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项练习 (含答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九 考点一7 句式、翻译(1)
展开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九 考点一7 句式、翻译(1),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下列句子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下类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下列对各句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A.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如果说现在应当不做任何事,遵守祖宗的陈规旧法就行了,那么这就不是我敢领教的了。
B.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慎重办理学校教育,告诫他们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头发花白的老人便不会在路上背着东西。
C.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如果凭着偌大的天下,却追随六国灭亡的事情,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
D. 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虽免于刑罚但并不会怀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顺但内心并不服气。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
A.既然晋国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怎么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B.既然晋国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了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C.晋国已经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D.晋国已经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怎么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3.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我心中早就怀恨,怎么由得你不受拘束!
B.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遮着台阶的青草自绿,树上黄鹂发出空灵好听的声音。
C.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南宋诗人萧德藻认为这首诗有黎民饥饿的悲思。
D.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我是颛顼帝的远代子孙,父亲名为伯庸。
4.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答应把焦、瑕两地给您,早晨渡过黄河,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
B.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向上足够能赡养父母,向下足够能养活妻子,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能避免饿死。
C.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天下的土地,纵横各一千里的地方有九个,齐国的土地总算起来也只有九分之一。用一份力量臣服八份,这与邹国攻打楚国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
D.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
译文:刘邦第二天率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到了鸿门,向项羽道歉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但是我没有料到自己能先进入关中攻破秦国,能够在这里再见到将军您。”
5.下列对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杀人如恐不能杀尽,处罚人如恐不能用尽酷刑。)
B.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动深谷中的蛟龙,为独坐孤舟的寡妇落泪。)
C.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等到燕太子丹用派荆卿刺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祸患。)
D.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想到自己的君位高而险,就要不忘谦虚,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6.下类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 )
A.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译:凡是长安城里(种树)以观赏游览的有钱有势的人家以及种树卖果的人。
B.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译:立即要谋杀单于,还有什么比处死更重的刑法呢?应当都叫他们投降。
C.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主意还没有拿定,(赵王想要)寻找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但是)没有找到。
D.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译:当时政治昏暗,中央权力向下转移,张衡于是给皇帝上书陈述这些事。
7.下列对各句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说自己的舅父是个凶狠、无礼义廉耻的人。
B.历职郎署,本图宦达——目的是说自己本想在仕途上发达,但能力差,没有升上去,自己错蒙皇上抬举。
C.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意在说明祖母对自己恩深似海。
D.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表明自己虽然暂时还不能为皇帝出力,但将来一定为皇帝效命。
8.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翻译:《关睢》这首诗,快乐而又有节制,忧愁而不哀伤。
B.德不孤,必有邻。
翻译: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C.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翻译: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而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帮助别人。
D.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翻译: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
9.对下列句中画线部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使军队劳累去袭击远方的国家
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何必告辞呢
C.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士人没有贤能不肖的
D.“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这话)说的就是您这样的人
10.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译文: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过应被诛罚(该处死),我请求接受汤镬之刑。
B.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译文:单于子弟发兵与他们交战。缑王等人都战死了,只有虞常活了下来。
C.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译文:假如是谋杀单于,又用什么更严的刑法呢?应当都叫他们投降。
D.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译文:皇帝曾经询问张衡天下人痛恨的是谁。宦官们害怕他毁谤自己,都给他递眼色。
11.下列各句文言翻译成现代汉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知识明确而行为没有过错了。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是因为它用心专一。
B.①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文:我的老师是道,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译文: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士大夫们不足挂齿,现在他们的见识竟然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C.①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译文:箫声使深谷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独坐孤舟的寡妇听了落泪。
②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译文: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地流去永不复返),而并没有流去;(月亮)像那样时圆时缺,却终究没有增减的变化。
D.①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译文: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②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译文: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或者被日光照着,或者没有被照着,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鞠躬的样子。
12.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论语·雍也》)
理解:质朴超过了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了质朴就会虚饰浮夸
B.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论语·阳货》)
理解:近可以运用《诗》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它来侍奉君主
C.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礼记·大学》)
理解:要使意念真诚,就要先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探究事物的原理
D.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老子 第六十四章》)
理解:因此无论是圣人想要的或不想要的,他都不会把难得的货物当作珍宝
13.下列文言语句的翻译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
A.原文: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向上吃泥土,向下喝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
B.原文: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文:不明句读,不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有看到那种人多么明智。
C.原文: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译文:那些孩子的老师,教给他书本的文字,帮助他学习句读,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那些大道理,解决那些大疑惑的人。
D.原文: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所以一块木材经过墨线比量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金属制成的刀斧拿到磨刀石上磨就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对自己检查、反省,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14.对下列句子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深则厉,浅则揭--水深就提起衣裳过河,水浅就穿着衣裳过河。
B.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我颜回即使不够敏捷,也愿意照这些话去做。
C.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礼呀礼呀,难道仅仅是指玉帛之类的礼物说的吗?
D.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 尊敬办事的人并恪守信用,节约用度并惠爱人民。
15.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 )
A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后来秦国再一次攻打赵国,李牧连续击退了它)
B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让六国各自爱惜自己的百姓,那么足够用来抵抗秦国)
C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沛公说:你替我喊进来,我得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
D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对妻子施加刑罚,并且推及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B.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告诫他们;负戴:背着、顶着C.下:降低身份;故事:旧事D.“终苟免”: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
2.答案:C
解析:关键词:既 阙 焉
3.答案:D
解析:
4.答案:D
解析:
5.答案:B
解析: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落泪。
6.答案:B
解析:B.“即”解释为“立即”错误,应解释为“假如”,译文:假如是谋杀单于,还有什么比处死更重的刑法呢?应当都叫他们投降。
7.答案:D
解析:A.是母亲改嫁的委婉说法;B是向晋武帝表白自己不去上任不是矜持名节;C是说明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关系。
8.答案:C
解析:“为了帮助别人”错。
9.答案:C
解析:A.翻译正确﹔
B.翻译正确;
C.“没有"错,“无”,无论;“不肖”,没有才能,
译文:士人无论是贤能的还是没有才能的;
D.翻译正确。
故选∶C。
10.答案:C
解析:A.应被诛罚改为应该处死;B.只有虞常活了下来改为虞常被活捉;D.毁谤自己改为说自己的坏话。
11.答案:C
解析:A.①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见识明达,而行动不犯错误了。B.①我学习的是道,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② 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士大夫们瞧不起,现在他们的见识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D.②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被照着,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鞠躬的样子。
12.答案:D
解析:D.欲不欲: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贵:不稀罕。正确: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故选:D。
13.答案:D
解析:A.“爪牙”,爪子和牙齿。译文: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水,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B.“惑之不解”,不能或不会解决问题。译文:不懂得停顿断句的,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有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C.正确。D.“利”,变得锋利;“日”,每天。译文: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直了,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不会有过失了。故选:D。
14.答案:C
解析:A项,句意为:水深就穿着衣裳过河,水浅就提起衣裳过河。“揭”和“厉意思理解反了。选项句子解释不正确。B项,句意为:我颜回虽不才,也愿意照这些话去做。“敏”意思是“聪明”。选项句子解释不正确。C项。句意为:礼呀礼呀,难道仅仅是指玉帛之类的礼物说的吗?选项句子解释正确。D项,句意为: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节约财政开支而又惠爱人民。“敬事”意思是“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选项句子解释不正确。
本题要求选择句子解释正确的一项。综上,本题答案为C项。
15.答案:C
解析:A.“再”两次,译文: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李牧连续击退了它。B.“使”,假使,译文:假使六国各自爱惜自己的百姓,那么足够用来抵抗秦国。C.翻译正确;D.“刑”,做榜样,译文:给自己的妻子做榜样,并且推及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故选: C。
相关试卷
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九 考点一8 断句(3):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九 考点一8 断句(3),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对下面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九 考点一8 断句(2):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九 考点一8 断句(2),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面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下列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九 考点一7 句式、翻译(2):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九 考点一7 句式、翻译(2),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选出画线文句翻译正确的一项,下列对文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下列选项中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下列文句的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