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射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2024年4月8日,今年全球唯一一次日全食天文现象在北美洲上演。图为日全食带示意图(图中时间采用世界时)。完成下面小题。
1. 图示地点食甚时,北京时间最接近( )
A. 8日2时B. 8日9时C. 9日2时D. 9日9时
2. 在日全食带上,部分民众在户外未看到日全食的原因可能是( )
A. 处于夜间B. 海拔较低C. 房屋遮挡D. 恶劣天气
【答案】1. C 2. D
【解析】
【1题详解】
图中所示食甚时间是世界时也就是中时区的4月8日18:17:20,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比中时区早8小时,为9日2:17:20,接近于9日2时,C对,ABD错。故选C。
【2题详解】
日全食带位于昼半球,不会处在夜间,A错;观测位置、角度可以选择,不会因为地形、房屋遮挡导致无法观测,BC错;观测日全食需要晴朗的天气状况,恶劣天气无法看到太阳,也就不能观测到日全食,D对。故选D。
【点睛】发生日食时,由于月亮的影锥又细又长,所以当它落到地球表面时,所占的面积很小,至多不会超过地球总面积的万分之一,它的直径最大也只有二百六十多千米。当月球绕地球转动时,影锥就在地面上自西向东扫过一段比较长的地带,在月影扫过的地带,就都可以看见日食。所以这条带就叫做“日食带”。带内发生日全食的,就叫全食带;带内发生日环食的,就叫环食带。可以看到偏食的范围很广阔,已经不像一条带子,而是很大的一片地区。
2019年5月28日,某科研团队利用往返式探空气球,在长沙观测站(28°07′N,112°17′E)收集了四个不同时刻释放的气球所记录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变化信息(图a)。图b为其中某一时刻对应的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代表黑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在图a中,符合图b示意时刻所释放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变化的曲线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4. 这次探测结果显示,白昼期间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随高度增加而增多,是因为随高度增加( )
A CO2量减少B. 空气温度降低
C. 大气越稀薄D. 人类干扰越小
【答案】3. A 4. C
【解析】
【3题详解】
由图b可知,此时长沙位于晨线西侧,处于夜半球,而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夜半球处于背对太阳状态,近地面无法接收到太阳辐射,因此近地面太阳辐射接近于零,CD错误;此时长沙位于晨线附近,随着海拔的升高,接收到太阳辐射的区域逐渐增加,太阳辐射应呈现增加的趋势,B错误,A正确。故选A。
【4题详解】
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太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吸收、散射、反射。白昼期间气球逐渐上升的过程中,海拔逐渐升高,大气变稀薄,空气中的尘埃分子减少,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削弱作用变弱,故白昼期间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多,C正确;白昼期间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随高度增加而增多,与CO2量减少、空气温度降低、人类干扰减小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太阳辐射主要受纬度位置、天气状况、海拔、日照长短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在天气状况相同的条件下,同一地点、同一时刻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太阳高度,太阳高度越大,等量的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越小,单位面积接收的太阳辐射越多,太阳辐射也就越强。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7月等温线(单位:℃,等温距为1℃)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图示地区( )
A. 地形以平原为主B. 山脉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
C. 地势中部高、东西两侧低D. 形成向心状水系
6. 湖泊中甲地温度可能是( )
A. 28.5℃ B. 27.5℃C. 26.5℃D. 25.5℃
7. 如果在a、b两等温线之间的河段开发急速漂流项目,则最适合在(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5. B 6. A 7. B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河流的水系特征可以判断图示地区中部为河流发源地,而河流源头为山地,故地形以山地为主,故A项错误。对流层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因此图中等温线的分布与等高线一致,等温线延伸方向即山脉走向,结合河流源头是分水岭和图中指向标可以判断山脉大致呈西北一东南走向,故B项正确。由上述分析可知,其整体地势特征为中部高、东北和西南两侧低,故C项错误。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由题图可知,河流由中部流向四周,因此水系呈放射状,故D项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河流流向可以指示地势高低,图示地区中部地势高,四周地势低,而对流层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由此可以判断出图中中心闭合等温线数值最小,越往四周等温线数值越大。图中给出了28℃等温线,由此可以判断出湖泊外围闭合等温线左右两侧的等温线数值分别为29℃和30℃。夏季的湖泊为冷源,其温度较周围低,则根据等值线的闭合原则应采用较小数值(29℃),所以可以判断甲地温度在28℃至29℃之间,故A项正确。故选A。
【7题详解】
根据图中等温线的走向可以判断影响其数值高低的因素主要是地形,a、b两等温线之间的温差固定,表明其落差一样,则河流长度越短,说明流经地区坡度越大,流速越快。从图中可以看出②河流在两等温线之间的流程最短,所以流速最快,故B项正确。故选B。
【点睛】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决定因素)、地形(高度、地势)、海陆位置、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下垫面和人类活动等。
科纳风暴生成于亚热带太平洋海域。夏威夷岛在冬季常受科纳风暴侵袭。下图示意某次科纳风暴横穿夏威夷岛的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一般年份,夏威夷岛降水量最少的区域位于其()
A. 东北侧B. 西北侧
C. 东南侧D. 西南侧
9. 当该风暴到达夏威夷岛西侧图示位置时,甲、乙两气象站监测的风向分别是()
A. 东北风、西南风B. 东北风、东南风
C. 西北风、东南风D. 西北风、西南风
10. 该风暴在夏威夷岛可能诱发()
①滑坡②海啸③林火④洪涝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答案】8. D 9. A 10. C
【解析】
【8题详解】
如图示夏威夷岛在20°N附近,受东北信风控制,据图示等高线分布可知夏威夷岛中部高,四周低,所以岛屿西南侧为湿润东北信风(海洋吹向岛屿)背风坡,正常情况下降水少,D正确,ABC错误。故选D。
【9题详解】
北半球气旋逆时针辐合,当该风暴到达夏威夷岛西侧图示位置时,甲气象站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由东北指向西南,结合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形成东北风;乙位于风暴西南侧,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西南指向东北,结合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形成西南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该风暴影响夏威夷岛时,降水量大,易形成洪涝,夏威夷岛多山区,易诱发地质灾害,①④正确;海啸由地震等诱发,②错误;林火需要干燥环境,③错误。故选C。
【点睛】在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读一般有以下三个步骤:(1)画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即垂直于该点等压线的切线,由高压指向低压);(2)定地转偏向力:北半球风向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3)定偏转角度:分清是在高空还是近地面,若是近地面,受到3个力的作用,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斜交,若是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北京时间2022年4月25~26日,欧洲西部经历了一次明显的天气变化过程,下图示意这两日该区域的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期间,一艘驶向甲地的货轮正途经乙地(图b),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甲地这两日的天气变化是( )
A. 暖锋过境,雨过天晴B. 气压上升,气温降低
C. 风速减弱,云量增加D. 阴雨连绵,湿度增大
12. 此时,乙地货轮航行状况为( )
A. 顺风顺水B. 逆风逆水C. 逆风顺水D. 顺风逆水
13. 该货轮以40km/h的速度由乙地航行约660km到达甲地,届时甲地正值( )
A. 夕阳西下B. 深夜时分C. 太阳初升D. 日近正午
【答案】11. B 12. C 13. B
【解析】
【11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处由低压槽的位置,转到高压脊的位置,说明冷锋过境,天气转晴,云量减少,气压上升,气温降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乙地位于欧洲西部的大西洋中,位于40°~60°N的盛行西风带,此时受高压系统影响,乙处盛行风向是偏东风,从乙地驶往甲地的货轮逆风航行,AD错误;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从乙地驶往甲地的货轮顺水航行,C正确,B错误。故选C。
【13题详解】
据题干信息“该货轮以40km/h的速度由乙地航行约660km到达甲地”可知,乙地航行到甲地需要16.5小时,读图可知,此时北京时间是26日17时,甲地位于0°附近,时间是26日9时,再加上航线时间,甲地时间大约27日1时30分,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锋面在移动过程中,冷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这种锋面称为冷锋。冷锋过境时,多会出现积雨云,发生雷暴及强降水。若冷锋移动快,则积雨云分布在锋前狭窄区域中,锋后会迅速转少云到晴;如冷锋移动慢,则会形成范围较大的高层云和雨层云。
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称为露点锋(露点是气团中水汽达到凝结所需的温度),且湿空气密度小于同温度的干空气。下图为黄河流域某季节露点锋及主要气象要素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受露点锋过境影响时,甲地天气特征的变化最可能为( )
A. 晴转多云B. 阴雨转晴C. 气温降低D. 风力减小
15. 已知湿空气的温度垂直递减率小于干空气,则露点锋过境时甲地的气温垂直分布特征为(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14. A 15. C
【解析】
【14题详解】
甲点目前露点温度远低于气温,不会出现降水,目前应是晴朗天气;根据露点锋东西两侧气象要素分布图、“露点是气团中水汽达到凝结所需的温度”和东侧露点值较大可知,东侧水汽在降温幅度较小时即可凝结,说明水汽含量较大,为湿气团,西侧为干气团,由材料“湿空气密度小于同温度的干空气”可知,露点锋附近表现为密度较小的湿气团爬升,不断冷凝形成云,天气晴转多云,A正确,B错误;露点锋两侧空气温度相差不大,露点锋过境不会引起气温出现较大变化,C错误;读图可知,露点锋两侧风力无明显差异,风力都较小,不存在风力减小的说法,D错误。故选A。
【15题详解】
已知湿空气的温度垂直递减率小于干空气,说明湿空气的温度随高度增加下降得更慢。露点锋过境时甲地的气温垂直分布特征可能表现为近地面气温层稳定或略有下降,低空气层气温缓慢下降,高空气层气温变化受凝结潜热释放等多种因素影响,可能出现逆温现象。综上所述,ABD错误,C正确。故选C。
【点睛】锋面系统与天气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叫做气团。暖气团:温暖、湿润、气压低。冷气团:寒冷、干燥、气压高注意:(1)冷气团和暖气团都是一个相对概念,是和该气团到达地区的温度相比较而言的,所以不能认为冷气团温度一定低,暖气团温度一定高。(2)锋面处冷暖气团交汇,暖气团上升而容易产生降水,但不一定所有的锋面处都产生降水。
南美洲潘塔纳尔湿地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地势平坦。图1为潘塔纳尔湿地所在区域略图,图2表示科伦巴各月降水量和流经该地的巴拉圭河各月径流量。完成下面小题。
16. 潘塔纳尔湿地主要气候类型是( )
A. 热带雨林气候B. 热带季风气候C. 热带草原气候D. 热带沙漠气候
17. 科伦巴雨季和流经该地的巴拉圭河汛期在时间上( )
A. 一致,因为湿地对该河流量有助涨助落的作用
B. 一致,因为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来自于大气降水
C. 不一致,因为湿地对该河流量有延缓峰值作用
D. 不一致,因为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来自于地下水
【答案】16. C 17. C
【解析】
【16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根据右图科伦巴各月降水量图可知,该地的年降水总量较大,季节分配不均匀,夏秋季多(11月至次年5月多雨),最高值在200毫米到300毫米之间,冬春季少(6-9月少雨)。结合其所在纬度为热带,潘塔纳尔湿地主要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7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与材料信息可知,湿地面积大,对下游河流的径流有调节作用,使下游河段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小。图中巴拉圭河流经潘塔纳尔湿地,潘塔纳尔湿地位于巴拉圭河上游,所以潘塔纳尔湿地对下游河流的径流有调节作用,使下游河段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小,即科伦巴降水量峰值和流经该地的巴拉圭河汛期在时间上不一致,科伦巴降水量峰值提前于流经该地的巴拉圭河径流量的峰值,因湿地对该河流量有延缓峰值作用。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湿地的形成与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有关。
研究表明,夏威夷副热带高压脊(副高)的强度及进退直接影响着我国夏季的旱涝。2022年,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罕见的夏秋连旱。下图示意正常年份夏威夷副热带高压脊的进退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18. 图中四个雨区共有的特点是( )
A. 向北推进B. 向南退出C. 属锋面雨D. 属对流雨
19. 影响夏威夷副热带高压脊南北进退的因素是( )
A. 海陆分布B. 西南季风C. 地球自转D. 黄赤交角
20. 2022年,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夏秋连旱的主要原因是( )
A. 副高强大且稳定B. 副高控制季风强
C. 冷空气控制面广D. 地形阻挡季风弱
【答案】18 C 19. D 20. A
【解析】
【18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夏季夏威夷高压脊推动暖空气势力增强北上,与北方冷空气相遇形成雨区,属于锋面雨,C正确,D错误;读图,雨区1、雨区2、雨区3雨带在向北推进,雨区4雨带南撤,AB错误。故选C。
【19题详解】
夏季,夏威夷高压是保留在海洋上的副热带高气压,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有规律的南北移动,产生了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D正确;海陆分布、西南季风与副热带高压脊的进退没有关系,AB错误;地球自转与公转叠加形成了黄赤交角,影响了夏威夷副高带高压脊的进退,但不是直接原因,C错误。故选D。
【20题详解】
2022年夏威夷高压势力强且稳定,控制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位置稳定是导致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夏秋连旱的主要原因,A正确;副高控制季风强,雨带移动的速度更快,不能说明长江中下游地区夏秋就一定少雨,还可以有对流雨或台风雨,B错误;冷空气控制面广会阻挡暖空气的北上,南方可能会多雨,C错误;地形阻挡季风弱,南方可降水增多,D错误。故选A。
【点睛】正常年份夏季风大致四、五月在我国的华南地区登陆,我国的雨季开始;六月份,冷暖气团在江淮地区相持约一个月时间,形成梅雨准静止锋;七、八月份锋面雨带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区;九月份,锋面雨带南撤;十月份夏季风完全退出我国大陆,雨季结束。
夏季,青藏高原气温较周边大气高出4℃~6℃,甚至达10℃。这会促使高原面出现热力上升运动,带动四周水汽向高原集聚辐合上升,这种运动会对周边地区产生重大影响。研究表明,不同季节青藏高原与周边大气温度差异会影响亚洲季风势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青藏高原夏季气温较周边同高度大气高是因为( )
A. 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吸收太阳辐射升温快
B. 高原表面多冻土,热容量小,升温快
C. 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含量少,热容量小,吸收地面辐射升温快
D. 高原空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多,升温快
22. 夏季青藏高原面出现的这种热力上升运动,使得其北部塔里木盆地的降水( )
A. 增多B. 减少C. 不变D. 季节分配均匀
23. 青藏高原与周边大气温度差异会使得亚洲( )
A. 夏季风势力增强,冬季风势力减弱B. 夏季风势力减弱,冬季风势力增强
C. 夏季风和冬季风势力均增强D. 夏季风和冬季风势力均减弱
【答案】21. D 22. B 23. C
【解析】
【21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青藏高原与周边同高度大气的稀薄程度是相似的,AC错误;冻土含水率高,比热容大,B错误;高原空气距离地面热源近,吸收地面辐射多,升温快,D正确。故选D。
【22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青藏高原近地面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由于热力环流关系,北部塔里木盆地盛行下沉气流,降水有所减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3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夏季,青藏高原较同海拔大气气温高,热力上升,东部和南部同海拔高度气温低,气流下沉,同海拔高度气温差导致气压差,气流由东部和南部流向青藏高原,形成偏东风和偏南风,与南亚夏季西南季风和东亚夏季东南季风势力叠加,加强夏季风势力;冬季,地面辐射散热,高原面附近气温下降快,与东部和南部同海拔高度气温较高区域形成气压差,气流由青藏高原流向东部和南部,形成偏西风和偏北风,与南亚冬季东北季风和东亚冬季西北季风势力叠加,加强冬季风势力。综上所述,夏季风和冬季风势力均增强,C正确,排除ABD。故选C。
【点睛】受纬度、海陆分布和地势起伏的影响,我国气温分布总的特点表现为南暖北冷,温差较大,受青藏高原的影响,我国气温分布产生极大的变化。西部地区夏季出现了与南热北冷的纬度变化规律相反的南冷北热现象。夏季全国普遍高温,虽然等温线平行于海岸线,但仍有南热北冷的变化规律。青藏高原的西部由于地势高峻,夏季原面平均气温低于北部的塔里木盆地。高原北部边缘山地对塔里木盆地热量散发产生阻滞作用,使之成为夏季全国最热的地方,而高原地区却成为夏季全国之冷极。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计54分。
2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冷湿,以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素有“中国雪乡”之称的黑龙江省双峰林场,冬季雪期长达7个月左右,处处银装素裹、玉树琼枝,吸引很多游客。
材料二 下图为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等值线分布图和“雪乡”传统建筑景观图。
(1)根据材料分析东北地区气候特征的时空差异。
(2)说出甲地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与东西两侧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分析“雪乡”传统建筑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答案】(1)气温:由南向北递减,南北温差大;气温年较差大(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温暖);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以降雪为主。
(2)年均温低,年降水量高;原因:甲地处山地(小兴安岭东南端),海拔高气温低;地处夏季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
(3)屋顶坡度大,便于排雨、排雪;窗户小、墙壁厚,抵抗寒风、保温;建筑坐北朝南,利于采光;多为木质建筑,就地取材。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东北地区气温、降水分布和传统建筑为材料,设置三道题目,涉及气候特征、气候的影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小问1详解】
读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和降水等值线图可知,年均温曲线分布大致呈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南北温差较大;东北地区纬度高,夏季白昼时间长热量积累多,气温较高,冬季寒冷漫长,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量等值线大致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东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降雨,冬季多降雪,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大均较大。
【小问2详解】
从年平均气温曲线上看,甲地年均温低于东西两侧,甲地位于小兴安岭,海拔较东西两侧高,气温较东西两侧低;从降水量等值线上看,甲地的年降水量明显高于东西两侧,因为甲地位于山地迎风坡,受地形影响多降水。
【小问3详解】
“雪乡”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降水集中在夏季,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多降雪。与夏季多雨冬季多雪的降水特点相适应,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和排雪;冬冷夏热,窗户小墙体厚夏季利于隔热,冬季能够起到良好的保暖御寒效果;林场森林资源丰富,“雪乡”传统建筑就地取材多为木质建筑;冬季气候寒冷,为了充分接受太阳辐射,传统建筑多坐北朝南。
【点睛】气候特征的描述要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进行。从气温高低和年较差大小两方面总结气温特征;从降水量多少、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三方面总结降水特征。
25.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2021年6-7月,加拿大和美国西部部分地区连日受到高温热浪的侵袭,多地气温超过50℃,最热地区高达到81℃,打破历史最高温纪录。此次极端高温天气,主要是由一种名为热穹顶(原理如下左图)的天气现象导致的。下面左图示意热穹顶现象形成过程,下右图示意热穹顶现象对冷空气的影响。
(1)结合热穹顶现象形成的原理和该现象出现的地区,推测易发生热穹顶现象地区的气候特征。
(2)分析加拿大和美国部分地区此次高温天气“高烧不退”的原因。
(3)说明热穹顶现象对当地影响。
【答案】(1)夏季高温干燥,风力较弱。
(2)夏季,太阳高度角大,白昼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热穹顶产生的下沉气流阻挡地面蒸发的热空气向外扩散,并将热空气重新压回地面,导致地面温度持续升高;冷空气少且势力较弱,热穹顶外围存在向四周辐散的气流,阻挡了冷空气的流入。
(3)高温干燥,威胁农作物和植被的生长;威胁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能源消耗量增大;火灾发生的概率升高。
【解析】
【分析】本题以热穹顶现象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热力环流和气象灾害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事物分析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受热穹顶的影响,以下沉气流为主,导致天气晴朗,降水较少;高空的高气压会把上升的热空气压回到地面,这就使得地面的热空气温度升高,升高后还会继续上升,再被上方的高气压压回来,温度继续上升,这样的一个死循环,导致温度越来越高。所以出现热穹顶现象的地区的气候特征是高温少雨(干燥),风力较弱。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次高温天气出现的时间是在6、7月份,太阳高度角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根据图示信息,受热穹顶的影响,以下沉气流为主,导致天气晴朗,降水较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两者共同作用,导致地面的温度很高,靠近地面的空气会被加热,导致地面热空气的体积增大(热胀冷缩),热空气密度减小,热空气就会在热穹顶内部上升,但由于上方也是高气压,它会把上升的热空气压回到地面,这就使得地面的热空气温度升高,升高后还会继续上升,再被上方的高气压压回来,温度继续上升,这样的一个死循环,导致温度越来越高;6、7月份为北半球的夏季,冷空气势力较弱,该地受冷空气影响较小,降温作用较弱,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热穹顶的外部存在向四周辐散的气流,阻挡了冷空气对穹顶内部的影响,使得气温偏高。
【小问3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热穹顶的出现会导致该区域气温偏高,会导致居民用于制冷的能源消耗量较大,增加能源消耗;能源消耗量增加以及高温的共同作用,会导致输电线路负荷增加,会危害输电等基础设施的安全;高温会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高温会导致火灾发生的频次增加;高温威胁农作物和植被的生长;高温会导致柏油马路融化;火灾发生的概率升高等。
26. 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说明G 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3)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答案】(1)盆地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高;再从(500米)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
(2)领域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流域大部分为盆地,支流多,集水面积广。
(3)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大。②入海泥沙量较少,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
【解析】
【分析】本题以区域为背景,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以及对刚果河及其周围地区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刚果河是非洲的一条重要的河流。它对周围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小问1详解】
考查学生对五种基本地形的理解,以及从图中提取有用信息和语言表述能力。该地为刚果盆地,可以从等高线分布、河流水系特征等方面判读。G河的自N点至M点的干支的流向是从四周向中心汇聚,形成向心状水系,这种水系的分布模式是盆地地形的一个明显特征,因为盆地地形四周高、中间低,河流从四周向中心流。该地区自N点至M点的海拔在500米以下,周边在500米以上,呈现四周高中间低的特点。故为盆地地形
【小问2详解】
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主要包括流域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导致降水丰富;流域大部分为盆地,能够汇集周围区域的雨水,增加河流的流量。此外,G河的支流众多,进一步增加了河流的流量和汇水区的面积,使得G河的水量更加丰富。
【小问3详解】
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主要包括地形高差大、流速大,入海泥沙量较少,以及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导致的水土流失较轻。地形高差大、流速大:G河入海口附近地形高差大,导致河流落差大,流速快,这使得泥沙不易在河口沉积,从而影响了三角洲的形成。入海泥沙量较少: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此外,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导致水土流失较轻,入海泥沙量相对较少,这也是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之一。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G河流域位于赤道地区,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这有助于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从而减少了输入海洋的泥沙量,进一步影响了三角洲的形成。
江苏省射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苏省射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苏省射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江苏省射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射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射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地理试题,共9页。
四川省华蓥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四川省华蓥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四川省华蓥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四川省华蓥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