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长春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生物试题(解析版)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长春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生物试题(解析版)第1页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长春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生物试题(解析版)第2页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长春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生物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长春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长春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3页。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将遗传因子组成为 Aa的豌豆连续自交,后代中的纯合子和杂合子按所占的比例绘得如图所示曲线。据图分析,错误的说法是( )
    A. a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B. b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C. 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比b曲线所对应的比例要小
    D. c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杂合子所占的比例
    【答案】C
    【解析】
    【分析】杂合子自交n代,后代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2)n,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2)n。由此可见,随着自交代数的增加,后代纯合子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多,且无限接近于1;显性纯合子=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无限接近于1/2;杂合所占比例越来越小,且无限接近于0。
    【详解】A、Aa个体自交一代产生个体比为AA∶Aa∶aa=1∶2∶1,纯合子的比例由0变成了50%,若再次自交还会提高纯合子的比例,所以自交代数越多,纯合子占的比例越高,可推知,自交n代后,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2)n,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2)n,后代纯合子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多,且无限接近于1,即为a曲线,A正确;
    B、自交n代后,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2)n,且无限接近于1;显性纯合子=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无限接近于1/2,因此b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B正确;
    C、自交n代后,显性纯合子=隐性纯合子的比例都无限接近于1/2,因此隐性纯合子的比例可用b曲线来代表,不会比b曲线所对应的比例要小,C错误;
    D、自交n代后,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2)n,即杂合所占比例越来越小,且无限接近于0,可用c曲线代表,D正确。
    故选C。
    2. 某植物的花色受两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B/b控制,花瓣中含红色物质的花为红花,含橙色物质的花为橙花,含白色物质的花为白花,相关合成途径如图所示。现让一株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F2中出现三种花色的植株(除自由组合外,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F1全部表现为红花植株,且基因型为双杂合
    B. 基因A/a与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 F2橙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和aaBb两种
    D. F2红花植株中纯合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12
    【答案】D
    【解析】
    【分析】1、据图示可知,据题意可知,红花的基因型为A_,橙花的基因型是aaB_,白花基因型为aabb。
    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囊性纤维病。
    【详解】A、F2出现三种花色,则F1基因型为A_B_,且据图示信息可知A_B_表现为红花,A正确;
    B、据图示可知,植物的花色受两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B/b控制,基因A/a与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
    C、F1AaBb自交得到F2,F2出现三种花色的植株,即红花:橙花:白花=12:3:1,橙花的基因型是aaB_,F2橙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和aaBb两种,C正确;
    D、F1AaBb自交得到F2,F2出现三种花色的植株,即红花:橙花:白花=12:3:1,其中红花中纯合子(AABB,AAbb)的占比为1/6,D错误。
    故选D。
    3. 一个基因型为TtMm(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卵原细胞,如果它所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组成为TM,则由该卵原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中,基因组成表示正确的是( )
    A. 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TM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
    B. 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
    C. 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或tm
    D. 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tm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或tm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并且由同一个次级卵母细胞产生的卵细胞和第二极体的基因型相同,由第一极体分裂产生的两个第二极体的基因型相同。
    【详解】一个基因型为TtMm的卵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可以产生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如果卵细胞基因组成为TM,则次级卵母细胞为TTMM,第一极体的基因型为ttmm,由次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由第一极体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两个极体为tm,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4. 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过程①B. 过程②发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C. 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D. M、N、P分别代表16、9、3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意分析,由后代的表现比例12:3:1,说明控制该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故此题图中M代表16个组合;N表示9种基因型;P表示3种表现型。①表示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②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③表示受精卵经过分裂、分化发育成后代个体的过程。
    【详解】A、减数分裂过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故A、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①过程中,A正确;
    B、由分析可知,雌、雄配子在②过程随机结合,B正确;
    C、由F2的性状分离比,双显类型和其中的一种单显类型表现为一种性状,故测交后代中的表现型要进行相应的组合,据此推测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2:1:1,C错误;
    D、由分析可知,M代表16个组合;N表示9种基因型;P表示3种表现型,D正确。
    故选C。
    【点睛】
    5. 关于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1个含有m个腺嘌呤的DNA分子,第n次复制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量为(2n-1)×m个
    B. DNA双链被32P标记后,复制n次,子代DNA中含有32P标记的DNA所占比例为(1/2)n
    C. 双链DNA分子中G+C占碱基总数的M%,那么每条DNA单链中G+C都占该链碱基总数的M%
    D. 细胞内DNA双链均被32P标记后在不含32P的环境中进行连续2次有丝分裂,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均有一半有标记
    【答案】C
    【解析】
    【分析】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DNA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前的间期;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
    【详解】A、含有m个腺嘌呤的DNA分子第n次复制,增加了2n-1个DNA,每个DNA需要m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那么2n-1个DNA分子就需要2n-1×m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A错误;
    B、DNA分子的双链被32P标记,由于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故复制n次后,形成的2n个DNA分子中,只有2个DNA单链被32P标记,故子代DNA中含有32P标记的DNA所占比例为2÷2n,即1/2(n-1),B错误;
    C、由于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数量关系是G1=C2、C1=G2,双链DNA分子中G+C=G1+G2+C2+C1=2(G1+C1)=2(G2+C2),故双链DNA分子中,G+C的比值与每一条链上的该比值相等,因此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G+C占碱基总数的M%,该DNA分子的每条链中G+C都占该单链碱基总数的M%,C正确;
    D、细胞内全部DNA被32P标记后,在不含32P的环境中进行连续有丝分裂,由于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故第一次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的每条染色体都含有32P,但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一条链含有32P,一条链不含32P,第二次有丝分裂间期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只有1条染色单体含有32P标记,由于着丝粒断裂后姐妹染色体随机分向两极,故进行第二次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的染色体标记情况无法确定,D错误。
    故选C。
    6. 下图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 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且已知过程②的α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α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29%、19%,。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中过程②发生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
    B. 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 进行过程②时启用的起始点都相同
    C. 在人体内成熟红细胞、肌肉细胞、生发层细胞、神经细胞中,能发生过程②、③而不能发生过程①的细胞是肌肉细胞、神经细胞
    D. 与α链对应的DNA 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26%
    【答案】B
    【解析】
    【分析】1、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2、转录是指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 的过程.。
    3、翻译是指在细胞质中,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是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进行的是DNA复制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②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进行的是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③是以mRNA为模板,进行的是翻译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
    【详解】A、细胞中过程②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RNA的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A正确;
    B、由于不同组织细胞中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所以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过程②时启用的起始点不完全相同,B错误;
    C、DNA复制发生于细胞分裂的间期,神经细胞、肌肉细胞能转录、翻译形成蛋白质,但不能发生DNA复制;人体内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不能发生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生发层能发生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C正确;
    D、由题意知,α链是mRNA,其中G+U=54%,G=29%,则U=25%,α的模板链中的G=19%,α链中的C与mRNA上的G互补配对,所以C=29%,α链中的A与mRNA上的U互补配对,所以A=25%,故α链中的T=(1-29%-19%-25%)=27%,DNA两条链上的碱基互补,所以α链对应的DNA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27%+25%)÷2=26%,D正确。
    故选B。
    7. 植物细胞中现有某 mRNA分子的一个片段,其碱基序列为5'-AUGCACUGGCGUUGCUGUCCUGAAUCCUAA-3'。可能用到的密码子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如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 mRNA片段与相应模板链的碱基排列顺序相同
    B. 该 mRNA 片段在翻译过程中需要10 种 tRNA参与
    C. 该mRNA片段翻译过程中运输丙氨酸的 tRNA上的反密码子可能是 5'-CGU-3'
    D. 遗传信息流 RNA→RNA 和 RNA→蛋白质的过程中所涉及的碱基配对方式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转录是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在核糖体中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tRNA为转运工具、以细胞质里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A、该mRNA片段的形成过程是转录,与模板链碱基互补配对,A错误;
    B、每种密码子对应一种tRNA,但终止密码子不对应氨基酸,该mRNA片段翻译过程中需要9种tRNA参与,B错误;
    C、该mRNA片段翻译过程中未涉及丙氨酸的转运,C错误;
    D、遗传信息流RNA→RNA和RNA→蛋白质(密码子和反密码子配对)的过程中所涉及的碱基配对方式相同,即A—U、U—A、G—C、C—G,D正确。
    故选D。
    8. 栽培马铃薯为同源四倍体,育性偏低。GBSS基因(显隐性基因分别表示为G和g)在直链淀粉合成中起重要作用,只有存在G基因才能产生直链淀粉。不考虑突变和染色体互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相比二倍体马铃薯,四倍体马铃薯的茎秆粗壮,块茎更大
    B. 选用块茎繁殖可解决马铃薯同源四倍体育性偏低问题,并保持优良性状
    C. Gggg个体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均含有1个或2个G基因
    D. 若同源染色体两两联会,GGgg个体自交,子代中产直链淀粉的个体占35/36
    【答案】C
    【解析】
    【分析】多倍体具有特点:茎秆粗壮,叶、果实和种子较大,糖分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较多。
    【详解】A、相比二倍体马铃薯,四倍体马铃薯的茎秆粗壮,块茎更大,所含的营养物质也更多,A正确;
    B、植物可进行无性繁殖,可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选用块茎繁殖可解决马铃薯同源四倍体育性偏低问题,并保持优良性状,B正确;
    C、Gggg细胞复制之后为GGgggggg,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故Gggg个体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含有2或0个G基因,C错误;
    D、若同源染色体两两联会,GGgg个体自交,GGgg产生的配子为1/6GG、4/6Gg、1/6gg,只有存在G基因才能产生直链淀粉,故子代中产直链淀粉的个体占1—1/6×1/6=35/36,D正确。
    故选C。
    9. 为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将含抗生素的圆形滤纸片放置在接种了细菌的培养基上,一段时间后观察并测量抑菌圈的直径,再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细菌,重复实验2次,记录每代抑菌圈的直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区应放置不含抗生素的无菌滤纸片
    B. 随培养代数增多,抑菌圈的直径越小,说明细菌的耐药性越强
    C. 抗生素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变异,导致抑菌圈直径逐代变小
    D. 在本实验的培养条件下,耐药性变异对该细菌来说是有利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将含抗生素的滤纸片放到接种了大肠杆菌的平板培养基上,滤纸片周围会出现抑菌圈,在抑菌圈边缘生长的细菌可能是耐药菌;若抗生素对细菌起选择作用,则随着培养次数增多,耐药菌的比例增大,在连续培养几代后,抑菌圈的平均直径变小。
    【详解】A、①处滤纸片周围未出现抑菌圈,滤纸片上不含抗生素,起对照作用,A正确;
    B、抑菌圈边缘的菌落具有耐药性,挑取其进行重复试验,相当于进行多次选择,在选择过程中抑菌圈直径逐渐变小,说明细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强,B正确;
    C、抗生素只起到选择作用,不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变异,C错误;
    D、在本实验的培养条件下,耐药性变异能在含抗生素的圆形滤纸片的培养基上生长,对该细菌是有利的,D正确。
    故选C。
    10. 若人群中红绿色盲基因Xb基因频率为q,XB的基因频率为p,白化病的发病率为1/10000。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正常女性中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2q/(1+q)
    B. 一个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与一男性婚配,后代患色盲的概率是(1+p)/4
    C. 一白化病患者的正常女儿与人群中一正常男性婚配,子代患白化病的概率是1/303
    D. 白化病和红绿色盲都可以通过羊水穿刺取样后镜检来进行检测
    【答案】A
    【解析】
    【分析】设B/b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若满足遗传平衡定律的条件,则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的关系如下:①人群中的XB 、Xb基因频率=男性中XB 、Xb基因频率=女性中XB 、Xb基因频率;②在男性群体中: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表现型频率;③在女性群体中,XBXB基因型频率=XB基因频率的平方;XBXb基因型频率=2×XB基因频率×Xb基因频;XbXb基因型频率=Xb基因频率的平方。
    【详解】A、B/b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在广大人群中,正常女性中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XBXb/(XBXB+XBXb)=(2×p×q)/(p×p+2×p×q)=2q/(p+2q),又因p=1-q,2q/(p+2q)=2q/(1+q),A正确;
    B、一个色盲基因携带者基因型未XBXb,根据遗传平衡定律,该男性基因型为XBY的概率为p,基因型为XbY的概率为q,若为pXBY,则XBXb×pXBY→1/4pXbY(色盲);若为qXbY,则XBXb×qXbY→1/4qXbXb(色盲)、1/4qXbY(色盲),因p=1-q,则后代患色盲的概率为(1/4p+2/4q)=(1+q)/4=(2-p)/4,B错误;
    C、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由A/a控制,人群中白化病的发病率为1/10000,则a基因频率为1/100,A基因频率为99/100,则一白化病患者的正常女儿基因型为Aa,人群中一正常男子基因型可能为AA,也可能为Aa,其为Aa的概率为Aa/(AA+Aa)=(2×1/100×99/100)/(99/100×99/100+2×1/100×99/100)=2/101,则二者生下患白化病子代的概率为Aa×2/101Aa→1×2/101×1/4aa=1/202,C错误,
    D、白化病和红绿色盲均属于单基因遗传病,属于分子水平,羊水穿刺取样镜检只能检测细胞水平,因此无法通过羊水穿刺取样后镜检来进行检测,D错误。
    故选A。
    11. 人体内存在一种特殊的心脏细胞,负责为心跳设定节奏,被称为“生物起搏器”。研究发现,蛋白质TBX18可将心室细胞重新编程为起搏器样细胞。以心跳过慢的大鼠为研究对象,向其注射被化学修饰的表达TBX18蛋白质的mRNA,使蛋白质TBX18大量合成,从而维持大鼠正常的心跳。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修饰后的mRNA通过影响大鼠细胞中DNA的转录而发挥作用
    B. 合成TBX18蛋白质时,核糖体沿mRNA的3'端向5'端移动
    C. TBX18通过影响心脏细胞中部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来发挥作用
    D. 注射mRNA才能合成TBX18的原因是心室细胞不能发生基因转录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的表达是指基因通过mRNA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包括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细胞核内合成mRNA的过程。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按照密码子和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核糖体上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A、注射的mRNA通过直接参与翻译过程而发挥作用,A错误;
    B、翻译过程中核糖体沿mRNA的5'端到3'端移动,B错误;
    C、TBX18蛋白质发挥作用的结果是心室细胞重新编程为起搏器样细胞,该过程是通过基因选择性表达实现的,C正确;
    D、向心室细胞注射mRNA才可合成TBX18,只能说明心室细胞中不能发生TBX18蛋白合成基因的转录,并不意味着所有基因都不能转录,D错误。
    故选C。
    12. 研究表明,DNA甲基化、miRNA调控、组蛋白乙酰化都属于表观遗传机制。其中,某些基因甲基化会干扰转录因子和启动子识别位点的结合;miRNA可以与互补的mRNA结合,导致mRNA被降解;组蛋白乙酰化使基因启动子更容易被转录因子识别并结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甲基化加快转录的速度
    B. miRNA调控加快翻译的速度
    C. 组蛋白乙酰化加快复制的速度
    D. 三种机制均能遗传给后代
    【答案】D
    【解析】
    【分析】1、表观遗传:在基因的碱基序列不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的过程受到影响,进而导致生物性状发生可遗传变异的现象,主要包括RNA干扰、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
    2、基因的表达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基因是通过控制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控制蛋白质合成的。整个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主要阶段。
    【详解】A、DNA甲基化会使染色质高度螺旋化,使转录不能完成,A错误;
    B、miRNA调控,导致mRNA被降解,使翻译不能进行,B错误;
    C、组蛋白乙酰化会使DNA的信息容易被读取,影响基因的转录,C错误;
    D、DNA甲基化、miRNA调控、组蛋白乙酰化都能影响基因表达和细胞分化等生物学过程。这些修饰可以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被遗传给后代,D正确。
    故选D。
    13. 癌症的发生涉及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一系列遗传或表观遗传的变化,最终导致细胞不可控的增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中,发现9号和22号染色体互换片段,原癌基因abl过度表达,表明基因重组可导致癌变
    B. 在膀胱癌患者中,发现原癌基因H-ras所编码蛋白质的第十二位氨基酸由甘氨酸变为缬氨酸,表明基因突变可导致癌变
    C. 在肾母细胞瘤患者中,发现抑癌基因WT1的高度甲基化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表明表观遗传变异可导致癌变
    D. 在神经母细胞瘤患者中,发现原癌基因N-myc发生异常扩增,基因数目增加,表明染色体变异可导致癌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染色体结构变异会改变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进而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详解】A、9号和22号染色体互换片段,原癌基因abl过度表达,表明染色体变异可导致癌变,A错误;
    B、在膀胱癌患者中,发现原癌基因H-ras所编码蛋白质的第十二位氨基酸由甘氨酸变为缬氨酸,可能是由于碱基的替换造成的属于基因突变,表明基因突变可导致癌变,B正确;
    C、抑癌基因WT1的高度甲基化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表明表观遗传变异可导致癌变,C正确;
    D、原癌基因N-myc发生异常扩增,基因数目增加,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重复,表明染色体变异可导致癌变,D正确。
    故选A。
    14. 某二倍体动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雌性和雄性个体数的比例为1∶1。该动物种群处于遗传平衡,雌性个体中有1/10患甲病(由Z染色体上h基因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种群有11%的个体患该病
    B. 该种群h基因的频率是10%
    C. 只考虑该对基因,种群繁殖一代后基因型共有6种
    D. 若某病毒使该种群患甲病雄性个体减少10%,H基因频率不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雌性个体中有1/10患甲病,且该病由Z染色体上h基因决定,所以Zh的基因频率为10%,ZH的基因频率为90%。
    【详解】A、分析题干信息可知,雌性个体中有1/10患甲病,且该病由Z染色体上h基因决定,所以Zh的基因频率为10%,该种群种患该病的个体的基因型有ZhW和ZhZh,由于雌性和雄性个体数的比例为1∶1,该种群患病概率为(10%+10%×10%)×1/2=5.5%,A错误;
    B、分析题干信息可知,雌性个体中有1/10患甲病,且该病由Z染色体上h基因决定,所以Zh的基因频率为10%,B正确;
    C、只考虑该对基因,种群繁殖一代后基因型有ZHZH、ZHZh、ZhZh、ZHW、ZhW,共5种,C错误;
    D、若某病毒使该种群患甲病雄性个体减少10%,则种群中h基因频率降低,H基因频率应增大,D错误。
    故选B。
    15. 人类抗体重链基因位于14号染色体上,由VH、DH、JH、CH四个基因片段簇组成,其中功能性VH基因片段约有65个、DH基因片段有27个、JH基因片段有6个、功能性CH基因片段有9个,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VH1、DH1和JH1的基本组成单位相同
    B. VH1、DH1和JH1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 VH、DH、JH和CH的多样性是抗体多样性的基础
    D. 遗传信息主要蕴藏在VH基因片段簇的排列顺序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1、基因是DNA分子中有遗传效应的片段,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一个DNA分子中含有多个基因。基因中碱基的排列顺序代表了遗传信息,由于不同基因中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导致了基因的多样性。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2、根据题意和识图分析可知,人类抗体重链基因位于14号染色体上,由VH、DH、JH、CH四个基因片段簇组成,则这些基因都位于14号一条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属于非等位基因。
    【详解】A、VH1、DH1和JH1都属于14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因此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A正确;
    B、VH1、DH1和JH1在一条染色体上,它们之间可互为非等位基因,呈线性排列,B正确;
    C、VH、DH、JH和CH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遗传信息不同,导致了基因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的多样性,因此基因多样性是抗体多样性的基础,C正确;
    D、遗传信息主要蕴藏在VH基因片段簇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D错误;
    故选D。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16. 下图表示四种生物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情况,其中数字表示基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细胞发生变异类型为染色体数目变异
    B. 图乙细胞中碱基的增添导致基因突变
    C. 图丁细胞的变异可能会使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减少
    D. 图丙所代表的生物含三个染色体组
    【答案】AC
    【解析】
    【分析】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2)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
    (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
    【详解】A、分析图可知,图甲细胞中多了一条染色体,即图甲细胞发生的变异类型为染色体数目变异,A正确;
    B、分析图可知,图乙细胞中染色体片段4重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并非基因突变,B错误;
    C、分析图可知,图丁细胞的变异可能是染色体片段的缺失或重复,基因位于染色上,若图丁细胞表示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那么可能会使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减少,C正确;
    D、细胞内同一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分析图可知,图丙细胞所代表的生物含有四个染色体组,D错误。
    故选AC。
    17. 玉米顶端是雄花序,叶腋处是雌花序。研究发现,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B、b和T、t与玉米的性别分化有关。当基因B、T同时存在时,雌、雄花序都存在;基因b纯合可使玉米只有雄花序,叶腋处没有雌花序;基因t纯合可使雄花序发育为可育的雌花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玉米有雌雄同株、雄株和雌株三种类型
    B. 基因型为bbTT的玉米植株在进行杂交时只能作父本
    C. 基因型为BbTt与bbTt的植株杂交,后代中有1/2的雄株
    D. 若后代中只含雌株和雄株,则亲本的基因型只能为bbTt
    【答案】C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玉米的性别受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_T_表现为雌雄同株,bbT_表现为雄性,B_tt表现为雌性,根据“基因b纯合可使玉米只有雄花序,叶腋处没有雌花序;基因t纯合可使雄花序发育为可育的雌花序”所以bbtt表现为雌性。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玉米有雌雄同株、雄株和雌株三种类型,A正确;
    B、基因型为bbTT的玉米植株只有雄花序,叶腋处没有雌花序,所以进行杂交时只能作父本,B正确;
    C、基因型为BbTt与bbTt的植株杂交,后代雄株(bbT_)的比例为1/2×3/4=3/8,C错误;
    D、后代没有雌雄同株的植株,说明亲代不能同时含有B和T基因,即亲代没有雌雄同株的个体,亲代雄株的基因型是bbT_,雌株不含B基因,只能是bbtt,由于后代中出现了雌株和雄株,所以雄株的基因型是bbTt,D错误。
    故选CD。
    18. 下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II5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 I1的1个体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期时含有2个乙病致病基因
    C. II2甲病致病基因来源于I1,Ⅲ2甲病致病基因来源于II2
    D. II4与II5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为1/8
    【答案】BD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Ⅱ4和Ⅱ5婚配生出一个患甲病的男性,则甲病为隐性遗传,题干表明II5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则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Ⅰ1和Ⅰ2均患乙病,后代出现正常的个体,则乙病是显性遗传,又因为Ⅱ3为正常女性,则乙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错误;
    B、乙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假设用A、a表示控制该病的基因,I1的1个体细胞的基因型为Aa,有丝分裂中期时含有2个乙病致病基因,B正确;
    C、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假设用B、b表示控制该病的基因,则II2甲病的基因型XbY,致病基因Xb来源于I1,Ⅲ2甲病致病基因来源于母亲II1,C错误;
    D、II4与II5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再生一个正常男孩(基因型为aaXBY)概率为1/2×1/4=1/8,D正确。
    故选BD。
    19. 一个双链DNA的碱基总数为3000,其中一条链中A:T:C:G=1:3:2: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DNA中共含有3700个氢键
    B. 该DNA中C+G=60%,故其热稳定性较高
    C. DNA中,(A+T)/(C+G)的值可体现DNA的特异性
    D. 该DNA经过3次复制共需消耗A的数目为1050个
    【答案】AD
    【解析】
    【分析】DNA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具有一定规律:A一定和T配对,C一定和G配对。
    【详解】AB、据题意:该DNA一条链上A:T:C:G=1:3:2:4,则该条链上C+G=60%,故该DNA中C+G=60%,由于A与T之间有2个氢键、G和C之间有3个氢键,含C与G较多的DNA更稳定,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该条链的互补链中A:T:C:G=3:1:4:2,故该DNA中含有的A=1500×(1/10+3/10)=600个,C=1500×(2/10+4/10)=900个,该DNA含有的氢键数2×600+3×900=3900个,A错误,B正确;
    C、不同生物的DNA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故(A+T)/(C+G)的值可体现DNA的特异性,C正确;
    D、该DNA经过3次复制共需消耗A的数目为600×(23-1)=4200个,D错误。
    故选AD。
    20. 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DNA复制时,一条子链是连续合成的,另一条子链是不连续合成的(即先形成短链片段再相互连接),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不连续复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DNA复制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的催化
    B. 解旋含G-C碱基对较多的区域时,消耗的能量相对较少
    C. DNA分子的复制具有边解旋边复制的特点
    D. 复制时前导链和滞后链合成方向均为5´到3´
    【答案】ACD
    【解析】
    【分析】DNA 分子的复制是一个重要的生物学过程。DNA 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在复制时需要解旋酶解开双链,DNA 聚合酶催化新链的合成。 DNA 复制具有边解旋边复制的特点,并且子链的合成方式有所不同,一条是连续合成的前导链,另一条是不连续合成的滞后链。
    【详解】A、DNA复制时需要解旋酶解开双链,为复制创造条件,同时需要DNA聚合酶催化脱氧核苷酸聚合形成新链,A正确;
    B、G-C碱基对之间有三个氢键,A-T碱基对之间有两个氢键,所以解旋含G-C碱基对较多的区域时,消耗的能量相对较多,B错误;
    C、DNA 分子的复制具有边解旋边复制的特点,C正确;
    D、DNA复制时,前导链和滞后链的合成方向均为5´到3´,这是 DNA 聚合酶的特性决定的,D正确。
    故选AC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某植物的花色有紫色、红色和白色三种类型,该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有三组杂交实验,三组实验的F1均自交得F2,结果如下表所示。
    已知实验1红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1的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白花植株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
    (2)若让实验2的F2中紫花杂合子与F2中的白花杂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
    (3)可以用aaBb的红花植株与紫花植株杂交的方法,判断紫花植株的基因组成。请根据杂交后代可能出现的表型和比例,推测相对应的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
    ①如果杂交后代全部是紫花,则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
    ②如果杂交后代紫花∶白花=3∶1,则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
    ③如果杂交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
    【答案】(1) ①. aaBB ②. 1/2
    (2)紫花∶白花=1∶1
    (3) ①. AABb ②. 紫花∶红花∶白花=3∶3∶2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小问1详解】
    由实验1,白花×红花 →F1紫花→F2中紫花:白花:红花=9:4:3,是“9:3: 3: 1”的变式,说明控制该植物花色的基因遵循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已知实验1红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可知实验1的F2中紫花基因型为A_B_,红花的基因型为aaB_,白花的基因型为A_ bb和aabb,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1AAbb、2Aabb和1aabb,故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是1/2。
    【小问2详解】
    分析实验2:紫花(A_ B_ ) ×白花(A_ bb或aabb)→F1紫花→F2中紫花:白花=3: 1,说明F1紫花的基因型为AABb,F2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2AABb、1AABB,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若让实验2的F2中紫花杂合子(AABb)与F2中的白花(AAbb)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1:1,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白花=1:1。
    【小问3详解】
    紫花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用aaBb的红花植株与紫花植株杂交的方法,判断紫花植株的基因组成。①若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AaBB、AaBb,即杂交后代全部是紫花;
    ②若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1AaBB(紫花):2AaBb(紫花):Aabb(白花),即杂交后代紫花:白花=3:1;
    ③若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AaBB(紫花):AaBb(紫花):aaBB(红花):aaBb(红花),即杂交后代紫花:红花=1:1;
    ④若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1AaBB(紫花):2AaBb(紫花):1Aabb(白花):1aaBB(红花):2aaBb(红花):1aabb(白花),即杂交后代紫花:红花:白花=3:3:2。
    22. 下图是某基因型为AaBb的雌性高等动物(2n)细胞连续分裂过程中的图像及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仅显示部分染色体)示意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甲、乙、丙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图丙所示的细胞名称是_______,图丙所示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是_______。
    (2)若图乙所示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BB的卵细胞,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
    (3)着丝粒分裂后,子染色体移向细胞的两极发生时期对应图丁中_______段,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发生时期对应图丁中_______段。
    (4)若一个未被标记的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有丝分裂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分布情况是______。
    (5)已知该动物还存在另外两对等位基因Y、y和R、r,经基因检测该动物体内的生殖细胞类型共有Yr和yR两种,且数量比例接近1∶1,由此推断这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具体位置情况是____。
    【答案】(1) ①. 甲和乙 ②. (第一)极体 ③. AB
    (2)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B基因的染色体在着丝粒分裂后没有正常分离,都进入到卵细胞中
    (3) ①. ab和de ②. bc
    (4)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5)Y、y、R、r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Y和r在一条染色体上,y和R在另一条上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乙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两两联会,形成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图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丁:ab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de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小问1详解】
    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所以图甲、乙、丙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甲(有丝分裂后期)和乙(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由于是雌性高等动物,且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分裂后期,此时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图丙所示的细胞名称是第一极体;根据染色体的颜色及染色体上的基因可判断,图丙所示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是AB。
    【小问2详解】
    该生物的基因型是AaBb,若图乙所示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BB的卵细胞,多了一个B基因,其原因最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后,含有B基因的两条子染色体没有分开。
    【小问3详解】
    着丝粒分裂后,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导致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所以子染色体移向细胞的两极发生时期对应图丁中ab段和de段;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发生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图丁中bc段。
    【小问4详解】
    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在间期每条染色体上的1个DNA复制为2个DNA分别在两条单体上,由于DNA半保留复制,这两个DNA都是1条链含3H,1条链不含3H,即两条单体都有3H,这样第一次分裂形成的2个子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DNA都是1条链含3H,1条链不含3H。第二次分裂间期,DNA又进行一次半保留复制,结果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其中1个DNA的1条链含3H,1条链不含3H,另一个DNA的2条链都不含3H,即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1个DNA的一条单体被标记。
    【小问5详解】
    已知该动物还存在另外两对等位基因Y、y和R、r,经基因检测该动物体内的生殖细胞类型共有Yr和yR两种,且数量比例接近1∶1,说明两对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且Y和r连锁,y和R连锁,即Y、y、R、r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Y和r在一条染色体上,y和R在另一条上。
    23. 图(一) 为用32P标记的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图(二)甲图中 DNA分子有α和β两条链,将甲图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乙图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实验对下列问题进行分析: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_______的,其内的营养成分中______(填“含有”或“不含有”)32P。
    (2)DNA 的复制发生在 ______期。图(二) 甲中,A和B均是 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其中B能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从而形成子链;则A是______酶,B是______酶,该过程在绿色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中进行的场所有_______。
    (3)指出图(二) 乙③中的子链是________。
    (4)子代DNA分子中只有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分子,由此说明DNA的复制具有______的特点。
    (5)一个双链均被15N标记的DNA分子,利用含14N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连续复制4次,则含14N的DNA分子数占总数的_______,含15N的DNA分子数占总数的_____。
    【答案】(1) ①. 大肠杆菌 ②. 不含有
    (2) ①. 间(S) ②. 解旋 ③. DNA 聚合 ④. 细胞核、线粒体
    (3)Ⅱ 、Ⅲ (4)半保留复制
    (5) ①. 100% ②. 1/8
    【解析】
    【分析】1、DNA分子的结构为双螺旋结构,DNA一般为双链,这两条链反向平行,两条链通过碱基之间形成的氢键连接在一起。2、DNA复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DNA的复制主要场所为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发生。3、DNA复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复制特点为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
    【小问1详解】
    图(一)为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故图(一)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其内的营养成分中不含有32P。
    【小问2详解】
    DNA的复制发生在间期(间期的S)期。图(二)甲中,A和B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DNA复制过程中需要用到解旋酶(使双链解开)和DNA聚合酶(将脱氧核苷酸聚合成核苷酸链),其中B能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从而形成子链,则A是解旋酶,B是DNA聚合酶,该过程(复制)在绿色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有线粒体,无叶绿体)中进行的场所有细胞核和线粒体。
    【小问3详解】
    DNA复制时,DNA解螺旋,分别以DNA的两条链Ⅰ、Ⅳ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新的子链,故图(二)乙中③中的子链是Ⅱ链 和Ⅲ链。
    【小问4详解】
    子代DNA分子中只有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分子,由此说明DNA的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小问5详解】
    一个双链均被15N标记的DNA分子,利用含14N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连续复制4次,会得到24即16个DNA分子,DNA的复制需要以含14N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新的子链,DNA的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故所有的DNA分子中均含有14N,故含14N的DNA分子占总数100%;含15N的DNA分子有2个,占总数的2/16即1/8。
    24. 通过碱基修饰的新冠 RNA 疫苗可以降低炎症反应和增加刺突蛋白合成。某新冠疫苗中常用N1-甲基假尿苷修饰,但在少数情况下会导致RNA 翻译过程中的“+1核糖体移码”(如图),合成“脱靶蛋白”。

    注:CCU脯氨酸;UGC半胱氨酸;CUU亮氨酸;GCC 丙氨酸
    (1)N1-甲基假尿苷修饰后新冠 RNA 碱基序列____(填“发生”或“未发生”)改变,经过修饰的RNA 稳定性提高,且可阻止免疫系统对其反应,有利于与____结合翻译出更多的刺突蛋白。
    (2)翻译的实质是____。该过程由____携带氨基酸,通过其反密码子和新冠mRNA密码子之间的____,进而合成肽链。
    (3)“脱靶蛋白”不能引发预期的免疫反应,据图分析原因是____。
    【答案】(1) ①. 未发生 ②. 核糖体
    (2) ①. 将mRNA的碱基序列翻译为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②. tRNA ③. 碱基互补配对
    (3)密码子发生了改变,合成“脱靶蛋白”和新冠的抗原蛋白不同
    【解析】
    【分析】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叫作1个密码子。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作翻译。
    【小问1详解】
    分析图,N1-甲基假尿苷修饰后新冠 RNA 碱基序列未发生改变,但在少数情况下会导致RNA 翻译过程中的“+1核糖体移码”;翻译时,mRNA和核糖体结合翻译出刺突蛋白。
    【小问2详解】
    翻译的实质是将mRNA的碱基序列翻译为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该过程由tRNA携带氨基酸,通过其反密码子和新冠mRNA密码子之间的碱基互补配对,进而合成肽链。
    【小问3详解】
    N1-甲基假尿苷修饰,但在少数情况下会导致RNA 翻译过程中的“+1核糖体移码”,结合图可知,密码子发生了改变,合成“脱靶蛋白”和新冠的抗原蛋白不同,因此脱靶蛋白”不能引发预期的免疫反应。
    25. 马铃薯是粮菜兼用型作物,我国是世界马铃薯总产最多的国家,创新育种是解决粮食品质和产量的重要途径。马铃薯野生种是二倍体,既可以用种子繁殖,也可以用块茎繁殖,普通栽培种为四倍体。回答下列问题。
    (1)在太空强辐射、微重力等环境下,作物或种子可以高频发生染色体变异或基因突变。将马铃薯野生种种子该环境处理后,再大田种植,发现—植株性状与野生植株有明显差异,为确定该植株突变性状的产生原因是染色体变异还是基因突变,最直接的方法是_____。经过处理的种子种植后若没有表现出不一样的性状不能直接舍弃,原因是_____。
    (2)马铃薯野生种幼苗用_____(试剂)处理能获得四倍体马铃薯。生产中常用四倍体作为栽培种,因为它具有特点_____(答2点即可)。四倍体属于新物种,理由是_____。
    (3)将基因型为Ff的植株的花粉粒或花瓣细胞同时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离体培养,正常情况下,花粉粒和花瓣细胞发育成的幼苗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
    (4)马铃薯具有杂种优势,生产用品种都是杂合子(一对基因杂合即可称为杂合子),通常用块茎繁殖。马铃薯红皮(A)与黄皮(a),黄果肉(B)与白果肉(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要用红皮白果肉和黄皮黄果肉的生产用种选育出红皮黄果肉新品种,设计马铃薯品种间杂交育种实验_____(用遗传图解表示及说明,写出含亲本在内的三代,不用书写配子)。
    【答案】(1) ①. 用显微镜观察比较突变株与野生株细胞的染色体形态、数目 ②. 有些基因突变为隐性突变,在当代不表现出来,自交后可出现隐性纯合子
    (2) ①. 秋水仙素 ②. 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 ③. 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产生的三倍体不育,已形成生殖隔离
    (3) ①. F和f ②. Ff
    (4)
    【解析】
    【分析】诱变育种是指在人为的条件下,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诱发生物体产生突变,从中选择,培育成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新品种的方法;通常用射线,激光、化学药物处理诱发基因突变,其典型的优缺点:加速育种,改良性状,但有利个体不多,需大量处理。
    【小问1详解】
    染色体变异能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而基因突变属于分子水平的突变,在显微镜下无法观察,故为确定该植株突变性状的产生原因是染色体变异还是基因突变,最直接的方法是在显微镜下观察比较突变株与野生株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由于有些基因突变为隐性突变,在当代不表现出来,自交后可出现隐性纯合子,故若经过处理的种子种植后没有表现出不一样的性状,不能直接舍弃。
    【小问2详解】
    秋水仙素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故用其处理马铃薯野生种幼苗能获得四倍体马铃薯;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产生的三倍体不育,已形成生殖隔离,故四倍体属于新物种;四倍体属于多倍体,多倍体具有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等特点。
    【小问3详解】
    花粉粒是减数分裂产物,基因型为 Ff 的植株产生的花粉粒的基因型有 F 和 f 两种。将花粉粒进行离体培养,发育成的幼苗的基因型分别是 F 和 f ,属于单倍体。 花瓣细胞属于体细胞,基因型为 Ff 的植株的花瓣细胞进行离体培养,发育成的幼苗的基因型依然是 Ff。
    【小问4详解】
    分析题意,马铃薯具有杂种优势,生产用品种都是杂合子(一对基因杂合即可称为杂合子),通常用块茎繁殖,现要用红皮白果肉(Aabb)和黄皮黄果肉(aaBb)的生产用种选育出红皮黄果肉的新品种(AaBb),可令两者杂交,获得AaBb的个体,此后用块茎繁殖即可,遗传图解可表示如下:实验
    亲本表型
    F1的表型
    F2的表型及比例
    实验1
    红花×白花
    紫花
    紫花∶白花∶红花=9∶4∶3
    实验2
    紫花×白花
    紫花
    紫花∶白花=3∶1
    实验3
    紫花×白花
    紫花
    紫花∶白花∶红花=9∶4∶3

    相关试卷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长春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生物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长春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生物试题(原卷版),共10页。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长春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长春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长春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长春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