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虚词复习 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虚词复习 课件01
    2022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虚词复习 课件02
    2022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虚词复习 课件03
    2022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虚词复习 课件04
    2022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虚词复习 课件05
    2022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虚词复习 课件06
    2022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虚词复习 课件07
    2022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虚词复习 课件08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虚词复习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虚词复习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什么代,怎么副,什么原因代,多么副,助句中表停顿,助句末表疑问吗,助句末表反问呢,助句末表感叹呢,动词是,副词竟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纲”解读《考试说明》要求:“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1.考纲要求掌握的常见“文言虚词”有:而 何 乎 乃 其 且 若 所 为 焉 也 以 因 于 与 则 者 之。(18个)2.“在文中”指:要确定虚词具体意义和用法,要结合其具体的语境,即“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3.“意义”指:找出现代汉语中的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替代;“用法”指虚词的语法功能,即结构实词成句(连词、副词、介词),表现语气(助词、语气词),充当实词(代词、名词、动词、兼词)。
    四川卷还未考的虚词:乎、若、所(只08年翻译中出现过)、焉、也、与、则。
    重点虚词(四川06-13已考):以(8次)、乃(5次)、而(4次)、其(4次)、为(3次)、且(2次)、所(1次)、因(1次)、者(1次)、何(1次)、之(1次)、于(1次)。
    题型设计  题型比较固定,最常见的题型是采用选择题的形式。 1、比较不同句子中相同的虚词的用法,两个都来自文言选段;或其中一个句子来自文言选段,一个句子来自中学教材。 2、给一个例句,要求选择与例句虚词用法相同或不同的一项。
    《名师》老师57页(学生38页) 的“而”字用法总结
    9.明智而忠信。(表并列)10.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表因果)11.自是而东 | 今而后 。(表时间、方位、范围的界限,相当于“以”。)
    重点:“而”的连词用法
    1.表并列。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侣鱼虾而友麋鹿(必修二《赤壁赋》)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必修三《劝学》)夫秦强而赵弱(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觉今是而昨非(必修五《归去来兮辞》)蟹六跪而二螯(《劝学》)剑阁峥嵘而崔嵬(《蜀道难》)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必修三《劝学》2.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必修二《游褒禅山记》)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1.羽化而登仙(必修二《赤壁赋》)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必修三《劝学》)3.不如因而厚遇之(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4.鸟倦飞而知还(必修五《归去来兮辞》)5.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6.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可译为"但是""却"。1.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必修二《赤壁赋》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必修三《劝学》)3.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必修三《过秦论》)4.一夫作难而七庙隳(必修三《过秦论》)5.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7.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5.“而”表修饰,前一个词是后一个动词的状语,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扣舷而歌(必修二《赤壁赋》).倚歌而和之(必修二《赤壁赋》).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必修二《赤壁赋》).吾尝终日而思矣(必修三《劝学》).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必修三《过秦论》).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必修三《过秦论》.时矫首而遐观(必修五《归去来兮辞》)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6.“而”表假设,可译为"如果""假如"。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必修三《劝学》)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7.“而”表因果,常用于第二分句,译为“因而”
    耳得之而为声(必修二《赤壁赋》)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必修三《过秦论》)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8.“而”表目的,译为“来”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练习:1、骊山北构而西折2、不敢言而敢怒3、项王按剑而跽曰: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6、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7、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8、某所,而母立于兹。
    《名师》老师57页(学生38页) 的“何”字用法总结
    7.何簑何笠(通“荷”,背)8.隐隐何甸甸(何等)9.何如:怎么样 何许:什么地方,何处(先生何许人也)
    “何”的练习一:1、大王来何操2、徐公何能及君也3、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4、然则何时而乐耶?5、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练习二.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06广东卷)  A.君何以知燕王     B.夫子何哂由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何故而至此
    解说:例句的“何”翻译为:什么,作为介词“为”的宾语前置了。A项的“何”也翻译为:什么,同样作介词“以”的宾语从而前置了它们都是代词,作前置宾语,只翻译为“什么”。
    《名师》老师57页(学生38页) 的“乎”字用法总结
    8.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语气助词,表反问,吗、呢)9.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语气助词,表祈使,吧)10.浴乎沂,风乎舞雩。(介词,表动作发生的处所,在)11.生乎吾前。(介词,表动作发生的时间,在)12.异乎三子者之撰。(介词,介绍比较的对象,与、跟)
    “乎”的练习:1、相与枕藉乎舟中 2、知不可乎骤得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4、飘飘乎如遗世独立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6、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7、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助,形容词尾,···的样子
    《名师》老师57页(学生38页) 的“乃”字用法总结
    1.而乃以手共搏之(《荆轲刺秦王》)(副词,只,仅仅)2.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副词,却)3.乃今(从今,如今)4.乃者(往日,从前)5.乃尔(这样):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6.无乃···乎(恐怕···吧)
    必修一 《荆轲刺秦王》1.乃遂私见樊於期——副词,于是2.而乃以手共搏之——副词,只、仅仅3.乃今得闻教——副词,才4.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动词,表判断,相当于“是”5.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副词,只、仅仅6.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副词,才
    必修二《游褒禅山记》以其乃华山之阳——动词,表判断,是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副词,竟然,居然良乃入,具告沛公——副词,于是质于齐,兵乃出——副词,才家祭无忘告乃翁——代词,你,你的而乃以手共搏之——副词,只是,仅仅
    必修四<苏武传>1.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于是,就.2.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于是,就3.使牧羝,羝乳乃得归.——才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5.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你的
    “乃”的练习: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3、良乃入,具告沛公4、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5、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6、尔其无忘乃父之志7、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8、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名师》老师57页(学生38页) 的“其”字用法总结
    11.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第二人称代词:你的)12.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代词,这种)13.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一定)1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邪?(连词,表选择,是···还是···)
    必修二 《赤壁赋》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 其声呜呜然(代词,那)  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  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必修二《游褒禅山记》以故其后名之曰—— 代词,那,指褒禅埋葬时独其为文犹可识—— 代词,它,指仆碑 问其深—— 代词,它,指洞穴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代词,那些,指好游者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代词,他们,指古人而余亦悔其随之 —— 代词,指自己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代词,其中既其出——助词,无义
    其孰能讥之乎?——副词,加强反问语气,难道吾其还也——副词,表商量语气,还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连词,表选择,相当于“是…,还是…”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代词,这种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表祈使,一定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恐怕,大概其业有不精…心不若余之专耳——表假设,如果
    “其”的练习:1、使六国各爱其人2、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3、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4、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5、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6、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7、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8、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解释下面文段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 狐谓狼曰:“羊肉何其①鲜乎!君其②有意,叼其③一而啖之,得饱其④口福。”狼曰:“如猛犬何?”狐谓犬曰:“羊数詈君,其⑤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⑥无闻邪,其畏主人邪?及其⑦嬉逐,愿为汝一雪其⑧耻。君其⑨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⑩无辞乎?”护羊愈谨。狐与狼遂去。
    《名师》老师57页(学生39页) 的“且”字用法总结
    9.河水清且涟猗。(连词,连接两个形容词,表示并列关系,“又……又……”)10.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连词,表假设,即使)11.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连词,表示递进关系,而且,况且)12.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副词,用于数词前,表示接近某一数字,将近,大约)13.穷且益坚(副词,反而,却)14.且夫、且说(助词,表下文进一步议论)
    必修一《鸿门宴》1.臣死且不避——连词,表让步,尚且2.若属且为所虏——副词,将要
    尚且、况且、暂且、姑且
    尚且:常与“何况”、“更”连用,把两种明显的事例作比较。“尚且”常用于前一分句。 骑车尚且来不及,何况步行呢?况且:相当于“何况”,表递进,常放在后一分句。 路不算远,况且还是坐车,准能按时赶到。暂且=姑且=暂时 这一点姑且(暂且)不说,先说别的。
    “且”的练习:1、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2、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3、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4、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
    5、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6、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7、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8、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9、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名师》老师57页(学生39页) 的“若”字用法总结
    8.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连词,至于)9.若夫(至于说到,句首语气词) 若何(怎么样)
    《名师》老师58页(学生39页) 的“所”字用法总结
    9.将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史记·李将军列传》) (表不确定的数目,表概数,译为:多、左右)
    解释下列句中“若”“所”用法
    1、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3、予我千金,吾生若4、不若与人乐5、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7、天若有情天亦老
    1、乐土乐土,爰得我所2、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3、所欲有甚于生者4、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5、臣所过屠者朱亥6、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若1、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3、予我千金,吾生若4、不若与人乐5、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7、天若有情天亦老
    所1、乐土乐土,爰得我所2、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3、所欲有甚于生者4、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5、臣所过屠者朱亥6、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名师》老师58页(学生39页) 的“为”字用法总结
    8.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动词,是)9.动词其他用法略。
    解释下列句中“为”的用法: 1.北冥有鱼,……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2.庖丁为文惠君解牛。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4.天下熙熙,皆为利来,皆为利往。5.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6.此可为知者道,难为外人言也。7.天之亡我,我何渡为?8.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9.为赋新词强说愁 10.不足为外人道也 
    11、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12、其主犹以为少13、因为执勤,不懈朝夕14、乃更为椎髻布衣15、今何为默默16、居庑下,为人赁舂17、每归,妻为具食18、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
    十、“焉”字用法总结 《名师》老师58页(学生39页) 的“焉”字用法总结
    10.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语气助词,表疑问或反问,呢)11.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疑问代词,什么)12.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助词,句中表舒缓和停顿)
    “焉”的练习:1、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2、于是余有叹焉3、且焉置土石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十一、“也”字用法总结
    《名师》老师58页(学生39页) 的“也”字用法总结
    9.也知渔父趁鱼急。(趁:赶)(也:副词,同现代汉语意)
    “也”的练习: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2、先生不知何许人也3、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1、句中舒缓语气 2、句末语气词,表陈述 3、句末语气词,表疑问,呢
    十二、“以”字用法总结
    《名师》老师58页(学生39页) 的“以”字用法总结
    1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游褒禅山记》)(连词,表并列)13. 引壶觞以自酌 (连词,表承接)14.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连词, 表因果,用于表原因的分句前,译为"因为")15.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连词,表结果,译为"以致")16.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日以尽矣《荆轲刺秦王》” (副词,通假字,通“已”,已经)17.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语助词,表时间) 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语助词,表范围)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语助词,表方位)18. 是已,以是,以为
    必修二<游褒禅山记>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连词,表因果,因为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介词,因为(这个原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表修饰火尚足以明也——连词,表目的,用来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连词,表并列无物以相之——连词,用来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介词,因为 (此)
    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①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连词,来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连词,用以,用来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和“所”连用,表原因,因为@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语助词,表方位
    必修四《苏武传》(1)少以父任:——介词,由于,因为,凭借(2)汉亦留之以相当——连词,来(3)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介词,凭借…的身份(4)以状语武——介词,把(5)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介词,在
    必修五《归去来兮辞》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使,让舟遥遥以轻飏——连词,表修饰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引壶觞以自酌——连词,表承接眄庭柯以怡颜——连词,用来,表目的园日涉以成趣——连词,表结果木欣欣以向荣——连词,表修饰问征夫以前路——介词,用乐琴书以消忧——连词,用来,表目的
    区分“以”字介词和连词的用法一、介词,可翻译成:用、把、拿、在、于、从、凭借、根据、依照、因为…… 后跟名词或代词作宾语,但要注意省略宾语和宾语前置的情况二、连词,同“而”(转折除外),可表并列、顺承、因果、修饰、目的等关系 后跟动词、形容词或句子三、“以”作介词、连词均表原因的情况。 “以”作连词表因果,用于表原因的分句前,译为"因为";“以”作介词,后跟名词或代词作宾语,但要注意省略宾语和宾语前置的情况
    重点总结:“以”的连词用法
    1.表并列: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忽魂悸以魄动2.表承接: 引壶觞以自酌 3.表修饰:余与四人拥火以入4表目的: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廉颇蔺相如列传》)5.表因果: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 余年。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6.表结果:园日涉以成趣
    请判断以下句中“以”字是介词还是连词1、举匏尊以相属2、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4、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5、久之能以足音辨人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7、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8、作《师说》以贻之9、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10、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
    介词,因为,后跟名词“物”“己”
    介词,用于时间之前,在
    连词,表原因,因为用于第一分句,后跟句子“汝之有身”。
    区分:介词后跟名词或代词作宾语,连词后动词、形容词或句子。
    思考:以下两句中的“以”是什么用法?①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思考:以下句中“以”与“不赂者以赂者丧”相同吗?为什么?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连词,因果关系,后跟句子
    介词,因为、由于,后跟名词“赂者”
    答案:不相同。“不赂者以赂者丧”的“以”是介词,后跟名词赂者。而“诸侯以公子贤”的“以”是连词,后跟句子“公子贤”,表原因。但它们都翻译为:因为。
    9、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10、虽董之以严刑11、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12、则思无以怒而滥刑13、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9、连词,表修饰 10、介词,用 11、连词,表目的,来 12、介词,因为 13、介词,把
    解释以下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
    1、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2、以刀劈狼 3、宋人执而问其以 4、余以乾隆二十九年十二月…… 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6、属予作文以记之 7、孙膑以此名显天下。 8、古之君子进人以礼,退人以礼。
    请判断下面各组“以”字意思和用法是否相同 ①(华)轶将周广烧城以应周访 ( 华轶的将领周广烧毁城池来响应周访 ) ②(周)访作长岐帐以距之 (周访制作长岐枨(枨 chéng 木柱)来抗拒他 ③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 ④(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 ⑤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 ⑥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
    08年“以”后都跟的是动词,一是“应”(响应),一是“距”(抵抗),从意义看都表目的。09年的第一个“以”是个介词,宾语“何”前置,“何以”翻译为“用什么”,第二个“以”后跟的是动词“佐”,所以是连词,不相同。11年第一个“以”后跟名词“武力”,是介词,第二个“以”后跟动词“过”,是连词,所以不同。
    十三、“因”字用法总结
    《名师》老师59页(学生40页) 的“因”字用法总结
    9.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因为,介词)10.如因荣木变为枯木。(从,由,介词)11.因遗策 (沿袭,动词)12.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接续,继续,动词)13.变法者因时而化 (顺应,动词)
    必修三《过秦论》 因利乘便——介词 趁着 因遗策——动词 沿袭 因河为池——介词 凭借
    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①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②不如因而厚遇之 —— 趁机 ③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介词,通过,经由
    “因”的练习:1、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2、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3、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4、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5、因舍其名6、因人之力而敝之
    1、沿袭 2、依靠 3、便,就 4、趁机 5、于是 6、凭借
    十四、“于”字用法总结 《名师》老师59页(学生40页) 的“于”字用法总结
    10.业精于勤,荒于嬉 (因为,由于,介词)11.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在,介词)12.于人为可讥 (在...方面,介词)
    必修二 《赤壁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 托遗响于悲风(介词,给)
    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①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在②而君幸于赵王 ——介词,被  ③故燕王欲结于君——介词,跟④强秦不敢加兵于赵者 ——介词,对 ⑤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介词,对于
    解释以下句中“因”和“于”字的意义和用法
    1、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3、因其无备,卒然击之4、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5、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1、师不必贤于弟子2、而耻学于师3、不拘于时4、其皆出于此乎5、贫者语于富者曰6、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解释以下句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
    解释以下句中“于”字的意义和用法
    1、贫者语于富者曰2、迁客骚人多会于此3、燕王欲结于君4、君幸于赵王5、事急矣,请求救于孙将军6、业精于勤、荒于嬉7、苛政猛于虎也8、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9、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 10、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对2、在3、与4、被5、向6、因为\由于7、比8、在,至9、从10、对
    又练习:指出下面句子中“于”的意义
    请判断下面各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
    因访(杜)一元家所在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因家庐江寻阳焉 (杜)弘因阵乱突围而出(杜)弘大掷宝物于城外 又破之,奔于临贺我师乘之而入,宋忠急匿于厕 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
    解说:06年第一个“因”后跟动词,是个连词,译为“于是”;第二个后跟名词,是个介词,译为“通过”。08年第一个“因”后跟动词“安家”,第二个后跟名词“阵乱”,所以词性不同,一是“于是”,二是介词“趁”。08年两个“于”后都是地点,又根据意思都翻译为介词“到”,一是“扔到”,一是“跑到”。10年两个“于”后也都是地点,而且是状语后置,根据意思都翻译为“在”。
    十五、“与”字用法总结
    《名师》老师59页(学生40页) 的“与”字用法总结
    8.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介词,跟...相比)9.固君子之所不与也 (Үù,动词,赞同)10.蹇叔之子与师 (Үù,动词,参加、参与)11.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 (Үù,动词,帮助)
    区分“与”介词与连词的用法
    介词:与+宾语+动词(介宾短语)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连词:名词+与+名词(前后可互换)(并列短语)蜩与学鸠笑之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解释以下句中“与”字的意义和用法1、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2、朝过夕改,君子与之3、遂与外人隔绝4、吾王庶几无疾病与5、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6、吾与汝毕力平险7、与赢而不助五国也8、洞庭之与京邑,不足为异
    十六、“则”字用法总结
    《名师》老师59页(学生40页) 的“则”字用法总结
    7.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连词,表转折,却、可是)8.美则美矣,抑臣亦有惧矣 (连词,表让步,倒、倒是,)9.内则百姓疾之,外则诸侯叛之 (连词,用于对比句中)
    解释以下句中“则”字的意义和用法
    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2、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好)哉?3、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4、欲速则不达5、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十七、“者”字用法总结
    《名师》老师59页(学生40页) 的“者”字用法总结
    7.客何为者? (助词,疑问句末,表疑问)8.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助词,陈述句末,表陈述结束)9.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10.言之,貌若甚戚者(助词,与"若"之类字组成某种词组,或单用,表示比拟,相当于"...的样子","...似的"。)1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助词,假设复句中表假设,相当于"如果...""...的话")12.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助词,放在"有"字的宾语之后,表示停顿)
    解释以下句中“者”字的意义和用法
    1、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2、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3、请君择于斯二者 4、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5、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命“蟹壳青”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7、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十八、“之”字用法总结
    《名师》老师59页(学生40页) 的“之”字用法总结
    10.君将哀而生之乎?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第一人称代词,我)1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用于指称对方的语言环境中活用为第二人称,你或您此处译为”您”)12.之属,之伦,之类,之辈 (这些人)1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去)
    必修一《鸿门宴》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动词,到与之同命——代词,他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助词,的
    必修二 《赤壁赋》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 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 ,取独)
    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①伐齐,大破之——代词,指代齐国②秦昭王闻之 ——代词,这件事 ③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第一人称代词,我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代词,这⑤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之”的练习:1、辍耕之垄上2、子犯请击之3、是寡人之过也4、臣之壮也,犹不如人5、之祭者,乞其余6、此其为餍足之道也7、而良人未之知也8、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1、到 2、代词 3、助词,的 4、主谓间 5、到 6、助词,的 7、代词 8、助词,的
    解释下列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
    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3、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4、我欲因之梦吴越5、夫晋,何厌之有? 6、是寡人之过也7、吾欲之南海,何如?
    发兵捕之,久不得 周怀政之诛,帝怒甚, 今俞瑱得之     乃令吴玉守之令捕之杖毙,弃诸野 妻泣而从之,病果瘳
    请判断下面虚词“之”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
    解说:09年第一个“之”用于动词后,作宾语,是代词;第二个“之”用于主谓之间,是助词。10年两个“之”都用于动词之后做宾语,都是代词,都代指“居庸关”。11年两个“之”都用于动词之后做宾语,都是代词,代指人。
    1.语境分析,字不离句。 文言虚词的用法比较灵活,要确定一个虚词的用法就必须联系语境作具体分析,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2.代入分析,比较鉴别。 命题人常常针对一个虚词给出两个语句,而其中一个语句是中学教材中的,因此可以将自己熟悉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所考察的文言语句中,看其在语句中是否说得通,从而推断出两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
    相关课件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虚词整理 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虚词整理 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任务,推断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虚词 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虚词 课件,共5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言虚词,课堂小结,句位推断法,同位互推法,标志推断法,词性界定法,语境推断法,语法分析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虚词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虚词 课件,共48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2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虚词复习 课件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