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项练习 (含答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一0 考点二2 思想内容、观点态度(1)(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一0 考点二2 思想内容、观点态度(1)(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汴上送李郢之苏州
李商隐
人高诗苦滞夷门①,万里梁王有旧园②。
烟幌③自应怜白纻④,月楼谁伴咏黄昏。
露桃涂颊依苔井,风柳夸腰住水村。
苏小小⑤坟今在否?紫兰香径与招魂。
(注释)①夷门:此处指代汴上。②旧园:指以爱才著称的梁孝王在苏州的园苑。③烟幌:薄如云烟的窗帘,此处借指苏州的酒楼。④白纻:指吴地一带的歌舞。⑤苏小小:南齐时钱塘才女,处境艰难。杭州西湖有苏小小墓。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展现了李郢虽有高风亮节和才华,却失意沉沦只能唱着凄苦的歌调的形象。
B.颔联以对比手法写李郢去苏州后会有新的生活,而自己失去知音后将无比惆怅。
C.颈联以乐景写哀情,以含露的桃花和婀娜的柳枝等美好的意象凸显离别的悲伤。
D.美人沦落和才士不遇,遭际相同,因此作者希望李郢前去凭吊,含蓄收束全诗。
2.在李商隐看来,李郢可以如何排解自己汴上困居不遇而失意南归的悲伤情绪?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淮阴阻风寄呈楚州韦中丞①
许浑
垂钓京江欲白头,江鱼堪钓却西游。
刘伶台下稻花晚,韩信祠前枫叶秋。
淮月未明先倚槛,海云初起更维舟。
河桥有酒无人醉,独上高城望庾楼②。
注:①作者是润州(今江苏镇江)人,写此诗时正值中年,在赶往长安的途中。淮阴与楚州其间为淮河山阳湾,每遇汛期或大风,有覆舟之险。②庾楼:一名庾公楼,相传为东晋名臣名士庾亮镇守江州(今江西九江)所建,地位显、功业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钓”“江”均出现两次,却不让人觉得重复多余,读来音律和谐,流转明快。
B.颔联写诗人在淮阴亲眼所见极具地域特征的晚秋景物,其营造的氛围跟诗人此时内心情感相契合。
C.颈联未见“风”字,却紧扣题中“风”字展开,写出想走又走不得的心境;尾联则形象写出了滞留感受。
D.这首诗充满诸多矛盾,如诗人在情绪低落时,仍登上高楼眺望表达对未来的期许。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杜甫
湖阔兼云涌,楼孤属晚晴。
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①。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敢违渔父问②,从此更南征③。
注:①谢宣城:谢朓,南朝齐诗人,并善辞赋和散文。《谢朓传》中记载: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②引自《楚辞》:“屈原既放,游于江潭,渔父见而问之。”③引自《离骚》:“济沅湘兮南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写登岳阳楼见湖阔云涌、楼高晚晴、丛梅并发、春草萌生,可谓阴晴迭换,丰富多彩,但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相比,少了宏阔的意境。
B.诗人漂泊流落,在岳阳有人能够盛情礼待于他,因此作者通过“楼孤属晚晴”中的“晚晴”表达了不再感觉那么孤独,甚至心头还有些许暖意的慨叹。
C.“诗接”一句写登楼唱和的情形,诗人将裴使君比作南朝诗人谢宣城,既表现了作者对裴使君的赞誉之情,也由此可知裴使君具有文人的风采雅兴。
D.本诗为五言律诗,用韵工整。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紧密关联,用典和想象的手法运用为
诗歌增色不少。全诗情感基调压抑低沉,意旨表达含蓄内敛。
2.本诗的主要写作目的是什么?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有人认为杜甫《登岳阳楼》的思想境界远远超越本诗,试结合诗句举一个例子,并作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送莫甥兼诸昆弟从韩司马入西军
孟浩然
念尔习诗礼,未曾违户庭。
平生早偏露①,万里更飘零。
坐弃三冬业,行观八阵形。
饰装辞故里,谋策赴边庭。
壮志吞鸿鹄,遥心伴鹡鸰②。
所从文且武,不战自应宁。
【注】①偏露:父死,失去荫庇保护。②鹡鸰:也作“脊令”,《诗经·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后以“鹡鸰”比喻兄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前两句简单介绍了莫甥等人自小学习诗书礼教,没有离开过家庭的情况。
B.莫甥等人丢弃多年从事的职业,边走边看军事所用的八阵图,准备参加西征。
C.诗中刻画了莫甥等人整理行装的细节,接着写奔赴边庭,营造出了阔大空间。
D.全诗语言质朴典雅,冲和淡泊,却蕴含了壮逸之气,如同行云流水一般自然。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冬日送颜延之①明府抚州觐叔父
皎然②
临川千里别,惆怅上津桥。
日暮人归尽,山空雪未消。
乡云心渺渺,楚水路遥遥。
林下方欢会,山中独寂寥。
天寒惊断雁,江信望回潮。
岁晚流芳歇,思君在此宵。
【注】①颜延之,系皎然好友,中唐人,非与谢灵运同时代的颜延之。②皎然,本姓谢,系谢灵运十世孙,既是唐代诗僧,又是著名的诗论家,著有诗论名著《诗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交待了时间、人物、事件以及朋友的身份,“明府”在唐代指县令一职。
B.一二句诗人以自然朴素的语言道出送别之意,“临川”点明友人离别的地点。
C.三四句动静结合,将人归家的画面与山中空寂充分对比,凸显了自然的寂静。
D.末两句诗人以惆怅情怀感受周围事物,山林“流芳”已歇,诗人思友之心未歇。
2.皎然在《诗式》中提出:“语与兴驱,不由作意,气格自高。”请分析这首诗是如何体现诗人这种美学主张的。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C
2.①追求新生活。苏州是文化发达的歌舞之乡,新的生活定将让李郢一扫愁怀。②沉醉苏州美景。颈联借美好的苏州景色劝慰李郢在大自然中得到安适愉悦。③凭吊前人,找到心灵慰藉。诗人希望李郢去凭吊同是沦落人的才女苏小小,找到心灵慰藉。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以乐景写哀情”错误,“凸显离别的悲伤”错误。颈联的意思是:含露的桃花如抹红的少女依偎在长满青苔的井旁,春风中婀娜的柳枝正轻舞细腰绿满村间。这句诗借美好的苏州景色向友人表示深情祝愿,也是劝慰李郢在大自然中得到安适愉悦。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作者情感的能力。颔联上句意思是风烟中飘着旗幌的酒楼里你定会喜爱那白纻舞。诗人写李郢去苏州后会有新的生活和追求。苏州是文化发达的歌舞之乡,诗以有特色的景观描写突出吴中的繁华,烟幌酒楼,舞纡歌女,新的生活定将让李郢一扫愁怀,这是为李郢去苏州表示欣慰之辞,让李郢追求新生活。颈联借美好的苏州景色向友人表示深情祝愿,也是劝慰李郢在大自然中得到安适愉悦,沉醉苏州美景。水村乡居,自有乐趣,那含露桃花如抹红的少女脸颊,婀娜柳枝绿满小村,何等春意盎然。尾联以苏州名胜苏小小坟收束更为含蓄委婉。美人沦落和才士不遇,遭际相同,希望李郢去凭吊招魂,找到心灵慰藉。
2.答案:1.B
2.(1)人到中年想要过闲适的垂钓生活却不能的感叹。首联“垂钓京江欲白头,江鱼堪钓却西游”中“却西游”表明了这一点。
(2)对人生将秋,终身将误的伤感。颔联用典,刘伶是晋代“竹林七贤”之一,喜酒,因醉酒误了稻花;韩信优柔最终害了自己,好似深秋落枫,终于飘零。作者借这二人的误,抒写自己对人生的感叹。
(3)对前途未来还有期许的希冀之情。颈联借“淮月未明先倚槛”表达自己对明月的期待,明明因为起风船不得开、月不能明,但诗人心中仍有希望。因风而“海云初起”,但船似乎停泊而更见安全了。
(4)因风滞留而起的孤独和对建功立业不能的忧愁。尾联“有酒”却无人陪自己饮,“独上高城”,表明了孤独之情。“望庾楼”,结合注释2,可见诗人对自己还有要求,对庾亮地位显、功业赫的歆羡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鉴赏能力。
B.“颔联写诗人在淮阴亲眼所见极具地域特征的晚秋景物”说法错误。“亲眼所见”不符合诗意。原诗“刘伶台下稻花晚,韩信祠前枫叶秋”是虚实结合之景。作者借典故与眼前景抒情,并非“亲眼所见”。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这是一首酬赠诗。许浑是唐代诗人。诗人已到中年,此次到长安,路途遇到大风,只好停泊,面对此情此景,诗人联系到自己的处境,不由发出了人生诸多感慨,但诗人虽历经磨难但仍对未来有所希冀,并希望韦中丞能理解。
首联“垂钓京江欲白头,江鱼堪钓却西游”表明了诗人人到中年不再期待未来,想要过闲适的垂钓生活,却要西游到长安的身不由己感叹。
颔联用典,借刘伶和韩信的故事表达自己贻误年华的伤感。刘伶是晋代“竹林七贤”之一,喜酒,因醉酒误了稻花;韩信优柔最终害了自己,好似深秋落枫,终于飘零。作者借这二人的误,抒写自己对人生的感叹。
颈联借“淮月未明先倚槛”表达自己对明月的期待,因为起风船不得开、月不能明,但诗人心中仍有希望,早早倚槛等待明月升起。因风海云初起,但船似乎因停泊而更见安全了。这表明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但对前途未来还有期许。
尾联“有酒”却无人陪自己饮,“独上高城”,流露出孤独之情;对庾亮地位显、功业赫的歆羡之情。这表达了因风滞留而起的孤独和对建功立业不能的忧愁之情。
3.答案:1.D
2.作者的主要写作目:渴望得到裴使君赏识,能够被收留与重用。诗人将裴使君比作礼贤下士的陈蕃,自比徐孺子,运用渔父问屈原的典故,对自己能被收留和重用心存希望。
思想境界:本诗表达了自己受到礼遇的喜悦之情。诗人来到岳阳受到当地使君的接待,登楼赏景,充满喜悦。而《登岳阳楼》除了表达了老来贫病漂泊的苍凉落寞之叹,更表达了不忘边关战事的忧国忧民情怀,如“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解析:1.“情感基调压抑低沉”分析有误。裴使君对杜甫礼遇款待,一同登楼共赏湖光山色。此时此刻,杜甫心情愉悦中透着激动。而杜甫到岳阳对裴使君来说,也是十分高兴的。本诗情感基调高亢激昂,作者对此行是持乐观的态度的,心中满怀期待。
2.诗歌的颔联写到“礼加徐孺子”,意思是裴使君把我当徐孺子那样对待礼遇有加,诗人将裴使君比作礼贤下士的陈蕃,把自己比作徐孺子。尾联写到“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意思是我哪敢违背渔父的关问呢?我从此就要更改我原来的念头不再像屈原那样去南行,运用渔父问屈原的典故,表达希望自己能被裴使君收留和重用心存希望。所以这首诗中作者的写作目的是渴望得到裴使君赏识,能够被收留与重用。本诗是作者来到岳阳,受到当地的使君的接待,陪裴使君一同登楼共赏湖光山色,并且借陈蕃礼遇徐孺子的典故表达对裴使君礼贤下士的感激,借谢跳的典故表达其才华横溢,对他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运用渔父问屈原的典故,对自己能被收留和重用心存希望,所以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受到礼遇的喜悦之情。而杜甫的《登岳阳楼》中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由上文表达的老来贫病漂泊的苍凉落寞上升到对国家边关战事的担忧,体现的是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所以从境界上来看,杜甫《登岳阳楼》的思想境界远远超越本诗。
4.答案:1.B
2.①关心怜爱子弟:对莫甥等人的成长情况非常了解,并怜爱他们将要到万里之外飄零。②鼓励子弟建功立业,团结一心:勉励莫甥等人要有鸿鹊壮志,并要如同鹡鸰一样相互团结。③殷切期待子弟用文武才华报效国家:期待这些从军西征的文才武将们,不用打仗就可以使边境安宁,言简义丰。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边走边看”错误。“行”在此处的意思是行将,将要,并不是行走。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念尔习诗礼,未曾违户庭。平生早偏露,万里更飘零”想到你学习诗书礼仪,从没有离开过家。出生后很早父亲就去世了,现如今要漂泊万里去从军了。这四句念及过往,表达了对外甥的关爱与怜惜。
“饰装辞故里,谋策赴边庭。壮志吞鸿鹄,遥心伴鹡鸰”准备行装辞别故里,将要赴边疆出谋划策,保家卫国;希望他怀有鸿鹄壮志,兄弟间要像脊令一样团结一心。这四句表达了诗人对外甥的期望,鼓励子弟建功立业。
“所从文且武,不战自应宁”该句依旧表达对外甥等人的期望,希望他们运用文武才华报效国家、建功立业,使边地不用打仗就能回归安宁。外甥等人即将投笔从戎,诗人基于长辈的身份,教导他们要胸怀大志、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并祝愿他们早日乘胜归来。”
5.答案:1.C
2.①这句评论是说:诗的语言是为诗人的感情所驱遣,无须经过刻意雕琢,诗的格调自然高雅古朴。
②“冬日”冷寂的环境、与好友的离别,使诗人油然而生孤寂惆怅之感,这种感情由景、由事从内心自然而发。
③本诗中语言表达自然蕴藉,并没有刻意为之,不事雕琢,完全由内心对友人的不舍之情自然驱遣而成。
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C. “三四句动静结合”错误,,“日暮人归尽,山空雪未消”,时间晚了,路上的行人也没有了,山峦空寂,大雪依然没有融化,表现了作者送别友人之后,担心友人路途的艰难,两句均为静景,没有运用动静结合。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本题题干要求“分析这首诗是如何体现诗人这种美学主张的”,首先要理解这种美学主张“语与兴驱,不由作意,气格自高”的意思,这种主张的意思是:“语言随着兴致而产生,气势随着情感而兴起,没有经过作者的刻意经营,格调自然高超。”
然后要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本诗题目“冬日送颜延之明府抚州觐叔父”,可以看出,作者是在“冬日”送别友人,那么送别友人的离愁别绪、伤感寂寥之情,油然而生,这种情感是随着时节和事件(送别)自然而然地生发出来的,于是就有了诗歌的“惆怅上津桥”“乡云心渺渺”“山中独寂寥”“思君在此宵”之句。
在语言上,作者也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开头点明离别“临川千里别”,明白如话,自然生出了离别的惆怅之情——“惆怅上津桥”;离别在即,自然为友人前路而担忧——“暮人归尽,山空雪未消。乡云心渺渺,楚水路遥遥”;想到离别之后,自己一人独留——“山中独寂寥”“思君在此宵”。语言自然留出,不事雕琢,完全是由情感自然驱遣而出。
以上,完全符合皎然对诗歌的美学主张。
相关试卷
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一0三 考点二8 非连续性文本(3)(含答案):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一0三 考点二8 非连续性文本(3)(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点2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一0三 考点二8 非连续性文本(1)(含答案):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一0三 考点二8 非连续性文本(1)(含答案),共16页。
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一0三 考点二7 传记(2)(含答案):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一0三 考点二7 传记(2)(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点2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