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学校组织开展以“江山多娇,志存高远”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任务一:[山河揽胜]
巍巍中华,山河锦绣。请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3题。
江风 (A悠悠 B猎猎),上下前后,一片黑 (A森森 B油油)的,无数道强烈的探照灯光,从船顶上射向江面,天空江上一片云雾迷蒙,电光闪闪,风声水声,不但让你深深体会到“高江急峡雷霆斗”的 (A莽莽 B赫赫)声势,而且你会觉得自己和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就像整个宇宙,都罗列在你的胸前。水天,风雾,浑然融为一体,好像不是船在行进,而是你自己正在和江流bó斗而前。“曙光就在前面,我们应当努力。”这时,一种庄严而又美好的情感充溢我的心灵。我觉得我所经历的大时代突然一下集中地体现在这奔腾的长江之上。是的,我们的全部生活就是这样穿过黑夜走向黎明的吗?
(摘编自刘白羽《长江三日》)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2.从语段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叠词,将对应的序号填在横线上。(3分)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意见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全部”放在“这样”之前。 B.删掉“的全部生活”。
C.在“就是”前面加“不”字。 D.把“穿过”改成“走过”。
任务二[科技探新]
科技进步,生态文明。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5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新能源汽车退役动力电池回收梯次利用表
材料三
我国作为新能源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不仅动力电池回收的数量领先,部分电池回收技术也已居世界前列,其中物理回收法的环保、成本优势日益凸显,可实现全封闭全自动的拆解工艺。
(以上材料摘编自《人民日报》2024年5月16日)
4.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23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总量超过58万吨,表明动力电池制造技术很不成熟。
B.我国汽车生产企业均设有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是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
C.动力电池回收后,按它的最大剩余容量进行梯次利用,可有效避免资源的浪费。
D.我国电池回收技术实现全封闭全自动拆解工艺,极大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产销。
5.如果你作为记者采访有关专家,请根据材料,结合语境,补全采访内容。(4分)
记者: ?
专家;按照相关标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最大容量如果衰减到低于70%至 80%,可能就需要更换电池了。
记者:据了解,动力电池中含有一定的有害化学物质, ?
专家:在有关政策和市场机制共同促进下,我国逐步形成了专业的动力电池回收模式,正规的回收服务网点数破万,同时动力电池回收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大大降低了污染风险。
任务三[名人励志]
6.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若从《红星照耀中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三本名著中,任选一个名人事迹做为本任务的补充材料,你会选择谁?请概括其主要事迹并说明理由。(4分)
任务四[诗文咏志]
7.诗以言志,文以传情。请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7分)
(1)“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抒发了自己为国御敌的抱负。
(2)即使是普通人,也要坚守气节,不能改变志向,正如孔子所说;“ , 。”(《<论语>十二章》)
请写出两句表达豪情壮志的唐诗:“ , 。”
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与《离骚》中“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之精神境界一致的句子是: 。
(5)《大道之行也》中表明我国古代政治上最高的理想就是: 。
阅读与鉴赏(44分)
(一)(6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则批注 8-9题。
黄泥山①
张謇
幽壑穷余赏,林阴趁夕曛。
寺从山侧见,水向路边分。
轩②槛诗龛敞,蔬苔庙祝③耘。电池最大剩余容量
回收利用领域
60%-80%
电动叉车、两轮电动车、大型储能电站等
20%-60%
小型储能电站、通信基站、太阳能储能系统等
20%以下
报废、专业拆解,提取有价值金属循环利用
便期肩一䦆④,种药与锄云。
[注释]①黄泥山:位于南通市南郊,南通狼山风景区五山之一。②轩:即新绿轩,当地人大多在此读书。③庙祝:寺庙里主持祭礼的人。④䦆(jué):一种农具。
8.颔联“寺从山侧见”中的“见”,小南同学读作“jiàn”,小通同学读作“xiàn”,你认为哪种读音更贴合诗意?请将你的理解与同学分享。(3分)
9.结合诗句,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3分)
(二)(14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3题。
游虎丘以望后五日
[明]王士性
虎丘者,吴王阖闾葬以扁诸之剑,白虎之气腾上,而见怪于秦皇也。墓今不知其处,或曰浮图①下,又云剑池下,剑池两崖如裂,侧立十仞,盖石溜天成,寒泉出其窦②而停滀焉。墓不当在其下,意浮图者近之。
自阊门买舟,五里即达寺门。初入,酌憨憨泉坐吴王试剑石摩挲石缝为凝睇而沉思久之。再入,则清泉白石,龂腭③益奇。钜坂④如砥,可罗胡床百座,号千人石。石咬水处,为白莲池。近池而灌葬塞焉者,为清远道士放鹤涧,循涧上,登大雄阁,右行过剑池石粱,望浮图而息焉。既畅,复下可中亭,观生公点头石。复右上而尝陆羽泉,石窦似慧山,而味劣之。
此地游踪成市,要以秋月为胜。千人石古株轮囷,把酒问月,醉而枕之,仰视碧落⑥垂垂。固恍如乘槎⑦泛斗牛⑧渚也。若上浮图之巅,苍然平楚,远瞰湖天内捧一轮月色遍照苏州,又昔人所称绝景云。
(选自《王士性集》,有删减)
【注释】①浮图:佛塔。②窦:洞。③龂腭(yín è):像露齿的样子。④钜坂:坚硬的坡石。⑤轮囷(qūn):盘绕高大。⑥碧落:天空。⑦槎:木筏。⑧斗牛:天上的星宿名。
10.根据提示,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1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酌憨憨泉坐吴/王试剑石摩挲/石缝为凝睇而沉思/久之。
B.酌憨憨泉/坐吴王试剑石摩挲/石缝为凝睇而沉思/久之。
C.酌憨憨泉/坐吴王试剑石/摩挲石缝/为凝睇而沉思久之。
D.酌憨憨泉坐吴/王试剑石/摩挲石缝/为凝睇而沉思久之。
12.把文中画直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可罗胡床百座,号千人石。
(2)又昔人所称绝景云。
13.不同人望月有不同的感受。结合《游虎丘以望后五日》中相关句子与链接材料,简述望月这一行为会给人带来哪些感悟或收获。(4分)
[链接材料]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三)(1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4-17题。
材料一媒介素养
就是指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主要包括公众利用媒介资源动机、使用媒介资源的方式方法与态度、利用媒介资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对传媒的批判能力等。
媒介素养的概念属地地道道的舶来品。据学者鲁宾分析,主要有三个层面,即能力模式、知识模式和理解模式。就能力模式而言,指公民所具有的获取、分析、评价和传输各种形式信息的能力,侧重的是对于信息的认知过程。知识模式观点认为,媒介素养就是关于媒介如何对社会产生功能的知识体系,其侧重点是信息如何传输。而理解模式的观点声称,所谓媒介素养就是理解媒介信息在制造、生产和传递过程中受到来自文化、经济、政治和技术诸力量的强制作用,侧重的是对于信息的判断和理解能力。
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
“如果说媒介是人体的延伸,那么,媒介素养就是传统文化素养的延伸,它包括人们对各种信息的解读能力,除了现在拥有的听、说、读、写诸能力之外,还应具有批判性地接收和解码影视、广播、网络、报刊和广告等媒介信息的能力,以及使用电脑、电视、照相机、录音机、录像机等广泛的信息技术来制作、传播信息的能力。” (摘自“百度知乎")
材料二提高青少年的媒介素养
暑假是青少年与电子设备“亲密接触”的高峰期,这让许多家长担心孩子沉迷游戏,或受到网络“三俗"的不良影响。家长们的担心并不多余,青少年媒介使用技术娴熟,但媒介素养有待提升,容易受到网络"三俗"侵蚀。
媒介素养在新媒体海量信息时代尤为重要。要提高青少年网民的媒介素养,需要“政府一学校-家庭--媒体--社会”立体参与,其中尤其要重视以下几点:价值观引领是首位。媒介素养强调的是分辨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那么以什么尺度去分辨和解读呢?先进的思想、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度量信息的尺子。有的青少年容易受到“三俗”影响,其根源在于心中没有正确的价值观。要帮助青少年明是非、辨善恶、知良莠,使他们拥有度量信息的尺子。要提升青少年的媒介素养,用他们喜欢和愿意接受的方式去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就像《觉醒年代》等影视作品那样,在潜移默化中讲述党的初心和革命先烈的高尚情怀。
人文教育是奠基石。如果人文精神缺失,一些年轻人就容易陷入空虚和迷茫,让网络“三俗”钻了空子。无论教育处于哪一个阶段,哪一种模式,都应该充分重视人文教育和人文学科,仅从实用和技术层面来谈人文学科是目光短浅的。人文学科的独特价值,正是在于塑造青少年的心灵和人格,培养其批判意识和理性思考能力,而这正是良好媒介素养的必备根基。
父母是第一影响人。如果年轻父母没有节制地玩手机、刷视频,很难想象孩子能养成好的媒介使用习惯。由于父母的引导方式不同,使得孩子的互联网使用习惯产生了很大差异,有的偏向学习信息,有的偏向娱乐消遣。一样的屏幕和键盘,由于父母媒介素养的不同,让孩子走进了两个不同的世界。父母的爱和陪伴、父母的正确引导和以身示范,能使网络在青少年成长中发挥更多的积极作用。
社会团体可为助力者。社会团体在青少年媒介素养提升过程中可起着重要作用,鼓励和提倡社会团体举办丰富多彩的媒介素养实践活动,以游戏、竞技、趣味的方式来训练和提升青少年的媒介素养,使之成为学校媒介素养教育的有益补充。
总之,随着我国青少年触网年龄的不断降低,提升青少年媒介素养已是当务之急。《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就指出,加强全社会网络法治和网络素养教育,制定网络素养教育指南;加强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引导青少年理性上网。只要政府与学校、家庭与社会团体携起手来,就一定能让青少年在面对网络信息的海洋时明辨是非,健康成长。
(选自《人民日报精读》)
14.【明素养】我们即将告别初中三年的生活,很多同学喜欢在朋友圈发表自己的感言,请你阅读上述材料,说一说媒介素养是什么?(2分)
15.【断素养】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 )(2分)
A.媒介素养的三个层面,能力模式侧重对于信息的传播,知识模式侧重对于信息的认知过程,理解模式侧重对于信息的判断和理解能力。
B.社会团体在青少年媒介素养提升过程中可起着重要作用,以游戏、竟技、趣味的方式来训练和提升青少年的媒介素养,可以一定程度上替代学校媒介素养教育。
C.网络给青少年们提供了便捷的表达方式,每个人都能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此时更需要注重培养青少年的媒介素养,在评判别人时要有所敬畏。
D.日常生活中,学生往往会在网络上对自己感兴趣的事件或人物作出评价,参与网络讨论,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老师和家长不必过多干预。
16.【谈素养】结合材料二的内容,教育部出台不允许学生将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带入校园的规定,联系自身实际,谈谈对这一规定的看法。(3分)
17.【论素养】小语妈妈担心使用互联网会影响小语的学习,不允许他使用互联网。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和生活实际,从“提高媒介素养”的角度,写一段劝说语来打消小语妈妈的顾虑。(3分)
(四)(14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8-21题
初三毕业前夕,初三1班要制定“时光”纪念册,设置了“时光剪影”板块,策划小组选了迟子建的文章放入纪念册,请你仔细阅读文章,完成表格填写。
暮色中的炊烟
迟子建
①炊烟是房屋升起的云朵,是劈柴化成的幽魂。它们经过了火光的历练,又钻过了一段漆黑的烟道,一旦从烟囱中脱颖而出,就带着股超凡脱俗的气质,宁静、纯洁、轻盈、缥缈。
②炊烟总是上升的,它的气息是天空最为熟悉的了。但也有的时候气压过于低,炊烟徘徊在屋顶,我们就会嗅到它的气息。那是一种草木灰的气息,有点微微的涩,涩中又有一股苦香,很耐人寻味。这缕涩中杂糅着苦香的气息,常让我忆起一个与炊烟有关的老女人的命运。
③在北极村的姥姥家居住的时候,我喜欢趴到东窗去望外面的风景。从东窗,还能看见一座木刻楞房屋,这座房屋的主人是个俄罗斯老太太。
④她是斯大林时代避难过来的,她嫁了一个中国农民,是个马夫,生了两个儿子,那个在北极村的儿子为她添了个孙子,叫秋生,秋生呆头呆脑的,他只知道像牛一样干活,见了人只是笑,不爱说话,就是偶尔跟人说话也是说不连续。秋生不像他的父母很少登老太太的门,他三天两头就来看望他的奶奶。除了他,老太太那里再没别人去了。
⑤那时中苏关系比较紧张,苏联的巡逻机常常嗡嗡地叫着在低空盘旋,我方的巡逻艇也常在黑龙江上徘徊。不过两国的百姓却是友好的,我们到江边洗衣服或捕鱼,如果看见界河那侧的江面上有小船驶过,而那船头又站着人的话,他们就会向我们招手,我们也会向他们招手。
⑥那时村中的人很忌讳和她来往,因为一不留神,就会被戴上一顶“苏修特务"的帽子。她也不喜欢与村中人交往,从不离开院门,只呆在家里和菜园中。她个子很高,虽然年纪大了,但是一点也不驼背。她喜欢穿一条黑色的曳地长裙,戴一条古铜色三角巾,她脸上的皮肤非常白皙,眼帘深深凹陷,那双碧蓝的眼睛看人时非常清澈。我姥姥不喜欢我和她说话,但有两次隔着栅栏她吆喝我去她家玩,我就跃过栅栏,跟着她去了。我至今记得她的居室非常整洁,北墙上悬挂着一个挂钟,挂钟下面是一张紫檀色长条桌,桌上喜欢摆着两个碟子,一个装着蚕豆,一个装着葵花籽,此外还有一个茶壶,一个茶盅和一副扑克牌。这桌子上的东西展现了她家居生活的情态,喝茶,吃蚕豆,嗑瓜子,摆扑克牌。她把我领到家后,喜欢把我抱起,放在一把椅子上。我端端正正地坐着的时候,她就为我抓吃的去了。蚕豆、瓜子是最常吃的,有时也会有一块糖。与她熟了以后,她就教我跳舞,她喜欢站在屋子中央,扬起胳膊,口中哼唱着什么,原地旋转着。
⑦她旋转的时候那条黑色的裙子就鼓胀起来了,犹如一朵盛开的牵牛花。北极村的很多老太太都缠过足,走路扭扭摆摆的,且都是小碎步;而这位老太太却是个大脚片子,她走起路来又稳又快。我那时把她爱跳舞归结于她拥有一双自由的脚,并不知道一双脚的灵魂其实是在心上。⑧那些不上她家串门的邻居,其实对老太太也是关心的。他们从两个途径关心着她:一个是秋生,一个就是炊烟了。人们见了秋生会问他:秋生,你奶奶身体好吗?秋生嘿嘿地笑,人们就知道老太太是硬朗的。而我姥姥更喜欢从老太太家的烟囱观察她的生活状况,那炊烟总是按时按晌地从屋顶升起,说明她生活得有滋有味的,很有规律。大家也就很放心。
⑨老太太在冬季时静悄悄地死了,她是孤独地离开这个冰雪世界的。那几天秋生没过来,人们是通过她家的烟囱感觉她出了事的。住在她家后面的人家,每天早晚抱柴生火时,总是习惯性地看一眼老太太的烟囱,结果她连续几天都没有发现那烟囱冒出的一缕炊烟,知道老太太大事不好了。于是喊来她的家人,进屋一看,老太太果然已经僵直在炕上了。
⑩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在暮色苍茫的时分看到过那幢房屋飘出炊烟,尽管村子里其他房屋的炊烟仍然妖娆地升起,但我总觉得最美的一缕已经消逝了。
写作(50分)
同学们交流登山成功的经验。
有同学说:“想要放弃的时候,望望山顶,提醒自己山顶越来越近,就能找回希望。”有同学说:“特别疲惫时,回头看看,发现自己已经登了这么高,便会重振精神。”有同学说:“这时候也可以停一停,喝口水,调整调整,再继续走。”有同学说:“不怕慢,就怕站,这时候不能停,要坚持一步一步往前走。”……
老师说:“大家说的都有道理。这些登山成功的经验,其实也是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成功的密码。”
(1)请以“我的成功密码”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请回避
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研读角度
研读提示
研读内容
研读结果
拟题
“题好一半文",一个好题目能给你的创作添色。
结合全文内容,阐述“暮色中的炊烟"这一标题的妙处,并探究散文标题的拟题方法(至少2条)。(4分)
18
语言
“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写作中的细节描写可使人物有血有肉。
结合以下两个句子,赏析细节描写的作用。(1)她把我领到家后,喜欢把我抱起,放在一把椅子上。我端端正正地坐着的时候,她就为我抓吃的去了。(2)她旋转的时候那条黑色的裙子就鼓胀起来了,犹如一朵盛开的牵牛花。(4分)
19.(1) 。
(2)
含义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在遣词用语上要生动而有意蕴。
结尾部分“尽管村子里其他房屋的炊烟仍然妖娆地升起,但我总觉得最美的一缕已经消逝了"一句,有何意蕴?(2分)
20.
感悟
有生活有感悟,才能开出写作之花,结出写作之果。
老太太是作者心中最美的“一缕炊烟”,她的美好品质、悲苦结局成为作心中无法抹去的“时光记忆”。从教材推荐名著中选择两个人物,参照示例,结合人物的经历、品质、结局,写下他们留在你心中的美好记忆。(4分)
21.
[示例]孙悟空经历了取经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懂得了坚定地承担自己的使命,实现了从“石猴”到“美猴"的超越。
语文试题答案
1、(2分)hún 搏
2、(3分)B A B
3、(3分)C
4、(3)C
5、(4分)请问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更换有什么标准吗? 请问任何降低或避免电池更换带来的污染风险
6、(4分)符合题意即可
7、(7分)(1)会挽雕弓如满月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4)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5)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8.(3分)示例一:“jiàn”贴合。“见”意为看见,远望黄泥山的侧面能够看见寺庙,尽显黄泥山之悠远清静,照应首联“幽壑穷余赏”中“赏”的景象。
示例二:“xiàn”贴合。“见”意为出现,诗人游览黄泥山时,在层层幽壑中寺庙忽然出现在黄泥山山侧,尽显黄泥山之悠远清静,又平添了游览的意外之趣。
9.(3分)这首诗记述了张謇游览黄泥山的所见所感。全诗围绕“赏”字,游览了幽壑、林阴、山寺、新绿轩等景,借景抒情,表达诗人对黄泥山美景的喜爱和游玩时的欣喜之情;尾联“便期肩一䦆,种药与锄云”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对美景的流连忘返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
10.(4分)有人 应当 更加 ③
11.(2分)C
12.(4分)(1)(坡石)可以排列几百座胡床,称作千人石。
(2)(这)又是以前的人所称赞的极为美妙的景色。
13.(4分)望月时可以欣赏到美景,从而获得审美体验:月亮引人遐想,望月令人产生丰富想象:望月寄托情感,抒发思念之情:望月发现自然规律,收获人生启迪。(意对即可)
14.(2分)分辨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选择和理解能力),批判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质疑和评估的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思辨的反应能力。
15.(2分)C
16.(3分)示例:我们青少年成长在网络迅猛发展的时代,但容易受到网络"三俗”的不良影响,因此我们要先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提高辨析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教育部不允许将电子设备带入校园,是为了防止我们在没有提升自己媒介素养的前提下,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干扰。(联系自身经历)
17.(3分)示例:阿姨,您好!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合理使用互联网不仅能帮助我们学习,还能开阔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您不必担心小语会受到互联网的影响,全社会各方联动,加强了网络法治,制定了网络素养教育指南,强化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引导青少年理性上网,提升了我们的媒介素养。而且您和小语爸爸对网络使用的正确引导,也能杜绝小语受到互联网的不良影响。
18.(4分)本文题目即是文章的线索,串联起事件的发展:也为全文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老太太在这样的氛围中去世,更凸显了老人悲苦的命运。(2分)拟题时标题要能体现文体特点,如本文标题显示文本题材为叙事散文:准确鲜明,本文标题抓住“以炊烟观察老人生活状态”的事件中心;有文采,如本文标题通俗易懂,“暮色”“炊烟”,简洁流畅又不落俗套等。(2分)。
19.(1)(2分)老太太与作者的互动,可见老太太喜欢孩子,待人真诚热情。与前文孤僻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给人惊喜,让人物形象更丰满。
(2) (2分)对于跳舞时裙子的描写,将老太太跳舞时愉快的心情传递出来,体现出老太太热爱生活、自由奔放的内心。
20.(2分)作者通过写“最美的一缕已经消逝”委婉地表达对老太太品格的赞美,对她悲苦命运的同情,以及对共同度过的快乐时光的怀念。
21(4分)【示例]尼摩船长经历了将自己和“鹦鹉螺号”同沉海底的悲壮,终于懂得追求自由是自己最终的归宿,践行了不向野蛮的殖民统治屈服的信念。保尔经历了用毅力战胜死亡重返人间的坎坷,终于懂得了为了实现理想需不断锤炼自己,实现了在战争的烈火中淬炼自己的理想。
嫩江市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嫩江市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萍乡市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西省萍乡市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共24页。
江西省萍乡市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江西省萍乡市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