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提升卷)(解析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6098652/0-172456476568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提升卷)(解析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6098652/0-172456476573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提升卷)(解析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6098652/0-172456476576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提升卷)(学生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6098652/1-172456476820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提升卷)(学生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6098652/1-172456476828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提升卷)(学生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6098652/1-172456476832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讲义(含练习及期中、期末考)
第1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提升卷)-2024年八年级物理上册讲义(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1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提升卷)-2024年八年级物理上册讲义(人教版),文件包含第1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提升卷解析版docx、第1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提升卷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提升卷)(解析版)(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测试范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章。第Ⅰ卷 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2秋•南岗区校级月考)同学们用的物理课本的厚度及一块橡皮从桌上落到地面所用时间大约分别是( )A.0.8cm 5s B.80μm 0.5s C.0.8cm 0.5s D.801μm 5s【答案】C【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解:物理课本厚度约为0.8cm,一块橡皮从桌上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在0.5s左右。故选:C。2.(2023春•肥城市期中)一实验小组利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中( )①木块A对应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②木块A对应的刻度尺比木块B对应的刻度尺精确度高③木块A的长度是3.65cm④木块B的长度是2.3cmA.只有②④正确 B.只有①④正确 C.只有①②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答案】A【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如图乙可知,木块A对应的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故①错误;木块A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3.65cm对齐,所以木块A的长度为L=3.65cm﹣1.00cm=2.65cm,故③错误;木块B对应的刻度尺相邻刻度线间的长度值为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分度值越小,精确度越高,故②正确;木块B左侧与零刻度线对齐,右侧与2.3cm对齐,所以木块B的长度为L=2.3cm;只有②④正确;故选:A。3.(2023春•江陵县期末)关于测量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毫米刻度尺直接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测量不准属于误差 B.误差是由于操作不规范造成的 C.态度认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就可以避免误差 D.误差只能减少但不能避免【答案】D【分析】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等。【解答】解:A、用毫米刻度尺的分度值远大于一张纸的厚度,不能直接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测量不准不属于误差,故A错误;B、操作不规范造成的是错误,不是误差,故B错误;C、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只能尽量减小,不能绝对避免,故C正确;D、测量时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可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D错误。故选:D。4.(2023•丹阳市二模)2023年5月11日5时16分,天舟六号货运飞船成功对接空间站组合体,对接后,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货运飞船是静止的( )A.地球 B.空间站组合体 C.月球 D.太阳【答案】B【分析】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解答】解:A、以地球为参照物,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故A不合题意;B、以在轨运行的空间站组合体,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故B符合题意;C、以月球为参照物,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故C不合题意;B、以太阳参照物,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故D不合题意。故选:B。5.(2023春•柳南区校级期中)在钢架雪车世界杯赛中,趴在雪车上的耿文强控制雪车在赛道上高速行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雪车为参照物,耿文强是运动的 B.以赛道为参照物,雪车是静止的 C.以观众为参照物,耿文强是运动的 D.以耿文强为参照物,赛道是静止的【答案】C【分析】在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是否发生改变,若改变,则是运动的,若不改变,则是静止的。【解答】解:A、以雪车为参照物,耿文强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静止的,故A错误;B、以赛道为参照物,雪车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故B错误;C、以观众为参照物,耿文强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故C正确;D、以耿文强为参照物,赛道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故D错误。故选:C。6.(2023春•潮阳区校级期末)在平直的公路上,小明坐在车上用停表从汽车驶过第1根电线杆时开始计时,记下了汽车连续通过5根电线杆的时间为10s,相邻电线杆的距离为50m,则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A.90km/h B.72km/h C.50km/h D.40km/h【答案】B【分析】汽车在10s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10s的比值,就是汽车在10s内的平均速度。【解答】解:由题意知,小明在汽车驶过第1根电线杆时开始计时,在汽车驶过第5根电线杆时停止计时,则汽车通过的路程(4个间隔距离):s=4×50m=200m,汽车的平均速度:v===20m/s=72km/h,故B正确。故选:B。7.(2023春•英德市期中)以下是有关物体运动速度的说法,其中不可能的是( )A.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5km/h B.汽车在国道正常行驶的速度200km/h C.成年人骑自行车的速度15km/h D.高速列车正常行驶的速度300km/h【答案】B【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为1.1m/s,1.1m/s=3.96km/h,与5km/h接近,故A正确;B、汽车在国道正常行驶的速度约为70km/h,故B错误;C、成年人骑自行车的速度15km/h,符合实际,故C正确;D、高速列车正常行驶的速度300km/h,符合实际,故D正确。故选:B。8.(2023春•桂林期末)小林爸爸驾车通过一个隧道时,看到路边限速牌如图甲所示,汽车速度表上指针的位置恒定如图乙所示,整车通过隧道用时6分钟,不计车身长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车做加速运动 B.隧道内汽车最高限速60m/s C.汽车已经超速 D.隧道长度为4km【答案】D【分析】(1)汽车速度表上指针的位置恒定;(2)如图甲所示,路边限速牌表示限速60km/h;(3)将行驶速度与限速比较即可;(4)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式可计算出隧道长度。【解答】解:A、汽车速度表上指针的位置恒定,速度为v=40km/h,汽车做匀速运动,故A错误;B、隧道内汽车最高限速60km/h,故B错误;C、速度为v=40km/h<60km/h,汽车没有超速,故C错误;D、根据速度公式得,隧道长度为s=vt=40km/h×=4km,故D正确。故选:D。9.(2023春•芝罘区期中)甲、乙两辆汽车在某段公路上行驶,它们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0min,甲车平均速度大于乙车平均速度 B.10~20min,甲车平均速度等于乙车平均速度 C.20~30min,甲车平均速度大于乙车平均速度 D.0~30min,甲车平均速度等于乙车平均速度【答案】D【分析】ACD、比较时间相同时,汽车通过的路程的大小,根据速度公式分析平均速度的大小;B、10~20min,乙车的路程没有变化,所以乙车处于静止状态。【解答】解:由图可知,A、0~10min,甲车行驶的路程小于乙车行驶的路程,所以甲车平均速度小于乙车平均速度,故A错误;B、10~20min,乙车的路程没有变化,所以乙车处于静止状态,而甲车的路程有变化,所以甲车平均速度大于乙车平均速度,故B错误;C、20~30min,甲车行驶的路程小于乙车行驶的路程,所以甲车平均速度小于乙车平均速度,故C错误;D、0~30min,甲、乙两车行驶的路程相等,所以甲车平均速度等于乙车平均速度,故D正确。故选:D。10.(2022秋•承德期末)小华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某物体长度,三次测量值分别是L1=6.80cm、L2=6.81cm和L3=6.79cm。取其平均值6.80cm作为测量结果。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L1=6.80cm的测量结果没有误差 B.L1=6.80cm也可以记录成L1=6.8cm C.L2=6.81cm中0.01cm是准确值 D.物体长度可能略大于L=6.80cm【答案】D【分析】对于刻度尺测量结果的记录我们一般要求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对于一个完整的测量结果而言,我们也可以从数据上判断其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了减小误差,我们还常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并且保留到与原测量值相同的位数,因此,明确了这些要求,可以帮助我们判断选项中内容的正确性。【解答】解:A、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所以L1=6.80cm的测量结果也有误差,故A错误;B、在6.80cm中“0”是估计值,“8”是准确值,在6.8cm中“8”是估计值,所以L1=6.80cm不能记录成L1=6.8cm,故B错误;C、第二次测量值L2=6.81cm中6.8cm是准确值,0.01cm是估计值,故C错误;D、通过多次测量求得的平均值为6.80cm,所以物体长度可能略小于6.80cm,也可能略大于6.80cm,故D正确。故选:D。11.(2023•成都模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许多古诗词和歌曲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云不动”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 B.“忽然月羞躲云中,原是晚云遮明月”,其中以“云”为参照物,“月”是静止的 C.“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青山”运动是以“竹排”为参照物的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运动是以舟上的人为参照物的【答案】C【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先选取一个标准做为参照物,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物体就是运动的;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物体就是静止的。【解答】解:A、以地面为参照物,云与地面之间有位置变化,云是运动的,若以诗人或乘坐的船为参照物,云和诗人或乘坐的船之间没有位置变化,云是静止的,故A错误。B、“月羞躲云中”意思是月亮躲在云里面,因此以“云”为参照物,月亮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月”是运动的,故B错误。C、竹排在江中运动,“青山”相对“竹排”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青山”运动是以“竹排”为参照物的,故C正确。D、以舟上的人为参照物和“轻舟”之间的位置没有变化,故“轻舟”是静止的,“轻舟”的运动是以山为参照物,故D错误。故选:C。12.(2023•海珠区校级模拟)如图是无人机无线充电模型,当无人机进入充电装置所发电磁波的有效范围内即可充电。甲、乙无人机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经过相同时间,它们分别从位置A、B到达位置A'和B',则( )A.无人机甲相对乙向西运动 B.无线充电装置相对无人机乙向东运动 C.无人机乙比甲的速度快 D.在方框区域内,无人机甲充电的时间比乙短【答案】D【分析】物体相当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由图可知甲、乙无人机自西向东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所以无人机甲相对乙向东运动;相同时间内,路程变化大的物体其运动速度大;路程相同时,速度大的物体运动时间短。【解答】解:无线充电装置相对无人机乙的位置向东发生改变,所以无线充电装置相对无人机乙向东运动,故B错误;由题意可知相同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所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C错误;由图可知甲、乙无人机自西向东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所以无人机甲相对乙向东运动,故A错误;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路程相同时,甲运动的时间小于乙运动的时间,所以在方框区域内,无人机甲充电的时间比乙短,故D正确。故选:D。13.(2023•厦门模拟)汽车以72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羚羊以22m/s的速度在草原上奔跑,运动员5min跑完1800m,三者速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A.运动员、汽车、羚羊 B.羚羊、汽车、运动员 C.汽车、羚羊、运动员 D.汽车、运动员、羚羊【答案】A【分析】根据v=求出速度和1km/h=m/s进行单位的换算,统一各物体的速度单位,然后比较速度的大小。【解答】解:汽车行驶的速度v汽车=72km/h=72×m/s=20m/s,羚羊以在草原上奔跑的速度v羚羊=22m/s,运动员的速度v运动员===6m/s,所以,速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运动员、汽车、羚羊。故选:A。14.(2023•鄢陵县二模)甲、乙两同学沿平直公路从同一起点向西行走,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0~8s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B.0~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第4s时,乙同学在甲同学的东面20m处 D.0~8s内,以甲为参考物,乙始终向西运动【答案】C【分析】(1)在相同的时间里,通过的路程相等,据此判断;(2)在s−t图象中,过原点的直线表示物体通过的路程与其时间成正比,即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3)由图可知,甲、乙两同学沿平直公路从同一起点向西行走,第4s时,乙同学行驶了40m,甲同学行驶了60m,据此判断;(4)在0~8s内,根据速度公式比较甲车和乙车的速度大小关系,且甲和乙沿平直的公路同向东行驶,据此得出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的运动方向。【解答】解:A、由图可知,0s~8s内,甲乙通过的路程都是80m,则甲、乙两同学的平均速度相等,故A错误;B、由图象可知,0s~8s内,两同学同时出发,乙的图象都是一条斜线,表示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甲的图象都是一条曲线,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故B错误。C、由图可知,甲、乙两同学沿平直公路从同一起点向西行走,第4s时,乙同学行驶了40m,甲同学行驶了60m,则乙同学在甲同学的东面20m处,故C正确;D、据图可知,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做加速运动,乙车的速度一开始大于甲车的速度,后来甲车速度大于乙车,所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不可能做始终向西运动,故D错误。故选:C。15.(2022秋•天山区校级期末)沿同一条直线同向运动的物体A、B,从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②运动2.5s,A和B相距10m③运动5s,A、B相遇④A和B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B始终大于vA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答案】D【分析】在s﹣t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斜率等于速度;由图可以直接读出出发点的位置和时刻;路程等于纵坐标的变化量,平均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之比。【解答】解:根据图象可知:①A从原点出发,而B从距原点正方向上20m处出发,故①错误;②运动2.5s后,A在20m的位置,B在30m的位置,故A和B相距30m﹣20m=10m,故②正确;③运动5s后,A与B都在40m的位置,因此A、B相遇,故③正确;④根据图象可知,A、B都运动5s时,A运动的距离为40m,B运动的距离为40m﹣20m=20m,显然相同时间内A通过的路程大于B通过的路程,因此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故④错误。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故选:D。16.(2023•光泽县模拟)一列队伍长800m,以2m/s的速度匀速前进,通讯员从队尾以6m/s的速度追到队伍前面,接着通讯员又以相同的速度返回队尾,那么他在整个往返过程中共走了多少m?( )A.800m B.1200m C.1600m D.1800m【答案】D【分析】①通讯员从队尾跑到队首,通讯员和队伍同向运动,通讯员的运动速度是两者之差,通讯员要通过队伍的长度,知道通讯员的相对速度和运动的长度,求出通讯员从队尾到队首的时间。②通讯员从队首跑到队尾,通讯员和队伍相向运动,通讯员的运动速度是两者之和,通讯员要通过队伍的长度,知道通讯员的相对速度和运动的长度,求出通讯员从队首到队尾的时间。③知道他在整个往返过程中所用的时间和速度,利用速度公式计算他在整个往返过程中共走的路程。【解答】解:通讯员从队尾到队首的速度为:v=v通﹣v队=6m/s﹣2m/s=4m/s,因为v=,所以通讯员从队尾到队首的时间:t===200s。通讯员从队首到队尾的速度为:v′=v通+v队=6m/s+2m/s=8m/s,所以通讯员从队首到队尾的时间:t′===100s。所以通讯员往返一次的时间:t总=t+t′=200s+100s=300s。故他在整个往返过程中共走的路程:s总=v通t总=6m/s×300s=1800m。故选:D。第Ⅱ卷 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题2分,共12分)17.(2023春•蓬莱区期中)如图所示甲、乙是两种常用的测量时间的工具,如果我们想测量一节体育课上测百米成绩用的是 甲 (以上两空均选填“甲”或“乙”),甲中指针指示的时间是 126.0 s。 【答案】甲;126.0。【分析】根据两表的最小分度值与量程及是否方便测量选择符合要求的表;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解答】解:(1)由图知:甲是秒表,由图知,量程是30min;乙是手表量程是12h,学生跑百米所用的时间一般在10s~18s间,不会超过甲的量程,因此体育课上测百米成绩应用甲;(2)图中,秒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2min和3min之间,未过中线偏向2min,说明大表盘应该没有超过30秒;大盘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盘指针在6.0s,因此秒表读数为t=2min6.0s=126.0s。故答案为:甲;126.0。18.(2023•宛城区一模)如图所示,空中加油机A正在对战机B进行空中加油。为了确保飞行安全,在加油时加油机A和战机B的飞行应“同步”。此时,加油机A相对于地面是 运动 的,相对于战机B是 静止 的。【答案】运动;静止。【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解答】解:在加油时加油机A和战机B的飞行速度应相等;加油机在给战斗机加油时,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与地面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故加油机是运动的;空中加油过程中,它们飞行的高度和速度不变,战斗机和加油机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静止的。故答案为:运动;静止。19.(2023•赫山区一模)外出求学的大鹏同学乘大巴车回老家金佛山,当他看到公路边的指示牌(如图所示),路边最高限速指示牌上“80”的意思是 汽车的最大行驶速度为80km/h ,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大鹏从现在所在位置回到金佛山至少需要 1.5 h。【答案】汽车的最大行驶速度为80km/h;1.5。【分析】(1)最高限速指示牌上“80”该路段车的最大行驶速度为80km/h;(2)由指示牌可知从指示牌到金佛山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大鹏从现在所在位置回到金佛山至少需要的时间。【解答】解:路边最高限速指示牌上“80”的意思是汽车的最大行驶速度为80km/h;由指示牌可知,从指示牌到金佛山的路程s=120km,由v=可知,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大鹏从现在所在位置回到金佛山至少需要的时间:t===1.5h。故答案为:汽车的最大行驶速度为80km/h;1.5。20.(2023•兴庆区校级四模)2023年5月21日第五届“丝绸之路”宁夏•银川马拉松赛鸣枪开赛,来自全国各地的2.5万名跑友现场参赛,宁夏本土选手何杰以2小时15分钟跑完45km全程,在家门口夺得亚军。何杰长跑时以佩戴手表的手腕为参照物,手表是 静止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全程平均速度为 20 km/h。【答案】静止;20。【分析】与参照物之间没有位置变化的物体,相对参照物是静止的;利用v=得到运动员的平均速度。【解答】解:运动员长跑时,手表始终在手腕处,手表与手腕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相对手腕,手表是静止的;运动员运动时间t=2h15min=2.25h,通过的路程s=45km;运动员全程的平均速度v===20km/h。故答案为:静止;20。21.(2023•兴化市模拟)如图是一位摄影爱好者用频闪摄影技术拍的一张照片,清晰地记录了网球被击出后某一段的运动轨迹,已知此次摄影的相邻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为0.01s,网球的实际直径约为6cm。现将一把刻度尺放在照片上来估测网球的运动速度。由图可知,网球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所用的时间是 0.05 s,网球在AB段运动的实际平均速度约为 20 m/s。【答案】0.05;20。【分析】根据摄影的闪光频率结合图示得出网球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所用的时间和小球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实际通过的路程,然后利用速度公式计算速度。【解答】解:根据题意可得,网球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所用的时间:t=0.05s,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照片中一个网球占据刻度尺的3个小格,即照片中网球的直径为0.30cm,照片中网球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通过的路程为5.00cm,已知网球的实际直径约为6cm,设网球实际通过的路程为s,由比例关系可得:=,解得s=100.00cm=1m,则网球在AB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20m/s。故答案为:0.05;20。22.(2023春•无为市期末)一玩具汽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做直线运动,其速度v与时间t的图像如图。已知在4s~8s内小车受到的牵引力恒为12N,4s~8s内运动的路程为 16 m,在8s~10s内小车受到的牵引力 小于 12N(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答案】16;小于。【分析】(1)根据图象判断小车在不同时段的运动状态,知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小车受到的合力为零。根据速度公式变形可计算其运动的路程。(2)摩擦力的大小只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运动速度等无关,据此判断。【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在4s~8s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因此受到的合力为0N;其速度为4m/s,其运动的路程为:s=vt=4m/s×4s=16m;(2)由于在4s~8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其牵引力与摩擦力相等,故摩擦力为12N;在8~10s内小车做减速运动,但其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摩擦力也不变,故牵引力小于摩擦力12N。故答案为:16;小于。三.实验题(本题共3小题,共16分)23.(2022秋•崂山区校级月考)在某次测量活动中,小明同学对一个圆的直径进行了测量,并将五次测量的数据记录如下:(1)请把测量圆的直径的图示画完整。(2)表中测量数据中有两个是错误的,错误数据1是 1.3 cm,理由是 缺少估读值 ;错误数据2是 1.11 cm,理由是 与其它数据差距较大 。(3)他这次测量的结果应该为 1.34 cm。【答案】(1)见解析;(2)1.3;缺少估读值;1.11;与其它数据差距较大;(3)1.34。【分析】(1)对一些特殊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时,需要借助于一些其他器材。因为是球直径不好测量,需要用两块直角三角板把圆夹在中间找出它的直径,再通过两块直角三角板在刻度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用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的刻度值求出圆的直径;(2)刻度尺读数时注意分度值和物体两端与刻度尺刻线对齐的位置,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在实验中,减小误差的有效途径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在求平均值时,要先对所有数据进行判断,把错误数据删除,然后进行平均,并且平均值的有效数字与原始数据保持一致。【解答】解:(1)因为是圆,需要用两块直角三角板把圆夹在中间,放到刻度尺上测出它的直径。测量方法如下图:;(2)错误数据1是1.3cm,理由是缺少估读值;错误数据2是1.11cm,理由是与其它数据差距较大;(3)减小误差的有效途径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由(2)知,数据1.3cm、1.11cm为错误数据舍去,则圆的直径:d=≈1.34cm。故答案为:(1)如图所示;(2)1.3;缺少估读值;1.11;与其它数据差距较大;(3)1.34。24.(2023秋•新罗区校级月考)如图是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1)这个实验的原理是 v= ,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停表和 刻度尺 。(2)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 小 (填“大”或“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 长 (填“长”或“短”)些,便于测量时间。(3)若秒表每格1s,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0.12 m/s。小车上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小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下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4)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做的是 变速 (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当小车运动了一小段距离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的平均速度偏 大 (填“大”或“小”)。(6)下列符合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图 C 。【答案】(1)v=;刻度尺;(2)小;长;(3)0.12;小于;(4)变速;(5)大;(6)C。【分析】(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v=;根据实验原理可知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和对应的测量工具;(2)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这样小车滑下的速度较小,时间较长,便于测量;(3)根据图象读出全程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然后根据速度公式即可求出全程的平均速度;根据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可知小车上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和小车下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的关系;(4)根据小车上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与小车下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关系可知小车的运动状态;(5)让小车运动了一小段距离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小,平均速度会偏大;(6)根据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选择对应的图像。【解答】解:(1)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基本原理:v=;根据实验原理可知,实验中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因此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钟表,而实验中已经有了测量时间的工具,故还缺少测量路程的工具刻度尺;(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便于测量时间;(3)根据图示可知,全程s=60cm=0.6m,t=5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v===0.12m/s;根据图示可知,小车在上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为3s,下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为2s,而小车通过的路程相等,因此小车在上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在下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4)因为小车在上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在下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所以小车在整个过程中做变速直线运动;(5)如果让小车运动了一小段距离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小,由公式v=可知,平均速度会偏大;(6)A、表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逐渐变小,即小车做减速运动;B、表示小车运动的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即小车做匀速运动;C、表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逐渐变大,即小车做加速运动;D、表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先变小再增大,即小车先做减速运动再做加速运动。由于小车在斜面上下滑做加速运动,因此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C;故答案为:(1)v=;刻度尺;(2)小;长;(3)0.12;小于;(4)变速;(5)大;(6)C。25.(2022秋•北碚区期末)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是用来测量玩具小车的运动速度。从A处开始计时,图中圆圈里显示的是玩具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秒表显示的时间,格式为“分:秒:百分秒”则:(1)该实验的原理是 v= ;(2)玩具小车通过AB段的速度为 0.08 m/s。玩具小车通过BC段的速度为 0.13 m/s,玩具小车在做 变速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3)为了方便计时,实验时应适当 增大 (选填“增大”或“减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答案】(1)v=;(2)0.08;0.13;变速;(3)增大。【分析】(1)测小车的平均速度,测出路程与运动时间,由速度公式v=可以求出速度;(2)由图示刻度尺确定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由图读出小车前端在各点所对应刻度尺的示数,两示数之差等于小车的路程;两次时间的差就是各段的时间,根据速度公式算出各段的平均速度;(3)若要计时方便,应让小车运动的时间长些。【解答】解:(1)测小车的平均速度,测出路程与运动时间,由速度公式v=可以求出速度。(2)由图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cm,由A到B小车的路程为48.0cm﹣8.0cm=40.0cm,时间为5s,则A到B小车的平均速度为:=0.08m/s,由B到C小车的路程为100.0cm﹣48.0cm=52.0cm,时间为4s,则B到C小车的平均速度为:=0.13m/s,故玩具小车在做变速直线运动。(3)为了方便计时,实验时应适当增加相邻两点间的距离。故答案为:(1)v=;(2)0.08;0.13;变速;(3)增大。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24分)26.(2023春•雁山区校级期中)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在早上7:30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火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火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2)火车的长度。【答案】(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100千米每小时;(2)火车的长度是600米。【分析】(1)已知甲、乙两地的距离和甲地开往乙地的时间,利用v=即可求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2)已知速度和时间可求火车通过桥梁行驶的路程,即火车和桥梁的总长,总长减桥梁长就是火车的长度。【解答】解:(1)甲、乙两地的距离是:s=900km,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则甲地开往乙地所用时间:t=16:30﹣7:30=9h,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v===100km/h;(2)列车的过桥速度:v′=144km/h=40m/s,由v=得,火车过桥通过的路程:s′=v′t′=40m/s×25s=1000m,所以火车的长度:s火车=s′﹣s桥=1000m﹣400m=600m。答:(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100千米每小时;(2)火车的长度是600米。27.(2023秋•新罗区校级月考)某一运动的物体在前120s通过了360m,在剩下的180s的平均速度是4m/s。求:(1)物体在前120s内的平均速度;(2)物体在剩下的180s内通过的路程;(3)物体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答案】(1)物体在前120s内的平均速度为3m/s;(2)物体在后180s内通过的路程为720m;(3)物体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为3.6 m/s。【分析】(1)根据公式v=求出前120s内的平均速度;(2)根据公式s=vt求出后180s内的路程;(3)求出总路程和总时间,根据公式v=求出全程的平均速度。【解答】解:(1)物体在前120s内的平均速度:v1===3m/s;(2)物体在后180s内通过的路程:s2=v2t2=4m/s×180s=720m;(3)全程的总路程:s=s1+s2=360m+720m=1080m,总时间:t=t1+t2=120s+180s=300s,全程的平均速度:v===3.6m/s。答:(1)物体在前120s内的平均速度为3m/s;(2)物体在后180s内通过的路程为720m;(3)物体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为3.6 m/s。28.(2023•蒲城县模拟)某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旅途中,小馨同学观察到窗外的电线杆飞速的向列车后方“跑去”,请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该现象。(2)小馨同学面对车窗可以看到自己的像,请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该现象。(3)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4)如果列车长150m,以20m/s的速度匀速驶过一条长450m的桥梁,列车刚好完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多少?【答案】(1)旅途中,小馨同学以列车或小馨自己为参照物,会观察到窗外的电线杆飞速的向列车后方“跑去”;(2)小馨同学面对车窗可以看到自己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3)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78km/h;(4)如果列车长150m,以20m/s的速度匀速驶过一条长450m的桥梁,列车刚好完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为30s。【分析】(1)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先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变,则物体静止;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2)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3)已知萍乡和南昌两地的距离和列车运行的时间,利用v=可求得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4)已知列车长和桥梁的总长,车长加桥长为火车通过的路程,根据速度公式算出列车刚好完全通过桥梁的时间。【解答】解:(1)小馨同学坐在列车里,以列车或小馨自己为参照物,小馨与窗外的电线杆有位置的变化,所以以列车或小馨自己为参照物会到窗外的电线杆飞速的向列车后方“跑去”;(2)小馨同学面对车窗可以看到自己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3)由表格数据知列车从萍乡和南昌的时间为:t1=10:52﹣07:02=3h50min=h,列车从萍乡和南昌的路程为:s=299km,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78km/h;(4)列车刚好完全通过桥梁所通过的路程为:s′=s桥+s车=450m+150m=600m,由v=得,列车刚好完全通过桥梁的时间为:t′===30s。答:(1)旅途中,小馨同学以列车或小馨自己为参照物,会观察到窗外的电线杆飞速的向列车后方“跑去”;(2)小馨同学面对车窗可以看到自己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3)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78km/h;(4)如果列车长150m,以20m/s的速度匀速驶过一条长450m的桥梁,列车刚好完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为30s。五.解答题(共2小题,共16分)29.(2023•海珠区开学)伞兵小队进行跳伞训练。在空中一直悬停的直升机上,小王第一个由静止开始竖直下落。前30s,其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1)下落过程中:直升机的座舱相对大地是 静止 的,相对小王是 运动 的。(均选填“运动”“静止”)(2)下落的前15s,小王的速度是如何变化的?(3)计算:在15﹣30s内,小王通过的路程。【答案】(1)静止;运动;(2)下落的前15s,小王的速度是先增大后减小,减小到5m/s时做匀速直线运动;(3)在15﹣30s内,小王通过的路程是75m。【分析】(1)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2)根据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来判断下落的前15s,小王的速度是如何变化的;(3)知道时间和速度,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式s=vt可计算出在15﹣30s内,小王通过的路程。【解答】解:(1)由题知,直升机在空中一直悬停,直升机的座舱相对于地面位置不变,直升机的座舱相对大地是静止的;小王第一个由静止开始竖直下落,直升机的座舱相对小王位置发生变化,直升机的座舱相对小王是运动的;(2)由图像知,下落的前15s,小王的速度是先增大后减小,减小到5m/s时做匀速直线运动;(3)在15﹣30s内,小王做匀速直线运动,v=5m/s,t=30s﹣15s=15s,小王通过的路程为:s=vt=5m/s×15s=75m。答:(1)静止;运动;(2)下落的前15s,小王的速度是先增大后减小,减小到5m/s时做匀速直线运动;(3)在15﹣30s内,小王通过的路程是75m。30.(2022秋•番禺区期末)2022年新交通法规定:时速超过限定时速不到10%的,给予警告;在限速为80公里以上100公里以下的道路,时速超过限定时速10%以上不到20%的,处150元罚款;在限速为100公里以上的道路,时速超过限定时速10%以上不到50%的,处200元罚款。(1)如图甲所示是高速公路上的太阳能雷达测速装置。图中的“100”表示 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00km/h 。该车司机受到的处罚是 A (选填“A”“B”或“C”)。A.给予警告B.处150元处罚C.处200元处罚(2)如图乙,高速公路标志牌上“G+数字”,G代表国家高速,数字代表不同的线路。箭头指示该高速公路去往 深圳 (填地名)方向。(3)如果车速是90km/h,合 25 m/s,从该位置匀速行驶到G15高速公路入口需要多少秒?(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演算步骤)【答案】(1)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00km/h;A;(2)深圳;(3)25;从该位置匀速行驶到G15高速公路入口需要80s。【分析】(1)图甲中数字“100”是限速牌,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先计算超速情况,再做出判断;(2)根据题意进行解答即可;(3)根据速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进行单位换算;根据公式v=求出到G15高速公路入口需要的时间。【解答】解:(1)图甲中数字“100”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00km/h;如图甲所示,该车行驶速度为109km/h,超速109km/h﹣100km/h=9km/h,则×100%=9%,所以该车司机给予警告,故选:A;(2)如图乙,箭头指示该高速公路去往深圳方向。(3)汽车的速度为:90km/h=90×m/s=25m/s;由图乙可知,从该位置匀速行驶到G15高速公路入口的距离为s=2km=2000m,由v=知,到G15高速公路入口需要的时间t===80s。故答案为:(1)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00km/h;A;(2)深圳;(3)25;从该位置匀速行驶到G15高速公路入口需要80s。测量次数11345测量值(cm)1.351.341.31.111.34站次站名到达时间开车时间距始发站里程/km1萍乡始发站07:0202宜春07:4907:53713分宜08:1108:14954新余08:3308:491255樟树09:3609:422006丰城09:5710:022257南昌10:52终点站299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