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北师大版(2024)数学三年级上学期PPT课件+教案全册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北师大数学三上7《年、月、日》单元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数学三上7《年、月、日》单元教学设计,共5页。
《年、月、日》单元整体设计一、单元主题解读(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年、月、日》单元是综合与实践领域第二学段“年、月、日的秘密”中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内容要求”中提出:“知道24时记时法;认识年、月、日,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能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初步的应用意识。了解中国古代如何认识一年四季,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业要求”中指出:“年、月、日的秘密。知道24时记时法与钟表上刻度的关系,能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间;知道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的简单历法知识;知道一年四季的重要性,了解中国古代是如何通过土圭之法确定一年四季的,培养家国情怀。”(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钟表和时、分、秒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本单元主要学习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能初步判断平年、闰年;能独立制作自己的时间表,掌握制作时间表的基本方法;认识24时记时法,能够对24时记时法和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转换,并能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教材安排了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为了帮助学生记忆大月、小月,教材还编排了拳头记忆法和歌诀记忆法。(三)学生认知情况在学习本单元知识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秒,并在生活中也接触到了关于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为学习本单元的知识奠定基础。关于24时记时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所接触,如广播、交通,甚至部分学生知道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之间的互换,但是受具体语言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用普通记时法叙述时,忘记说限制词。在学习经过时间的推算时,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只要是由于时、分、秒之间是60进制,学生往往会按100来计算,容易出错。二、单元目标拟定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初步判断大月、小月、平年、闰年。2.认识24时记时法,能够对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进行互换,并能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3.能独立制作自己的时间表,掌握制作时间表的基本方法,会根据作息时间表中呈现的信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三、关键内容确定(一)教学重点1.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初步判断大月、小月平年、闰年。2.会看时间表,能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3.认识24时记时法,能够对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换算。(二)教学难点1.会辨别平年和闰年。2.能独立制作自己的时间表,掌握制作时间表的基本方法。3.能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四、单元整合框架及说明整合指导思想定位: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加深对数学知识以及数学与其他学科关联的理解;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应用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的价值。本单元教材的具体编排结构如下:活动二:整理和记录各月份的天数,观察并发现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活动一:说说关于年、月、日你知道些什么。任务一:认识年、月、日问题一:看日历活动三:借助拳头记忆法和歌诀记忆法来记忆大月、小月。活动四:通过填一填、涂一涂的方式进一步认识平年和闰年,学习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活动一:通过观察情境图,说说什么时间谁在干什么,感受北京和乌鲁木齐两地的作息时间的不同。任务二:认识24时计时法年、月、日问题二:时间表活动二:借助上面的时间表学习从时间表中查找第二节课的时段判断时刻。活动三:综合运用到所学知识把时间表填完整。活动一:初步了解24时计时法,并感受与12时计时法的联系。任务三:根据作息时间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问题三:一天的时间活动二:认识24时计时法,了解在钟面上表示的方法。活动三:利用画一画、数一数的方法探索并掌握推算经过时间的方法。教材编排特点: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年、月、日方面的知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已经有所接触,并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是零散的,不系统的,甚至不准确。教材把这些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帮助学生逐步完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2)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推算经过时间的方法计算经过时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计算中把时、分、秒之间60进制当成100进制,而且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计算的方法和道理。为了帮助学生刚好的掌握这部分的知识,教材淡化列式计算,借助钟表,通过数一数、画一画等直观的方式引导学生推算经过的时间,三年级的学生容易理解掌握。五、单元课时规划单元划分依据□课程标准 ☑教材章节 □知识结构课程内容模块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单元数量7单元主题单元名称主要内容课时综合与实践年、月、日看日历2时间表1一天的时间1重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抽象 ☑符号化 ☑分类 ☑集合 ☑对应☑演绎 ☑归纳 ☑类比 ☑转化 ☑数形结合 □极限☑模型 □方程 □函数 ☑统计☑分析 ☑综合 ☑比较 □假设 □其他课时学习目标评价形式评价标准7.1《看日历》目标: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能初步判断平年、闰年。任务一:说一说,关于年、月、日你知道些什么? →任务二:认识大、小月 →任务三:记忆方法 →任务四:认识平年、闰年→ 1.说出关于年、月、日的信息。2.整理和记录各月份的天数,观察并发现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3.借助拳头记忆法和歌诀记忆法来记忆大月、小月。4.通过填一填、涂一涂的方式进一步认识平年和闰年,学习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7.2《时间表》目标:了解不同地区的作息时间,会看时间表,能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能独立制作自己的时间表,掌握制作时间表的基本方法。任务一:看一看,说一说 →任务二:从时间表中查找第二节课的时段判断时刻 →任务三:补充时间表 → 1.通过观察情境图,说说什么时间谁在干什么,感受北京和乌鲁木齐两地的作息时间的不同。2.借助上面的时间表学习从时间表中查找第二节课的时段判断时刻。3.综合运用到所学知识把时间表填完整。7.3《一天的时间》目标:知道一天有24时,认识24时记时法,能够对24时记时法和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转换,并能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任务一:看一看,说一说 →任务二: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互换 →任务三:推算经过的时间 → 1.初步了解24时计时法,并感受与12时计时法的联系。2.认识24时计时法,了解在钟面上表示的方法。3.利用画一画、数一数的方法探索并掌握推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年、月、日》单元整体设计一、单元主题解读(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年、月、日》单元是综合与实践领域第二学段“年、月、日的秘密”中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内容要求”中提出:“知道24时记时法;认识年、月、日,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能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初步的应用意识。了解中国古代如何认识一年四季,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业要求”中指出:“年、月、日的秘密。知道24时记时法与钟表上刻度的关系,能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间;知道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的简单历法知识;知道一年四季的重要性,了解中国古代是如何通过土圭之法确定一年四季的,培养家国情怀。”(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钟表和时、分、秒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本单元主要学习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能初步判断平年、闰年;能独立制作自己的时间表,掌握制作时间表的基本方法;认识24时记时法,能够对24时记时法和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转换,并能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教材安排了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为了帮助学生记忆大月、小月,教材还编排了拳头记忆法和歌诀记忆法。(三)学生认知情况在学习本单元知识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秒,并在生活中也接触到了关于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为学习本单元的知识奠定基础。关于24时记时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所接触,如广播、交通,甚至部分学生知道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之间的互换,但是受具体语言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用普通记时法叙述时,忘记说限制词。在学习经过时间的推算时,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只要是由于时、分、秒之间是60进制,学生往往会按100来计算,容易出错。二、单元目标拟定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初步判断大月、小月、平年、闰年。2.认识24时记时法,能够对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进行互换,并能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3.能独立制作自己的时间表,掌握制作时间表的基本方法,会根据作息时间表中呈现的信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三、关键内容确定(一)教学重点1.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初步判断大月、小月平年、闰年。2.会看时间表,能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3.认识24时记时法,能够对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换算。(二)教学难点1.会辨别平年和闰年。2.能独立制作自己的时间表,掌握制作时间表的基本方法。3.能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四、单元整合框架及说明整合指导思想定位: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加深对数学知识以及数学与其他学科关联的理解;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应用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的价值。本单元教材的具体编排结构如下:活动二:整理和记录各月份的天数,观察并发现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活动一:说说关于年、月、日你知道些什么。任务一:认识年、月、日问题一:看日历活动三:借助拳头记忆法和歌诀记忆法来记忆大月、小月。活动四:通过填一填、涂一涂的方式进一步认识平年和闰年,学习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活动一:通过观察情境图,说说什么时间谁在干什么,感受北京和乌鲁木齐两地的作息时间的不同。任务二:认识24时计时法年、月、日问题二:时间表活动二:借助上面的时间表学习从时间表中查找第二节课的时段判断时刻。活动三:综合运用到所学知识把时间表填完整。活动一:初步了解24时计时法,并感受与12时计时法的联系。任务三:根据作息时间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问题三:一天的时间活动二:认识24时计时法,了解在钟面上表示的方法。活动三:利用画一画、数一数的方法探索并掌握推算经过时间的方法。教材编排特点: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年、月、日方面的知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已经有所接触,并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是零散的,不系统的,甚至不准确。教材把这些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帮助学生逐步完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2)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推算经过时间的方法计算经过时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计算中把时、分、秒之间60进制当成100进制,而且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计算的方法和道理。为了帮助学生刚好的掌握这部分的知识,教材淡化列式计算,借助钟表,通过数一数、画一画等直观的方式引导学生推算经过的时间,三年级的学生容易理解掌握。五、单元课时规划单元划分依据□课程标准 ☑教材章节 □知识结构课程内容模块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单元数量7单元主题单元名称主要内容课时综合与实践年、月、日看日历2时间表1一天的时间1重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抽象 ☑符号化 ☑分类 ☑集合 ☑对应☑演绎 ☑归纳 ☑类比 ☑转化 ☑数形结合 □极限☑模型 □方程 □函数 ☑统计☑分析 ☑综合 ☑比较 □假设 □其他课时学习目标评价形式评价标准7.1《看日历》目标: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能初步判断平年、闰年。任务一:说一说,关于年、月、日你知道些什么? →任务二:认识大、小月 →任务三:记忆方法 →任务四:认识平年、闰年→ 1.说出关于年、月、日的信息。2.整理和记录各月份的天数,观察并发现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3.借助拳头记忆法和歌诀记忆法来记忆大月、小月。4.通过填一填、涂一涂的方式进一步认识平年和闰年,学习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7.2《时间表》目标:了解不同地区的作息时间,会看时间表,能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能独立制作自己的时间表,掌握制作时间表的基本方法。任务一:看一看,说一说 →任务二:从时间表中查找第二节课的时段判断时刻 →任务三:补充时间表 → 1.通过观察情境图,说说什么时间谁在干什么,感受北京和乌鲁木齐两地的作息时间的不同。2.借助上面的时间表学习从时间表中查找第二节课的时段判断时刻。3.综合运用到所学知识把时间表填完整。7.3《一天的时间》目标:知道一天有24时,认识24时记时法,能够对24时记时法和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转换,并能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任务一:看一看,说一说 →任务二: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互换 →任务三:推算经过的时间 → 1.初步了解24时计时法,并感受与12时计时法的联系。2.认识24时计时法,了解在钟面上表示的方法。3.利用画一画、数一数的方法探索并掌握推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