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2024)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人教版(2024)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5.9 练一练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5.9 练一练,共4页。
第五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5.9 练一练【课题名称】第9课时 练一练【课型、课时】复习课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98-99页。【教学目标】进一步巩固20以内的进位加法。会解决“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的问题和逆向思考的问题。培养学生提取数学信息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会正确、熟练地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从不同角度寻找信息,解决问题。【课前准备】1.教师:教学课件:课件2.学生:课前预习:标注完成《预习单》【教学过程】知识回顾1.多角度解决问题。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对于同一个问题,有时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用不同方法解决。下面这幅图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组织学生互相说一说题意,然后指名学生完整口述题意。预设1:有6个绿色的圆,9个黄色的圆,一共有多少个圆?预设2:左边有8个圆,右边有7个圆,一共有多少个圆?教师:你会列式解答吗?预设:学生根据交流及自己的理解,列出算式:6+9=15(个)或8+7=15(个)。教师:你是怎么想的?都是求圆的个数,为什么解答的方法不同呢?预设:学生说出:因为观察角度不同,所以解答方法不同,但都是用加法计算。教师:下面这道题你会做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求总量。教师:已知两部分的量,求总量,用加法计算。读一读下面这道题目,说一说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怎样解决?预设:小猴拿走了9个桃子,桌子上还剩3个桃子,要求原来有多少个桃子?求原来有多少个桃子,就是把拿走的桃子和剩下的桃子两部分合起来,9+3=12(个),所以原来有12个桃子。教师:下面这道题你会做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跟进练习1.教材第98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预设:学生可能从不同角度来收集信息,得出不同的解答方法。有的用男生人数加上女生人数来解决问题,列式为8+6=14(人);有的用没有戴面具的人数加上戴面具的人数来解决问题,列式为5+9=14(人)。2.教材第99页练一练第2题。已知两部分的量,求总量(原来有多少),用加法计算。可以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找出信息和问题之间的关系。3.教材第99页练一练第3题。教师:我们来开火车口算,大家比一比,看谁算得都对!教师选择几道题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4.教材第99页练一练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再集体订正。预设:已经进去了7个同学,外面还有6个同学,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列式为7+6=13(个)。(教师追问:说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算式中的各数表示什么意思。)5.教材第99页练一练第5题。先数出每幅图用的小棒数量再提问题。问题不唯一。如:拼出图案①和图案②,一共要用多少根小棒?求总量要用加法计算。6.教材第99页练一练第6题。先计算再比较大小。三、巩固提升1.变式训练(1)看谁算的又对又快。(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开火车口算,大家比一比,看谁算得都对!(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引导学生理解“同样多”(变式训练第3题课件展示)已知两部分的量,求总量,用加法计算。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1.对于同一个问题,有时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用不同方法解决。2.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3.已知两部分的量,求总量,用加法计算。【课后作业】1.教材98页练一练中选取;2.从课时练中选取。【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练习课内容不是很多,主要是对多角度解决求总数的问题和解决“原来一共有多少”的问题进行巩固练习。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训练,我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发现同一事物观察的角度不同,发现的现象也不同,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就会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以往学生解决的问题都是按照事物发展的顺序,求出发生之后的结果,而本节课解决“原来一共有多少”的问题是由现在去推想事物发生之前的数量,对学生来说需要逆向思考,有一定难度。其次,学生受思维定式的影响,见到题目中“剩下”二字,就容易想到减法,造成学生选择运算上的困难。
第五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5.9 练一练【课题名称】第9课时 练一练【课型、课时】复习课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98-99页。【教学目标】进一步巩固20以内的进位加法。会解决“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的问题和逆向思考的问题。培养学生提取数学信息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会正确、熟练地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从不同角度寻找信息,解决问题。【课前准备】1.教师:教学课件:课件2.学生:课前预习:标注完成《预习单》【教学过程】知识回顾1.多角度解决问题。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对于同一个问题,有时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用不同方法解决。下面这幅图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组织学生互相说一说题意,然后指名学生完整口述题意。预设1:有6个绿色的圆,9个黄色的圆,一共有多少个圆?预设2:左边有8个圆,右边有7个圆,一共有多少个圆?教师:你会列式解答吗?预设:学生根据交流及自己的理解,列出算式:6+9=15(个)或8+7=15(个)。教师:你是怎么想的?都是求圆的个数,为什么解答的方法不同呢?预设:学生说出:因为观察角度不同,所以解答方法不同,但都是用加法计算。教师:下面这道题你会做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求总量。教师:已知两部分的量,求总量,用加法计算。读一读下面这道题目,说一说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怎样解决?预设:小猴拿走了9个桃子,桌子上还剩3个桃子,要求原来有多少个桃子?求原来有多少个桃子,就是把拿走的桃子和剩下的桃子两部分合起来,9+3=12(个),所以原来有12个桃子。教师:下面这道题你会做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跟进练习1.教材第98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预设:学生可能从不同角度来收集信息,得出不同的解答方法。有的用男生人数加上女生人数来解决问题,列式为8+6=14(人);有的用没有戴面具的人数加上戴面具的人数来解决问题,列式为5+9=14(人)。2.教材第99页练一练第2题。已知两部分的量,求总量(原来有多少),用加法计算。可以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找出信息和问题之间的关系。3.教材第99页练一练第3题。教师:我们来开火车口算,大家比一比,看谁算得都对!教师选择几道题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4.教材第99页练一练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再集体订正。预设:已经进去了7个同学,外面还有6个同学,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列式为7+6=13(个)。(教师追问:说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算式中的各数表示什么意思。)5.教材第99页练一练第5题。先数出每幅图用的小棒数量再提问题。问题不唯一。如:拼出图案①和图案②,一共要用多少根小棒?求总量要用加法计算。6.教材第99页练一练第6题。先计算再比较大小。三、巩固提升1.变式训练(1)看谁算的又对又快。(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开火车口算,大家比一比,看谁算得都对!(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引导学生理解“同样多”(变式训练第3题课件展示)已知两部分的量,求总量,用加法计算。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1.对于同一个问题,有时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用不同方法解决。2.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3.已知两部分的量,求总量,用加法计算。【课后作业】1.教材98页练一练中选取;2.从课时练中选取。【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练习课内容不是很多,主要是对多角度解决求总数的问题和解决“原来一共有多少”的问题进行巩固练习。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训练,我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发现同一事物观察的角度不同,发现的现象也不同,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就会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以往学生解决的问题都是按照事物发展的顺序,求出发生之后的结果,而本节课解决“原来一共有多少”的问题是由现在去推想事物发生之前的数量,对学生来说需要逆向思考,有一定难度。其次,学生受思维定式的影响,见到题目中“剩下”二字,就容易想到减法,造成学生选择运算上的困难。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