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板块6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课时56 赏析表达技巧(一)——精准判断,精析效果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板块6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课时56 赏析表达技巧(一)——精准判断,精析效果,共6页。
复习任务 1.熟悉古诗常用修辞手法,并注意辨析其易混手法。2.掌握主要表现手法的特征与效果。
考情微观
知识图要
(说明:“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与“艺术技巧”“表现手法”“艺术特色”“艺术手法”等概念含义一致。)
活动一 熟悉古诗常用修辞手法
(一)熟悉古诗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主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描绘类(作用:生动形象):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描绘)了……内涵(形态)]、夸张(生动地突出了……特征)、比拟(生动传神地突出了……形象或抒发了作者……感情)、借代、通感。
(2)结构类(作用:和谐音韵、强调突出、充沛感情):排比、对偶、反复、顶真。
(3)语气类(作用:增强语气、强化感情、引发思考):设问、反问。
(4)语义类(作用:使语言简练、含蓄、风趣):双关、互文。
①双关。谐音双关: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思”与“丝”谐音,“思方尽”表现思念之深、之极。语义双关: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里的“清白”不仅指石灰的颜色,也暗指清白的品德。
②互文:也叫互辞。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同一件事。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
请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答案 ①对偶、比喻、拟人 ②设问、借代 ③比拟 ④互文 ⑤比喻、夸张 ⑥双关
(二)区分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试指出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所用的修辞手法是借代还是借喻。
答案 ①借代 ②借喻 ③借代 ④借喻 ⑤借代 ⑥借代
两者都是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但它们的性质却完全不同。借代的本质是“代”,而不是“喻”,借喻的本质是“喻”,是“喻”中有“代”;借代侧重相关性,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的本体与借体之间有实在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还相当密切;借喻的本体与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事物,人们不过是根据它们之间具有的相似点,通过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借喻可以转换成明喻,借代则不能。
古诗中常见的借代物
杜康——酒 尺素、双鲤——书信 干戈——战争 汉——唐 渔樵——隐逸生活
汗青——史书 吴钩——宝刀、利剑类 樯橹——船 楼兰——边境之敌 柳营——军营
山村——隐居 钟鼓馔玉——权贵利禄 青衫——下级官吏 鸟、兔——时光
活动二 掌握主要表现手法
(一)借景抒情
作为古诗最常用的表现手法,它有融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三种形式。但在平时的赏析活动中,不作如此专业的区分,都统称“借景抒情”。
(1)“借景抒情”中的景既可以是实景,也可以是虚景,“虚景”部分也可叫想象、虚写。
(2)景情关系不一致,手法名称不同。乐景乐情、哀景哀情才叫借景抒情;乐景哀情、哀景乐情(很少)不叫借景抒情,而叫“反衬”(乐景写哀)。
(3)当尾联(尾句)是写景句,判断时是交叉的,可以是融情于景,也可以是以景结情(结构技巧),如是虚景,也可以是想象、虚写。
请赏析《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写景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借景写出分别的时节、地点与氛围,抒发了离人内心的痛苦,奠定了全词凄凉的基调。
(二)虚实结合
所谓“实”,就是所见所闻;所谓“虚”,就是想象中的、梦中的、回忆中的、仙界中的。虚实相生,拓宽了诗歌的表达空间,避免了写法上的刻板平直,更加准确、鲜明地传情达意。
请赏析《雨霖铃》一词中所运用的虚实结合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雨霖铃》一词中,写离别之时的景物、未别与临别之情景,均为眼前实景或实有之事,为实写;上阕末及下阕推想别后经历之景之境和相思苦况,属于想象,为虚写。虚实结合,大大拓宽了表达离别的空间,使离别之苦更加曲折、细致、深入,提升了感动人心的效果。
(三)联想想象
联想是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想象是依托已知形象进而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在赏析活动中不宜把二者分开。借助联想,可以跨越时间与空间,增加诗歌的内蕴,丰富诗歌的思想与情感。借助瑰丽的想象,触发读者产生无限的联想。
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联想的一项是( )
A.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B.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D.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陆游《沈园二首》)
答案 A
解析 A项内容全是实写。
(四)衬托
衬托指为了表现、突出主要的人或物,作者常常用另一种或另一些与之相似、相关或相反的次要事物作背景来陪衬。衬托分为正衬、反衬两种。运用衬托,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更加突出、形象。
请简析《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阕中的衬托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衬:用“小乔初嫁”衬托周瑜年轻得意。
反衬:①用曹军灰飞烟灭反衬周瑜大获全胜的英雄形象;②用周瑜年轻有为反衬作者年过半百却功业无成。
(五)用典
用典是指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内容和思想。根据用典目的,可分为正用典(表意与典故意一致)和反用典(表意与典故意相反);根据用典形式,可分为明用典与暗用典(多指语典)。用典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增强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收到言简意丰、余韵盎然、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用典是辛弃疾词的特点之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用典极具代表性。试结合词句内容填出下表。
答案 ①表达了作者决心收复中原的远大抱负 ②借鉴历史,委婉地劝诫韩侂胄不要草率行事 ③以廉颇自比,虽已年老,仍想为国效力却不得,抒发了作者壮志未酬的苦闷
常见典故含义
投笔——弃文从武 楼兰——代指边境之敌 折腰——屈身事人,常反其意用之 化碧——志士为正义事业而蒙受冤屈 五柳——隐者的代称
三径——代指隐士居住的地方 长亭——送别地的代称 杜鹃——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 鹧鸪——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
采薇——隐居避世 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折桂——科举及第 桑榆——垂老之年 后庭花——代指靡靡之音 高山流水——知音或高雅的乐曲 击楫——决心报效祖国,收复失地 青鸟——传信的使者 请缨——杀敌报国 抱柱——坚守信约
(六)对比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有两体对比和一体两面对比。其作用是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给人以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表达作者的某种感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了四组对比,请结合文本填出下表。
答案 ①用以针砭南宋的萎靡不振 ②用刘裕的“气吞万里如虎”与其子刘义隆的“赢得仓皇北顾”相比,这是用历史上的英主与庸才相比 ③抒发忧国忧民的感慨,感叹由于统治者的长期“和戎”媚敌,把人们的民族情感都冲淡了 ④用廉颇的遭谗尚有赵王派人聘问与自己的冷落处境相比年份
卷别
篇名
提问方式
设题角度
命题特点
2022
新高考Ⅱ卷
《送别》
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抒情手法
①表达技巧过去在全国卷中是轮考点,而在2022年全国各卷中成为考查热点。
②就现有的考查题目看,其考法相对灵活:提问较宽泛,不聚焦于某一技巧(2016年高考卷除外),涉及技巧主要是抒情手法、表现手法、描写手法与结构技巧,而且重在赏析其效果。
全国
乙卷
《白下驿饯唐少府》
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2019
全国
Ⅱ卷
《投长沙裴侍郎》
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
景物描写
作用
2016
全国
甲卷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
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6分)
结构技巧
诗句
修辞手法
①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②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③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
④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
⑤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诗句
修辞手法
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③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④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不第后赋菊》)
⑤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人物
典故
典故的作用
刘裕
刘裕在京口起兵,最后建立政权,为恢复中原,他曾大举北伐
①
刘义隆
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遭到重创
②
廉颇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同‘屎’)矣。”
③
对比
目的
用古代的英雄业绩与可悲的现实相比
①
②
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
用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相比
③
④
用以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板块4 新诗与戏剧阅读 课时21 戏剧阅读与鉴赏——抓住“冲突”,赏析重点,共1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概念与分类,基本特征,赏析人物形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板块2 散文阅读 课时17 赏析技巧语言——精准判断,夸尽效果,共1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艺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板块2 小说阅读 课时10 赏析艺术技巧——精准判断,精析效果,共2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描写艺术,语言艺术,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