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西联合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物质中,不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
A.和B.石墨和C.红磷和白磷D.氧气和臭氧
2.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完全对应的是( )
A.、氢氧化钙、石灰石
B.、碳酸钠、苛性钠
C.、碱式碳酸铜、铜绿
D.NaOH、氢氧化钠、纯碱
3.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AB.BC.CD.D
4.不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
A.HCl和KOH的反应B.和的反应
C.和NaOH的反应D.HCl和反应
5.下列反应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
B.将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C.氧化氯化亚铁:
D.金属钠投入水中: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通常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B.“钡餐”中使用的硫酸钡是弱电解质
C.是弱酸,但是强电解质
D.新型冠状病毒(直径约为85nm)可通过飞沫传播,飞沫分散在空气中易形成气溶胶
7.如图所示装置中图1灯泡不亮,图2灯泡发亮,由此得出结论是( )
A.图1灯泡不亮的原因是NaCl没有发生电离
B.图2灯泡亮说明NaCl溶液是电解质,能导电
C.NaCl要发生电离必须有水存在
D.电解质在电流的作用下才能发生电离
8.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氧化剂与还原剂是不同物质的是( )
A.
B.
C.
D.
9.下列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B.
C.D.
10.有两个无标签的试剂瓶,分别装有和,有四位同学为鉴别它们采用以下不同方法,其中不可行的是( )
A.分别将它们配制成溶液,再加入澄清石灰水
B.分别将它们配制成溶液,逐滴滴加稀盐酸
C.分别将它们配制成溶液,再加入溶液
D.分别加热,再用澄清石灰水检验否有产生
11.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氯气,图中涉及气体发生、除杂、干燥、收集、尾气处理装置,其中错误的是( )
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②④
12.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可以用二氧化氯、臭氧对自来水进行消毒
B.纯净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的气体是HCl
C.常温下,氯气和铁不反应,所以可将液氯用钢瓶贮存
D.氯气制备工厂若发生泄漏时,可用溶液浸湿软布蒙住口鼻,往高处撤离
13.根据下列反应:(1);(2),判断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B.
C.D.
14.下列事实及解释均正确的是( )
A.AB.BC.CD.D
15.已知A是一种金属单质,B是淡黄色固体,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溶液呈碱性B.B转化为D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C.A可以与水直接反应转化为DD.C受热易分解
二、填空题
16.化学源自生活和生产实践,并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类是认识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如图所示分类方法是___________(选填“树状分类法”或“交叉分类法”)。
(2)下列物质:①液氯、②盐酸、③、④硝酸钾固体、⑤熔融KCl、⑥铜,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后同),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④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碳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基本原料,俗称___________,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除去碳酸钠粉末中混有的少量碳酸氢钠,最好的方法是___________。
(4)向一定体积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混合溶液导电能力的变化如图中___________(填字母)所示。
17.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了河北省一些明胶企业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出售给浙江绍兴某些制药企业,最终变成药用胶囊。由工业明胶制成的胶囊往往含有超标的重金属铬,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明胶是水溶性蛋白质混合物,溶于水形成胶体。
(1)已知中铬元素是+3价,则其中铁元素是___________价。是一种酸根离子,则属于______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2)区分明胶的水溶液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
(3)已知胶体的分散质不能透过半透膜,但水分子等小分子或离子能透过半透膜。提纯明胶的装置是下列中的___________(填序号)。
A.
B.
C.
(4)已知铜在常温下能被稀硝酸溶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稀)
①用双线桥法表示上述反应中电子得失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
②氧化剂和还原剂的个数比为___________。硝酸体现的性质:___________(填选项)
A.只体现酸性
B.只体现氧化性
C.既体现酸性又体现氧化性
(5)已知:氮元素有-3、0、+1、+2、+3、+4和+5七种化合价,试据此判断下列六种化合物:①NO;②;③;④;⑤;⑥中:从氮元素看只能作还原剂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三、实验题
18.某化学兴趣小组采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分解产物与的反应。
完成下列填空:
(1)图乙中实验装置的作用为: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后,装置丙中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
(3)装置丁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装置戊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俗称小苏打,工业上可通过侯氏制碱法制取(又称联合制碱法,由我国近代著名的化学家侯德榜发明),即用食盐、氨气、二氧化碳、水为原料制取。写出侯氏制碱法中生成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5)用如图所示装置可以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19.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的性质。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中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其中a为干燥的红色布条,b为湿润的红色布条。
(1)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装置Ⅱ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在装置Ⅲ中观察到b的红色褪去,但是并未观察到“a无明显变化”这一预期现象。为了达到这一实验目的,你认为还需在图中装置Ⅱ与Ⅲ之间添加如图所示中的___________(填序号)装置。
(4)装置Ⅴ的作用是___________,氯气和Ⅴ的试剂作用可以制备漂白液,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
2.答案:C
解析:
3.答案:C
解析:A.不属于碱,属于盐,NO不能与碱反应,不属于酸性氧化物,A错误;B.属于氧化物,不属于酸,B错误;C.在水中能电离出,属于酸式盐,故五种物质的分类均正确,C正确;D.与酸反应除生成盐和水外还生成了氧气,不符合碱性氧化物的定义,不属于碱性氧化物,CO不能与碱反应,不属于酸性氧化物,D错误。
4.答案:D
解析:A.HCl和KOH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故A正确;B.和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故B正确;C.和NaOH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故C正确;D.HCl和反应,离子方程式为:,故D错误:故选:D。
5.答案:A
解析:A项,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的离子方程式为,A正确。B项,将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为,B错误。C项,氯化亚铁和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错误。D项,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D错误。故选A。
6.答案:B
解析:A.江河中的细小泥沙在水中形成的胶体遇到海水中的电解质会发生聚沉形成三角洲,则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通常与胶体的性质有关,故A正确;B.硫酸钡难溶于水,但溶于水的硫酸钡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则硫酸钡是强电解质,故B错误;C.氢氟酸在溶液中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氟化钙难溶于水,但溶于水的氟化钙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则氟化钙是强电解质,故C正确;D.新型冠状病毒的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则新型冠状病毒通过飞沫传播时,飞沫分散在空气中易形成气溶胶,故D正确;故选B。
7.答案:A
解析:A.NaCl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才能发生电离,固体NaCl中的离子不能移动,故NaCl固体没有发生电离,也不导电,A符合题意;B.灯泡亮说明NaCl溶液能导电,但NaCl溶液是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NaCl是电解质,B不符合题意;C.NaCl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均可发生电离,C不符合题意;D.电解质溶于水或熔化条件下发生电离,与电流无关,D不符合题意;故选A。
8.答案:C
解析:A.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都是,故A不符合题意;B.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C.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是,还原剂都是,故C不符合题意;D.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都是,故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C。
9.答案:A
解析:A.铁和铜的化合价有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选项A符合;B.是复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选项B不符合;C.是分解反应,同时锰元素和氧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选项C不符合;D.是化合反应,同时碳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选项D不符合;答案选A。
10.答案:A
解析:A.均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A错误;B.逐滴加入等浓度的稀盐酸,碳酸氢钠溶液中有气体生成,碳酸钠溶液中开始无气体生成,随加入盐酸增多,后来生成气体,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C.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氢钠与氯化钙不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D.分别加热,再用石灰水检测是否有产生,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钠不分解,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正确;故选:A。
11.答案:C
解析:
12.答案:B
解析:A.氯气、二氧化氯、臭氧都具有强氧化性,可以用氯气、二氧化氯、臭氧对自来水进行消毒,故A正确;B.纯净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故B错误;C.常温下,氯气和铁不反应,因此可将液氯用钢瓶贮存、运输,故C正确;D.碳酸氢钠和氯气反应且碳酸氢钠碱性较弱,氯气制备工厂若发生泄漏时,因此可用溶液浸湿软布蒙住口鼻,由于氯气密度比空气大,因此往高处撤离,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B。
13.答案:C
解析:还原性还原剂大于还原产物;①,中碘离子为还原剂、亚铁离子为还原产物,则还原性碘离子大于亚铁离子;②中亚铁离子为还原剂、溴离子为还原产物,则还原性亚铁离子大于溴离子。
14.答案:D
解析:A.苏打可以与HCl发生反应,但由于其碱性强,会对人造成刺激性,因此苏打不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A错误;B.氯气能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是由于氯气与水反应产生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够将有色物质氧化变为无色物质,因此是次氯酸具有漂白性,而不能说氯气具有漂白性,B错误;C.铁丝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生红棕色的烟,这是由于氯气与铁反应生成,C错误;D.钠与水反应产生NaOH和,NaOH是碱,能够使滴有的水溶液变红色,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
15.答案:D
解析:A.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故A正确;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故B正确;C.Na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故C正确;D.稳定,加热不易分解,故D错误。故选:D。
16.答案:(1)交叉分类法
(2)④⑤;②⑤⑥;
(3)纯碱或苏打;;加热
(4)C
解析:(1)图中所示是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物质进行的多种分类方法,属于交叉分类法;
(2)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可以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是④硝酸钾固体、⑤熔融KCl,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或电子的物质可以导电,能导电的是②盐酸、⑤熔融KCl、⑥铜,④硝酸钾电离出钾离子、硝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
(3)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会生成碳酸氢钠和,反应方程式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为碳酸钠,则除去碳酸钠粉末中混有的少量碳酸氢钠,最好的方法是加热;
(4)向一定体积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发生反应为,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至几乎没有,再逐渐增大,则混合溶液导电能力的变化如图中C。
17.答案:(1)+2;盐
(2)丁达尔效应
(3)C
(4);2∶3;C
(5)⑤
解析:
18.答案:(1)干燥二氧化碳
(2);1∶1
(3)除去中的;检验是否除尽
(4)
(5)
解析:
19.答案:(1)(浓)
(2)除去中的HCl气体
(3)④
(4)尾气处理;
解析:(1)实验室以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备氯气同时生成水和氯化锰,反应方程式为:(浓);
(2)制取的氯气中混有水和氯化氢,饱和氯化钠是用来除去氯气中的HCl气体;
(3)a、b为对照实验,干燥的本身不具有漂白性,遇水生成HClO,HClO具有漂白性。但是并未观察到“a无明显变化”这一预期现象,因为氯气未经干燥,本身带有水蒸气。所以需要在上图装置II与III之间添加一个干燥装置,碱石灰和浓硫酸是常用的干燥剂,但是氯气会和碱石灰反应,所以选择④浓硫酸,故选:④;
(4)氯气是有毒气体,能与NaOH溶液反应,装置V的作用是尾气处理,氯气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NaClO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选项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NO
B
C
KOH
HClO
CaO
D
NaOH
CO
选项
事实
解释
A
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可与盐酸反应
B
氯气能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
氯气具有漂白性
C
铁丝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生红棕色的烟
氯气与铁反应生成
D
滴有酚酞的水溶液中加入钠单质,溶液变红
Na与水反应生成NaOH
辽宁省辽西联合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辽宁省辽西联合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本卷命题范围,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辽西联合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 这是一份辽宁省辽西联合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共4页。
辽宁省辽西联合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辽宁省辽西联合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本卷命题范围,下列图示变化为吸热反应的是,反应A+B→C,下列过程中熵变为负值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