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二部分专题汇总
新教材2024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补漏重点练六诗歌鉴赏创新练一高频诗人重点练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补漏重点练六诗歌鉴赏创新练一高频诗人重点练,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节选)
李 白
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
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
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
与君论心握君手,荣辱于余亦何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十二是李白的朋友,他曾经写了一首《寒夜独酌有怀》赠给李白,李白这首诗是酬答朋友、抒发己志之作。
B.诗歌用比喻和对比的手法。“苍蝇”喻谗人,“贝锦”喻忠言。小人的谗谤与忠言相互交织,谈笑间令人失色。
C.“与君论心握君手”表现了诗人与王十二深挚的感情,诗人由之前对现实境遇的感慨转为向朋友表达心志。
D.诗歌的最后一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明了诗人肯定的态度,增强了诗歌的语势,感情激烈,富有感染力。
2.这首诗蕴含着作者复杂的感情,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送裴二虬尉永嘉
杜 甫
孤屿①亭何处,天涯水气中。
故人官就此,绝境兴谁同。
隐吏逢梅福②,看山忆谢公。
扁舟吾已僦③,把钓待秋风。
【注】 ①孤屿:在永嘉江中,屿有二峰,谢灵运为永嘉太守,遍游郡中山水,曾到此游览,后人建亭其上。②梅福:汉朝人,曾任南昌县尉,正直敢言,因不满王莽专权,弃家隐于会稽。③僦:租赁。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从孤屿亭落笔,照应诗题,描绘诗人想象中的永嘉美景,表达送别之意。
B.裴虬无人同行,将只身前往与世隔绝、生存艰难的永嘉,诗人对此深感担忧。
C.诗人以隐吏称裴虬,“逢梅福”既是对友人的宽慰,也表达了对友人的称许。
D.这首诗写送别友人的殷殷情意,运用了一问一答的写法,给人亲切自然之感。
4.有评论说这首诗“上半送裴,下半自叙”。作者是怎样把“送裴”和“自叙”有机衔接起来的?请简要分析。
答: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夏日寄宣武令狐相公①
刘禹锡
长忆梁王②逸兴多,西园花尽兴如何。
近来溽暑侵亭馆,应觉清谈胜绮罗。
境入篇章高韵发,风穿号令众心和。
承明欲谒先相报,愿拂朝衣逐晓珂。
【注】 ①令狐相公:诗人旧友令狐楚,当时身居要职。②梁王:西汉梁孝王刘武,他曾建梁园,常在这里狩猎、饮酒赋诗、宴饮宾朋。天下文人雅士如枚乘、司马相如等云集在此,为座上宾。此处用梁王拟比令狐楚。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运用典故,回忆当初与朋友相处时超逸豪放、意兴勃发的欢快情景。
B.第二句以“兴如何”进行设问,从而领起后两联朋友在亭馆举办诗会的内容。
C.颔联前一句照应标题并点明时令,后一句意为朋友们高谈阔论胜过繁华奢侈。
D.颈联是实写,描绘了朋友们齐聚交流时诗兴大发、彼此之间一唱一和的情景。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
塞上梅
王 建
天山路傍一株梅,年年花发黄云下。
昭君已殁汉使回,前后征人惟系马。
日夜风吹满陇头,还随陇水东西流。
此花若近长安路,九衢年少无攀处。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山路傍”“黄云下”,开门见山点明地点,苍凉的塞上一株梅树,表明了这株梅花树的寂寥与不俗。
B.梅树生长于绝域,其寂寞幽怨之情怀也只有古代的昭君理解,昭君已逝,汉使已回,再也没人理解它了。
C.作者也为塞上梅没有生长于长安路感到庆幸,否则早被轻薄年少践踏采摘了,这也表达了作者的高洁志向。
D.这首诗写塞外梅花,遗貌取神,意在言外,虽然没有直接写梅花,却将梅花的神韵形象地传达了出来。
8.请简要赏析诗歌的颈联。
答:
(一)高频诗人重点练
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B项,“‘贝锦’喻忠言。小人的谗谤与忠言相互交织,谈笑间令人失色”说法错误。“贝锦”比喻花言巧语,指小人毁谤之声非常喧闹。这两句诗是说,到处都是世俗小人的谗谤声,谈笑间令人失色。故选B项。
答案:B
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散尽了黄金也不得与世人相交,身为儒生一辈子都被世俗社会轻视。抒发了世态炎凉的感慨。“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苍蝇”比喻谗人,“贝锦”比喻花言巧语。这都是用《诗经》典故,指小人毁谤之声非常喧闹。这两句是说,到处都是世俗小人的谗谤声,谈笑间闻之令人失色。“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这一典故出自刘向的《新序·杂事》篇。这里指谗言可畏。这两句是说古代贤人曾参怎么会是杀人犯呢?接连三次的谣言,竟然让最信任他的母亲也受到惊吓。以上集中对世风进行批判,揭露世间贤愚不分,贤者遭诽谤,小人得志猖狂,抒发了受人排挤的愤懑。“与君论心握君手,荣辱于余亦何有”,“君”指王十二。这两句是说,握着你的手,说句心里话吧,光荣和耻辱对于我来说又算得了什么?表现了诗人荣辱皆忘的洒脱。“白首为儒身被轻”,年华老去,可是作者壮志未酬,空有一身才华却依然被人轻视,不得重用,抒发了作者虚度光阴的无奈。
答案:①世态炎凉的感慨。诗人想通过广泛交游来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但是“黄金散尽交不成”,尝尽了世态炎凉。②受人排挤的愤懑。“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两句写小人毁谤之声非常喧闹,闻之令人心惊。运用典故,意指谗言可畏。揭露世间贤愚不分,贤者遭诽谤,小人得志猖狂。③荣辱皆忘的洒脱。诗人与朋友倾心畅谈,“光荣和耻辱对于我来说又算得了什么?”表现了诗人襟怀磊落,洒脱无羁。④光阴虚度的无奈。“白首为儒身被轻”抒发了作者年华老去、不得重用、反被轻视的无奈。
3.解析:B项,有三处错误,一是“裴虬无人同行,将只身前往”无中生有,颔联只是说友人到永嘉任职,并未提及是否孤身前往;二是“绝境”理解错误,“绝境”此处指绝美的美景,并非“与世隔绝、生存艰难”的环境;三是情感错误,此处是说友人此去永嘉,尽兴游览山水,不知有谁能够陪同,表达的是对友人是否有知己的关心。
答案:B
4.解析:本题要求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送裴”和“自叙”有机衔接起来的。结合全诗来看,“送裴”侧重于表达分别时的祝愿,“自叙”侧重于表达归隐之情。从结构上看,前两联描写永嘉山水的优美,友人会流连其间;后两联写归隐,中间以“谁同”设问,以“逢梅福”“忆谢公”作答,将“送裴”和“自叙”完美地衔接起来。从情感上看,前两联渲染永嘉山水的优美,目的是引出友人流连山水,进而引出归隐的心志。从表达技巧看,作者运用典故,意蕴丰富,以“梅福”“谢公”来观照自己,既衔接了“谁同”的设问,又回扣了“归隐”的心志,过渡自然。
答案:①诗歌以“兴谁同”的设问从上半叙写“送裴”之意,自然引出下半的“自叙”情志。②永嘉有山水之胜,可以兴发归隐、畅游之志,诗人由此自然发出已备好一叶扁舟准备远游归隐的“自叙”。③永嘉是失意者的理想之所,裴虬贬官到此,足可安慰,面对不如意的处境,诗人由此自然生发出也欲归去的向往。
5.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语言和评价古诗观点态度的能力。D项“颈联是实写”分析错误,这里仍是想象,因为诗人自己并没有亲临现场,只能想象出朋友们交谈的状态。
答案:D
6.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对诗歌情感题,一般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答题前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
答案:①对与朋友齐聚相谈甚欢的怀念与向往之情。诗的第一句回忆自己当初与朋友相处时的意兴勃发,颈联想象朋友们在一起时写文赋诗的情景,从而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生活的怀念与向往。②诗人把令狐楚比作梁王,表达对令狐楚的敬仰。诗中将朋友令狐楚与梁王相提并论,写朋友令狐楚如梁王一样,能够让文人雅士相聚,畅谈交流,体现了对朋友令狐楚的景仰之情。③希望寻求令狐楚的帮助,表达了对得到皇帝重用的渴望。尾联先以“承明欲谒先相报”表明希望朋友将自己的愿望上奏朝廷,以“愿拂朝衣逐晓珂”表明自己希望得到重用的心情。
7.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项,“没有直接写梅花”错,“天山路傍一株梅,年年花发黄云下”是直接描写。故选D项。
答案:D
8.解析:颈联意思是:开放的梅花日日夜夜被风吹落,布满陇头;花瓣还随着陇水东西漂流。“日夜”二字,意思是“日日夜夜”,点出了梅花被风吹落的时间之长,可见梅花在塞上生活环境十分恶劣,完全不似关内,是从时间角度来写梅花生存环境恶劣;“陇头”“陇水”“东西”,其中“满陇头”三字,点出梅花花瓣被寒风吹得遍地凋零,已经够凄凉了,而落入“陇水”的梅花,还不得不随波逐流,令人感到梅花命运的身不由己,十分悲凉;这是从空间角度写梅花的悲惨遭遇,更增伤感。这种描写,充分体现了诗人对梅花生活环境恶劣、命运悲凉的同情,同时作者也是借梅花来寄寓自己不被人赏识的痛苦之情。
答案:①“日夜风吹满陇头”是从时间角度写,“日夜”突出时间的持续,写梅花在塞外每天都被风吹,表现了梅花生存环境的恶劣。②“还随陇水东西流”是从空间角度写梅花落满“陇头”,随着“陇水”东西漂流,充满了悲凉之感。③诗人借写梅花的遭遇,表达了其对梅花的惋惜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无人理解、壮志未酬的痛苦之情。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补漏重点练三传统文化情境结合练,共4页。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补漏重点练一课内课外教考结合练,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课外,教考结合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热点·重点·难点】专练 热点07 语言文字运用(一)-2023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文件包含热点07语言文字运用一-2023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原卷版docx、热点07语言文字运用一-2023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