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考向30 诗歌鉴赏之概括评价诗歌情感(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考向30 诗歌鉴赏之概括评价诗歌情感(含解析)01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考向30 诗歌鉴赏之概括评价诗歌情感(含解析)02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考向30 诗歌鉴赏之概括评价诗歌情感(含解析)03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考向30 诗歌鉴赏之概括评价诗歌情感(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考向30 诗歌鉴赏之概括评价诗歌情感(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2022·新高考 = 1 \* ROMAN 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
    魏了翁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2.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A
    2.(1)人应当执着地追求幸福和美好;(2)“人”的实践和追求对于生活幸福至关重要,勉励人们追求不息生生不止;(3)要懂得长幼之序,懂得天理人伦等做人的道理。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A.“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错。此句意思是处处是春色,人们还要到南山去寻觅。“苦”,形容执著地追求,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着。不是说词人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词的末三句“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是作者就此情此境所引发的感想,是此词的哲理所在,也正是作者的希望。首先,作者由“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感悟到人应当执着地追求幸福和美好。“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是说处处是春色,人们还要到南山去寻觅。词中的“南山”,大约指的是春光优美之处。这里可以象征为幸福、美好。“苦”字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着。可以看做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执着追求。这是作者所肯定的。其次,作者由人们在人日这一天的祈求丰收、追求幸福的实践活动,提醒人们,“人”的实践和追求对于生活幸福至关重要,勉励人们追求不息生生不止。“村村”三句,以及下片“翁前”两句,写的是农村“人日”这一天的热闹景象,是作者“觅”春所见。“祈麦祈蚕”,就是祈求农事丰收,点出“村村箫鼓家家笛”这项活动的目的。他们要用这尽情的箫鼓和笛声表达他们心中的祈求。“商行贾坐农耕织”,这一组活动,由商、贾、农三种行当的人物组成,而作者用“行”、“坐”、“耕织”三个词,点明了三种行当人物的特征,语言简练。在古代,商人们分为行商和坐商两种。“耕织”则为“农”的本业。当然,这里不一定实写“人日”所见,而是作者由人们的祈求而联想到的各种自食其力的人所从事的争取丰收、幸福的实践活动。第三,作者由“翁前子后孙扶掖”,告诉我们要懂得长幼之序。“翁前子后孙扶掖”正是“来趁元正七”的老老少少,子子孙孙。从“翁”、“子”、“孙”的排列顺序中我们可以看到魏了翁对长幼之序极为重视。
    二、(2022·江苏南通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和王夫人满江红韵以庶几后山妾薄命之意①
    文天祥
    燕子楼中,又捱过、几番秋色。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鸾仙阙。肌玉暗消衣带缓,泪珠斜透花钿侧。最无端、蕉影上窗纱,青灯歇。
    曲池合,高台灭②。人间事,何堪说。向南阳阡上③,满襟有血。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笑乐昌、一段好风流,菱花缺④。
    【注】①此词为文天祥囚居金陵时所作。②借用桓谭《新论》所载雍门周说孟尝君的话:“千秋万岁后,高台既已倾,曲池又已平。”③南阳阡上:南阳,今河南沁阳县。阡,墓道。④菱花缺:指南朝乐昌公主由陈入隋,因破铜镜,终与附马徐德言“破镜重圆”。
    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子楼中,又捱过、几番秋色。”词人在此句暗指自己被囚于燕京的岁月。词人用一“捱”字,生动刻画被因中度日如年的感受。
    B.“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鸾仙阙。”词人运用虚写手法,回忆起自己年轻时中状元出仕宋王朝的青年美事,正如美人乘鸾上仙阙。
    C.上片后两句中词人叙写自己经过了几年牢狱生涯后,生活突遭变化,肌玉暗消,以泪洗面,为了国家,品尝这青灯独对的苦味。
    D.古代诗歌中常以美人香草寄托国家大事,此词就是蕴含此意。作为豪放派词人的文天祥,本词豪放的词风,延续了其一贯的艺术风格。
    4.词的下片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3.D
    4.①“曲池合,高台灭”抒发了词人对国家破亡的痛惜;
    ②“向南阳阡上,满襟有血”“妾身元是分明月”抒发了词人对祖国不渝的忠贞;
    ③“世态便如翻覆雨”“笑乐昌、一段好风流,菱花缺”抒发词人对像乐昌公主一样逞风流的新贵们的蔑视。
    【解析】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语言、手法、风格、情感的能力。D.“本词豪放的词风”错误,由“肌玉暗消衣带缓,泪珠斜透花钿侧。最无端、蕉影上窗纱,青灯歇”等句可知,这首词的词风“婉约”。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的能力。“曲池合,高台灭。人间事,何堪说!”是说千年之后,高台曲池都会倾覆、消失,高台曲池变幻覆灭只在朝夕,人世间的这些事又怎能一一说起?由诗歌注释可知,诗歌用孟尝君典故,暗喻国家已亡的现实。抒发了词人对国家破亡的痛苦。、“向南阳阡上,满襟有血”“妾身元是分明月”表明词人虽然被囚金陵,但是志向坚定,高洁品格如同天上明月之皎洁,不肯投降,宁可向南阳墓道,鲜血满身。本剧抒发了词人对祖国不渝的忠贞。“世态便如翻覆雨”“笑乐昌、一段好风流,菱花缺”与词人形成对比,一者爱国之心永不改变,一者翻云覆雨,运用南朝乐昌公主的典故,说朝廷新贵只会像南朝乐昌公主逞风流,寻求破镜重圆,意志不够坚定,表达了词人对像乐昌公主一样的新贵们的蔑视。
    三、(2021·新高考 = 1 \* ROMAN 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江州白司马①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
    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
    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
    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
    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6.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答案】5.B
    6.“劝诫”是这首诗的主旨,诗人在尾联点明该主旨,劝说白居易不要沉迷于宗教,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②诗歌的第二句在问候中提到僧人和寺庙,为结尾正式的劝诫做了铺垫。
    【解析】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思想内容、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
    B.第三句是说诗人曾经听说湓水萦绕像衣带,是对此地景物的描绘,并未有表现朋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此项对用典解释有误。
    故选B。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思想内容的能力。
    题干中的“含委婉劝告之意”,已提示考生解答此题的关键,诗人采用哪些手法劝告了什么,既要对诗句的表现手法作出判断,又要体会出诗句中隐含的意思。诗中体现劝告之意的是 “惠远东林住得无?”和“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两句。前者借典故用问句,后者直接表达劝慰之意。只要结合这两句诗,把诗人蕴含其中的意思和情感答出即可。
    易错点【01】概括要点不准、不全。
    概括诗歌内容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注意隐含信息,作答答为所问;然后梳理诗歌内容做到全面准确。
    易错点【02】不明概括诗歌情感的切入点。
    诗歌情感注意从注释、标题、表情达意的词语以及诗人相关的知识积累作准确的概括。
    易错点【03】评价观点不能紧扣题干。
    首先要明确题干中的相关观点,然后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作具体的分析。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赵伯鱼(节选)
    韩 驹①
    荆州早识高与黄②,诵二子句声琅琅。
    后生好学果可畏,仆常倦谈殊未详。
    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③。
    一朝悟罢正法眼④,信手拈出皆成章。
    [注]①韩驹(?~1135),字子苍,两宋之际著名诗人。②高与黄:指前辈诗人高荷与黄庭坚。③参:领悟,琢磨。诸方:各地方,各方面。④正法眼:这里借指事物的诀要或精义。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诗的内容可以得知,赵伯鱼是一位勤奋好学、转益多师的诗坛后辈。
    B. 诗中使用了古语“后生可畏”,表现出作者对赵伯鱼的嘉许以及劝诫。
    C. 面对后辈的请教,作者谦逊地表示,自己所谈不多,也较为简单粗略。
    D. 诗中以禅理喻诗的内容,既可为赵伯鱼提供指点,也具有普遍的意义。
    2. 作者主张什么样的学诗途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 B
    2. ①先要“遍参诸方”,以前人为师,经过长期艰苦学习;②然后“一朝悟罢”,领悟到诗歌艺术的真旨,就能信手拈出,皆成佳作。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鉴赏能力。
    B项,“劝诫”说法错误,根据诗句“果可畏”可知充满了嘉许、赞赏,并没有劝诫的意思。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诗句内容的能力。
    由“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可知作者认为学诗要像初学禅一样,在未开悟的时候,要“遍参诸方”,多琢磨,以诸多前人为师,“遍”、“诸”字强调要下苦功,经过长期艰苦的学习;
    由“一朝悟罢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可知作者强调“悟”,在学习前人之后要有自己对诗歌艺术真旨领悟,“一朝悟罢”,一旦领悟到,“信手拈出皆成章”就能信手拈出,皆成佳作。诗也就学成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登山亭
    陆游
    飞观峥嵘天宇宽,幽人半醉凭阑干。
    三山①渺渺鸾鹤远,七泽②茫茫蓑笠寒。
    清吹拂林横玉笛,紫云覆鼎熟金丹。
    童颜绿鬓无人识,回首尘寰一梦残。
    【注】①三山:原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这里也可指眼前所见之山。②七泽:相传古时楚有七处沼泽,后以七泽泛称楚地诸湖泊。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从远观角度写山亭高耸,山峰高峻,天空辽阔,令人有更上层楼之感。
    B.第二句中的“幽人”是诗人的自称,“半醉”二字真切地写出了其愁苦的生活状态。
    C.颔联中诗人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了眼前之景悠远、苍茫的特点。
    D.颈联中诗人先写微风中的笛声,接着表明自己想要求仙问道,做一个炼丹术士。
    4.请简要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3.D
    4.①迷茫孤寂之情。诗人半醉倚栏,放目远眺,三山渺渺,遥不可达;自比渔翁,独钓寒江,表达了诗人迷茫、孤寂的心情。
    ②不被重用的不满。清风拂林,横吹玉笛,紫云覆鼎,金丹将熟,表面上看诗人似有当炼丹术士的想法,其实是正话反说,实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不被重用的不满。
    ③无人赏识、梦想破灭的悲愤。童颜绿鬓,无人赏识;回首尘寰,梦想破灭。
    【解析】
    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表明自己想要求仙问道,做一个炼丹术士”说法有误,颈联表面上看似诗人想要当炼丹术士,实际上表达的是诗人对自己不受重用的不满。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首联,写山亭高耸,山峰高峻,天空辽阔,令人有更上层楼之感。诗人以“幽人”自称,“半醉”二字真切地写出了其愁苦的生活状态。颔联,写诗人半醉倚栏,放目远眺,三山渺渺,遥不可达;诗人自比渔翁,独钓寒江,表达了诗人迷茫、孤寂的心情。颈联,写清风拂林,横吹玉笛,紫云覆鼎,金丹将熟。后句表面上看似诗人想要当炼丹术士,实际上诗人说反话,表达的是诗人对自己不受重用的不满。尾联,意思是童颜绿鬓,无人赏识;回首尘寰,梦想破灭,表达了诗人无人赏识、梦想破灭的悲愤之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①
    王维
    天官②动将星③,汉地柳条青。
    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注】①得青字:古人相约赋诗,规定一些字为韵,各人分拈韵字,依韵而赋,“得青字”即拈得“青”字韵。②天官:天上的星官。古人认为,天上的星星与人间的官员一样,有大有小,因此称天官。③将星:《隋书·天文志》记载,天上有十二个天将军星,主兵象。中央的大星,乃天之大将。大将星摇晃,预兆有战事将发生;大将星出,预兆已经出兵。这里指赵都督将带兵开赴代州。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天官”“将星”点明人物身份和事件缘起,“柳条青”则表明了季节特征和特定场景,可谓言简意赅。
    B.颔联紧承首联,把军中用具“刁斗”写进诗中,富于实感地表现了军营中的生活情景,“出”字点明了行军的方向。
    C.“凤阙”指宫廷,“龙庭”借指敌虏。颈联中两句互文,诗人以雄劲笔力写出赵都督出发后“一鼓作气,雄劲无前”的气势。
    D.尾联“岂学”二字表达了强烈的凄楚之情,与诗人《山居秋暝》作品中淡远、自然、清新脱俗的风格有很大的不同。
    6.有人评此诗“意不止送别”,你在诗中读出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分析。
    【答案】5.D
    6.①对友人的不舍、惜别之情。首联以“柳”字点出折柳送别的特定场景,表现了送别的情谊。②对赵都督戍边报国的赞美之情。颔联“忘身”“报国”及尾联的反问,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出征的赵都督甘愿驰骋沙场、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的高度赞扬。③诗人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济世报国。尾联寄寓了诗人不愿做皓首穷经的书生,而想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心志。
    【解析】
    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表达了强烈的凄楚之情”说法错误。“岂学”表示不应该学、不想学甚至不要学,抒发作者希望建功立业而又壮志难酬的隐衷。故选D。
    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联“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写启程。首句介绍赵都督动身,以天上的将星喻指赵的出发。第二句既交代了出征时节是柳条发青的春天,又以“柳”字暗点折柳送别的特定场景,惜别之情,深蕴其中。表达对友人的不舍、惜别之情。颈联“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正面写他立功报国的思想。这两句互文见义,意思是无论“辞凤阙”或“取龙庭”,都下定“忘身”、“报国”的决心。“辞凤阙”在出征之前,“取龙庭”是在鏖战之后,可见决心始终如一。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出征的赵都督甘愿驰骋沙场、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的高度赞叹。尾联“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以议论结束全诗。上一联作正面抒情,这一联从反面议论,加以强调。“岂学”表示不应该学、不想学乃至决不学的意思。书生皓首穷经,不能为世所用,难免会有许多牢骚不平甚至生出弃文就武的想法。王维也有希望建功立业而又壮志难酬的隐衷,尾联寄寓了诗人不愿做皓首穷经的书生,而想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心志。
    一、(2022·山东菏泽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雨
    陆游
    发已成丝齿半摇,灯残香烬夜迢迢。
    天河不洗胸中恨,却赖檐头雨滴消。
    夜坐听雨
    范成大
    四檐密密又疏疏,声到蒲团醉梦苏。
    恰似秋眠天竺寺,东轩窗外听跳珠。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诗以诗人当时的人生状态起笔,范诗则直接描写雨落檐头的画面。
    B.两首诗都巧妙运用叠词,产生了绵密悠长而又含蓄蕴藉的审美意蕴。
    C.陆诗的语言风格平易浅近,将诗人听雨之时的心绪表现得真切直白。
    D.范诗描写在天竺寺酒醒后听到如跳珠般雨声,以声写形,活泼灵动。
    2.两首诗都写“听雨”,但心境却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D
    2.①陆诗通过写诗人头白齿摇和难眠长夜中想到了人生遗憾,表现了诗人年迈体衰的孤独伤感和壮志难酬的悲慨。
    ②范诗写诗人酒醉梦醒听到雨声,通过对雨声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平和宁静又略带喜悦的心境。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的能力。
    D.“在天竺寺酒醒后听到如跳珠般雨声”错误,酒醒后是现实的场景,天竺寺听雨是虚写的场景。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陆诗前两句“发已成丝齿半摇,灯残香烬夜迢迢”中“发已成丝”写头发已花白,“齿半摇”写牙齿也松动,体现了诗人已年迈体衰;“夜迢迢”写长夜无眠,难以入睡,体现了诗人心有所思,壮志未酬。联系后两句“天河不洗胸中恨,却赖檐头雨滴消”可以看出,诗人借写夜晚听雨表达了年老体衰的孤独、忧伤和壮志难酬的悲愤。范诗前两句“四檐密密又疏疏,声到蒲团醉梦苏”中“声”指雨打屋檐的声音,疏密相间,“醉梦苏”指诗人酒醉梦醒听到雨声,联系后两句中“似秋眠天竺寺”“窗外听跳珠”可知,此时诗人内心平静、闲适,心情愉悦,所以,诗人借写听雨表现了平和宁静又略带喜悦的心境。
    二、(2022·江苏苏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偶成
    程颢①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②,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注】①程颢,宋代大儒,著名理学家、哲学家。②道,世界运转的原理、规律。形,物质。有形外,即超越物质的存在。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题目中的“偶成”,表明诗人的题材是在生活中信手拈来,而非刻意探求,是心灵品质的自然流露。
    B.首联前句是因,后句是果。诗人心情闲静,红日已上东窗,还能安然入睡。
    C.在诗人眼中,万物静止皆呈圆满自得之态,欣赏春夏秋冬四时的景致兴味盎然,人与自然流通不隔。
    D.诗人化用孟子文句,提出当心灵不受困于外在的条件限制时,最终能够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君子。
    4.作为一位伟大的理学家,程颢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生活家。诗人在此诗的尾联提出了修身成人的道理,请结合全诗谈一谈,诗人是如何从日常生活中感悟这个道理的。
    【答案】3.B
    4.①作者在尾联提出的修身成人的道理是处富贵而不淫,安贫贱而自乐,这就是作者认为的英雄豪杰的精神境界。②首联作者由自己心境清闲,事事从容,睡醒之时,红日高照的日常生活中,感悟这均是修身养性的结果,是清静无为的化境,这种清静无为即处富贵而不淫,安贫贱而自乐的境界。③颔联和颈联作者从观察世间万事万物“四时”天地形体、风云变态中感悟虽然世事、自然纷纭变幻,千奇百态,但只要静静地观察,就能穷极物理格物致知,才能达到处富贵而不淫,安贫贱而自乐的境界。
    【解析】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还能安然入睡”错误。“睡觉东窗日已红”中,“睡觉”,指的是“睡醒”。可见诗人已经睡醒,无法再安然入睡。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回答此题,应先明确尾联提出的修身成人的道理是什么,根据“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可知,作者认为修身成人的道理是处富贵而不淫,安贫贱而自乐。做到如此才称得上是英雄豪杰。首联,“睡觉东窗日已红”是作者的日常生活,作者从中悟到心境清闲,事事从容,“心气和平”“收心忍性”,从心灵中清除七情六欲方能达到修道的精神境界,即达到富贵而不淫,安贫贱而自乐的从容。颔联和颈联的意思是冷静观察万物都有自得,四季兴致感受与人相同。道理通达天地形体以外,深思进入风云变化之中。其中“万物”“四时”有形的“天地”和变幻的“风云”是作者日常所见,让作者感到应在静观沉思中感受天地万物之外的大道,这种“格物致知”的功夫,指导人立身处世的最高准则,就是尾联讲的“富贵不淫贫贱乐”。
    三、(2022·湖北荆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寒食舟中作①
    杜甫
    佳辰强饭食犹寒,隐几萧条带鹖冠②。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此诗是杜甫(712~770年)于770年春羁留长沙时所作。②鹖冠,隐士之冠。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在异乡水上行船,吃着冷食,透露出漂泊中勉强饮酒过节的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因为年老眼花故有雾中看花之感。“天上坐”“雾中看”非常切合诗人年迈多病舟中观景的实际。
    C.近看舱前蝴蝶翩翩起舞,穿空而过;远看鸥鸟轻快飞翔,时而落在湍急的江流上。
    D.全诗写景先由远到近,后由下到上,由近到远,转换非常自然,境界小巧别致。
    6.“愁看直北是长安”,说说全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愁”。
    【答案】5.D
    6.①异乡漂泊之愁。
    ②年老体衰、穷困潦倒之愁。
    ③时局动荡、前途不明、忧国优民之愁。
    ④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慨。
    【解析】
    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的能力。D.“境界小巧别致”错,“云白山青万余里”,写景所展示的境界是阔大的。故选D。
    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本题由题目“舟中作”及注释“羁留长沙”,说明作者诗人在异乡水上行船,羁留长沙,透露出漂泊异乡的愁苦,由此可总结出:异乡漂泊之愁。由“佳辰强饮食犹寒”“老年花似雾中看”,说明小寒时节,勉强吃一点饭,身体衰迈,老眼昏蒙,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由此可总结出“年老体衰、穷困潦倒之愁”;由“愁看直北是长安”以及写作背景,诗人的经历,可总结出:时局动荡、前途不明、忧国忧民之愁。“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尾联两句总收全诗。“万余里”将作者的思绪随着层叠不断的青山白云引开去,为结句作一铺垫。“愁看”句收括全诗的思想感情,将深长的愁思凝聚在“直北是长安”上。这一句将舟中舟外,近处远处的观感,以至漂泊时期诗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忧伤感怀全部凝缩在内,而以一个“愁”字总结,既凝重地结束了全诗,又有无限的深情俱在言外。
    四、(2022·湖南长沙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长沙过贾谊宅【注】
    【唐】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此诗是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所作。
    7.下列对作品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贾谊被贬长沙三年,有志不伸,心境悲凉,奠定了全诗抑郁沉重的感情基调。
    B.颔联写诗人步入贾谊故宅所见之景,是围绕题中的“过”字展开描写,渲染了寂寥的氛围,反衬了诗人对贾谊热烈的景仰。
    C.颈联写贾谊当年在湘水凭吊屈原,如今,诗人又来到长沙凭吊贾谊;此乃万古同悲。
    D.这首怀古诗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兴,巧妙地结合到诗歌的形象中去,于曲折处微露讽世之意,给人以警醒的感觉
    8.结合全诗,分析诗中所蕴含的情感。
    【答案】7.B
    8.表达了诗人对贾谊的同情,对汉文帝的指责,对自身孤独寂寞处境的感叹,以及对当今统治者的不满。
    【解析】
    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B.“反衬”手法错误,寒林日斜,不仅是眼前所见,也是贾谊当时的实际处境,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首联“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意思是:贾谊被贬长沙,居此虽只三年;千秋万代,长给楚客留下伤悲。首联写贾谊三年谪宦,落得“万古”留悲,表达了诗人对贾谊的同情。颈联“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意思是:汉文帝虽是明主,却皇恩太薄,湘水无情,凭吊屈原岂有人知?颈联从贾谊的见疏,隐隐联系到自己。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那么,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对刘长卿当然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刘长卿的一贬再贬,沉沦坎坷,也就是必然的了。此联不仅表达了对汉文帝的指责,同时也由有对当今统治者的不满。尾联“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意思是: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被贬到此地呢?“君”,既指代贾谊,也指代刘长卿自己;“怜君”,不仅是怜人,更是怜己。“何事到天涯”,可见二人原本不应该放逐到天涯。这里的弦外音是:我和您都是无罪的呵,为什么要受到这样严厉的惩罚!这是对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控诉,表达了作者对贾谊的同情以及对自身孤独寂寞处境的感叹。
    五、(2022·河北邯郸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
    刘长卿
    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乾,
    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
    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
    处处蓬蒿遍,归人掩泪看,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全诗看,这是一篇对行客的宽慰语和开导话,寄托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感慨。
    B.首联写相逢的地点和行客的去向,推测他流落江南已久,急切盼望早日回家团聚。
    C.颈联诗入采用赋笔,直接描写战后城池荒,老百姓无家可归、到处流浪的情状。
    D.尾联写到处是残垣断壁、蓬蒿遍野,不忍目睹,以此宽慰北归的行客,令人感慨。
    10.有人说本诗的颔联具有“不语而悲”的效果,是全诗的关键,对这一说法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答案】9.C
    10.①颔联是楚国和幽州的对写,写其山老,写其日寒,只写景的特征,好像不动声色,但景语亦情语,不语而悲。②从南方的楚国到北方的幽州,目之所及,苍山白日,一片清冷,暗示了人民的悲惨处境,不语而悲。
    【解析】
    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艺术技巧的赏析能力。C.“老百姓无家可归、到处流浪的情状”理解有误。诗中表达的是“还有几家老人在世上保全”,即很多老人在战乱中已经不在了。故选C。
    10.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艺术技巧、作者情感的分析和鉴赏能力。首先应理解“不语而悲”的意思,“不语”即没有直接表达内心要表达的情感,“悲”点出了画面特点及蕴含的作者情感。颔联“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行人与诗人相逢于穆陵关,也即楚地,青山依旧;行人所去之地,渔阳也就是幽州,气候还十分寒冷,日光惨淡。此联诗人采取实写与虚写相结合的手法,描绘南北两地的景色,上句是实写,诗人就眼前的青山落笔,描绘出南方的典型景色;下句却是想象之景。这一联千古传诵,不仅因为它写景贴切鲜明,还在于其中深沉的象征含意。此时的南方得以幸免,没有直接遭受到安史叛军的践踏,而北方却惨遭蹂躏。“白日寒”暗喻北方广大地区人民尚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悲惨痛苦。这是诗人为广大人民悲叹,也为这位行人担忧。这两联好像不动声色在写景,但景语亦情语,不语而悲。
    六、(2022·广东深圳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1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寒食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后因距清明较近,人们把它们合在一起,只过清明节。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蹴鞠、荡秋千等风俗。
    B.诗的首联使用互文手法,表现季至暮春,时逢寒食,诗人行走在被贬南方的行程之中。
    C.“北极”和“南溟”,前者说明皇上的位置,后者说明逐臣将去之地,暗示距离遥远。
    D.尾联写令人伤心的故园想必又长出了新的柳条,也暗指人事的更替。
    1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方面的复杂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1.C
    12.①放逐之悲:诗人被贬遥远的南方,难免有悲情。②浓浓的乡愁:途中思念故园,内心无限悲伤。③伤春之痛:暮春将去,时光易逝。
    【解析】
    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C.“‘北极’和‘南溟’,前者说明皇上的位置,后者说明逐臣将去之地”错误,“北极”和“南溟”,是虚写,不能视为“皇上的位置”和“逐臣将去之地”,只是借此说明被贬之遥远。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联“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中“寒食”“暮春”写出季至暮春,时逢寒食,“马上”“途中”写诗人被贬南方后秘密逃还洛阳探知友人的行程中,正逢寒食,又遇暮春,本因放逐悲伤,现在愁情更浓。颔联“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中“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写到作者在江边的码头上望,却看不见来自洛阳灞桥的离人,“可惜”写出了途中思念故园的悲伤,尾联“故园肠断处”中“断肠处”更体现了浓浓的乡愁。尾联“日夜柳条新”写到令自己断肠的故园,经历了日日夜夜之后,新的柳条又长出来了,照应首联“属暮春”,从而表达出暮春将去,时光易逝的伤痛。
    七、(2022·福建龙岩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海棠春·己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吴潜①
    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饷、胭脂尽吐。老去惜花心,相对花无语。
    羽书万里飞来处,报扫荡、狐嗥兔舞②。濯锦古江头③,飞景还如许!
    【注】①吴潜(1195-1262):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曾几度官居台辅,几度削职,历经宦海沉浮。此词为其六十五岁在庆无府(今宁波)任沿海制监大使时所作。②狐嗥兔舞:吴潜作此词前一年,蒙古可汗蒙哥率十万军队扑向川蜀,连败宋军,但到达合州(今合川)时,遇到守将王坚的顽强抵抗,蒙古派往招降的使臣也被王坚处死,这使蒙哥的军事行动一度受挫。③锦古江头:指蜀地。蜀地有“香海棠国”之称。
    1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写词人衰暮之年赏海棠,由此联想到当时“香海棠国”的战局。
    B.“一饷”“尽”写海棠花开,表现出清明天气和暖,节物风光变化之迅速。
    C.下阕回忆羽书万里传捷报,“狐嗥兔舞”之喻流露出对入侵者的蔑视。
    D.结尾两句直抒胸臆,“濯锦”二字,呼应开头,点出雨后海棠的鲜活冶艳。
    14.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13.D
    14.①对海棠花充满喜爱之情。诗人皓首对红花,因花开而欣喜,可见年迈的词人对美的事物仍保持着敏锐的感知和热爱之情。②烈士暮年,心系国事。词人居东南沿海,赏眼前海棠,思西北边事。因捷报而振奋,壮心不已。
    【解析】
    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点出雨后海棠的鲜活冶艳”错误,结尾两句意思是:可怜锦江头处的川蜀之地,战火依然那样,没有停息啊。“濯锦”代指遭受战火的四川,至今四川还有以“濯锦之江”命名的锦江区。故选D。
    1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对海棠有赋”,开头便咏海棠。“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饷、胭脂尽吐”,清明时节,节物风光变化迅速。中午下了阵“疏雨”,顷刻间海棠就大放光艳了,“一饷”“尽”将花开之快,观赏者的快感传神地表达出来,叫人多么惊喜。而这海棠沾雨之后更显得鲜活冶艳,就叫人更加喜爱了。词人老大风情减,面对如此国色,似乎有点不知所措了。“老去惜花心,相对花无语”,红颜皓首,两相对待,在这“无语”中我们不难体会作者自怜衰疲之意。下片由眼前的海棠而联想四川的战况。“羽书万里飞来处,报扫荡、狐嗥兔舞”,“狐嗥兔舞”指蒙古入犯。吴潜作此词的前三年,蒙古就开始侵扰四川,前一年蒙古可汗蒙哥亲率十万军队自六盘山扑向川蜀,连败宋军,但到达合州(今合川)时,遇到守将王坚的顽强抵抗,蒙古派往招降的使臣也被王坚处死,这使蒙哥的军事行动受到很大挫折,因此曾一度考虑退兵。这大约就是捷书所报的内容。这首词写词人在衰暮之年观赏海棠,联想“海棠国”的战局,表现了烈士暮年心忧国事的忠忱。
    八、(2022·江苏连云港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兰溪舟中寄苏粹中
    张元干
    气吞万里境中事,心老经年江上行。
    三径已荒无蚁梦,一钱不直有鸥盟。
    云收远嶂晚风熟,浪打寒滩春水生。
    鸿雁北飞知我意,为传诗句濮阳城。
    ①蚁梦:唐人李公佐《南柯太守传》中记载,淳于棼梦至大槐安国,做了南柯郡太守,享尽荣华富贵。醒后见大槐树下有蚁穴,即梦中大槐安国。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两句用对比手法,“气吞万里”与“心老经年”形成鲜明对比。
    B.“三径已荒”用典,化用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三径就荒”。
    C.颈联描写诗人舟行兰溪所见之景,“云收”“寒滩”渲染了景象的萧瑟。
    D.尾联照应题目,“鸿雁”照应“寄”字,表示要写信给远在濮阳的友人。
    16.尾联中“鸿雁北飞知我意”的“意”包含哪些内容?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答案】15.C
    16.①对往昔气吞万里、建功立业之心的追忆;②如今心态老去、漂泊江潮的落寞;③对归隐生活的向往;④对友人的思态。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 .“‘云收’‘寒滩’渲染了景象的萧瑟”错误,颈联的景物描写远近高低相结合,从“春水生”来看景象是富有生机活力的。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诗歌首联“气吞万里境中事,心老经年江上行”意思是说当年气吞万里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已经是过眼燕云烟,如今心已老去,没有了气吞万里的豪情壮志,只能在江上坐船行走,表达诗人对往昔为国建功立业的气万里的豪情壮志的追忆。颔联“三径已荒无蚁梦,一钱不直有鸥盟”写诗人希望隐退,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已经成为虚幻,一文不值,现在漂泊于江湖一事无成,还是去与白鸥相约隐居江湖吧。体现诗人没有了功名之心,与鸥鸟结盟游于云水之乡,暗示了诗人想过隐居生活的愿望。颈联“云收远嶂晓风热,浪打寒滩春水生”写诗人坐船行走在江上看到景象:天气转暖,云被封吹走,远山显现出来,江上涌起的波浪拍打着江边的沙滩。颈联描写诗人舟行兰溪所见之景,远近高低的描写角度相结合,使诗句有生机活力,既照应标题,又与“鸥盟”暗合。尾联“鸿雁北飞知我意,为传诗句濮阳城”意思是说北飞的鸿雁应该知道我的心意,为我把表达我心意和对您的思念的诗句传到你所在的濮阳城。尾联点出题目中的“寄”字,让北飞的大雁,把自己的心意带给远在濮阳的友人,对友人的思念牵挂之情跃然纸上。
    九、(2022·辽宁营口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永乐殷尧藩明府
    雍陶
    古县萧条秋景晚,昔年陶令亦如君。
    头巾漉酒临黄菊,手板支颐向白云。
    百里岂能容骥足,九霄终自别鸡群。
    相思不恨书来少,佳句多从阙下闻。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县”呼应了诗题中的“永乐”,此诗是写给时任永乐县令的殷明府的。
    B.颔联借用典故,塑造了殷尧藩率真洒脱和闲散自适的形象,含有赞慕之情。
    C.颈联用“骥”来喻指殷尧藩,“鸡群”表达了对当权者不重视人才的愤懑。
    D.作者思念殷尧藩却不遗憾他来信少,这看似违反常情的一笔更具艺术张力。
    18.有人认为末句“佳句多从阙下闻”包含安慰劝勉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答案】17.C
    18.(1)能创作“佳句”,是作者对殷明府才华的肯定,是一种安慰;
    (2)经常从“阙下”听到其佳句,说明殷明府的诗名已经在京城传播开来,亦是一种赞扬与安慰;
    (3)由此印证了诗人之前的判断:殷明府未来可期,终会得到朝廷的重用,含有劝勉之意。
    【解析】
    1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表达了对当权者不重视人才的愤懑”错,“九霄终自别鸡群”意思是殷尧藩非凡物,终当鹏飞九霄,与凡鸡不同。此句蕴含的是对殷尧藩才华的赞美和对他未来可期的美好祝愿,而不是“表达了对当权者不重视人才的愤懑”。故选C。
    18.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抓住题干中的“安慰劝勉”来分析。“佳句多从阙下闻”是承接上句“相思不恨书来少”而来,为何思念殷尧藩却不遗憾他来信少?原来诗人经常从“阙下”听到其佳句。能创作出“佳句”,表明殷尧藩确有才华,这对于一直关爱他的诗人来说是一种安慰;而“阙下”代表帝王所居的宫廷,这里指京城。诗人经常从京城听到殷尧藩创作的佳句,说明殷尧藩的诗名已在京城传播开来,这对于诗人来说是一种安慰。此句也表达了对殷尧藩才华的赞美。此句又与颈联“百里岂能容骥足,九霄终自别鸡群”呼应,诗人一直认为殷尧藩是千里马,这小小县城容不下他;诗人认为他终有一天会离开“鸡群”而鹏飞九霄,得到重用;果然殷尧藩的名气已经在京城传开,这也印证了诗人前面的判断:殷明府未来可期,终会得到朝廷的重用。此句其实是勉励殷尧藩好好努力,未来定会大展宏图,含有劝勉之意。
    十、(2022·海南海口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面小题。
    四时读书乐·夏
    【元】翁森
    修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曦。
    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
    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称读书趣。
    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①。
    【注】①夏季的南风。
    1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一首歌咏读书情趣的劝学诗,它将夏季也视为读书的好时光,勉励人们勤奋读书,体现了高雅情趣。
    B.第一、二句借竹、书斋小、阳光等意象写出书斋清幽、安静、敞亮的特点。“明”字特指读书人内心的敞亮。
    C.夏天白天变长了,是非常适合读书的,读完书后,可以听听蝉儿的鸣叫;夜晚读书时,有萤火虫飞入来作伴。
    D.“稔”是熟知的意思,诗人倒置了五、六句,强调夏日读书让人具有远古羲皇时代的人一样逍遥自在的感受。
    20.这首诗是如何把夏季与读书联系起来写的?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
    【答案】19.B
    20.1)以景衬情,将夏季特有的景物和读书结合起来写,突出读书之乐,如新长出来的竹子垂压着屋檐,写出了诗人读书环境清幽雅静的特点;夏季白日的蝉鸣和夜晚飞动的萤火虫,衬托出诗人读书时的生机和活力。
    (2)运用比喻(或通感),将夏季南风吹拂和琴声陶冶的特有感受比作读书之乐,形象生动,读书之乐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诗人在结尾形容读书带来的乐趣就像是沐浴在煦暖的风中弹奏瑶琴一般,使读者易于体会。
    【解析】
    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B.“指读书人内心的敞亮”错误,“明”意思是阳光使书斋变得明亮了,不特指诗人内心。故选B。
    2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以景衬情,始终将富有夏季季节特征的事物和读书之乐结合起来写,富有高雅的情趣。“修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曦”,新长出来的竹子垂压着屋檐,屋子四周种满桑树。我的小书斋安静敞亮,射入灿烂的阳光。写新长出来的竹子垂压着屋檐,写出了诗人读书的环境清幽雅静的特点;“昼长吟罢蝉鸣树”,写夏日昼长夜短,正是读书的好时光;“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写诗人在书斋中并不感觉苦闷,白日的蝉鸣和夜晚飞动的萤火虫为他的读书生活增添了生机和活力。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夏季特有的感受描摹读书之乐,形象生动。“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薰风指夏季煦暖的南风,这一联意思是“读书的乐趣是无穷的,好比沐浴着煦暖的南风,用瑶琴来弹奏一曲”。读书之乐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诗人在结尾形容读书带来的乐趣就像是沐浴在煦暖的风中弹奏瑶琴一般,使读者易于体会。
    一、概括诗歌的内容
    1.读懂诗歌句意,能像翻译文言句子那样翻译出诗歌句子的大意,才能正确解答试题。考生在解题时,常常误解诗歌句子的意思,注意从以下方面切入。
    (1)填充内容:补出诗歌语句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
    (2)调整语序:按照文字表面意思无法翻译通顺的时候,要学会调整词语的顺序。
    (3)重视整体:翻译时不要拘泥于词语的细节,要联系前后句子,将诗歌语句的意思完整地翻译出来。
    2.审好题干内容,注意题干中的隐含要求。
    3.根据内容抓住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分类整合得出答案。
    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二、探究诗歌情感主旨的途经
    1.看题目――想缘由、想目的、想场景对象、想情感。
    ①表达作者写作的缘由。如2001年全国题,是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一看题目就知道是送别题材的诗,作者是因为朋友李胄要走这个缘由,才写的这首诗。当然,题目中还包含了作者当时写作时的场景,即在“暮雨”之中。
    ②表达作者写作的目的。如读唐人朱庆余的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单看这首诗的内容,好像是写一个新媳妇准备第一次见公婆时梳洗打扮的心理状态的,只有看了题目--《近试上张水部》,才知道是作者朱庆余以公婆比喻主考官,以新郎比喻自己的好友张水部,表现自己期待不安,并希望张水部帮助自己过关的心情的。
    ③直接表达作者的写作场景、写作对象。如刘禹锡的《望洞庭》,实际上“望洞庭”三个字,正是作者当时所处的场景,后面作者在诗中所感也正是作者面对洞庭湖水而发出的。
    ④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思”字正是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2.看作者――想作者常写内容,作者诗的一般风格。
    高考命题在选诗上,其中很重要的一类就是“名家的非名诗”,既然是名家,在课本中也是经常出现的,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著名诗人,因其特殊的人生经历,其诗歌往往有特定的内容,如陶渊明的归园之乐,李白的怀才不遇,杜甫的忧国忧民,另外,这一类的作家也往往有自己固定的风格,如王维诗含蓄生动,边塞诗(以高适、岑参为代表)雄浑奇拔。李白诗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 ;杜甫诗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乐天(白居易)诗雅俗共赏,李贺诗奇诡变幻,义山(李商隐)诗清丽俊逸,杜牧诗含蓄绰约,等等。所以,同学们在看到是这样的一些诗人的作品时,脑子里就要想象他们的宽泛意义上的写作内容,常表现出来的一般的风格。同时,平时要有意识的识记他们的写作内容和风格,以便在考试时直接套用。我们在后面也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便于大家的积累。
    3.看意象、炼字
    看意象炼字也就是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
    读诗就是要抓关健词。实际上,这些关健词,也往往是一首诗的“诗眼”。这里的关健词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作者为表达感情所选取的外在的事物,即意象,一般是名词;一个是作者在组织意象的时候,一些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的使用。这两个方面都是读懂诗歌的要素,一首诗中,这些重点词,读不懂,就很难说读懂了诗歌,也就谈不上分析技巧,评价思想,同时,这两个方面又常常是高考命题者考查的地方,又是解题的要素。
    4.看注释
    注释是出题人为了消除学生答卷的障碍给的解释说明,必须阅读。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情感。
    1.忧国伤时
    A.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穷兵黩武。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后者如杜甫《兵车行》。
    B.边塞征战的壮烈,山河沦丧的痛苦。前者如一些边塞诗词,如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后者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再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亦是。
    C.对百姓离乱的忧愁,对民族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D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前者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后者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2.人生志向
    由儒及道,由积极入世到消极遁世。
    A.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前者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王昌龄《从军行》 后者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B.宦海沉浮、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C.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即是。
    D.寄情田园之乐、归隐山林之志。前者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后者如唐代裴迪《送崔九》“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诗人送友人归隐山林,劝慰友人安于隐居,不要暂时停留,也抒发出自己厌恶尘世的心情。
    3.人生感受
    A.伤春悲秋之情。多见于一些宋词之中,如宋代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时序转换,今年不是去年,去年不再,人事不同,能无惆怅!
    B.人生短暂,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流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再如《乐府诗集》中有“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可不秉烛游”之句,再如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亦是。
    C.世事多变,沧海桑田。如宋代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其中的愁便是“物是人非事事休”的世事沧桑。
    D.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4.思乡怀人
    A.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温庭筠《商山早行》
    B.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C.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D.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5.长亭送别
    A.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B.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C.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三、评价诗人的观点态度
    分析情感首先明确情感或诗人的观点,然后对其评价,然后针对自己的看法运用诗歌中的诗句具体的解释,做到有观点,有分析。
    相关试卷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考向29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考向29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含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考向28 诗歌鉴赏之语言(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考向28 诗歌鉴赏之语言(含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考向27 诗歌鉴赏之形象(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考向27 诗歌鉴赏之形象(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考向30 诗歌鉴赏之概括评价诗歌情感(含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