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2.3~2.4《实验中的误差和有效数字、科学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练习(原卷+解析卷)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6094615/1-172445549535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科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2.3~2.4《实验中的误差和有效数字、科学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练习(原卷+解析卷)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6094615/1-172445549539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科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2.3~2.4《实验中的误差和有效数字、科学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练习(原卷+解析卷)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6094615/1-172445549542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科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2.3~2.4《实验中的误差和有效数字、科学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练习(原卷+解析卷)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6094615/0-172445548814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科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2.3~2.4《实验中的误差和有效数字、科学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练习(原卷+解析卷)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6094615/0-172445548818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科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2.3~2.4《实验中的误差和有效数字、科学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练习(原卷+解析卷)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6094615/0-172445548821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2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第3节 实验中的误差和有效数字优秀课时训练
展开考点精讲
考点1:科学测量中的误差与有效数字
1.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从分析数据看,误差分为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绝对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即绝对误差=测量值-真实值.它反映了测量值偏离真实值的大小.
相对误差:相对误差等于绝对误差与真实值之比,常用百分数表示.它反映了实验结果的精确程度.
对于两个实验值的评价,必须考虑相对误差,绝对误差大者,其相对误差不一定大.
2.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及特点
(1)来源:一是实验原理不够完善;二是实验仪器不够精确;三是实验方法粗略.
(2)基本特点:实验结果与真实值的偏差总是偏大或偏小.
(3)减小方法:改善实验原理:提高实验仪器的测量精确度;设计更精巧的实验方法.
3.偶然误差产生的原因及特点
(1)来源:偶然误差是由于各种偶然因素对实验者和实验仪器的影响而产生的.例如,用刻度尺多次测量长度时估读值的差异;电源电压的波动引起的测量值微小变化.
(2)基本特点:多次重复同一测量时,偶然误差有时偏大,有时偏小,且偏大和偏小的机会比较接近.
(3)减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偶然误差.
4.有效数字
(1)带有一位不可靠数字的近似数字称为有效数字.
(2)有效数字的位数:从左侧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最末一位数字止,共有几个数字,就是几位有效数字.
例:0.092 3、0.092 30、2.014 0有效数字的位数依次为3位、4位和5位.
(3)科学记数法:大的数字,如36 500,如果第3位数5已不可靠时,应记作3.65×104;如果是在第4位数不可靠时,应记作3.650×104.
【例1】 甲、乙两位同学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不同长度的两物体,甲的测量值为85.73 cm,乙的测量值为1.28 cm,两位同学测量时的绝对误差均为0.1 mm,求:
(1)甲、乙两位同学的测量数据各有几位有效数字?
(2)甲、乙两位同学的相对误差分别为多大?哪位同学的测量值更精确?
考点2:实验操作及数据处理
【例2】 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中重要的物理实验仪器,图中甲、乙两种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甲 乙
(1)甲图是________打点计时器,电源采用的是________.
(2)乙图是______打点计时器,电源采用的是__________.
(3)某同学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的点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他做此实验时步骤如下:
A.拉住纸带,将小车移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
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并接好电路.
C.把一条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挂上适当的钩码.
D.小车停止运动后,直接取下纸带.
E.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F.换上新纸带,重复操作三次,然后从各纸带中选取一条清晰的进行数据处理.
其中错误或遗漏的步骤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以上步骤完善后按合理的顺序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 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 Hz.
(1)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2)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__________m/s2.
【技巧与方法】
纸带的处理方法
1 分析纸带的重点是通过纸带能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能求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和加速度.
2 用逐差法求加速度时,若可利用的间隔数为偶数,可将计数点间隔平分成前后两组;若可利用的间隔数为奇数,可将居中的间隔舍去,再将计数点间隔平分成前后两组,计算时,还应注意公式的调整.
考点达标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因气温变化引起刻度尺热胀冷缩,而造成的误差是偶然误差
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系统误差
C.称体重时没脱鞋而带来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D.正确地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不同的人测量结果不同,这是系统误差
2.(多选)运动物体拉动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直接记录了( )
A.物体运动的时间
B.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C.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
D.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位移
3.(多选)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中,为了减小测量小车运动加速度的相对误差,下列措施中哪些是有益的( )
A.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一些
B.适当增加挂在细绳下的钩码的个数
C.在同样条件下,打出多条纸带,选其中一条最理想的进行测量和计算
D.舍去纸带上较密集的点,然后选取计数点,进行计算
4.下列各组测量数据各有几位有效数字?
(1)3.2 km________.
(2)100.00 m________.
(3)0.047 m________.
5.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他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是50 Hz的交流电源上,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他在纸带上便于测量的地方选取第1个计数点,在该点下标明A,第6个点下标明B,第11个点下标明C,第16个点下标明D,第21个点下标明E.测量时发现B点已模糊不清,测得AC长为14.56 cm,CD长为11.15 cm,DE长为13.73 cm.由以上数据可以算出:打点计时器打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2,AB间的距离应为________cm.
6.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用打点周期为0.02 s的计时器记录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0、1、2、3、4、5共6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纸带旁并排放着最小分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零刻度线跟“0”计数点对齐.由图可以读出三个计数点1、3、5跟0点的距离d1、d2、d3.
(1)读出距离:d1=1.20 cm,d2=________cm,d3=________cm.
(2)计算小车通过计数点“2”的瞬时速度v2=_________m/s.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7.一小球在桌面上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小球每次曝光的位置,并将小球的位置编号.如图所示,1位置恰为小球刚开始运动的瞬间,摄影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1 s,则小球在4位置时的瞬时速度约为________m/s,小球从1位置到6位置的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在该过程中的加速度大约为________m/s2.
8.如图所示,一个小球沿斜面向下运动,用每间隔eq \f(1,10) s曝光一次的频闪相机拍摄不同时刻小球位置的照片,即照片上出现的相邻两个小球的像之间的时间间隔为eq \f(1,10) s,测得小球在几个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数据见表),则
(1)小球在连续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_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小球的运动性质属于________直线运动.
(2)有甲、乙两位同学计算小球加速度方法如下:
甲同学:a1=eq \f(s2-s1,T2),a2=eq \f(s3-s2,T2),a3=eq \f(s4-s3,T2),a=eq \f(a1+a2+a3,3)
乙同学:a1=eq \f(s3-s1,2T2),a2=eq \f(s4-s2,2T2),a=eq \f(a1+a2,2)
你认为甲、乙中哪位同学的计算方法正确?________,加速度值为________m/s2.
(3)图中频闪相机拍摄第二张照片的时刻小球瞬时速度为________m/s.
9.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 s.
(1)根据纸带计算各点瞬时速度,vD=________ m/s,vC=________ m/s,vB=________ m/s.
(2)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作出小车的vt图线,并根据图线求出a=________.
(3)将图线延长与纵轴相交,交点的速度是______ m/s,此速度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
10.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一长度为10.00 cm的物体,该同学进行了四次测量,测量结果依次为9.94 cm,9.98 cm,9.92 cm和9.96 cm,求:
(1)这位同学的测量值为多少?
(2)相对误差和绝对误差分别为多少?
s1/cm
s2/cm
s3/cm
s4/cm
8.20
9.30
10.40
11.50
鲁科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实验1实验中的误差和有效数字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练习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鲁科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实验1实验中的误差和有效数字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练习题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3节 实验中的误差和有效数字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3节 实验中的误差和有效数字同步达标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计算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3节 实验中的误差和有效数字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3节 实验中的误差和有效数字一课一练,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