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将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指定题号里,将非选择题的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中记载:“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果为助”的膳食搭配理论,能保证食物供给人体必需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五谷”是人体生命活动能源物质的主要来源
B. “五果”中含有的维生素C可有效预防坏血病
C. “五畜”富含的蛋白质更有利于补充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
D. “五菜”中含有的膳食纤维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食物中的六大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提供能量的物质有:糖类、脂肪、蛋白质;非供能物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详解】A.“五谷”是指水稻、小麦、大豆、玉米和马铃薯,作为主食,是因为其富含的淀粉是重要的供能物质,A正确。
B.“五果”现泛指水果,水果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糖类和有机酸等物质,含有的维生素C可有效预防坏血病,B正确。
C.“五畜”基本上都是指家畜,含有的蛋白质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更有利于补充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C正确。
D.“五菜”常说的五菜分别是指葵、韭、藿、野蒜、葱,其中的膳食纤维不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但能促进胃肠的蠕动,D错误。
故选D。
2. 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较以往,神舟十六号的航天食品增加至150多种,包括主食、副食、即食、饮品、调味品、功能食品六大类。食物中所含营养物质不需要经过消化就能直接被消化道吸收的是( )
A. 水、无机盐、脂肪酸B. 水、维生素、蛋白质
C. 水、脂肪、淀粉D. 水、葡萄糖、脂肪
【答案】A
【解析】
【分析】蛋白质、淀粉、脂肪都是大分子的有机物,不能被消化道直接吸收,必须经过消化后分别变成小分子的物质氨基酸、葡萄糖、脂肪酸和甘油才能被吸收;而水、无机盐和维生素是小分子的物质,不经消化就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
【详解】水、无机盐、维生素是小分子物质,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糖类、蛋白质、脂肪是大分子物质,不能被消化道直接吸收,糖类被消化成葡萄糖、蛋白质被消化成氨基酸、脂肪被消化成脂肪酸和甘油才可以被人体吸收。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3. 下列既有消化功能又有吸收功能的一组器官是( )
A. 口腔、胃B. 咽、食管
C. 胃、小肠D. 小肠、大肠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其中唾液腺、肝脏和胰腺位于消化道外,肠腺和胃腺位于消化道以内。
【详解】A.口腔可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但没有吸收功能;在胃内可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又可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故A不符合题意。
B.咽和食道既无消化功能又无吸收功能,故B不符合题意。
C.在胃内,可把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又可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淀粉、蛋白质和脂肪都可在小肠内被消化,它们的产物也都可被小肠吸收,因此既有消化功能又有吸收功能的一组器官是胃、小肠,故C符合题意。
D.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淀粉、蛋白质和脂肪都可在小肠内被消化,它们的产物也都可被小肠吸收;大肠只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却没有消化功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 如图表示人体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的部分过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 )
A. 若①为胰腺,则②中含有脂肪酶
B. 若②中含有蛋白酶,则①可能是肠腺
C. 若①为肝脏,则②表示胆汁
D. 若④为毛细血管,则③可表示消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如图中,①表示消化腺,②表示①分泌的消化液,③表示吸收,④表示毛细血管。
【详解】A.胰腺分泌的胰液含有能够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因此,若①为胰腺,则②胰液中含有脂肪酶,故A正确。
B.胰液和肠液中含有能够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因此,若②中含有蛋白酶,则①可能是肠腺,也可能是胰腺,故B正确。
C.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能够分泌胆汁,胆汁是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但可以对脂肪起乳化作用;因此,若①为肝脏,则②表示胆汁,故C正确。
D.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因此,若④为毛细血管,则③可表示吸收,故D错误。
故选D。
5. 2024年“3·15”晚会曝光了劣质原料槽头肉制作的梅菜扣肉以及高糖奶茶等多起食品安全问题。下列做法符合食品安全的是( )
A. 常食用含淋巴结和甲状腺的槽头肉
B. 发霉的水果在食用前削掉霉变部分
C. 购买食品要关注营养成分和保质期
D. 预制菜中添加大量防腐剂可延长保质期
【答案】C
【解析】
【分析】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详解】A.含淋巴结和甲状腺的槽头肉携带细菌和病毒,常吃危害健康,故A错误。
B.发霉的水果在食用前削掉霉变部分也不能食用,因为发霉的水果产生的有毒物质已经蔓延到其他的部位, 故B错误。
C.购买食品要关注营养成分和保质期,故C正确。
D.防腐剂是用以保持食品原有品质和营养价值为目的食品添加剂,它能抑制微生物活动、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从而延长保质期。由于目前使用的防腐剂大多是人工合成的,超标准使用会对人体造成一定损害。我国对防腐剂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规定,故D错误。
故选C。
6. 如下表为人体吸入气体与呼出气体的成分对比。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吸入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
B. 在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二氧化碳
C. 在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于氧气
D. 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人体内经过气体交换以后,呼出的气体成分发生了一些变化,与吸入的空气相比,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升高,但氧气的含量却仍然高于二氧化碳含量,氮气的含量没有发生变化。
【详解】由表格信息可知,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不同,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但不管呼出气体还是吸入气体,氮气的含量都不变都是最高的,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7. 图1、2分别是呼吸运动模拟图和气体含量变化曲线图,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
A. 图1中②模拟肺,③模拟胸廓
B. ②不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唯一场所
C. 图1甲中,③处于缩小状态,引起呼气
D. 若图2气体为二氧化碳,A为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
【答案】D
【解析】
【分析】1、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体积增大,肺也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胸廓体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2、图中,①气管、②肺、③胸廓、④膈肌。
【详解】A.图1中①模拟气管,②模拟肺,③模拟胸廓,④模拟膈肌,A正确。
B.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②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但不是唯一场所,B正确。
C.图1甲代表的是膈肌舒张,导致③胸廓缩小,肺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引起呼气,C正确。
D.若图2气体为二氧化碳,血液流经A处后,二氧化碳含量减少,说明A为肺泡处的毛细血管,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血液中二氧化碳减少,D错误。
故选D。
8. 呼吸是细胞生物的基本特征,人体通过呼吸系统完成呼吸,图中①~④表示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过程是肺的通气,可以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
B. ②过程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 长期贫血会影响③过程中气体运输
D. 经过④过程组织细胞可以获得氧气用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做呼吸,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四个连续的环节如图:①肺的通气、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④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详解】A.①是肺的通气,呼吸运动的过程是:平静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可见①是肺的通气过程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故A错误。
B.②过程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里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交换的结果是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故B正确。
C.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在含氧量高的地方能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能与氧分离,有运输氧的功能,长期缺铁性贫血会影响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故C正确。
D.经过④过程组织细胞是血液中的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氧气在组织细胞里的线粒体中氧化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故D正确。
故选A。
9. 血液是一种“流动的组织”,具有运输、防御保护等重要功能。下图甲是显微镜下人血涂片的视野,乙是血液的分层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中①的因富含血红蛋白而呈红色,主要功能是运输二氧化碳
B. 若某人体内有炎症,甲中的②数量会明显高于正常值
C. 乙中A为淡黄色液体,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D. A型血少量输给O型血患者,乙中C不会凝集成团
【答案】B
【解析】
【分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图甲:④血浆,成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 和尿素等;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①红细胞:运载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最多);②白细胞:吞噬病菌(有细胞核,最大);③血小板:凝血和止血(无核,最小)。图乙:A血浆,B白细胞和血小板,C红细胞。
【详解】A.①红细胞的功能主要是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A错误。
B.白细胞有防御和保护的作用,若人体内有炎症,②白细胞的数量会增多,B正确。
C.图乙中,A是血浆,淡黄色液体,主要成分是水,C错误。
D.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但只能输给AB型的人;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只能接受O型血,所以A型血少量输给O型血患者,乙中C会凝集成团,D错误。
故选B。
10. 如图是血管的示意图,“→”表示血流方向,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
A. 乙是动脉血管,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管内血液流动速度慢
B. 因感冒需要输液,针头刺入的血管往往是丙血管
C. 甲、乙、丙血管中都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D. 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甲→丙→丁→乙
【答案】B
【解析】
【分析】(1)血管有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主要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静脉,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主要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内由静脉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毛细血管,管壁最薄,只有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的内径十分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血液流动方向: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2)甲血管与心脏相连,并将血液运离心脏,是动脉;乙血管内的血液从主干流向分支,是动脉;丙血管内的血液从分支流向主干,是静脉;丁血管内的红细胞呈单行通过,是毛细血管。
【详解】A.乙血管血液由主干流到分支是动脉血管,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动脉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故A错误。
B.丙图血管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是静脉。多数静脉分布的比较浅、管壁比较薄、弹性较小,刺后的伤口出血很少,稍经压迫即可止血,这些特点都有利于针的刺入;而动脉血流速度快,刺伤后不易止血;因此,感冒输液,针头刺入的血管往往是丙静脉血管,故B正确。
C.甲、乙是动脉,动脉血管内没有瓣膜;丙是静脉,四肢的静脉内有静脉瓣,可防止血液倒流。丙血管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是毛细血管,没有瓣膜,故C错误。
D.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静脉内都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这有利于保证血液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血液的流动方向是:心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脏。因此,图示中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甲→乙→丁→丙,故D错误。
故选B。
11. 胃炎患者经输液治疗后,病情可得到好转。药液从手臂上的“青筋”处出发,流到胃部经历的循环路径依次为( )
A. 肺循环→体循环→体循环B. 肺循环→体循环→肺循环
C. 体循环→肺循环→肺循环D. 体循环→肺循环→体循环
【答案】D
【解析】
【分析】血液循环途径如下图所示:
【详解】从分析的图中看出,药液从手臂上的“青筋”处出发,流到胃部经历的循环路径为:经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动脉→胃部的毛细血管→胃,所以药液从手臂上的“青筋”处出发,流到胃部经历的循环路径依次为:体循环→肺循环→体循环,D符合题意。
故选D
12. 如图为心脏工作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
A. 图甲表示心房收缩,房室瓣打开B. 图丙表示心房心室同时舒张,动脉瓣关闭
C. 图乙表示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D. 心脏正常工作时,心房心室可以同时收缩
【答案】D
【解析】
【分析】心脏有四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右心房。只有同侧的心房与心室相通,左心房与左心室相通,右心房与右心室相通,心脏的左右是不相通的,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这些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不能倒流。
【详解】A.由图可知,心室正处于舒张状态,心房收缩,房室瓣打开,心房的血液进入心室,A正确。
B.图丙表示心房心室同时舒张,动脉瓣关闭,防止血倒流,B正确。
C.图乙中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血液由心室泵入动脉,C正确。
D.心脏的活动规律是:心房收缩,同时心室舒张;心房舒张,同时心室收缩;心房舒张、心室舒张,D错误。
故选D。
【点睛】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心脏的相关知识。
13. 下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心脏左右不通上下通
B. ⑨收缩能力最强,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C. 图中③是肺循环的起点,④是体循环的终点
D. 如果将图中④捆扎,从①向心脏注水,则水从⑥流出
【答案】C
【解析】
【分析】如图所示:①是上腔静脉、②是右心房、③是右心室、④是下腔静脉、⑤主动脉、⑥肺动脉、⑦是肺静脉、⑧是左心房、⑨是左心室。
【详解】A.心脏有4个空腔,分别叫作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心房在上,心室在下,而且左心房只和左心室相通,右心房只和右心室相通,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之间都是不相通的,故A正确。
B.⑨左心室的壁最厚,收缩能力最强,能将血液输送到除肺以外的全身各处,故B正确。
C.图中⑨左心室是体循环起点,③右心室是肺循环的起点,②右心房是体循环的终点,故C错误。
D.如果将图中④下腔静脉捆扎,从①上腔静脉向心脏注水,则水从⑥肺动脉流出,故D正确。
故选C。
14. 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是: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安康长寿。下列有关血压、心血管疾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血压是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
B. 通常测血压在上臂的肱动脉处测得
C. 高血压对身体健康有重大危害,低血压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D. 心血管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答案】C
【解析】
【分析】血压是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血压主要是由心脏的泵血作用产生的。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可以在上肢的肱动脉处测得。
【详解】AB.血压是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AB正确。
C.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低血压是指血管内的压力过低,可以导致血液循环减慢,远端的毛细血管缺血,会影响身体重要器官的氧气和营养的供应,让体内的代谢产物二氧化碳排泄降低,高血压和低血压都会影响身体健康,C错误。
D.心血管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合理膳食要求饮食结构合理,营养平衡;适量运动还有助调节心理平衡,有效释放和缓解压力,缓解抑郁和焦虑症状,改善睡眠,D正确。
故选C。
15. 流程图是生物学学习的常用方法,下列流程图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二手烟随空气进入肺的途径是: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B. 尿液中的废物排出体外的途径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C. 血液流经腿部骨骼肌的途径是:腿部动脉→腿部骨骼肌周围的毛细血管→腿部静脉
D. 西瓜子经过消化道的顺序是:口腔→咽→喉→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答案】D
【解析】
【分析】(1)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也是空气进入肺的途径。
(2)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3)血管包括静脉、动脉和毛细血管,彼此连接方式为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4)食物经过消化道的顺序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详解】A.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可见,二手烟随空气进入肺的途径是: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故A正确。
B.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尿液中的尿素排出体外的途径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故B正确。
C.动脉是将血液运至全身各处的血管,毛细血管的主要功能是进行物质交换,静脉是将血液运回心脏的血管,三者连接方式为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故C正确。
D.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可见,西瓜子进入体内的的顺序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故D错误。
故选D。
16. 如图是某同学构建的人体生理活动的概念模型,a和c表示血管,b表示相应的结构,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b为大脑,则c中的氧气含量增加
B. 若b为肺,则c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C. 若b为小肠,则餐后半小时c中的葡萄糖含量减少
D. 若b为肾小球,则c中的蛋白质浓度升高
【答案】D
【解析】
【分析】血液流经各器官后,血液中各种成分的通常变化是:①当血液流过肾脏后尿素减少,流过其他各器官后,尿素等废物增加。②当血液流过肺后(肺循环)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增加,流过其他各器官后,二氧化碳增加,氧气减少。③当血液流过小肠后营养物质增加,流过其他各器官后,营养物质减少。
【详解】A.脑部的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和糖类等营养物质,所以若b为脑,则c中的氧气含量减少,故A错误。
B.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因此若b为肺,则c是肺静脉,肺静脉的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氧气含量增加,故B错误。
C.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故血液流经小肠后,营养物质会显著增多,因此若b为小肠,则c为肠静脉,餐后半小时c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故C错误。
D.如果b是肾小球,那么a就是入球小动脉,c就是出球小动脉,由于肾小球对血液起过滤作用,水分能过滤到肾小囊中,而蛋白质不能被过滤,因此出球小动脉的血液中蛋白质的浓度会升高,故D正确。
故选D。
17. 如图是肾脏内部结构的一部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结构只有一处毛细血管网
B. ①和②都是动脉,其中①内流动脉血②内流静脉血
C. ④内含有大分子蛋白质
D. ⑤具有重吸收功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3)图中,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小球、④肾小管,⑤毛细血管。
【详解】A.观察图示,我们可以看到肾脏内部实际上有两处主要的毛细血管网。一处是肾小球内的毛细血管网,它负责从血液中滤过出原尿;另一处是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它参与了对原尿的重吸收过程,A错误。
B.①是入球小动脉,它携带的是从心脏流出的动脉血,因此①内流动的是动脉血。而②是出球小动脉,虽然它位于肾小球之后,但由于肾小球并没有进行气体交换,只是进行了血液的滤过,所以出球小动脉内仍然流动的是动脉血,B错误。
C.肾小球具有滤过作用,但它只能滤过出小分子物质,如水分、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和血细胞,是不能被滤过的。因此,④肾小囊内腔中收集的原尿中是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的,C错误。
D.在图示中,⑤代表的是肾小管。肾小管的主要功能是对原尿进行重吸收,将原尿中的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等重新吸收回血液,从而形成尿液,D正确。
故选D。
18. 某正常成年人的血浆、原尿、尿液成分比较如表(单位:g/100mL),根据样液的成分判断A,B,C三样液分别是( )
A. 原尿、血浆、尿液B. 原尿、尿液、血浆
C. 血浆、尿液、原尿D. 血浆、原尿、尿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通。(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详解】从表格中看出,A样液中含有葡萄糖,而不含有蛋白质,因此A样液是原尿;B样液中不含有葡萄糖和蛋白质,而是含有大量的尿素,因此B样液是尿液;C样液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也含有葡萄糖,因此C样液血浆。所以,根据样液的成分判断A、B、C样液分别是原尿、尿液、血浆,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9. 下列关于皮肤结构和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划伤皮肤的表皮后,会出血并感到疼痛
B. 皮肤再受伤后能自愈,因为表皮的生发层细胞有分裂能力
C. 皮肤中的血管和汗腺参与调节体温
D. 皮肤具有保护、排泄等功能
【答案】A
【解析】
【分析】皮肤由表皮和真皮两部分组成;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是已经角质化的细胞,生发层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真皮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以及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
【详解】A.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皮包括角质层和生发层,没有血管和神经,真皮内分布有血管和神经,所以划伤皮肤的表皮后不会出血,也不会感到疼痛,A符合题意。
B.生发层具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表皮内的生发层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受伤后的伤口愈合,B不符合题意。
C.汗腺和血管能够调节体温,当气温高时,汗腺分泌和排出的汗液增多,流经体表的血液增多,就能散失体内的热量;当气温低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减少,流经体表的血液减少,就能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失,保持体内的热量;因此,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这是由于真皮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汗腺,C不符合题意。
D.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保护、排泄、分泌、调节体温、感受外界刺激等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0. 下列关于人体结构及其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B. 动脉内有动脉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C. 毛细血管是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D. 膀胱具有暂时储存尿液的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1)血液循环系统是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的,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管是血液流经的管道,血液是物质运输的载体。
(2)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
【详解】A.心脏就像一台强有力的泵,推动血液在全身循环,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故A正确。
B.动脉内没有动脉瓣,故B错误。
C.毛细血管是血液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故C正确。
D.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其中主要的器官是肾脏,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输尿管能输送尿液,将尿液输送至膀胱暂时储存起来,尿道的功能是排出尿液,故D正确。
故选B。
21. 每年的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有关数据表明,我国学生存在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状况。下列病症与其病因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夜盲症—缺乏维生素B1
B. 糖尿病—胰岛素分泌过多
C. 佝偻病—缺乏含铁的无机盐
D. 侏儒症—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无机盐对人体也很重要,如果缺乏,也会引起相应的病症,如缺铁会造成缺铁性贫血;缺乏含碘的无机盐会造成地方性甲状腺肿。
【详解】A.人体缺少维生素A会患夜盲症等,故A错误。
B.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过高形成的,故B错误。
C.儿童缺钙或缺少维生素D会患佝偻病,故C错误。
D.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侏儒症,故D正确。
故选D。
22. 如图表示有关概念之间的关系,下表中哪项与图形相符合( )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观图可知:甲包含乙、丙、丁,并且乙、丙、丁是并列关系。
【详解】A.口腔、小肠属于消化道,气管属于呼吸道,A错误。
B.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是并列关系,B正确。
C.内分泌腺包括垂体、甲状腺、胸腺、胰岛、肾上腺、性腺(睾丸和卵巢);外分泌腺包括汗腺、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C错误。
D.正常的尿液成分包括水、无机盐、尿素,而没有葡萄糖,D错误。
故选B。
23. 下列有关膝跳反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被测试的同学先感觉到膝盖的韧带被叩击了,然后小腿再向上跳起
B. 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的灰质内,灰质主要由神经元的细胞体组成
C. 膝跳反射与望梅止渴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射
D. 医生常用膝跳反射诊断被检测者的大脑皮层是否受损
【答案】B
【解析】
【分析】(1)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为于大脑皮层以下的脊髓的灰质里,是低级的神经中枢,是非条件反射。做膝跳反射实验时,受测试的同学的一条腿处于自然放松状态下并搭在另一条腿的上面。测试同学用手掌或小锤迅速轻敲受测同学上面那条腿膝盖下面的韧带,会出现小腿突然跳起或弹起的现象,这就是膝跳反射。
(2)脊髓有传导和反射两大功能,脊髓具有传导功能,它是脑与躯体、内脏之间联系的通道,来自人体的大部分器官的神经冲动,先是沿着脊神经进入脊髓,然后再沿着上行的神经纤维传到大脑,脑所发出的神经冲动先是沿着下行的神经纤维传到脊髓,再通过脊神经传达到人体大部分器官,从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
【详解】A.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下的脊髓的灰质里。叩击膝盖的韧带时,由于脊髓传向大脑的路径较长,在大脑感觉到叩击时,小腿已先向上跳起,A错误。
B.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的灰质内,灰质主要由神经元的胞体构成,白质主要由神经元中被髓鞘包围的突起构成。灰质是神经中枢,起支配作用;而白质则主要起传导作用,B正确。
C.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望梅止渴属于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C错误。
D.膝跳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所以不能用膝跳反射来诊断被检测者的大脑皮层是否受损,D错误。
故选B。
24. 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走进大自然,映入眼帘的是五彩缤纷的美景,萦绕耳畔的是婉转动听的鸟语。有关眼、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脑皮层内有听觉感受器
B. 眼睛的颜色实际上是巩膜的颜色
C. 遇到巨大声响时要张口或闭口捂耳,以免震破鼓膜
D. 近视眼的人看远处物体时,物像落到视网膜前方,应配戴凸透镜加以矫正
【答案】C
【解析】
【分析】(1)视觉形成的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2)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详解】A.听觉感受器位于内耳的耳蜗上,当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时,鼓膜的振动再传到耳蜗,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A错误。
B.眼睛的颜色并不是巩膜的颜色,而是虹膜的颜色。虹膜内含色素细胞,其颜色决定眼球的颜色,东方人虹膜含黑色素较多,呈棕黑色,西方人虹膜含色素较少,呈浅黄色或淡蓝色,B错误。
C.当遇到巨大声响时,张口或闭口捂耳是一种正确的自我保护方法。这样做可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防止鼓膜因受到过大的压力而破裂,C正确。
D.近视眼的人看远处物体时,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导致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而不是后方。为了矫正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而不是凸透镜。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从而使物像后移到视网膜上,D错误。
故选C。
25. 了解安全用药常识和正确急救方法,对保障身体健康、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为减少药物对人体的危害,症状略有缓解应立即停药
B. 处方药简称“OTC”,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购买
C. 某人不慎受伤,暗红色的血液不断从伤口流出,应立即用绷带或止血带在伤口的近心端压迫止血
D. 面对突发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可以给病人服用硝酸甘油片并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答案】D
【解析】
【分析】(1)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2)当遇到因触电而造成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3)动脉出血:动脉是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去的血管,血流速度最快,应该在近心端进行包扎急救。静脉出血:应该在远心端用手指紧紧按住或用绷带压迫止血,毛细血管出血不需要做特殊的处理,只要注意局部的清洁按压止血即可。
【详解】A.药物的使用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擅自停药可能导致病情反复或加重,A错误。
B.OTC是“Over The Cunter”的缩写,指的是非处方药,可以自行购买。处方药需要医生开具处方才能购买,B错误。
C.某人不慎受伤,暗红色的血液不断从伤口流出,是静脉出血;静脉出血应立即用绷带或止血带在伤口的远心端压迫止血,C错误。
D.硝酸甘油片可以缓解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的症状,及时拨打急救120电话可以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50分)
26. 水饺是我国传统美食,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小刚的妈妈为他做了一盘羊肉胡萝卜水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水饺皮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是______,其中消化的主要场所是[ ]_______。
(2)羊肉中瘦肉的消化曲线是图二中的______(选填“X”“Y”或“Z”),其初始消化部位是图一中的______(填名称)。
(3)参与消化羊肉肥肉的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_______,由图一中的[ ]______分泌。
(4)吃完水饺后,各种物质在小刚体内发生了如图四变化,图中b表示______过程,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是图三中的[1]皱襞和[2]_______。
【答案】(1) ①. 淀粉 ②. ⑧小肠
(2) ①. Z ②. 胃
(3) ①. 胆汁 ②. ④肝脏
(4) ①. 吸收 ②. 小肠绒毛
【解析】
【分析】图一中①唾液腺、②口腔、③食道、④肝脏、⑤胃、⑥胰腺、⑦大肠、⑧小肠、⑨肛门。图二中A口腔、B食道和咽、C胃、D小肠、E大肠和肛门,X表示淀粉的消化,Z表示蛋白质的消化,Y表示脂肪的消化。图三中1皱襞、2小肠绒毛。图四中a是消化,b是吸收。
【小问1详解】
水饺皮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是淀粉,淀粉最初在口腔中初步消化,最终消化的主要场所是⑧小肠。
【小问2详解】
羊肉中瘦肉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最先消化的部位是⑤胃。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被初步分解,最后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氨基酸。图二中的Z在C胃和D小肠被消化,因此表示蛋白质的消化。
【小问3详解】
羊肉的肥肉的主要成分是脂肪,脂肪只能在小肠中被消化。④肝脏能够分泌胆汁,其中没有消化酶,能够初步消化脂肪。
【小问4详解】
a是食物被分解成营养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b是营养物质进入血液,这个过程叫做吸收。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⑧小肠,小肠很长,有1皱襞和2小肠绒毛,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7. 如下图所示,甲为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乙为肺泡内气体交换示意图(A、B代表气体,I、Ⅱ代表肺的通气过程)。请据图作答:
(1)图甲中,结构①②③④⑤共同构成了_______,由_______作支架,与这种结构相适应的功能是_______。
(2)图乙中I、Ⅱ过程是通过______实现的,主要依靠_______和膈肌的收缩与舒张。
(3)乙图中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B从肺泡进入⑧中需要穿过_______层细胞膜。
(4)在乙图中,血液在由⑦流向⑨的过程中会发生成分的变化。⑨处的血液与⑦处的血液相比,以下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 氧气浓度增高了B. 二氧化碳浓度增高了
C. 血液变成了静脉血D. 血液变成了动脉血
【答案】(1) ①. 呼吸道 ②. 骨或软骨 ③. 保证气体通畅
(2) ①. 呼吸运动 ②. 肋间肌
(3)4或四 (4)BC
【解析】
【分析】观图可知:甲图中,①鼻、②咽、③喉、④气管、⑤支气管、⑥肺,图乙中,⑦是肺动脉、⑧毛细血管,⑨是肺静脉、Ⅰ和Ⅱ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A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
【小问1详解】
图甲中,结构①②③④⑤共同构成了呼吸道,由骨或软骨作支架,这样能保证呼吸道的畅通,保证气体顺畅通过。
【小问2详解】
图乙中I、Ⅱ过程表示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主要依靠肋间肌和膈肌两种呼吸肌的收缩与舒张。
【小问3详解】
乙图中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B从肺泡进入⑧中需要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两层细胞,四层细胞膜。
【小问4详解】
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内的氧进入血液,这样,血液就由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故B肺动脉中的血液与A肺静脉血管相比氧气浓度增高了、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了、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故AD正确,BC错误。
故选BC。
28. 人体每天都要由泌尿系统形成和排出尿液,如图是尿液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图中肾单位由3肾小球、______(填写图中数字序号和结构名称)等部分组成。
(2)图中,当血液流经[3]时,经______和_______滤过作用进入到[2]中形成的液体为_______。
(3)正常情况下,流经[1]的液体与[2]中的液体相比,最大的区别是[2]中的液体没有______。
(4)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150L,而每天排出的尿液只有1.5L左右,这是由于_______作用。
(5)图中,血液流经肾脏后血管[6]比血管[5]内明显减少的成分是______(答2个即可)。
(6)我们每天应该喝适量的水,这样不但有利于代谢废物及时随尿液排出体外,而且对调节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______正常的生理功能也有重要作用。
【答案】(1)2肾小囊、4肾小管
(2) ①. 肾小球 ②. 肾小囊内壁 ③. 原尿
(3)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4)肾小管的重吸收 (5)尿素、氧气、营养物质(答出两个即可)
(6)组织细胞
【解析】
【分析】图中:1入球小动脉,2肾小囊,3肾小球,4肾小管,5肾动脉,6肾静脉。
【小问1详解】
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又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两部分。在图中,肾单位由3肾小球、2肾小囊和4肾小管等部分组成。
【小问2详解】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血液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会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因此,图中当血液流经[3]肾小球时,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进入到[2]肾小囊腔中形成的液体为原尿。
【小问3详解】
正常情况下,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等,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因此,与流经[1]出球小动脉的血液相比,[2]肾小囊腔中的原尿最大的区别是原尿中不含有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
【小问4详解】
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150L,但每天排出的尿液只有1.5L左右。这是因为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会对原尿进行重吸收作用,将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等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则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因此,尿液的量远少于原尿的量。
【小问5详解】
图中,血液流经肾脏后,由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部分物质如尿素、尿酸等代谢废物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会被排出体外。因此,血管[6]肾静脉内相比血管[5]入球小动脉,明显减少的成分包括氧气、尿素、尿酸等代谢废物以及部分水、无机盐等。
【小问6详解】
水是人体内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它参与了许多生理过程,对维持生命活动至关重要。我们每天应该喝适量的水,这样不仅有利于体内的代谢废物及时随尿液排出体外,保持体内环境的清洁和稳定;而且对调节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作用。
29. 如图是人体消化、呼吸、循环和排泄等一系列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A、B表示系统,a,b,c表示部分器官,数字①~⑦表示部分生理活动。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同学们骑自行车上学,骑车过程中消耗了大量能量,这些能量来自人体上万亿个组织细胞进行的_______作用,此过程释放出的能量,还被用来维持______。
(2)暑期临近,谨防溺水。溺水会对______(填器官名称)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造成障碍,危及生命。进行过程④时,膈肌处于______状态。图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处是______。
(3)某同学感冒引发中耳炎需要输液,在手背处注射药物,药物到达中耳的过程中流经心脏四个腔的先后顺序是______(用名称和箭头表示)。
(4)人体进行生命活动产生的尿素,排出体外的途径有______(用数字表示)。
(5)人体的各个器官、系统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共同完成各项生理功能,这体现的生物学观点是______。
【答案】(1) ①. 呼吸 ②. 体温
(2) ①. 肺 ②. 舒张 ③. 组织细胞
(3)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
(4)②③ (5)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解析】
【分析】图中:a胃、b小肠、c大肠;A循环系统,B泌尿系统;①排遗、②排汗、③排尿、④呼气、⑤吸气、⑥组织细胞与血液的气体交换、⑦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小问1详解】
骑自行车过程中消耗的能量来自人体细胞进行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细胞通过氧化分解有机物(如葡萄糖)来释放能量的过程。释放出的能量不仅用于肌肉活动,还用于维持体温、心跳、呼吸等基本生命活动。
【小问2详解】
呼吸是指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呼吸的全过程包括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溺水会导致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障碍,危及生命。进行④呼气过程时,膈肌处于舒张状态,膈肌顶部上升,肺内气压变大。组织细胞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图中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
【小问3详解】
手背注射某种药物后,药物随血液首先进入手部毛细血管,经体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病灶部位。可见,药物到达中耳的过程中流经心脏四个腔的先后顺序是: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
【小问4详解】
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可见,能将人体进行生命活动产生的尿素排出的途径有②排汗、③排尿。
【小问5详解】
人体的各个器官、系统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共同完成各项生理功能,这体现的生物学观点是人等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即生命系统的整体性。
30. 中学生体质测试对了解同学们自身健康水平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如下图是人体神经系统与其所调节的部分结构的重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仰卧起坐测试中,同学们在听到口令后开始进行动作,这种应答性反应过程属于______反射。
(2)引体向上测试时,监考员观察完学生的动作状况后,接着在记录册上做好相关记录。这一过程中眼球内5曲度的变化是______,最终在[ ]______形成视觉。
(3)进行长跑测试时,发令员的枪声首先引起[ ]_______的振动,进而再传导到内耳的感受器。跑步过程中,同学们的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调节该过程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
(4)测试过程中某同学不小心手指被衣服拉链划伤,请写出痛觉产生的传导途径_______(用字母,数字和箭头表示)。
【答案】(1)条件 (2) ①. 由小变大 ②. f大脑皮层(最佳答案)也可以写“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或视觉中枢”
(3) ①. ①鼓膜 ②. 脑干
(4)a→b→c→⑥→f
【解析】
【分析】图中:1玻璃体,2视网膜,3角膜,4瞳孔,5晶状体,6视觉神经;①鼓膜,②听小骨,③半规管,④听觉神经,⑤耳蜗,⑥上行神经纤维,⑦下行神经纤维;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e效应器,f大脑皮层,g小脑。
【小问1详解】
仰卧起坐测试中,同学们在听到“开始”口令后开始进行动作,这种反射活动由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参与,属于条件(复杂)反射。
【小问2详解】
视远物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的曲度变小;视近物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的曲度变大;故监考员观察完学生的运作状况后,接着做好相关记录,其眼球的变化是睫状肌由舒张变为收缩,5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f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小问3详解】
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故发令员的枪声引起的振动传导过程是:耳郭→外耳道→①鼓膜(震动)→②听小骨→⑤耳蜗→④听觉神经→f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但在中耳和内耳的传导过程是①→②一⑤。调节呼吸和心跳的神经中枢位于脑干。
【小问4详解】
手指划伤产生痛觉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a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b传入神经传到脊髓灰质中的c神经中枢,然后再沿⑥脊髓里的上行神经纤维,传到f大脑皮层的相关区域,形成痛觉,途径为a→b→c→⑥→f。
31.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巴斯德在研究家畜的炭疽病时,利用绵羊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实验方法和过程如下表所示,如图是某科研工作者绘制的人类疾病的防疫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传染病学上来看,引起炭疽的炭疽杆菌属于传染病中的______,患炭疽的家畜和人位于图中的〔 〕______。
(2)为了防止炭疽在人群中流行,有些国家在人群中注射脱毒病菌,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属于______。
(3)根据表中的巴斯德的实验推论,第二次注射强毒病菌后,人类不再患炭疽的原因是第一次注射的脱毒病菌刺激了人体第______道防线中的免疫细胞,产生抵抗炭疽杆菌的______;当第二次注射强毒病菌时,人体体内会产生大量的上述物质,它与强毒病菌结合,使其失去致病性。这种免疫类型属于图中的〔 〕______。
【答案】(1) ①. 病原体 ②. ①传染源
(2)保护易感人群 (3) ①. 三 ②. 抗体 ③. ③特异性免疫
【解析】
【分析】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的特点。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因此,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图中①是传染源,②易感人群,③特异性免疫。
【小问1详解】
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病原体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所以,从传染病学上来看,引起炭疽的炭疽杆菌属于病原体,患炭疽的家畜和人位于图中的①传染源。
【小问2详解】
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一般来说,凡是对健康人采取的措施均为保护易感人群,如接种疫苗等;凡是对病人或怀疑是病人的采取的措施均为控制传染源,如隔离病人等;其余的“讲究个人卫生、环境消毒、戴口罩”等措施可判断为切断传播途径。所以,有些国家在人群中注射脱毒病菌,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小问3详解】
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所产生的抗体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对其它病原体没有作用,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根据图中巴斯德的实验推论,第二次注射强毒病菌后,人类不再患炭疽的原因是:第一次注射的脱毒病菌刺激了人体第三道防线中的免疫细胞,产生抵抗炭疽杆菌的抗体;当第二次注射强毒病菌时,人体体内会产生大量的抗体,它与强毒病菌结合,使其失去致病性,这种免疫类型属于图中的③特异性免疫。
32. 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设计了如表所示的实验方案,请完成下列问题:
(1)1号试管和2号试管为一组__________实验,该组实验的变量是_____。
(2)1号、2号试管经过充分振荡后,出现的现象分别是1号试管_____(填“变蓝色”或“不变色”),2号试管_____(填“变蓝色”或“不变色”)。1号试管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
(3)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应选取_____试管作对照。
(4)通过该探究实验,你认为吃饭时应该做到_____。
【答案】(1) ①. 对照 ②. 唾液
(2) ①. 不变蓝 ②. 变蓝 ③. 唾液将淀粉全部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遇碘液不变蓝 (3)1号、3号 (4)细嚼慢咽
【解析】
【分析】(1)唾液腺的开口在口腔,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初步消化为麦芽糖。
(2)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麦芽糖遇到碘液不会变蓝。
(3)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高温可能会使酶失去活性,低温会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在37℃左右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强。
【小问1详解】
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本实验中,1号试管(加入唾液)和2号试管(加入清水)为一组对照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唾液。
【小问2详解】
实验中,1号试管加入了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全部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遇碘液不变蓝,因此该试管滴加碘液后不变蓝。2号试管加入了清水,清水不能将淀粉分解,因此该试管中有淀粉存在,滴加碘液后变蓝。所以,1号、2号试管经过充分振荡后,出现的现象分别是1号试管不变蓝,2号试管变蓝色。1号试管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唾液将淀粉全部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遇碘液不变蓝。
【小问3详解】
馒头碎屑模拟的是牙齿的咀嚼作用,搅拌模拟的是舌的搅拌作用。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唯一不同的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3号试管与1号试管是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的对照试验。
【小问4详解】
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出,以后我们吃饭要细嚼慢咽,让唾液充分与食物混合,有助于消化。气体成分
吸入气体(%)
呼出气体(%)
氮气
78
78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3
4
水
0.07
1.1
其他气体
09
0.9
成分
水
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尿素
A样液
99
0.00
0.10
0.72
0.03
B样液
95
0.00
0.00
150
2.00
C样液
90
7.00
0.10
0.72
0.03
选项
甲
乙
丙
丁
A
消化道
口腔
小肠
气管
B
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C
内分泌腺
甲状腺
唾液腺
性腺
D
尿液
水
无机盐
葡萄糖
分组
第一次处理
第二次处理
方法
结果
方法
结果
甲组绵羊
注射脱毒病菌
没有患炭疽
注射强毒病菌
没有患炭疽
乙组绵羊
不注射脱毒病菌
没有患炭疽
注射强毒病菌
患炭疽
试管
加入物质
控制条件
检验方法
1 号
馒头碎屑+2 毫升唾液
37 ℃水浴10分钟,充分搅拌
加两滴碘液
2 号
馒头碎屑+2毫升清水
37℃水浴10分钟,充分搅拌
加两滴碘液
3 号
馒头块+2毫升唾液
37℃水浴10分钟,不搅拌
加两滴碘液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共13页。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