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docx、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友情提示:所有答案都必须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泉州烧肉粽”是一道传统美食,其下列食材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 )
A. 肥肉B. 瘦肉C. 糯米D. 芋头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肥肉中富含脂肪;糯米、芋头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瘦肉中富含蛋白质。
故选B。
2. 对预防牙龈出血起主要作用的维生素是( )
A. 维生素AB. 维生素B1C. 维生素CD. 维生素D
【答案】C
【解析】
【分析】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每日对它们的需要量也很小。但是,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是其他营养物质所不能代替的。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甚至患病。
【详解】A.维生素A对维持人体的正常视觉有很重要的作用,人体缺乏易患夜盲症,干眼症,皮肤干燥和脱屑等病症,A不符合题意。
B.维生素B1有促进生长和消化,改善神经组织的功能,缺少了人体易患神经炎,脚气病、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生长迟缓等症状,B不符合题意。
C.维生素C能够增强人体的抵抗力,主要存在于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中,缺乏易患坏血病和抵抗力下降;牙龈出血,这是坏血病的表现,是体内缺乏维生素C造成的,C符合题意。
D.维生素D能够促进钙、磷的吸收,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下图曲线表示某种物质在消化道内的消化情况,该物质可能是( )
A. 淀粉B. 脂肪C. 维生素D. 蛋白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该曲线表示某种物质在消化道内的消化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这种物质在口腔和食道内并未消化,进入胃后,开始初步被分解;而当物质进入小肠后,消化速度迅速加快,并在小肠内达到最大消化速率,直至消化完全。
【详解】A.淀粉的消化始于口腔,在口腔内被唾液淀粉酶初步消化成麦芽糖。进入胃后,由于胃内主要是胃蛋白酶,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所以淀粉在胃内的消化速度几乎为零。进入小肠后,淀粉在胰液和肠液中的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这个过程是淀粉消化的主要阶段,消化速度非常快。这与曲线图所表示的情况不相符,A不符合题意。
B.脂肪的消化主要在小肠内进行,且需要胆汁的乳化作用和胰液、肠液中的脂肪酶的分解作用。在口腔和胃内,脂肪几乎不被消化。因此,曲线图所表示的情况与脂肪的消化过程不符,B不符合题意。
C.维生素是小分子物质,不需要经过消化就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因此,曲线图所表示的情况与维生素的消化过程不符,C不符合题意。
D.蛋白质的消化始于胃,在胃内被胃蛋白酶初步消化成多肽。虽然进入小肠后,蛋白质还会在胰液和肠液中的蛋白酶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与曲线所示情况相符,D符合题意。
故选D。
4. 下列做法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是( )
A. 过期食品减价卖B. 新鲜蔬果直接吃C. 买检疫合格猪肉D. 霉变剩菜加热吃
【答案】C
【解析】
【分析】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详解】A.过期食品微生物含量超标,对身体有害,不能再卖,错误。
B.新鲜蔬果表面可能有农药,需要清洗后才能食用,错误。
C.买肉时一定要看是否有检疫合格标志,正确。
D.用发霉、变质的残羹剩饭加热吃,对人体和动物也是有害的,错误。
故选C。
5. 人体呼吸道中,形成痰的部位是( )
A. 鼻B. 咽C. 喉D. 气管
【答案】D
【解析】
【分析】痰是在气管和支气管中生成的,据此解答。
【详解】气管和支气管中有纤毛,能够不断地向上摆动,将进入气管和支气管的灰尘和细菌,及其分泌的黏液推到喉部,通过咳嗽可出而形成痰。
故选D。
6. 长跑中,长时间用口呼吸咽喉会发干,用鼻呼吸相对不会。这说明鼻腔能使气体变得( )
A. 温暖B. 清洁C. 湿润D. 干燥
【答案】C
【解析】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如图:
呼吸道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而且对吸入的空气有温暖、湿润和清洁的作用,用口呼吸时,口腔对吸入的空气没有湿润的作用,所以长时间用口呼吸咽喉会发干。
【详解】A.鼻腔黏膜内的丰富的毛细血管能预热吸入的冷空气,对吸入的空气有温暖作用,A选项不符合题意。
B.鼻毛和鼻腔内的黏液能阻挡和粘住吸入的灰尘和细菌,对吸入的空气有清洁作用,B选项不符合题意。
C.鼻腔内的黏液还能杀灭一些细菌并能湿润吸入的空气,C选项符合题意。
D.鼻腔不能使吸入的气体变得干燥,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D。
7. 保护生物圈是全人类的共同义务,下列与此理念不符的是( )
A. 垃圾分类B. 节能减排C. 绿化造林D. 围湖造田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非常严重的,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人们必须具有环保意识;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详解】A.垃圾分类,变废为宝,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节省资源,利于保护生物圈,A不符合题意。
B.节能减排,可减少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和生物圈,B不符合题意。
C.绿化造林,能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有利于保护环境和生物圈,C不符合题意。
D.围湖造田,扩展用地,破坏生态系统,不利于环境保护和生物圈,D符合题意。
故选D。
8. 如图是人体三种类型血管内血流速度变化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血管Ⅰ为动脉,内流动脉血B. 血管Ⅱ内血流速度最慢,红细胞单行通过
C. 部分血管Ⅲ内存在瓣膜,可防止血液倒流D. 受外伤,血管Ⅲ破裂出血,需按压远心端
【答案】A
【解析】
【分析】动脉将血液由心脏流向全身的血管,其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静脉是将全身的血液收集流入心脏的血管,其血流速度慢;毛细血管管壁薄,血流速度最慢,官腔小等特点适于进行物质交换。因此血管Ⅰ是动脉血管,血管Ⅱ是毛细血管,血管Ⅲ是静脉血管。
【详解】A.Ⅰ是动脉血管,不一定都内流动脉血,如肺动脉内流静脉血,A错误。
B.Ⅱ毛细血管管壁薄,血流速度慢,红细胞单行通过,B正确。
C.Ⅲ四肢静脉管内有静脉瓣,可防止血液倒流,C正确。
D.Ⅲ静脉是将全身的血液收集流入心脏的血管,静脉出血的特点,颜色暗红,血流较慢,在远心端止血,D正确。
故选A。
9. 人体的结构与其功能是相适应的。下列描述与该观点相匹配的是( )
A. 心室心肌发达——利于血回心脏B. 静脉血管管壁薄——利于物质交换
C. 心脏内有瓣膜——防止血液倒流D. 红细胞呈两面凹——适于吞噬病菌
【答案】C
【解析】
【分析】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分为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四个腔,分别与主动脉、肺动脉、肺静脉、上下腔静脉相通。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同侧的心室和心房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
【详解】A.心室是血液循环的起点,心室的壁最厚,心肌发达,可以将血液泵出,A错误。
B.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物质交换,B错误。
C.在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C正确。
D.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适于运输氧气,D错误。
故选C。
10. 如图是人血涂片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出现炎症时,①的数量会增多B. ②有细胞核,可用于亲子鉴定
C. ③对人体起防御和保护的作用D. ④能够运送氧气和二氧化碳等
【答案】B
【解析】
【分析】图中①红细胞,②白细胞,③血小板,④血浆。
【详解】ABC.②白细胞个体最大,能够吞噬病菌,有细胞核,可用于亲子鉴定,数量高于正常值,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对人体起防御和保护的作用,AC错误,B正确。
D.能够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的是①红细胞,D错误。
故选B。
11. 心脏四个腔中,心脏壁最厚是
A. 左心房B. 左心室C. 右心房D. 右心室
【答案】B
【解析】
【分析】心脏结构如下:
。
【详解】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或肺部的毛细血管,而心房收缩只需把血液送入到心室。与各自的功能相适应,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同样的道理,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与功能上的差别相适应,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即心脏四个腔中壁最厚的是左心室。B正确。
【点睛】心脏四个腔壁的厚薄是与其输送血液的距离相适应的,左心室收缩输送血液的距离最长,因此左心室的壁最厚。
12. 医生给某新冠肺炎患者静脉注射时,药物到达肺部之前,依次经过心脏的( )
A. 左心房和左心室B. 右心室和左心室
C. 左心房和右心房D. 右心房和右心室
【答案】D
【解析】
【分析】静脉注射时,药物随着血液循环流往全身,血液循环过程如下:
【详解】结合血液循环途径可知,若静脉注射药物,则药物到达肺的途径是:上肢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部组织细胞。所以,药物在到达肺部之前,依次要经过心脏的右心房和右心室。
故选B。
13. 某人因疾病导致尿液总量比正常人健康情况下增加数倍,推测其可能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
A. 肾小球B. 肾小管C. 肾小囊D. 膀胱
【答案】B
【解析】
【分析】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组成,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详解】A.肾小球是肾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形成尿液。如果肾小球发生病变,可能会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使得尿液中的蛋白质、红细胞等物质增加,A不符合题意。
B.肾小管是肾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负责重吸收和分泌功能。当肾小管发生病变时,可能会导致重吸收的水分减少,进而导致尿液总量增加,B符合题意。
C.肾小囊的作用主要是容纳肾小球产生的原尿,并将其输送到肾小管中去。某人因疾病导致尿液总量比正常人健康情况下增加数倍的情况与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下降有关,与肾小囊无关,C不符合题意。
D.膀胱是人体储存尿液的器官,它位于盆腔,双侧连接输尿管,下方连接尿道内口。膀胱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尿液,肾脏产生的尿液可以通过输尿管流入膀胱内进行储存,由此可知,某人因疾病导致尿液总量比正常人健康情况下增加数倍的情况与膀胱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 在听觉形成的过程中,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结构位于( )
A 听觉中枢B. 鼓膜C. 听小骨D. 耳蜗
【答案】D
【解析】
【分析】耳朵的结构和功能非常复杂,但其基本功能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听觉和平衡。外耳、中耳和内耳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共同协作以确保我们能够听到声音并保持身体平衡。通过对耳朵结构和功能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耳朵,预防听力和平衡问题的发生。
【详解】A.听觉中枢是指位于听神经以上的脑干和大脑半球中的听觉结构。它是感觉系统中最长的中枢通路之一,负责声音信息的加工和分析,A不符合题意。
B.鼓膜是位于外耳道内的一层弹性灰白色的半透明薄膜,是中耳的一侧门户,负责将声波无损地传递到中耳,并通过听骨链传递到前庭窗,B不符合题意。
C.听小骨是人体中重要的听觉传导结构,位于中耳,由锤骨、砧骨和镫骨组成。它们通过复杂的连接方式将声音从外耳传递到内耳,并在传递过程中将声音信号放大,C不符合题意。
D.在听觉形成的过程中,耳蜗是接受声波刺激、产生兴奋的关键结构。耳蜗内的毛细胞能够将声波转化为电信号,这些电信号通过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最终形成听觉,D符合题意。
故选D。
15. 人体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包括
A. 脑和脑神经 B. 脑和脊髓 C. 脑神经和脊神经 D. 脊髓和脊神经
【答案】B
【解析】
【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详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如图所示:
。
即人体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包括脑和脊髓。B正确。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
16. 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胞体和树突两部分构成B. 能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
C. 细胞体是神经元的代谢中心D. 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答案】A
【解析】
【分析】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解答即可。
【详解】A.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支的树突,A错误。
B.神经元能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B正确。
C.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组成,其中,细胞体是神经元的代谢中心,C正确。
D.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基本单位,D正确。
故选A。
17. 下列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
A. 望梅止渴B. 吃梅止渴C. 谈梅生津D. 嗅梅生津
【答案】B
【解析】
【分析】(1)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2)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详解】B.吃梅止渴是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
ACD.望梅止渴、谈梅生津、嗅梅生津都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
故选B。
18. 人体内的激素能够对生长、发育和生殖等多种生命活动进行调节。下列关于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幼年时生长激素缺乏可引起呆小症
B. 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可引起侏儒症
C. 胰岛素具有调节血糖浓度的作用
D. 激素在人体中分泌量多,作用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分泌的,是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含量极少,作用很大;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共同维持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激素分泌异常时会导致人体患相应的疾病。
【详解】A.幼年时生长激素缺乏可引起侏儒症,故A错误。
B.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可引起呆小症,故B错误。
C.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调节血糖浓度的作用,故C正确。
D.激素在人体内分泌量小,作用大,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掌握激素的概念以及激素调节就能正确答题。
19. 下列不属于传染病是( )
A. 蛔虫病B. 佝偻病C. 艾滋病D. 肺结核
【答案】B
【解析】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染源只能是人或者动物。传播途径指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
【详解】ACD.艾滋病、蛔虫病、肺结核都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ACD不符合题意。
B.佝偻病是维生素D和钙的缺乏症,不具备传染性和流行性,B符合题意。
故选B。
20. 下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A. 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B. 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
C. 接种狂犬疫苗预防狂犬病D. 服用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
【答案】A
【解析】
【分析】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计划免疫是根据传染病的发病规律,将有关的疫苗按照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对儿童及青少年进行预防接种,使其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功能,这种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传染病起预防作用,故属于特异性免疫。
【详解】A.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符合题意。
B.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是患过麻疹以后才有的,只对麻疹有免疫作用,因此是特异性免疫,B不符合题意。
C.接种狂犬疫苗预防狂犬病,是计划地为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使人体获得对狂犬病的免疫力,属于特异性免疫,C不符合题意。
D.服用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是计划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是人体后天获得的一种预防传染病的屏障,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1. 每年的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下列有关毒品认识错误的是( )
A. 种类有鸦片、大麻等B. 可损害人大脑和心脏
C. 具有成瘾性,难戒除D. 好面子吸食“第一口”
【答案】D
【解析】
【分析】毒品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都有很大的损害,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等也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详解】A.毒品的种类有鸦片、大麻等,A正确。
B.毒品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都有很大的损害,可产生异常的兴奋、抑制等作用,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失眠、烦躁、惊厥、麻痹、记忆力下降、主动性降低、性格孤僻、意志消沉、周围神经炎等。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等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B正确。
C.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沾染,很难戒除,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危害社会,C正确。
D.要坚决远离毒品,坚决杜绝“第一口”,吸毒往往是从第一口开始的,一旦开始,就会成瘾,D错误。
故选D。
22. 在一块含有淀粉的琼脂块的四个圆点位置,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如图所示,将上述实验装置放入37℃恒温箱中,保温处理24小时后,用碘液滴在琼脂块上,可见其上面呈蓝色的斑块个数是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条件(适宜的温度、pH=7)及酶的特性(专一性和高效性)。
【详解】碘遇淀粉变蓝色。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四个圆点中均含有淀粉,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圆点1中的唾液与酸混合,此时唾液淀粉酶在酸的作用下失去活性,无法分解淀粉;圆点2中的唾液淀粉酶在高温(煮沸)中也失去活性,无法分解淀粉,所以圆点1和2中淀粉均未被分解;圆点3中含有蔗糖酶,由于酶具有专一性,蔗糖酶不能使淀粉水解;圆点4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所以当滴加碘液时,会出现蓝色的斑块是1、2、3,C符合题意。
故选C。
23. 饭后一段时间,正常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量及血糖变化情况是( )
A. 胰岛素分泌增多,随后血糖上升B. 胰岛素分减少,随后血糖上升
C. 胰岛素分泌增多,随后血糖下降D. 胰岛素分泌减少,随后血糖下降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体血液中的血糖浓度之所以能够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主要是胰岛素的调节作用。
【详解】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它是由胰腺的胰岛分泌的。健康的成年人饭后一段时间,由于人体消化道的吸收作用,葡萄糖通过消化道壁的吸收慢慢进入了血液循环系统,因而人体血糖浓度会逐渐升高。但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血液的中的葡萄糖会逐渐被分解、利用和转化,因而血糖浓度又会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故选C。
24. 如图表示某些科学概念间的包含关系,表中选项与图示相符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可知,甲和乙是并列关系,乙包含丙。
【详解】A.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者是并列关系,A错误。
B.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B正确。
C.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肝脏属于消化腺,C错误。
D.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咽属于呼吸道,D错误。
故选B。
25. 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甲、乙表示血管中的血液,X表示某人体结构,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X为肾小球,则甲、乙均为动脉血
B. 若X为肺,则乙中的氧气含量大于甲
C. 若X为肾脏,则乙中的尿素含量大于甲
D. 若X为小肠,则乙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大于甲
【答案】C
【解析】
【分析】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循环途径如图所示:
【详解】A.若X为肾小球,肾小球处不进行气体的交换,则甲、乙均经肺部毛细血管交换成为的动脉血,A正确。
B.若X为肺,则此循环途径为肺循环,甲血管为肺动脉,乙血管为肺静脉,在A肺部毛细血管处发生了气体交换,肺泡中所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转变成含氧丰富动脉血流回左心房,B正确。
C.从肾脏流出的血液是含尿素量最少的静脉血。若X代表肾脏,则乙中血液的尿素含量比甲低,即甲中尿素含量高于乙,C错误。
D.若X为小肠,该循环途径为体循环,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甲为体动脉,为小肠处的组织细胞送来了氧气,血液由动脉血变为含营养丰富含氧少的静脉血。通过乙体静脉送回心脏的右心房,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50分。(“[ ]”内填序号,横线填名称,特殊标识的除外)。
26. 如图是人的缩手反射示意图,图中①~④表示反射弧的结构。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缩手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
(2)②和③分别是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
(3)①②③④构成了一条完整的反射弧。( )
(4)若②受损,手碰钉子时不会感到痛。( )
【答案】(1)错误 (2)正确
(3)错误 (4)正确
【解析】
【分析】1、图中结构分别为: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传出神经、④效应器。
2、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和条件反射(复杂反射)两种类型。
【详解】(1)分析图意可知,参与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灰质,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所以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2)反射弧的结构图中,②是传入神经,③是传出神经。
(3)图中结构分别为: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纤维、③传出神经纤维、④效应器,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故①②③④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4)②是传入神经,其作用是将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若②受损,则神经冲动无法经脊髓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
27. 营养均衡有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淀粉类食物是一日三餐中的主食,淀粉能在消化道的中初步消化的[ ]______中初步消化。
(2)蛋白质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极其重要,其在消化道内彻底分解成 ______后才能被吸收。
(3)油脂类的食物应该少吃,该类食物富含的营养成分是 ______多吃容易导致肥胖,该营养成分消化时需要[②]分泌的 ______参与。
(4)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 ]______,请写出该结构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______(任写一点)。
【答案】(1)①口腔 (2)氨基酸
(3) ①. 脂肪 ②. 胆汁
(4) ①. ⑥小肠 ②. 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或小肠很长,约5~6米;或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解析】
【分析】观图可知:①口腔、②肝脏、③胃、④胰腺、⑤大肠、⑥小肠,解答即可。
【小问1详解】
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需经消化才能被吸收,其中淀粉在①口腔内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初步分解成麦芽糖,在小肠内被分解成葡萄糖。
【小问2详解】
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初步消化,在小肠中被最终消化成简单小分子物质氨基酸。
【小问3详解】
油脂类的食物应该少吃,该类食物富含的营养成分是脂肪,多吃容易导致肥胖,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同时,②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小问4详解】
⑥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因为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肠5﹣6米;内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加大了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面积;小肠内含有多种消化液,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28.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一种运用于异物窒息的快速急救手法,动作图解如图甲,图乙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是当异物经咽、喉后堵住人[ ]______从而引起呼吸困难。但患者肺内仍有残留气体,如图甲所示,给膈肌以下软组织以突然向上的压力,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 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外界气压,形成较大的气流把异物冲出。
(2)呼吸道通畅后,空气进入肺。其中[a]______(气体)通过气体的 ______作用进入血液,从而使血液变为 ______血。
【答案】(1) ①. ③气管 ②. 大于
(2) ①. 氧气 ②. 扩散 ③. 动脉
【解析】
【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图甲中结构名称:①咽,②喉,③气管;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细胞里的气体交换,图乙中的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
【小问1详解】
呼吸道是获得氧气的重要通道。当阻塞物经咽、喉后,堵住如图中[③]气管时,会引起呼吸困难。此时,救护者可按照图中所示方法施救,使被救者膈顶部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形成较大的气流把阻塞物冲出。随后,气体才能顺利进入肺。
【小问2详解】
呼吸道通畅后,空气进入肺,气体通过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液,从而使血液变为动脉血。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根据图2箭头方向可以判断所示b代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a代表的物质是氧气。
29. 如图是人的血液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循环路线A代表 ______循环,它能为组织细胞提供 ______。
(2)循环路线B的起点是[ ]______与之相连的血管内流 ______血。
(3)A和B两条循环路线同时进行,并且通过 ______连通组成一条完整血液循环路线。
【答案】(1) ①. 体 ②. 营养物质和氧气
(2) ①. ④右心室 ②. 静脉
(3)心脏
【解析】
【分析】(1)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2)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3)图中①上、下腔静脉、②肺动脉、③右心房、④右心室、⑤主动脉、⑥肺静脉、⑦左心房、⑧左心室,A表示体循环、B表示肺循环。
【小问1详解】
(1)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图示中A循环路线是:⑧左心室→⑤主动脉→全身各器官→①上、下腔静脉→③右心房,对照上图可知,A循环为体循环。A体循环血液为全身组织细胞送去了营养物质和氧气,把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运走。
【小问2详解】
由上题图可知,B肺循环的起点是④右心室,与之相连的血管是肺动脉,肺动脉内流的是静脉血。
【小问3详解】
肺循环与体循环在心脏处汇合在一起成为一条完整的循环路线,因此两条循环路线是同时进行。
30. 新冠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成为中小学生日常学习的主要途径。请据如图回答有关问题。
(1)观看教学视频时,屏幕上信息反射来的光线,在图中[ ]______上形成物像,在[__]形成视觉。
(2)利用手机进行长时间近距离观看学习时,可能会导致图中[ ]______曲度变大而出现近视。出现近视后,应及时配戴 ______透镜来矫正。
(3)请结合当前实际谈谈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预防近视:______。
【答案】(1) ①. ③视网膜 ②. ⑤
(2) ①. ②晶状体 ②. 凹
(3)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五不看”:三要是:①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②看书写字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③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五不看是:①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②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③不要看字体过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④做作业不要用淡色铅笔;⑤看电视时间不要太久
【解析】
【分析】题图中:①瞳孔;②晶状体;③视网膜;④视神经;⑤大脑;⑥小脑;⑦脑干。
【小问1详解】
观看教学视频时,教学屏幕上的信息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①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②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③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④视神经传到⑤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小问2详解】
利用手机进行长时间近距离观看学习时,眼睛中的睫状肌总是处于收缩状态,久而久之,睫状肌发生持续痉挛,一旦看远方物体时,睫状肌不能放松,变凸的②晶状体就不能恢复原来的正常状态,若此时再不注意,发展下去就会造成眼球前后径过长,这两种情况都导致远处物体折射所形成的物像落在了视网膜前方,造成近视,应配戴凹透镜加以纠正。
【小问3详解】
预防近视,做到“三要”、“五不看”。三要是,①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②看书写字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③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五不看是:①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②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③不要看字体过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④做作业不要用淡色铅笔;⑤看电视时间不要太久。
31. 如图为人体部分生命活动示意图,①~⑥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1)食物中的淀粉经A系统消化成葡萄糖后,通过[①]______过程进入血液。血液流经D系统时,葡萄糖还可以通过过程[ ]______返回血液,葡萄糖由血液中的_____运输。
(2)B系统中完成气体交换的器官是 ______与过程②相比,过程③中氧气的含量 ______(填“增加”或“减少”)了,氧气进入血液。
(3)血液携带着葡萄糖和氧运输到组织细胞内,进行呼吸作用,释放 ______用于各项 ______及维持体温。
【答案】(1) ①. 吸收 ②. ⑤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③. 血浆
(2) ①. 肺 ②. 减少
(3) ①. 能量 ②. 生理活动##生命活动
【解析】
【分析】图中:①表示营养物质的吸收、②表示吸气过程、③表示呼气过程、④表示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⑤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⑥表示排尿;A表示消化系统、B表示呼吸系统、C表示循环系统、D表示泌尿系统。
【小问1详解】
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因此图示中的[①]表示营养物质的吸收。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血液流经[D]泌尿系统时,葡萄糖还可以通过[⑤]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返回血液。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代谢废物。因此葡萄糖由血液中的血浆运输到全身各处。
【小问2详解】
肺是B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内的氧进入血液,因此与过程②吸气相比,过程③呼气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了,氧气进入血液。
【小问3详解】
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所以,血液携带着葡萄糖和氧运输到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内,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用于各项生理活动(或生命活动)及维持体温。
32. 在学习了“泌尿系统”相关内容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肾单位模型”,以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同时针对该模型的科学性设计了评价表。
某同学利用橡皮管、漏斗、水、相同的塑料颗粒、注射器等材料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模型。
(1)部位①模拟肾单位中的______。
(2)用塑料颗粒模拟血液中不能进入肾小囊的成分有_______。
(3)若该模型能模拟肾单位功能,则形成的“尿液”将从部位[__]中流出。(填序号)
(4)根据评价表,该模型“指标一”被评为“优秀”,“指标二”被评为“待改进”。为使该模型的“指标二”达到优秀水平,请你对该模型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________。
(5)人体还可通过其他途径排出废物,如尿素可以通过_______中的汗腺排出体外。
【答案】(1)肾小球 (2)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两个成分都写方可得分)
(3)③ (4)使用不同大小颗粒模拟不同成分,并在部位①处戳出若干小孔,使代表尿素等物质的小颗粒能滤过,代表大分子蛋白质等物质的大颗粒不能滤过
(5)皮肤
【解析】
【分析】1.分析题图:部位①模拟肾小球、部位②模拟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部位③模拟肾小管。
2.人体内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小问1详解】
部位①作为模型的入口,它模拟的是肾单位中的肾小球。肾小球是血液进入肾脏后首先经过的地方,它负责过滤血液,形成原尿。
【小问2详解】
在血液中,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是不能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进入肾小囊的。
【小问3详解】
如果该模型能够成功地模拟肾单位的功能,那么经过肾小球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后,形成的“尿液”将从部位③肾小管中流出。
【小问4详解】
指标二主要检验肾小球的过滤作用,故对“指标二”的建议:使用不同大小颗粒模拟不同成分,并在部位①处戳出若干小孔,使代表尿素等物质的小颗粒能滤过,代表大分子蛋白质等物质的大颗粒不能滤过。
【小问5详解】
人体除了通过肾脏排出废物外,还有其他途径;尿素这种废物就可以通过皮肤中的汗腺排出体外,当人体出汗时,汗液中会带走一部分尿素等废物。
33. 针对今年春季高发的甲流,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制作了一张“预防甲流宣传海报”。根据海报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1)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引起甲型流感的病原体是_______。甲流患者属于传染病流行环节中的______。
(2)写出海报中能切断甲流传播的一条措施________。
(3)注射甲流疫苗可以预防甲流的原因是______,该疫苗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预防乙肝病毒感染。
(4)某同学出现海报中的某些症状,能否自行诊断为甲流,并服用治疗甲流的药物?请说明原因______。
【答案】(1) ①. 甲型流感病毒 ②. 传染源
(2)勤洗手##通风换气
(3) ①. 注射甲流疫苗后体内会产生抵抗甲型流感病毒的抗体 ②. 不能
(4)不能;出现上述症状不一定是患上了甲流,需要到医院确诊##不能;治疗甲流的药物多为处方药,需要医生的处方购买并按医嘱服用
【解析】
【分析】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的特点。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因此,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小问1详解】
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甲流全称甲型流感,是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可见,甲型流感病毒是导致甲流的病原体。甲流患者能够散播病原体,属于传染病流行环节中的传染源。
【小问2详解】
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海报中的勤洗手和通风换气属于切断传播途径,而注射疫苗和均衡营养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小问3详解】
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抗原是能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人体接种甲流疫苗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故从人体免疫角度分析,注射的甲流疫苗属于抗原。特异性免疫是人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类型。因接种甲流疫苗所产生的抗体只对甲型流感病毒起作用,对其它病原体没有作用,故接种甲流疫苗产生的免疫能力属于特异性免疫。可见,注射甲流疫苗可以预防甲流的原因是注射甲流疫苗后,人体内会产生针对甲型流感病毒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甲流的抵抗力,该疫苗只对甲型流感病毒起作用,不能预防乙肝病毒感染。
【小问4详解】
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人的病情、体质和药物的作用,适当的选择药物的品种,以适当的方法、剂量和时间准确用药,以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减小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或危害。可见,某同学出现海报中的某些症状,不能自行诊断为甲流,并服用治疗甲流的药物,原因:①出现发烧的症状不一定就是患上了甲流,需要到医院确诊;②如果治疗甲流的药物为处方药,需要依据医生的处方服用。(写1条,合理即可)
34.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危害全球养猪业的典型细菌性疾病之一,采用疫苗免疫是防治副猪嗜血杆菌病经济而有效的措施。在副猪嗜血杆菌灭活疫前研制中,使用能显著提高免疫作用的佐剂对提高疫苗的效力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银杏叶提取物黄酮苷对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为了研究银杏叶提取物黄例普作为副猪嗜血杆菌灭活疫苗佐剂的可行性,某科研小组做了以下实验。
①选取体重相近的同年龄健康小鼠40只,然后随机平均分成4个小组。
②第一次分别给4个小组的每只老鼠皮下注射0.2L低、中、高浓度佐剂疫苗和不加佐剂疫苗,14天后以同样的途径和剂量进行第二次免疫注射,在第一次免疫注射和第二次免疫注射后,分别测定小鼠血液中的1gG抗体(1gG抗体具有中和多种毒素的作用)水平,如图所示。
③在第二次免疫注射21天后给所有小鼠腹腔注射副猪嗜血杆菌毒株,记录小鼠临床表现,并统计小鼠死亡率,如下表所示。
(1)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副猪嗜血杆菌灭活疫苗属于 ______(填“抗原”或“抗体”),该免疫方式属于 ______免疫。
(2)选取体重相近的同年龄健康小鼠的目的是 ______。
(3)分析如图的数据,第二次免疫注射后,高浓度组IgG抗体水平 ______(填“高于”或“低于”)疫苗组,低浓度组和中浓度组的IgG抗体水平显著 ______(填“高于”或“低于”)疫苗组。
(4)分析表的数据,能否得出“不同浓度的黄酮苷佐剂能提高副猪嗜血杆菌灭活疫苗的免疫效力”的结论 ______。理由是 ______。
【答案】(1) ①. 抗原 ②. 特异性
(2)作对照 (3) ①. 低于 ②. 高于
(4) ①. 不能 ②. 不是任何浓度的黄酮苷佐剂都能提高副猪嗜血杆菌灭活疫苗的免疫效力,比如高浓度的黄酮苷佐剂反而降低了副猪嗜血杆菌灭活疫苗的免疫效力
【解析】
【分析】人体的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种。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包括保护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由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组成,包括保护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小问1详解】
从免疫学的角度,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是特异性免疫的范畴。
【小问2详解】
实验中选取体重相近的同年龄健康小鼠的目的是作对照。
【小问3详解】
分析如图的数据,第二次免疫注射后,高浓度组IgG抗体水平低于疫苗组,低浓度组和中浓度组的IgG抗体水平显著高于疫苗组。
【小问4详解】
分析表的数据,能否得出“不同浓度的黄酮苷佐剂能提高副猪嗜血杆菌灭活疫苗的免疫效力”的结论不能。理由是不是任何浓度的黄酮苷佐剂都能提高副猪嗜血杆菌灭活疫苗的免疫效力,比如从图表中可以看出高浓度的黄酮苷佐剂反而降低了副猪嗜血杆菌灭活疫苗的免疫效力。选项
甲
乙
丙
A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B
血浆
血细胞
红细胞
C
消化腺
消化管
肝脏
D
呼吸道
肺
咽
“肾单位模型”评价表(节选)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设计合理,有创意,结构完整
结构完整
结构不完整,有1处以上缺失
指标二
能模拟肾小球中不同成分的滤过作用,效果明显
能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但效果不明显
不能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组别
小鼠死亡率/%
低浓度佐剂疫苗组
20
中浓度佐剂疫苗组
25
高浓度佐剂疫苗组
70
疫苗组4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西玉林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广西玉林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docx、广西玉林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青海省海东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青海省海东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docx、青海省海东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四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文件包含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四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docx、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