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单元解读课件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6095887/0-172448108724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单元解读课件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6095887/0-172448108733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单元解读课件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6095887/0-172448108736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单元解读课件04](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6095887/0-1724481087399/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单元解读课件05](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6095887/0-1724481087433/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单元解读课件06](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6095887/0-1724481087459/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单元解读课件07](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6095887/0-1724481087485/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单元解读课件08](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6095887/0-1724481087513/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单元解读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单元解读课件,共25页。
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一部分课标解读1.通过对细胞膜和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复习,建立整体观念和结构与功能观。2.通过对各种细胞器分工与合作的复习,明确组成细胞的结构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进而建立生命部分与整体的观念。3.以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为例,建立生物膜系统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1.通过对细胞膜成分(主要是膜蛋白)与功能的归纳概括,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2.通过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归纳及对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总结,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及识图析图能力。3.建立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学会利用模型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掌握实验材料选取原则和显微操作技能。1.通过探究细胞膜组成和功能以及细胞核功能的实验分析,掌握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荧光标记技术。第二部分学习目标2.阐明遗传信息主要贮存在细胞核中。3.阐明细胞内具有多个相对独立的结构,担负着物质运输、合成与分解、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4.举例说明细胞各部分结构之间相互联系、协调一致,共同执行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1.概述细胞都由细胞膜包裹,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并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第三部分内容分析 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学生已有初中学习的基础。如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细胞膜、细胞核的功能,线粒体与叶绿体的功能,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知识等。本章第2节中用C919飞机研发来类比细胞的分工合作,利用的是学生大都了解的新闻报道。本章第3节“问题探讨”中的克隆牛的实例分析,学生已有基础,初中阶段学生已学习过克隆羊的事例。 本章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前面两章学习的内容是本章学习的基础,又都在本章进一-步深化:从系统的视角去理解细胞的结构特点。同时,后续章节的学习内容都离不开对细胞结构的理解,如细胞膜与物质的输人和输出,线粒体与细胞呼吸,叶绿体与光合作用,细胞核与细胞的生命历程等,都以对细胞结构的理解为基础。 本章章首页指出,细胞作为一个生命系统,能够高效有序进行生命活动。接下来,各节从系统的视角对细胞的基本结构进行分析与介绍。任何系统都有边界,细胞也不例外,细胞的边界就是细胞膜。所以,第1节安排作为系统边界的细胞膜(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系统的内部包括不同的组分,这此组分不是机械的叠加,而是互相联系,构成既相互独立义相互联系的统一体。这一点在各种细胞器上表现尤为明显,因此,第2节安排“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本节的标题不是“细胞质”,而是突出了细胞质中的细胞器,以体现细胞器在系统中的分工与合作。系统不同组分的分工与合作,需要系统具有调控机制,细胞系统的调控主要是由细胞核来实施的,因此第3节安排作为系统的控制中心的细胞核(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这个微观世界学生不熟悉,也不易理解,但从系统的视角去认识就容易多了。尽管学生对系统也并不十分了解,但系统有边界、系统包括不同的组分,各组分有分工与合作、系统需要调控,这些系统的特点很容易被学生接受。顺着这些视角去看微观的细胞,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形成生命的系统观。第四部分教学策略第1节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观看破壳鸡蛋的视频,并引导学生思考:鸡的卵细胞是自然界中较大的细胞,卵黄膜可看作是卵细胞膜,只有卵黄膜完好时,才能维持卵细胞的正常形态。打破鸡蛋外壳,将蛋清和蛋黄倒入培养皿中,用蓝墨水染色后清洗,刺破卵黄膜发现蛋黄没有染色,说明细胞膜什么功能?有什么意义呢?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细胞膜的功能 在介绍细胞膜的功能时,可以充分利用实验或影像资料,从生命起源的角度认识到原始细胞的形成离不开细胞膜的出现,并且帮助学生构建生命起源与细胞膜形成之间的联系,认同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教师还可以利用视频、图像资料,或者联系生活实际,采取类比的方法,将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等细胞膜的功能,形象直观地介绍给学生。3.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在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中,学生已经了解蛋白质、糖类和脂质是重要的化合物,但是对于这些物质的存在位置和具体作用还不清楚,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将细胞的物质组成与细胞的结构有机联系起来,即物质形成一定的结构才具有生命的意义。策略1 引导学生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基础的角度认识“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原因之一是蛋白质是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细胞膜总量的40%,同时在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策略2 引导学生回忆脂质的类型,提出细胞膜的结构中脂质约占总量的50%,其中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胆固醇则有稳定细胞膜结构的作用。策略3 介绍糖类有时会与蛋白质或者脂质结合,形成糖蛋白或糖脂,这正是细胞膜的特有成分,与细胞膜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密切关系。由此帮助学生建立起“结构决定功能”的观点。 学习建立模型的方法可以将科学家当时已观察到的现象和已有的知识--列举,分小组进行讨论,各小组分别提出解释某一生物学问题的假说或模型,体验构建细胞膜结构模型的科学历程。此时,可引导学生思考流动镶嵌模型能否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并总结归纳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要点。4.对细胞膜成分的探索第2节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利用教材中“问题探讨”栏目中的相关内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导人新课。2.细胞器之间的分工首先介绍如何利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强调研究细胞器的过程与方法。可以按照分离细胞器的先后顺序依次介绍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最好是借助多媒体课件,先认识细胞器,然后对比不同的细胞器,最后用橡皮泥来制作细胞器或手绘细胞器并描述其功能。策略3先做“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实验,在学生观察、讨论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细胞器那么小,科学家是如何研究的呢?”引出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科学家克劳德和比利时科学家德迪夫的工作,强调科学家锲而不舍的探究精神和技术进步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然后给出各种细胞器的比较表格,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交流研讨后完成表格,最后教师点评、精讲。提出问题:各种细胞器是如何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它们之间是怎样协调配合的?科学家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交流研讨,教师精讲,解决问题。也可以采取下面的策略:先向同学们介绍同位素标记法,然后介绍科学家研究“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的实验思路,并用多媒体动画展示其过程,最后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3.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第3节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以本节的“问题探讨”中克隆牛或学生初中已熟悉的“多莉”羊切入,揭示克隆动物性状与细胞核间的关联性,为细胞核功能的分析创设情境。策略讨论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揭示资料中实验结果与细胞核功能的对应关系。在导入新课时如果采用策略1,克隆羊的性状与细胞核的关系也可在此呼应。如果新课导人采用策略2,则在此可将“问题探讨”中的材料作为讨论的素材。在得出结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与遗传,是细胞控制中心的结论。2. 细胞核的功能 细胞核为什么能成为细胞遗传与代谢的控制中心?这与它的结构有关。细胞核的结构是怎样的?又是如何与它的功能相适应的呢?可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特别是课本的插图。对细胞核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建议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例如,从生命的物质观上看,细胞核中有染色质(染色体),染色质中含有DNA,DNA承载了遗传信息,所以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储存中心;从结构与功能观来看,染色体与染色质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两种不同形态,染色体状态的结构有利于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运动,从而确保能将遗传信息均等的分配到子细胞中去;染色质的细丝状态则有利于遗传信息的复制与表达。3. 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从生命的系统观看,细胞是个系统,细胞核是细胞系统的一部分,核膜将遗传信息与系统的其他环境分开,从而使得遗传信息功能的执行有相对独立的稳定环境,但细胞核功能的执行离不开细胞质,核膜核孔的存在为物质、能量以及信息的交流提供了通道,从而确保了细胞核既相对独立,又与细胞的其他结构密切关联。3. 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一部分课标解读1.通过对细胞膜和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复习,建立整体观念和结构与功能观。2.通过对各种细胞器分工与合作的复习,明确组成细胞的结构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进而建立生命部分与整体的观念。3.以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为例,建立生物膜系统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1.通过对细胞膜成分(主要是膜蛋白)与功能的归纳概括,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2.通过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归纳及对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总结,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及识图析图能力。3.建立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学会利用模型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掌握实验材料选取原则和显微操作技能。1.通过探究细胞膜组成和功能以及细胞核功能的实验分析,掌握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荧光标记技术。第二部分学习目标2.阐明遗传信息主要贮存在细胞核中。3.阐明细胞内具有多个相对独立的结构,担负着物质运输、合成与分解、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4.举例说明细胞各部分结构之间相互联系、协调一致,共同执行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1.概述细胞都由细胞膜包裹,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并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第三部分内容分析 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学生已有初中学习的基础。如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细胞膜、细胞核的功能,线粒体与叶绿体的功能,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知识等。本章第2节中用C919飞机研发来类比细胞的分工合作,利用的是学生大都了解的新闻报道。本章第3节“问题探讨”中的克隆牛的实例分析,学生已有基础,初中阶段学生已学习过克隆羊的事例。 本章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前面两章学习的内容是本章学习的基础,又都在本章进一-步深化:从系统的视角去理解细胞的结构特点。同时,后续章节的学习内容都离不开对细胞结构的理解,如细胞膜与物质的输人和输出,线粒体与细胞呼吸,叶绿体与光合作用,细胞核与细胞的生命历程等,都以对细胞结构的理解为基础。 本章章首页指出,细胞作为一个生命系统,能够高效有序进行生命活动。接下来,各节从系统的视角对细胞的基本结构进行分析与介绍。任何系统都有边界,细胞也不例外,细胞的边界就是细胞膜。所以,第1节安排作为系统边界的细胞膜(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系统的内部包括不同的组分,这此组分不是机械的叠加,而是互相联系,构成既相互独立义相互联系的统一体。这一点在各种细胞器上表现尤为明显,因此,第2节安排“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本节的标题不是“细胞质”,而是突出了细胞质中的细胞器,以体现细胞器在系统中的分工与合作。系统不同组分的分工与合作,需要系统具有调控机制,细胞系统的调控主要是由细胞核来实施的,因此第3节安排作为系统的控制中心的细胞核(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这个微观世界学生不熟悉,也不易理解,但从系统的视角去认识就容易多了。尽管学生对系统也并不十分了解,但系统有边界、系统包括不同的组分,各组分有分工与合作、系统需要调控,这些系统的特点很容易被学生接受。顺着这些视角去看微观的细胞,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形成生命的系统观。第四部分教学策略第1节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观看破壳鸡蛋的视频,并引导学生思考:鸡的卵细胞是自然界中较大的细胞,卵黄膜可看作是卵细胞膜,只有卵黄膜完好时,才能维持卵细胞的正常形态。打破鸡蛋外壳,将蛋清和蛋黄倒入培养皿中,用蓝墨水染色后清洗,刺破卵黄膜发现蛋黄没有染色,说明细胞膜什么功能?有什么意义呢?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细胞膜的功能 在介绍细胞膜的功能时,可以充分利用实验或影像资料,从生命起源的角度认识到原始细胞的形成离不开细胞膜的出现,并且帮助学生构建生命起源与细胞膜形成之间的联系,认同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教师还可以利用视频、图像资料,或者联系生活实际,采取类比的方法,将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等细胞膜的功能,形象直观地介绍给学生。3.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在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中,学生已经了解蛋白质、糖类和脂质是重要的化合物,但是对于这些物质的存在位置和具体作用还不清楚,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将细胞的物质组成与细胞的结构有机联系起来,即物质形成一定的结构才具有生命的意义。策略1 引导学生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基础的角度认识“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原因之一是蛋白质是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细胞膜总量的40%,同时在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策略2 引导学生回忆脂质的类型,提出细胞膜的结构中脂质约占总量的50%,其中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胆固醇则有稳定细胞膜结构的作用。策略3 介绍糖类有时会与蛋白质或者脂质结合,形成糖蛋白或糖脂,这正是细胞膜的特有成分,与细胞膜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密切关系。由此帮助学生建立起“结构决定功能”的观点。 学习建立模型的方法可以将科学家当时已观察到的现象和已有的知识--列举,分小组进行讨论,各小组分别提出解释某一生物学问题的假说或模型,体验构建细胞膜结构模型的科学历程。此时,可引导学生思考流动镶嵌模型能否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并总结归纳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要点。4.对细胞膜成分的探索第2节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利用教材中“问题探讨”栏目中的相关内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导人新课。2.细胞器之间的分工首先介绍如何利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强调研究细胞器的过程与方法。可以按照分离细胞器的先后顺序依次介绍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最好是借助多媒体课件,先认识细胞器,然后对比不同的细胞器,最后用橡皮泥来制作细胞器或手绘细胞器并描述其功能。策略3先做“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实验,在学生观察、讨论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细胞器那么小,科学家是如何研究的呢?”引出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科学家克劳德和比利时科学家德迪夫的工作,强调科学家锲而不舍的探究精神和技术进步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然后给出各种细胞器的比较表格,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交流研讨后完成表格,最后教师点评、精讲。提出问题:各种细胞器是如何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它们之间是怎样协调配合的?科学家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交流研讨,教师精讲,解决问题。也可以采取下面的策略:先向同学们介绍同位素标记法,然后介绍科学家研究“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的实验思路,并用多媒体动画展示其过程,最后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3.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第3节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以本节的“问题探讨”中克隆牛或学生初中已熟悉的“多莉”羊切入,揭示克隆动物性状与细胞核间的关联性,为细胞核功能的分析创设情境。策略讨论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揭示资料中实验结果与细胞核功能的对应关系。在导入新课时如果采用策略1,克隆羊的性状与细胞核的关系也可在此呼应。如果新课导人采用策略2,则在此可将“问题探讨”中的材料作为讨论的素材。在得出结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与遗传,是细胞控制中心的结论。2. 细胞核的功能 细胞核为什么能成为细胞遗传与代谢的控制中心?这与它的结构有关。细胞核的结构是怎样的?又是如何与它的功能相适应的呢?可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特别是课本的插图。对细胞核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建议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例如,从生命的物质观上看,细胞核中有染色质(染色体),染色质中含有DNA,DNA承载了遗传信息,所以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储存中心;从结构与功能观来看,染色体与染色质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两种不同形态,染色体状态的结构有利于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运动,从而确保能将遗传信息均等的分配到子细胞中去;染色质的细丝状态则有利于遗传信息的复制与表达。3. 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从生命的系统观看,细胞是个系统,细胞核是细胞系统的一部分,核膜将遗传信息与系统的其他环境分开,从而使得遗传信息功能的执行有相对独立的稳定环境,但细胞核功能的执行离不开细胞质,核膜核孔的存在为物质、能量以及信息的交流提供了通道,从而确保了细胞核既相对独立,又与细胞的其他结构密切关联。3. 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