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 以下既是人体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又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一组营养成分是( )
A. 水、无机盐、 糖类B. 糖类、蛋白质、脂肪
C. 脂肪、 水、维生素D. 蛋白质、脂肪、无机盐
【答案】B
【解析】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淀粉)、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其中糖类(淀粉)、脂肪、蛋白质能提供能量,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糖类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同时也参与细胞膜的构建;水、无机盐、维生素不提供能量。
【详解】人体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糖类是供能物质,脂肪是贮能物质,蛋白质是基本物质,同时也可以提供能量,因此,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人体的三大供能物质。水是人体重要的组成物质,有运输和调节体温的等作用;无机盐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维生素既不提供能量,也不构成组织细胞,对人体生理活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脂肪、蛋白质、糖类既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需要,又能为人体提供能量,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有人爱吃肉,不愿意吃水里或蔬菜, 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身体缺乏( )甚至出现病症。
A. 脂肪B. 蛋白质C. 维生素D. 无机盐
【答案】C
【解析】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合理营养就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并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核心。健康食谱,要合理营养、均衡膳食,食物应多样化,荤素搭配要合理,营养全面合理。
【详解】A.肉类中含有丰富的脂肪,长期吃肉不会缺乏脂肪,A错误。
B.肉类是蛋白质的重要来源,长期吃肉不会缺乏蛋白质,B错误。
C.蔬菜和水果是维生素的重要来源,长期不吃蔬菜和水果会导致维生素缺乏,可能引发如坏血病(缺乏维生素C)等病症,C正确。
D.肉类和其他食物中也含有一定量的无机盐,长期吃肉不太可能导致无机盐缺乏,D错误。
故选C。
3. 依据“平衡膳食宝塔”,要制订一份合理的食谱,用量最少的食物是( )
A. 油脂类B. 肉类C. 蔬果类D. 谷物类
【答案】A
【解析】
【分析】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营养。按照“平衡膳食宝塔”每天均衡吃五类食物
【详解】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适合,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按“平衡膳食宝塔”均衡摄取五类食物,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谷类中含丰富的淀粉等糖类,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糖类,每天摄入最多,其次是蔬菜、水果类,摄入量最少的是脂肪类。
【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含义。
4. 消化和吸收是由消化系统完成的,既有消化功能又有吸收功能的一组器官是( )
A. 口腔、胃B. 咽、食管C. 胃、小肠D. 小肠、大肠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其中唾液腺、肝脏和胰腺位于消化道外,肠腺和胃腺位于消化道以内。
【详解】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内开始被消化的部位分别是口腔、胃和小肠;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终产物:淀粉→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脂肪→脂肪酸和甘油。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口腔有消化功能无吸收功能;咽和食道既无消化也无吸收功能;胃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水、无机盐、维生素;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因此,既有消化功能又有吸收功能的一组器官是胃和小肠。
故选C。
5. 下图曲线表示哪一种营养成分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程度? ( )
A. 淀粉B. 蛋白质C. 脂肪D. 无机盐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
【详解】A.淀粉在口腔中开始被消化,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部分淀粉被分解成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可见,题图曲线的变化符合淀粉的消化过程,A正确。
B.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该酶可把蛋白质分解成多肽;进入小肠后,在小肠肠腺分泌的肠液和胰腺分泌的胰液的作用下,蛋白质和多肽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B错误。
C.脂肪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小肠,在胆汁的作用下,乳化成脂肪微粒,然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C错误。
D.无机盐不需要消化,可以在小肠等处被直接吸收,D错误。
故选A。
6. 食物的化学性消化依赖于消化液中的消化酶,依据消化对象的不同大致可将消化酶分为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等几种。下列消化液含有脂肪酶的是( )
A. 胰液B. 胆汁C. 胃液D. 唾液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体的消化腺有五个: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唾液腺能够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胃腺能够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蛋白酶,对蛋白质具有初步的消化作用;肝脏能够分泌胆汁,胆汁能够乳化脂肪;肠腺能够分泌肠液,胰腺可以分泌胰液,肠液和胰液中都含有多种消化酶,对蛋白质、脂肪和糖类都有消化作用。
【详解】A.胰液(由胰腺分泌)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包括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和胰淀粉酶,对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有消化作用,A正确。
B.胆汁(由肝脏分泌)中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把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脂肪的消化,B错误。
C.胃液(由胃腺分泌)中只含有能够初步消化蛋白质的酶,C错误。
D.唾液(由唾液腺分泌)中只含有对淀粉起消化作用的唾液淀粉酶,D错误。
故选A。
7. 用鼻腔呼吸比用口呼吸更健康,人的鼻腔对吸入肺的空气具有的作用是( )
A. 清洁、湿润、交换B. 清洁、干燥、温暖
C. 清洁、湿润、温暖D. 湿润、温暖、交换
【答案】C
【解析】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
【详解】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鼻腔内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腔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这些都是为了减少吸入的气体对呼吸道和肺的不良刺激,因此用鼻呼吸比用口腔呼吸好。可见,人的鼻腔对吸入肺的空气具有的作用是清洁、湿润、温暖,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8. 下列关于人体肺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肺泡数目多B. 肺泡是细支气管末端膨大形成的
C. 肺泡壁很薄D. 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后氧气减少
【答案】D
【解析】
【分析】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数目多,增加了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一层扁平上皮细胞,这样肺泡与血液很容易发生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过程排出体外。经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后,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进入血液中的氧气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通过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
【详解】ABC.结合分析可知:“肺泡数目多”、“肺泡壁很薄”、“肺泡是细支气管末端膨大形成的”都是关于人体肺泡的正确叙述,ABC正确。
D.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液中的氧气浓度比肺泡内的氧气浓度低,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氧气会穿过毛细血管壁、肺泡壁进入血液。所以,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后氧气增加,D错误。
故选D。
9. 下图表示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其中通过扩散作用实现气体交换的过程有( )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②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如图是人体呼吸的示意图,全过程包括:①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②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③表示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④表示组织间气体交换四个连续的过程。
【详解】图示①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完成的,①不符合题意。
过程②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从外界到肺泡内的气体氧气浓度高于肺泡毛细血管内的氧气浓度,毛细血管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肺泡内的浓度,氧气由肺泡扩散到毛细血管中去,二氧化碳由毛细血管扩散到肺泡中去,因此过程②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气体交换的,②符合题意。
③代表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运输氧气的是血液中的红细胞,氧气由这种细胞携带,经过③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间,氧气不是通过血浆运输的,③不符合题意。
过程④代表组织细胞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扩散到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交换后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为含氧较少的静脉血,因此过程④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气体交换的,④符合题意。
故选D。
10. 人体内二氧化碳扩散的方向是( )
A. 血液→组织细胞→肺泡
B. 组织细胞→血液→肺泡
C. 肺泡→血液→组织细胞
D. 肺泡→组织细胞→血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1)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利用氧气,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出能量,并产生二氧化碳。
(2)血液循环的途径: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组织周围的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详解】组织细胞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进入细胞周围毛血管的血液中,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再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进入肺泡,通过呼吸道将气体呼出体外。所以人体内二氧化碳扩散的方向是:组织细胞→血液→肺泡。
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呼出的二氧化碳是在细胞产生的。
11. 引发肺炎的致病微生物从外界到达发病部位的“旅程”为( )
A.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B. 鼻→咽→喉→支气管一气管→肺
C. 鼻→支气管→咽→喉→气管→肺D. 鼻→气管→支气管→咽→喉→肺
【答案】A
【解析】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如图: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
【详解】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引发肺炎的致病微生物从外界到达发病部位的“旅程”为:空气→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进入肺就是肺炎,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12. 下图是显微镜下的人血涂片视野,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是红细胞B. ②是白细胞
C. ③是血小板D. 血浆、血细胞和营养物质等组成血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图中,①红细胞,②白细胞,③血小板,④血浆。
【详解】A.红细胞数量最多,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故图中数量最多①是红细胞,A正确。
B.白细胞数量较少,有细胞核,但体积比较大,故图中数量少、个体大的是②白细胞,B正确。
C.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故图中个体最小、形状不规则的③是血小板,C正确。
D.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的化学成分是水、血浆蛋白、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D错误。
故选D。
13. 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一些结构、 利于物质的交换或吸收。 下列人体结构中,不符合以上的结构和功能观的是( )
A. 胃壁B. 肺泡壁C. 毛细血管壁D. 小肠绒毛壁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学中的结构功能观是一种基本而重要的科学观念,它强调生物体的结构与其功能是密切相关的;这一观念认为,生物体的每一个结构都是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功能而存在的,而功能则是由结构所决定的。
【详解】A.胃壁由多层组织构成,包括黏膜层、肌层和浆膜层,不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A错误。
B.肺泡壁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使得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变得非常高效,因为气体可以很容易地穿过这一层薄薄的上皮细胞进行交换,B正确。
C.毛细血管壁由一层内皮细胞构成,非常薄,利于血液与周围组织进行物质交换,C正确。
D.小肠绒毛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D正确。
故选A
14. 探吃食物的热价,可通过“燃烧食物释放的热量使水温升高”的方法来测定。4种食物的实验结果如下表,热价最高的食物是( )
A. 花生仁B. 黄豆C. 核桃仁D. 大米
【答案】C
【解析】
【分析】每克食物氧化分解或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热量,就是食物的热价。食物的热价反映出食物中储存能量的多少。相同的水温度上升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表明食品燃烧释放的能量越多。
【详解】从该实验结果表格可以看出,同样质量(2克)的大米、黄豆、花生仁、核桃仁四种食物中,使同等质量的水(50克)升高的温度分别是21.2℃、只35.8℃、52.5℃、64.5℃。可见,核桃仁燃烧放出的热量能使同等质量的水升温最高,所以含能量最多;即热价最高的食物是核桃仁,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5. 现有一只新鲜猪(羊) 心脏,与之相连的血管都已经被剪掉,则区分其左右的最简单方法是( )
A. 手捏心室壁B. 将心脏切开
C. 手捏心房壁D. 向心脏内灌水
【答案】A
【解析】
【分析】心脏的四个腔有: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体循环路线:左心室收缩把血压入主动脉,然后有各级动脉进入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最后汇集成上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进行的是路程最远的体循环,需要的压力大;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把血压入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网,经过气体交换后,最后汇集成肺静脉进入左心房,经过的路径比较短,需要的压力较小。与此功能相适应的是,左心室比右心室的壁要厚。
【详解】A.通过手捏心室壁,可以感受到左心室壁较厚,右心室壁较薄,从而区分左右心室,这是最简单的方法,A正确。
B.切开心脏虽然可以直接观察到心室壁的厚度,但操作复杂且破坏心脏结构,不是最简单的方法,B错误。
C.心房壁较薄,左右心房壁的厚度差异不明显,难以区分左右心脏,C错误。
D.灌水的方法无法有效区分心脏的左右,且操作复杂,D错误。
故选A。
16. 血管分布在全身各处,是血液流动的管道。以下关于血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动脉的管壁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
B. 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运送回心脏的血管
C. 毛细血管壁极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D. 每一条静脉内都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
【答案】D
【解析】
【分析】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
【详解】A.动脉的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主要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A正确。
B.静脉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主要功能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B正确。
C.毛细血管的管壁最薄,只有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的内径十分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C正确。
D.并不是每一条静脉内都有静脉瓣。静脉瓣主要存在于四肢等需要防止血液倒流的部位,而在一些较大的静脉或靠近心脏的静脉中并没有静脉瓣,D错误。
故选D。
17. 下图是人体心脏四个腔及其所连血管示意图,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1是主动脉,流的是动脉血B. 血管6与腔室5 相连
C. 体循环起始于3D. 4与5之间瓣膜是房室瓣
【答案】B
【解析】
【分析】(1)题图中,1是主动脉,2是左心房,3是左心室,4是右心房,5是右心室,6是下腔静脉。
(2)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其循环途径如下图:
【详解】A.根据分析结合图示可知:图中1是主动脉,与3左心室相连,内流动脉血,A正确。
B.血管6是下腔静脉,与4右心房相连,B错误。
C.由分析可知,体循环的途径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故体循环起始于3左心室,C正确。
D.4是右心房,5是右心室,4与5之间的瓣膜是房室瓣,可防止血液倒流,D正确。
故选B。
18. 血常规化验初步判断人体出现炎症,依据的是哪项测定值的增多? ( )
A. 红细胞B. 血小板C. 白细胞D. 血红蛋白
【答案】C
【解析】
【分析】血常规化验单中有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的数量,白细胞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如果身体的某个部位发炎,白细胞的数目就会大大增加去吞噬发炎部位的病菌。
【详解】A.红细胞是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其主要功能为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少人体患贫血,与炎症无关,A错误。
B.血小板无核,其主要机能包括促进止血作用和加速凝血两个方面,与炎症无关,B错误。
C.当身体某处受伤,病菌侵入时,有些白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的部位,吞噬病菌,同时,伤口周围出现红肿现象,叫发炎;人体发生炎症或其他疾病时,血液内白细胞的总数会明显增多,即白细胞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与炎症无关,C正确。
D.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与炎症无关,D错误。
故选C。
19. 健康成年人一次失血超过血液总量的30%(1200~1500 毫升),就会有生命危险。下列关于 ABO 血型系统的输血情况,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一般情况输同型血为安全输血的原则
B. O型血可以少量地输给其他三种血型
C. AB型血的病人可以接受所有血型的血
D. 输血时一定只能输入亲人的血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ABO血型系统:这是人类血型分类的一种主要方式,包括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基本血型。每种血型由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决定,并对应特定的抗体存在于血浆中。
安全输血原则:在输血时,应尽量输同型血,以避免血型不兼容引起的免疫反应。
【详解】A.同型血为安全输血的原则,因为同型血之间抗原抗体相匹配,不会引起免疫反应和溶血反应,A正确。
B.O型血因为不含A或B抗原,被称为“万能供血者”。它可以缓慢少量地输给A型、B型或AB型血的人,B正确。
C.AB型血的人由于其红细胞上同时含有A和B抗原,因此理论上可以接受A型、B型、AB型或O型的血液,被称为“万能受血者”,但也只限于紧急情况下,缓慢少量输入,C正确。
D.输血并不限于亲属之间,关键在于血型的匹配和相容性。即使是非亲属的献血者,只要血型匹配且经过适当的检测确保安全,也可以进行输血,D错误。
故选D。
20. 下图甲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材料;图乙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①②③表示血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为了便于观察,应选取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
B. ①是小动脉,判断依据是血液由主干血管流向分支血管
C. ②是毛细血管,判断依据是红细胞单行通过
D. 血管中的血流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③②①
【答案】D
【解析】
【分析】动物体血管类型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详解】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干扰因素小,且能观察到血液流动,A正确。动脉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由主干血管流向分支血管,B正确。毛细血管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只能红细胞单行通过,便于血液组织细胞间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C正确。血管中的血流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①动脉、③静脉、②毛细血管,D错误。
【点睛】掌握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二、非选择题(共5个题目,每空2分,计60分)
21. 胃肠镜检查能直观观察消化道黏膜病变,还能对怀疑病变组织取活检进行病理学检查。请结合人体的消化系统示意图,分析回答:
(1)若检查出[ ]________发生病变,则影响胃液的分泌和______________的初始消化。胃壁有发达的肌肉层,胃的蠕动可以研磨和搅拌食物,这个消化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
(2)医生出示的检查图片中,有一张能清晰地看到环形皱襞和一层绒毛状结构,这幅图片拍自[ ]_______。某一女士因病切除全部小肠,每天完全依靠静脉注射营养液生活,若满足她的身体健康需要,她滴注的营养液的主要成分应含有水、无机盐、维生素、甘油、脂肪酸、______________。
(3)胃肠镜检查无法检查肝脏的情况,原因是肝脏是人体的______________,不是消化道。
【答案】(1) ①. ④胃 ②. 蛋白质 ③. 物理性消化
(2) ①. ⑤小肠 ②. 葡萄糖、氨基酸
(3)消化腺
【解析】
【分析】(1)题图中,①肝脏,②大肠,③口腔,④胃,⑤小肠。
(2)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消化。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既有物理性消化又有化学性消化。物理性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通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胃肠的蠕动,把大的食物颗粒变为小的食物颗粒,物质成分没有发生变化。化学性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在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下被分解的过程,物质成分发生了变化。
【小问1详解】
胃内的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能够初步消化蛋白质;因此,若检查出④胃发生病变,则影响胃液的分泌和蛋白质的初始消化。胃壁有发达的肌肉层,胃的蠕动可以研磨和搅拌食物,在这个消化过程只是把大的食物颗粒变为小的食物颗粒,物质成分没有发生变化,属于物理性消化。
小问2详解】
小肠弯曲盘绕在腹腔内,小肠长5-6米,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很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因此,医生出示的检查图片中,有一张能清晰地看到环形皱襞和一层绒毛状结构,这幅图片拍自⑤小肠。
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淀粉、蛋白质、脂肪、水分、维生素和无机盐等,其中水分、维生素和无机盐是小分子物质,不需要消化就能被吸收;糖类、蛋白质和脂肪是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被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等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因此,某一女士因病切除全部小肠,每天完全依靠静脉注射营养液生活,若满足她的身体健康需要,她滴注的营养液的主要成分应含有水、无机盐、维生素、甘油、脂肪酸、葡萄糖、氨基酸。
【小问3详解】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道是食物经过的通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脏、胰腺、胃腺、肠腺等器官,可以分泌消化液帮助消化食物。因此,胃肠镜检查无法检查肝脏的情况,原因是肝脏是人体的消化腺,不是消化道。
22. 构建模型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直观化,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甲、乙图为膈肌的舒缩与呼吸运动的关系模型,丙图为肺泡(A)内的气体交换模型,a、b、c表示三种不同的血管。请据图分析回答:
(1)模型中的气球用来模拟肺,橡皮膜用来模拟膈,图_______模拟的是呼气的过程,此时膈肌处于_________状态,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
(2)肺由大量肺泡组成,肺泡壁和外面缠绕的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各由一层________组成,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一次吸气结束时,[A]内的氧气浓度__________[b]血液中氧气的浓度,[b]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A]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氧气、二氧化碳经扩散作用,完成了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血液变成了__________。
(3)若设计实验证明人体内发生了气体交换,可把空气(人体吸入的气体) 和__________分别通入到少量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答案】(1) ①. 甲 ②. 舒张
(2) ①. 上皮细胞##细胞 ②. 大于##高于 ③. 动脉血
(3)呼出气体
【解析】
【分析】(1)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由膈肌和肋间肌的舒缩引起胸腔容积的变化,从而影响肺内气压,实现气体进出肺。
(2)肺泡里的气体交换:肺泡是肺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其壁和毛细血管壁均极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扩散。通过扩散作用,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实现气体交换。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由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为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3)实验设计:利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通过对比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证明人体内发生了气体交换。
【小问1详解】
在呼吸运动中,膈肌的收缩与舒张导致胸腔容积的变化,从而影响肺内气压,实现吸气和呼气。当膈肌舒张时,膈顶上升,胸腔容积减小,肺随之回缩,肺内气压升高超过大气压,从而迫使气体从肺内呼出。所以,图甲模拟的是呼气的过程,此时膈肌处于舒张状态,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
小问2详解】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极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特点大大缩短了气体扩散的距离,有利于气体交换。一次吸气结束时,[A]肺泡接受来自外界的空气,其内氧气浓度高于(大于)[b]血液中的氧气浓度,而二氧化碳浓度则相反。因此,氧气从[A]肺泡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由于氧气进入血液,使得原本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小问3详解】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通过对比吸入气体(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少)和呼出气体(经过人体呼吸作用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通入澄清石灰水后的变化,可以判断人体内是否发生了气体交换。分别将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通入装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并记录石灰水的变化。预期结果是呼出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大于吸入气体,从而证明人体内发生了气体交换。
23. 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来维持,能量从哪里来? 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又是如何持续获得的? 请结合人体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分析回答:
(1)人体每时每刻都在进行___________,组织细胞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___________。
(2)通过体循环,血液每时每刻都在为全身各部位的组织细胞提供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并运走代谢废物。图中,①为___________,②为_________。
(3)所消耗的氧气由____________系统不断进行补充,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_______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
【答案】(1) ①. 呼吸作用 ②. 能量
(2) ①. 氧气 ②. 营养物质
(3) ①. 呼吸 ②. 消化和吸收
【解析】
【分析】呼吸作用: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负责输送氧气、营养物质以及代谢废物。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等,负责食物的摄取、消化和吸收。
【小问1详解】
呼吸作用是细胞内有机物(主要是葡萄糖)在氧气参与下氧化分解的过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所以,人体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组织细胞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
【小问2详解】
体循环中,血液通过毛细血管网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氧气和营养物质通过毛细血管壁扩散到组织细胞,而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废物则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所以,通过体循环,血液每时每刻都在为全身各部位的组织细胞提供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并运走代谢废物。图中,①为氧气(由红细胞释放),②为营养物质(由血浆运来)。
【小问3详解】
人体所需的氧气通过呼吸系统从外界吸入,经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而所需的营养物质则通过消化系统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这两个系统协同工作,为人体细胞提供必要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同时,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废物也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运送到肺部和肾脏等器官排出体外。
24. 在心脏的推动下,血液在血管中按一定的方向不停地流动,请根据血液循环途径示意图回答:
(1)心脏可以同时为两条循环途径提供动力,为肺循环提供动力的是心脏结构中的[ ]__________。胃肠部吸收的营养物质,运输到脑部的组织细胞,需经过心脏_________次。
(2)在抽血和输液时,一般选择从前臂的一条“青筋”刺入,手臂上的“青筋”就是分布较浅的___________。针刺部位选在a处, 应在___________( “b”/“c”)处捆扎胶皮管,使血液回流受阻,血管膨胀变粗,有利于穿刺。拔针后进针点会有血液流出,通过局部按压约3分钟就能止血,对止血和凝血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血细胞是___________。
(3)运动员定期到海拔较高的城市进行体能训练,训练一段时间后,血常规检查中,队员血液中明显增加的成分是 ___________。
【答案】(1) ①. ②右心室 ②. 2##两
(2) ①. 静脉 ②. c ③. 血小板
(3)红细胞
【解析】
【分析】1.心脏结构:心脏主要由左右心房、左右心室组成,左右心房和心室之间有瓣膜,保证血液单向流动。
2.血液循环: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系统内循环流动的过程,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肺循环:血液从右心室出发,经过肺动脉进入肺部,与氧气结合后,通过肺静脉返回左心房。体循环:血液从左心室出发,经过主动脉和全身动脉系统,输送到身体各部位,再通过静脉系统返回右心房。
3.高原反应:由于海拔升高,氧气稀薄,人体会产生适应性变化,如红细胞数量增加以提高氧气携带能力。
【小问1详解】
心脏的结构包括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肺循环是指血液从右心室流出,经过肺部进行气体交换后,再回到左心房。因此,为肺循环提供动力的是右心室。胃肠部吸收的营养物质通过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经过右心室、肺循环、左心房、左心室,再通过主动脉输送到全身,包括脑部的组织细胞。因此,营养物质从胃肠部到脑部需经过心脏两次。
【小问2详解】
手臂上的“青筋”实际上是浅静脉,它们在体表较为明显,易于观察和穿刺。在进行静脉穿刺时,为了使血管膨胀变粗,便于穿刺,需要在穿刺点的近心端(即c处)捆扎胶皮管,以阻断血液回流。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重要成分,它们具有止血和凝血的功能。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会迅速聚集在伤口处,形成血小板栓子,促进血液凝固,从而止血。
【小问3详解】
运动员在高海拔地区训练时,由于空气稀薄,氧气含量低,身体会通过增加红细胞的数量来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因此,经过一段时间的高原训练后,运动员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加。
25. 同学们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观察颜色变化。请回答:
(1)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应向步骤B的2号试管中滴加_________,由此1号和2号试管就形成___________实验。
(2)步骤D中,变蓝的是__________号试管,另一支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馒头碎屑中的淀粉被唾液中的淀粉酶分解成了____________。
(3)步骤C中用37℃的温水为试管保温,模拟了人体____________。 (此温度环境下消化酶的活性最强)
(4)根据本实验进一步分析,发高烧时食欲会降低: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2毫升唾液 ②. 对照
(2) ①. 1 ②. 麦芽糖 (3)口腔温度
(4)发烧时,体温升高,消化酶的活性降低
【解析】
【分析】碘液遇到淀粉会变蓝,这是检测淀粉存在的一种常用方法。如果淀粉被分解,则不会与碘液发生颜色反应。
消化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通常在人体正常体温(约37℃)下活性最强。发高烧时,体温升高会影响消化酶的活性,进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从而导致食欲降低。
【小问1详解】
要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应以唾液为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因此在2号试管中应加入2毫升唾液,和1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
【小问2详解】
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1号试管中没有唾液,淀粉没有被分解,遇碘液变蓝。2号试管中淀粉被唾液中的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遇碘液不会变蓝;所以,变蓝的是1号试管,2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馒头碎屑中的淀粉被唾液中的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
【小问3详解】
人体内的消化酶在37℃左右时活性最强。因此,在实验中用37℃的温水为试管保温,以模拟人体口腔的温度环境。
【小问4详解】
发高烧时体温升高,消化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而降低,导致消化功能减弱,从而影响食欲。食物名称
大米
黄豆
花生仁
核桃仁
质量(克)
2
2
2
2
水(克)
50
50
50
50
水升高的温度(℃)
21.2
35.8
52.5
64.5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原卷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耳二,鼻孔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