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1分,共12分)
1. 下列有关人体生殖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男性主要的生殖器官是睾丸B. 受精卵形成部位是输卵管
C. 胚胎发育的场所是子宫D. 新生命的起点是婴儿出生
【答案】D
【解析】
【分析】卵巢有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的作用;子宫的功能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及产生月经的地方;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输卵管输送卵子及受精完成与胚胎初期发育的地方。
【详解】睾丸能分泌雄性激素,产生精子,是男性主要性器官,A正确;精子从阴道通过子宫,在输卵管与卵细胞相遇而完成受精过程形成受精卵。因此受精卵的形成部位是输卵管,B正确;胚胎发育的初期在输卵管,当着床后到分娩前的一段时间是在母体的子宫内。胎儿(母体怀孕第8周--第40周)发育的场所是子宫,C正确;新生命的起点是受精卵的形成,D错误。
【点睛】关键是掌握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功能。
2. 下列关于人体消化和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淀粉开始消化的场所是胃B. 消化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C. 肝脏分泌的胆汁能消化蛋白质D. 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大肠
【答案】B
【解析】
【分析】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
【详解】A.淀粉在口腔中开始被消化,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然后在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A错误。
B.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B正确。
C.肝脏分泌的胆汁能储藏在胆囊中,在需要消化食物的时候,胆汁经导管流入十二指肠。肝脏分泌的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但它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从而增加脂肪酶与脂肪的接触面积,起到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C错误。
D.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D错误。
故选B。
【点睛】正确识记并理解人体消化和吸收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3. 近日曝光的“某品牌奶粉中添加香兰素”的事件又一次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于婴幼儿来说,奶粉中的主要供能物质是蛋白质
B. 为避免浪费,未开封的奶粉即使过期了几天也是可以食用的
C. 奶粉中富含维生素D,可以预防夜盲症
D. 在婴儿的胃和小肠中都有消化蛋白质的酶,蛋白质分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食物中含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并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也能提供少量的能量;脂肪是备用能源,一般存储在皮下备用。水、无机盐、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
【详解】A.营养物质中主要的供能物质是糖类,A错误。
B.过期食品不可以再吃,因为食品过期后,里面容易滋生细菌及其他病原体,吃后容易患病,B错误。
C.维生素D可以预防佝偻病,夜盲症是缺维生素A,C错误。
D.蛋白质开始消化的部位是胃,在胃蛋白质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初步消化成多肽。然后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最终被彻底消化成氨基酸,D正确。
故选D。
4. 下图表示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其中通过扩散作用实现气体交换的过程有( )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②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如图是人体呼吸的示意图,全过程包括:①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②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③表示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④表示组织间气体交换四个连续的过程。
【详解】图示①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完成的,①不符合题意。
过程②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从外界到肺泡内的气体氧气浓度高于肺泡毛细血管内的氧气浓度,毛细血管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肺泡内的浓度,氧气由肺泡扩散到毛细血管中去,二氧化碳由毛细血管扩散到肺泡中去,因此过程②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气体交换的,②符合题意。
③代表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运输氧气的是血液中的红细胞,氧气由这种细胞携带,经过③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间,氧气不是通过血浆运输的,③不符合题意。
过程④代表组织细胞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扩散到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交换后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为含氧较少的静脉血,因此过程④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气体交换的,④符合题意。
故选D。
5. 分析甲、乙、丙三人的尿液化验结果表(单位:g/mL),说法正确的是( )
A. 尿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
B. 甲可能是肾小管出现炎症
C. 甲、乙两人的原尿中没有葡萄糖
D. 丙患有糖尿病可口服胰岛素来治疗
【答案】A
【解析】
【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液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正常的尿液中没有葡萄糖、蛋白质、血细胞。
【详解】A.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管和肾小管。因此尿的形成与肾单位有关,A符合题意。
B.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通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围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血液里,而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因此甲尿液中有蛋白质,可能是肾小球出现问题,B不符合题意。
C.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通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因此甲、乙两人的原尿中都有葡萄糖,C不符合题意。
D.丙的尿中有葡萄糖,患有糖尿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口服胰岛素会被消化液消化而失去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尿液的形成过程。
6. 如图是人体某部位血管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血流方向,则字母B所代表的血管有何功能( )
A. 将血液由心脏运往全身
B. 将全身各处的血液运回心脏
C. 进行物质交换
D. 作为输送血液的泵
【答案】C
【解析】
【分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B是毛细血管,A是动脉,C是静脉。
【详解】据分析可见:A是动脉,B是毛细血管,C是静脉。 毛细血管管壁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数量多,分布广适于物质交换。故选C。
【点睛】关于血管的特点是考查的重点,可通过列表对比几种血管的特点掌握。
7. 下判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白细胞有吞噬消灭病菌,促进止血和加速血液凝固的作用
B. 输液时,刺入的手背上的“青筋”,就是分布较浅的静脉
C. 臀部肌肉注射的青霉素,最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右心房
D. 某A型血的人因大量失血需输血,应输入A型血最为安全
【答案】A
【解析】
【分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详解】白细胞有吞噬消灭病菌,血小板有促进止血和加速血液凝固的作用,A错误;输血的部位是静脉,手臂上的一条条青筋是分布位置较浅的静脉血管,B正确;医生给病人臂部肌肉注射青霉素,药物进入血液经臀部毛细血管→体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因此,医生给病人臂部肌肉注射某种药物,跟踪检查,最先发现这种药物在心脏的右心,C正确;输血原则是输同型血,所以某A型血的人因大量失血需输血,应输入A型血最为安全,D正确,故选A。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8. 人体产生的废物中,只可通过一条途径排出的是( )
A. 多余的水B. 尿素C. 二氧化碳D. 多余的无机盐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
【详解】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因此,人体产生的废物中只可通过一种途径排出的是二氧化碳。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都可以排出水分,皮肤和泌尿系统可以排出无机盐和尿素等。
故选C。
9. 关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
B. 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导致血糖浓度低于正常水平
C. 苏炳添百米起跑反应时间仅0.124秒,“听到枪响起跑”属于条件反射
D. 医学临床上的“植物人”有正常的呼吸和心跳,说明大脑没有受到损伤
【答案】C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分泌不足易患糖尿病。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A错误。
B.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导致血糖浓度高于正常水平而不是低于正常水平,B错误。
C.苏炳添百米起跑反应时间仅0.124秒,“听到枪响起跑”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和练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条件反射,C正确。
D.植物人是指只有呼吸和心跳而没有其他活动的病人。脑干的功能主要是维持个体生命,包括心跳、呼吸、血压等重要生理功能,所以该类病患者肯定没有受损伤的部位是脑干,D错误。
故选C。
10. 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成分的主要变化是( )
A. 氧增加
B. 氧和二氧化碳都不变
C. 氧和二氧化碳都减少
D. 氧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体呼吸时,从外界吸入空气,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较,二氧化碳增多了,氧减少了。其根本原因就是吸入的氧要提供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同时这个过程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经过一系列的途径被运输到肺,由人体呼出,导致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详解】由分析可知,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较,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加,氧气减少,氧气参与细胞的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胰腺和胰岛都是内分泌腺
B. 人体内的腺体都能分泌激素
C. 激素调节既受神经调节的控制,也能对神经调节产生影响
D. 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
【答案】C
【解析】
【分析】通过神经系统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叫神经调节,其基本方式是反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的运输而对人体生理活动进行的调节,就叫体液调节。如激素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是通过血液的运输而起作用的。
【详解】A.胰岛是内分泌腺,胰腺既是内分泌腺,又是外分泌腺,A错误。
B.激素是内分泌腺分泌的,B错误。
C.激素调节受神经的控制,也对神经调节产生影响,从而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C正确。
D.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得呆小症,D错误。
故选C。
12. 下列有关人体气体交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外界气体经呼吸道进入肺的途径依次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B. 当人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胸廓容积增大
C 肺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外缠绕着许多毛细血管,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D. 肺泡里气体交换的结果是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答案】B
【解析】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清洁、湿润、温暖和畅通;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详解】A.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空气进入肺的过程: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A正确。
B.人体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引起胸腔上下径增大,使胸腔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入肺,形成主动吸气运动,B错误。
C.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C正确。
D.当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肺泡时,肺泡内的氧气比血液中的多,故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比肺泡中的多,故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结果是静脉血变为动脉血,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0.5分,共18分)
13. 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人体中的各种蛋白质承担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图一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组成示意图,图二是人体心脏结构示意图。结合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豆类、奶类等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在图一中结构②______里被初步消化,在结构______(填序号)里最终分解为可被吸收的氨基酸。
(2)胰岛素是蛋白质。图一中结构______(填序号)中的胰岛可以分泌胰岛素。
(3)血红蛋白是蛋白质。进入血液中的氧气由富含血红蛋白的______(填血细胞名称)运输。血液流经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后,变成______(填“动脉血”或“静脉血”)。
【答案】(1) ①. 胃 ②. ④
(2)③ (3) ① 红细胞 ②. 静脉血
【解析】
【分析】题图中:①肝脏、②胃、③胰腺、④小肠、⑤主动脉、⑥左心房。
【小问1详解】
豆类、奶类等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在图一中的[②]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该酶可把蛋白质分解成多肽。进入④小肠后,在小肠分泌的肠液和胰腺分泌的胰液的作用下,蛋白质和多肽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
【小问2详解】
图一中,③胰腺的内分泌部有胰岛,是内分泌腺,胰岛分泌的激素是胰岛素,胰岛素具调节血糖含量的生理功能,能够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
【小问3详解】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经过体循环,血液中的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因此血液流经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后,变成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
14. 如图表示人在骑行单车时,参与人体活动的部分结构,其中数字代表结构。请据图回答:
(1)骑行单车时,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结构是图中的[ ]______。当听到身后有单车铃声响时,便调整骑行方向,此过程中感受铃声刺激的感受器位于______内,这一反射活动的完成主要受图中[①]内______的调节。
(2)人体吸入的氧气透过______壁和______壁进入血液。
(3)血管⑧中的血液要回流进入心脏的[ ]______中。
【答案】(1) ①. ②小脑 ②. 耳蜗 ③. 大脑皮层
(2) ①. 肺泡 ②. 毛细血管
(3)⑪左心房
【解析】
【分析】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
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肺泡数目极多,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弹性纤维,增加了肺泡的弹性;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且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气体交换。
图中①大脑,②小脑,③脑干;④肾小球、⑤入球小动脉、⑥肾小管;⑦肺动脉、⑧肺静脉;⑨右心房、⑩右心室、⑪ 左心房、⑫左心室。
【小问1详解】
小脑的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因此“骑行共享单车时,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结构是小脑。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所以图中接受声波刺激的感受器位于耳蜗内,这一反射活动的完成主要受图中①内大脑皮层的调节。
【小问2详解】
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进行了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由于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肺泡中的高、氧气的含量比肺泡中的低,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扩散到血液,与血液里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这样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因此人体吸入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
【小问3详解】
骨骼肌产生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骨骼肌中的毛细血管后,经体静脉→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泡→体外。因此血管⑧肺静脉中的血液要回流进入心脏的⑪左心房中。
15. 我们不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只是生活在和平的国家。近些年,国外有些地方爆发战乱,百姓生灵涂炭。假如一旦发生战争,如果人们能快速应对,学会自救、他救,是可以最大限度的挽救生命。
(1)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______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对于健康成年人来说,一次失血不超过______,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假如火灾时有一个人大面积烧伤,烧伤面有大量体液渗出,需要输血,需要立即进行成分输血,应为其输入______这一血液成分。
(2)志愿者为幸存者提供了稀饭等流质食物,这些食物经人体的消化系统消化后,获取能量的主要来源是______,主要在______被吸收。
(3)炸弹爆炸产生了巨大的声响,外界声波经过______的收集,由外耳道传到中耳,引起______的振动,再经过听小骨的传递和放大后传到内耳。当人们看到远处有危险,形成物像的部位在______,形成视觉的部位在______。
【答案】(1) ①. 18-55 ②. 400毫升 ③. 血浆
(2) ① 糖类 ②. 小肠
(3) ①. 耳郭 ②. 鼓膜 ③. 视网膜 ④. 大脑的特定区域(或视觉中枢)
【解析】
【分析】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消化道开始于口,终止于肛门,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其中小肠是消化食物与吸收养分的主要部位。
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产生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感觉细胞,再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产生听觉。
【小问1详解】
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 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对于健康成年人来说,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l,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一个健康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身体大面积烧伤的病人,其伤面有大量液体渗出,患者丢失的主要是血浆,如果输全血,可能使体内红细胞浓度过高,增加血液的粘滞性而影响血液循环,所以输入血浆。
【小问2详解】
在消化道中,淀粉首先被口腔内的唾液淀粉酶初步消化成麦芽糖,再在小肠内被最终消化成葡萄糖;因此他们从稀饭中获取能量的主要来源是糖类,主要在小肠被吸收。
【小问3详解】
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当人们看到远处有危险,形成物像的部位在视网膜,形成视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16. 下图表示人体各系统关系,请分析回答问题。
(1)A系统是由______和肺组成。肺泡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______。
(2)B系统中,最大的消化腺是______,它分泌的______能促进脂肪的分解。
(3)C系统中,输送血液的泵是______,其结构中肌肉壁最厚的腔是______。
(4)D系统中,血液经过①的过滤作用和②的______作用最终形成尿液。
【答案】 ①. 呼吸道 ②. 气体交换 ③. 肝脏 ④. 胆汁 ⑤. 心脏 ⑥. 左心室 ⑦. 重吸收
【解析】
【分析】图可知,A是呼吸系统,B是消化系统,C是血液循环系统,D是泌尿系统,①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②肾小管的重吸收。
【详解】(1)A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肺是呼吸统的主要器官,特点是肺泡数量多,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肺泡外有大量的毛细血管,有利于完成气体交换。
(2)B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分泌胆汁储存在胆囊内,通过胆管输送到小肠内,胆汁不含消化酶,所以胆汁能促进脂肪的分解(乳化)。
(3)C血液循环系统,输送血液的泵是心脏,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由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组成,其是左心室壁最厚,需要将左心室内的血液压向全身各处,行程较长,需要较大的压力。
(4)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D泌尿系统中,血液经过①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最终形成尿液。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组成,心脏的结构特点,尿的形成。
17. 糖尿病是当今世界上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常见症状有多饮、多食、多尿以及身体消瘦等。糖尿病的主要危害在于它的并发症,会对人体多种系统造成损害。目前,糖尿病患者常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为探究这一问题,某科技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
步骤一:将大小、健康状况相同的甲、乙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
步骤二:甲鼠定时喂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注射适量的胰岛素;乙鼠定时喂与甲鼠等量的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
步骤三:重复步骤二,几天后,采集两鼠的尿液检测其葡萄糖含量,分析得出结论。
请根据实验方案回答问题:
(1)你对该实验作出的假设是____。
(2)在探究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小鼠是__。
(3)步骤一中将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目的是_____。
(4)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
(5)当假设与实验结果不相符时,正确的做法是( )
A. 马上否定原来的假设
B. 修改实验数据,使结论与假设一致
C. 如实记录,重新再做一次实验
(6)该实验方案在设计上存在一处严重缺陷,请指出_____
(7)对于正常人来说,饱食状态与饥饿状态相比较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__。
【答案】(1)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或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
(2)甲鼠 (3)避免小鼠自身产生胰岛素的干扰(或防止小鼠自身分泌的胰岛素干扰实验)
(4)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口服胰岛素不起作用 (5)C
(6)多用几只小鼠进行实验或设置重复组实验 (7)多
【解析】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2)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糖代谢,促进糖原的合成。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浓度。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原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病。
(3)胰岛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因为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如果口服,进入消化道后会在胃内被初步消化,从而失去疗效,在小肠内会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
【小问1详解】
根据提出的问题: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作出假设:口服胰岛素不能(或能)治疗糖尿病。
【小问2详解】
探究实验要求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要求只能有一个变量,本实验的变量为注射胰岛素,所以给乙鼠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与甲鼠作对照。乙鼠为实验组,甲鼠为对照组。
【小问3详解】
当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后,胰岛也就不起作用了,不能分泌胰岛素,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胰岛素作用的干扰。
【小问4详解】
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原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胰岛素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口服会被消化系统消化,最终变成氨基酸进入血液;而注射保持胰岛素的结构不变,能够起到降血糖的作用;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口服胰岛素不起作用。
【小问5详解】
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但是,并非所有的问题都只探究一次就能得到正确的结论。若实验结果不支持假设,正确的做法是认真分析原因、如实记重新进行实验、继续查找资料等。选项中“修改实验数据,使结论与假设一致”、“马上否定原来的假设”都是错误的做法,故C正确,AB错误。
故选C。
【小问6详解】
实验时,为了排除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在探究胰岛素对小鼠的作用实验中,所用的小鼠数量不能太少,应多用几只小鼠,保证实验结果更准确。
【小问7详解】
正常人饱食状态下经过糖类的消化和吸收,血液内的葡萄糖含量增加,胰岛素分泌也增加,与饥饿状态相比较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多。成分
水
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尿素
甲
95
0.32
0
1.5
1.95
乙
95
0
0
1.5
1.95
丙
95
0
0.06
1.5
1.95
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docx、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docx、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阜新市太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辽宁省阜新市太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