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朝花夕拾》精读、略读、浏览背景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朝花夕拾》精读、略读、浏览背景图课件ppt,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过程,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朝花夕拾》的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梳理鲁迅先生童年和青年时期的生活和心路历程。(重点)2.能结合具体作品分析主要人物形象,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难点)3.丰富对童年的体验,消除对鲁迅先生的隔膜感,并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重点)
一、“小引”导入,初探写作原因
今天,我们再次来触摸鲁迅先生的经典散文集——《 朝花夕拾》,如果把散文集的名字还原到书中,我们找到的是这样一句话: “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旧事重提》,我还替他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
1.作者更喜欢哪个书名?从哪个字看出来?从“还”这个字看出来鲁迅更喜欢《朝花夕拾》这个书名。2.这句话出自“小引”部分,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什么是“小引”。小引,即写在诗、文前面的简短说明。作用:叙述著作缘由并引起下文。3.作者在“小引”中叙述他的“著作缘由”了吗?请勾画相关语句。
a.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点闲静来, 然而委实不容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b.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亚、艾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直态。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作者的著作缘由:①寻找一份宁静;②对儿时的回忆。
1.在“小引”部分,作者还说:“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如何解读这句话?①说明不是所有记忆都是美好的;②由于时间久远,记忆模糊,没办法记录得很清楚且符合实际,只能借此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后记”为结,深挖写作缘由
原文一:这位肃州胡老先生的勇决,委实令我佩服了。但这种意见,恐怕是怀抱者不乏其人,而且由来已久的,不过大抵不敢毅然删改,笔之于书。原文二:好!在礼仪之邦里,连一个年幼——呜呼,“娥年十四”而已——的死孝女要和死父亲一同浮出,也有这么艰难!
【资料一】郭巨,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的母亲非常疼爱孙子,总舍不得吃饭,而把仅有的食物留给孙子吃。郭巨因此觉得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面写:“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从此,郭巨不仅过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顺的美名传遍天下。
【资料二】曹娥,东汉会稽上虞人,父亲曹盱在五月五日迎伍神(伍子胥)的祭祀活动中溺于舜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二十二日也投江,五日后曹娥的尸体抱父尸浮出水面。
原文一,认为郭巨埋儿的故事过于残忍的不乏其人,且由来已久,但一直无人敢改。胡老先生毅然删改,使得鲁迅由衷佩服。原文二,在礼仪之邦里,死时仅有十四岁的孝女曹娥和父亲都要被拉到“男女”上去,并在“抱”字上做文章,作者在此讽刺了人们思想的虚伪与肮脏。
结合勾画出的议论句,说说它们所体现出的作者的“著作缘由”。著作缘由:对虚伪、假道等黑暗现状进行抨击。
1.《朝花夕拾》通过对“一些人”“一些事”的生动记叙,写出“朝花”之美,“夕拾”之痛。2.写作缘由总结:①寻找一份宁静;②对儿时的回忆;③对虚伪、假道等黑暗现状进行抨击。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三单元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精读、略读、浏览背景图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回忆性散文,《旧事重提》,《莽原》,五猖会,封建教育思想,阿长长妈妈,范爱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三单元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精读、略读、浏览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47页。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三单元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精读、略读、浏览备课ppt课件,文件包含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精读略读浏览pptx、名著中华民谣片段mp3、名著纪念鲁迅先生版《起风了》mp4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