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青岛版(2024)五年级上册五 生活中的多边形——多边形的面积获奖表格教案设计
展开课题名称
梯形的面积
课时
第5课时
授课时间
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了“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 - 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会独立思考,体会一- 些数学的基本思想”“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 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背景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这块领域,它是学生已经认识了梯形、知道了梯形的特征、会画梯形的高,并经历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推导过程,已有了转化思想的基础,有了剪、割、拼等一定的教学活动的经验, 形成了一定 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是将来进一步 学习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本节课内容共分为两个层次。是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二是应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计算梯形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1)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并会计算梯形的面积。
(2)能运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探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推理和概括能力,渗透转化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乐趣。
学习
重难点
重点: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用“转化”的方法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
评价任务
1.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并会计算梯形的面积。
2能运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所需条件
知道梯形的特征、会画梯形的高,并经历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推导过程,已有了转化思想的基础,有了剪、割、拼等一定的教学活动的经验, 形成了一定 空间观念。
板书设计
梯形的面积
梯形的面积 =(上底+下底)×高÷2,
用字母表示: S=(a+b) ×h÷2。
学
习
过
程
学
习
过
程
教学过程:
一、示标示导
1.导课板题
谈话:教师出示课本的情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找出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2.出示目标
师:本节课要达到以下学习目标(课件出示):(1)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并会计算梯形的面积。(2)能运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经历探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推理和概括能力,渗透转化思想,发展空间观念。(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乐趣。
3.自学指导
师: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需要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面请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73页和74页“红点”内容,重点看彩框中的内容。思考:①两个什么样的梯形通过什么变换得到平行四边形?②如果梯形的上底用a,下底用b,高用h表示,请写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 3 \* GB3 ③完成74页上面的填空。 5分钟后,比一比谁的自学效果最好。
二、自主学习(看一看、做一做)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开始自学,比一比谁看书最认真,谁自学效果最好!(师目光巡视每一个学生)
三、汇报交流(说一说)
调查。师:看完的同学请举手,看会的请把手放下。
1.小组交流。把自己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参加讨论,了解学生的合作情况,并特别关注学困生。
2.全班汇报。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汇报交流,汇报时按照“自学指导”中思考的顺序一一汇报。
①两个什么样的梯形通过什么变换得到平行四边形?
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通过重叠、旋转、平移得到平行四边形。
= 2 \* GB3 ②梯形的面积 =(上底+下底)×高÷2
师: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a表示梯形的上底,b表示梯形的下底,h表示梯形的高,怎样用字母表示梯形的面积公式?
用字母表示: S=(a+b) ×h÷2
= 3 \* GB3 ③(32+36)×32÷2
=68×32÷2
=2176÷2
=1088(平方厘米)
答:制作这个椅子面需要1088平方厘米的木材。
3.概括提升
师引导学生思考:要求梯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四、学情诊断(做一做)
1、检测练习
师:同学们学会了吗?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自主练习1、2
2.公布答案
学生“检测练习”结束,教师就立即要求学生交换试卷,立即用一体机公布答案。
3.同位互改。
同桌学生对照答案,相互批改,逐题判定,打出对(√)、错(×)符号,比谁全对获得满分。
4.互助纠错。
组内开展“兵教兵”活动,“学优生”帮助“学困生”讲解纠错,寻找错因。教师深入学生中间,找出典型错题,或让错题的同学把错题交上来,准备纠错。
五、归纳小结(议一议、理一理)
1.展错。
教师用一体机展示错题,引导学生逐题讨论纠错。
2.讨论:引导学生逐题分析谁对谁错,并让学生说说对错的原因。
3.评价小结:让做错的同学说说错因,及时评价引领,渗透习惯规范等教育。
4.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有哪些收获?(师生共同总结)
梯形的面积 =(上底+下底)×高÷2,
用字母表示: S=(a+b) ×h÷2。
六、训练达标(练一练)
作业:《新课堂》相关习题。
当
堂
检
测
1.一个近似梯形的花坛,高是10米,上、下底之和是16米,面积是( )平方米。
2.已知梯形的面积是42.5平方分米,上底是3分米,下底是7分米,求它的高。
作
业
内
容
和同位讨论今天学习的知识
一
致
性
98%的同学能运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95%的同学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评一致性完成度不够理想,应结合具体的情境针对性练习。
学
后
反
思
小学数学青岛版(2024)五年级上册六 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优秀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青岛版(2024)五年级上册<a href="/sx/tb_c2462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六 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优秀教案设计</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动手操作,探索新知,梳理知识,归纳概念,运用新知,解决问题,归纳小结,延伸课外,引出史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梯形的面积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梯形的面积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课时,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梯形的面积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梯形的面积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制定依据,练习巩固,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