.徐州实施产业转型发展的优势条件不包括( )
    A.工业基础较好 B.科技发达
    C.位置及交通条件好 D.政策支持
    解析:1.A 2.C 3.B 第1题,由材料可知,徐州因煤而生,因煤而困,煤炭资源日趋枯竭,①正确。“一煤独大”说明产业结构单一,②正确。“一城煤灰半城土”说明环境污染严重,③正确。江苏是人口大省,徐州劳动力丰富,④错误。第2题,煤发电产业和钢铁产业都是传统产业,且环境污染较大,A、B错误。徐州可通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发展智能制造业,发展高附加值产业,从而实现升级,C正确。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才适合发展金融服务业,D错误。第3题,由材料可知,徐州是全国典型的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较好,A正确。徐州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科技水平不高,B错误,符合题意。徐州位于我国东部地区,距离长三角地区较近,地理位置优越,徐州是交通枢纽,交通便利,C正确。地方政府制定政策支持产业升级,D正确。
    [课时跟踪检测]
    一、选择题
    资源型城市是指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20世纪90年代,国内一些资源型城市开始城市转型的探索。在此过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焦作市在发展非“黑”产业中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顺利实现了产业由“黑”向“绿”的转变。据此完成1~2题。
    1.有关焦作市产业结构调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黑”产业主体是钢铁工业
    B.推动工业多元化发展作为重点
    C.生态旅游属于“绿”产业的范围
    D.优质农产品开发对于焦作市的发展作用很大
    2.针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加大本地自然资源的使用,使夕阳产业重现生机
    B.禁止改造废旧矿区,以免造成生态环境的进一步破坏
    C.完善基础设施,关闭亏损严重且又存在安全隐患的中小型企业
    D.寻找新的产业是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唯一出路
    解析:1.A 2.C 第1题,焦作市“黑”产业主体是煤炭工业,A符合题意。第2题,完善基础设施,可吸引其他产业迁入;关闭亏损严重且又存在安全隐患的中小型企业,可为新兴产业迁入腾出发展空间。C正确。
    贺兰山汝箕沟煤矿(如图)煤炭开采历史可追溯到清朝,煤层瓦斯含量高。20世纪90年代,当地散乱煤矿的中小煤窑多达140多处。汝箕沟矿区煤层自燃现象已有300年历史,起火原因多为历代煤窑开采时,工人在井下取暖或地面火未熄灭所致。在小煤窑坑口越多、采空区范围越大的地段,火区燃烧面积越大,火区沿露头向深部蔓延燃烧。火区自燃对当地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造成破坏,危害当地居民健康。据此完成3~4题。
    3.汝箕沟矿区煤层长期自燃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气温高 B.海拔高,太阳辐射强
    C.降水少,风力大 D.漏风、供氧条件好
    4.汝箕沟矿区煤层长期自燃的危害有( )
    ①矿区PM2.5升高 ②大气保温作用减弱 ③土壤肥力下降 ④臭氧层遭到破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3.D 4.B 第3题,汝箕沟矿区开矿历史悠久,小煤窑众多,矿区开采遗留的废旧巷道和采空区为通风及供氧提供良好条件,且煤层的瓦斯含量高,大量瓦斯涌出也参与燃烧,导致煤层长期自燃,D正确。第4题,煤层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烟气,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使矿区的PM2.5升高,①正确;长期自燃使大气中烟尘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②错误;地表温度升高,水分蒸发,改变了土壤性质,导致土地变贫瘠,③正确;人类过多地使用氟氯烃类化学物质是臭氧层被破坏的主要原因,煤层长期自燃不会导致臭氧层破坏,④错误。
    布法罗位于伊利湖东岸,年平均降雪量接近2.44米,降雪集中在12月至次年3月。布法罗曾是美国钢铁工业城市,如今已成“铁锈带”。读布法罗位置图,完成5~6题。
    5.下列与布法罗降雪成因相关性最大的是( )
    A.副热带高压 B.大西洋水汽
    C.伊利湖湿地 D.盛行西南风
    6.布法罗成为“铁锈带”的主要原因是( )
    A.冬季积雪深厚 B.钢材替代产品多
    C.煤炭地位下降 D.水运被铁路取代
    解析:5.C 6.B 第5题,布法罗位于伊利湖东岸,西北风到达布法罗前经过了伊利湖湿地,带来了热量和水汽,在东岸遇冷,形成较多的降雪,C正确。第6题,布法罗曾经是钢铁工业城市,成为“铁锈带”,意味着钢铁工业衰落。世界产钢和出口钢的国家越来越多,国际竞争激烈,同时钢材替代产品多,如塑钢、合金、工程塑料的广泛应用,使钢铁工业走向衰落,B正确。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采出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根据资源产业与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规律,资源型城市一般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资源枯竭型城市大多面临着如何寻找新出路的问题。据此完成7~9题。
    7.以下城市中,可能会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是( )
    A.大庆、玉门、克拉玛依、石家庄
    B.大庆、抚顺、阜新、匹兹堡
    C.多特蒙德、伊春、郑州、长沙
    D.玉门、抚顺、郑州、西安
    8.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B.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C.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D.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企业
    9.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资源枯竭型城市( )
    A.GDP一定会随着资源枯竭而下降
    B.第一、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C.人口大量迁往其他城市或郊区就业
    D.因地制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产业
    解析:7.B 8.B 9.D 第7题,大庆石油资源丰富,抚顺、阜新、匹兹堡煤炭资源丰富,四个城市都是依靠丰富资源发展起来的资源型城市,有可能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B正确。第8题,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应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企业,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发展,适当开采其资源,并寻找其替代能源,禁止开采说法太绝对,不符合实际。第9题,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资源枯竭型城市应因地制宜,多元化或更深层次发展本地资源,并发展新兴产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D正确。
    据报道,无锡、南京、西安等20个城市入选中国服务业外包城市,作为国内服务贸易创新型发展试点城市,其中某城市有“绿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北国温泉之乡”“世界最大的湿地之城”等美称。据此完成10~11题。
    10.最符合这些美称的城市是( )
    A.哈尔滨 B.长春 C.玉门 D.大庆
    11.该城市发展服务外包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环境污染严重,急需治理
    B.城市转型、升级的需要
    C.经济发达,资金充裕
    D.校、企、政合作创新的需要
    解析:10.D 11.B 第10题,结合材料分析,该城市的美称体现出了该城市地理环境的显著特点,如石油资源丰富、湿地众多等。大庆石油资源丰富,石化工业发达;位于东北平原,地形平坦,湿地众多。因此大庆最符合美称的描述,故选D。第11题,大庆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单一,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引进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有助于促进大庆转型、升级,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石嘴山市是国家“一五”时期规划建设的十大煤炭基地之一,也是一个因煤而立、因工而兴的老工业城市。石嘴山自古也是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交融之处,这里沙湖广布,灌渠纵横,素有“塞上水乡”的美誉。随着煤炭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恶化,经济走向衰落。近年来,石嘴山市依托“一带一路”建设、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机遇,工业上做大做强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等产业集群,加快现代化工业园区建设;加强工矿区的生态治理与恢复,同时推进服务业、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农业上加快推进特色品牌工程,大力发展现代畜牧、特色优质瓜菜等优势产业,被列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已从典型的煤炭工业城市转型为独具特色的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城市。下图为石嘴山市位置简图。
    (1)分析资源型城市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
    (2)分析石嘴山市建设山水田园城市的有利条件。
    (3)分析石嘴山市的成功转型经验对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借鉴意义。
    解析:第(1)题,优势主要从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迅速,城镇化进程发展快、水平高方面分析;不足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经济衰退,城镇化进程缓慢甚至倒退。第(2)题,从资源、交通、市场等分析。第(3)题,根据资源城市转型发展的具体措施,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分析。
    答案:(1)优势:城镇化初期,依靠资源优势,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基础设施建设快;城市人口快速增加,城镇化水平较高,速度快。 不足: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随着资源枯竭,经济发展减慢,城市人口外迁,城镇化进程减慢。 (2)石嘴山市东依黄河,西靠贺兰山,素有“塞上水乡”的美誉;光照充足,灌渠纵横,草场和特色农业区广布,有田园风光;近年来产业转型成功,生态环境改善;靠近省会银川市,辐射带动服务业、文化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3)依托政策优势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改造传统工业,积极发展新兴工业;加大科研与技术投入;依托地方优势,发展特色农业、第三产业;加快生态环境的恢复与建设;完善基础设施。
    第三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一、地区产业结构
    1.何谓产业结构?
    提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2.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资源禀赋、技术条件以及分工深化等。
    二、产业结构升级
    1.过程
    2.作用: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如由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上升到以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
    3.影响因素
    三、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命题视角(一) 地区产业结构
    演绎法学习
    1.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
    2.我国四大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差异
    命题点全训
    产业联动是指在一个区域的产业发展中,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实现区域内产业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从而达到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能级、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目的。新疆伊犁河谷地区自然资源丰富,有“塞外江南”的美誉,工农业发展均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但三次产业之间的协调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下图为2007—2013年新疆伊犁河谷地区三次产业绝对联动程度图。据此完成1~3 题。
    1.该地区第一、第三产业绝对联动程度远大于第二、第三产业的主要原因是( )
    A.丰富的矿产资源与旅游资源的有效结合
    B.丰富的旅游资源与粗放农业的有效结合
    C.丰富的矿产资源与特色农业的有效结合
    D.丰富的旅游资源与特色农业的有效结合
    2.该地区第一和第二产业绝对联动度不高主要受制于( )
    A.生态环境恶劣 B.干旱、缺水严重
    C.加工水平低 D.基础设施落后
    3.为提升伊犁河谷地区产业联动程度,应该( )
    ①调整产业布局,优先发展重化工业 ②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二产业 ③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增强产业联动效应 ④利用区位优势发展高科技产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1.D 2.C 3.B 第1题,农业是第一产业,矿产资源开发属于第二产业,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新疆伊犁河谷第一、第三产业联动程度高的原因是丰富的旅游资源与特色农业的有效结合。第2题,加工业属于第二产业,第一和第二产业绝对联动度不高主要受制于加工业水平低。第3题,由图可看出,伊犁河谷地区第二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因此应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二产业,以各产业技术升级增加产业联动效应,②③正确。
    命题视角(二) 产业升级
    案例法学习
    [把握教考导向]
    一、教材这样学(选自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休斯敦实现产业转型,主要依托自身优势条件,即地理区位、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科学技术和市场条件。休斯敦石化工业向海外转移,多采取与所在国合资的方式,尽量多使用所在国的廉价原料。
    [思考探究]
    1.说明休斯敦产业转型的优势条件。
    提示:地理位置优越;石油资源丰富;人力资源丰富,素质高;技术优势明显;市场广阔。
    2.休斯敦石化工业为什么要向海外转移?
    提示:充分利用海外资源;提升休斯敦的名声和国际地位;促进产业升级。
    二、高考这样考(2022·山东高考)
    嘉峪关地处河西走廊中部,1955年该地区发现铁矿,1958年依托国家“一五”计划重点项目建立钢铁厂,1965年设嘉峪关市。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嘉峪关市逐步形成了以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2019年,该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7∶62.8∶35.5。据此完成(1)~(3)题。
    (1)2005—2010年该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迅速增加,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惯性的影响 B.环境条件的改善
    C.青壮年人口迁出 D.康养产业的发展
    (2)该市第一产业比重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交通运输 B.自然资源
    C.市场需求 D.劳动力
    (3)该市在推进工业结构优化过程中宜重点发展( )
    A.造纸工业 B.纺织工业
    C.食品加工工业 D.装备制造工业
    [解析] 第(1)题,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嘉峪关市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地区,依托国家“一五”计划发展起来,形成了工业体系,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快速增加,随时间的推移,导致2005—2010年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因此主要原因是人口惯性的影响,故A正确。第(2)题,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嘉峪关市拥有丰富的铁矿,主要发展钢铁产业,形成了以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导致第一产业比重较低,因此主要是由于自然资源的影响,故B正确。第(3)题,阅读材料可知,嘉峪关市已经形成了以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要推进工业结构的优化发展,应当促进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装备制造工业适宜成为重点发展的工业类型,故D正确。
    [答案] (1)A (2)B (3)D
    [教考导向]
    区域经济发展一般呈现为产业结构不断变化的过程,创新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驱动力。湘教版教材以美国休斯敦为例,人教版以我国上海为例,中图版以德国鲁尔区为例,鲁教版以我国深圳为例,聚焦产业结构升级之路,既体现了新教材案例的丰富性,又体现了产业结构升级在不同区域的不同表现。2022年山东高考则以嘉峪关市为例,聚焦产业结构升级之路,体现了高考对创新应用能力的考查。对于此类问题的考查,一般有两个命题视角:一是为什么“升级”,二是怎样“升级”。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备考时要充分涉猎相关材料,综合思考解决问题。
    [系统必备知能]
    1.三次产业之间的关系
    2.不同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的特征
    3.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近现代以来,上海产业结构变化经历了由第二产业为主导向第三产业为主导的转变过程。其中工业经历了轻纺工业—综合性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典型升级过程。每一次升级过程都伴随着政策的调整和比较优势的变化。
    命题点全训
    从小渔村变身大都市,深圳长期以来被称为“外出务工者的候鸟城市”。深圳诞生了众多的世界500强企业,同时也云集了众多产值过亿的玩具、电子、鞋业等制造企业。但近些年来,深圳部分制造业工厂出现倒闭和撤离,区域转型和产业升级迫在眉睫。2009年,深圳总人口大约为900万人,其中本地户籍人口只有250万人,伴随着区域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变化及推出新的人口政策,2015年深圳户籍人口已经接近400万,许多“候鸟”开始变为“家燕”。据此完成1~2题。
    1.深圳加速区域转型和产业升级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政策调整 B.市场需求变化
    C.生产成本上升 D.技术创新所需
    2.深圳让许多“候鸟”变为“家燕”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城镇化水平 B.加快产业升级
    C.缓解人口老龄化 D.降低生产成本
    解析:1.C 2.B 第1题,根据材料“但近些年来,深圳部分制造业工厂出现倒闭和撤离,……迫在眉睫”可知,随着工资、土地等上涨,生产成本上升,深圳加速区域转型和产业升级的生产成本上升,国家政策调整有一定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创新所需,也不是主要原因。第2题,随着深圳加速区域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步伐,资金密集型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比例提高,这就需要大量高层次的技术人才,所以推出新的人口政策,吸引更多的技术人才,故深圳让许多“候鸟”变为“家燕”的主要目的是加快深圳市产业升级。
    [课时跟踪检测]
    一、选择题
    读我国某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图,完成1~2题。
    1.从图中可知,该地( )
    A.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 B.城镇化水平高
    C.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 D.工业发达
    2.为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是( )
    A.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二、第三产业
    B.发展农业科技,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
    C.以旅游业为主导,增加就业机会
    D.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大第二产业的比重
    解析:1.C 2.A 第1题,对比两图可知,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占一半以上,而产业结构不足四分之一,说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大,说明城镇化水平低,工业落后。第2题,从区域可持续发展来看,该区域第一产业就业比重高,产值比重较低,说明农业落后。该地应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业科技,降低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增加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并非只增大第二产业的比重)。
    下表为湖南省产业结构变化表。读表,完成3~4题。
    3.有关表中数据的分析,正确的是( )
    A.1980年第一产业比重最小
    B.2020年第三产业比重最大
    C.第一产业比重一直在上升
    D.第三产业比重一直在下降
    4.从湖南省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可推知( )
    A.工业化停滞不前
    B.产业结构没有得到优化
    C.工业化水平不断下降
    D.城镇化水平不断上升
    解析:3.B 4.D 第3题,由图中信息可知,1980年第三产业比重最小;2020年第三产业比重最大;第一产业比重一直在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一直在上升。第4题,读图可知,湖南省产业结构:1980年以第一产业为主;2000年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提高,且以第二产业为主;2020年以第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所占比例很小。由此可推知,湖南省工业化稳步提升,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第三产业作用越来越突出,城镇化水平明显上升。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工业总产值增长图。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有关1990—2015年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比重迅速下降,农业类型发生了很大变化
    B.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上升,且工业结构没有太大变化
    C.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约40%,且以金融业为主
    D.2000年之前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较慢,2000年之后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较快
    6.下列符合该地区2010年以后发生的现象的是( )
    A.该地区就业机会大增,吸引大量民工涌入
    B.城镇化速度非常快,并形成了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体系
    C.工业发展迅速,环境污染进一步加重
    D.劳动力指向型工业仍然处于主导地位
    解析:5.A 6.B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第一产业比重迅速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工业结构逐渐由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转变;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约20%;三次产业在不同时期变化速度不同。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010年后,该地工业产值迅速上升,工业化的发展带动城镇化发展,城镇化速度非常快,并形成了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体系。
    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下图是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7~8题。
    7.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8.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 )
    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 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 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7.D 8.B 第7题,第二、第三产业比重较大,第一产业比重总体不断下降,产业结构趋于优化,D正确。第8题,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不能大量引进化工项目,这容易引发环境污染问题,③错误;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仅仅针对农业结构,②错误。将廉价劳动力指向型产业转移可以提升产业层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能更好地优化产业结构,①④正确,所以选B。
    (2022·广东高考)我国某特大城市一老旧厂区经过近十年的改造,于2006年被评为国家最佳文化创意产业园。2008年以来,该产业园又持续转型为文创旅游空间,大众游客替代文创从业者和爱好者成为消费的主要群体。下图示意2008—2019年该产业园功能分区演化。据此完成9~10题。
    9.该产业园功能分区演化的原因不包括( )
    A.政府政策引导 B.产业结构转型
    C.消费需求推动 D.建筑布局调整
    10.图示的功能分区演化对该产业园带来的影响是( )
    ①土地租金上涨 ②商业规模缩小 ③消费群体减少 ④文创功能收缩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解析:9.D 10.B 第9题,消费需求推动商业区和餐饮区范围扩展,产业结构转型是2008年以来从文化创意产业园持续转型为文创旅游空间,该产业园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经过近十年的改造,于2006年被评为国家最佳文化创意产业区,到现在产业园功能分区进一步的演化,都有政府政策引导,产业结构转型和消费需求增大推动,A、B、C都属于该产业园功能分区演化的原因。该产业园建筑布局都是在其他原因影响下而变化调整的,D符合题意。第10题,图示功能分区演化中可以看出商业区和餐饮区范围扩大,土地租金上涨,①正确,②错误;该地区商业和餐饮区扩大,消费群体应该增加,③错误;该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区范围缩小,文创功能减弱,④正确。故选B。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上海制造”是中国工业多年来的标志,有着辉煌的历史。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的产业结构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以服务型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逐渐明显起来。
    产业优势的变化和产业集聚使长三角区域之间的产业发生转移,1998—2007年制造业转移路径如下:(1)从上海转移进入浙江省的制造业行业有家具制造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革制品业和橡胶制造业;(2)从上海转移进入江苏省的制造业行业有:医药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3)从江苏转移进上海的行业有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上海吸纳的一般是资本密集型、港口型工业。
    材料二 2009年上海现代服务业各产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统计表(单位:%)。
    (1)上海制造业有着辉煌的历史,请从上海的区位条件分析上海制造业的优势。
    (2)根据材料一,分析上海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转移出和吸纳进的产业的特点,并说明上海产业转移的合理性。
    (3)根据材料二,分析上海产业结构调整中现代服务业各产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可采取哪些积极的举措。
    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从上海优越的经济地理位置以及雄厚的经济基础的角度进行分析。第(2)题,本题考查上海工业转型的方向:一般转移出去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进的是资本密集型、港口型工业。产业转移的合理性,主要从上海的经济发展水平、环境状况不再适合此类产业发展等方面分析。第(3)题,上海是我国的金融中心,金融服务业占据主导地位,从而导致现代服务业中各产业发展不平衡。因此今后在强化优势产业发展的同时,要注重加大科技、环境、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投入,力求均衡发展。
    答案:(1)上海位于我国沿海地带与长江地带交会点,地理位置优越;与内陆腹地、沿海地区和东亚各国都有便捷的交通联系;上海工业基础雄厚;是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市场广大;劳动力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较其他地区高。 (2)特点:转移出去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进的是资本密集型、港口型工业。合理性: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上海面临着环境污染、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制造业中劳动密集型产业及对环境影响较大的产业(如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不再适应上海的发展,因此需要向周边地区转移;上海作为经济发达的城市,资金充足,同时,上海要建设成国际航运中心,因此资本密集型和港口型工业是上海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3)问题:现代服务业中各产业发展不平衡,占主导地位的是商贸流通、金融和房地产三个产业;为消费服务和公共服务的产业部门(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比重则明显偏小。措施:在强化优势产业发展的同时,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为消费服务和公共服务的产业部门(科技,环境,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第四节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类题目的三大命题视角(综合思维)
    命题视角(一) 从区域认知角度,考查区域发展的地理背景
    [典题感悟] (2020·海南等级考)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天然橡胶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20世纪80年代开始,海南橡胶种植面积快速增长,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橡胶种植区。下图示意在橡胶林下种植高温型食用菌的生产模式,该模式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评价该生产模式在海南推广的条件
    [解题指导]
    [答案] 海南地处热带,具有优越的气候条件;是中国最大的橡胶种植区,可供利用的林下土地空间广;现有天然橡胶生产劳动力充足;地理位置优越,潜在市场广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符合海南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系统思维]
    1.地理位置与区域发展
    地理位置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邻位置、交通位置、经济位置和政治位置等方面,往往决定着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发展方向。
    2.自然要素与区域发展
    自然要素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时人类活动不断对区域自然要素进行改造。
    3.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1)不同阶段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在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区域发展的自然资源种类不同。
    (2)自然资源丰富程度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储量区域分布与组合极不平衡,对经济发展影响重大
    [针对训练]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煤炭预测资源量达2.19万亿吨,占全国预测资源总量的40%以上,且大多数埋藏较浅,甚至可以露天开采。目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正致力于我国西部能源基地建设,不仅加大了煤炭开采力度,还提高了煤炭外运能力,拓展了外运方式。甘肃省是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其中风电装机容量已超过2 000万千瓦,有“风电走廊”之称,但是全省输电能力不足、大量中小型风电企业盲目开发、电力质量难达标准、距离市场远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甘肃省风电的发展。如图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煤炭分布及外运线路示意图。
    (1)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和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2)简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炭外运专线“一主”“两翼”的区位条件。
    (3)简要分析甘肃省风力资源丰富的原因,并针对“风电走廊”的发展现状提出合理建议。
    解析:第(1)题,结合图文材料可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市场广阔。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在地表沉降、土地退化、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等方面回答。第(2)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距离消费市场远,“一主”“两翼”煤炭外运专线沿线煤炭资源丰富,方便就近调运。从图中可以看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煤炭外运线路长,地势起伏大;大多数路段风沙危害大,东南段地质构造复杂,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第(3)题,甘肃省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呈“走廊”地形,再加上植被覆盖度低,使风可以长驱直入,加强了风力。建议可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作答。
    答案:(1)优势条件:煤炭资源丰富;埋藏浅,开采条件好,开采成本低;国内煤炭市场广阔。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采空区岩层断裂、塌陷,继而引发地表沉降;破坏土地资源,造成土地退化;大量露天堆放的煤矸石占用土地、污染大气;洗煤污水处理不当,污染水源。 (2)就近调运,缩短了与市场的距离;但是总线路长,地势起伏大,工程量大,工程难度大;大多数路段风沙危害大;东南段地质条件复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 (3)原因:接近冬季风源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北侧地势平坦开阔;植被稀疏。建议: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输电能力;整合中小型风电企业,扩大规模,实现规模效益;规范风电开发建设秩序,避免盲目开发;更新风能发电设备,加强技术研发,提高风电质量;延长产业链,引入高耗能产业,就地消费。
    命题视角(二) 从综合思维角度,辩证看待区域发展中的问题
    [典题感悟] (2020·山东等级考)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西柳沟是黄河内蒙古段的一级支流,流域面积1 356平方千米(图1),是黄河粗泥沙的重要来源区之一。2019年5月,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水土保持专家许教授指导下,对西柳沟开展了以“黄河上游流域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考察活动。他们来到西柳沟上游,放眼望去,沟壑纵横,植被稀疏。当地农民说这里“遇水成泥、遇风成沙”。两天后,他们到达中游的风沙区,只见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许教授说这里每年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出现。穿过沙漠继续北行,研学小组发现地势变得低平,河流蜿蜒,河岸两侧遍布绿油油的农田。龙头拐水文站工作人员介绍,每逢汛期,这里会泛滥成灾,入黄口处常形成沙坝,造成黄河干流严重淤堵。
    (1)研学小组依据水文站提供的资料绘制了西柳沟多年平均月输沙率和月流量变化图(图2),发现西柳沟汛期易形成峰高量大、陡涨陡落的高含沙量洪水。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西柳沟高含沙水流的形成原因。
    (2)研学小组从所绘图中进一步发现,西柳沟3月的流量与7月、9月的相近,但3月的输沙率却小得多。分析形成该现象的原因。
    (3)通过本次研学活动,研学小组对西柳沟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水土流失状况等有了深入了解,对西柳沟流域治理有了一定认识。为减少西柳沟入黄泥沙,从黄土丘陵沟壑区、风沙区和冲积平原区中,任选一区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解析] 第(1)题,设问关键词为外力作用、高含沙水流。答题时需要分析沙源、洪水的成因。由材料可知,河流两侧有沙丘,冬春季节风力较大,沙源丰富。夏秋季节暴雨多发,侵蚀、搬运作用强,增加了入河泥沙量。进入河道的泥沙被洪水搬运,易形成高含沙水流。第(2)题,主要从径流来源和特点角度分析。3月份径流主要来自融雪补给,流速小,输沙能力弱,输沙率小。7月份和9月份,径流主要来自降雨补给,补给强度大,径流流速大,输沙能力强,输沙率大。第(3)题,黄土丘陵沟壑区应主要从加强沟道坝系建设、蓄水拦沙等角度采取措施。风沙区可以设置草方格沙障、引洪入沙等措施。冲积平原区需要疏浚河道、引洪淤地等。
    [答案] (1)冬春季节,大风将大量的沙尘吹送到河道里堆积,提供了丰富沙源;夏秋季节暴雨多发,侵蚀搬运作用强,增加了入河泥沙量;进入河道的泥沙被洪水搬运,易形成高含沙水流。(2)3月份,径流主要来自融雪补给,流速小,输沙能力弱,输沙率小;7月份和9月份,径流主要来自降雨补给,流速大,输沙能力强,输沙率大。(3)黄土丘陵沟壑区:加强沟道坝系建设(淤地坝、谷坊等);缓坡修梯田,挖鱼鳞坑;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封育等水土保持措施,蓄水拦沙。风沙区:设置沙障(草方格等)防风固沙;结合工程措施引洪入沙;恢复植被。冲积平原区:疏浚河道;引洪淤地(引洪灌溉)。(任选一区作答即可)
    [思维建模]
    1.区域发展中的生态问题(成因分析)
    2.区域发展中的资源问题
    (1)一般分析思路
    (2)具体内容分析
    [针对训练]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表示,新疆是我国的能源资源战略基地。下图为新疆资料分布图。
    (1)试分析新疆能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基地的条件及在建设中面临的问题。
    (2)简述新疆能源资源战略基地的发展方向。
    (3)克拉玛依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怎样才能避免重蹈资源枯竭型城市“矿竭城衰”的覆辙?
    解析:第(1)题,条件主要从地理位置、能源或矿产资源等方面分析。问题包括交通、市场、资金、环境等方面。第(2)题,新疆能源资源战略基地的发展方向是在保障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加大开采、外运、深加工等,加快经济发展;开拓能源进口渠道,保障能源供应的稳定。第(3)题,结合资源枯竭型城市衰落的原因和整治措施,在加强资源的有序开发、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延长产业链、保护生态等方面作答。
    答案:(1)条件:新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资源丰富;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也很丰富;邻近中亚和俄罗斯,有利于我国进口石油、天然气。问题:生态环境脆弱;交通不便,外运能力不强;本地区市场需求量小;基础设施落后;缺少资金和技术。(2)扩大开采量;将能源以煤电、煤化工等形式实现转化,然后通过输电线路或管道供应中东部地区市场;对能源进行综合利用,提高附加值。(3)加强资源的有序开发和高效利用;加快培育和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
    命题视角(三) 从地理实践力的角度,认识区域发展方向与道路的选择
    [教材案例]
    杜伊斯堡
    杜伊斯堡是鲁尔区的对外门户,欧亚铁路终点城市之一。从杜伊斯堡到欧洲最大港口鹿特丹的水上距离为230千米。在其周围150千米半径内,是欧洲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拥有巨大的物流需求和市场潜力。
    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原本是一个建于20世纪初期的钢铁厂。1985年关闭后,员工陆续撤离,小动物却住了进来,荒草长到半人多高,洼地蓄满积水,水生植物丛生。20世纪80年代末,政府牵头开展遗址改造工程,耗时四年,终于掩去了旧工业时代的灰暗,使之成为一个明媚可人的观光休闲公园。登上高达80米的5号高炉观景平台,鲁尔区的景观尽收眼底。铁锈斑驳的高炉和管道,在一片绿色的掩映中,犹如旧时代的“定格”。昔日的废水池波光粼粼,废料区成为温馨的小花园,孩子们在钢管滑梯上嬉戏,攀岩爱好者在被称为“蒂森山”的混凝土墙上展示攀岩技巧。入夜时分,厂区成为奇妙的科幻世界。炉渣堆上搭建的露天剧场里,时常有摇滚乐队在炼钢炉的背景下引吭高歌。就地取材,“让自然说话”,成为德国工业遗存改造和保护的突出特点。
    (选自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思考探究]
    1.结合材料,分析鲁尔区发展工业旅游的有利因素。
    提示:鲁尔区现代工业发展早,工业文化发达,工业遗迹丰富;经过环境治理,环境优美;位于经济发达地区,与市场距离近。
    2.简述鲁尔区实施综合整治的措施。
    提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美化环境。
    [高考印证]
    (2021·浙江6月选考)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如图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与传统产业相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 )
    A.更加灵活和复杂B.更凸显交通运输的作用
    C.更依赖自然资源 D.更趋向市场广阔的地方
    (2)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积极影响有( )
    ①减少政府投入 ②扩大进口规模 ③促进科技创新 ④推进产业升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可知,战略性新兴产业包含多种工业门类,在产业布局上更加灵活和复杂,A正确。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及提供政策支持,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及我国产业升级,提升我国产品竞争力,进而拉动出口增长。综上所述,①②错误,③④正确。故选C。
    [答案] (1)A (2)C
    [教考导向]
    区域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选择是近几年的常考热点问题,也是新教材重点关注的内容。区域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选择呈现为“区域解决发展中的问题,选择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过程。湘教版教材以德国杜伊斯堡的发展道路选择为例,聚焦区域发展方向和可持续发展之路;高考题则以我国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例,聚焦区域可持续发展之路。对于此类问题的考查,一般有三个命题视角:一个是发展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二是出现的问题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三是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去解决问题。这要求考生在分析此类问题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综合考虑。
    [思维建模]
    一、区域发展中有关生态环境方面的发展方向与道路的选择
    1.治理措施
    2.答题模板
    二、区域产业发展措施
    其他方面:控制人口增长;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对劳动力技能的培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加强区域合作和交流;等等。
    [热点押题]
    万山镇隶属贵州省铜仁市,坐落在湘黔交界处的群山之中,自古以来,商贸发达。境内河流纵横,山高水急。3 000年前,万山镇就有了朱砂(汞原料,可作药物、颜料等)的开采。万山镇曾是我国最大的汞工业基地,被誉为“中国汞都”。后因长期过度开采,朱砂资源储量锐减。2009年,万山镇所在的万山区被国家列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近年来,万山镇依托厚重的朱砂文化和鬼斧神工的自然山水,将旧矿区变废为宝,打造“朱砂古镇”,建立了万山国家矿山公园,发展旅游业,将朱砂工艺品远销全国各地。2017年,万山镇被认定为中国特色小镇。
    [预测考法1] 万山镇长期过度开采朱砂资源,给地理环境带来哪些危害?
    提示:破坏地表植被和土壤,引发水土流失;造成塌陷等地质灾害;污染土壤、水源和大气。
    [预测考法2] 万山镇从资源枯竭地区转变为新型特色小镇,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示:加强对传统产业的继承和挖掘;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大环境整治力度。
    [课时跟踪检测]
    一、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乡驻地及周边部分辖区示意图。地质勘探表明,图示区域有储量丰富的大煤田。据此完成1~3题。
    1.随着对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利用,图示区域可能发生的变化有( )
    ①乡驻地逐渐发展成为新兴的工矿城市 ②经济结构会由以种植业和林果业为主发展为以工矿业为主
    ③居民数量迅速增加,多从事工矿业和服务业 ④交通状况会有明显的改善,内外联系更加便捷 ⑤生态环境将进一步得到改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2.图示区域除了通过铁路、公路等直接向外运输煤炭外,还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可以把坑口电站建在①处
    B.可以把坑口电站建在②处
    C.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可以减轻交通运输压力
    D.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可以减轻当地的环境污染
    3.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图示区域煤炭资源几近枯竭。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区域规划产业结构调整可行的措施有( )
    A.优化能源基地工业结构,缩短产业链
    B.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C.寻找石油、天然气等替代资源
    D.提高农业地位,大面积种植水稻
    解析:1.A 2.C 3.B 第1题,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了工矿城市的形成,使以农业为主的小乡镇转变为以工矿业为主的城市,就业结构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工矿业的发展会带动交通等基础设施得到更大的改善;工矿业的发展往往也会造成生态的破坏与环境污染,①②③④说法正确。第2题,由于电站有严重的大气污染,因此需布局在与当地盛行风向(东南风和西北风)垂直的郊外。①处位于与当地盛行风向(东南风和西北风)垂直的郊外,可以把坑口电站建在①处;②处位于东南风的上风地带,不适合建坑口电站;坑口电站的建设可以缓解运煤的压力,但会增加当地的环境污染,C选项正确。第3题,煤炭基地在规划产业结构调整时,可优化能源基地工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石油、天然气的分布受地质规律影响,且煤炭、油气资源均为非可再生资源,寻找石油、天然气等替代资源解决该地的资源枯竭问题不现实;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水稻。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组成的纳米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各领域,被认为是一种未来革命性的材料。近年来成立的京津冀石墨烯产业发展联盟统筹三地资源,推动产、学、研协调发展(如图所示)。我国亦将石墨烯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据此完成4~6题。
    4.京津冀地区发展为我国石墨烯产业智力核心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
    ①销售市场广阔 ②加工成本低
    ③科技水平发达 ④国家政策倾斜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京津冀石墨烯产业发展联盟的成立,极大地促进了该产业的( )
    A.市场拓展 B.产量提高
    C.技术创新 D.空间集聚
    6.作为传统工业大省的河北,与京津地区加强石墨烯产业合作的主要目的是( )
    A.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B.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
    C.增加就业机会 D.加强区域内外联系
    解析:4.D 5.C 6.A 第4题,读图可知,京津冀地区发展成为我国石墨烯产业智力核心,智力核心应是科技人才集中的区域,优势区位条件有科技水平发达,③正确;我国将此产品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说明有国家政策倾斜,④正确,D正确。第5题,由材料信息可知,京津冀石墨烯产业发展联盟的成立,便于科技人才的集聚,大力促进该产业的技术创新,C正确。第6题,作为传统工业大省的河北,与京津加强石墨烯产业合作的主要目的是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A正确。
    (2024年1月·江西高考适应性演练)M国J啤酒厂地处河畔,曾是当地啤酒消费的主要来源。1985年,具有百年历史的J啤酒厂倒闭。2002年,J啤酒厂原址地块出售,开发商保留原厂房风貌,将其改建为高端酒店,并引进该国知名烹饪学院以及众多知名企业的办事处。为增进交流,该社区内没有规划街道,公园和广场比比皆是。目前,这里集聚了一批独立餐厅、时尚画廊等,日渐成为充满活力的新社区。据此完成7~9题。
    7.J啤酒厂的倒闭直接造成当地( )
    A.失业人口增加 B.河流污染加剧
    C.产业结构优化 D.啤酒价格暴涨
    8.开发商引入知名烹饪学院,主要是为了( )
    A.延续工业文化 B.提高人流量
    C.改善生活环境 D.延长产业链
    9.中国工业遗迹更新改造可借鉴上述案例中的( )
    ①区位的选择 ②文化的传承 ③相同行业的引入
    ④空间组织的优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7.A 8.B 9.D 第7题,啤酒厂倒闭,直接造成当地失业人口增加,A正确;啤酒厂倒闭,会减少对河流的污染,B错误;啤酒厂倒闭,短期内会造成当地产业结构恶化,C错误;啤酒厂倒闭,会造成啤酒供给减少,价格上涨,但不一定会暴涨,D错误。第8题,开发商引入知名烹饪学院,主要是为了提高该酒店的市场知名度,提高客流量,增加消费,B正确;烹饪学院不属于当地的工业文化,也没有对原有产品进行深加工,不属于延长产业链,A、D错误;烹饪学院主要服务于高端酒店,不能改善普通群众的生活环境,C错误。第9题,工业遗迹的区位的固定的,①错误;中国工业遗迹更新改造可借鉴上述案例中的文化的传承,②正确;引入相同行业,会出现同质化竞争,不利于区域发展,③错误;应当优化空间组织,提高区域空间利用率,促进区域发展,④正确。故选D。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江苏省沿海地区是全省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是全国海洋资源富集区之一,从北向南其海洋资源类型多样,海岸带宽阔平坦,海洋生物资源丰富。位于江苏中部沿海的大丰利用潮汐通道(由海伸向陆地或潮滩的潮流通道)建设深水良港。下图为江苏沿海地区简图。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江苏省盐田区分布在北部沿海的气候原因。
    (2)根据图文材料,简述大丰港建设的区位优势。
    (3)依据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原则,请你为图中江苏沿海北、中、南的产业进行合理规划。
    解析:第(1)题,盐田的产量与气温、降水等气候条件有关,根据江苏省盐田分布区的气候条件进行回答即可。第(2)题,大丰港建设的区位优势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第(3)题,依据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原则,江苏沿海北、中、南的产业应依据各自优势及特点进行合理规划。
    答案:(1)北部沿海地区多大风天气;北部雨季较短或晴天多(或旱季长),光照较强,海水蒸发较旺盛,利于晒盐。 (2)自然条件:大丰港利用潮汐通道与深海相连,陆地滩涂平坦开阔,港阔水深。社会经济条件:陆地交通便利(实现陆海联运);大丰港的经济发达,腹地广阔;我国南北航线的中心附近或成为连云港到上海港的中转和补给站;距离韩国、日本的港口较近,利于发展国际航运。 (3)北部(连云港)以海盐资源发展化工工业、海洋交通运输;中部地区(大丰)利用便利的海陆交通条件,发展国际贸易、海洋旅游业;南部沿海利用丰富的渔业资源,发展海洋生物资源深加工业或利用资金优势发展资金密集型工业。
    1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德国鲁尔区曾是以煤炭、钢铁产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区,经过综合整治,经济由衰落走向繁荣,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善。目前,该区有500多万人口,50多座城市,老龄人口比重高居德国之首。该区医疗保健业发达,拥有100多家医院、近万名医生及数以千计的保健站、药店等。波鸿市人口近40万,是重要的生物制药基地,多所大学的医学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009年,鲁尔区医疗保健中心落户波鸿市,并新建保健园。图1为鲁尔区的城市建成区和波鸿市的位置图,图2为鲁尔大学、生物制药科学园和保健园在波鸿市的位置图。
    (1)概括鲁尔区城市的等级规模和空间分布特征。
    (2)分析鲁尔区医疗保健业发达的原因。
    (3)说明在波鸿市建设鲁尔区医疗保健中心的优势条件。
    (4)指出波鸿市保健园选址的合理性。
    解析:第(1)题,本题侧重于对材料中信息的获取和归纳,材料中已知鲁尔区有500多万人口,50多座城市,可见该区的城市人口规模较小,多为中小城市。同时从图中城市的分布可知,城市密集,集中连片分布。第(2)题,鲁尔区医疗保健业发达的原因主要从医疗水平、市场需求等方面分析。鲁尔区经济发达,具有很高的医疗研究水平;人口老龄化严重;曾经环境污染严重引起的健康问题多,因而对医疗保健需求大。第(3)题,此题设问行为动词为“说明”,即分析医疗保健中心的优势条件,结合材料中的“是重要的生物制药基地,多所大学的医学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一信息及图中波鸿市的地理位置等分析其优势条件即可。第(4)题,保健园是人们疗养的场所,所以位置需选择在环境优美、安静的地方,另外需要先进的医疗设备及知识和技术作为支撑。
    答案:(1)以中小城市为主(数量多,规模小);城市密集(建成区连片,城市间距离近)。 (2)鲁尔区是德国也是世界重要的工业区,经济发达,医学研究水平高;曾经环境污染严重,健康问题多,对医疗保健需求高;老龄人口比重大,对医疗保健需求大。 (3)有多所大学(高等院校),医学科研力量雄厚;有生物制药科学园,医药研制水平高;位置适中,有利于医疗保健和医学研究、医药生产间的联系和相互促进。
    (4)保健园靠近生物制药科学园和鲁尔大学,可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撑;位于城市边缘,环境较优,安静。特点
    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
    主要的生态脆弱区
    ①我国南方喀斯特分布地区。
    ②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带:21世纪初,80%以上的草场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沙尘源区
    降水量
    年降水量大多在300~400毫米,降水变率大,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在夏季
    多大风
    大风集中于冬春季节;春季气温回升,地表解冻,但降水稀少,因此表土层裸露、疏松,极易遭受大风侵蚀
    过度开垦
    在降水较多的年份,适宜农耕的条件良好,农区向牧区扩展;在降水少的年份,农作物就会减产,甚至绝收,为维持生计,会进一步扩大耕地面积
    过度放牧
    牧民为求得当前的经济利益而盲目提高载畜量,其后果是草场退化,反而使牲畜的数量和质量都大大下降
    其他
    不合理地开矿、樵采、道路建设等,也会造成土地退化
    因素
    分布地区
    破坏原因
    危害
    过度樵采
    能源缺乏地区
    樵采天然植被作为燃料
    严重破坏植被,易造成风沙侵蚀
    草原地区
    采挖药材、发菜增加收入
    过度放牧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
    为求得短期经济利益,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
    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
    过度开垦
    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
    从事农业(种植业)生产
    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
    水资源利用不当
    草原地区
    挖掘水井
    斑点状荒漠化
    绿洲地区
    中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下游水源短缺,生态恶化
    加剧下游土地荒漠化进程
    灌溉农业区
    大水漫灌
    次生盐碱化
    材料信息
    ①毛乌素沙地主要地理要素特点;②毛乌素沙地风沙活动与风沙沉积的关系
    图表信息
    ①1万年以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湖沼沉积和风沙沉积数量的变化→Ⅰ阶段风沙沉积有所减弱,湖沼沉积增加,Ⅱ阶段风沙沉积先弱后强,湖沼沉积达到最大,Ⅲ阶段风沙沉积波动大但呈现增多的趋势,湖沼沉积减少;②1995—2013年气温、降水的变化→年平均气温有波动但变化不大,年平均降水呈增加趋势
    功能
    美称
    产出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等
    资源宝库
    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命摇篮
    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天然空调机
    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天然水库
    净化水质,净化污染物质
    地球之肾
    为各种野生动物生长、栖息、繁殖提供条件
    生物乐园
    东北沼泽
    建立湿地保护区;退田还湿地;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退化的湿地;保护野生动植物
    湖泊
    上游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下游加固大堤、疏浚河道;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季节性休渔
    沿海滩涂
    划定自然保护区;有节制地开垦滩涂;营造防护林体系;发展生态养殖,适度开展旅游观光
    三角洲
    防治水体污染;加强水利工程的修建;保证河流的有效供水
    降水序号
    降水历时/天
    降水量/毫米
    汾川河洪峰情况
    1
    2
    53.0
    无明显洪峰
    2
    4
    80.3
    无明显洪峰
    3
    5
    100.1
    无明显洪峰
    4
    2
    73.2
    无明显洪峰
    5
    2
    90.7
    洪峰流量346米3/秒
    6
    2
    54.4
    洪峰流量1 750米3/秒
    规律
    兴起期→繁荣期→衰退期(或新生期)
    兴起期
    随着自然资源的开发,相关产业和人员集聚,城市快速成长
    繁荣期
    城市主导产业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产业规模和城市规模渐趋稳定
    衰退期
    自然资源渐趋枯竭,或市场明显转移,产业规模缩减,城市可能陷入萧条。但如果创新路径合适,城市可实现持续发展
    资源条件
    可从储量大小、分布范围大小、种类多少、质量高低等方面评价
    开采条件
    是否能进行露天开采;若不能露天开采,可从矿层厚度、埋藏深浅、矿区的地形地质条件等方面评价
    市场条件
    从消费市场是否广阔、市场潜力大小、矿区距市场远近等方面评价
    交通条件
    从交通运输方式、交通便捷程度等方面评价
    问题
    原因
    影响
    产业结构单一
    经济发展过度依赖非可再生资源,其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充分
    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差
    资源枯竭
    对非可再生资源的长期开发
    主导产业衰退,经济增长缓慢,失业人员增多
    生态环境破坏
    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缺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举措
    高新技术等产业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不愿进驻,造成区域经济活力不足
    诱发地质灾害
    矿产资源的开发对原有的地质地貌破坏明显,可能诱发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对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角度
    具体措施
    产业方面
    促进工业多元化和产业转移;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基础上,鼓励和引进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如金融业、旅游业)
    科技方面
    发展科技和教育,为企业改造和转型提供技术支持
    交通方面
    拓展交通运输方式,完善交通运输网络
    环境方面
    防治污染,美化环境
    角度
    答题术语
    能源资源丰富
    太阳能丰富(光照充足),如我国青藏地区、西北地区;风能丰富(风力大),如瓜州有“世界风库”之称,风力资源丰富
    土地面积广
    多荒滩、沙漠、戈壁等,土地面积广阔,地形平坦,且地价较低,如瓜州地区周围多戈壁、沙漠,地形平坦,地价较低
    市场需求及与市场距离
    市场对清洁能源需求量大;经济落后,能源需求量小;距离市场(发达地区)较远,电能运输成本高
    科技
    超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
    资金
    建设成本高,资金不足;靠近发达地区,资金充足
    劳动力
    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国民经济重心
    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进而转向第三产业
    影响因素
    具体影响
    比较优势的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比较优势可能逐渐丧失,而新的比较优势逐渐凸显,主导产业需要转型,产业结构需要升级
    政策
    国家或地区政府政策的引导,促使产业结构尽快升级
    技术创新
    推动产业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人类的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产生一系列的新兴产业,带动相应地区的产业升级
    产业结构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工业结构
    轻纺工业→综合性工业→高新技术产业
    影响因素
    产业结构特点举例
    资源禀赋
    矿产资源丰富,可能以第二产业为主
    技术条件
    技术发达,以第三产业为主
    分工深化
    社会分工形成了第二、第三产业;随着分工的深化,影响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落后,以第一产业为主;经济发达,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
    对比项
    东部地区
    东北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产业结构差异
    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工业结构以轻型或综合型产业为主
    以重化工业为主导,工业结构以重型工业为主
    农业经济占较大比重,工业结构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
    农业经济占较大比重,工业结构以重型工业为主
    工业化差异
    工业化进程快,工业产值高,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工业化进程快,工业产值相对较低,以传统工业为主
    工业化进程相对滞后,工业产值低,以传统工业为主
    城镇化差异
    城镇化水平高,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较高,城市分布密度大
    城镇化水平相对较高,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低,城市分布密度小
    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低,城市分布密度小
    对外开放程度差异
    对外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的能力强

    对外开放程度比较低
    第三产业的形成
    从历史发展看,第三产业最早是从第一、第二产业的具体产品、具体加工环节、具体生产过程中分离出来的。除了传统服务业,伴随着第一、第二产业劳动复杂程度的提高和规模的发展,服务于第一、第二产业的生产性服务劳动也日益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形态,如商业、贸易、物流、金融、咨询、科技开发、维修等行业。显然,源于第一、第二产业劳动的第三产业劳动发展在先,第三产业作为一种独立的产业形态形成在后。第三产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三次产业的关系
    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第三产业的发展又极大地促进了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随着第一、第二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就会具有更好的发展平台和更大的市场需求;而随着第三产业提供日益全面细致和个性化的服务,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必将跃上新的层次,从而推动整个产业结构和国民经济发展不断优化
    发展阶段
    发展水平
    产业结构
    产值比重
    早期
    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
    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大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或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加速期
    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
    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小,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大
    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或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成熟期
    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
    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大
    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时间
    特征
    原因
    成就
    工业化初期
    以轻纺工业为支柱产业
    接近原料产地,劳动力丰富,有最大的消费市场,是五个通商口岸之一,对外联系和贸易频繁
    我国经济中心和最大的轻工业基地
    20世纪50年代开始
    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国家重工业化战略决策引导,原有的基础设施、技术和劳动力优势
    形成以冶金、化工、机械设备、纺织四大行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成为综合性工业基地
    20世纪90年代以后
    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发展迅速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的新形势、设立浦东新区的优惠政策、良好的工业基础、雄厚的科研实力等
    逐步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80
    42.3
    40.2
    17.5
    2000
    21.3
    39.6
    39.1
    2020
    6.8
    42.8
    50.4
    产业
    2009年
    产业
    2009年
    物流业
    7.1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4.1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6.7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0.5
    商贸流通业
    24.5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2.5
    金融业
    20.2
    教育
    4.2
    房地产业
    13.9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0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7.2


    材料信息
    ①天然橡胶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的劳动力多;
    ②20世纪80年代开始,海南橡胶种植面积快速增长,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橡胶种植区→林下种植空间大,土地资源丰富;
    ③海南→地处热带,热量充足
    图表信息
    ①橡胶树树荫大、挡风→利于高温型食用菌的繁殖→废弃菌料腐熟速度快→生物菌肥多→促进橡胶林的生长;
    ②智慧灌溉,调节橡胶园的湿度→直接有利于高温型食用菌的生长,也有利于橡胶林的生长
    农业社会
    土地资源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工业社会
    矿产资源对区域发展影响较大
    主要分析方面
    分析角度
    分析资源型城市资源类型、分布状况
    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背景,包括区位条件、能源或矿产资源的结构、地理环境状况等
    评价资源型城市的资源开发条件
    从地理位置、能源或矿产资源特点、交通、市场、技术、资金等方面分析其开发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资源型城市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从产业结构、产品成本、市场需求、设备、环境等方面分析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策略
    调整产业结构,对能源、矿产资源进行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进行环境保护和治理
    措施
    表现
    具体内容
    工程措施
    农业工程、防洪工程
    农业工程措施主要有平整土地、修筑梯田、引水灌溉、兴建水利设施(打坝淤地以及建电站和水渠等),防洪工程措施主要有建立分蓄洪区、蓄清排浑、加固堤坝等
    生物措施
    植树造林、建立自然保护区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秸秆还田,封山育林、育草,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繁育珍稀野生动物,移植珍稀野生植物等
    技术措施
    深耕、科学灌溉
    深耕改土、科学施肥、科学育种、轮作套种、地膜覆盖、温室栽培、喷灌和滴灌等
    生活措施
    沼气池、省柴灶、燃料
    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以天然气作燃料等
    经济措施
    调整产业结构、产业转型
    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例如,开展多种农业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由资源消耗型向高科技、节约型转变;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等等
    政策措施
    移民、规划
    主要有开发性移民,投入资金、劳动力,城市规划或旅游等
    环保措施
    生态治理、立法意识
    主要有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和环保产业,控制、治理环境污染,立法进行环境监督、管理、保护,提高环保意识,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等
    产业
    答题术语
    第一产业
    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发展观光旅游;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防止水土流失(或荒漠化等),改善生态环境;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培育优势品牌;拓展销售市场;等等
    第二产业
    调整工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调整工业布局;加大科技投入,改造设备、生产工艺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实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率;树立品牌意识,拓展市场;等等
    第三产业
    促进旅游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大对旅游业、服务业的管理;合理分工和布局,保护环境;等等
    相关学案

    2024届人教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课时60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课时60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共6页。

    2024届人教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课时62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课时62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共5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章区域与区域发展学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章区域与区域发展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多种多样的区域,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