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板块5 第2部分 文言文考点突破 课时44 识记文化常识——分类识记,辅以语境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板块5 第2部分 文言文考点突破 课时44 识记文化常识——分类识记,辅以语境第1页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板块5 第2部分 文言文考点突破 课时44 识记文化常识——分类识记,辅以语境第2页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板块5 第2部分 文言文考点突破 课时44 识记文化常识——分类识记,辅以语境第3页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板块5 第2部分 文言文考点突破 课时44 识记文化常识——分类识记,辅以语境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板块5 第2部分 文言文考点突破 课时44 识记文化常识——分类识记,辅以语境,共2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构建古代文化常识网络图,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积累方法,综合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复习任务 1.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构建全面的知识网络。2.熟悉高考文化常识题设误手法,熟练使用答题方法。
    考情微观
    知识图要
    前备知识——古代文化常识网络及积累方法
    一、构建古代文化常识网络图
    二、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积累方法
    古代文化常识点多面广,零碎难记,且记后易忘。只有广积累、勤巩固,才能拓展知识面。在识记上,不能仅仅依靠死记硬记,要在发散理解的基础上,巧记善记、记多记牢,如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串联整合记忆。当然,记忆的方法有很多种,考生可以自悟自得,多总结一些巧法妙法,提高识记效率。
    1.分类串记法
    (1)科举记忆法:明清时期科举共分三级,分别是“乡试、会试、殿试”;乡试中榜者为“举人”,会试中榜者为“贡士”,殿试中榜者为“进士”;举人中的第一名为“解元”,贡士中的第一名为“会元”,进士中的第一名为“状元”;一个考生,若能连获上述三个第一名的话,那他就是“连中三元”。
    (2)文体记忆法:教材所选的古文篇目,一般都是按“语录体、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这四种文体优选出来的。《论语》,语录体,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20篇;《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编年体,是按年代顺序编写的史书;《国语》《战国策》,国别体,是分国叙述的记言史书;“二十四史”,纪传体,是记载帝王、诸侯、社会各界著名人物事迹的巨著,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他均为“断代史”。
    (3)基数记忆法:殿试一甲等(状元、榜眼、探花);汉代二京都(洛阳、长安);政务三省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星宿四象分(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夜晚五时段(一更、二更……五更);许慎六书创(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人有七情欲(喜、怒、哀、惧、爱、恶、欲);方位八荒地(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古国九州天(冀、豫、雍、扬、兖、徐、梁、青、荆);儒家十义德(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2.“一线串珠”法
    琳琅满目的文化常识就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只要有一条线将它们贯串起来,这些文化常识就可以成为一个知识系统,这条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等。例如记忆古代文化常识中的人物称谓,可以以人物姓名为线索,用这条线串起古代人们对人物称谓的一颗颗“珍珠”。
    示例:
    人物的称谓:直称姓名称字称号称谥号称斋名称籍贯称郡望称官名称爵名称官地谦称敬称特殊称谓。
    如李白的称谓:李白,称字“太白”,称号“青莲居士”,称籍贯“青莲”,称排行“李十二”,称官名“李翰林”,称爵名“李侯”,特殊称谓“谪仙人、诗仙、酒仙”。
    3.联想记忆法
    识记文化常识要进行相关的联想,或相似联想,或相反联想。如记忆官职变动:
    这样举一而反三,触一而发十,便能较系统地记住许多知识。
    4.分清易混法
    文化常识中有一些易混知识点,一定要分清,如“谥号”“庙号”“年号”等的区别。
    常见“号”的区别:
    (1)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谥号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谥号按性质可分为三类:
    ①美谥,表扬性的:经天纬地曰文,布义行刚曰景,威强睿德曰武,柔质慈民曰惠,圣闻周达曰昭,圣善周闻曰宣。
    ②恶谥,批判性的:乱而不损曰灵,杀戮无辜曰厉,好内远礼曰炀。
    ③平谥,表同情的:恭仁短折曰哀,慈仁短折曰怀,在国遭忧曰愍。
    (2)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从汉代起,一般每个朝代的第一个皇帝的谥号最长,不便称呼,所以唐宋以来的皇帝都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
    (3)年号。是纪年的名称,亦是帝王用的,如“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
    (4)改元。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如汉武帝改了十一次年号,唐高宗用过十四个年号。到了明代,才规定一帝一元,才有可能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清高宗的年号是乾隆,清高宗就被称为乾隆皇帝。
    (5)尊号、徽号。“尊”为尊敬,“徽”为美好。“尊号”和“徽号”都是对尊者加上的号,以表示尊崇褒美。尊号起于唐代。往往在皇帝和皇后生前就有尊号。如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受尊号为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清代同治帝曾尊生母叶赫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再加上徽号为“慈禧”。封建时代帝后的尊号可以加几次,实际上都是臣子对他们的阿谀奉承。现代也有赠送徽号的,但性质和内容已不一样,如孙炳文曾赠给郭沫若一个徽号——“戎马书生”。
    5.表格、导图记忆法
    这种方法系统,清晰,高效。如明清三级科举考试简表:
    三省六部制:
    三公九卿制:
    活动一 理解高考考查重点及其设误手法
    古代文化常识题重在考查识记能力,但由于该考点所考查的词语大多是从文言文材料中引发出来的,故兼考理解能力和推断能力。对于这一考点的复习,我们首先应分析高考所涉及的考点,明确备考方向。近几年,高考考查的重点是官职、称谓、礼法、科举等方面的文化常识。
    (一)官职
    自2015年全国卷开始考查文化常识起,官职类的知识点一直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官职包括官署类与官制类,既有中央官职,又有地方官职,重点是中央官职。下面是历年高考考过的官职常识,请判断正误,如错误,请说明错误理由。
    第一组
    1.(2021·全国乙)大理丞,大理丞是大理寺的重要官员,大理寺是我国古代掌管刑狱的官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确。
    2.(2020·全国Ⅰ)司农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确。
    3.(2020·全国Ⅰ)当轴,指做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确。
    4.(2020·全国Ⅲ)太守是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科举等事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错误。太守不掌管军事、科举事务,其职责有:治民、进贤、决讼、检奸、任免。范围扩大。
    5.(2020·新高考Ⅱ)执政指掌管国家政事,又指执掌国家大权的重臣,还可作为高级官员的通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确。
    6.(2019·全国Ⅲ)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确。
    7.(2016·全国乙)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错误。“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职责范围不清。
    8.(2016·全国乙)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确。
    9.(2016·全国丙)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确。
    第二组
    1.(2016·全国甲)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确。
    2.(2016·全国丙)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错误。“土地、户籍”属于户部的职责,不属于礼部的职责。范围扩大。
    3.(2015·全国Ⅰ)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确。
    (二)称谓
    中国是一个礼法社会,非常讲究称谓,称谓也反映了被称谓者的身份和地位。其中,与皇帝、皇家有关的称谓是重点。下面是历年高考考过的称谓常识,请判断正误,如错误,请说明错误理由。
    第一组
    1.(2022·新高考Ⅰ)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确。
    2.(2022·新高考Ⅱ)车驾,文中以帝王所乘车马代指帝王,与古诗文中“丝竹”代指音乐用法相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确。
    3.(2017·全国Ⅰ)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确。
    4.(2015·全国Ⅱ)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确。
    第二组
    1.(2021·新高考Ⅱ)遗民,指改朝换代后仍然忠于前朝的人,也泛指沦陷区的人民,文中(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指后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确。
    2.(2021·新高考Ⅰ)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例称为宗室。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确。
    3.(2021·全国甲)庙社,庙指宗庙,社指社稷,庙社在古代常用来借指国家朝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确。
    4.(2020·全国Ⅱ)禁中,又称禁内,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因所居宫室严禁随便进出得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错误。“禁中”指皇帝、皇后、太子等居住的地方。扩大范围。
    5.(2020·新高考Ⅰ)辇下,又称为辇毂下,意思是在皇帝的车驾之下,常常用作京都的代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确。
    6.(2020·新高考Ⅰ)东宫是古代皇家宫殿的称呼,由于是太子所居之宫,用来借指太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确。
    7.(2020·新高考Ⅰ)殿下是古代对太子、诸王、丞相的敬称,礼尊意味次于敬称皇帝的陛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错误。“殿下”用作太子、诸王等的敬称,不包括丞相。
    8.(2018·全国Ⅲ)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确。
    9.(2017·全国Ⅲ)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的影响也很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错误。对近侍职权的判断有误,他们“职位”不高,“影响”不大。
    10.(2016·全国甲)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确。
    11.(2015·全国Ⅰ)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错误。“太子”专用于储君,不可用于君主的其他儿子。
    (三)礼法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礼法类文化常识一直是高考的考查重点。它包括礼仪礼制和政治礼法,后者是考查重点。下面是历年高考考过的礼法常识,请判断正误,如错误,请说明错误理由。
    第一组
    1.(2021·全国乙)减膳,古代帝王遇到天灾等让自己感到内疚的情况时,常食素或减少肴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确。
    2.(2019·全国Ⅰ)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确。
    3.(2018·全国Ⅱ)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确。
    4.(2017·全国Ⅰ)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确。
    第二组
    1.(2021·新高考Ⅰ)庶务,指国家的各种政务,后来专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错误。庶务,既指国家的各种政务,也指这些政务的经办人员。
    2.(2021·新高考Ⅱ)传檄,檄指檄文,是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传檄即传布檄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确。
    3.(2020·新高考Ⅱ)晏驾是帝王死去的委婉说法,“晏”义为晚,晏驾指帝王车驾未能按时发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确。
    4.(2020·全国Ⅲ)居摄是指古代帝王因年幼不能亲政,大臣代居其位来处理政务的一种制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确。
    5.(2019·全国Ⅱ)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确。
    6.(2018·全国Ⅰ)“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错误。“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属于无中生有。
    7.(2019·全国Ⅰ)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确。
    8.(2016·全国乙)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确。
    9.(2015·全国Ⅱ)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错误。君位应由“嫡长子”继承。对象有误。
    10.(2015·全国Ⅰ)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确。
    11.(2015·全国Ⅱ)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确。
    (四)科举
    有关科举类的文化常识繁而杂。首先,应精准掌握教材上的相关常识;其次,理清科举类文化常识的大致脉络,并将之科学分类;最后,分类识记,并适当联系现实,重点识记与乡试、会试、殿试相关的内容。下面是历年高考考过的科举常识,请判断正误,如错误,请说明错误理由。
    1.(2020·全国Ⅰ)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丞相主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错误。殿试由皇帝主持。
    2.(2020·新高考Ⅱ)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由各地州、府主持,考生来自全国各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错误。考生来自各地州、府。
    3.(2018·全国Ⅱ)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确。
    4.(2017·全国Ⅲ)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确。
    5.(2015·全国Ⅰ)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确。
    (五)刑罚
    高考对刑罚常识的关注,是与我国依法治国的政策一致的。对此,考生既要整体把握我国古代各种常见的刑罚名称,也要熟悉每种刑罚适用的对象及程度,注意类似刑罚的差别。下面是历年高考考过的刑罚常识,请判断正误,如错误,请说明错误理由。
    1.(2021·全国乙)抵极刑,抵刑即处刑,抵极刑指犯人受到死刑外加上尸体示众的极端刑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错误。“尸体示众”属于无中生有。
    2.(2020·新高考Ⅰ)追比指旧时地方官吏严逼限期办事,逾期以杖责等表示警惩,继续追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确。
    3.(2019·全国Ⅱ)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确。
    4.(2018·全国Ⅲ)“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确。
    5.(2017·全国Ⅱ)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错误。“收考”指拘捕拷问。“收”,拘捕犯人;“考”,假借为“拷”,拷问。
    (六)文史常识
    文史常识涉及的范围更广,既有文化、文学层面的,更有历史方面的。不过,高考考查的文史常识是高中毕业生应知应会的。这一点从下面高考所考过的相关文史常识中可以看出。下面是历年高考考过的文史常识,请判断正误,如错误,请说明错误理由。
    1.(2020·全国Ⅱ)四六之制,即骈文,因在发展中逐渐成为相对整齐的四六句式而有此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确。
    2.(2020·全国Ⅲ)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曾辅佐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最终夺取天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确。
    3.(2019·全国Ⅰ)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错误。在诸子百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
    4.(2019·全国Ⅱ)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确。
    5.(2019·全国Ⅲ)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错误。“三晋”指韩、赵、魏三国。
    6.(2018·全国Ⅰ)《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确。
    (七)军事、地理、历法
    下面是历年高考所涉及的古代军事、地理、历法方面的文化常识,请判断正误,如错误,请说明错误理由。
    第一组:军事
    1.(2022·新高考Ⅱ)衔枚指在口中横衔着枚。枚的形状像筷子,是古代行军时用以禁止喧哗的器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确。
    2.(2021·全国甲)辎重,文中(斩偏将,获其辎重)指行军时随军运载的军械、粮草、被服等军用物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确。
    3.(2021·全国甲)衅鼓,指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取血涂在鼓上以举行祭祀仪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确。
    4.(2021·新高考Ⅱ)部曲,原指古代豪门大族和将领招募的私人军,文中(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是指部队的编制单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错误。“文中是指部队的编制单位”错。从原文“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来看,这里的“部曲”是指祖逖的私家军队。
    第二组:地理
    1.(2021·新高考Ⅰ)海内,即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确。
    2.(2021·新高考Ⅱ)京口,古城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是古代长江下游军事重镇,为兵家所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确。
    第三组:历法
    1.(2021·全国甲)闰月,农历逢闰年加一个月,闰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的那个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错误。“闰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后的那个月。
    2.(2021·新高考Ⅰ)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是纪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确。
    3.(2017·全国Ⅲ)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确。
    (1)张冠李戴。如2020年全国Ⅰ卷第11题B项,殿试本由皇帝亲自主持,却被说成“由丞相主持”。
    (2)扩大范围。如2020年新高考Ⅱ卷第11题A项,乡试考生本是来自各地州、府,却说成是“来自全国各地”。
    (3)不明职责。如2020年全国Ⅲ卷第11题A项,太守的职责本来是掌管地方行政事务,却把“军事”“科举”强加进去。
    (4)跳脱背景。如解说“嗣位”,本来是嫡长子继承,却说成“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忽略了嫡庶之别。
    另外,还有望文生义、无中生有等设误手法,都需要特别注意。
    活动二 掌握文化常识题的答题原则和方法
    近两年高考中有关文化常识的考查点随文设置,涉及面广,规律性不强。答题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
    1.“三结合”原则
    (1)结合文本。要锁定该专有名词出现的区域,尽量从语义相关处推断。
    (2)结合教材。遇到专有名词时,要尽量关联教材,链接教材语境。
    (3)结合生活。当遇到陌生的专有名词时,可联想生活常识、共识性话语作答。
    2.四方法
    (1)调动积累直接判
    该方法主要是依据平时各种知识的积累直接判定选项的正误。
    ①联系生活常识和历史知识。如“陛下”,我们就可以联系古装电视剧中臣民对皇帝敬称“陛下”等。再如“吏部”,可以依据初中历史所学的中国古代的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等相关知识直接判断。
    ②联想教材所学知识。初高中语文教材课下注释及附录文章中的专有词语、古今异义、文学知识等很多都属于古代文化常识。做题时可结合课下注释来进行判断。
    (2)剖析词语巧推断
    试题中的文化常识词语可通过对构成词语的语素及其结构方式的分析,或联系相关成语,剖析语素内涵,解读词义,借此推断题目的正误。如“黜陟”指官吏降免或升迁。联系“罢黜”一词,“黜”应指降职;结合“陟罚臧否”一词,“陟”应指升职。
    (3)结合语境深推断
    揣摩文言文中文化常识词语的含义,需要结合具体语境,从文中搜索相关信息加以推断。如2021年新高考Ⅱ卷第11题C项对“部曲”的解释:文中是指部队的编制单位。而原文是“(祖)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将”是带领,“百余家”指其军队共有一百多户人家。显然,选项解释不合乎语境。
    (4)遇生判对灵活断
    高考考查的大多是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一般不会把冷僻的专有名词作为错项设置。所以如果出现较生疏的古代文化常识,一般认为此项表述正确。
    以上四种技法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使用。
    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南宫县学①自明成化十七年移建今邑治,其后历宏治②迄国朝嘉庆中,重修者十有二,今又百年,稍稍圮坏。摄县事李君与邑人复谋葺而新之,期年而工竣,乃走书裕钊③记其事。
    裕钊:惟天下之治在人才,而人才必出于学。然今之学者,则学为科举之文而已。自明太祖以制艺取士,历数百年而其弊已极。士方其束发受书,则一意致力于此,稍长,则颛取隽于有司者之作,朝夕伏而诵之。所以猎高第、跻显仕者取诸此而已无不足。经史百家、自古著录者芒不知为何书;历代帝王、卿相、名贤、大儒至不能举其人;国家典礼、赋役、兵制、刑法问之百而不能对一;诸行省、郡县疆域不辩为何方;四裔朝贡、会盟之国不如其何名;卑陋苟且成于俗而庸鄙著于其心;其人能骥目攘臂而道者则所谓“仁义道德”,腐熟无可比似之言而已矣。(节选自张裕钊《重修南官县学记》,有删改)
    注 ①县学:又名儒学,即县级的官办学校。②宏治:应为“弘治”,明孝宗年号。③裕钊:张裕钊,字廉卿,与吴汝纶等人师事曾国藩,号称“曾门四弟子”。
    A.摄,在文中是“代理”的意思,与《离骚》中“摄提贞于孟陬兮”的“摄”不同。
    B.制艺,又称“制义”,在明清两代亦称作“八股文”,其文体在科举考试中有明确的规定。
    C.束发,古代男孩成童,束发为髻,故常以“束发”代指成童,但“余自束发读书轩中”除外。
    D.朝贡,原意是指外国或藩属国的使臣前来朝拜君主并贡献礼物,在本文中指代藩属国。
    答案 C
    解析 A项文中的“摄”,代理。《离骚》中的“摄提”,即“摄提格”,寅年的别称。B项正确。C项“但‘余自束发读书轩中’除外”说法错误。“余自束发读书轩中”的“束发”也代指成童。
    参考译文
    南宫县学,自明朝成化十七年迁建到现在的县城,其后经历了弘治年间一直到今朝的嘉庆年间,(这期间)经过了十二次重修,至今又经过了将近一百年的时间,渐渐坍塌颓坏。代理知县李君与县里的人们再次策划重新修建,一周年后竣工。为此写信吩咐张裕钊写文章记述此事。
    裕钊认为:天下的治理在于人才,而人才必定出于教育。然而今天的读书人却只是学习作应付科举考试的文章罢了。自从明太祖以科举制度选拔官员以来,经历了数百年,它的弊端已到了极限。读书人刚刚挽起头发接受教育,就全身心地投入到这方面。年龄稍大一些就专门寻找读书有成的官吏的文章,从早到晚伏案背诵。所有想获得高官进入贤达之列的,都是采取这种方法罢了,几乎没有不是这样的。各种经典史籍、自古以来的著作笔录,茫然不知是什么书;历代的帝王卿相、名贤、大儒,竟然不知他们是谁;国家的典礼、赋役、兵制、刑法等制度,问一百个问题也不能答上一个;各行省郡县的疆界、范围分辨不清在什么地方;四方来朝拜进贡和结盟的国家不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浅薄敷衍成为风气,并且庸俗、鄙陋在其心中顽固地存在;这种人所能瞪大眼睛,扬起胳膊而言说的,也就是“仁义道德”这些腐朽无比的言论而已。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仁宗庆历四年三月乙亥,诏天下州县立学。时范仲淹意欲复古劝学,数言兴学校。宋祁等奏:“……参考众说,择其便于今者,莫若使士皆土著而教之于学校,然后州县察其履行,则学者修饬矣。先策论,则文词者留心于治乱矣;简程式,则闳博者得以驰骋矣;问大义,则执经者不专于记诵矣。”帝从之。夏四月壬子,判国子监王拱宸等言:“汉太学千八百室,生徒三万人;唐学舍亦千二百间。今取才养士之法盛矣,而国子监才二百楹,制度狭小,不足以容。”诏以锡庆院为太学,置内舍生二百人。时方尚词赋,湖学独立经义治事斋,以敦实学。至是,兴太学,诏下湖州取其法,著为令式。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学校科举之制》,有删改)
    A.策论,宋代以来试士科目之一,指议论当前政治问题、向朝廷献策的文章。
    B.判,唐宋两代的一种官制,多指以高位兼任低职务,或以京官出任地方官。
    C.楹,本义为厅堂前部的柱子,在古代也常作量词,文中指房柱的计量单位。
    D.实学,以“实体达用”和“经世致用”为主要宗旨与内容的学说,始于宋代。
    答案 C
    解析 “文中指房柱的计量单位”错。由原文“国子监才二百楹,制度狭小,不足以容”可知,“楹”在文中指房屋的计量单位,“二百楹”即二百间房屋。
    参考译文
    宋仁宗(赵祯)庆历四年三月乙亥日,诏令天下州县设立学校。当时范仲淹想要恢复古制,鼓励学习,多次进言兴办学校。宋祁等人上奏:“……参考各家学说,选择便利于当今的,不如使学生都在乡里受到学校的教育,然后由州县考察他们的操行,这样学生便修身正己了。先进行策论,这样善于文词的便留心于治乱;简化科举程式,这样学识渊博的可驰骋议论;试问大义,这样学经书的不专门记述背诵。”仁宗听从了这一建议。夏四月壬子日,判国子监王拱宸等人上言:“汉代太学一千八百室,生徒三万人;唐代学校也有一千二百间。现今取才养士之法空前盛大,而国子监才二百间,空间狭小,不足以容纳生徒。”诏令以锡庆院为太学,容纳内舍生二百人。当时正崇尚词赋,唯独湖州的学校设立经义治事斋,来促进实学。至此,兴办太学,下诏令到湖州取法,并著为法令格式。
    对点练案
    一、名句默写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句子,写剑阁的险要,告诫人们警惕战乱。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认为自己和其他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孔子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此来鼓励他说出自己的志向。
    (3)杜康代指酒,带“杜康”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所守或匪亲 化为狼与豺 (2)何伤乎 亦各言其志也 (3)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杜康能散闷 萱草解忘忧)
    二、专项训练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弘治,中国明朝第九个皇帝明孝宗朱祐樘的年号。年号,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
    B.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疏”的本意为“疏通”,这里引申为分条说明的文字。
    C.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丁忧”,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的人不准为官。
    D.谥,谥号,古代君主、诸侯这两类地位显贵者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答案 D
    解析 “古代君主、诸侯这两类地位显贵者”错,大臣、后妃或名人名吏等也有谥号。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试”是我国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的一种。由皇帝主持,在京城举行,因为在春天举行,又称春试或春闱。
    B.“致仕”是指旧时官员交还官职,即今所谓退休。依照古制,官员在一般情况下七十岁致仕,有疾患的则可以请求提前。
    C.“服阕”是指旧时官员三年守丧期满除服。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按例要离职回籍守丧,满三年后朝廷再授予新的职务。
    D.“尚书”是中国古代官名。始置于战国时代,到了隋唐时确定为尚书省下设的六个部的最高行政长官。
    答案 A
    解析 “由皇帝主持”错,会试由礼部派官员主持。
    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李岘,乐善下士,少有吏干。以门荫入仕,累迁高陵令,政术知名。改京兆府尹,所在皆著声绩。乾元二年,与吕湮、李揆、第五琦同拜相。岘位望稍高,军国大事,诸公莫敢言,皆独决于岘。初,李辅国判行军司马,每日于银台门决天下事,须处分,便称制敕,禁中符印,悉佩之出入。及岘为相,叩头论辅国专权乱国,上悟,赏岘正直,事并变革。代宗即位,征岘为荆南节度。属銮舆幸陕,岘由商山路赴行在。既还京师,拜岘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节选自《旧唐书·李岘传》)
    A.“门荫”,也称作“恩荫”,指凭借祖先的功勋循例做官。
    B.“制敕”指自行裁决。文中指李辅国专权乱国的行为。
    C.“銮舆”即銮驾,天子车驾。文中指代当时的皇帝唐代宗。
    D.“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文中指天子巡行所到地。
    答案 B
    解析 “敕”指皇帝的命令或诏书,此处的“制敕”指皇帝的诏令。
    参考译文
    李岘,乐于结交地位低下的贤士,年少时就有治理才干。依靠祖上功勋入仕,多次升任高陵令,以处理政务有方而知名。改任京兆尹,所任各职政绩显著。乾元二年,与吕湮、李揆、第五琦同时拜任宰相。李岘的地位声望颇高,军国大事,诸公不敢表态,全由李岘独自裁决。起初,李辅国判行军司马,每天在银台门处理天下政事,需要决定时,就称是皇上颁下的诏令,宫中的符印,进出都佩戴在身上。等到李岘任宰相,叩头上论李辅国专权乱国,皇上感悟,赏识李岘的正直,这些事情都被革除。代宗即位,征用李岘任荆南节度使。时逢皇上前往陕州,李岘路经商山奔赴皇帝外出停驻的地方。回到京师后,拜任李岘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孙奭,字宗古,博州博平人。《九经》及第,为国子监直讲。太宗幸国子监,召奭讲《书》。大中祥符初,得天书于左承天门,帝将奉迎,王旦等曰:“天贶符命,实盛德之应。”皆拜称万岁。奭曰:“臣愚,所闻‘天何言哉’,岂有书也?”四年,又将祀汾阴,是时大旱,京师近郡谷踊贵,奭上疏谏曰:“……臣愿陛下早自觉寤,此天下之幸,社稷之福也。”
    (选自《宋史·孙奭传》,有删改)
    A.九经,北宋科举考试科目之一,考试的内容与《尚书》等九部儒家经典著作有关。
    B.国子监,在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是最高学府兼最高教育行政机构,其最高长官为博士。
    C.符命,指天赐给人君的吉祥凭证,也指歌颂帝王受天之福瑞的文章,本文指前者。
    D.汾阴,即山西万荣县,县西南有后土祠,历代帝王常到此祭祀大地之母后土。
    答案 B
    解析 国子监的最高长官为祭酒。
    参考译文
    孙奭,字宗古,博州博平人。他在“九经”考试中中选,做了国子监直讲。宋太宗来到国子监,召孙奭为他讲《书经》。大中祥符年初,(据报告)在左承天门发现“天书”,皇帝将去迎接,王旦等人说:“上天降下祥符,实在是对皇上圣德的验证啊!”于是都拜称万岁。孙奭说:“我愚钝,(只)听说过孔子说的‘大自然又说过些什么’,难道上天真会说话,真有天书吗?”大中祥符四年,皇上又要到汾阴祭祀,此时正值大旱年,京城附近地区粮食价格飞涨,孙奭上书进谏说:“……我希望陛下早日自醒觉悟,这是天下的大幸,也是国家的福祉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章得象,字希言,世居泉州。高祖仔钧,事闽为建州刺史,遂家浦城。得象母方娠,梦登山,遇神人授以玉象,及生,父奂复梦家庭积笏如山,故名。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真宗将东封泰山,以殿中丞签书、兖州观察判官事,知台州,历南雄州,徙洪州。逾年,为翰林学士,迁右谏议大夫,以齐衰丧去官,有诏夺服,号诉不见听。累迁礼部侍郎兼龙图阁学士,进承旨兼侍讲学士,迁户部侍郎,遂拜集贤殿大学士。庆历五年,拜镇安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封郇国公,徙判河南府,守司空致仕,薨。故事,致仕官乘舆不临奠,帝特往焉。盖公之纳忠也,至故报礼也。赠太尉兼侍中,谥文宪。皇祐中,改谥文简。得象在翰林十二年,章献太后临朝,宦官方炽,太后每遣内侍至学士院,得象必正色待之,或不交一言。在中书凡八年,宗党亲戚,一切抑而不进。(选自《宋史·章得象传》,有删改)
    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有多种含义,可指曾祖父的父亲,与之对应的亲属称谓是玄孙;也可用于开国皇帝的尊号,如汉高祖。文中为第一种。
    B.笏,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竹片、玉或象牙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C.及第,指古代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
    D.封,即“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是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答案 A
    解析 “也可用于开国皇帝的尊号”错。应是“也可用于开国皇帝的庙号”,如汉高祖、唐高祖等。“庙号”和“尊号”不同。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尊号是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如嗣位皇帝尊称前帝为太上皇,尊称前皇后为皇太后。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户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是掌管全国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的机构。
    B.拜,授予官职,任命。古汉语中与之意思相同的还有升、擢、陟、迁、除、封、授等。
    C.节度使,中国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授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因此称节度使。
    D.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可以提前退休。致事、致政、休致等都是指官员退休归家。
    答案 B
    解析 “升、擢、陟、迁”这几个词语都有提升官职之意。
    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刺史,官名,汉武帝始置。主要职责是纠察吏治事务,监督中央官员。宋时虽有刺史一职,仅属虚衔;习惯上用作知州的别称。
    B.赠,文中指赐给死者官爵。朝廷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曰赠。
    C.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之后加给的一种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有褒有贬。
    D.亲戚,指和自己有血亲和姻亲的人,一般来说,“亲”指族内,“戚”言族外。
    答案 A
    解析 “监督中央官员”错,主要监察对象为地方官员。
    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夺服,朝廷官员遭逢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长的丧事,弃官家居守制期间,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称为“夺服”。
    B.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的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C.乘舆,可指天子、诸侯乘坐的车,也可泛指皇帝用的器物。蔡邕《独断》载:“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后用作皇帝的代称。
    D.翰林,我国古代官名,始设于唐。在明、清两代,读书人只要考中了进士就可以做翰林。文中指翰林院。
    答案 D
    解析 “只要考中了进士就可以做翰林”错。翰林是从进士中选拔出来的,但不能说考中了进士就可以做翰林。
    参考译文
    章得象,字希言,世代居住在泉州。章得象的高祖章仔钧,在福建任建州刺史,于是全家定居在浦城。章得象的母亲怀孕时,梦到登山,遇到神人授予玉象,到章得象降生时,他的父亲章奂又梦见家里庭院中笏板堆积如山,所以给他取了这个名字。(章得象)考中进士,担任大理寺评事。真宗将要向东到泰山祭祀天地,章得象以殿中丞签书、兖州观察判官的身份侍奉,后任台州知州,历任南雄州知州,调往洪州任职。过了一年,担任翰林学士,升任右谏议大夫,因为丧事离开职位,在丧期未满时朝廷下诏命他出仕,他的哀号哭诉没被听取。他多次升迁礼部侍郎兼龙图阁学士,晋升为承旨兼任侍讲学士,升为户部侍郎,于是被授予集贤殿大学士。庆历五年,章得象被授职镇安军节度使、同平章事,被封为郇国公,被调往河南府,在司空职位上退休,去世。按照惯例,退休的官员去世皇帝不亲临祭奠,仁宗特地前往祭奠他。大概是因为章得象忠心,所以皇帝以此礼节待他。章得象被追赠为太尉兼侍中,谥号“文宪”。皇祐年间,改谥号为“文简”。章得象在翰林院十二年,章献太后执掌朝政,宦官势力正盛,太后每次派遣内侍到学士院,章得象一定脸色严肃地接待他们,有时不说一句话。章得象在中书省任职共八年,宗族亲朋全都受到抑制而不得进用。
    三、综合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秋七月,加刘裕北青冀二州刺史。
    或谓裕曰:“张纲有巧思,若得纲使为攻具,广固必可拔也。”会纲自长安还,太山太守申宣执之送于裕。裕升纲于楼车,使周城呼曰:“刘勃勃大破秦军,无兵相救。”城中莫不失色。江南每发兵及遣使者至广固,裕辄潜遣兵夜迎之,明日,张旗鸣鼓而至,北方之民执兵负粮归裕者,日以千数,围城益急。张华、封恺皆为裕所获。
    秦王兴遣使谓裕曰:“慕容氏相与邻好,今晋攻之急,秦已遣铁骑十万屯洛阳;晋军不还,当长驱而进。”裕呼秦使者谓曰:“语汝姚兴:我克燕之后,息兵三年,当取关、洛;今能自送,便可速来!”刘穆之闻有秦使,驰入见裕,而秦使者已去。裕以所言告穆之。穆之尤之曰:“常日事无大小,必赐预谋,此宜善详,云何遽尔答之?此语不足以威敌,适足以怒之。若广固未下,羌寇奄至,不审何以待之?”裕笑曰:“此是兵机非卿所解故不相语耳夫兵贵神速彼若审能赴救必畏我知宁容先遣信命逆设此言是自张大之辞也晋师不出,为日久矣。羌见伐齐,殆将内惧,自保不暇,何能救人邪!”
    初,秦王兴遣卫将军姚强帅步骑一万随韩范往就姚绍于洛阳,并兵以救南燕,及为勃勃所败,追强兵还长安。韩范叹曰:“天灭燕矣!”南燕尚书张俊自长安还,降于刘裕,因说裕曰:“燕人所恃者,谓韩范必能致秦师也,今得范以示之,燕必降矣。”裕乃表范为散骑常侍,且以书招之。长水校尉王蒲劝范奔秦,范曰:“刘裕起布衣,灭桓玄,复晋室,今兴师伐燕,所向崩溃,此殆天授,非人力也。燕亡则秦为之次矣,吾不可以再辱。”遂降于裕。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刘裕灭南燕》,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是兵机/非卿所解故/不相语耳/夫兵贵神速/彼若审能赴救/必畏我/知宁容先遣信命/逆设此言是/自张大之辞也/
    B.此是兵机/非卿所解/故不相语耳/夫兵贵神速/彼若审能赴救/必畏我知/宁容先遣信命/逆设此言/是自张大之辞也/
    C.此是兵机/非卿所解故/不相语耳/夫兵贵神速/彼若审能赴救/必畏我/知宁容先遣信命/逆设此言/是自张大之辞也/
    D.此是兵机/非卿所解/故不相语耳/夫兵贵神速/彼若审能赴救/必畏我知/宁容先遣信命/逆设此言是/自张大之辞也/
    答案 B
    解析 “故不相语耳”中,“故”是连词,表原因,应放在句首,其前应断开,排除A、C两项;“是自张大之辞也”是判断句,“是”,代词,这,作主语,“是”前应断开,排除D项。故选B。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守,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隋唐后的刺史、知府也别称太守。
    B.“使周城呼”的“周”指环绕,与《阿房宫赋》中“多于周身之帛缕”的“周”相同。
    C.铁骑,即披挂铁甲的战马,借指精锐的骑兵,又称重骑兵,是古代军事战争中骑兵的一种。
    D.布衣,原指古代老百姓穿的麻布衣服,后借指平民百姓。文中“布衣”是后一个意思。
    答案 B
    解析 环绕/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人对刘裕说如果得到张纲,让他制造攻战的器具,就能攻下广固,于是刘裕派太山太守申宣捉拿张纲。
    B.刘裕让后秦使者回去告诉秦王,东晋军队攻克燕国后会休整三年,之后就要去攻打后秦,后秦如果想投降就早点来。
    C.刘裕对刘穆之说东晋的军队不出国征战很久了,羌人看见他们大举讨伐三齐之地,心中会畏惧,也不会去援救别人。
    D.刘裕听从了南燕尚书张俊的建议,上表朝廷请求封韩范为散骑常侍,并且写信招降韩范,韩范最终向刘裕投降。
    答案 A
    解析 “于是刘裕派太山太守申宣捉拿张纲”错。根据原文“会纲自长安还,太山太守申宣执之送于裕”可知,恰好张纲从长安回来,申宣抓住了他,不是刘裕下令捉拿。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北方之民执兵负粮归裕者,日以千数,围城益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兴师伐燕,所向崩溃,此殆天授,非人力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北方的百姓拿着武器、背着粮食归降刘裕的人,每天都有一千多,晋军对广固的围攻更加猛烈。
    (2)这次起兵讨伐燕国,所到之处,无不土崩瓦解,这一定是上天的旨意,不是人力所能做到的。
    解析 (1)“执兵”,拿着武器;“负粮”,背着粮食;“日”,每天;“益”,更加。(2)“兴师”,起兵;“伐”,攻打;“崩溃”,土崩瓦解;“殆”,一定;“此殆天授,非人力也”,判断句。
    14.从刘裕处理后秦使者这件事上,能看出刘裕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对敌方的心理揣摩到位,判断准确,体现了他机智果断、坚定自信、心思缜密、足智多谋的特点以及出色的军事才能。
    解析 根据“秦王兴遣使谓裕曰:……便可速来!’”可以看出,当秦王使者威胁刘裕的军队撤兵,否则将派十万精兵长驱进攻时,刘裕进行缜密分析后,非常果断,针锋相对地表示自己并不怕威胁,并且回复后秦的使节说,攻克燕国之后三年,将要去夺取他们的关中、洛阳,叫他们赶紧送上这两地,体现出其机智果敢的性格特点;根据“刘穆之闻有秦使,……故不相语耳’”可以看出,当刘穆之埋怨他冒然答复的话足以激怒敌人,敌人来攻打怎么对付时,刘裕认为这是用兵之道,这不是刘穆之所能明白的,所以才不告诉他,体现出刘裕的坚定自信;根据“夫兵贵神速,……何能救人邪!”可以看出,刘裕认为用兵贵在神奇迅速,他们如果真的能赶来救援,一定是害怕对方知道,不会事先派人前来通知自己,这是敌人在说大话,晋军已经很久不出国征战了,羌人看见自己军队大举讨伐三齐之地,心中畏惧,只求他们保全自己,不能援救别人,由此看来刘裕对敌人的战术和心理有充分的认识和估计,体现出他心思缜密、足智多谋的特点。
    参考译文
    秋季七月,东晋加授刘裕为北青、北冀二州的刺史。
    有人对刘裕说:“张纲心灵手巧,如果把他抓来让他制作攻城用具,广固一定可以攻克。”正好张纲从长安回来,太山太守申宣把他抓住送给刘裕。刘裕让张纲登上很高的楼车,命令他在城的四周对城内高喊:“刘勃勃把秦军打得大败,所以没有谁能派兵来救你们了。”城中将士听到这话没有不大惊失色的。东晋从江南每次发兵前来增援,或者派遣使者来广固慰问,刘裕都常常暗自派兵卒在前一天夜里迎候,第二天再打着大旗、敲着锣鼓到来。北方的百姓拿着武器、背着粮食归降刘裕的人,每天都有一千多,晋军对广固的围攻更加猛烈。南燕大臣张华、封恺都先后被刘裕俘虏。
    后秦王姚兴派遣使者对刘裕说:“慕容氏与我们相邻,关系友好。现在你们晋国这样急迫地进攻他们,我们秦国已派遣十万精锐强壮的骑兵屯聚在洛阳;你们的部队如果不撤,那么,我们就要长驱进军了。”刘裕把后秦的使节叫到跟前来说:“告诉你们姚兴:我攻克燕国之后,停止军事行动三年,然后就要去夺取你们的关中、洛阳;今天你们要是能自己送来,那就快点来吧!”刘穆之听说有后秦使节来,便骑着快马跑来拜见刘裕,但后秦使节已经走了。刘裕把自己说的话告诉了刘穆之。刘穆之埋怨他说:“平常的时候事情无论大小,都一定找我商量。这件事太重大,应该好好考虑一下再决定,为什么就这样冒然地答复他呢?你说的这话不但不足以把敌人威慑住,相反却足以激怒他。如果广固没有攻下,而那些羌族强盗又突然到来,不知道你怎么对付他们?”刘裕笑着说:“这是用兵之道,不是你所能明白的,所以才不告诉你。大凡用兵,贵在神奇迅速,他们如果真的能赶来救援的话,一定是害怕我们知道,哪里还能事先派人前来通知我,说下这番话呢?这是他们的大话。晋军不出国征战,时间已经很久了。羌人看见我们大举讨伐三齐之地,心中已经开始畏惧,他们保全自己还来不及,怎么还能援救别人呢?”
    当初,姚兴派遣右将军姚强,统帅步兵骑兵共一万人,随韩范到洛阳与姚绍会合,然后两个合兵一起去救援南燕,等到被刘勃勃打败之后,又派人追上姚强,让他带领部队回长安。韩范叹息说:“上天让我燕灭亡了!”南燕尚书张俊从长安回来,投降了刘裕,又对刘裕说:“燕人所仗恃的,是以为韩范一定能请来秦的军队,现在抓住韩范让他们看看,那么燕国一定会投降。”于是,刘裕一面上疏给朝廷,请求封韩范为散骑常侍,一面写信给韩范,招降他。后秦长水校尉王蒲劝说韩范投奔后秦,韩范说:“刘裕从一个平民百姓起家,剿灭桓玄,兴复晋朝皇室,这次起兵讨伐燕国,所到之处,无不土崩瓦解,这一定是上天的旨意,不是人力所能做到的。燕国亡,那么秦国紧跟着就是第二个,我不能再受一次亡国之辱。”于是,投降了刘裕。年份
    卷别
    考查内容
    提问方式
    命题特点
    2022
    新高考
    Ⅰ卷
    寡人、百乘、国门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考查范围极其广泛,重点集中在官职、称谓、科举、礼法等方面。
    ②以熟悉的古代文化常识为主,兼顾生僻的文化常识。但生僻只是表面上的,实则暗含了诸多“熟悉”因素,有的与教材密切相关,有的与选文内容密切相关。
    ③设误细小,多放在对象误用、范围扩大、职责混淆、时间颠倒等方面。
    新高考
    Ⅱ卷
    衔枚、车驾
    2021
    全国甲、乙卷,新高考Ⅰ、Ⅱ卷
    衅鼓、庙社、闰月、辎重;犯颜、抵极刑、减膳、大理丞;甲子、宗室、海内、庶务;京口、遗民、部曲、传檄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020
    全国Ⅰ、Ⅱ、Ⅲ卷,新高考Ⅰ、Ⅱ卷
    主司、殿试、司农、当轴;方士、保任、禁中、四六之制(四六文);太守、立嗣、周公、居摄;辇下、东宫、殿下、追比;乡试、宦官、晏驾、执政
    考试名称
    考试日期
    考场
    主考官
    中者称谓
    说明
    乡试
    子、卯、午、酉年八月
    京城和各省
    皇帝派遣考官
    举人
    第一名“解元”
    会试
    乡试后第二年春天
    京城礼部
    皇帝特派考官
    贡士
    第一名“会元”
    殿试
    会试后同年四月
    皇宫殿廷
    皇帝
    进士
    第一名“状元”
    第二名“榜眼”
    第三名“探花”

    相关学案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板块5 第1部分 教材文言文复习 课时39 《滕王阁序》《黄冈竹楼记》: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板块5 第1部分 教材文言文复习 课时39 《滕王阁序》《黄冈竹楼记》,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基础梳理,重点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板块5 第1部分 教材文言文复习 课时37 《〈老子〉八章》《季氏将伐颛臾》: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板块5 第1部分 教材文言文复习 课时37 《〈老子〉八章》《季氏将伐颛臾》,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基础梳理,重点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板块5 第1部分 教材文言文复习 课时22 《劝学》《师说》: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板块5 第1部分 教材文言文复习 课时22 《劝学》《师说》,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基础梳理,重点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板块5 第2部分 文言文考点突破 课时44 识记文化常识——分类识记,辅以语境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