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7课 百家争鸣优质学案
展开自主学习任务一.老子和《道德经》
设问1:老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老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道家学派的经典是什么?
1·老子简介
(1)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an1),春秋后期 ① 国人。
(2)他做过周朝的史官,掌管王室的典籍,学识渊博。
2.老子的思想主张
(1)核心:老子思想的核心是“ ② ”
(2)哲学: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3)处世:老子在处世上提倡安于柔弱的地位,主张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4)政治:主张“ ③ ”,追求“ ④ ”的理想社会。
3.老子的地位
(1)老子是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2)他的学说集中在《老子》一书中,这部书又称《 ⑤ 》,是道家的经典,充满着哲理和东方智慧。
自主学习任务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设问2: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孔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1.孔子生平
·孔子是 ⑥ 后期鲁国人,出身下层没落贵族。
·他从小学习礼乐,年轻时做过小吏,后收徒办学。
·孔子中年后曾在鲁国从政,但时问不长,不久便周游列国,宜扬自已的政治主张,却不为各国采纳。
·孔子在晚年回到家乡,主要从事 ⑦ ,整理编订文化典籍。
2.孔子的思想主张
(1)核心思想:“ ⑧ ”。
(2)政治主张:恢复周礼;“为政以德”;反对 ⑨
积极意义:①提高劳动人民的身份地位,促进生产的发展;
②有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
3.孔子的教育成就
(1)创办 ⑩ ,主张“有教无类”;
(2)在教学中注重 ⑪ 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
(3)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4.孔子的文化贡献
·孔子在晚年精心整理和修订古代重要典籍
·整理和编订了古代文化典籍《诗经》《尚书》《 ⑫ 》《礼》《易》《乐》(编订六经)
5.孔子的历史地位
·孔子的言行,被他的弟子整理成为《 ⑬ 》一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他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对古代政治与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自主学习任务三、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设问3:何谓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有哪些影响?
1.百家争鸣的定义
“百家”:泛指数量多。产生了儒、道、 ⑭ 、名、法、阴阳、纵横、农、杂等各家思想流派。
“争鸣”:指各学派互相诘难、批驳。
“百家争鸣”:是指战国时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互相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2.百家争鸣的背景
根本原因:社会大 ⑮
3.代表
(1)儒家孟子:主张实行“ ⑯ ”;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儒家荀子:主张实行“礼治”,礼 ⑰ 并用
(2)墨家墨子:主张“ ⑱ ”“非攻”;选贤任能;提倡节俭
(3)道家庄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 ⑲ 独立
(4)法家韩非:强调以法治国;树立 ⑳ 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5)兵家孙武:兵家的创始人是春秋末期的孙武,他的《 ㉑ 》一书,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
4.百家争鸣的影响?
①思想文化: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②文化传承: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快速查答案】
自主学习任务一.老子和《道德经》
①楚;②道;③无为而治;④小国寡民;⑤道德经;
自主学习任务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⑥春秋;⑦教育;⑧仁;⑨苛政;⑩私学;⑪道德;⑫春秋;⑬论语;⑪铁制;⑫政治经济;⑬封建;
自主学习任务三、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⑭墨;⑮变革;⑯仁政;⑰法;⑱兼爱;⑲人格;⑳君主;㉑孙子兵法;
►☏ 小组讨论:面对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社会剧变,你认为哪一种观点更适合成为治世药方?为什么?
【点拨】
法家。各国为了发展封建经济,纷纷在国内变法,法家反对空谈仁义、主张法治、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富国强兵,在战国争雄中立于不败之地
【典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
(1)上述材料反映了的局面是 。该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2)费正清认为“该时期是一个充满活力、能量和创造力的阶段”。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
【答案】(1) 局面:百家争鸣。 原因:战国时期各国竞相改革,社会急剧变化
(2)观点:同意。
理由:春秋战国时时期,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青铜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统治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中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北方成就更为显著,生产力的飞跃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革命,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并最终通过各国哦变法确立了下来,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新的阶级力量在壮大,隐藏着这一过程中并构成这一社会变革的根源是则是以铁器为特征的生产力的革命,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各国的变革运动和封建制度的确立,也导致思想文化的繁荣。
【详解】(1)局面:根据所学知识,由材料“为了富国强兵,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治国主张‘用爱管理天下’‘用法管理全国’……”可知材料反映的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的百家争鸣局面。
原因:根据所学知识,战国时期各国竞相改革,社会急剧变化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林立纷争,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使自己的国家富足强大起来。
(2)阐释:根据所学知识,由题干“费正清认为‘该时期是一个充满活力、能量和创造力的阶段’”可知,春秋战国时时期,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青铜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统治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中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北方成就更为显著,生产力的飞跃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革命,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并最终通过各国哦变法确立了下来,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新的阶级力量在壮大,隐藏着这一过程中并构成这一社会变革的根源是则是以铁器为特征的生产力的革命,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各国的变革运动和封建制度的确立,也导致思想文化的繁荣;综上所述,我同意费正清的观点,他的说法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新情境·跨学科】1.下图是一则寓言漫画,故事出自《淮南子·人间训》。后人由这个故事得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结论。它所表达的思想最接( )
A.仁者爱者B.兼爱非攻C.福祸相依D.无为而治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可知,材料说明了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它所表达的思想最接福祸相依,C项正确;仁者爱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主张,排除A项;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排除B项;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主张无为而治,题干不能反映这个观点,排除D项。故选C项。
【新情境·史料实证】2.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学习笔记,据此可知,他学习的相关著作是( )
A.《道德经》B.《论语》C.《孟子》D.《韩非子》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一切事物有对立面,可互相转换。他的学说集中在《老子》又称《道德经》一书中,这部书成为道家经典,A项正确;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排除B项;《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排除C项;《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法家韩非的著作总集,排除D项。故选A项。
【新情境·时政热点】3.“冰墩墩”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拟人化的熊猫形象,将现代科技与冰雪运动融为一体,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此理念源于我国古代的( )
A.儒家思想B.墨家思想C.道家思想D.法家思想
【答案】C
【详解】据题干“拟人化的熊猫形象,将现代科技与冰雪运动融为一体,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和所学知识可知,道家创始人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可得出此理念源于我国古代的道家思想,C项正确;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排除A项;墨家的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排除B项;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战国末期的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排除D项。故选C项。
【新情境·图片中历史】4.下图为汉代石画像拓片,描绘了春秋时期孔子和老子的一次会面。画中两位思想家创立的学派分别是( )
A.儒家和法家B.儒家和道家C.儒家和墨家D.儒家和兵家
【答案】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B项正确;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不是法家创始人,排除A项;墨家创始人是墨子,排除C项;兵家创始人是孙武,排除D项。故选B项。
【新素养·历史解释】5.他的教育方针是德才并重,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并重。最基本的教育内容是德育,即加强弟子们的品德修养。他以“仁”为最高目标,为了使弟子们准确地把握“仁”、理解“仁”,曾多次详尽地回答过弟子们提出的问题。“他”应是( )
A.孔子B.墨子C.孟子D.庄子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孔子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大教育家。他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A项正确;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排除B项;儒家是战国时期有很大影响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孟子。他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排除C项;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是庄子,他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庄子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排除D项。故选A项。
【新素养·历史解释】6.孔子是古代东方最伟大的教育家,是中国第一位专业教师,他一生从教,在教育方面的成就很大,有弟子三千,来自各个诸侯国,出身于不同的阶级和阶层,各色人物都有。孔子的这一做法( )
A.有助于维护国君的权威B.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
C.维护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D.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他一生从教,在教育方面的成就很大,有弟子三千,来自各个诸侯国,出身于不同的阶级和阶层,各色人物都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孔子在教育中注重有教无类。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D项正确;维护国君的权威,题干内容没有体现,题干内容反映的是“孔子在教育方面的成就很大”,排除A项;适应了争霸战争、维护了周王室的统治,题干内容没有体现,题干内容反映的是“孔子在教育方面的成就很大”,排除BC项。故选D项。
【新情境·古典与历史】7.墨子曾指出,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为此,墨子( )
A.规劝君主施行仁政B.主张“顺应自然”规避冲突
C.革新变法增强国力D.宣扬“兼爱”化解社会矛盾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可知,墨子认为子女自爱而不爱父,所以损害父亲而自得利益;臣子自爱而不爱君,所以损害君主而自得利益。这就是所谓的混乱。因此,墨子主张“兼爱”,以此化解社会矛盾,D项正确;儒家的孟子规劝君主施行仁政,排除A项;道家的庄子主张“顺应自然”规避冲突,排除B项;法家的商鞅主张革新变法增强国力,排除C项。 故选D项。
【新素养·唯物史观】8.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主张“定于一(统一)”,墨家主张“一天下之义”,道家主张“抱一”“得一”,法家主张“作一”。材料表明诸子百家( )
A.强调君主专制B.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C.政治诉求一致D.强调分裂中孕育统一
【答案】D
【详解】据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主张“定于一(统一)”,墨家主张“一天下之义”,道家主张“抱一”“得一”,法家主张“作一”。结合所学可知,虽然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战争不断,但诸子百家思想却有共同之处是“统一”,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分裂中孕育统一因素,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君主专制,排除A项;材料无法说明诸子百家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这说明诸子百家政治诉求不同,排除C项。故选D项。
【新情境·数学与历史】9.绘制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反映的内容为( )
A.私学兴起B.百家争鸣C.变法改革D.道教诞生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因此材料内容体现了这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B项正确;私学是中国古代私人设立的学校,与官方的官学体系相对立,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私学兴起的现象,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为实现富国强兵而进行变法,如商鞅变法、吴起变法等,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各诸侯国的变法改革,排除C项;道教诞生于中国东汉时期,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D项。故选B项。
【新素养·历史解释】10.梁启超曾说:“二千年来,我国之民族思想,社会文化,学者著述,几无不受诸子之影响。”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B.百家争鸣对后世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C.百家争鸣促进了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的繁荣
D.百家争鸣为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基础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由“我国之民族思想,社会文化,学者著述,几无不受诸子之影响。”可得出材料强调百家争鸣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B项正确;“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也是其影响,但不是梁启超所说的重点,排除A项;材料强调对后世的影响,而不是对战国时期的思想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强调对后世的影响,而不是对战国时期的阶级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新情境·史料与历史】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儒、法、道、墨、阴阳的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论争,后来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材料二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材料三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韩非子》
材料四 学习“百家争鸣”知识后,同学们讨论本班任课教师的管理风格。同学们一致认为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数学钱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英语孙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政治李老师鼓励互利互爱,生活节俭。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和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
(2)据材料二,指出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什么?援引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说明如何来实现这一核心主张?
(3)材料三中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他的主张后来在哪个国家得以实现?
(4)根据材料四,你认为数学、政治老师的管理风格类似于古代哪个思想学派?
【答案】(1)背景: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共同问题:如何治理国家。
(2)核心主张:仁。
做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主张:重视严刑重罚(重视法律、法治)。
国家:秦国。
(4)思想流派:数学—道家,政治—墨家。
【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并结合所学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共同问题:根据材料一“儒、法、道、墨、阴阳的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可得出,如何治理国家。
(2)核心主张:结合所学孔子的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
做法:根据所学孔子的思想主张可知,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仁” 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因此材料二中可以实现核心主张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主张:根据材料三“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并结合所学韩非子的思想主张可知,韩非子战国时期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重视严刑重罚(重视法律、法治)。
国家:结合所学秦国的统治思想可知,秦国采纳韩非子的思想主张,受到秦国的重视。
(4)思想流派:根据材料四“数学钱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可知,道家学派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因此数学老师类似于道家;根据材料四“政治李老师鼓励互利互爱,生活节俭”可知,墨家学派主张兼爱、节俭,因此政治老师类似于墨家。2022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知道老子、孔子的生平与思想;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局面的产生
1.了解老子和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 (历史解释)
2.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含义和影响;了解百家争鸣主要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3.掌握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认识百家争鸣与社会大变革的关系。(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万物运行有其自然法则
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评卷人
得分
二、综合题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16课 三国鼎立精品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ls/tb_c4049679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16课 三国鼎立精品导学案</a>,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赤壁之战,魏蜀吴的建立与发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13课 东汉的兴衰优秀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ls/tb_c4049674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13课 东汉的兴衰优秀学案及答案</a>,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黄巾起义,1.宦官 宦官专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上册(2024)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精品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ls/tb_c4049672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精品学案及答案</a>,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