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一部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一部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5mlN2和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说明:1.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指定区域内。
2.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Na:23 Mn:55 I:127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1-15题每小题2分,16-20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 化学创造美好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苯甲酸及其钠盐常用作食品防腐剂
B. 天宫一号使用的太阳能电池板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
C. 淀粉、纤维素和油脂均是天然有机高分子
D. 氧化亚铁常用作油漆的红色颜料
【答案】A
【解析】
【详解】A.苯甲酸及其钠盐可以抑制霉菌繁殖,故常用作食品防腐剂,故A项正确;
B.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成分是硅,故B项错误;
C.淀粉、纤维素均是天然有机高分子,油脂属于小分子化合物,故C项错误;
D.氧化铁是红色固体,常用作油漆、涂料、油墨和橡胶的红色颜料,故D项错误;
故本题选A。
2.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15g甲基(-CH3)含有电子数为10NA
B. 标准状况下,11.2L氯仿(CHCl3)中含有C-Cl键的数目为1.5NA
C. 常温常压下,28g乙烯和丙烯(C3H6)的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总数目为6NA
D. 1mlCH3CH2OH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7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15g甲基(-CH3)物质的量为,1个甲基中含有9个电子,则1ml甲基含有电子数为9NA,故A错误;
B.标准状况下,氯仿CHCl3为液态,故标况下11.2L的CHCl3的物质的量大于0.5ml,故B错误;
C.乙烯和烯最简式相同为CH2,28gCH2(摩尔质量为14g/ml)中的原子总数N=n•3NA=3NAml-1=6NA,故C正确;
D.CH3CH2OH分子中含有5个C-H键,1个C-C键、1个C-O键和1个O-H键,故1mlCH3CH2OH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8NA,故D错误;
故选:C。
3. 用如图所示装置完成相应实验(a、b、c中分别盛有试剂1、2、3),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浓氨水和CaO反应产生NH3,但是不能用浓硫酸干燥NH3,即用该装置不能制取干燥的NH3,故A项不符合题意;
B.浓硫酸和铁会钝化,即用该装置不能制取干燥的SO2,故B项不符合题意;
C.浓盐酸和MnO2需要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Cl2,用饱和NaCl溶液能除去Cl2中混有的HCl气体,故C项不符合题意;
D.常温下,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NO被氧化成NO2,与水反应生成NO,即可以用该装置制取NO并除去NO2,故D项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4. 下列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图①装置检验纯碱中是否含有钾元素
B. 用图②装置测定锌和一定浓度稀硫酸的反应速率
C. 用图③装置分离I2和NH4Cl固体
D. 用图④装置检验石蜡油分解产生的不饱和烃
【答案】C
【解析】
【详解】A.检验纯碱中含有K元素,直接用铂丝蘸取待测液灼烧,透过蓝色的钴玻璃片,观察火焰颜色为紫色,故A项正确;
B.用图②装置可以通过设定相同时间内生成气体体积的多少,测定锌和一定浓度稀硫酸的反应速率,故B项正确;
C.NH4Cl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生成的氯化氢和氨气又生成氯化铵,碘易升华,冷凝后二者不能分开,故C项错误;
D.加热石蜡油,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若褪色,则证明石蜡油分解产生了不饱和烃,故D项正确;
故本题选C。
5. 某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Fe2+、SO、Cu2+。兴趣小组模拟工业从该废水中回收金属铜,并制备Fe(OH)SO4,流程如下:
已知:该流程中NaNO2的还原产物为NO;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甲为铁粉,乙为稀硫酸溶液
B. 固体1为铁、铜混合物,固体2为铜
C. 上述流程中欲制备2mlFe(OH)SO4,理论上至少需要加入2mlNaNO2
D. 取少量产品Fe(OH)SO4溶于盐酸,滴入KMnO4溶液检验产品中的Fe2+
【答案】D
【解析】
【分析】该流程回收Cu和Fe(OH)SO4,因此向废水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发生Fe+Cu2+=Fe2++Cu,固体1成分为Cu和Fe,然后向固体1中加入硫酸,铁与硫酸反应,得到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单质,过滤,得到铜单质,将溶液1和2合并,加入NaNO2将Fe2+氧化成Fe3+,据此分析;
【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甲为铁粉,乙为稀硫酸,故A项正确;
B.由分析可知,固体1为铁、铜混合物,固体2为铜,故B项正确;
C.NaNO2作氧化剂,根据得失电子数目守恒有:2ml×(3-2)=n(NaNO2)×(3-2),解得n(NaNO2)=2ml,故C项正确;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将盐酸氧化,紫红色褪去,因此紫红色褪去,不能说明产品中含Fe2+,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D。
6. PCl3和PCl5都是重要的化工产品。磷与氯气反应有如图转化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已知:在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1)、反应(2),反应体系的温度均升高。
A. ΔH3=ΔH1-ΔH2
B. 4PCl3(g)+4Cl2(g)=4PCl5(s) ΔH;ΔH>ΔH2
C. ΔH1、ΔH2、ΔH3中,ΔH3最大
D. PCl3分子中每个原子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结构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盖斯定律可知,ΔH3=ΔH1+ΔH2,故A项错误;
B.液态PCl3汽化时吸收热量,故ΔH<ΔH2,故B项错误;
C.由已知可知反应(1)和反应(2)均是放热反应,故反应(3)也是放热反应,结合盖斯定律,最小,故C项错误;
D.在PCl3分子中,P元素为+5价,P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则PCl3分子中的P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5+3=8,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1=8,均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故D项正确;
故答案选D。
7. 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用乙烯(C2H4,沸点为-103.9 ℃)脱硫(SO2)方法,其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脱硫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乙烯在该过程中是还原剂
B. SO2和C2H4均可使溴水溶液褪色,其褪色原理相同
C. Cu+ 在该反应中作催化剂
D. 步骤ⅰ中,每消耗2.24LC2H4(标准状况),有0.2ml S原子生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A.乙烯中碳元素化合价升高,乙烯在该过程中是还原剂,故A正确;
B.SO2和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2H4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褪色原理不相同,故B错误;
C.反应前后Cu+ 的量不变,Cu+ 在该反应中作催化剂,故C正确;
D.步骤ⅰ中,乙烯中碳元素化合价由-2升高为+4,S元素化合价由+6降低为0,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每消耗2.24LC2H4(标准状况),有0.2ml S原子生成,故D正确;
答案选B。
8. 抗坏血酸(即维生素C)有较强的还原性,下列有关抗坏血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抗坏血酸可作食品抗氧化剂
B. 脱氢抗坏血酸能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
C. 抗坏血酸中的官能团有羟基、酯基和碳碳双键
D. 1ml脱氢抗坏血酸与足量Na反应产生2ml H2
【答案】D
【解析】
【详解】A.抗坏血酸含有碳碳双键,在空气中可发生氧化反应,可作食品抗氧化剂,故A项正确;
B.脱氢抗坏血酸含有羟基,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而使溶液褪色,故B项正确;
C.根据抗坏血酸的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的官能团有羟基、酯基和碳碳双键,故C项正确;
D.1ml脱氢抗坏血酸中含有2ml羟基,与足量Na反应产生1mlH2,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D。
9.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或叙述正确的是
A. 已知甲烷的燃烧热为,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B. 已知 ,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C. 已知N2(g)+H2 (g)NH3(g) ,则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0.5mlN2和1.5mlH2充分反应放出46.2kJ 的热量
D. 已知 , ;则
【答案】B
【解析】
【详解】A.燃烧热的是指1m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指定物质所放出的热量,甲烷燃烧生成的指定物质为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故A项错误;
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那么生成物的能量高于反应物的能量,即金刚石的能量高于石墨的能量,而能量越高越不稳定,所以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故B项正确;
C.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0.5mlN2和1.5mlH2充分反应,反应物无法全部消耗,所以放出的热量小于46.2kJ ,故C项错误;
D.碳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更多,ΔH数值越小,故,故D项错误;
故本题选B。
10.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500℃左右比常温下更有利于合成氨
B. 新制氯水在光照条件下颜色变浅
C. 可向浓氨水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快速制取氨
D. 用钠与氯化钾共融的方法制备气态钾
【答案】A
【解析】
【详解】A.合成氨的反应N2+3H2⇌2NH3是放热反应,∆H<0,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符合题意;
B.新制的氯水中次氯酸受光照射会分解,次氯酸浓度减小,使得化学平衡Cl2+H2O⇌HCl+HClO向右移动,颜色变浅,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不符合题意;
C.浓氨水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使一水合氨分解生成氨气,化学平衡NH3+H2O⇌NH3•H2O⇌+OH−逆向进行,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不符合题意;
D.用钠与氯化钾共融的方法制备气态钾:Na(l)+KCl(l)⇌K(g)+NaCl(l),K为气体,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可使平衡正向移动,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A。
11. 若将铜丝插入热浓硫酸中进行如图(a~d均为浸有相应试液的棉花)所示的探究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与浓硫酸反应,只体现的酸性
B. a处变红,说明是酸性氧化物
C. b或c处褪色,均说明具有漂白性
D. 试管底部出现白色固体,说明反应中无生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铜和浓硫酸反应过程中,生成CuSO4体现出浓硫酸的酸性,生成SO2体现出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故A错误;
B.a处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其原因是SO2溶于水生成了酸,可说明SO2是酸性氧化物,故B正确;
C.b处品红溶液褪色,其原因是SO2具有漂白性,而c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其原因是SO2和KMn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O2体现出还原性,故C错误;
D.实验过程中试管底部出现白色固体,根据元素守恒可知,其成分为无水CuSO4,而非蓝色的CuSO4·5H2O,其原因是浓硫酸体现出吸水性,将反应生成的H2O吸收,故D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的是B项。
12. 纳米零价铁除去酸性废水中的三氯乙烯、五价砷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处理过程中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 该处理过程中纳米零价铁中的Fe为正极
C. 每生成11.2L乙烷,转移电子0.4ml
D. 酸性废水中的五价砷除去过程中As和S都被Fe2+还原了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中原理图分析,处理过程中,Fe由0价转化为Fe2+,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做原电池负极,在酸性条件下,C2HCl3被还原为乙烷,则电极反应式为C2HCl3+5H++8e-=C2H6+3Cl-,亚铁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14Fe2++++14H+=FeAsS↓+13Fe3++7H2O;此据此解答。
【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处理过程是利用原电池原理,即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A错误;
B.由上述分析可知,Fe由0价转化为Fe2+,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Fe-2e-=Fe2+,做原电池负极,故B错误;
C.由于缺少标准状况这个条件,气体摩尔体积Vm不能使用22.4L/ml这个数值来计算乙烷的物质的量,故C错误;
D.由上述分析可知,亚铁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14Fe2++++14H+=FeAsS↓+13Fe3++7H2O,此反应中As元素、S元素均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Fe2+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即酸性废水中的五价砷除去过程中As和S都被Fe2+还原了,故D正确;
答案为D。
13. 1,3-丁二烯和2-丁炔分别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
②
由此判断正确的是
A. ①和②的产物相比,②的产物更稳定
B. 1.3-丁二烯比2-丁炔更稳定
C. 1,3-丁二烯转化为2-丁炔是放热反应
D. 一个碳碳三键的键能比两个碳碳双键的键能之和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盖斯定律可知,②-①可得反应③,反应③为放热反应,2-丁炔的能量比1,3-丁二烯高。
【详解】A.①和②的产物都是丁烷,产物相同,稳定性相同,A错误;
B.物质的能量越高,越不稳定,由分析可知,2-丁炔的能量比1,3-丁二烯高,则1,3-丁二烯比2-丁炔更稳定,B正确;
C.由分析可知, 2-丁炔转化为1,3-丁二烯是放热反应,则1,3-丁二烯转化为2-丁炔是吸热反应 ,C错误;
D.1,3-丁二烯和2-丁炔所含的碳碳单键数目不同,所以不能判断一个碳碳叁键的键能与两个碳碳双键的键能大小,D错误;
故选B。
14. 如图是一种酸性燃料电池酒精检测仪,具有自动吹起、流量侦测与控制的功能,非常适合进行现场酒精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池工作时,电流由X电极经外电路流向Y电极
B. 每消耗22.4 LO2(标况下),质子交换膜通过1ml H+
C. 电池工作时,H+通过质子交换膜从右往左迁移
D. 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
【答案】D
【解析】
【分析】乙醇酸性燃料电池酒精检测仪中,乙醇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生成醋酸,则呼气所在Pt电极为负极、通入O2的Pt电极为正极,负极反应式为CH3CH2OH-4e-+H2O=4H++CH3COOH,O2在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正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
【详解】A.由分析可知,X为负极,Y为正极,电池工作时,电流由正电极Y经外电路流向负电极X,A错误;
B.在标准状态下,每消耗22.4 LO2物质的量为,正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转移4ml电子,质子交换膜通过4ml H+,B错误;
C.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则H+通过质子交换膜从左往右迁移,C错误;
D.从图中可以看出,电池工作时,负极酒精转化为醋酸,所以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CH3CH2OH-4e-+H2O=4H++CH3COOH,D正确;
故选D。
15. 已知 CH4(g) +2NO2(g)CO2(g) +N2(g) +2H2O(l) ΔH , NO2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ΔH < 0
B. Y1>Y2
C. 平衡常数:Kb =Ka< Kc
D. a点体系颜色比b点浅
【答案】A
【解析】
【分析】正反应气体物质的量减少,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NO2的平衡转化率随压强增大而增大,可知,X表示温度,Y表示压强。
【详解】A.根据图示,随温度升高,NO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可知正反应放热,ΔH < 0,故A正确;
B.Y表示压强,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NO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则Y1
D.a、b温度相同,a的压强大于b,可知a点NO2的浓度大于b点,所以a点体系颜色比b点深,故D错误;
选A。
16. 酸性水系锌锰电池在家庭和工业领域被广泛应用,放电时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Zn+4H+=Mn2++Zn2++2H2O,放电时电极上的MnO2易剥落,会降低电池效率,向体系中加入少量KI固体可以提高电池的工作效率,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加入KI后发生反应为:MnO2+3I-+4H+=Mn2++I+2H2O
B. 放电时,电子由锌电极经负载流向碳电极
C. 放电时,若消耗1mlZn,正极区电解质溶液理论上增重87g
D. 放电时,通过质子交换膜的H+与生成的Zn2+的个数之比为2∶1
【答案】C
【解析】
【分析】Zn电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Zn-2e-=Zn2+,含有MnO2的碳电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MnO2+4H++2e-=Mn2++2H2O,MnO2剥落后,影响了反应的进行;加入KI后,提高了电池的工作效率,对应反应的方程式为MnO2+3I-+4H+=Mn2+++2H2O,,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由分析可知,加入KI后MnO2+3I-+4H+=Mn2+++2H2O,故A项正确;
B.Zn电极为负极,因此放电时,电子由锌电极经负载流向碳电极,故B项正确;
C.放电时,若消耗1mlZn即转移2ml电子,2ml H+通过质子交换膜进入正极区域,1ml MnO2溶解,正极区电解质溶液理论上增重2g+87g=89g,故C项错误;
D.放电时,负极每消耗1ml Zn,转移2ml电子,则会有2ml H+通过质子交换膜进入正极,两者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D项正确;
故本题选C。
17. 已知4NH3(g)+6NO(g)5N2(g)+6H2O(g),实验中测得容器内NO及N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几种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下
A. t2时向体系中充入一定量的NH3,NH3的转化率增加
B. 图中b点对应的速率关系是v(正)= v(逆)
C. 反应达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
D.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答案】D
【解析】
【分析】焓变=反应物的键能-生成物的键能=(12×391+6×607-5×946-12×464)kJ/ml=-1964kJ/ml,热化学方程式为:△H=-1964kJ·ml-1,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详解】A.t2时向体系中充入一定量的NH3,NH3的转化率减小,故A项错误;
B.图中b点对应的速率关系是反应正向建立,所以图中b点对应的速率关系是υ(正)> υ(逆),而c、d点达到平衡时υ(正)与υ(逆)相等,cd点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故B项错误;
C.由分析可知,该反应时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故C项错误;
D.反应前后气体总质量不变,反应后气体物质的量增大,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当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项正确;
故本题选D。
18. 在容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图I表示200 ℃时容器中A、B、C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Ⅱ表示不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随起始的变化关系,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由图可知反应方程式为2A(g)+B(g)C (g) ΔH<0
B. 200℃时,反应从开始到平衡的平均速率
C. 由题意可知,图Ⅱ中 a=2
D. 平衡后,再向体系中充入Ar,重新达到平衡前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图I可知,200℃时5min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减少:0.8ml-0.4ml=0.4ml,B的物质的量减少:0.4ml-0.2ml=0.2ml,C的物质的量增大0.2ml,A、B、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0.4:0.2:0.2=2:1:1,A和B是反应物,C是生成物,则该反应方程式为:2A(g)+B(g)C (g),由图Ⅱ可知,n(A):n(B)一定时,温度越高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越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故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即∆H>0,故A错误;
B.由图Ⅰ可知,200℃时5min达到平衡,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为0.8ml-0.4ml=0.4ml,故v(A)=,故B错误;
C.图Ⅰ可知,200℃时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为0.8ml-0.4ml=0.4ml,B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为0.2ml,在一定的温度下只要A、B起始物质的量之比刚好等于平衡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之比,平衡时生成物C的体积分数就最大,A、B的起始物质的量之比=0.4ml:0.2ml=2,则图II中a=2,故C正确;
D.恒容条件下,通入Ar,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故,故D错误;
故选:C。
19.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向盛有Cu片的试管中加入NaNO3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稀H2SO4,则氢离子浓度增大,铜片溶解,说明NaNO3在酸性环境中具有氧化性,故A项正确;
B.向足量KI溶液中加入几滴FeCl3溶液,充分反应后,加入几滴KSCN溶液,若变红色则含有Fe3+,证明Fe3+与I-反应为可逆反应,故B项正确;
C.将盛有2mL0.1ml/LNa2S2O3溶液的两支试管分别放入盛有冷水和热水的烧杯中,再同时向试管中分别加入2mL0.1ml/LH2SO4溶液,振荡,反应中只有温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可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故C项正确;
D.向试管中加入0.5g淀粉和4mL2ml/LH2SO4溶液,加热,冷却后,应先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碱性,再加入少量新制的银氨溶液,加热,验证淀粉在硫酸催化下的水解产物,故D项错误;
故本题选D。
20. 钠离子电池以其快速充放电的特性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重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某基于有机电解质的钠离子可充电电池的放电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y
B. 放电时,外电路通过0.1ml电子,A电极质量减少4.6g
C. 放电时,B电极发生的反应为
D. 该电池中的有机电解质可用水溶液替换
【答案】A
【解析】
【分析】放电时,钠电极为负极,A电极反应式为:Na-e-=Na+,B电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x−y)Na++CaFeOx+2(x−y)e−=CaFeOy+(x−y)Na2O
【详解】A.由分析可知,放电时,钠电极为负极,A电极反应式为:Na-e-=Na+,B电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x−y)Na++CaFeOx+2(x−y)e−=CaFeOy+(x−y)Na2O,可知x>y,故A项正确;
B.放电时,外电路通过0.1ml电子,A电极上Na失去电子生成Na+,消耗0.1ml Na,质量减少2.3g,故B项错误;
C.充电时,B电极发生的反应为2(x−y)Na++CaFeOx+2(x−y)e−=CaFeOy+(x−y)Na2O,故C项错误;
D.Na与水反应,所以该电池中的有机电解质不能用水溶液替换,故D项错误;
故本题选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55分)
21. 海洋中蕴含着丰富的资源,海水中Br-的含量约为67mg/L,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
Ⅰ.为研究海水提溴工艺,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
(1)实验中,通入热空气吹出Br2,利用了溴的___________性。
(2)操作x为___________。
(3)流程中SO2被氧化生成SO,实验室检验SO的方法为___________。
Ⅱ.实验室里从海带中提取碘的流程如图:
(4)写出步骤④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5)流程中后期处理用反萃取法:
①上述操作1的反应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②操作2使用的玻璃仪器为___________ 。
③反萃取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
【答案】(1)挥发性 (2)蒸馏
(3)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有SO
(4)H2O2+2I-+2H+=2H2O+I2
(5) ①. 1:5 ②. 烧杯、漏斗、玻璃棒 ③. CCl4
【解析】
【分析】Ⅰ.苦卤先加硫酸酸化,再通入氯气将溴离子氧化为溴单质,然后利用溴单质挥发性,用热空气将其吹出,吹出的溴单质用二氧化硫水溶液吸收,吸收液再通入氯气氧化溴离子生成溴单质,再通过蒸馏得到液溴;
Ⅱ.灼烧海藻灰要在坩埚中进行,海藻灰浸泡后过滤得到含碘离子的溶液,通入氯气氧化生成碘单质,萃取分液得到含碘的有机溶液,经过提纯得到碘单质,据此分析答题。
【小问1详解】
通入热空气吹出Br2,利用了溴易挥发的性质,故答案为:挥发性;
【小问2详解】
含溴混合物经过蒸馏得到液溴,故答案为:蒸馏;
【小问3详解】
实验室检验硫酸根离子操作为: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有硫酸根离子,故答案为: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有硫酸根离子;
【小问4详解】
写出步骤④为含碘离子的溶液、过氧化氢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碘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2O2+2I-+2H+=2H2O+I2,故答案为:H2O2+2I-+2H+=2H2O+I2;
【小问5详解】
①碘单质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碘单质化合价升高生成氧化产物NaIO3部分为还原剂,碘单质化合价降低生成还原产物NaI部分作氧化剂,故还原剂比氧化剂的比值为1:5,故答案为:1:5;
②操作2为过滤,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故答案为:烧杯、漏斗、玻璃棒;
③反萃取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四氯化碳,故答案为:CCl4。
22.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硫的化合物的制备和性质。
Ⅰ.制备二氧化硫
用70%的浓硫酸与Na2SO3固体反应制备SO2气体。
(1)制备SO2气体最合适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填写字母)。
(2)A中温度计插入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_ 。
Ⅱ.制备硫代硫酸钠
室温时,往Na2S、Na2CO3混合溶液中均匀通入SO2气体,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大量黄色浑浊物出现,然后浑浊物开始由黄变浅,当混合溶液pH接近于7时,停止通入SO2气体。产生Na2S2O3。反应原理:
(3)制备Na2S2O3反应分三步进行
反应i:;
反应ii:;
反应iii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当pH值接近于7时,停止通入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Ⅲ.探究性质
(5)向某浓度的过量KIO3酸性溶液(含淀粉)中通入一定量SO2后,停止通气,刚开始时溶液无明显变化,t秒后溶液突然变蓝。
针对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某实验小组提出假设:t秒前生成了I2(反应A),但I2继续与溶液中的SO2反应(反应B),其中反应较快的是___________(填“A”或“B”)。 因此t秒前溶液无明显变化;t秒后溶液中的IO与I-又生成I2,因此溶液变蓝。
为验证该实验小组的假设合理,设计实验:向变蓝色的溶液中___________;可观察到现象为:蓝色迅速消失,一段时间后再次变蓝。
Ⅳ.尾气处理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用H2还原SO2,生成S的反应分两步完成(如图1所示),该过程中相关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6)分析可知X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
(7)0~t1时间段的温度为___________。
【答案】(1)C (2)蒸馏烧瓶
(3)S+Na2SO3=Na2S2O3
(4)二氧化硫继续通入会反应生成亚硫酸,而硫代硫酸钠易与酸反应,故减少硫代硫酸钠的损失
(5) ①. B ②. 通入少量SO2
(6)H2S (7)300℃
【解析】
【小问1详解】
制取二氧化硫为固液不加热装置,亚硫酸钠溶于水不能使用启普发生器,则制备SO2气体最合适的发生装置是C;
【小问2详解】
A中温度计插入的仪器名称为蒸馏烧瓶;
【小问3详解】
反应iii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由总反应减去反应i、ii得到,则反应iii的化学方程式为:S+Na2SO3=Na2S2O3;
【小问4详解】
当pH值接近于7时,停止通入SO2的原因是:二氧化硫继续通入会反应生成亚硫酸,而硫代硫酸钠易与酸反应,故减少硫代硫酸钠的损失;
小问5详解】
因二氧化硫与I2反应生成氢碘酸和硫酸,该反应速率较快,导致t秒前溶液无明显变化,故选B;由题给信息可知,向变蓝色的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溶液蓝色迅速消失,一段时间后再次变蓝,可以说明该实验小组提出的假设合理;
【小问6详解】
根据图1可知,300℃时,二氧化硫和氢气反应生成硫化氢,在100℃到200℃时,硫化氢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单质和水,则X为H2S;
【小问7详解】
在图2可知,0~t1时间段H2S浓度不断增大,t1~t2时间段H2S浓度不断减小,则0~t1时间段是不断生成H2S的过程,所以0~t1时间段的温度为300℃。
23. 以H2、CO为原料,可以合成甲醇。反应原理为CO(g)+2H2(g)CH3OH(g) ΔH = a kJ·ml-1,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①CO(g)+O2(g )CO2(g) ΔH1 = -283 kJ·ml-1
②H2(g)+O2(g )H2O(g) ΔH2 = -242 kJ·ml-1
③CH3OH(g)+O2(g)CO2(g)+2H2O(g) ΔH3 = -676kJ·ml-1
则a=___________。
(2)下列措施既可增大反应速率又可提高H2的平衡转化率的是 ___________(填字母)。
A. 压缩容器的体积B. 将CH3OH从体系中分离
C. 恒温恒容时充入HeD. 使用高效催化剂
(3)工业上用反应CO(g)+2H2(g)CH3OH(g)合成甲醇。在容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初始CO的物质的量均为1ml,分别在230℃、250℃和270℃进行实验,结果如图。其中270℃的实验结果所对应的曲线是___________(填字母),此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ml/L)-2。当曲线X、Y、Z对应的投料比达到相同的CO平衡转化率时,对应的反应温度与投料比的要求是___________。
(4)我国学者采用量子力学法研究了钯基催化剂表面吸附CO和H2合成CH3OH的反应,其中某段反应的相对能量与历程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TS1-TS5为过渡态,吸附在钯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图中决速步骤的能垒(活化能)为 ___________ kJ·ml-1,该步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91 (2)A
(3) ①. Z ②. 4 ③. 温度越高,投料比越大
(4) ①. 178.3 ②. CO*+4H*=CHO*+3H*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①CO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CO(g)+O2(g)═CO2(g)△H=-283kJ•ml-1;②H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H2(g)+O2(g)═H2O(l)△H=-242kJ•ml-1;③CH3OH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CH3OH(l)+O2(g)═CO2(g)+2H2O(l)△H= -676kJ•ml-1,根据盖斯定律将①+②×2-③可得:CO(g)+2H2(g)═CH3OH(l)△H=-91KJ•ml-1,故答案为-91;
【小问2详解】
A.压缩容器体积等同于增大压强,反应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进行,同时减小体积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A项正确;
B.将CH3OH从体系中分离,平衡正向移动,但浓度减小,反应速率降低,故B项错误;C.恒温恒容体系中充入氦气,反应速率不改变,故C项错误;
D.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但不能提高氢气转化率,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小问3详解】
①根据反应CO(g)+2H2(g)⇌CH3OH(g)△H1=-116kJ•ml-1,是放热反应,温度越高,转化率越低,所以270℃对应的温度是曲线Z,故答案是:Z;
②②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时,CO转化率50%,反应消耗了1ml×50%=0.5mlCO,消耗氢气1ml,剩余n(H2)=1.5ml-1ml=0.5ml,生成0.5ml甲醇,时,各组分的浓度为:c(CH3OH)=0.5ml/L,c(CO)=0.5ml/L,c(H2)=0.5ml/L,代入表达式得:,故答案是:4;
③由图可知,转化率相同时,投料比越高,对应的反应温度越高,故答案为:温度越高,投料比越大;
【小问4详解】
①决速步骤由慢反应决定,即最大能垒步46.9kJ-(-131.4)=178.3,故答案为:178.3;
②该步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4H*=CHO*+3H*,故答案为:CO*+4H*=CHO*+3H*。
24. 有机物I(乙酸环己酯)是一种香料,用于配制苹果、香蕉、醋栗和树莓等果香型香精,下面是利用两种石油化工产品制备I的一种合成路线:
已知:。
(1)由石油生产A的工艺名称为___________。I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 。
(2)C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
(3)反应①~ ⑥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4)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H的同分异构体中,能够使新制的氢氧化铜产生砖红色沉淀的结构有___________ 种。
(6)下列关于合成路线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B与互为同系物
B. A、E分子中的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
C. 一定条件下,1mlG可与3mlH2反应生成H
D. 可用NaHCO3溶液鉴别B和D
【答案】(1) ①. 裂解 ②. C8H14O2
(2)醛基 (3)①⑤
(4) (5)8 (6)BCD
【解析】
【分析】结合流程可知B为乙醇,A与水反应生成B,则A为乙烯,乙醇催化氧化后生成乙醛,则C是乙醛,乙醛氧化生成乙酸,则D是乙酸;H与D发生酯化反应生成I,据此分析解答。
【小问1详解】
①石油的裂解得到短链气态烃,可用于制取乙烯,故答案为:裂解;
②根据I的结构式可知,I的分子式为C8H14O2,故答案为:C8H14O2。
【小问2详解】
C为乙醛,官能团为醛基,故答案为:醛基;
【小问3详解】
反应①是加成反应,反应②是氧化反应,反应③是氧化反应,反应④是取代反应,反应⑤是加成反应,反应⑥是取代反应,故属于加成反应的是①⑤,故答案为:①⑤;
【小问4详解】
反应⑥中乙酸与环己醇反应生成乙酸环己酯,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小问5详解】
H为环己醇,分子式为:C6H12O,能够使新制的氢氧化铜产生砖红色沉淀的结构有:CH3CH2CH2CH2CH2CHO、CH3CH2CH2CH2CH2CHO、CH3CH2CH2CH(CHO)CH3、CH3CH2CH(CHO)CH2CH3、(CH3)2CHCH2CH2CHO、CH3CH2CH(CH3)CH2CHO、(CH3)3CCH2CHO、CH3CH2C(CH3)2CHO共8种,故答案为:8;
【小问6详解】
A.B与H结构不相似,不互为同系物,故A项错误;
B.A、E分别为乙烯和苯,两者均为平面结构,分子中的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故B项正确;
C.G为苯酚,1ml苯酚能与3ml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H,故C项正确;
D.由分析可知,B为CH3CH2OH、D为CH3COOH,CH3COOH能与NaHCO3溶液反应产生气泡,而CH3CH2OH不能,故能用NaHCO3溶液可鉴别B和D,故D项正确;
故答案为:BCD。选项
试剂1
试剂2
试剂3
实验目的
A
浓氨水
CaO
浓硫酸
制取干燥的NH3
B
浓硫酸
Fe片
浓硫酸
制取干燥的SO2
C
浓盐酸
MnO2
饱和NaCl溶液
制取Cl2并除去HCl
D
稀硝酸
Cu片
H2O
制取NO并除去NO2
共价键
N≡N
N-H
N=O
H-O
键能/kJ/ml
946
391
607
464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向盛有Cu片的试管中加入NaNO3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适量的稀H2SO4
验证NaNO3在酸性环境中具有氧化性
B
向足量KI溶液中加入几滴FeCl3溶液,充分反应后,加入几滴KSCN溶液
验证Fe3+与I-反应为可逆反应
C
将盛有2mL0.1ml/LNa2S2O3溶液的两支试管分别放入盛有冷水和热水的烧杯中,再同时向试管中分别加入2mL0.1ml/LH2SO4溶液,振荡
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
D
向试管中加入0.5g淀粉和4mL2ml/LH2SO4溶液,加热。冷却后,加入少量的银氨溶液,加热
验证淀粉在硫酸催化下的水解产物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开学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4LC2H4,有0,5mlN2和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实验二部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下列叙述正确的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二部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